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俞敏洪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俞敏洪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俞敏洪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俞敏洪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俞敏洪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最“惨”的时候

我觉得这个“惨”是要有对照的。比如说我从小在农村,一岁到十八岁没吃过几顿肉,但是我一点都不觉得惨,因为周围的人都是一个样子。现在好多同学感到心里不平衡,不是说你过不下去了,而是你看到边儿上的同学比你多找了两个女朋友,你就想:“哎,兔崽子凭什么比我多找两个女朋友?”。再比如他比你多穿了一件名牌衣服,你才觉得你们家是贫困家庭。我当时进北大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当时家里很穷,我穿的衣服几乎都打着大补丁,我们那个体育老师从来不叫我的名字,一直都是:“哎,‘大补丁’,出来做个动作!”而我的同学里有几个是部长的孩子——当时还没有企业家,但是有很多是有家庭背景的,包括教授的孩子等等。一开始是有很多心里不平的,但是在大学里你要慢慢地调整好心态。

我们当时的攀比也不那么强烈,我们当时攀比的是谁读的书多,谁在同学面前发表的观点受重视,谁写的诗多——我们大家

当时都比着写诗,因为当时写诗能多找女朋友。但是我比较悲惨,从诗歌的总量来说我写得最多,写了600多首诗,但是没有吸引过一个女孩子,也没有出版过一首诗。像你们现在的女孩子,可能会说诗人与穷人没有什么区别,除非那种用诗歌真正打动了你的心了的人,但现在写诗打动人心的好像不是很多。我们班当时有一个著名诗人,现在在文学界还比较有名的,他的笔名叫“西川”,不知道大家读过他的诗歌没有,他的真名叫刘军,他当时在北大开个人诗歌朗诵会,我也去听,朗诵完了以后发现“哗啦”一下,五六十个女孩子追着他走,结果我就追着五六十个女孩子走……我是个非常蹩脚的诗人,如果我写诗成功了就不会放弃文学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当个蹩脚的诗人特别的好,为什么呢?因为终于发现自己不是那个料,所以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啊!人啊,一方面,努力会使你进步,但更重要的是发现你的天分。后来我发现我的天分是做培训。有时候,你喜欢的并不是你这辈子就能做成功的。比如说,我到今天还是很喜欢文学,但是我只把它当做我的业余爱好,不能靠它谋生,如果我靠它谋生的话,现在可能就饿死了。

不管你是想创业,领导一个企业干,还是未来想成为一个政

治家,还是想要在任何一个事业中取得成功,除了天分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天分,那么这些东西就更重要,它们是我们的韧性、耐心、耐力、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我经过一些的事情以后,我发现持之以恒比天分还要重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当然,也有坚持了最终失败的。

爱情与婚姻

男人没有女人活不下去。当然,女人没男人也活不下去。我发现女人的温柔与男人的有出息,或者说成长,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男人越成长,女人对你越温柔。我老婆现在对我很温柔。所以当你找到一个老婆对你很凶悍的时候,你自己也要反思一下,到底是老婆真的凶悍还是你自己没出息。

我们经历了起起伏伏的阶段,我刚开始在北大当老师,她是大三的学生,不是我的学生,她算学妹,不是我的学生。在这边顺便讲一下,在某些规矩上,美国比中国更加明确。比如说教授是不允许找自己教的学生的,他怕你写论文作弊啊或者给一个高分数之类的。但是,我认识的几个大学老师就找自己的学生结婚

了,中国好像要更人性化一点。我当时处在到了25岁还没有女朋友的焦虑状态,因为我肯定是一个正常的男人,这不用说了啊,满北大追着女孩子跑。我老婆呢,后来是被我盯上了。我就在路上看,她长得还是比较漂亮的——毕竟你自己要看着顺眼嘛。最后我就跟了三个月,找到一个机会跟她谈了话。又过了几个月,她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就跟了我了。在大学的时候对我还挺温柔的,我好像还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后来我发现,婚姻是一个绝对的分界线。结婚以前,爱情都是有点那种不真实的感觉的,爱情可以不计后果,但是结婚以后就会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好,“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绝对是的。但是你还不能不结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的爱情没有坟墓的话,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对不对?

