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寻找活着的历史

寻找活着的历史

寻找活着的历史
寻找活着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一、调查人: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对象:

旅顺军港

自从来了大连,很多人都说去了一定要去旅顺,说旅顺记录了大连的很多重大事件,一开始我不太相信,觉得他们过于夸张。但当我站在旅顺,看到的一幕幕都让我震惊。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好像之前的战争都想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不断闪现。

旅顺军港是海军北海舰队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艇停泊、训练的主要港口。这次到了军港的门前,看到海湾内的军舰就被他的壮丽外观给震慑住了,虽然他已经很陈旧了,但那种气势依旧不褪。可以说军港给旅顺带来了大起大落、兴衰变迁。19世纪末,李鸿章将这里建成远东第一要塞。这里有中国第一条自来水管线,有全中国第一条国际电话线,有全东北第一盏电灯。现在的旅顺只是大连下属的一个并不繁华的地区,但是在当年旅顺繁华兴盛之时,大连还只是一个叫做青泥洼的渔村。

正所谓“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旅顺作为一个军事重地开启了辉煌的历史,就必将在兴衰多变,命运多舛的近代史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日甲午海战是近代史中意义重大的屈辱一战。经此一役,旅顺数万无辜居民惨遭屠杀殆尽,而旅顺也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被侵占”历史。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27日,俄、法、德三国干涉条约执行要求日本归还辽宁。就在清政府以为捡到便宜之时,沙俄以干涉还辽有功,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规定沙俄租借军港旅顺口、商港大连湾25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旅大租地续约》,对上述地区租期进行延长。这一事件也让人们意识到了“弱国无外交”。血迹未净的城市被沙俄接管,俄国人占领了这里作为远东的出海口,在这里建起欧洲式的广场与街道,供军官贵族居住的漂亮的别墅。

三国干涉还辽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放不下的心结。不过由于一时无力反抗只得作罢。1904年,韬光养晦十年的日本为了争夺这座城又重新挑起一场惨烈名

为日俄战争的战争。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权的战争。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居然要求清政府在东北三省能以外地区严守中立,让出东北地区作战场,坐视日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厮杀。腐败至极的清政府竟同意宣布“局外中立”。在日俄战争中,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日、俄都强拉中国老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

当侵略者被赶走,一切风平浪静,乃至于新中国成立之时,旅顺却一直在新中国的版图上缺席。在《雅尔塔协定》中,旅顺作为苏联出兵东北扫平日本关东军的条件被苏联又一次占领。直到1955年才重新回归祖国。

看着这样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我不禁惊叹它居然有着如此惊天动地的历史。眼前的军港依旧是风平浪静,几艘军舰静静的停泊在岸边。但经过一番荣辱变迁之后,今天的景象才显得愈加珍贵。

军港之行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我登上了著名的白玉山,俯瞰军港。恰逢一艘军舰归港,我便记录下了这样的一幕。

没错,白玉山就是正对着旅顺军港入口的一座山。从这里可以清晰的看见军舰出港训练和归港休整的过程。这个入口正是军港的特色所在。不足二百米的开口,其中大部分被暗礁占据,中间只有几十米可通过却是可供大型船只通过的深水。两侧的山上布满了火防工事。从海上攻进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过去惨烈的战斗中,日军从未从海上成功攻占军港。

白玉山上有一座地标性建筑,那就是白玉山塔。清政府曾在此处修建海防炮台,甲午战争中被摧毁。沙俄侵占旅顺后也曾筑炉台于此。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方在白玉山麓顶峰为他们阵亡的将士修建了“表忠塔”,以此来美化侵略战争。据说建塔的石材大都取自日本,历时近两年半建成。1945年旅顺解放后“表忠塔”被改名为“白玉塔”。1953年,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旅顺时,曾经无理地要求拆除白玉塔,并用其原有物料,在对面的黄金山上建一座比白玉塔更高的塔,以纪念在日俄战争中阵亡的俄方将士。周总理断然拒绝,他表示,中国的领土,决不能再给任何外国侵略者树碑立传!1985年大连市政府依山名将其改名为“白玉山塔”。塔高60余米,塔尖呈巨型炮弹状,现在此塔也已成为日俄侵占旅顺口的证物,一百多年来,静默无声地警示着后人莫忘国耻。

