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考试试题

中国历史考试试题

中国历史考试试题
中国历史考试试题

?填空题?

第一章

1912年4月5日,标志着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

1913年7月12日,在湖口起兵讨袁,标志着“二次革命”的爆发。

1914年,《》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在法律上的被终止和封建军阀专制制度在法律上的确立。

1914年5月1日的公布的《》将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1915年12月25日,云南将领和首举义旗,拉开护国运动的序幕。

1918年3月25日至1919年3月1日,中日签订关于军事合作的一系列文件,合称《》。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了由、、三人组成的中央局。

20世纪20年代初工运的高潮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出现在浙江省。

1924年5月成立的是国共联合战线共同培养新型军政干部的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北洋军阀分裂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军阀混战是。

1926年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全军集体加入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策应北伐军对中原地区的进攻。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自封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拥有国家元首资格,成立。

国民党改组完成和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

孙中山先后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即1917年建立的军政府、1921年由军政府改为的、1923年设立的。

1917年至1920年,孙中山花费了大量时间从事写作,他将此一时期内撰写的《会议通则》、《实业计划》与《孙文演说》合编成。

1923年拍摄的故事片初步奠定中国电影艺术的地位。

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是郁达夫的《》。

191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学制系统是。

1913年8月,刘师复创办的晦鸣学社的机关刊物是《》。

的《》一书的出版,标志1925年到1927年的东西文化论争进入第三阶段,形成了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问题论争的高潮。

第二章

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南京国民政府确立了“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其中“四行”除了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外,还包括、

1928年10月至1930年1月,毛泽东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1929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形式统一了全国。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用宪法形式将国民党“”的政治体制确认。1933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的统一币制政策是。

乡村改造的诸种尝试中,在河北省定县举办平民教育运动,在山西实行“土地村公有”实验。1935年,华北出现了两个“自治”机关,即和。

南京国民政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统一币制,采取了和两项措施。

最早提出划区实验与发展乡村教育的是黄炎培及其领导的。

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将、武装斗争、、三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国家金融体系,其中“二局”是指和。第三章

延安整风运动中,反对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

被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得纪念的是。

中英美合作的飞越喜马拉雅山的中印航线是1942后唯一的国际航线,也称“”。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第一次将游击战争从辅助正规战的地位上升到战略高度去认识。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副总指挥分别是、

1940年3月30日,汪伪集团在南京正式组建。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是国民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件。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代表上将、日本投降代表大将分别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毛泽东思想被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到1937年12月,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即

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持续时间最长的会战是

南京国民政府首府南京在抗日战争中沦陷的时间是

和两个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国民党特务体系的形成。

被蒋介石称为正面战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1938年月11月,进行的“”安排了汪精卫等人出逃投日的具体计划。

1939年1月1日,五届五中全会决议组建,它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党、政、军最高权力机构。

1938年7月9月,国民党直接领导控制下的最大的全国性青年组织在武昌正式成立。

第四章

1947年5月,、率华东野战军一举歼灭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国民党权力运作无序化的两点表现是和。

1947年11月,、兵团建立了以伏牛山为中心的豫陕鄂根据地。

1947年6月,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蒋介石将的势力并入国民党。

内战时期,率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的国民党将领是。

1944年4月-12月,日本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此战役分三个阶段,即、、桂柳战役。

1947年,在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中,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发动了、羊马河战役、、三战歼灭胡宗南部2万余人。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一系列经济协议中,影响最大的是《》。

1947年6月,在国民党的会议上蒋介石决定将三青团势力并入国民党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陈毅、粟裕率华北野战军在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战略决战的序幕是从战场拉开的。

?名词解释?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国有史以来颁布的第一部具有比较完备形态的临时宪法.包括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院、法院、附则等七章。虽然存在很大的局限,但是主导方面是进步的民主的革命的,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局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为培养军事政治人才,1924年1月24日,中国国民党“一大”正式决议创办一所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6月16日,正式成立。黄埔军校曾是国共联合战线共同培养新型军政干部的学校。黄埔军校曾是中国革命军队的摇篮,它培养出来的将士,不少人参加了东征、北伐、抗战等战斗,为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原借款”:是由西原龟三经手或参与的部分对华借款,是日本试图以经济渗透手段达到政治控制目的

的重要举措之一。经西原之手的8次借款共约1.45亿日元。通过这些借款,日本势力进一步伸入东北、蒙古地

区。

★二次革命:是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挽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进行的第一次

南北战争。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湖口起兵反袁,接着战事波及南京、安徽、广东、福建、湖南、四川各省,

但是8-9月间随着南昌和南京的失守,二次革命结束。虽然以讨袁军的失败而告终,但沉重在打击了袁世凯的军

事力量,使北洋的势力伸张到长江流域。标志着共和国方案的核心内容—政党内阁和议会政治道路的彻底破产.

★省港大罢工:是广州和香港工人为声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争取民族独立而举行的一次政治大罢工。‖1925

年6月19日,罢工开始。1925年7月,成了统一组织--省港罢工委员会,1926年10月10日,大罢工结束。‖

罢工时间长、规模大、影响深。‖不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和中国工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国际运史上也是

罕见的壮举。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成立了总部,

各地设分部,1922年7月,由上海迁往北京,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即被撤销。‖出

版《劳动周刊》,举办工人学校,组织产业工会,开展工人罢工。‖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工人斗争有了统一的

领导和指挥,标志着中共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的确认。

★《孙文越飞宣言》是1923年1月26日由孙中山和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签订的。《宣言》内容凡四条:

孙中山认为共产组织和苏绍埃制度,不适用于中国。俄中支持中国的统一事业与国家的完全独立;俄国政府重申

抛弃帝俄时期的中俄条约,另行交涉;中东铁路问题,当由中俄双方会议解决,当前其管理职能维持现状,下一

步改革力求照顾到中俄两方面的实际利益;越飞声明,苏俄在蒙古问题上无意实施“帝国主义之政策”,“或使其

与中国分立”。孙中山则表示,同意苏俄暂不从蒙古撤军。表明孙中山与苏俄之间的联合开始形成,国民党与苏

联的关系逐渐密切。孙中山的联俄战略,到这时才真正得以确立。

★《壬子癸丑学制》:1913年8月分布的民初较为完备的学制系统,是在《壬子学制》基础上补充了新的学

校规程,并对其进行修改而成的。此制依学校教育的类别分为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个相对独立的系

列;也分三段式设学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此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将修业年限缩短了2—3

年,提高了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地位,缩小了两性教育的差别。

★八七会议: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一次紧急会议。会议坚决纠正

了党在过去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号召人民继续革命的战斗。它是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变关键,标志着将党从右倾机会主义的泥坑之中救出来,重新走上革命的大道,为中国革命

