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梧桐湖新区总体规划文本

梧桐湖新区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综合发展目标与策略 (1)

第1节综合发展目标 (1)

第2节综合发展策略 (1)

第三章城市性质 (2)

第四章城市规模 (2)

第五章空间结构与规划布局 (3)

第1节空间结构规划 (3)

第2节功能分区组织 (3)

第六章城市用地规划 (3)

第1节居住用地 (3)

第3节公共设施用地 (4)

第4节产业用地 (4)

第5节仓储用地 (5)

第6节新农村建设用地 (5)

第7节生态农业用地 (5)

第8节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6)

第七章综合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6)

第1节原则与目标 (6)

第2节综合交通规划 (7)

第3节道路系统规划 (7)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8)

第九章风貌景观规划 (9)

第十章岸线与水系规划...................................................... 10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0)

第1节环境保护规划 (10)

第2节环境卫生规划 (11)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2)

第1节给水工程规划 (12)

第2节排水工程规划 (12)

第3节电力工程规划 (13)

第4节燃气工程规划 (13)

第5节邮政通信规划 (14)

第十三章旅游发展规划 (14)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15)

第1节防洪工程规划 (15)

第2节消防规划 (15)

第3节人防规划 (15)

第4节抗震规划 (15)

第5节生命线系统规划 (16)

第十五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16)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16)

第十七章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18)

第十八章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及四线规划 (1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一)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

(二)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鄂州市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

《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规划》(2008—2020)

《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

《梁子湖地区保护与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湖北省建设厅)

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规文件

第二条规划原则

○1社会和谐原则

○2生态优先原则

○3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①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体现人文规划,绿色规划

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发展的规划

③坚持城乡一体,体现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④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经济的规划

⑤坚持公平公正的规划

⑥坚持依法行政,体现法制的规划

⑦注重近期与远期结合,体现弹性的规划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4年;远期2015—2020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此次规划范围向北以车湾港为界,向西以武汉市江夏区区界为界,向东以长港为界,向南以月山村为界,包括东沟镇月山、六十、鲊洲、大垅四个行政村区划部分范围,规划面积约35.6平方公里。

第二章综合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1节综合发展目标

第六条综合发展目标

面向武汉都市圈,满足休闲度假、科技研发、高端居住、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要求的区域性综合功能新区。

第七条总体目标定位

鄂州融入武汉的战略节点;武汉都市圈内的城乡统筹示范区;武鄂地区的运动休闲新地标;都市度假生活的新典范。

第2节综合发展策略

第八条区域联动策略

将临近武汉的交通区位优势与周边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结合起来,营造华中地区度假休闲、商务会议的适宜环境,将新区发展与提高整个泛梁子湖地区乃至鄂州市的综合竞争力结合在一起。

充分研究武汉“1+8”都市圈的消费要求,挖掘其消费潜力,实施产业互补与功能互补的发展策略,发挥区域旅游的联动优势,加快建立与周边地区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通道,以生态环境营造为核心,突出自身特色,打造武汉都市圈内的休闲度假名牌。

第九条空间发展策略

总体空间发展策略:极点推进、轴向拉伸、两湖联动、协调发展。

结合凤凰大道和红莲大道布置新区综合功能中心,包括行政办公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区域级服务中心;

邻近梧桐湖南岸和梁子湖北岸的生态敏感地区,以生态湿地恢复与保护为主,结合自然生态资源进行适度的低密度建设,主要开发高端运动功能区和休闲度假旅游区;

规划保留更新基地内的大垅、鮓州、六十、月山四个行政村建制的农村居民点,并在居民点附近设置生态农业产业区;

利用现状自然肌理条件构建新区开敞空间系统,将各个功能区以组团的形式融入当地秀美的自然环境。

第十条交通发展策略

以构筑“易达”、“通畅”的梧桐湖新区为目标,利用高速公路、快速道路、旅游干道、城际轨道交通等多种方式,加强新城与周边联动区域的交通联系。

加强梧桐湖新区与周边城市、湖泊旅游区的外部交通联系:加快建设凤凰大道;新建双湖大道,增强梧桐湖与梁子湖的联系,并与红莲新城的路网相衔接;增设新区对外出入口;预留武汉----

鄂州城际轨道交通发展用地;为停车场、交通枢纽预留足够的用地。

第十一条资源与环境保护策略

坚持合理的用地布局与高标准的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对梧桐湖、牛山湖、月山湖、梁子湖等水体的污染。控制新区开发规模和人口容量;严格执行空间管制,设定禁止建设区域,保护滨水区、湿地以及汇集雨水的水塘等生态敏感地区。在新区建设过程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减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重视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构建城乡生态安全格局。培育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十二条旅游发展策略

依托梁子湖,发展休闲旅游项目和旅游地产,完善配套功能,为高端群体提供高品质居住产品。休闲旅游项目和旅游地产集中布置在梁子湖沿岸地区,包括体育休闲、游览观光、旅游接待、社区服务及配套项目。

第十三条新农村建设策略

对基地内的农村居民点按照规模、发展状况和建筑质量等情况进行分类,对于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村落,采取就地整治规划,并预留发展用地;对于规模较小、发展相对缓慢的村落,采取迁村并点的方式进行集中安置。创造更多的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对农业进行产业结构上的调整,推动农村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农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使农业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科技农业方向发展,成为整个地区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章城市性质

第十四条产业职能

高端居住服务、运动休闲度假、科技研发孵化、生态农业生产。

第十五条城市性质

中部地区知名的以运动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服务、生态农业生产、科技研发孵化为主导产业的宜居新城。

第四章城市规模

第十六条人口规模

规划2020年梧桐湖新区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14.3万人。其中:旅游流动人口占10%,为1.43万人;常住人口分为两部分,其中,原住民和旅游服务人口占11.7%,即1.67万人,旅游度假和

居住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78.3%,即11.19万人。

近期人口规模为4.23万人。

第十七条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综合用地为35.0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9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4.57平方米/人。

第五章空间结构与规划布局

第1节空间结构规划

第十八条空间结构

“一主三副、十字弓形轴线拉伸、多极牵引”的空间结构。

一主:新区核心区;

三副:新城西部片区高端居住组团、东北片区的科技产业组团、东南片区的旅游服务组团;

十字弓形轴线拉伸:沿双湖大道、逸升大道形成新城十字发展轴线;沿凤凰大道、红莲大道、梧桐大道形成的弓形交通服务轴线。

第十九条功能组团

(1)新城核心组团

新城核心组团位于新区质心,是整个梧桐湖新区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区。核心组团内设置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职能的公共服务设施。

(2)旅游服务组团

旅游服务组团位于新区东南,紧临过境城乡干道(梧桐大道),集中布置商务会所、旅游度假村、酒店等旅游服务功能设施。

(3)高端居住组团

高端居住组团位于新区西部,南北均临湖,是一个环境品质较高、配套设施完备的居住社区。周边安置有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对提升整个居住社区的人文气息,聚集人气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4)知识经济产业组团

知识经济产业组团位于新区东北,靠近凤凰大道、红莲大道的交汇处,有便捷的交通区位条件,同时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承接武汉东湖科技新城产业转移,形成知识经济产业孵化基地。

第2节功能分区组织

第二十条综合功能区

新区综合功能区主要由:新区综合功能服务区、旅游综合服务区、综合开发区组成。为新区内各种人群提供综合服务,结合商业、居住等混合功能进行土地利用布局。

第二十一条专项功能区

专项功能区主要包括:运动休闲功能区、旅游度假功能区、知识经济产业园区、行政办公区、新农村建设区、生态农业种养观光区。

第六章城市用地规划

第1节居住用地

第二十二条规划原则

○1居住用地选择布置在交通联系方便,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段,成片、完整的进行建设。

