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

——引自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做好这一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研究阐释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踏踏实实修好品德,积极培养奋斗精神。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开好体育课,开足艺术课,深化学农学工实践体验活动,办好社会大课堂。”

“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效机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中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引自蔡奇在北京市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实践育人,持续深入推进“四个一”活动。制定落实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持续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加大“学农”“学工”和“游学”的力度。持续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研究制定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开展中小学生冰雪运动普及推广和冰球联赛。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显现。研究制定了深化高考和中考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以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理念、育人方式转变和课堂教学改革。

加大破解“入园难”力度,制定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努力增加学位,规范办园行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推动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摘要] 学生差异有着重要的教育意蕴:在教育理念上,要尊重学生差异;在教学过程与方法上,要利用学生差异;在教育目标上,要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当前基于学生差异的学校变革,还属局部的、自发的尝试;变革尚未在文化、组织层面发生;缺乏有效的制度设计应对学生学力差异,缺乏对学生多元智能差異的关注等。针对学生学力差异、兼容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教育制度变革才能更好地确保教育领域里对学生差异的关注落实到位。

[关键词] 学生差异;学校变革;分层教学;学分制聚焦新一轮高中课改系列报道之二

2017年,北京市全面启动新一轮高中课改。为了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动态、把握方向、明确职责、学习典型,本刊联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

心持续报道课改动态。本期,我们走进北京一零一中学,研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普通高中如何进行课程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成立

2018年11月8日,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成立,这是全国首家覆盖大中小幼全学段德育研究的一级学会。学校德育研究会聚焦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德育贯穿学生学习始终,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使大中小幼各阶段每所学校都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成为引人向善的场所”。研究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致力于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政策体系,构建系统衔接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在理念上把德育的特殊重要性体现出来,在制度上把分散的德育环节衔接起来,在内容上把首都的德育特色凸显出来。

依托社会大课堂完善中小学实践育人体系

2018年9月,北京市教委颁布《关于依托社会大课堂完善中小学实践育人体系的指导意见》。未来,北京市将把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9项学生实践活动,整合为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后服务两大类。以社会大课堂资源平台统筹各类学生实践活动资源单位,对资源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完善准入、管理、考核标准,开发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和学生实践活动服务记录平台。小学生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中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高德胜.“表现”的生活[J].现代教学,2018(06):30.

[2]陈桂生.“纪律教育”引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1-4.

[3]余维武.从“公私领域相分离”谈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9):44-47.

[4][5]穆勒著,孟凡礼译.论自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10

[6]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