钱对于爱情和婚姻来说,也许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美好和持久是不起作用的。我做过一个调研,有钱人的离婚率比没钱人的高。没钱的话,大家就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反而能够产生比较深刻的感情,而一旦有钱以后呢,就各自有主意了。

我结婚以后,因为不成功,也没钱,而且联系出国四年都没

有成——我老婆是1988年和我结婚的,眼巴巴地等我到1991年,等了四年的时间,我就是出不了国。我老婆觉得找了个挺没有出息的男的,就开始变得凶悍的了,说话老有一些威胁性的元素在里面——再不怎么怎么样,我就和你怎么怎么样!每次都把我吓到半死不活。

当时我老婆对我高标准严要求的,我就拼命地努力。第一步努力就是拼命想出国,没有成功,我就转了个方向努力。第二个努力就是我必须要让家里有钱花,这样我就可以使危机感更加往后延续一点,尽管当时我不觉得能够解除这个危机感。当时有钱花的标志其实挺有意思的,我老婆是天津的,我是江苏的,我在长江边上,她在海河边上,所以都喜欢吃鱼。我们两个都是工薪阶层,都是大学里的普通老师,因为没有钱,我当时买鱼就专门买死鱼,因为死鱼只要两块钱一斤或一条什么的,活鱼就变成了六、七块钱。我记得的一个转折就是,我到外面上培训机构的课以后,开始是一二百块钱一个月,后来就变成了六七百块钱一个月。当时我老婆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我在北大,我们住在北大的宿舍里面,所以她从中央音乐学院回来以后肯定不能给我做饭,晚上一般我就负责做饭。记得有一次回来以后,她发现鱼汤是用

清华大学开学典礼校长发言

清华大学开学典礼校长发言 清华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 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

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 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

2020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

2020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 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相聚在这熟悉的校园,今天我们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那么你对大学老师在开学典礼要说些什么有兴趣吗? 以下是为你整理推荐20xx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希望你喜欢。 20xx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今天,百年清华又一次张开双臂,迎接20xx 级研究生新同学。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 迎! 研究生是求学生涯的新阶段,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选择深造,因为你们怀揣着更大的梦想; 选择清华,因为这里是圆梦的舞台。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来到清华,你们是清华园的新主人,也是清华的新生力量。我相信,清华会成为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你们中有些同学曾在清华学习过,我希望再次成为新生的你们,与母校一起继续成长进步。你们中还有来自88 个国家的留学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的Timothy Hesler ,曾在清华英语夏令营为大一本科生短期授课,对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考虑继续深造时,清华-MIT全球MBA项目成为他的首选。我相信,未来的清华会成为全球更多优秀学子圆梦的地方。 清华大学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精神、“自强不息、厚德 载物”校训和“行胜于言”校风的熏陶下,一代代清华人在这里学习成长,并从这里走向广阔的天地。创新同样也是清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1920xx

年毕业的校友们赠送给母校一块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仍高悬在大礼堂南墙上。其中的“日新”二字出自古代典籍《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为学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实际上,追求创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清华人的血脉,并化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具体行动。20xx 年,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其论文被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誉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就在今年8月21日,施一公院士领衔的团队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同时发表两篇论文,首次解析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揭示了其基本工作机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都评价这一成果为“巨大的突破” 。朝气与活力是青春的标志,创新也应当是青春的标志。研究生阶段是奠定学术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时期。事实上,很多学术大师都是在研究生阶段获得了一生中第一个甚至是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因为电影《美丽心灵》而为公众熟知的纳什,在其22 岁时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就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而这正是他获得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重要的基础。著名生物学家克里克也是在他的博士生阶段揭开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奥秘,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从而获得1962 年诺贝尔奖。青年永远是创新的生力军,希望你们在研究生阶段充分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为青春岁月刻下最难忘的印记。 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敢于质疑。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学术进展,往往都是在最熟视无睹、人