○2合理确定居住用地结构和用地标准,在保持居住环境良好的同时,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3完善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相应规模的幼儿园、小学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并加强内部公共绿地建设。

第二十三条规划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体现整体性、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地方性、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第二十四条居住用地布局

○1一类居住用地

在高端居住组团中,将双湖大道以西布置为一类居住用地。旅游服务功能组团中,红莲大道西侧,临水地带规划一类居住用地。所有的一类居住用地都依托湖水,规划成为具有地方特色且造型独特的度假居住区或别墅区,兼有旅游度假及居住服务功能。规划总用地171.4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1.99m2/人。

○2二类居住用地

在双湖大道东侧的中心组团,旅游功能组团和高端居住组团中集中安排二类居住用地。规划总用地275.42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9.26 m2/人。

第二十五条配套中小学

规划初级中学按2~3万人设置一所,小学按1~1.5万人设置一所,初级中学和小学结合居住区布置。在高端居住组团和旅游服务功能组团各设置小学一所,在新区中心综合功能组团设置中、小学各一所。

第3节公共设施用地

第二十六条规划原则

○1公共设施建设的容量和定位满足社区服务,同时满足新区旅游服务的要求。

○2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新区的社会公益性、非盈利性公共设施予以必要的保证。

○3公共设施布局均衡,设置与新区规模相适应、与新区形态和结构相协调的公共中心和公共设施体系,促进各功能组团的完善。

○4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和服务半径要求配置完善医疗卫生、教育、体育设施等各项公共设施用地,建立一个布局合理、规模适当、满足新区功能高效运转和居民需要的公共设施体系。

第二十七条行政办公用地

主要行政办公用地布置于凤凰大道和两湖大道的交叉口处,交通便利,能够最大范围、最便捷地服务当地居民。总用地17.73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24 m2/人。

第二十八条商业金融用地

结合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分别形成三个商业中心,集中布置在各个功能组团内。总用地61.92公顷,人均用地面积4.33 m2/人。第二十九条文化娱乐设施用地

结合各公共服务中心共同规划建设文化设施,以便有利于居民的日常使用和各种服务设施综合管理。总用地13.44公顷,人均用地面积0.94 m2/人。

第三十条体育用地

社区体育设施布置在各居住组团社区型公共服务中心,新建游泳池、室内球场等设施与教育科研区实现资源共享。鉴于梁子湖、红莲湖地区高端体育运动产业的开发,部分滨水地区开发体育休闲公园(不计入人均指标)。总用地9.01公顷,人均用地面积0.63 m2/人。

第三十一条医疗卫生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布置于组团中心,不仅要满足新区居民的需要,还要兼顾该地区农村居民的要求,按7.5床/千人配置,需床位约800张。总用地10.73公顷,人均用地面积0.75 m2/人。

第三十二条教育科研用地

主要作为大中专教育机构及科教研发机构用地,依托凤凰大道,便于对外交流并展示新区的文化形象。总用地45.33公顷,人均用地面积3.17 m2/人。

第三十三条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主要作为社会福利机构、养老院等,总用地7.1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0.5 m2/人。

第4节产业用地

第三十四条规划原则

○1以保护新区整体环境,提高新区综合效益为原则,提倡、鼓励发展高新技产业,以科研等无污染产业为主,减少污染物排放。

○2构建产业集群,同步建设配套产业链,提高产业档次,形成特色产业。

○3用地布局相对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

○4产业用地标准和布局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第三十五条规划布局

结合疏港高速、S239省道等对外交通方便的地区,在规划区东北角布置产业用地,主要涉及

知识经济产业、创意文化产业等为主的无污染绿色产业,总用地117.5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6.48m2/

人。

第5节仓储用地

第三十六条规划原则

○1结合产业用地布局,合理安排仓储用地,便于原料产品、商业物资和专项物资的储运。

○2仓储用地应与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城市道路以及工业区有良好的联系。

○3仓储用地根据使用性质进行功能分区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第三十七条规划布局

结合疏港高速,S239省道,凤凰大道,红莲大道等多条过境交通要道,依托武汉与鄂州、黄石的东西向物流和红莲湖与梁子湖之间的南北向物流布置仓储用地,总用地23.88公顷,人均用地指标1.67m2/人。

第6节新农村建设用地

第三十八条规划原则

○1结合各村庄的自身条件采取整治、改造、迁并、整合等多种方式,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完善商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规划集中建设农村居民点,妥善安置搬迁整合的村庄村民,引导其向集中居民点集中。

○2对现有人口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其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其它村庄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

○3对位于生态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的村庄,进行搬迁、合并;在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地方集中建设农村居民点。

○4其它村庄以整治、改造为主,改善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第三十九条规划布局

将大垅、六十、月山、鮓州四行政村的行政区划范围内自然村进行集中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总用地217.6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5.22 m2/人。

第7节生态农业用地

第四十条规划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有效占领和扩大市场领域。

○2突出特色性原则。突出体现清新、洁净的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特色观光农业。

○3优势比较原则。比较论证,择优布局。

○4综合效益原则。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促进一产向三产延伸,通过投资----收益分析,对各种投资回报进行分析研究。

第四十一条规划布局

结合现状基本农田和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合理布置生态农业用地,按照不同的区位和地质条件将其分为:种植、养殖、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不同类型,依托生态农庄为基本单元进行开发建设。

第8节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七章综合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1节原则与目标

第四十二条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原则

从宏观角度出发,统筹新区对外交通衔接方式,充分利用区域道路网络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

○2综合效益原则

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运转。综合考虑“社会—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等多种因素,确定道路结构、功能和等级。

○3功能清晰、系统分明原则

合理布置快速干道、主干道和次干道,明晰道路结构体系,建设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满足各功能组团的交通联系方便、迅速、安全和经济的要求。

○4规划的合理性、时序性原则

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道路线形设计,同时根据用地开发时序,合理安排道路建设的先后次序,形成道路建设和用地开发的良性互动,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第四十三条规划目标

○1建立与梧桐湖新区功能定位相适应、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道路网系统,确定交通组织管理措施。

○2建立疏密有致的干道网密度,提高次干道和支路的通达能力。

○3确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当发展私人小汽车,压缩限制摩托车使用的交通发展策略,建成多层次、安全、舒适、便捷的区内客运体系。

○4建立完善的自行车专用道、景观游憩道路网系统,做到内部主干道与自行车专用道、景观游憩道路之间互不干扰又紧密联系,保证规划范围内外和不同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便捷通畅。

⑤与旅游度假的特色相呼应,高度重视道路景观建设,构筑安全、便捷、景致宜人的步行系统,提升新区形象,体现自然主义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2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四十四条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

规划建设武汉城际铁路武汉至鄂州段,设置梧桐湖新区车站,位于凤凰大道与双湖大道交叉口处。

(2)高速公路

规划建设位于基地东侧的疏港高速公路(北至武汉新港南至长岭)。

(3)对外交通主干道

加快建设凤凰大道,规划其为区域一级公路,西至武汉江夏区,连接武汉光谷四路,东至黄石。

加快建设红莲大道,规划其为区域一级公路,北至红莲新城,南至长岭镇。

优化S239省道(汽李线)樊湖公路段。

规划梧桐大道为区域主干道,北接红莲大道,南至梁子镇。

第四十五条公交系统规划

规划在中心组团客运站附近设一个公交枢纽,并在其他三个组团综合服务中心设公交站场。中心组团的公交枢纽负责与整个梁子湖地区的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对接,各组团内部的公交站场为新区内部提供公共交通体系服务。规划预留武鄂城际铁路交通转换枢纽设施用地。