指明了方向。但却滋生了“左”倾思想。

★济南惨案:日本为干涉国民党的北伐而制造的屠杀事件。1928年5月3日,日军武装进攻济南,对济南

居民和进驻济南的北伐军进行大屠杀,11日占领济南。在这个事件中,中国军民死亡3600多人,伤1400多人,

财产损失2500多万余元。面对日本的屠杀,蒋介石屈辱退让,命令部队撤离济南,绕道北上,并禁止人民的反

日运动。日本武装占领济南达一年之久。

★三青团:是国民党直接领导控制下的最大的全国性青年组织。蒋介石为加强其在国民党内的集权统治和与

中国共产党争夺青年而亲自提议设立三青团。1938年7月9日,三青团中央团部在武昌宣告成立,蒋介石任三

青团团长。三青团迅速发展,全国各地都有它的支部,到1947年9月,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将三青团并入国

民党,从而最终结束了三青团的历史。在忠实地执行着国民党的政策,成为国民党的有力工具。

★《兴国土地法》: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颁的土地法,1929年4月颁布。它根据“六大”决议精神,

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从而明确了土地革命所打击的

主要对象是地主阶级,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对

土地斗争认识上的发展,在正确解决中国土地问题上有着重的意义。

★《井冈山土地法》: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1928年12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基

础上写出。它宣布:“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并规定了主要以乡为单位,以人口为标准分田的具体实

施办法。把人民群众在土地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经验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土地

革命经验的总结,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以后的土地法,大多是这个土地法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而成

的。”

★《秦土协定》: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屈辱的协定。日本借口张北事件,同中国进行交涉,中日双方于1935

年6月27日签订《秦土协定》。内容分要求事项和解释事项,要求中国军队撤离察哈尔北部地区。通过《秦土协定》日军实际上控制了察省北部地区。

★《塘沽协定》:1933年5月31日,中国同日本签订的屈辱性协定。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顺义、宝坻、宁河至芦台连线以西、以南地区,今后不得进入以上地区;日军不超过此线追击中国军队,并退至长城一线;长城以南至上述连线以东以北地区治安由中国警察机关负责。根据协定,日军暂时退到了长城以外,但协定承认了日军对热河的实际强占,默认了长城线即以伪满洲国国界,并为日军重入长城各口埋下伏笔。

★统税:国民党时期首创的税目。货物出厂税,1928年国民党政府以裁判厘金为名而征收内地货物税。货物统一纳税后即可行销全国不再纳税。统税的征收项目和征收地区逐渐扩大。统税实行后,税率定的比率比较高,而且不断增长。是国民政府的重要税收之一。

★法币政策: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制止白银外流而实行的币制改革。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1936年又加上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以后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均以法币交易;其他银行的钞票准以流通,但应逐渐收回,不得增发;实行白银国有后,各公私机关及个人持有银本位币、生银者,可到银行兑换法币;确定法币外汇本位制,法币无含金量,其价值依外汇汇率表示,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购售外汇。稳定金融,对外汇价稳定,刺激物价回升,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

★废两改元:是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币制的政策。1933年3月10日先在上海实施,4月6日,全国废两改元。规定从当天起,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和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以前所定银两,以上海规元7钱1分5厘合银币1元换算,再用银两立契者,在法律上无效废两改元,使中国币制开始走向统一,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改革也有利于中国金融业新旧势力的消长。这一改革也加强了国民党政府对全国货币发行权的控制,并为后来法币的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五院制:是“党治”原则下的政权组织形式。五院制的设立源于孙中山的五权思想。1928年10月确定国民政府由五院组成,即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是国民政府组织机构的基本构成部分,受命于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委员会),领导各部、会及地方省市政府,承上启下,实际担当国务。五院制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行政体系,但是这只能是表面上的近代化,并不体现民主政治的思想本质,实质上成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掩饰和招牌。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责全面工作,严厉批评了李德、博古的军事指挥,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负责军事行动。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备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从幼年走向成熟。

★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所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1933年3月5日至5月25日在历时80余天的奋战中,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即长城东段各隘口的争夺战、长城东段南侧的作战、长城以南冀东的作战。给骄横一进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自己也作出了重大牺牲,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了动员一要力量实现全面抗战,并制定具体的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纲领、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37年8月22日――25日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向全党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方向和争取抗战胜利的具体道路和步骤,具有重大意义。

★《抗日建国纲领》:是国民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运动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具体方针、政策,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的政策。也是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集中体现和具体化。

★忻口决战:是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由阎锡山、朱德、卫立煌指挥实施的。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淞沪会战: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大型会战。淞沪会战从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上海沦陷,中国军队西撤,历时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速战速决征服中国的迷梦;

★太原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会战从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至11月8日太原陷落,历时近2个月,由平型关战役、忻口决战、正太线防御战等组成。太原会战开辟

了中国战场的一种新式战争格局中,也暴露了国民党军事上消极防御的弱点。华北屏障不复存在,华北正面战场无战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逐渐成为华北抗战的主体。

★徐州会战: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同日本侵略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南北广阔地域内,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即津浦路沿线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徐州突围。日军虽然打通了津浦线,但妄图打击中国军队主力的目标却未能达成。而中国军队将日本主力吸引到津浦线上,暂时转移了日军的进攻方向,为部署尔后的抗战初期最后一场关键大会战--武汉保卫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继徐州会战之后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中日大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徽省的安庆起,直至10月25日日军进占武汉止,历时四个半月。中、日双方在长江沿线分五路展开激战,战线扩及皖、豫、赣、鄂四省数千里。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迟滞了日军行动,使日本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日战争以后便逐渐进入了相持阶段。

★《论持久战》:为了给全国人民指明抗战的方向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军事论著。毛泽东对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第一、毛泽东认为抗战是持久的,但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第二、规定了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第三、论述了运动战、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作用。它发展了弱国战胜强敌的战略理论,它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广大群众,对中国人民坚定抗日信心,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抗日的最后胜利,具有极大的动员和指导作用。

★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华北战场上八路军独立发动的规模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政治影响最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分)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战役目的主要进行交通破袭战,主要是破坏正太路。粉碎了日寇紧缩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提高了八路军的声誉,也提高了抗日根据地和游击战的地位。

★“三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政权时,在人员分配上采取的政策。为了调动各阶层的抗战积极性,实行民主政治,1940年3月,中共要求华北各根据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即中共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陕甘宁边区率先在陇东、绥德实行“三三制”,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等地先后在政权结构上进行了“三三制”的改造。“三三制”调节了各阶层间的关系,加强了团结,更大限度地调动起各阶层人士的参政热情,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豫湘桂战役:日本为了打通华北与武汉地区的联络路线,贯通华北与华中各战场,挽救东南亚日军。从1944年4月17日开始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到12月10日结束,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日军发动战役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中国丧失20万平方公里领土,约6000万平民陷于日军的统治之下等。日军也付出重大的消耗和伤亡代价,虽然在形式上打通了所谓大陆交通线,但并无实际上的重大作用。

★重庆谈判:抗日战争后国共两党进行的和平谈判。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国共两党于1945、8、29――10、10,在重庆举行了历时43天的谈判。解放区政权等问题未得到解决,最后双方同意就遗留问题继续商谈。整个谈判期间,蒋介石和毛泽东共接触、会谈九次。谈判中绝大部分的议案是由中共提出的,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946年的政协会议: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在重庆召开,参会人员由国民党、共产党、民盟、中国青年党、社会贤达五方代表组成。会议通过了有关国家宪法、政治、军事问题的一系列协议,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在政治建构中容纳了不同党派的政治主张,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显示出国人要求民主、和平、反对内战的强大力量。不久全面内战爆发,政协会议的精神被破坏,但它无疑仍是中国民主力量反对专制集权的一大胜利。