俞敏洪演讲稿

俞敏洪演讲稿 导读:范文俞敏洪演讲稿 【篇一:俞敏洪一分钟励志演讲】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看到你。第二种是像树一样活着,吸收日月精华,在烈日中拔起,在狂风中舞蹈,站成永恒。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当一个人按照别人的想法活着的时候,不自觉就成为了别人的奴隶。因为别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没有坚持了自己的追求而想要的东

西,你的尊严和自尊是得不到保证的,因为你总是在飘摇中间。对于我们来说,保持自己尊严和自尊的最好的方法是走自己的路,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干成的人,就算他干成这件事情,也只是空中楼阁。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的打下基石,每一步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交代,这样事情才得以圆满。 当你决定了将来干什么以后,你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你可以像一条河流一样,越流越宽阔,但是千万不要再想去变成另外一条河,或者变成一座高山。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以后,你生命就不会摇晃,不会因为有某种机会,你就到处乱窜,这样你才能够做出事情。 我们未来生活的一种重要能力,叫做忍辱负重的能力。很多社会名流会遇到很多你不能忍受的事情,但是你不得不忍受。而你不忍受就不可能成功。为什么,因为你不忍辱负重,你就没有时间,你就没有空间,没有走向未来的能力。如果你想走向未来,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你就必须要做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轮到我们自己的生命,要想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排除你生命中一切琐碎的干扰,因此你就必须忍辱负重。 不管我们是什么年龄,都会遇到一时气不过的事情。这个世界上

【最新2018】俞敏洪北大演讲稿-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俞敏洪北大演讲稿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俞敏洪北大演讲稿 ?第二篇:俞敏洪北大演讲稿(3) ?第三篇:俞敏洪教授在北大的演讲稿_ ?第四篇:俞敏洪北大开学典礼演讲稿之完整版 ?第五篇:俞敏洪北大开学仪式演讲稿之完整版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俞敏洪北大演讲稿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掌声) 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俞敏洪北大演讲稿。(掌声)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笑声)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笑声、掌声)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笑声)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笑声、掌声)。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

语?"(笑声)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 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比如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在他最后的 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掌声)每 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 而生。所以,我在大学看书最多的领域是美学。因为他写了一本《西方美学史》,是我进大学以后读的第二本书。 为什么是第二本呢?因为第一本是这样来的,我进北大以后走进宿舍,我有个同学已经在宿舍。那个同学躺在床上看一本书,叫做《第三帝国的兴亡》。所以 我就问了他一句话,我说:"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他把书从眼睛上拿开,看了我一眼,没理我,继续读他的书。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进了北大 不仅仅是来学专业的,要读大量大量的书。你才能够有资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 学生。(掌声)所以我在北大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而且读了 三遍。后来我就去找这个同学,我说:"咱们聊聊《第三帝国的兴亡》",他说:"我已经忘了。"(笑声) 我也记得我的导师李赋宁教授,原来是北大英语系的主任,他给我们上《新概 念英语》第四册的时候,每次都把板书写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丽。永远都 是从黑板的左上角写起,等到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刚好写到右下角结束。(掌声)我还记得我的英国文学史的老师罗经国教授,我在北大最后一年由于心情不好,导致考试不及格。我找到罗教授说:"这门课如果我不及格就毕不了业。",罗 教授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请你记住了,未来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给你分数的事业。"(掌声)所以,北大老师的宽容、学识、奔放、自由,让我们真正能够成为北大的学生,真正能够得到北大的精神。当我听说许智宏校 长对学生唱《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打开视频,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觉 得北大的校长就应该是这样的。(掌声) 我记得自己在北大的时候有很多的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第二英语水平一塌 糊涂。尽管我高考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为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 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我从来没有想过北大是我能够上学的地方,她是我心中 一块圣地,觉得永远够不着。但是那一年,第三年考试时我的高考分数超过了 北大录取分数线七分,我终于下定决心咬牙切齿填了"北京大学"四个字。我知 道一定会有很多人比我分数高,我认为自己是不会被录取的。没想到北大的招 生老师非常富有眼光,料到了三十年后我的今天。(掌声)但是实际上我的英语 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我们班分班的时候,五十个同学分成三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 一个月以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做"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笑声)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以前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 书在读,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八百多本书,用了五年时间(掌声)。但是依然没有赶超上我那些同学。我记得我的班长王强是一个书癖, 现在他也在新东方,是新东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长。他每次买书我就跟着他去,