第四十六条水上交通规划

在梧桐湖与梁子湖沿岸设置纵横交错的水上航线,起水上游览和交通联系作用。规划建设月山码头,规划水上田园游览航线。沿岸码头结合对湖岸和现有构筑物改造进行建设,解决功能需要的同时增添游览景观。

第四十七条静态交通规划

公共停车场结合新区出入口道路、交通枢纽、城市大型公共设施布置,均匀分布。度假村内停车场结合景点进行布置;公共停车场按照服务半径的要求进行设置,在中心区不大于200米,在一般地区不大于300米。

第3节道路系统规划

第四十八条路网结构

规划双湖大道和逸升大街为新区“十字形”交通轴线,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的道路骨架。

三纵:月山湖路北段、双湖大道、玉泉路;

三横:和平大道、逸升大街、月山湖路南段;

一环:规划将广家洲大堤改造成滨湖路,对接环梁子湖北岸景观道。

次干道及支路根据地形和功能分区,采用网格状和自由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

第四十九条道路红线及断面控制

新区内道路分为过境道路、新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景观道五级组织,其道路断面设计除满足交通功能,并考虑景观性和宜人性。

过境道路:凤凰大道,预留控制150米,其中凤凰大道道路宽度40米,规划武汉城市圈外环快速通道、城际高架铁路并线通道预留110米;红莲大道、梧桐大道预留控制120米,道路宽度40米。

新区主干道:月山湖路、双湖大道、玉泉北路、玉泉南路、和平大道和逸升大街,其中双湖大道红线60米,其余红线控制24米。

次干道按照18米控制道路红线,支路按照12米控制道路红线。

景观道:滨湖路,红线控制12米。

第五十条交通性干道规划

规划凤凰大道、红莲大道、梧桐大道为区域性交通干道,主要承担过境交通职能;规划双湖大道为联系新区南北的交通性主干道;规划月山湖路为联系新区西部片区与东南片区的交通性主干道;规划和平大道为联系新区北部片区东西向的交通性干道;规划玉泉北路、玉泉南路为东南片区与核心片区的交通性干道。

第五十一条生活性干道规划

生活性道路主要由逸升大街及各片区内部的次干道构成。车速较低、交通性质以客运、行人为主,车道宽度可稍窄,结合生活性干道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第五十二条景观性道路规划

景观游憩道路结合新区主要景观轴线和绿化廊道设置,规划沿梁子湖及其它河港,建立滨水景观游憩道路。

规划沿滨湖路及双湖大道北段修建自行车环湖车道,对接梁子湖区和红莲湖区的自行车赛道。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五十三条规划原则

①充分利用梧桐湖新区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以此作为绿地系统的核心基础,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生态绿化体系;

②合理布置各种类型绿地,突出水环境特色,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系统的功能;

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绿化对气候调节、水土保持、污染控制、环境美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④注重环境容量与可持续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敏感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⑤完善绿地的文化、休息、娱乐功能,为人们观光、游览提供设施完善和环境优美的休闲度假空间,使人居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高和城市文化发展相互促进;

⑥绿地系统建设采取近、中远期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做到绿地建设与新城发展同步、协调发展;

⑦环境保护规划与绿化工程建设相结合。

第五十四条规划目标

合理布局新区各种类型绿地,利用水系优势,完善绿地系统结构,形成独特的绿地景观系统。结合新区土地开发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项绿地指标,使梧桐湖新区能积极融入红莲湖旅游新城与梁子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体系,成为大梁子湖地区的新兴综合生态新区。

第五十五条规划结构

规划绿地系统以月山湖滨湖绿带为纽带,由各级各类公共绿地构成点、线、面结合、“一轴三带两片”的网络化绿化结构。

一轴:月山湖生态绿轴,以滨河绿带为主体,串联若干公园绿地,构筑梧桐湖新区绿化主轴。

三带:梧桐湖、梁子湖滨湖带,疏港高速公路绿化带(两侧各90m),凤凰大道绿化带(两侧各50m)。

两片:两处生态公园。

第五十六条规划指标

近期(2014):规划区内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0%。

远期(2020):规划区内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第五十七条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分为生活居住服务的公共绿地和为休闲旅游服务的公共绿地,规划期末总面积约为216.51公顷,人均15.14m2/人。

为生活居住服务的公共绿地为降低新区建筑密度,美化景观,改善局部气候,提供交流、活动、紧急疏散场所的开放型绿化场地,为居民提供集会休憩的场所,绿化率不小于50%。

为休闲旅游服务的公共绿地与梁子湖及梧桐湖等其他湖泊水体景观连成一片,成为旅游新城游憩活动和休闲娱乐的主要集散中心。

第五十八条生产防护绿地

逐步完善凤凰大道两侧绿化隔离带的建设,推动疏港高速公路两侧绿化隔离带的建设;在联系新区各组团的主干道路以及区域外围道路两侧设置防护绿带,宽度20-50米。

凤凰大道绿带按不少于50米控制;

疏港高速公路两侧防护林带按90米控制;

高压电力走廊防护绿地根据电力电压级别等因素综合确定走廊宽度为20米。

生态农业用地作为生产、观光绿地的同时,也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率应大于90%。

第九章风貌景观规划

第五十九条景观风貌特色定位

充分利用月山湖、梧桐湖、梁子湖等水系优势和区域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以开敞空间为依托,多层次地有机布置新区人工构筑物,注重区域内外自然环境的呼应,把新区外围的湖泊有机地楔入新区风貌体系中。

第六十条景观风貌规划结构

强化梧桐湖、梁子湖、月山湖等水系在新区景观风貌体系中的作用,构筑“一廊、一带、两轴、四区”的景观风貌基本骨架,注重各要素之间的视觉联系和自然生态环境向景观中心的渗透。

(1)一廊----水系景观廊道

以月山湖内陆水系为主轴,结合沿线景观节点和绿地公园,共同构成新区景观廊道。

(2)一带----滨湖休闲景观带

依托梧桐湖与梁子湖水系,构建由东面环抱基地、融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具有亲水性、休闲性和公共性的滨湖景观带。

(3)三轴----景观轴线

由新区主要生活性干道构成的人文风貌景观轴;

由南北两个生态公园及中间的开敞空间构成的生态绿化景观轴。

(4)四区----特色景观风貌分区

①滨湖旅游度假景观风貌区

滨湖景观风貌区由梧桐湖主要水体、滨水休闲绿化带和滨水度假村组成。结合沿岸的绿化,设置滨水景观体系的主要节点;结合公共设施和广场绿地的建设,引入人文景观。

②人文生态景观风貌区

人文生态景观风貌区是新区重要的生态调节区域,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合理的加入人工因素,结合当地人文历史脉络,构建富有梧桐湖、梁子湖区历史渊源色彩的城市风貌。

③都市景观风貌区

都市景观风貌区由城市型公共服务中心、旅游型公共服务中心、度假社区型公共服务中心和商务办公型服务中心等组成。该区内的建筑本身及其外部空间体现现代化城市的精神风貌,注重整体效果,控制主体建筑尺度,注意空间效果的变化。

④现代生态农业景观风貌区

现代生态农业景观风貌区是基于现状的农村居民点以及其农业用地,通过产业调整,发展生态种植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会展农业等,以生态农庄、农业庄园等位组成单元的农业生态景观风貌区。