★孟良崮战役:内战初期山东战场上的重要战役。1946、5、13至16,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一举全歼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击毙3.2万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重点进攻。

★《中美商约》:1946年11月4日,中美之间签订的经济协议(不平等条约)。缔约双方都向对方开放本国领土地,准其人民在境内居住、旅行、从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慈善事业;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双方都不禁止或限制一方任何物品的输入;双方可在相互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航行,紧急情况下进入非开放的地区。书面条约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差异较大,中国无法享受最惠国待遇。美货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市场,美国也是中国出口贸易中最大的伙伴,美国对华投资大量增加。

★第二条战线:内战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包括各阶层人民参加

的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卖国的人民民主运动。包括1945年底的一二一运动、1946年底的抗暴运动、1947年5月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反对美国扶植日本侵略势力复活等运动。斗争频繁且时间持续长、规模大、参加人员和地区广泛都是空前的。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配合了第一条战线的作战,为革命的建设准备了大批干部,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和迎接解放。

★济南战役: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的重要战役。济南战役从1948年9月16日开始,至24日结束,华东野战军攻城集团的作战大体经历四个阶段,即突破外围防线、占领商埠、夺取外城、发起总攻。济南战役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敌坚固设防和10万以上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先例;济南的解放,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军坚守大城市的信心;锻炼和提高了人民解放军攻坚作战的能力。

?简答题?

★★分析军阀割据产生的现实渊源及军阀混战的后果。

现实渊源:第一、国内统一的民族市场尚未形成,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地区域经济,是军阀的财源。

第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大量的无业游民的存在,是军阀的兵源。第三、宗法、宗源关系是军阀派系的维系力量,包括血缘、姻缘关系、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这些关系造成军阀内部一定的稳定性和依附性。第四、权利欲望则是军阀派系的分化的

力量。

后果:第一、加剧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已经现的权力危机和权威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军绅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权力结构。

第二,造成了中国人民深重的苦难,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迟滞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第三、不仅将民主共和宪政这样的目标糟蹋得完全不成样子,而且彻底断绝了中国以非军事方式重建民主共和的宪政国家的可能性,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主政治建设的诸多后遗症。

第四、客观上为中国现代化因素的再次勃兴减轻了压力,提供了空间与强有力的刺激。

★★中共关于统一战线方针的确定经历了哪五个阶段?

第一、1921年党召开一大时,那时全党不了解中国国情,以社会主义革命作为党的直接目标,所以在策略方针方面排斥其他一切党派。

第二、1922年党的二大的召开时,党认识到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策略方针上就要建立一个民主联合阵线,这是党在认识中国国情上的一个升华,要联合民主资产阶级

第三、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我,专门讨论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问题,这是从党外合作向党内合作的标志。

第四、京汉铁路大罢工使中共认识到①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仅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也认识到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不是资产阶级,中

国革命应以国民革命为中心,就为党的三大的决定实行党内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五、中共“三大”的召开,正式确定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概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背景、北京政变的性质

背景:首先、是直系军阀内部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冯与吴之间争权夺利发展为严重的利害冲突。

其次,从外部情况看,直系军阀曹铝贿选总统前后,全国人民反对曹、吴的呼声日益高涨。

其三,孙、段、张结成三角同盟联合反直,战前就派人与冯玉样加强联系,冯亦不断地与孙中山以及奉张信使往还,冯还秘密地得到奉军的一些军事补给而同奉张达成互不交战的默契”。

除此之外,日本派遣黄郛对冯玉样进行游说,对冯决心发动北京政变以倒戈相向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性质:是军阀内部变乱而进行的一次倒戈活动。

★★概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积极作用。

首先,它毕竟推翻了被全国人民唾弃的直系军阀曹、吴政权,从而使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更为孤立,使统治中国十余年的北洋军阀集团处于分崩离析之状。

其次,他对于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尽管冯玉祥没有履行迎孙中山北上从政的诺言,然

而他邀孙北上至京,就扩大了孙中山与革命的影响,对推动北伐的进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将博仪驱逐出宫,从而铲除了复辟的祸根,完成了辛亥革命的未竞之功。

第四,国民军的建立,有利于北方革命运动的开展,对后来的北伐战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一、蒋、汪集团采取了分共政策,导致国民革命的失败。

第二、帝国主义干涉革命,分化革命阵营,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

第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政府没有东征计蒋,而是采取继续北伐的政策。

第四、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的失误。

第五、中共处于幼年时期,陈独秀对国民党的进攻采取了右倾策略。

第六、武汉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误以及工农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也是重要原因。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

背景:(1)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在经济上要求打破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所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在政治上要求中国的进步和改革,改变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

治,这种要求反映到文化上就产生了攻击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2)广大人民群众对袁世凯等大小军阀封建势力的统治以及尊孔复古大搞蒙敝主义的愤慨,也激励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3)西方文化思想的不断传入也给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种种启示,他们寻求新的出路,这的表现就是新文化运动。

主要内容:(略)

★★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局限性和意义。

局限性:第一、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继承了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思路,所不同的是这一运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这表明中国近代救亡运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从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兴起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新文化运动存

在着同现实政治斗争相脱离的偏向。

第二、倡导者还有形式主义的倾向表现为否定中国的一切,而肯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这表明他们还缺乏科学的分析和批判能力。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反映出全盘否定,虚无主义的态度,使一

些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模糊认识不利于对传统文化中优势成果的继承和吸收。

意义:第一、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思想文化,破除了传统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二、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在思想界特别是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掀起了要求进步,寻求科学真理,要求解放的热情,为五四运动奠定眲思想基础。

性质:旧民主主义性质。

★★《壬子癸丑学制》的内容及主要特点。

内容:依学校教育的类别,分为普遍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个相对独立的系列。

本制也分三段设学,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特点:第一、依旧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

第二、此制较前制在修业年限上缩短了2—3年。

第三、此制相对提高了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地位。

第四、两性教育差别的缩小,也是此制的明显的特征之一。

★★简析中原大战的后果。

第一、冯玉祥的西北军全部被打垮,为蒋介石收编,陕、甘为蒋介石占领,山西仍为阎锡山所占据,桂系龟缩回广西。

第二、国民党内改组派与西山会议派消失了。

第三、奉系势力伸入平、津、河北,扩大地盘。但东北军大时入关,减少了东北的军事实力,使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东北的野心日益膨胀。

第四、军事上蒋介石取得了决定胜利,他可以把全部精力用在“剿共”上。

第五、中原大战给中原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量贫民惨烈在炮火之中,兵差严重,使已经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北方雪上加霜。

★★南昌起义的影响

第一、在大革命失败的危难中,南昌起义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大方向是正确的。

第二、南昌起义在国共合作刚刚破裂的情况下,决定继续举起国民党左派的旗帜,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对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和团结广大群众,起了积极作用。

第三、南昌起义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工作重点从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变,提供了历史经验与教训。