从另一侧下山时,在半山腰见到了一座甲午战争时曾经使用过的古炮。百余年已过,这座古炮依旧静静的躺在在这里,仿佛再向每一个路过的人倾诉着兴衰往事。

恰逢一场小山火,森林消防部门反应迅速,调派直升机进行灭火作业。此情此景与满目疮痍的旅顺历史相比,更加让我们懂得了国家的强盛对于人民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完整版)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

我的科学教育故事

我的科学教育故事 这节课我来做老师好吗?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作为科学老师,我在平日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一下新课内容,自主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将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然后上网查资料、看图片,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等上课时再探讨交流就容易多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相互质疑解答,这样比老师单纯的讲授训练会更有效,还能节约教学时间。这不,那天我一进六二班教室就有人向我挑战了。“老师,这节课我来做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好吗?”“好啊,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因为我下载了课件,还查得到了一些资料。”周志杰同学蛮有信心地说。看着她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我心想:她?她平时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可以说是班上的差生了,竟然想当老师讲课?能行吗?不过我很快就同意了。只见她一本正经地说:“上课”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齐声说:“老师好!”话音刚落,便有同学哈哈大笑起来,她接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能量与太阳》一课,请同学们翻开书65页……”真没想到语数课学的并不好的她对科学课有这

么大的兴趣,更没有想到的是在她的讲课中,同学们尽然听得很认真,且相互交流得也很好。课件运用的得心应手,整堂课上得不错,尽管有的地方讲得不全面,甚至有点跑题,但对于平时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来说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她的影响下,当我第二天走进教室时,张小芳同学竟然跑过来说:“老师,我想预约下一课行吗?”我一时没反应过来,问她什么意思啊,她说“就是下一课我来给同学们上课。”我明白了,同学们想讲课说明他们对科学课感兴趣了,喜欢自主学习探究了,毕竟在他们熟悉教材,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制作纸桥 科学课中科技制作课相对不多,每到这样的课学生的兴趣都很浓,在六年级

典型科学探究案例

典型科学探究案例 鬼谷之谜 秘鲁一处空寂无人的濒海山谷,在电闪 雷鸣之夜,突然出现战马嘶鸣、杀声鼎沸的 “鬼声”。十多年前,一对父女探险家为了 揭开这一“海魔鬼啸”的奥秘,深入“鬼 谷”考察,得出了惊世骇俗的精彩结论,却 被科学界疑为“造假典型”。 父亲含怨而逝。女儿再次考察。她研究 方法之创新独到、探索精神之执着顽强、探 索过程之跌宕起伏,堪称一绝。她得出了更 科学的结论,却受到更大的误解。最后,她以超人的胆识才智,终于让最挑剔的审查者不得不信服。 美国奇异自然现象探索学会承认,上述结论在人类奇异现象探索史上写下精彩一笔。新近,权威机构的专家进一步认定,这一结论是近年来人类对“泛太平洋区”神秘现象探索的重大成果…… 山谷“鬼声” 居住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兰市的赫林达·科菲是美国克莱姆斯学院物理实验室的高级实验师。他对与海洋有关的神秘自然现象非常感兴趣,后来成为美国奇异自然现象探索学会(简称“奇探会”)会员。 从小耳濡目染,独生女芳德丽·科菲对奇特的自然奥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长大后,她也非常爱好野外科学考察,尤其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父女俩经常同行,俩人感情深厚。5年前母亲去世后,父亲更是成了她唯一的至爱亲人。从普斯顿大学毕业后,小科菲在考克托海洋火山研究中心搞科研。 1992年2月6日,28岁的小科菲与65岁的父亲一起出发。他们先来到了秘鲁南部卡斯克镇东北100多公里外的亚马拉第小山村,然后再步行几十公里崎岖山路,到了安第斯山的玛奥山谷。据说,这个近海的野山谷,在夜深山静、电闪雷鸣之际,伴随着阵阵大海波涛声,大群“妖魔鬼怪”偶然会从海上飞来,狂舞乱闹,因而有“鬼谷”之称。 他们深入山谷行进,暮色苍茫时分,找到了一个可以容身的小山洞。“呵,洞身像一条长蛇。”父亲说,“那我们就称它为长蛇洞。”晚上,父女俩在山坡上美美享用了一顿野餐后,回到山洞。 他们意外发现,刚才还是好好的指南针,忽然失灵了;几乎同时,刚才还在准确运行的手表,也不走了。俩人好不奇怪。“大概真的是鬼谷。”老科菲笑着说,女儿也笑了。随即,他们发现,大洋那边电光闪闪,接着这里闷雷阵阵。看来要下大雨了。 父女俩出洞观望。呵,一道道闪电将这空旷的山林拍摄成一张张巨大的银色“照片”。