区内主要体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建筑上多采用现代生态技术,结合自然环境构建生态循环系统,积极开发太阳能、沼气能等清洁能源。

第六十一条重要景观地段控制

在凤凰大道、红莲大道等主要出入口处予以重点景观控制。通过设立地标、雕塑等标志物,结合绿地规划及城市设计营造出特色景观环境。新区内主要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用地,景观道路交叉点予以景观控制。本着“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控制建筑尺度,结合丰富多彩的旅游服务设施,为居民和游客创造出理想的生活环境和旅游环境,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第六十二条开敞空间系统构建

开敞空间系统由月山湖水系景观绿带和梁子湖水体构成,形成连接建设区与湖水的连续畅通的带状开放空间,具有兼容性、生态性、自然性等特征,能有效保护新区河流沿岸的溪沟、湿地、开放水面、植物群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开场空间廊道与区域内其他开放空间系统组成完整的

网络。

第十章岸线与水系规划

第六十三条岸线利用原则

①渐进利用原则:立足长远,渐进有序地开发岸线,提供岸线再生的机会,将岸线利用控制在水陆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

②兼顾纵深原则:将沿湖和沿河岸线利用与纵身腹地的保护、开发有机结合,避免单纯岸线开发带来的区域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③各得其所原则:根据岸线自然特点进行布置。注重不同功能的岸线间的协调关系。

第六十四条岸线分类

根据滨水岸线与布局功能的关系,将岸线利用分为城市活动岸线和自然生态岸线两大类。

依据不同岸线的生态敏感性,建设用地退让自然岸线为50-200米。

第六十五条生态驳岸设计

规划将新区驳岸分为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和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三类。

第六十六条水系利用规划

从梧桐湖新区保护“水生态”、保障“水安全”、塑造富有特色的“水文化”和“水景观”的原则出发,充分利用和改造基地内部及周边区域水系现状,构建水系循环体系,水系退、补体系,水位控制体系“三大体系”,实现梧桐湖、梁子湖“两湖连通”。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第1节环境保护规划

第六十七条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科学合理确定生产方式和对资源的利用强度,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满足人类需求和生态完整性维护的“双赢”;

○2整体优化原则

以梧桐湖和梁子湖水系及其周边生态湿地的生态功能维护为前提,科学进行地域生态功能区划,对生态区保护范围及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行整体最优化规划;

○3突出重点原则

以生态经济系统诊断、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生态保护区修复和休憩旅游规划、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产业生态系统建设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环境质量控制规划(包括水、气、声、固废)及实施这些规划的主要对策为重点,带动新区社会经济发展;

○4地方特色原则

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框架优势。应在高起点同时,突出地方特色,强化可操作性;

○5治理责任明确原则

加强管理,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保证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实施。

第六十八条规划目标

(1)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得以加强,实现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水零排放,不达标污水零排放,有毒有害气体零排放,生态环境建设达到“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的目标。

建立与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生态保护监督管理机构,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将新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物质能量高效利用、绿色产业高度发达、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新区。

(2)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城市环境空气在2014年稳定控制在二级标准以内。2020年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以上水平,生态保护区和城市公园的空气质量稳定在一级水平。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

(3)水环境质量保护目标

地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Ⅱ类标准。

(4)声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噪声<50dB,城市内噪声达标区域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第六十九条环境功能分区

规划将新区划分为二类环境功能区,对每类功能区依照国家环境质量相关标准提出环境质量控制指标。

第七十条环境保护措施

(1) 大气环境治理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鼓励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机动车,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③调整交通线路,过境交通不穿越城区,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④抓好重点大气污染源的污染防治工作。

⑤加强施工现场和道路、市场、露天堆场和货场的管理,落实防治扬尘污染措施。

(2) 水环境治理

①从产业布局上控制;

②建立项目准入制度;

③污、废水集中处理;

④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

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3) 声环境控制

①对主要交通干线实行禁止鸣笛;

②严格管理建筑施工场地,减少噪声量的产生;

③对人口密集的居民区、文教区实行夜间噪声管理。

第2节环境卫生规划

第七十一条规划原则

○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群众、清洁城市、化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原则,科学制定环卫设施发展项目、标准和规模。

○2坚持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以治理生活垃圾为中心,全面考虑各类固体废弃物的转运、处理和回收利用。

○3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环卫发展目标。近期充分利用、合理改造现有环卫设施,中远期全面完善环卫工作的主体设施。

第七十二条规划目标

基本目标: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建立与新区相适应的环境卫生标准。

近期目标:逐步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机动车道路机扫率达到40%以上;城市垃圾清运率达到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初步建立资源回收系统,初步实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分类处理,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80%;加大公厕改造建设力度,水冲率到100%,实现粪便排放管道化。

远期目标: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机动车道路机扫率达到90%以上;城市垃圾清运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完善资源回收系统,实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分类处理,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100%;公厕水冲率达到100%,粪便排放管道化,粪渣处理无害化。

第七十三条主要措施

○1规划逐步实施垃圾袋装化收集,根据服务半径设置垃圾收集点,实现垃圾分类收集。

○2根据环卫设施设置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地建设垃圾转运站。

○3大力发展环卫车辆。增设各种类型的垃圾运输车辆。实现垃圾收集、转运机械化、密闭化。

第七十四条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垃圾中转站:按2.0-4.0公里的服务半径设置垃圾转运站,每座用地面积400-600平方米。

收集点:按0.5-0.7平方公里设置一处,占地500平方米左右。

废物箱:商业街,1个/20~50米;交通性干道,1个/50~80米;一般性道路,1个/80~100米。

公厕间距与服务半径:繁华街道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为750~1000米,居民区以300~500米为半径。规划居住用地内每平方公里设置3-5座,公共设施用地内每平方公里设置4-11座,每座厕所的建筑面积为30-60平方米。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1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七十五条规划原则

○1保证规划期内水量供应,并符合水质、水压的要求;

○2合理确定供水标准和规模,选择符合当地的供水水源;

○3合理确定供水方案,科学布置供水系统;

④节约用水。

第七十六条规划目标

(1)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

近期(2014年):200升/人·日;远期(2020年):250升/人·日。

(2)供水普及率:近期100%,远期100%。

第七十七条水源选择

规划水源与鄂州市城市水源相同,由市区水厂统一集中供给。

第七十八条用水量预测

近期2014年用水量取1.5万m3/d;远期2020年用水量取6.5万m3/d。第七十九条给水规划

(1)水源

根据鄂州总体规划及规划部门的统筹考虑,新区供水由市区统一供给,水源取自长江,水质满足要求。

(2)供水压力

规划区用地较为平坦,除月山地区外其余用地多为平地和滩涂,高差很小。这样就为新区供水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另规划去内建筑多高为六层住宅建筑,所以不许过高水压即可满足用水要求。

(3)管网布置

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管径为DN150~DN800,其中DN800的为输水管,DN150~DN700的为配水管,管线总长47.74km。

第2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八十条规划原则

○1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2污水采用“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原则。

○3雨水分区收集,就近排入水塘,排蓄结合。

④各规划小区雨水收集回用。

第八十一条规划目标

(1)近远期污水收集率达100%,处理率达100%,保证梁子湖、梧桐湖水质不受污染。

(2)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要考虑脱氮除磷要求。

(3)以保护水环境为宗旨,形成水塘、管道相结合的雨水排除系统,提高区域排涝抗灾能力,解决涝渍问题。

第八十二条污水量预测

近、远期污水量为0.88万m3/d、3.78万m3/d。

第八十三条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处理厂

由于规划区现在还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因此,根据以上的水量预测,考虑在规划区内建一污水厂。污水处理规模近期1万m3/d,远期增至4万m3/d。