施一公教授清华大学演讲

施一公教授清华大学演讲 施一公教授清华大学演讲:优秀博士如何养成我们只能自己寻找导师,而不是那些只会酒桌文化的领导。时间:2012年6月27日来源:清华大学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大约10年前,著名华人生物学家蒲慕明先生曾经有一封邮件在网上广为流传,这封邮件是蒲先生语重心长写给自己实验室所有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其中的观点我完全赞同。无论是在普林斯顿还是在清华大学,我都把这封邮件转发给实验室的所有学生,让他们体会。其中的一段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时间,当今一个成功的年轻科学

家平均每周要有60小时左右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中??我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有6小时投入紧张的实验操作,并且用两小时以上的时间从事与科研直接相关的阅读等工作。文献和书籍的阅读则应主要在这些工作时间之外进行。” 有些学生读完邮件后告诉我:“看来我不是做学术的料,因为我真的吃不起这份苦。”我常常回复道:“我在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也会觉得长期这样工作不可思议。但在不知不觉中,你会逐渐被科学研究的精妙所打动,也会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而骄傲,你会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回答,其实源自我自己的经历与体会。我从小就特别贪玩,并不喜欢学习,但来自学校和父母的教育与压力迫使我尽量刻苦读书。我高中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凭借着比别人更加刻苦的努力,综合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我获得河南赛区第一名,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大学阶段,我保持了刻苦的传统,综合

俞敏洪北大励志演讲稿: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俞敏洪北大励志演讲稿: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 人生 导读: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另一种动物就是蜗牛,一点点爬上去的。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蜗牛所看到的世界、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样的。 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一直在爬。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我常常说:如果我们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你的生命就白过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人的进步是一辈子的事情。 就我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第一样叫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想法,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我有个邻居,也是我终生的`榜样,徐霞客——当然是500年前的邻居,我们都是江苏江阴的。我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我现在正在实现这一梦想。所以,只要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心胸。 第二样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良心,会从你做的事情中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会对你的未

来产生影响。我来讲两个小故事。 有一位企业家和我讲过他大学时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周都会带6个苹果到学校来,他自己一天吃一个。尽管苹果是他的,但从此他给同学们都留下一个印象:太自私。后来这位企业家成功了,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希望加入到企业家的队伍里来。但企业家和同学们一商量,都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时他就没有表现出分享精神。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6瓣大家一起吃。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来讲一下自己的故事。做学生时,我的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是4年。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又过了10年,到了1995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想找一些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找我那些同学。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他们就会回来。 后来他们回来了,但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

(大学生演讲稿)清华大学生回高中母校演讲: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决定一切 清华大学生回高中母校演讲稿:态度决定一切 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心里忐忑不断。我在初中的时候并未出类拔萃到足够资格写下这个所谓“经验书”。名次在年级20上下徘徊,偶尔冲到前十也会在下一轮重归原位。现在回想起来初中的日子同高中相比过得甚是清闲。当年级里面神话一般的前三名正围在一起讨论题目的时候,我兴许还在和我的众友人叼着吸管缓缓在小吃店踱步。 那时候的“经验”能拨出来一提的,怕是只有“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考前认真复习”之类之类大众皆知的道理了。更特别的就是考前复习劲头足得不像话。几个人结伴几个中午不回家,中饭在体育场边上的某个炒面摊解决,窝在教室坐一团疯狂背书复习。考试前等着考场开门,坐在地上还是捧着书被历史被政治。彼此在抽查练习中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谊。 其实介绍学习方法的东西不用我讲大家从各个途径都得知了很多。我在初中时就和普通的学生一样,在普通的生活中学习并玩儿着。 真正让我转变的还是初三的时候。那时候考长沙名校的风潮盛起,年级里边各班都有那么几个学生坐了车子跑去长沙搏一搏命运。我也被风潮吹去了长沙,几个玩伴边玩边走,不明白外面的世界山多高水多深。考试的时候明白了差距,结果如意料中的狼狈。晚上在宾馆突然看见爸妈整理行李的背影,羞愧和自卑就全部冲上喉咙。“我算什么”“我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我以后会如何”“我应该如何”……之后就会莫名地想这些问题,这样的情绪一直延续到高一,我在这