第四、还不可能彻底摆脱原来城市中心的指导思想。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几种尝试及意义。

三种尝试:晏阳初在河北省定县的平民教育;梁漱溟在山东的乡村建设;阎锡山在山西省的“土地公有”实验。

意义:首先,乡村建设对于解决农民尤其是自耕农的生产生活困难,推动社会进步起过一定作用。

其次,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对于今天相关的农村工作有其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再次,当时有成百上千的知识分子,走与农民相结合的道路,来到各方面都很艰苦的农村,从事乡村建设的实验工作,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传授给农民,帮助他们扫除文盲和脱贫致富。

★★对比戊戌维新、晚清宪政、乡村建设的异同。

相同点:代表着中国现代化政治思想发展史中改良主义思想流变的三个重要历程。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主张在不从根本上触动现有的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社会改革,以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

不同点:戊戌变法是以具有新思想的个别传统士子文人为基础,以光绪皇帝为中心的自上而下地的形式开展,是全国范围的;晚清宪政是以广大士绅官僚为基础,以清政府为核心上下协力在全国范围开展的;乡村建设则是以现代知识分子为动力,在地方政府同意和帮助下进行的自下而上的小范围的试点。

★★蒋介石为保障法西斯政策的推行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一、在中央建立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

第二,在地方上推行封建和保甲统治。

第三,建立特务组织,实行白色恐怖政策。

第四,在军事上加强蒋介石中央军实力,对中共红色根据地实行“围剿”。

第五、在经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六、大文化上推行法西斯的文化专制主义。

第七、在社会生活上推行所谓“新生活运动”。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标志,主要内容及意义。

标志: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主要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

意义:把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法币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1936年又加上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

以后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均以法币交易。

其他银行的钞票准以流通,但应逐渐收回,不得增发。

实行白银国有后,各公私机关及个人持有银本位币、生银者,可到银行兑换法币

确定法币外汇本位制,法币无含金量,其价值依外汇汇率表示,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购售外汇。影响:稳定金融;对外汇价稳定;刺激物价回升;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的原因:

第一、上海抗战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有利于全国总动员;

第二、上海是一个国际都市,上海抗战可以扩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第三、上海是国际观瞻所在,在这里进行坚强的作战,可以正国际间对中国的视听;

第四、打乱敌人的作战计划,争取了主动;

第五、上海是我国工商业中心,群众觉悟程度高,群众运动的影响可以振奋全国;

第六、可以掩护沿海各省工业、物资向远方撤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及特点。

标志:1937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指示》。

特点:第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第二、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第三、经历了三年合作、十年分裂和战争的再次合作。

第四、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第五、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

★★为克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意义?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各根据内部的阶级团结,有力地支援了敌后游击战争。

开展大生产运动:极大缓解了经济困难,为支持敌后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权建设实行“三三制”:“三三制”调节了各阶层的关系,加强了团结,更大限度地调动各阶层人士的参政热情,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精兵减政”: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更加适合游击战争的需要,同时,大减轻了人民负担,进一步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联系。

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总结了党的历史,批判了极“左”思潮,增进了党的团结,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一元化领导,为战胜困难、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抗战时期中共为什么要开展延安整风运动?

A、对过去历次左倾错误,特别是危害较大的王明教条主义错误还一直没从思想上加以彻底清算。

B、伪装成马克思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作法,如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在党内的广泛存在。

C、抗战以来,我党吸收了70万新党员,其大多数是农民及其它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他们有很高的革命

各积极性,并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诲,但他是带了许多资产阶级思想入党内的。

★★抗战时期中共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具备了哪些条件?主要内容有哪几项?

条件:A、遵义会议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一条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居于主导地位。

B、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写了大量地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深刻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为整风运动作好了

思想和理论准备。

C、党内有一批久经锻炼的领导骨干,是搞好整风运动的组织保证。

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从总体上说战局变化较小,正是开展整风运动的好时机。

主要内容是“三反三整”,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抗战时期中共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项?延安整风运动有何意义?

主要内容是“三反三整”,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意义:A、是一次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思想解放运动。

B、重新教育和训练了党内经过长期斗争保存下来的老干部,又教育训练了抗战初期入党的大批新党员。

C、对于在全党确立和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相路线,坚持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D、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政治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以民主集中制为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政权的构成形式;

经济上:建立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国民经济,私营经济允许存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

文化上: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反对封建主义及外来势力的压迫。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当时各种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相互作用,交错牵制,形成一种全力”作用的结果。其表现是:

第一、张、杨二将军在和平解决事变中的主体作用。

第二、蒋介石被迫反省,客观上配合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协助和调解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第四、孔祥熙、宋美龄、宋子文等对事变和平解决的促进作用。

第五、各地实力派的牵制作用有利于事变的和平解决。

第六、强大的国民舆论推动着事变的和平解决。

第七、国际反映对事变和平解决的间接作用。

★★二二八事件的原因、导火线及性质

原因:(1)国民党在接收了台湾后,在政治管理和人事安排上,排斥本地人,引起了本土人士的本年度不满。

(2)国民党劫收台湾的企业,土地及财产,并利用旧有的专场制度,成立贸易局和专场局,独裁内外贸易和烟酒专卖权利,加强对台湾的经济统治,工厂倒闭,工人失烽,市民破产,农民陷入绝境。

(3)美军在台湾的驻防,《中美商约》签订后,美军在台湾军事驻防美国财阀在台“自由经营”企业,进行经济掠夺,台湾成为美军事基地和经济市场。

导火线: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省专卖局专员和警察在台北市延平路一酒店附近欧打女烟贩林江迈,并开枪误中市民陈文溪引起市民的愤怒。

性质:是台湾人民于1947年掀起的一声广泛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

★★《中美商约》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缔约双方都向对方开放本国领土地,准其人民在境内居住、旅行、从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慈善事业;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双方都不禁止或限制一方任何物品的输入;双方可在相互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航行,紧急情况下进入非开放的地区。

影响:美国110项主要商品被减免税后,打开了中国市场,美货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市场,美货取代日货;美国也是中国出口贸易中最大的伙伴;美国对华投资大量增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间路线形成的原因

形成原因:第一、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中间路线的存在已有很长的历史,由于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的原因,在中国革命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政治影响不大,决定不了革命方向;

第二、抗战胜利后,国际反法西斯事业的迅猛发展为中国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国际环境,要求和平、反对战争已成为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美、苏两国出于各自的利益,均希望中国保持和平与稳定;

第三、战后国内暂时出现了和平局面及国共两党某些力量的相对均衡;

第四、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组织有较大的发展,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已经形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已有一定的影响和发言权;

第五、全国各界民众,特别是城市居民经历了多年的战争苦难,渴望和平与安定;

第六、阶级斗争规律决定了中间党派在战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关键时刻,力争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历史的发展,体现本阶级的愿望。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间路线破产原因

第一、战后国际发展的形势。战后国际的形势是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社会主义、中国人民都不容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二、民主党派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政治力量,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第三、民主党派要在中国建立英美民主政治模式的主张脱离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第四、美蒋反动派的反动政策是中间路线走向破产的直接原因;

第五、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正确性,加速了中间路线的破产;