(2)污水管网

污水管最小覆土厚度0.7m。干管布置详见污水工程规划图。污水重力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管径为DN300~DN1200,管线总长34.8km。

第八十四条雨水工程规划

城区雨水管道充分结合地形,沿道路布设,分流域排放,同时考虑接纳水体及汛期布局。在每条雨水干管的起端,采用道路边沟排除路面雨水。雨水管道部分坡度较大的地段设置跌水井。管道在改变管径、方向、坡度处,支管接入处和管道交汇处都设检查井,雨水管管径为DN700~DN2000,管道起点埋深不小于1.5m,远期管线总长约33.16km。

第3节电力工程规划

第八十五条规划依据

《城市电力网规划导则》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

第八十六条规划目标

满足新区开发用电需要,完善区域内电网的网架结构,确保供电负荷均衡,电压稳定。

预测至2020年人均用电量达730KWH/人﹒年。

第八十七条输电网络规划

电源由鄂州市电网提供。

以110kV作为规划区的送电电压,10kV作为规划区的中压配电电压,220/380V作为规划区的低压配电电压。35kV电压等级保留,在城区内限制发展。第八十八条变电站及高压走廊规划

规划区供电由规划区北侧长港110kV变电站提供。

为保证规划区用电安全,对于现有的220kV和110kV高压线按相关要求预留充足的绿色走廊,另外为了集约用地合理规划规划区用地,将远期规划的新沟变引出的500kV、220kV高压线适当调整走线,并统一规划高压走廊。

第4节燃气工程规划

第八十九条规划依据

《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

《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

《鄂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第九十条规划目标

居民燃气用户普及率:近期85%,远期95%。

居民天然气用户普及率:近期65%,远期90%。

第九十一条燃气规划

(1)规划用气量

居民耗热指标定额:

近期(2010年):2300兆焦/人·年

远期(2020年):2930兆焦/人·年

(2)供气规模

近期:在天燃气引入之前,应以灌装液化石油气为主气源,积极发展管道天燃气。

远期:以天燃气为主气源,瓶供液化石油气为辅。

天燃气供气规模:2014年:1.5万立方米/日;2020年:6万立方米/日。

(3)气源站场规划

规划在红莲大道西侧,靠近“西气东输”输气干管附近规划天燃气气门站,作为规划区天燃气

供气起源站场。

第5节邮政通信规划

第九十二条规划目标

加速改造和发展电信网络,实现通讯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适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网。规划局用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规划近期达到2万门,远期达到4万门。近期和远期市话普及率分别达到35%(15部/百人)和50%(30部/百人)。

进行电信所和通信管网建设,实现通信线路的地下化,形成以光缆传输为主、微波传输为辅的数字程控交换系统。

第九十三条邮政设施规划

依据新区的面积和人口规模,参照相关数据参数,规划在新区月山湖路以西、逸升大街以北,玉泉北路以西、逸升大街以南以及玉泉南路西侧分设三处邮政所。

第九十四条通讯通信规划

(1)电信局所规划

于玉泉北路和逸升大街交汇处规划新建新区电信支局。

(2)通信管道规划

通信管道结合市政建设和区域的主要干道,进行集约化布置。新建道路电信线路尽量地下穿管敷设,现状城区架空线路应逐步改为地下敷设。解决架空线入地的问题,实现光纤到户的目标。

第十三章旅游发展规划

第九十五条旅游发展定位

(1)总体目标

近期(2009-2014年):省内知名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远期(2014-2020年):省内著名,全国知名旅游度假胜地。

(2)形象定位

以“全方位、多层次”为基本内涵,突出“生态”、“人文”、“休闲”的特点,注重实体景观形象和旅游精神风貌的综合建设。

(3)市场定位

梧桐湖新区旅游市场以省内市场为主。在条件允许时,兼顾国际国内市场。

第九十六条旅游线路规划

(1)路上游线组织

规划依托梧桐湖新区道路系统构建陆上游览线路。

利用部分规划道路在车流、人流量较小地区构成自行车游览道。

沿月山湖布置环湖步行游览道,路宽1-2米,由块石、条石或架空木组成。

(2)水上游线组织

规划三个游船码头,改造现状两个交通码头,形成富有特色的水上游览路线。

第九十七条旅游景点

规划设置12个特色旅游景点。景点结合自然人文生态农业景观构筑,分别:荷塘月色、田园牧歌、平沙落雁、林丘郁静、野际山月、荷锄采薇、碧沉香泛、烟柳画桥、石步河滩、舟绕白沙、锄禾劝耕、香堤柳影。

第九十八条旅游设施规划

在凤凰大道和双湖大道交汇处设一个综合性的旅游集散中心。

第九十九条旅游规划管理

○1以保护为主的环境景观管理。

○2制定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

○3重视旅游开发策划。

④健全管理机制。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第1节防洪工程规划

第一百条防洪标准

梧桐湖新区防洪标准为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

第一百零一条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规划对现有堤防进行加固加高,断面达标,堤身、堤基防渗处理,同时,加强梧桐湖和梁子湖沿岸堤防工程的建设,使其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

第2节消防规划

第一百零二条消防站与指挥中心布局

按照国家消防规范要求设置消防站,每个消防站的服务范围为4—7平方公里。设置在责任区的中心或靠近中心,并位于交通方便,便于消防车迅速出动扑救和保障消防站自身安全的区域,各消防站的车辆、灭火器材和通讯器材应按国家消防站建设标准配备,加强特勤装备器材建设。

规划消防指挥中心设置在双湖大道东侧。

第一百零三条消防给水规划及消防栓配置

市政消防给水管网尽量布置成环状管网。消防栓按120米的间距进行配置。

第一百零四条消防通道

主干路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少于5米;居住区消防通道不少于3.5米,道路转弯半径不少于15米,尽端路应设置不少于15米×15米的回车场,消防通道上所有立体交通设施净高不小于4米。

第一百零五条消防通讯

逐步建设比较先进的有线、无线火灾报警和消防通讯指挥系统,并逐步建成计算机控制的火灾报警和消防通讯、调度指挥中心自动化系统。

第3节人防规划

第一百零六条规划原则

坚持“规模适当、布局合理、防护可靠、功能完善、平战结合”的原则,确保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确实提高空间开发利用综合效益和增强城市总体功能。

第一百零七条人防工程规划

按照以疏散为主,掩蔽为辅的原则。根据相关规定,确定战时疏散人口为城市人口的60%,留城人口为40%,则战时留城人口约5.72万人,按人均2平方米计算,人防工程设施面积为11.44万平方米。

第4节抗震规划

第一百零八条设防标准

地震烈度为6度,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执行。

第一百零九条抗震指挥中心与救护中心

规划设置抗震救灾指挥中心一个,布置在新区人民政府。

第一百一十条避震疏散规划

(1)避震疏散场地规划

避震疏散场地:就近疏散服务半径为300m-500m,规划主要利用建筑间的空地、街心花园、小游园、中小学操场、停车场等用地;中程疏散服务半径为1km-2km。规划主要利用公园、组团间生态廊道绿地、广场、体育场等大型避难场地。

(2)避震疏散通道规划

救灾干道:以城市对外交通性干道为主要救灾干道。

疏散主干道:以城市主干道为主要疏散干道。

疏散次干道:以城市所有次干道作为疏散次干道。

规划在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车站、会展中心等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按规定设置紧急