样的转折中真正地成长了。之后就不会再为自己的一点小成绩洋洋得意,不会再为自己得了第一名而沾沾自喜。在某个时刻好像总有人在角落里朝自己喊:“你算什么,外面有更高的天,更厉害的人。”我就在这样的忧患中小心谨慎不敢停下,变得和初中时代那神话般的前三名一样,觉得没有作业是做得完的,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学尽的。 所以改变有时候只需要一个背影和几分钟的静默。我们都需要契机让自己找到真正坚持学习和奋斗的理由。我的理由就是梦想,父母,还有尊严。当你再一个领域有着长足的进步的时刻,你就会享受这样的进步,并在进步中得到足值的回报。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态度更重要的了。也许有很多学习的捷径听起来诱人又可口,但是也请务必相信,只有你真正端正的态度才会帮你找到真正地捷径,而不是通往目标途中的陷阱。 再仔细想想,也没多的好经验可以推送了。条框白目的方法处处有,我在这里以我的切身经验就是想告诉大家,态度有时候就是可以决定一切,不管你信不信服。 希望能给各位学弟妹帮助。

清华大学教授2020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清华大学教授2020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清华大学教授20xx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新入学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赵璞。今天,美丽的清华园又迎来了6000多名清小研。站在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五年前自己报到时的样子,那时候新生报到还不能自行上传ic卡的照片,于是那天凌乱的发型便永远定格在我的学生证上,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不管大家手中ic卡上的照片是否经过了p图软件的加工处理,在拿到这张卡的一刻,我们的人生从此将与清华结缘。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在校研究生,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五年前,我也和你们中的很多人一样,第一次走进综体,坐在某一个角落等待着我在清华的第一堂课。今天,我想就自己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搭建了自由交流的平台。我曾经读到过一篇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作者发现很多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研究突破,并非来自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埋头苦干时的顿悟,而是产生在不同项目组的研究人员每周的科研讨论会上,足见良好的交流环境对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清华园里,食堂的餐桌、宿舍的三角屋、荷塘旁的咖啡馆、甚至情人坡的草坪,都可以成为我们与老师、同学们

自由交流、碰撞思想的场所。 在清华,如果你想要探究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你可以随时随地发起一场专题微沙龙,邀请计算机系的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在清华,如果你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工科男博士,却想探讨中国a股底在何处,路在何方,你可以有机会与诺奖大师直面对话。 在清华,如果你希望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抹上一缕国际化的色彩,各类国际交流支持项目将帮助我们实现在海外研修的愿望。因此,我建议大家在校期间,充分利用清华提供的各类平台资源,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学科内、跨学科、国际化的交流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营造了追随榜样,形塑习惯的氛围。去年的毕业生代表张如范师兄,在学期间包揽了学术新秀和特等奖学金这两项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荣誉的背后,是他坚持每周都写下自己近期的科研成果和错漏,毕业时他的笔记已经有十几本之多。 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祖充,每天早上都坚持花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阅读本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几年下来从未间断。 其实在清华,这些优秀的习惯并不独属于这些在同学们眼中神一般的存在:每晚在紫操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坚持每晚从实验室回来都要跑上3000米再睡觉;每个工作日的早上我们会发现大师兄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检查大家昨晚的实验数据;即使在每年最热闹喧天的校庆日,我们发现还是很难在老馆抢到一个座位,那里静悄悄的

布什总统清华大学演讲全文(中英对照).