探究的小故事

探究的小故事 【篇一:探究的小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到大山里去观景。他看见一个樵夫在山上一棵大树上砍柴。忽然,樵夫失手把斧子掉到山下了。只见樵夫解下头巾,把它挂在正在砍伐的树枝上。然后下山去,来到挂有头巾的大树下方,很快找到了斧子。这个人不住地夸赞樵夫的办法好。 有一天,这个人乘船过河,不小心把宝剑掉到水中了。他想起了樵夫的办法,就在宝剑掉下去的地方的船舷上刻上了记号。等船靠岸了,他在刻记号的地方下去找宝剑,却什么也没有找到。 思考:同样用了做记号的办法,为什么樵夫能找到斧头?而这个人却找不到宝剑呢? 【篇二:探究的小故事】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 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归纳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⑵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时间:1953年---1957年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㈠工业方面: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㈡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㈢工业基地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

地得到发展;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 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⑶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

居里夫人几则小故事.

居里夫人几则小故事: 故事之一:荣誉就像玩具 有一天,有位女士来居里夫人家作客。她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在玩一枚奖章。她仔细一瞧,发现是英国皇家学会发给居里夫人的金质奖章,感到十分惊讶,便不解地问:“玛丽,能获取这枚奖章,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是极高的荣誉啊!您怎能给小孩子当玩具玩呢?” 居里夫人淡淡一笑,平静地对女友说:“我想让孩子们从小明白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女友急切地问。“正确对待荣誉。在我看来,所有荣誉就像玩具一般,仅仅玩玩而已。孩子不能守着这种荣誉生活,不然,她将一事无成。” 女友不禁赞同地点头。 故事之二:“钋”与“波” 1897年7月,居里夫妇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含铋的矿物中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与铋相似,但放射性比纯铀强400倍,居里夫人惊喜欲狂,叫道“钋,钋!” 原来在实验之前,居里夫妇就在商议新元素的名称时,玛丽说道:“假如存在新元素的话,我想叫钋,纪念我的祖国波兰!” 皮埃尔深知玛丽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要用新元素的名称来争得祖国的荣誉和人民的光荣。居里赞同地说:钋,波兰!波兰,钋! 这样,被居里夫妇命名为“钋”的新元素便问世了。故事之三:镭必须属于科学,不属于个人 在丈夫皮埃尔去世以后,居里夫人开始一人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担。当时她经济上拮据,还得补贴一部分给科研。有人建议她卖掉与皮埃尔在实验室里分离出的那1分克镭,这在当时价值100万法郎。 居里夫人则认为,不管今后的生活如何困难,决不能卖掉科研成果。她让女儿从小养成勤俭朴素、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思想,要求孩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开拓自己的生活道路。居里夫人毅然将镭献给了实验室,把它用于研究工作。 后来她带着两个女儿赴美国接受总统赠送给她的一克镭时,也同样告诫女儿:“镭必须属于科学,不属于个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常年在这样一个实验室里工作着,夏天,炎热的仓库内弥漫着浓浓的烟雾,工作服被灰尘和汗水染得脏兮兮的,眼睛、喉咙也被烟熏得刺痛。冬天,窗户也必须随时开着,免得有毒气体无法排出而导致中毒,冻得连握笔做记录都成问题。可是,她仍坚持不懈地做着实验,提炼矿石,在1903年和1911年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大家猜她是谁呢?对了,她就是世界科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名字,功勋盖世但却淡泊名利:玛丽?居里。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体会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作者简介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1867.11.7—1934.6.5)。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生于波兰华沙。1891年进法国巴黎大学深造。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皮埃尔·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获得成就,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居里、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后又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从而成为科学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

