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世界钟表的发展

近代世界钟表的发展

近代世界钟表的发展
近代世界钟表的发展

第三节近代世界钟表的发展

公元132年,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用水力推动机械转动的原始天文钟——水力浑天仪;公元1088年,北宋苏颂和韩公廉制造出了当时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大型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它的内部结构具有较完备的计时机械。它的齿轮传动已和现代钟齿轮系相似,而其中起擒纵调速作用的机构更是中国人自己的发明。可以非常自豪的说我国发明擒纵机构和制造出大型完整的自动化机械时钟比欧洲至少要早300~400年。

欧洲第一座机械塔钟出现在十四世纪初的意大利米兰,随后法国、德国、英国都相继安装了塔钟。当时这些塔钟多安装在教堂和塔楼上,有的只能报时,有的只是一根指针。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发明钟摆之前,在塔钟上应用的是枢轴式擒纵机构,都用重力锤作为动力源,这时的机械时钟都是比较原始的。

1510年前后,德国纽伦堡工匠彼得首先发明了盘簧(发条)代替重锤作为动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单走时、可携带的机械计时器。它只有一根指针——时针,每隔半小时移动一格,世称“纽伦堡蛋”。

1583年,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发现了摆的等时性。1657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HUYGENGS)将伽利略的理论发展下去,建立了数学摆的力学原理,成功的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以摆作为钟表的调速器的摆钟,安装在荷兰议事堂里。摆钟的发明使得钟的走时精度提高了一大步。钟里开始安装了分针,目前广泛使用的摆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摆的发明进一步提高了钟表走时的准确性。而发条的发明则为钟表小型化创造了条件。于是钟表的发展速度就大大的加快了。

1644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发明了钟表游丝。三十年后,惠更斯又改制成轻巧的摆轮游丝,配上新发明的机轴擒纵机构,制造出了便于携带的钟表。这种小型时钟不仅结构紧凑,而且走时准确,很快就在当时已经十分发达的远洋航运业中普及起来。自此以后,钟表越来越小型化,各式各样的自鸣钟、便于携带的台钟、怀表被制造出来。人们不仅用钟表计时,而且把它当作一种装饰品使用。18世纪出现的怀表都是挂在脖颈上的,后来又把它放在上衣口袋里。早期的怀表需要独立的钥匙上弦、拨针,为此怀表上都配有链条与表钥匙相连。应用柄头来上条和拨针是菲利普(PHILIPPE)于1842年在瑞士发明的。

1759年英国人托马斯制造了“锚式擒纵机构”。19世纪初又经法国人比绍改进成为沿用至今、使用最广泛的“叉瓦式擒纵机构”。

18世纪初英国的钟表匠发明了以宝石充当钟表轴承的技术。1925年以后,瑞士开始工业化制作钟表用人造宝石,大大的提高了钟表的使用寿命和走时精度。1801年瑞士制表大师路易.宝玑(ABRAHAM LOUIS BREGUET )发明了把摆轮游丝和擒纵机构装配在一个旋转支架上的“陀飞轮”机构(TOURBILLON)。陀飞轮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球引力作用对表走时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表的走时精度。

18世纪后,欧洲钟表匠先后发明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定齿轮擒纵机构”、“马式擒纵机构”、“销钉式擒纵机构”和防震装置等。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努力,钟表的结构和技术日益成熟、完善。

世界上最早的手表于1790年在瑞士日内瓦制成,但并不完善。直到1900年前后,戴在手腕上的机械手表才正式问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手表开始得到普及和发展,产量很快超过怀表。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了自动表、防水表。