第六、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促进了中间路线的迅速分化;

第七、中间势力的迅速分化、瓦解,使中间路线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第八、中间路线解决不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获得农民的支持。

★★中间路线的基本主张

(1)中间派政治上要建立英美式的民主政治。

(2)中间派所要建设的新资本主义的经济,主张尽量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优点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工业化。

(3)为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农民的购买力,主张立即实施进步的土地改革。

(4)在阶级关系上,主张跟工人贫农合作,共同反抗官僚买办资本家和大地主的压迫

(5)在党派关系上,主张跟左翼党派合作,反对国民党的内战和独裁。

(6)在行动上,主张在保存国民党现有政权基础上做部分改良,反对中共提倡的暴力革命。

★★解放战争时期反蒋第二条战线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1、政治目标明确

2、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

3、组织严密,斗争勇敢坚决,策略灵活。

4、以学生运动为先锋和主干,并与人民运动紧密结合,汇合成冲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人民斗争的高潮

5、以解放区为依托和基地,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作用:1、从政治上沉重地打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2、从军事上间接配合第一条战线的作战,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

3、从组织上为革命和建设准备了大批干部

4、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保护城市的公共设施,为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奠定了基础。

5、直接配合“三大战役”的军事斗争。

★★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特点

(1)从时机上看,我军的战略进攻是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装备上仍占优势,敌人在山东、陕北的重区进攻还在进行的时候而采取的战略行动。

(2)从形势上看,我军的战略进攻是以主力一部分插入敌人心脏吸引和调动敌人,其它各战略区的反攻相配合而构成的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这种进攻不是逐层推进而是跃进式进攻。

(3)从反攻的重心看,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不是先占城市而是先占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夺取城市。

以上表明我军的战略反攻是独特的,史无前例的。

★★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意义

(1)由于我军战略进攻的战术特点,说明这一进攻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发展,进攻的时机形式,重心等方面是依据中国革命战争实际创造出来的。

(2)这一战略进攻,打乱了蒋的战略布署,粉碎了蒋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破坏解放区的企图,而使解放区连成一片,扩大巩固了后方,加强了支援前线的物质力量。

(3)这一战略进攻最重要的从根本上震憾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扩大革命斗争的规模和影响,使中国革命达到一个历史转折点。

★★辽沈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主要原因。

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成为巩固可靠的战备后方基地,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胜利后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辽沈战役的胜利,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扶蒋反共政策,极大地鼓舞了世界被压迫和争取解放的人民。取胜的原因:综观全局,制定了克敌制胜的战役方针。

根据大兵团作战的特点,集中兵力采用运动战、阵地战,克敌制胜。

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激励斗志。

人民积极支前,后勤保障坚实有力。

中职中国历史期末试题

职业技术学院期末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17级4班卷别:(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核类型:考试 本试卷共三大题,共 4 页,卷面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3分,共60 分) 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感知170万年前生活,寻找远古人类遗迹”的活动,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县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 2.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 A.舜. B.禹 C.尧 D.炎帝 3.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晚5000年 D、早500年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这首诗与下列哪位人物最相关() A、曹操 B、孙权 C、周瑜 D、诸葛亮 5.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A.儒家 B.法家C.墨家 D.兵家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A 、秦朝 B、夏朝C、商朝 D、西周 7.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 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 “他”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8.“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 过哪个节日?()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 9.元朝开创的重要制度是() A. 八旗制度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 10.“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 我。”这段话反映了我国明末清初时期,台湾曾经被西方殖民者占据。 话中“贵国”指的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完整版)中国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中国地理作业习题 第一章问答题: 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 中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自然地带形成有什么 影响? 简述中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 概述中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第二章自然结构 一.读图读月千帕斯卡平均流场图 要求读出下面的内容:()我国以北是什么方向的气流?以南是什么方向的气流?()青藏高原南北两侧分别是什么方向的气流? 其流场类型(指气旋、反气旋、平直等)如何?()何处有反气旋中心?何处有切变线?()将上面读图结果,联系到地面层的气压中心、气团、锋面 等系统试做说明或解释。 二、问答题

简述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中国气候的大陆性强表现在哪? 中国下垫面对气候影响的表现如何? 中国冬、夏环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指出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的个主要类型的表现。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且对我国的水 资源有何基本评价? 试述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我国的森林资源有何特点? 试述中国矿藏的基本特征。分析矿藏资源的成矿条件及分布规律。 第四章灾害与环境 、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地域差 异大? 、中国有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 、论述中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分布和成因。、 中国生态工程布局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

、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五章人口与经济发展 、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举例分析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的特点与依据。 、论述中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发展(可以举例)。 、论述中国交通布局的特点和前景。 第六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 程、简述中国文化形成的时空环 境。、概括中国文化结构的主要特 征。 、论述中国民族文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简答中国各区域文化的特征及其地理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受现代化

中国历史地理题库-南昌大学

中国历史地理 一、名词解释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正史中的第一部地理志,共上下两卷,卷首记汉以前历代的疆域沿革,正文主要以西汉政区郡为纲,详述103郡国及所辖地区相关内容。它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著作,同时也是我国正史中最好的一部地理志。其体例被被历代正史沿用。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所著的区域地理著作,全书集自然与人文于一身,但以军事地理为主。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欲地理形势的关系,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为重视。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 《徐霞客游记》:我国著名的旅游地理著作。作者徐霞客。全书目录分为10卷,卷分上、下,实为20卷,约40万字。该书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类型成因,这是该书最重要最富有地学价值的内容,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研究石灰岩地貌的科学文献。徐霞客经过时代考察,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澄清《禹贡》以来“岷山导江”的错误观点。书中对于明代农业、手工业、交通、民族分布均有记载,为研究明朝的历史地理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禹贡学会: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1934年2月在北平筹备,1936年5月正式成立,顾颉刚为理事长。学会主要任务是:编辑中国地理沿革史、中国地理沿革图、中国地名辞典以及中国民族演进史等;研讨中国边疆和水利等问题;考订校补历代正史地理志;编录地方性文化史料以作专题研究;并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合作开展学术研究《禹贡》半月刊:是顾颉刚1934年3月创办的历史地理、边疆史地和民族研究的权威学术刊物。该刊从1934年3月1日创刊至1937年,开创了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族研究的新风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历史、地理、边疆史地和民族研究的发展。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的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图集共分八册,上自原始社会,下迄清末,分为20个图组,分图304幅。它不仅包括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还包括边区少数民族政权所辖的地区,体现了中国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国家。是“五四”以来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为以后历史地理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海经》:最早记载山川为主的著作,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海经》叙述海中和沿海边远山区以及四海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而《山经》是全书的精华,地学价值重要,堪称我国最早山岳地理书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云梦泽:云梦是楚王的狩猎区,指今湖北东南部的大半省区。而云梦泽是指其中的湖沼部分,在今下荆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内。先秦时期,云梦泽分布在荆江三角洲和西面的泛滥平原之间,受多方水源,面积极大。汉晋以来,云梦泽开始枯萎,新扩展为陆地三角洲,而主体开始向东部移动,是城陵矶至武汉间的泛滥平原成为湖沼。南朝以后,江汉三角洲进一步发展,云梦泽不断淤平 潘季驯治河:潘季驯是明代著名水利专家,在治河中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使黄河下游被固定为单一河道,即今地图上的废黄河。潘季驯治河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使得水灾减少,有利于漕运,并保障了农业生产 皇木采办:主要指明清两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大量在南方地区采办皇木,主要采伐的对象是南方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用于建筑的栋梁、立柱等关键部位。明永乐帝建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建京城,兴修故宫,是皇木采办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后历朝更是营造不断,大木采办纷繁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秦建立,开始推行郡县制,实行军衔两级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道路制:指唐代的道制和宋代的路制。道是唐在行政区划上一个最重要改动。贞观元年,开始设立道。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唐道制与宋路制合称道路制行省制度: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行省除腹地直属中央中书省、吐蕃和诸王封地由宣政院,全国设立行省。它改变了传统的以“山川行便”划分区划的原则,其省制和分省政区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刺史制度: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作为一种较为完备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 黄册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记制度。是明代用来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重要制度之一,也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档案工作制度 方镇:也称“藩镇”,唐朝后期设立的军镇。唐玄宗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初期只掌管地区的军政,后权力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藩镇,并逐渐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藩镇割据,使得唐朝国力日趋衰落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唐初沿袭北朝以来制度,在军事重地置总管,后改为都督,管辖几个州的军事。高宗时,为加强防务,给边境诸州都督带使持节,以增其权力,称节度使 江右: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也可指江北 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长江中上游的湖广和四川为重灾区,对人口损耗极大。清康乾嘉三朝,大量移民迁入四川,且湖广籍占大多数,故称“湖广填四川”。首先对恢复四川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期起了积极作用,移民带来了先进技术、农作物和新的民风习尚。特别是各省移民进入后,五方杂处,各种文化