疏散通道,并按照规范设置明显标志。

第5节生命线系统规划

第一百一十一条应急指挥系统

规划设置应急指挥中心一个,布置在新区人民政府内。应急指挥中心配备双线通讯线路及无线通讯系统。

第一百一十二条疏散救援体系

规划疏散通道主要利用城市的主要干道、环路及与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相联系的骨干道路,形成通畅的快速疏散体系。将成片公园、广场、运动场、学校操场、人防工事作为避震疏散场地。

第一百一十三条公共设施应急救援体系

水厂主要构筑物应达到设防标准。区域内110kV以下电线全部采用地下电缆。通信系统应采取多种通信手段,有线、无线、微波和卫星通信相结合,相互连通,互为通用,互为备用,保证救灾同供水、供电、消防、公安、医疗等关键部门的通信畅通。

第一百一十四条医疗救护系统

新区的各医院是防灾综合救护医院,各医院应建有地下设施,自备电源和蓄水池,储备相应的防疫药品和器械。对新建血库、急救中心、医院等重要设施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按照抗震规范执行;对已建的重要医疗工程设施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科学的抗震加固措施。

第一百一十五条粮食供应及仓储防护体系

新区中新建的大型粮库、粮食加工厂和重要的物资仓库工程严格按防灾规范标准设计,对现有的工程设施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科学的抗震加固措施,确保救灾时的粮食和各项物资的供应。

第十五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百一十六条建设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第一百一十七条建设模式

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分为转移迁并和就地整治扩建两种。

第一百一十八条生态农庄建设

①改革经济体制。

②提升思维观念。

③突破传统运作模式。

④形成绿色生态位理念。

⑤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

⑥以因地制宜为原则。

⑦以有效管理为手段。

⑧以科学技术为支撑。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一百一十九条目标

①强化区域空间枢纽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②构建旅游产业体系,增强产品在地区的吸引力。

③构筑社会事业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

④构筑良好生态体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⑤构筑特色景观体系,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⑥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第一百二十条策略

①旅游与研发兴城的发展策略

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以体育健身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以武汉科技新城为依托,大力发展研发、培训、商务等生产服务产业,推动旅游度假新城的发展。

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

综合交通、产业、市政设施、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强化城乡一体化,着手构建由各功能建设组团和周边农村用地共同构成的旅游度假新城区。

③基础设施先行的发展策略

适应城市基础设施区域整体化、同步综合化、动态持续化的发展趋势,推进以道路网建设和排水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旅游度假新城的发展奠定基础。

④环境和建设协调的发展策略

坚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策略,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共生,保障、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⑤重点推进的发展策略

审时度势、坚持重点推进的策略。通过地域的集中和基础设施的集中投资,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高的效益。

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划年限

近期建设期限为2009----2014年。

第一百二十二条范围与规模

近期建设的范围为梧桐湖和梁子湖湖区周边区域,以体育休闲公园和水乡小镇为依托,由凤凰大道引入,由滨湖地区向内陆地区推进。

近期建设规划区范围约为4.4平方公里。

第一百二十三条主要建设功能区

(1)滨湖体育休闲运动区

围绕体育休闲公园和水上运动中心等旅游项目,建设相应接待规模的旅游服务设施。

(2)新农村建设试点区

以现有大垅村为依托,建设新农村试点,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积极容纳区域内的农村人口。

(3)水乡度假区

在保持月山湖原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建设水乡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第一百二十四条重点形象工程

(1)建设凤凰大道两侧绿化带,使梧桐湖新城的生态景观形象初具规模。

(2)建设双湖大道两侧景观,形成连通梧桐湖、梁子湖的生态廊道。

(3)改造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轻轨站点景观,塑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形象。

(4)集中建设滨湖岸线绿化。

第一百二十五条主要工程设施

(1)道路工程

凤凰大道建成、双湖大道建成、滨湖路、客运站建设,月山湖路、中心组团各干道。

(2)给排水工程

采用城市水源,根据开发进度,逐步扩至其他组团,农村居民供水逐步取消自备水源,采用城市管网供水。

(3)电力工程

扩容东沟110KV变电站。

(4)燃气工程

建设一座瓶装液化石油气储罐站。居民燃气用户普及率达85%;居民天然气用户普及率达65%。

(5)防洪排涝工程

以排水规划为依据,整合区域内较大面积的水域,加强建设用地内的排水工程设施建设。

(6)消防工程

建设1个消防站,位于双湖大道东侧。

第一百二十六条重点项目建设

①体育休闲公园

②水乡小镇

③水乡风韵人文社区

④生态主题酒店

⑤生态庄园

第十七章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

第一百二十七条空间管制目标

依据突出重点强调保护,有序发展的原则,制定不同的城镇建设、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措施和策略,引导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新城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一百二十八条空间管制分区

(1)禁止建设区

包括湖泊岸线保护区和生态湿地敏感恢复区。

(2)限制建设区

包括滨湖的景观建设保护区(紫线)、区域性绿地及用地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地空间等。

(3)适宜建设区

包括用地组团建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区等。

第一百二十九条禁止建设区范围及管制措施

(1)管制范围

包括梧桐湖岸线以内50米范围,月山湖周边地区,市政管线防护区,提及基地东北区域。

(2)管制措施

①不得占用该区范围内任何用地,对在该区内的村落或已经开发的旅游建设用地及时进行土地置换,并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②加强管理力度,禁止在该区内进行有损环境生态的各种活动。加强该区的生态建设,增强植物群落的多元化、本地化配置。

第一百三十条限制建设区范围及管制措施

(1)管制范围

水系沿岸楔型绿带和农田保护区。广家州大堤两侧,以及梧桐湖岸线50-1000米的区域。

(2)管制措施

①严格控制用地内的城市建设,除少量低密度用于休闲旅游的建筑外,仍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建筑体量不大,风格宜地区化,生态化。

②对于已经开发的地区应严格控制建设量,对已破坏的水体、植被应有计划地修复、疏浚、治理。严格用地审批,对于林业用地、基本农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要严加控制,严禁绿化用地被挪作它用。

③严格控制周围各个开发建设区域的侵占和蔓延。

第一百三十一条适宜建设区范围及管制措施

(1)管制范围

凤凰大道两侧、居民点比较集中的地区。

(2)管制措施

①集约使用土地,在容许的范围内合理提高容积率和修建量。

②集中考虑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减少重复建设的投入。

③注重区域内公共空间和绿化景观体系的建设。

②在水边、陡坡等周围进行重点绿化,严禁建设项目逼近水体,破坏环境。

③加强全面绿化,丰富植物配植,控制各项建设项目的绿化率在60%以上,以提高湖滨环境

质量。严禁砍伐树木,沿路绿化属公共绿化,不得占用。

第十八章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及四线规划

第一百三十二条强制性内容

(1)规划区范围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2)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开发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3)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未来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4)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5)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第一百三十三条四线管制规划

(1)红线

规划新区道路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为:主干道两侧5米-15米,次干道两侧3米-10米,支路两侧不小于3米。其中凤凰大道两侧因涉及多条交通通道并线,其控制宽度在两侧各70m作为隔离绿带。

(2)绿线

规划新区内主要道路两侧及山体周边的防护绿地、片区级大型公共绿地等为绿线保护控制范围内的用地。

位于新区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因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在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3)蓝线

根据建设部第145号令《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将梧桐湖新区规划区范围内需要保护和控制的主要地表水体界定为:梧桐湖、梁子湖水体、周边主要河湖水系位于规划区内的水面,规划区内表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其他水体,并依此划定蓝线,并明确蓝线保护和控制的要求。

在新城蓝线内应严格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①违反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