二十世纪40——60年代是机械自动表的全盛时期。

欧洲早期的钟表业是小型家庭作坊式的布局,大多数名表厂都创立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这一段时间,分布在法国、英国、瑞士、德国、意大利等一些国家,以后逐步通过组合兼并发展成大型企业。欧洲钟表业中地位最突出的当属瑞士。起初瑞士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钟表生产国,钟表业之所以能在瑞士发展,一种普遍的说法是由于瑞士地处阿尔卑斯山区,交通不便,农业不发达,那时的瑞士相对比较贫穷。而家庭作坊式的钟表生产却比较适合瑞士山区,因此瑞士人把发展钟表业作为生存和致富的手段。加之又毗邻当时钟表业较发达的德国和法国,不断有钟表制造技术和制造人才输入。此外,由于在一战和二战中坚持了永久中立国的地位,更使得瑞士的钟表业稳步发展,逐步登上“钟表王国”的宝座。在二十世纪中期,瑞士手表产量曾占世界的90%左右。二十世界六十年代末,传统的机械手表遇上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石英电子表,使原来的钟表市场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原来在钟表市场不占重要地位的日本,依靠国内电子技术的优势,积极发展石英电子手表,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石英电子钟表的开发与生产大国,主导着世界石英钟表技术的发展方向。石英电子技术的革命使石英钟表在绝大多数领域取代了传统机械钟表成为当今世界钟表业的主流产品,已占到世界钟表产量的80%以上。但传统的机械手表,尤其是高档复杂精密的机械手表,仍占有一定的市场,瑞士依然是这一领域的王国。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doc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点提示 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知识清单 知识梳理 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经验的积累。 思想准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个人因素——科学家具有科学精神。 (二)经典力学 1、伽利略——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1)主张:为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地观察和实验。 (2)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 (4)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2、牛顿——17世纪英格兰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 (1)牛顿在其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2)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 (3)数学方面,牛顿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 (三)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20 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从过程来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从内容来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政治),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经济)。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1840-1895年,起步阶段。事件主要是洋务运动。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官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近代化也开始从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2、1895-1927年,整体发展阶段。 此阶段中,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 首先,是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分为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其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也取得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立宪派发动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也有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表现为“西学东渐”达到高潮。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将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为教育体制改革扫清道路;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成立了教育部,对教育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产生了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代表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产生大量新的文艺作品,文学上有“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艺术上有京剧的形成和上海、岭南画派的出现;史学界出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史学革命”,发现了甲骨文。)

我国钟表的发展历史

我国钟表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钟表的发展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 圭表--第一种计时的工具

后来,人们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和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春秋时代已经使用圭表测量连续两次日影最长和最短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并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 日晷也是圭表的一种

但是,由于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漏壶

这是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漏壶按计时分为两种﹕一种是观测容器内的水漏泄减少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泄水型漏壶﹔另一种是观测容器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受水型漏壶。在一些文明古国﹐如中国﹑埃及﹑巴比伦等﹐都使用过漏壶。 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因此就发明了沙漏。

沙漏是通过充满了上面的玻璃球的沙子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该沙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一般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个小时。 浑天仪 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及探索历程 1、含义:是指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 和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2、探索历程: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 过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 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 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线索梳理】线索1:冲击与反应

线索2:近代化转型1.政治民主化 2.经济工业化 3.思想科学化

线索3:近代化转型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城市1.北京北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主要扮演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角色,见证了中国从民主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再到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走向富强的历程。 2.上海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上海不仅是引领中国近代革命的一面旗帜,而且顺应了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潮流,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并最终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3.南京南京长期是中国近现代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民主法治的伟大探索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4.广州广州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中国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对外开放起步较早的地区,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5.重 庆重庆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内地商埠之一,是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也是现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内地开放较早的地区,是中国从近代衰败到现代崛起的缩影. 线索4:不同国家近代化路径的比较

钟表的历史演变

钟表的历史演变 我们知道,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 度量时间。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每一阶段的发 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一、早期的天文计时器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 的历史。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 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 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 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 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制 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二、独立运转的机械钟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 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Verge Escapement),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Crown-wheel EScapement),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 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这个时 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Giovanni de Dondi(1318-1389)于1 364年左右在帕 维亚(Pavie)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在15世纪中期由于发明了铁制的发条,这样就使体积庞大的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 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459年,法国制钟匠就为查理七世制作了第一个发条钟。1510年,德国人Peter Henlein(1480-1542)制作了发条钟,1525年左右,Jacob Zech也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

手表的起源及发展史

手表的起源及发展史 手表的起源及发展史手表发展史人类究竟从何时开始,有了“ 时间” 的概念?人类的远祖最早从天明天暗知道时间的流逝。大约六千年前,“ 时钟” 第一次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日晷在巴比伦王国诞生了。古人使用日晷,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和方位变化掌握时间。距今四千年前,漏刻问世,使人们不分昼夜均可知道时间。而钟表的出现,则是十三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一二七O 年前后在意大利北部和南德一带出现的早期机械式时钟,以秤锤作动力,每一小时鸣响附带的钟,自动报时。一三三六年,第一座公共时钟被安装于米兰一教堂内,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时钟传至欧洲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教堂纷纷建起钟塔。不久,发条技术发明了,时钟的体积大为缩小。一五

一O 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年,钟表的制作似乎仅限于锁匠的副业,直到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技艺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一八O 六年,拿破仑之妻、皇后J. 约琵芬为王妃特制的一块手表,是目前知道的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这是一块注重装饰、被制成手镯状的手表。当时,男人世界里凤行的是作为身分、地位象征的怀表,手表则被视作是女性的饰物。一八八五年,德国海军向瑞士的钟表商定制大量手表,手表的实用性获得世人的肯定,逐渐普及开来。本世纪初。ROLEX 的前身——WILSDORF&DA VIS 公司推出银制绅士表和淑女表,大获成功,带动了各家钟表厂商竞相研制开发手表。当年就以怀表技艺闻名世界的瑞士,在手表制作方面也一马当先,ROLEX 在一九二六年就开发出完全防水型的手表“ROLEX OYSTER” ,一九三一年又率