President Bush Speaks at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0:35 A.M. (Local PRESIDENT BUSH: Vice President Hu,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and generous remarks. Thank you for welcoming me and my wife, Laura, here. (Applause. I see she's keeping pretty good company, with the Secretary of State, Colin Powell. It's good to see you, Mr. Secretary. (Applause. And I see m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Ms. Condoleezza Rice, who at one time was the provost at Stanford University. So she's comfortable on university campuses such as this. Thank you for being here, Condi. (Applause. I'm so grateful for the hospitality, and honored for the reception at one of China's, and the world's, great universities. This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nterestingly enough, with the support of my country, to further ties between our two nations. I know how important this place is to your Vice President. He not only received his degree here, but more importantly, he met his gracious wife here. (Laughter. I want to thank the students for giving me the chance to meet with you, the chance to talk a little bit about my country and answer some of your questions. The standards and reputation of this university are known around the world, and I know what an achievement it is to be here. So, congratulations. (Applause. I don't know if you know this or not, but my wife and I have two daughters who are in college, just like you. One goes to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One goes to Yale. They're twins. And we are proud of our daughters, just like I'm sure your parents are proud of you. My visit to China comes on an important anniversary, as the Vice President mentioned. Thirty years ago this week, an American President arrived in

俞敏洪演讲稿精选5篇

俞敏洪演讲稿精选5篇 俞洪敏是新东方创始人,中国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一起看看俞敏洪演讲稿精选5篇,欢迎查阅! 俞敏洪演讲稿1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掌声) 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掌声)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笑声)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笑

声、掌声)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笑声)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笑声、掌声)。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笑声)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比如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掌声)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在大学看书最多的领域是美学。因为他写了一本《西方美学史》,是我进大学以后读的第二本书。 为什么是第二本呢?因为第一本是这样来的,我进北大以后走进宿舍,我有个同学已经在宿舍。那个同学躺在床上看一本书,叫做《第三帝国的兴亡》。所以我就问了他一句话,我说:"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他把书从眼睛上拿开,看了我一眼,没理我,继续读他的书。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进了北大不仅仅是来学专业的,要读大量大量的书。你才能够有资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学生。(掌声)所以我在北大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第三

俞敏洪北京大学演讲全文

信,读书读多了对自己知识结构产生自信,你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风雨之后依然活着,是对自己人生的自信,这种改变是内在的改变。我在大学时没有任何人跟我谈恋爱,因为我的外表太像农民了,但是我今天站在这儿大家不会感觉我是特别土的人。到现在为止,如果我还在农村的话,我一定还是农民,比如我的农民兄弟们,我小学、初中、高中时候几百个农民兄弟们,到现在我跟他们的区别,来自于因为我后面整整三十年人生经历跟他们完全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导致行为方式、神态、内在的不同。 所以我想说的就是,我们随着年龄增加一定是不断内化的过程,一定要追求内在改变的过程,只有当内心丰富了脸上才能有丰富的表情,当你内心纯洁的时候脸上才能有纯洁的表情,这是能够感觉出来的。 不造成损失的改变一定要追求 下面谈谈创业,创业时候的改变,第一个就是人生道路的主动改变,怎么讲呢?除非你是在科学领域、研究领域这种在同样地方、同样位置可以不断深入的角色,比如说搞数学研究,不需要走遍山山水水,你在同样房间当中

可以研究出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解决的 问题,比如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都精神分裂了。 但是大部分人其实通常不会成为这样的人,通常不会成为在一个房间里待一辈子、最后研究出来深度的人。大部分人是想要改变自己状态的人,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国有句话叫做“人挪活树挪死”,所以不要害怕改变,很多人在接受一份工作以后,觉得这份工作相对不错,已经开始了房贷、买车了,如果没有工作,房子可能会被银行没收,很多人因为这个舍不得,最后就舍得了自己一辈子的改变。不管你怎么失败,都不会丢东西的改变,就比较容易。比如说我从农村参加高考,这是主动改变,我能上大学和不能上大学完全是两种生活状态,上了大学就走进了大学校园,如果不能上大学的话就在农村待一辈子,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什么都没丢,这种改变不太需要勇气。现在大家要考研究生、要工作,出国读书,最后不成其实对你没有任何损失,这是可计算出来非常微量的损失,大不了考托福GRE,第二年没有大学给你发奖学金,你就不去了,其实你一点没有损失。考研究生也是这样的,你