②擅自填埋、占用蓝线内水域;

③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

④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

⑤其它对规划范围内及周边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在新区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

在新区蓝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4)黄线

根据建设部第144号令《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应当根据梧桐湖新区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合理布置新城内各项基础设施,确定用地位置和范围,划定其用地控制界线。依此划定新区黄线保护控制范围,具体保护内容包括:疏港高速西侧的污水处理厂用地、长港110kv变电站用地、规划新区垃圾处理厂、红莲大道西侧天然气门站用地等。

在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①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

②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

③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

④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在黄线内进行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

在黄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迁移、拆除黄线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4)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4)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 (6)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7)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9)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 (9)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26日 | | [小中大] 一、仓埠街基本情况 仓埠街地处新洲西北部,东倚倒水,西滨武湖与黄陂六指街毗邻,南接阳逻开发区,北抵红安县太平桥镇,版图面积175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4个农业大队,459个自然湾,总人口9.71万人。109省道直通南北,318国道横贯东西,武汉外环和武英高速在境内交汇。 仓埠是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全省城市建设重点中心镇和全市赏花游重点中心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源泉公馆回溯着仓埠民国史事,新洲二中传承着仓埠人民尊师重教美德,报祖寺展现了佛学文化渊源,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和林家大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添了仓埠人民的红色记忆。新建的省级重点中心镇项目仓埠文化广场占地面积40余亩,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可满足仓埠街主城区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开源路改造和新城大道(广源路)新建等重点中心镇项目正在实施建设。全街工业已形成服装加

工、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循环经济等几个门类,农业以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企业38家,种植面积1.7万亩,正在成为全省的精品桂花之乡。 二、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仓埠街新农村建设将以109省道,318国道及周武公路为骨架,结合“新型工业新街、生态农业大街、文化旅游名街,把仓埠建设成为阳逻开发区的产业拓展区和休闲后花园,建成新(洲)、红(安)、黄(陂)‘金三角’知名重镇”的发展定位实施建设。 在武英高速以南建设仓阳产业园,承接阳逻开发区辐射发展新型工业,武英高速以北打造以种植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武湖周边地区和倒水河沿线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业,沿109省道规划建设毕铺中心村、周铺中心村、仓埠中心社区、靠山中心社区和方杨中心社区,在318国道境内东端规划建设丛林中心村,在周武公路仓埠境内西端规划建设杨裴中心村。至2030年,在全面完成周铺中心村建设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通过多元化、市场化运作,逐步完善7个中心村(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因建设需要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均应遵照本规划要求进行。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 西至西张官屯西、许堤东、营子西一线,北至横河,东至朱庙东、八里庄西一线,南至宋香路,总面积为。 第五条本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 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8.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10. 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1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2.《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4-2020年); 13.《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14.《夏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 16. 国家、山东省、德州市其它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与条例。 第六条本次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五个统筹”,遵循国家、山东省、德州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充分考虑夏津县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夏津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合理规划,优化环境,以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对夏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县域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布局形态及其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综合部署各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夏津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次规划原则 1. 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促进夏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统筹”为首要任务,综合规划县域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城乡共享共建、协调发展。立足于夏津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建立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为夏津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台。 2. 以人为本、最优人居环境原则 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夏津城市规模,综合分析青银高速路、

东阿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四章镇村体系规划 (3) 第五章镇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4) 第六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5) 第七章镇区绿地景观规划 (6) 第八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7) 第九章镇区环卫环保规划 (7) 第十章镇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8)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规划 (9) 第十二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 第十三章镇区远景构想 (10)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 (10) 第十五章附则 (10) 附录A:本规划文本用词说明 (11) 附表 (1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平阴县东阿镇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现代化中心镇,进一步完善城镇的综合功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东阿镇各项城镇建设活动的法规性文件,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国家重点文物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 8、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平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1、《平阴县镇村体系规划(2008——2030年)》; 12、《平阴县统计年鉴》(2005——2007年); 13、《东阿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9年——2015年; 远期总体规划:2009年——2030年; 远景构想规划:2009年——2050年; 第5条本规划涉及的地域名词界定 1、东阿镇、镇域:指现状(2008年)东阿镇的行政区划范围,面积95平方公里。 2、镇区:平阴县东阿镇镇政府驻地。 3、城镇规划区:城镇规划区是指城镇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 划控制的区域。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东阿镇城镇发展总目标:2030年把东阿镇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古镇及平阴县西南部次中心。 第7条城镇发展分目标: ①经济目标 发展成为济南市的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结构合理的中心镇,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效、协调、持续的城市运作机制。 ②生活目标 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较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和高效、安全的城镇交通服务系统,建立充足的城镇供应基地,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休憩的城镇生活空间。 ③环境目标 逐步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镇景观,创造良好的城市风貌,形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④社会事业目标 提高城镇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安全、便捷、多层次、多文化和多功能的城镇机能。 第8条量化指标体系: 分 类 目标名称单位2030年发展目标 山东省2010 年城市现代 化发展目标 济南市“十一五” 期间小城镇建设 指导性标准经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9.4(年递增8%计)- - 一、二、三产业比重- 20:45:35 - -

山下湖镇城镇总体规划汇报提纲

山下湖镇城镇总体规划汇报提纲 一、前一轮总规说明 1、2000年总规,镇区规划人口与用地情况 2、2003年近期建设规划情况 规划到2005年1.3万人口,用地规划250ha。 3、到2005年实施的情况 2005年镇区现状11400人,实际用地145.3ha(其中新增加用地69ha),城镇化水平38%,工业用地占35.79%,居住用地占28.16%,(见文本P7)的表。镇区用地从1999年的76ha,增加到2005年的145ha,增长的用地主要以工业、居住为主。2005年山下湖镇域3万(29600)人,从城镇化水平38%来看,山下湖镇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诸暨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年镇区的人口是1.3万,而实际只集聚了1.14万,说明前5年山下湖镇的发展还不是很快,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镇政府迁移滞后于规划。2005年以后,估计山下湖镇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规模适当扩大是必要的。 二、2006年本论总规的概况 1、山下湖国际珠宝城的影响

山下湖国际珠宝城占地116ha,分三期建设,第一期36ha左右。民生国际集团公司2004年在深圳龙岗投资建设了华南原科城,06年在山下湖投资建设国际珠宝城。前者是靠中国特别行政区的政府功能影响,推进华南原料城的建设,后者是靠市场行为影响促成珠宝城的建设。因为珠宝城是山下湖的珍珠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基础上促成的(二个数据:①60%、②山下湖集团公司和阮仕公司年产10.7亿)。国际珠宝城的建设将会给山下湖镇带来人口集聚、产业升级、经济迅速发展的重大影响,可以提升山下湖镇、乃至诸暨市对外的形象,是诸暨市的发展新亮点,也是本论总规调整的一个原因。 2、本轮总规用地概况 三、城镇性质 山下湖镇以山下湖珍珠集团有限公司(5.7亿)和以浙江阮仕珍珠有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5)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2001年1月

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 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天爵城市规划师 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 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 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郝天文工程师 马林涛助理工程师 洪昌富高级工程师 王瑞石高级工程师 王召森工程师 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秦晓昂城市规划师 孔彦鸿工程师 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永合工程师 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 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 叶伟南副局长 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 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 雷劲松助理规划师 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 (5) 第五章城市规模 (5) 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 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 第一节道路系统 (13) 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 第三节公共交通 (17)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 (18) 第二节城市景观 (19) 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 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消防工程 (28) 第二节人防工程 (28) 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 第四节防洪工程 (29)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二十六章附则 (33)