中职历史 中国史期末试题1

一、选择题 1.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 A.东汉B.秦朝C.北魏D.元朝 2.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从下列哪种途径获得的()A.战功B.辛勤劳动C.科举考试D.经商 3.当今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建于() A.隋朝B.唐朝 C.宋朝D.元朝 4.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古兰经》B.《圣经》C.《金刚经》D.《诗经》 5.少数民族曾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写下灿烂的篇章。你知道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一个吗?( ) A.辽 B.金 C.元D.清 6.小强对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很感兴趣,作了如下归纳。但有一项错误,是哪一项呢?( ) A.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B.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C.作者北宋司马光 D.书名的含义是总结出许多的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7.北宋司马光编纂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下面哪个人物不可能出现在他的笔下?( ) A.秦始皇B.张骞C.玄奘D.岳飞 8.《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9.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有到过的地方()A.红海沿岸B.非洲东海岸C.地中海沿岸D.印度洋沿岸 10.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11.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A.关汉卿B.马致远C.汤显祖D.曹雪芹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平方公里。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考核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国历史地理学 答: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历史上的中国地理,也就是过去几千年间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状况。 2、徐霞客游记 答:《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3、禹贡学会 答:1934年2月顾颉刚和谭其骧在北平创办的学术团体。以《尚书》中的一篇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命名,主要成员是燕京、北大、清华、辅仁的学生和青年教师。以研究地理沿革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强调要重视当前地理的研究,并创办《禹贡》半月刊发表研究成果,1937年抗战军兴,学校内迁,学会无形解散。禹贡学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当时学术界兴起了研究历史地理学的高潮,为今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三位奠基人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均出自禹贡学会。 4、羁縻州 答: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羁縻地并非都是少民,果敢杨姓土司和大勐稳段姓土司全都是汉人。 二、问答题 1、秦汉至明清行政区划演变的情况。 答:任何行政组织都是有管理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有一定的管理幅度,层次和幅度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层次级数多,每个层级的管理幅度就小。反之,层次级数少,管理幅度就大。一个国家的管理幅度要分成若干层次,而且层次级数是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一般来说层级越多,上下的阻隔越远,政令不

中国历史地理考题

中国历史地理考题 一、填空题 1、历史上黄河发生过1500多次决口泛滥,其中有_________次重大改道。1048年黄河第三次重大改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两条河道。 2、历史上随着长江三角洲不等量下降和沿海泥沙的淤积,太湖面积逐渐_____________。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名句,诗中所及瓜洲相当于今_____________。 4、玉米、甘薯等是___________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 5、西汉设立刺史部______个,行使_______功能。 6、_______代设立宣政院,正式形式对西藏的管辖权 7、在农田与草原之间存在_________,这里既是游牧业萌生的地带,也是日后农、牧两大文化集团文化交流与武力争雄的空间。 二、选择 1、到达山东临清的运河 元隋唐宋代 2、丝绸之路由数条道路组成,在以下各条道路中,中原王朝最早开通的是 由玉门关至今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一线的西域北道 3、清代只有总督没有巡抚的省份 4、战国时期所说的山西是指 崤山以西 5、井陉关与下列哪条道路相交 太行东麓的道路 6、主权国家中俄尼布楚条约

7、中国今天种植的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的 8、周人起于西方,兴起之后,不断向东方发展。相传周人先祖后稷生于邰,此后公刘至豳,古公亶父居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豳即今陕西邠县,岐山位于陕西岐山、扶风两县北部,丰、镐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南郊沣河两岸,丰在河西,镐在河东。 9、第一任巡台湾巡抚,刘铭传 10、云梦泽为什么消失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三、简答题 1、《史记·河渠书》载:“抵蜀从故道,故道多坂,回远。今穿褒斜道,少坂,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舟漕。”这段文献记述哪几条越秦岭的古代道路?请写出这些道路的起点和终点。(10分) 2、请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燕太子丹送荆轲到易水?(15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史记·刺客列传》 3、写出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的长江流域经济格局变化的原因与年代(15分) 4、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 ——《新唐书·地理志》 “因山川形便”指什么?有什么优劣?(10分)

中职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中职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收回。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尽打(jìn)着力(zhuó)衔着(xián)缜.密(sh èn) B 百舸争流(gě)瞠.目结舌 (táng)戏谑(xuè)琐碎(suǒ) C 和着水(huó)禁得起(jīn)倘若(tǎng)譬.如 (pì) D 挥斥方遒(qiú)妍媸(chī)瑕疵. (cī) 诲.人不倦 (hu 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断壁颓垣偃旗息鼓振聋发聩好高骛远 B.磬竹难书尚待商榷却之不恭寒宣 C.怡笑大方湮没不闻敷衍塞责专程谒见 D.风驰电掣腾挪跌宕直接了当自惭形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爱我家乡”演唱会上,刘大成把他浓厚的感情___在他的歌声里,现场观众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②阴气森森间,-------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③一生中能有这样的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__已经是幸福的了。 A、贯注延续如果/就 B、灌注延续即使/也 C、灌注承续如果/就 D、贯注承续即使/也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B.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实验中发现,若物体距离人约四、五十米以内发出声音,人脑就会视听混淆。 C.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 D.作为一家拥有近60年历史的国际电子产业巨头,日本索尼公司不可能不知道侵犯其他企业专利权将意味着什么? 5、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恰当的是() 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学习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可思议的。 D、面对这让我们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看见老师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B.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对我市各大商场的食品进行了抽查。 C.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15年的创作历程,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尽管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我创作的活力之源是与党和政府的关怀分不开的。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纳米热”遍及全球。一时间,____,纳米科技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现在,以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注册的公司已达近100个。____ 。虽然我国在纳米