小布什-2002清华大学演讲

Remarks by President Bush at Tsinghua University Feb. 22, 2002 /10:35 A.M. (Local) PRESIDENT BUSH: Vice President Hu,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and generous remarks. Thank you for welcoming me and my wife, Laura, here. (Applause.) I see she's keeping pretty good company, with the Secretary of State, Colin Powell. It's good to see you, Mr. Secretary. (Applause.) And I see m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Ms. Condoleezza Rice, who at one time was the provost(教务长)at Stanford University. So she's comfortable on university campuses such as this. Thank you for being here, Condi. (Applause.) I'm so grateful for the hospitality, and honored for the reception at one of China's, and the world's, great universities. This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nterestingly enough, with the support of my country, to further ties between our two nations. I know how important this place is to your Vice President. He not only received his degree here, but more importantly, he met his gracious wife here. (Laughter.) I want to thank the students for giving me the chance to meet with you, the chance to talk a little bit about my country and answer some of your questions. The standards and reputation of this university are known around the world, and I know what an achievement it is to be here. So, congratulations. (Applause.) I don't know if you know this or not, but my wife and I have two daughters who are in college, just like you. One goes to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One goes to Yale. They're twins. And we are proud of our daughters, just like I'm sure your parents are proud of you. My visit to China comes on an important anniversary, as the Vice President mentioned. Thirty years ago this week, an American President arrived in China on a trip designed to end decades of estrangement and confront centuries of suspicion.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showed the world that two vastly different governments could meet on the grounds of common interest, in the spirit of mutual respect. As they left the airport that day, Premier Zhou Enlai said this to President Nixon: "Your handshake came over the vastest ocean in the world -- 25 years of no communication." During the 30 years since, America and China have exchanged many handshakes of friendship and commerce. And as we have had mor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the citizens of both countries have gradually learned more about each other. And that's important. Once America knew China only by its history as a great and enduring civilization. Today, we see a China that is still defined by noble traditions of family, scholarship, and honor. And we see a

俞敏洪演讲辞全集

俞敏洪的演讲稿全集目录: 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像草一样的活着, 你尽管活着,每年都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但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见你。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 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 那就是奔向大海, 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 你可能会像泥沙一样,慢慢地沉淀下去了, 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必再为自己的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 所以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 一定要有水一样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间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 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生命。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积蓄力量,伺机而动!! “我想先说一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当然成功有很多定义,什么叫成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如果说我们认为成功是一个好东西的话,我首先想说,成功与你的长相是绝对没关系的。只要看马云,大家就非常清楚地可以知道。 那么第二个,成功跟你的学历也是没有关系的,我跟马云都是高考了三年才考上的,我们两个现在大概都是本科毕业。在这点上我比马云要骄傲一点,他考了三年是杭州师范学院,我考了三年,我进了北京大学。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其实没有关系,站在今天这个舞台上来看,马云不管是他的资产还是他的社会名声以及他见到的社会名流都比我强。如果把这些也当做成功的标准的话,都要比我多得多,他的财产也比我多,他在中国的名声也比我大。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其实成功是一个不断向前走的一个概念,跟你当初是什么状态是没有关系的。所以我有一句话,成功只是你只要有一点上进心,就是你要想到明天要比

俞敏洪北大经典励志演讲稿全文与俞敏洪致青春演讲稿汇编

俞敏洪北大经典励志演讲稿全文与俞敏洪致青春演讲 稿汇编 俞敏洪北大经典励志演讲稿全文 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比如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