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

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2003 2020) 文 本 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泽县马当镇人民政府 二零零三年七月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五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镇区建设规划 第七章园林绿地规划 第八章专项工程规划 第九章环保环卫规划 第十章防灾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二章规划建设控制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四条及《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特制定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以下简称“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彭泽县马当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并按本规划执行。 第三条本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城镇,控制城镇规模,使之成为本省现代化的新型小城镇。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五条本规划文本与国家、本省和本地区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如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建筑设计、文物保护、交通、卫生、消防通讯、公用工程等)配套实施,对城镇建设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六条法律条例、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江西省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1年) 第七条规划年限 近期2003年—2007年5年 远期2007年—2020年13年 第八条全镇人口规模 近期36000人,远期39000人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九条发展战略 把马当镇建设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贸型城镇。 1、乡镇企业为马当镇发展的支撑点。规划应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建材、油化生产加工业,创立马当镇支柱龙头产品,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门类综合体系,建成乡镇企业相对发达的工贸型城镇。 2、积极利用区位优势,以商贸交易为重点,积极营造市场氛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精心组织城镇建设,进行城镇统一综合开发。

东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东营市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市域概况 (2)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5)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7)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 第二章战略与目标 (11) 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 (11)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2) 第三节规划目标 (14) 第三章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7)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9) 第三节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24) 第四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7) 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9) 第五章农用地保护 (31) 第一节保护目标与要求 (31)

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2) 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34) 第四节其他农用地保护和利用 (36) 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7) 第一节调控目标与要求 (37) 第二节加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 (38) 第三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0) 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43) 第一节基本原则与要求 (43) 第二节生态用地保护重点区域 (43) 第三节黄河口及湿地生态保育 (44) 第八章中心城区用地增长管理 (50) 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职能 (50) 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50) 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总体结构 (51) 第四节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及规模 (52) 第五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2) 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5) 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5) 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 (56)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文本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第一章规划界定 第1条编制背景 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域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初步形成,县域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东营市政府提出的“站在新起点、着眼新阶段、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的战略思路,确定广饶县长远发展新目标、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特组织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 上位规划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 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城市绿化条例》1992.8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 (3) 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广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4) 相关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 《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7-2020年) 《广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

关于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情况汇报

关于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情况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于某年月编制完成,去年月获省政府批准。修编后的城市定性为“川东北的中心城市,交通信息枢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发展轻化工、文教科研、商贸为主的综合性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两年多来,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下,我们紧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历史机遇,坚持规划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要求,认真组织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加大城市规划编制

力度,调整城市用地和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严格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使规划在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和形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一)加大城市规划编制力度,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 某年以来,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余万元,努力将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要求,落实到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编制之中,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新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平方公里,控规覆盖率达%。组织编制了道路交通、环境整治、城市景观、产业发展、社会文化设施、人防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方面重要专业、专项规划项。开展了下中坝滨江段和江东新区至小龙滨江段等重要区域城市设计,面积约万平方米。制作了∶矢量化地形图(电子地图)平方公里,建成了网和平方公里的平面测绘控制网,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规划编制创造了规范的基础数据资料平台。 (二)实施城市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模板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 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 未知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 07 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创立节约型和谐社会, 促使广饶县成为中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 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 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 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 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 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 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 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 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

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 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 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 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 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 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 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 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 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 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 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 孙武) , 四级旅游资源2处( 刘集支部旧址、吕剧) , 三级旅游资源6处, 二级旅游资源15处, 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 唯一性强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 - 1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 - 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 2 -第一节“三区”划定. (2) 第二节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3) 第三节城镇空间、等级与职能结构 (3) 第四节产业布局 (4) 第五节旅游发展 (5) 第六节生态建设 (6) 第七节综合交通 (8) 第八节重大市政设施 (10) 第九节环境保护 (12) 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 14 -第一节城乡统筹策略 (14) 第二节重点建设地区空间结构和“四区”划定 (15)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 - 16 -第一节空间结构与发展策略 (16) 第二节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 (17)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 18 -第一节公共中心体系 (18) 第二节行政办公用地 (18) 第三节商业金融业用地 (19) 第四节文化娱乐用地 (19) 第五节体育用地 (20) 第六节医疗卫生用地 (21) 第七节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1) 第八节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22) 第八章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 - 22 -第一节保障性住房 . (22)

洛碛镇总体规划文本word参考模板

0 / 35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总体规划2008—2020 文 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规划目标 ................................................................................. 2 第三章 镇域总体规划 .. (2) 第一节 城镇化水平预测 ............................................................................. 2 第二节 村镇体系规划 ............................................................................... 2 第三节 产业布局规划 ............................................................................... 3 第四节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 3 第五节 镇域用地规划 ............................................................................... 4 第六节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 5 第七节 综合交通规划 ............................................................................... 5 第八节 基础设施规划 ............................................................................... 5 第九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6 第十节 防灾减灾规划 ............................................................................... 7 第十一节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7 第四章 镇区建设规划 ............................................................. 第一节 城镇规划区、性质与规模 ................................................... 第二节总体布局 ..................................................................

广饶县总体规划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第一章规划界定 第1条编制背景 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域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初步形成,县域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东营市政府提出的“站在新起点、着眼新阶段、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的战略思路,确定广饶县长远发展新目标、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特组织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 上位规划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 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绿化条例》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3) 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广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4) 相关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 《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7-2020年)

《广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3条规划原则 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③节约及集约用地、环境保护原则 ④规划连续性原则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范围 ①中心城区:广饶街道和乐安街道行政范围,面积168.79km2; ②规划区:即县域核心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大王--稻庄综合发展区,总面积401.09km2;东青路、核心区南外环、河辛路、广青路沿线两侧各100米纳入规划区管理。 ③县域:广饶街道、乐安街道、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李鹊镇、大码头镇、花官镇、陈官镇行政范围,总面积1167.55km2。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战略背景 (1)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 ①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资本流动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②低碳经济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进入非粗放型增长时期 ③区域经济向多极化发展,地域极核效应日益明显 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成为发展新方向 ⑤东营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现代化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高效生态示范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广饶县被赋予重要角色及地位 (2) 城市发展的新起点 ①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建设,推动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已大幅提升 ②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已具基础,龙头作用逐步呈现 ③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了城乡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系统 ④工业带动型城镇化特色明显,城乡建设步入新时期 ⑤中心城区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质日益提升 (3) 城市发展的新任务 ①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主线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产业和资本向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转移;为适应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需要,我市调整市区部分行政区划,市区面积由280平方公里扩大至1864平方公里;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江苏省委、常州市委明确提出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 鉴于上述原因,必须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导新时期的常州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 第二条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0]17号); 4.建设部《关于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 7.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8.中共常州市委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9. 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和实施意见;

10.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 11. 相关区域性专业规划; 12.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三条指导思想 1.坚持规划的超前性。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以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水平,从城市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研究常州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 2.坚持规划的科学性。立足常州的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科学确定常州城市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重视近期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 3.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十分重视苏锡常都市圈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十分重视与各辖区城市资源的整合,谋求共同繁荣;十分重视远近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和城市各功能要素之间的协调整合。 4.融贯生态城市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贯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创建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目标,确立各类区域的生态管治要求,谋求良好的城市生态和宜人的人居环境。 5.融贯特色城市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从常州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条件出发,努力塑造富有常州特色的常州城市形象。 6.融贯经营城市理念。贯彻效益优先原则,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布局用地,优化建设时序,谋求集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第四条规划重点 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所规定的内容编制,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1.城市功能定位; 2.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