科学家小故事

科学家小故事 (一)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二)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三)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四) 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数学题。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没有在意,埋头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他感到越来越吃力。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天亮时,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导师看了他的作业后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牛顿都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

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

难忘的科学故事

难忘的科学故事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的眼睛。科普的现象也是如此,生活中处处有科普的现象,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和一种积极探索的精神。这条结论在现在成立,几十年前也成立。 20世纪中期,当时的人们认为——其实,现在的人们也会这么认为——将一杯热牛奶与一杯冷牛奶同时放在冰箱冷冻环境中,肯定是冷牛奶先结冰。当时的一名坦桑尼亚的三年级学生,在一次做冰淇淋的生活经验中却发现是热牛奶先结冰,他就觉得奇怪,经过认真重复实验了多次,但结果依然“热牛奶先结冰”没有变。于是对这种“冷牛奶先结冰”的习惯思维提出了疑问,并将这一自己发现的现象告诉了老师,但老师并不相信他所说的话。因为当时人们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后经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波恩博士实验证明,姆潘巴发现的现象属实。这个现象就是以那名学生的名字命名——著名的姆潘巴现象。 一次无意中,我在一本科普杂志上看到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随即引起了我的思考。的确,这个故事有点超出人们习惯思维的常识。但科学家们数十年的实验又无数次地验证了这一事实。一开始,我想会不会是水密度的变化造成了这种现象,可是水的密度随温度改变只在千分之几内,这种影响实在太过微弱了。于是,我否定了这种想法。又或者是因为温度上升,改变了水的比热容,我翻了翻,书上明确写着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并不会改变,于是又一种想法被否定了……无数的想法产生,又被否定。不知不觉我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怀疑,热牛奶总要先变成冷牛奶才能结冰吧,那又怎么会比冷牛奶更快结冰呢?我决定,做个试验验证一下。 从小就听父母说,热的东西不能放进冰箱里,不然冰箱会爆炸的。小时候我对此深信不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我知道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我觉得爆炸这种事并不可能发生。于是,我就在一个空闲的下午,将同样体积、容量相同的一杯冷牛奶与一杯热牛奶放进了冰箱,过了一个小时后,结果你们应该也知道热牛奶那一杯已完全结冰,而冷牛奶却仍未完全冻结。 确认了姆潘巴现象的正确性后,因为实在无法得出原因,只好借助网络这个工具。我上网查了一下有关姆潘巴现象的解释,发现各种解释千奇百怪(有认为牛奶中的糖与离子干扰了牛奶的冻结;有认为高温改变了物体的化学性质……),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归纳 第4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⑵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时间:193年---197年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㈠工业方面:19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程建成投产。到19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㈡交通方面:19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㈢