中职旅游概论期末试题

2012-201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旅游概论》期末试题(A卷) 姓名班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1()旅行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旅行形式,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A.商务 B.宗教 C.探亲 D.修学 2.现代旅游具有突出的(),表现在旅游者阶层的广泛性,参与者的平民化和人数的规模化。 A. 综合性 B.参与性 C. 大众性 D.国际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伏兴衰的变化,唯独旅游业一花独秀、经久不衰、至今发展方兴未艾, 这说明现代旅游和旅游业具有()。 A.增长的持续性 B.发展的不平衡性 C.游客的大众性 D.地区的广泛性 4.下列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苏州园林 B、万里长城 C、西湖山水 D、北京故宫 5.世界最早的旅行者的目的是()。 A、朝圣膜拜 B、观光 C、贸易 D、探险 6.20XX年发生在中国的“非典”使旅游业受到重创,说明旅游业具有( )的特点。 A、涉外性 B、带动性 C、敏感性 D、综合性 7.国际旅游者的流向继续向()地区转移。 A.欧美 B.亚洲 C.非洲 D.亚洲及太平洋 8.世界上人次数量最多的国内旅游市场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 9.生态旅游与普通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旅游()的不同。 A.对象 B. 目的 C.方式 D.地域 10.旅游()是旅游经济的细胞。 A.产品 B.企业 C.市场 D.需求 11.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A.2010 B.2015 C.2020 D.2030 12.中国旅游业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进入三大市场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阶段,并确定了“()发展入境旅游、()发展出境旅游、()提升国内旅游”的发展战略。 A.大力规范迅速 B.积极适度大力 C.大力规范全面 D.大力积极全面 13.中型饭店的客房数为___________ A、600间以上 B、600—300间 C、200间以下 D、600—200间 14.四川九寨沟景区每年4——10月游人如织,而其余月份游客则很稀少。该景区从20XX年11月起到次年3月底,门票由原来的220元降至80元。这说明旅游具有()的特点。 A、广泛性 B、综合性 C、参与性 D、季节性 15.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的成功。 A.经济发展 B.全球化 C.科技革命 D.交通业 16.旅游业的特征是出售()。 A.资源 B.服务 C.线路 D.劳务 17.旅游资源的灵魂是()。 A.吸引性 B.可进入性 C.价值性 D.美化性18.狭义的旅游市场是指()市场。 A.客源 B.国内 C.卖方 D.入境 19.市场质量是指()。 A、市场的可进入性 B、市场的规模大小 C、市场的销售潜力 D、市场的占有率 20.下列哪一个旅游组织属于政府间的旅游组织()。 A.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 B.国际旅馆协会 C.世界旅游组织 D.世界旅行社协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旅游的产生源于()。 A.人类意识的发展B.商人开了旅行的先河C.精神需要的提高D.经济条件的成熟2.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因此,旅游具有属性()。 A.社会属性B.文化属性C.经济属性D.消费属性 3. 我国的美洲入境旅游市场的客源主要来自北美市场,即()。 A、美国 B、巴西 C、加拿大 D、菲律宾 4.新中国旅游业诞生的标志是()。 A.中国旅行社的成立B.华侨服务社的成立 C.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建立D.中国国际旅行社的成立 5.现代,我国旅游业进入三大市场时期,包括()。 A.国内旅游市场B.入境旅游市场C.自助旅游市场D.出境旅游市场 6.生态的主要类型有()。 A、原生态 B、常生态 C、次生态 D、泛生态 7.以下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故宫B.深圳世界之窗C.大召D.北京烤鸭 8.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所要具备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个人条件包括()。 A.有“钱”B.有“闲”C.旅游动机D.身体条件 9.旅游资源是旅游景点开发与规划及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它的特点是()。 A.吸引性B.变化性C.垄断性D.季节性 10.()一起被称为深圳三景区。 A.“世界之窗”B.“锦绣中华”C.“欢乐谷”D.“中国民俗村” 三、判断正误,指出错误所在(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享乐旅游”的出现标志着旅行的诞生。 ()2.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近距离旅游的比重在不断增大。 ()1. 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是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 ()4.中国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仅限于国际旅游业务。 ()5. 旅游娱乐业是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6.原生态是指完全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生态环境。 ()7. 安徽民工到上海打工属于旅游。 ()8. 民族风情属于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 ()9. 旅游业的发展能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 ()10. 深圳华侨城投资兴建的欢乐谷是我国第一个主题公园。

中职中国历史练习卷7答案

近代史四~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不足 D.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2.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 A.兴中会和华兴会 B.华兴会和文学社 C.文学社和共进社 D.共进社和兴中会 3.下列孙中山的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组织发动黄花岗起义②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③建立兴中会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4.一位同学想利用暑假去辛亥革命的著名遗址旅游。下列各项,属于该同学最理想的旅游地点的是() A.北京和天津 B.武汉和南京 C.上海和广州 D.延安和遵义 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6.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下列关于其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剪辫放足”被称作是一场“从头到脚”的革命。这场革命的普遍出现应该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后 C.新文化运动后 D.国民革命运动后 8.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起领导作用 B.斗争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先锋作用 9.“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于1961年写下的诗句。该诗中提到的“四十年前会上”诞生了()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中国共产党 10.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1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激励人心的革命歌曲应该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在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中,中国国产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中国地理测试题含答案(供参考)

中国地理选择题测试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 地区经纬度海拔(米)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甲102°E,25°N 1891 7.7 19.8 乙113°E,28° N 68 4 32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3、乙地所在的省份() A、是我国香蕉主要产区 B、锑矿和铅锌矿丰富 C、喀斯特地形广布 D、京九线穿过该省 右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流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的原因 是() A.流域面积最小 B.河流长度最短 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区 D.水土流失严重 读下图,分析回答6——8题: 6、2002年12月17日,河流在P处突 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7、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 A.内蒙古~河南段 B.中、上游 C.河南~山东段 D.中、下游 8、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 主导因素是( ) A.水热条件好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平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9~11题。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为江南丘陵 B. 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渭河平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 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 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 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贯穿河北平原的称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元时属中央管辖 1.《水经注》的作者是朝的 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朝的 3.齐召南是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 4.唐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宋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 5.明代的长城西起关,东迄关 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

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8. 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 灵渠(兴安运河) 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⒎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⒓市舶司最早是在

(完整word版)《中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卷)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中职语文》试卷 专业年级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班级 考试方式(闭卷):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编号( 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眉黛(méidài)玲珑(lín g lón g)婀娜(ānuó)宁谧(nínɡmì) B、璀璨(cuǐcàn)谙熟(ān shóu)氤氲(yīn yūn)笑靥( yè) C、游目骋怀(yóu mù chěng huái)邙山(méng)笃诚(dǔ chéng) D、娇妍( yán)衣袂(mèi)趱路(zǎn)吞噬(shì)蓓蕾(bèi lěi)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吝啬沾惹喜雀登梅惊慌失措 B、恍若黯然变换无常鸦雀无声 C、口讷咂摸突发奇想蜂拥而至 D、撕混拗开得意洋洋藕断丝连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B、奥斯特罗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C、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 D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 ....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 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 ....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