光潜教授。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在大学看书最多的领域是美学。因为他写了一本《西方美学史》,是我进大学以后读的第二本书。 为什么是第二本呢?因为第一本是这样来的,我进北大以后走进宿舍,我有个同学已经在宿舍。那个同学躺在床上看一本书,叫做《第三帝国的兴亡》。所以我就问了他一句话,我说:“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他把书从眼睛上拿开,看了我一眼,没理我,继续读他的书。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进了北大不仅仅是来学专业的,要读大量大量的书。你才能够有资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学生。所以我在北大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而且读了三遍。后来我就去找这个同学,我说:“咱们聊聊《第三帝国的兴亡》”,他说:“我已经忘了。” 我也记得我的导师李赋宁教授,原来是北大英语系的主任,他给我们上《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的时候,每次都把板书写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丽。永远都是从黑板的左上角写起,等到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刚好写到右下角结束。我还记得我的英国文学史的老师罗经国教授,我在北大最后一年由于心情不好,导致考试不及格。我找到罗教授说:“这门课如果我不及格就毕不了业。”,罗教授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请你记住了,未来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给你分数的事业。”所以,北大老师的宽容、学识、奔放、自由,让我们真正能够成为北大的学生,真正能够得到北大的精神。当我听说

清华演讲稿4篇

清华演讲稿4篇 *目录清华演讲稿清华学生演讲稿比尔盖茨清华演讲稿轮椅上的清华学子青春励志演讲稿时隔多年,再一次来到(清华)西阶,跟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条件好太多了。XX年前,我在这里学过信号与系统(笑声)。当时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多年之后我会在这里讲音乐。生活真的是太奇妙了!而且我发现,清华女同学的比例好像高了一点(笑声),人文环境好了很多。尤其是后面站着的朋友,非常辛苦,非常感谢你们,这么热还能过来看我讲演。其实我一小时之前还在游泳,工作人员问:“健哥,你准备得怎么样了?”我说我还没准备呢!工作人员就很惊讶。后来我想,我天天都在从事音乐,也不用太准备,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掌声)。 我还看到很多我歌迷会的朋友。每次他们都是几十公里迢迢赶来(笑声)。(李健向歌迷会打招呼)我突然想,我是不是得重新准备一下我这个稿?因为今天来了很多学琴的人,我还是结合吉他讲起吧。距离我上一次讲演已经26年了,我上一次讲演是在小学的时候(笑声),我记得我的讲演题目是“如何做‘四有’新人”(笑声)。今天我要讲“吉他如何创造音乐传奇”。我就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吧。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有一天,突然觉得,如果能够自弹自唱该有多好。因为那时候有很多关于吉他的电视剧和电影。后来我就选择了一个最便宜的吉他班,40块钱一个月,就去学了。当

时,我就有一个想法,我只要会弹唱两首歌就ok了。一首是《大约在冬季》,另一首是《外面的世界》。后来学了一个月的时候,老师都教一些特别偏的歌曲。我记得有一首歌是《兰花草》。大家都听过哈,是一首不需要左手就可以弹唱的歌(笑声)。另一首是《四季歌》,是日本的一首歌。但老师非常会做生意,在初级班要结束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停电了,我也不知道这是他故意的,还是真的停电了。他就点了一支蜡烛,坐在桌子上,用一把古典吉他弹奏了《爱的罗曼史》[一],这是很多朋友都听过的一首比较通俗易懂的独奏曲。然后,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我觉得,那个比弹唱更吸引我。然后我就又交了15块钱,学下一个班。学了三个月,老师又弹奏了一个更好听的乐曲,我就继续学,继续交更多的钱。后来,因为我表现得不错,弹得也比较好,能够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老师打扫教室,然后调琴(笑声)——我是哈尔滨人,我普通话应该很好,我说的是“调琴”(笑声)。在那段时间里,每天都要调60把吉他,所以耳朵变得比较好。然后老师就不收学费了,我就跟老师学得更深。当时已经开始学古典琴了,又带了两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来教他们弹最基本的。基本上,这个学费我是拿不到的,都是给老师,顶我向老师学琴的学费。 最开始,我弹那些和声的时候,并不知道我弹的是哪些音,只知道弹的是哪些功能块,比如说这个是a小和弦,d小和弦。直到后来弹古典琴,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个小结要弹这个音、这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