工业基地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发展;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三大改造 1、▲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 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主题特征 本单元主要反映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史实,说明新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重大的失误和挫折,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复习本单元时注意以下而二条历史线索。 1、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不足,自1958年开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借鉴和教训。 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模范。在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中,涌现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复习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内容: 1、三项探索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2、三位创业模范:“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二.体系梳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1976)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 背景:国内○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 ○2、一五计划正在进行,全国人民正热情洋溢地投身于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作用: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存在阶级矛盾。)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 了方向,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落实情况:中共八大的奋斗目标未能真正实行,但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他的正确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严重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 原因:国内:根本原因: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具体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 观经济规律。 表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评价)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危害:是一次严重失误,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 “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对后来中国20年的发展产生影响。 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经济建设必须稳步前进,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 调整: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不久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提高,是有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建成。众多新兴

社会主义的探索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基础考点〗 15.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广泛开展了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活动。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鞍钢机械总厂的王崇伦。 16.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她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7. 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 农业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和工业大跃进中的全民大办钢铁,是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 19. 1958年8月,**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到11月,基本完成。 20.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涌现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在极端困难的情况,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党的好战士雷锋等典型人物。 21. 1966年5月——1976年10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1966年8月,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江青等用非法手段制造了“叛徒、内奸、工贼”的证据,刘少奇被开除出党,1969年在河南开封去逝,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2.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及其同伙仓皇出逃,飞机坠毁在蒙古,“九一三事件”对文化大革命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1976年4月5日前后,天安门广场爆发了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即“四五运动”。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代表党中央宣布对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接着将他们逮捕,粉碎了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提高考点〗 23.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时间和内容: 时间:1953年 内容: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探索

中国历史(社会主义探索) 一、选择题: 1.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结果是() ①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④都让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3.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4.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下由于不切实际的空谈、冒进、浮夸而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实施C.三大改造D.“大跃进” 5. “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A.优先发展轻工业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6. 1954年9月,假设你是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经历的活动是()A.听取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报告B.通过《共同纲领》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7. 观察下边“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分析图中数据变化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49年至1959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①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②对外开放扩大 ③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④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实施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文革”时期的有() ①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②刘少奇被迫害致死③学校 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④“二月逆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9. 从以右图片可以得出的 信息是:()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 “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11. 右三幅图片所反 映的历史事件()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12.“芝麻赛玉米,玉 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些“豪言壮语”反映了()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化初见成效 C.“大跃进”的浮夸风 D.土地承包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13. 1956年 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14. 1954年9月召开的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5.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一五计划的完成 二、材料分析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在农村,废除人民 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 为主的责任制,积极发展社 会化的服务体系,因地制宜 发展乡镇企业,发展集体经 济。 材料三:见右图

社会主义探索 内容摘要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与曲折的思考 班级:金融103班学号:1011320306 姓名:潘珊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困难与点滴进步,从中我们也收获到了许多的宝贵的经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积累下了宝贵的财富。 自1949年-1952年,国民经济开始逐渐恢复,可是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命脉,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但在国家经济中还未占据优势地位,还广泛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和部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国内经济局面依然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但经过“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自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以来,中国就进入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众所周知,尽管当时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制度,标志着我们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因此,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成了当时的毛主席等革命领导人所极其注重的问题,但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也经历了一些艰苦的探索。 但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上,却是一个良好的局面——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建设上缺乏经验,只得学习甚至照搬苏联的做法。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人民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是长久之计。”于是在1956年2月所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在苏联所暴露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诸多缺点与错误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决心走自己的道路,于是开始了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而且苏共二十大以后西方敌对势力也趁机掀起了反攻反社会主义的浪潮——毛主席就提出了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这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也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尤其是1956年10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所制定的《1956-1967年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实施,不仅填补了科学技术领域的诸多空白,而且也奠定了我国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重要科技。许多尖端科技项目的集体攻关也从这时起步,开始了向世界科技先进水平进军。 从1956年初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上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针对“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基本方针,概括的提出了十大关系。这也成为了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大科学家们的有趣故事