先将自动上发条的手表“OYSTER PERPETUAL” 推向市场。LONGINES 公司也不甘示弱,其研制的精密航空钟与美国飞行家林德伯格一起飞渡大西洋,名声大振。一九二九年,推出带秒表功能的手表“CHRONOGRAPH” ,翌年又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飞行用精密手表“CHRONOMETER” 。六十年代末,机械手表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一九六九年,日本精工手表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块石英电子手表,日误差缩小到零点二秒以内。一九七二年,美国的汉密尔顿公司发明了数字显示手表,马达和齿轮从手表中消失了。手表制造业新技术层出不穷,机械手表却并未寿终正寝,产量虽然大减,制造技艺却得以保存。特别是瑞士的钟表厂家,在石英手表独占鳌头的今日,仍对机械手表情有独钟,坚持生产高档机械手表,并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指针式石英手表》GB/T 6044-2005国家标准4月1日起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 【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史实: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 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史实: 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史实: 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史实: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 【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资产 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一系列的反北洋军阀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失败。B无产阶级: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经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1919-1926年出现萧条。 史实: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跌价竞争,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思想: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历史主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际:一战(1914-1918);俄国十月革命(1917)。 史实:A民主共和思想、实业救国思想。B1915年新文化运动。C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D孙中山新三民主义。 社会生活的变革: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史实: 第三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阶段(1927~1949年) 【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替、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主要有: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矛盾。 政治:(1)民族危机: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 (2)中国人民的抗争:A:1927~1936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1937~1945年,日本侵华,国共两党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两个战场。中国抗战胜利意义全民族抗战是胜利根本保证。C:1945年8月~1946年6月,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重庆谈判、重庆政协,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阶段。D 1946年6月~1949年9月,国民党进攻解放区,解放战争。 1.防御阶段:国民党全国军事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2.反攻阶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3.决战阶段:三大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4.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经济:民族工业的夏、秋、冬三季史实: 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史实:萌芽: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决领导权与农民问题。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成熟: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1940《新民主主义论》(标志)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七大确立为指导地位。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 1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江苏高考)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A[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的这位科学家承袭了前人的传统(培根的实验方法、笛卡尔的数学法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位科学家是牛顿,他创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的法则,故A项正确;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20世纪初提出的量子论和相对论,B项错误;创立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是哥白尼;C项错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项错误。] 2.(2019·洛阳联考)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认为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 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C.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C[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分别从属于经济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故这种看法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C项正确。] 3.一位科学家曾根据某一理论提出三大预言: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将向红端移动;引力场会使光线发生偏移。这一理论()

中西方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化进程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的区别 引文 要厘清一个“区别”的概念,首先需要了解问题主体的含义,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时间区间以及过程。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与西方近代化分别的含义、原因以及发展历程,之后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诱因出发详细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 正文 一、中西方的近代化含义 中国的近代化起源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腐朽封闭的封建王朝大门,让逾三百年未在国际舞台抛头露面的华夏民族第一次赤裸裸地暴露在蒸汽时代的闪光灯下,结束于1895年的甲午战争,史学界的一些观点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战败后割地赔款的中国也不乏有识之士在痛定思痛,首先在清廷中有一席之地的洋务派(高级官僚)开始发声,他们倡导一场以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发展实业为主的革新运动,并且提出鲜明口号“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洋

务派在清廷中央以爱新觉罗奕訢为首,地方上辅之以一批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的实力干臣。整个运动浩浩汤汤持续15年之久,近代化的概念最早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ation” 中脱身而来,本身就标注了浓厚的“舶来品”标签,由于封闭锁国几百年的酝酿,本土的华夏文化更是与外来的先进文明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存在冲突。此外,近代化运动毕竟代表着更加优秀的生产力,所以在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发展促进作用,但在僵化的封建政治体制和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封建农耕文明之下,这种相对先进思潮与发展方式注定是得不到生存的空间与发展机会。 世界另一头的“欧罗巴”早在18世纪就爆发了一场“从英国发起的一次技术发展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改革,它更从技术领域迅速蔓延到经济、政治领域并带来巨大影响,技术领域的革新带来了更强大的生产力,而生产力的改革促进了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西方世界的近代化进场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时代的来临大大提高了社会的单位生产率,这直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以经济基础的改变为诱因,促成了多起政治上的变革,新的政治体制登陆欧洲。 下面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中西方近代化的区别。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 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 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 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