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 ....了。 D、孤苦伶仃 ....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在解放。 5、说明文中哪一种方法常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分类别 D、举例子 6、“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这是一个什么关系的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假设关系 B、因果关系 C、条件关系 D、并列关系 7、在句子中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完全恰当的一组是() ①也有人想通过访问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②一些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③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的喊叫了。 ④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A、幸存者遇难者受难者死难者 B、受难者死难者遇难者幸存者 C、遇难者受难者幸存者死难者 D、死难者幸存者受难者遇难者 8、下列这段话属于那种介绍类型 ( ) 他高傲,但是宅心仁厚;他低调,但是受万人景仰;他可以把神赐给人类的情感,运用得出神入化,做出堪称美之艺术的超级电眼。他究竟是神仙的化身,还是地狱的使者? A、他人介绍 B、自我介绍 C、事物介绍 D、事理介绍 9、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汉语里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敬辞与谦辞。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填出正确的敬辞与谦辞。依次是()(1)初次见面说(2)求人原谅说 (3)求人指点说(4)无暇陪客说 A、赐教、久仰、包涵、失陪 B、久仰、赐教、包涵、失陪 C、久仰、包涵、赐教、失陪 D、包涵、赐教、久仰、失陪 10、下列各项中对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荷花淀》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国才有家,反之,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

中职中国历史练习卷3及答案

中国历史练习卷3 学号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2.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C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3.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A A.黄帝B.尧C.舜D.禹 4.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B A.牧野B.涿鹿C.长平D.城濮 5.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B A.大禹陵B.黄帝陵C.秦始皇D.孙中山陵 6.“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C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7.第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B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8.如右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A A.王都与封国都邑 B.均为封国都邑 C.王都与郡府 D.均为郡府 9.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 “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A A.齐恒公B.晋文公 C.秦穆公D.楚庄王 10.“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应是()A 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 11.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B A.商鞅变法B.秦始皇“焚书坑儒” C.陈胜吴广起义D.汉武帝削弱封国 12.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的正式通车,为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我国古代(朝代)在这一带开凿人工运河,成为后世沟通南北的水路通道()B

中国历史地理蓝勇版课后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中国历史地理名词解释and简答 【沿革地理】记述并考证历史时期疆域和政区等的沿袭与变革的领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前身。沿即沿袭,革即变革,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制度、地方名称和方位、水道名称和流经的沿袭和变革。沿革地理在我国有古老的传统,作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发展到清代乾嘉时成为一门显学,出现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等名家,清末杨守敬则是传统沿革地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主编的《历代舆地图》代表了二千年来沿革地理的最后终结。 第一章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 1.简述近1万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大势(可参考名词解释) 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四暖四冷,即划分为四个温暖时期与四个寒冷时期: 温暖期:1、第一个温暖期是距今8000年——前11世纪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8000-5000)因为距今5000年左右有一个由温暖逐渐转向相对寒冷时期。 2、前770年——公元初年,春秋战国秦汉 3、公元600——1000年,隋唐时代 4、公元1200——1300年,元朝初期 寒冷期:1、公元前1000年——前850年,周代初期 2、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 3、公元1000——1200年,南宋时代 4、公元1400——1900年,明清宇宙期从第四纪冰后期以来的全新世的这一万多年来,相对于冰川期,地球上气候总的来看是温暖的。具体在这个一万年中,气候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方面,即幅度的波动现象。一方面,温暖期愈来愈短,温暖程度也愈来愈低;从气象的另一要素湿度上,这一万年来的主要表现为降水日趋减少,气候的干燥性加强。 2.举例说明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两次气候温暖期, 中唐以后中原王朝失去西域的控制权, 也是与气候变化分不开的。事实上, 隋唐温暖期于中唐后结束。我们后来的研究证明, 中唐后期的较寒冷阶段是短暂的, 大约维持了一年。然而, 就是这样一个短期的寒冷事件, 对中原势力退出西域起了决定性作用。两次气候温暖期, 即两汉温暖和隋唐温暖期, 对应于强大的中原王朝, 这种王朝, 至少在其前期将它的势力范围有效地伸展到了中国的西域及中亚。中原王朝势力的伸展与气候关系的一种合理解释是在较稳定的温暖气候条件下, 今干旱气候的西域变得温暖, 因而东域与西域的道路较为通畅, 东域、西域的文化交流增多, 中原王朝伸展到西域在政治上是必要的。其次, 气候湿润使得东部军队可能开辟西域。东汉年间, 中原国队经居延海北侧西进, 其行军路线, 今天已经变得极为严酷, 如果依今天的环境条件如此行军, 已无可能。至唐代, 西域驻军, 屯田是维持驻军的主要方式, 如无相应的气候条件, 屯田是不可能的。再次, 气候温湿期, 中国人口、政治重心位于西安附近, 人口、政治中心的西偏使得中原王朝后勤上可能及时支援西域的中原军队, 政治上也易于控制。 【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5000年,世界进入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特别有利于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大暖期的鼎盛阶段,古代人类文化飞速发展,这在许多人类文化的出现都有明显的体现。河姆渡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都是其代表,同时许多无人区也出现了人类。 【冰后期】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个时期是在经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气候日趋转暖,称为冰后期,这时期,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中世纪温暖期】是指处于600年到1000年左右间的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这是一个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的转折时期。 【南宋寒冷期】1100年至1200年的寒冷时期,这次12世纪的气候转寒标志着中世纪温暖期的结束,以后气候虽有反复,但总体看来是以寒冷为主。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答案:十六国、五代十国 9、历史统一的范围是指:

中职《中国历史》试题

##职专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一年级(10-12)班《中国历史》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2分﹡15) 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经济上实行()制,政治上实行()制和()制。 2.春秋五霸指的是()、()、()、()、()。 3. 刘邦建立西汉后,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多次减免田租赋税,使社会得到迅速发展。 4. 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是采纳了董仲舒的()的建议。 5. 汉武帝创建了()和(),确立了中国封建官学制度。 6. 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公主。 7. 《步辇图》的作者是()。 8. 在你知道的唐朝诗人中,写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是()。 二、选择题(2分*10) 1.距今一万八千年,会钻孔技术,懂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下列属于半坡文化的是() A彩陶 B用火遗迹 C良渚文化 D打制石器 3.远古传说中,教民稼穑的是() A燧人氏 B有巢氏 C神农氏 D伏羲氏 4.盘庚迁殷所在朝代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5.政治上主张“无为”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6.在下列皇帝中,重用文臣限制武将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文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7.通西域被司马迁称为“凿空”的人是() A张骞 B班固 C卫青 D霍去病 8.发明“麻沸散”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蔡伦 D张衡 9.龙门石窟在() A山西 B河南 C山东 D河北 10.开元盛世是()皇帝在位时期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高祖 三、简答题(10分*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