大科学家们的有趣故事 世界上不少大科学家,在探索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中都有过重大的失误。 牛顿科学探索的中止 牛顿虽然在科学探索领域里成果丰硕,但在他从事科学探索的漫长岁月里,经济收入却一直很不宽裕。1692年,50 岁的牛顿被富裕的物质生活所吸引,决定抛弃科学探索的艰辛生活,寻找一个能够带来更多经济收入的职位。消息传出,人们纷纷为牛顿推荐去处。开始有人推荐他去担任伦敦查特蒙斯公立学校校长,但当牛顿问清这个职位的月薪不够高时,便辞掉了这个职位。1696年,好心的哈利发克斯爵士推荐牛顿去当英国皇家造币厂督办,这个职位的年薪可观,牛顿欣然同意迁居伦敦,当上了皇家造币厂的督办。 牛顿走马上任后毫不停歇,把他那伟大的头脑从此转到了铸造货币之上。在财政部花园后面,牛顿派人建起了10座大熔炉,先是一炉炉地把旧币熔化掉,然后把熔化后的贵金属运送到伦敦塔,在那里重新铸成货币。牛顿就这样投身于熔旧铸新工作,一晃到了1699年,才告结束。牛顿的热情工作受到了皇家的赞许,因而被皇家授予终生“造币厂厂长”职衔。造币厂厂长这个职衔给牛顿带来了丰硕的薪俸,他每年可以得到一笔多达2019英镑的可观经济收入。我们说这笔收入可观,是因为当时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即所谓

弗拉姆斯蒂德大厦,才花去500英镑的资金。 牛顿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货币铸造之中,因而整日为此奔忙,使得他无法继续担任剑桥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得不于1701年辞去了剑桥大学教授职务,退出了三一学院。这样,就使得牛顿后半生生活发生了巨变:即从清贫之境变成了富裕之境,与此同时也使他从一个在剑桥大学过着相当宁静隐居生活的学者,一举变成了一个在伦敦官场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同英国皇室结成了日益密切的联系。牛顿生活事业的这一急剧变化,当然成了当时人们的笑谈。在一出话剧中,一个逗人发笑的丑角说:“牛顿吗?唉——我是听过伊萨克先生的名字的——谁都知道伊萨克先生的大名。伟大嘛,铸币大臣!”牛顿的全名叫做伊萨克·牛顿。 生活道路的如此巨变,导致了牛顿科学探索道路的闭塞,使其科学探索工作彻底中止了下来。 高斯的话柄 高斯虽然被誉为18世纪是伟大的数学家,赢得了同代人的广泛尊敬,但与此同时他也给同代和后代人留下了不可避开的话柄。即他虽然在1824年以前,已经独立地得到了非欧几何学的令人满意结果,但由于康德的唯心主义空间观念占据着统治地位,高斯没有勇气去突破它,因而一直没有把研究结果发表出来,造成了他的一大失误。康德说,空间观念是天赋的,人生下就有空间观念,这种空间就是欧几里德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习目标】 1、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2、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重点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自主探究】 1、阅读第一个标题:“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完成下列问题: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_________________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阻碍了的发展。 (2)在________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____”。当时加入苏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__。后来,苏联扩大到______个加盟共和国。 2、阅读第二个标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下列问题: (1)背景:年列宁逝世,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2)__________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____。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国变成强盛的_______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位、世界第位。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步伐。(3)苏联在_____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______________国家”。__________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4)“斯大林模式” ①形成背景:是在苏联外有___________包围,国内_______、_______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②表现:经济上表现为用________________管理一切,政治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③评价:积极作用:在 __________ 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弊端:a、优先发展重工业使 __________。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__。c、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__________ ______。d、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合作探究】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的到哪些启示? 【当堂达标】 一、基础过关:《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精思巧选”选择题。 二、能力挑战: 1、“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建立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 2、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A.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B.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C.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这一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考在平时】 1、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项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有深远指导意义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