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Dondi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在15世纪中期由于发明了铁制的发条,这样就使体积庞大的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1459年,法国制钟匠就为查理七世制作了第一个发条钟。1510年,德国人Henlein 制作了发条钟,1525年左右,Zech也制造了具有均力圆锥轮装置的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

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专题综合训练(七)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揭阳模拟)容闳(1828—191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 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 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容闳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还要青年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故选B项。 2.(2018·安庆模拟)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材料反映了( ) A.自治带有较强的欺骗性 B.自治受西方民主宪政影响 C.清政府对地方失去控制 D.清政府已经放弃专制统治 解析:选B。根据材料“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的自治受到了西方民主宪政的影响,故B 项正确。 3.(2018·汕头模拟)1913年2月13日,某县议会议长在私人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八日:阖邑之人仍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共和体制逐步被民众所认同 B.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 C.清朝帝王年号仍被允许使用 D.底层民众不满民主共和体制 解析:选B。题干材料“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表明当时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故选B项。 4.(2018·宁夏模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在袁世凯即将就任临

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着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着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着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1942年4月在成都成立第三飞机制造厂。

卡西欧手表发展史

永无止境的技术进步 ——卡西欧手表发展史 【摘要】:自从人们有了时间观念之后,计时工具就一直伴随着人类。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手表的发展演进极为恰当地体现了人们需求 的发展过程。本文以卡西欧手表为例,简要地从技术角度分析了 手表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卡西欧技术专业化 一、历史渊源 从手表的作用上来讲,最早能够显示时间的工具应该是日晷。大约六千年前,日晷诞生于巴比伦王国。而钟表的出现,则是十三世纪中叶以后的事。1270年前后出现早期机械式时钟,它以秤锤作动力,每一小时鸣响附带的钟,自动报时。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时钟传至欧洲各国。不久,发条技术发明了,时钟的体积大为缩小。1510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年,钟表的制作似乎仅限于锁匠的副业,直到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技艺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至于钟表向手表的转变,则于十九世纪完成。 1806年,拿破仑之妻、皇后约琵芬为王妃特制的一块手表,是目前知道的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这是一块注重装饰、被制成手镯状的手表。当时,男人世界里风行的是作为身分、地位象征的怀表,手表则被视作是女性的饰物。 手表的普及是在1885年,德国海军向瑞士的钟表商定制大量手表,手表的实用性获得了世人的肯定。在随后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军方意

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 二、卡西欧手表的发展历程 卡西欧这一品牌最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是在1946年,创始人樫尾忠雄在东京都三鹰市正式成立“樫尾制作所”。公司的名字来自「樫尾」的日语读音「Kashio」。该制作所最早是一所小型的分包工厂,主要制造显微镜的零部件和齿轮。后来创始人樫尾忠雄的弟弟樫尾俊雄带着自己渊博的电气知识加入了哥哥的工作所。早期樫尾制作所致力于研究继电器式的电动计算器,以取代当时采用齿轮和手动曲柄的手动计算器。1954年12月,完成第一款小型电动式计算器试制品。在樫尾忠雄的其另外两个弟弟加入之后,电动式计算器的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1957年6月:销售世界上第一款小型电动式计算器(卡西欧14-A型),成立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随后,卡西欧电子技术研发上越走越深入,先后推出了个人计算器和世界上第一款喷墨打印机。至于卡西欧手表的出现,则是在1974年的11月。在此之前,卡西欧以凭借其之前的积累,先后在东京和阿姆斯特丹上市了。 1.电子技术进入手表 卡西欧推出的第一款手表是CASIOTRON电子手表,当时卡西欧稳居电子计算器行业首位。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公司决定生产钟表,从而使业务多样化。从表面上看,电子计算器和钟表似乎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产品,但当时钟表业正经历着从机械到石英的技术变革。数字计时器是石英表的一种,它由一个计数器构成,能够测量晶体振荡器的脉冲。换言之,它是一种能够精确到秒的简单的加算器。该产品使卡西欧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为电子计算器研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这意味着,卡西欧进入钟表业是很自然的。 但是,在70年代中期日本的钟表业,生产和销售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新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

一、历史认识及启示(初三历史组)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的主题线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近代化所经历的的艰辛探索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和结论? ①实现近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 ②实现近代化的首要条件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了长期的贫穷落后,因此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使中国吸取和借鉴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③社会进步是近代化的核心和源泉,科学和教育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基本内容,欧美近代化过程贯穿了三次科技革命,科技的进步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科技兴国是实现国家真正强大的、正确的科学决策。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 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 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 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 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的启示: 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钟表的发展演变

钟表的发展演变 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