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开颅术围术期对

高效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开颅术围术期对

高效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开颅术围术期对
高效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开颅术围术期对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开颅术围术期对

ET、CGRP、SOD、MDA、IL-6、S100β的影响

王均炉任秋生

(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在颅脑手术围术期对ET、CGRP、SOD、MDA、IL-6、S100β的影响。方法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E 组,n=25)和对照组(C组,n=25),E组从麻醉前30 min开始对“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两组穴位实施TAES至术毕。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颅内操作60 min(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抽取颈内静脉血,测定ET、CGRP、SOD、MDA、IL-6、S100β水平。结果E组患者ET水平在T2明显低于C组(P <0.01);CGRP在两组各时间点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SOD在T3组间比较E组明显增高(P <0.05);MDA 在T3、T4 C组比E组明显增高(P <0.01);IL-6在T1 C组高于E组(P <0.01);S100b在T1、T4 C组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TAES可以调控ET/CGRP使脑组织微循环得以改善,减少自由基生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IL-6介导的促炎性反应等,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颅脑手术;生物活性物质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开颅术围术期对

ET、CGRP、SOD、MDA、IL-6、S100β的影响

王均炉任秋生

(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在颅脑手术围术期对ET、CGRP、SOD、MDA、IL-6、S100β的影响。方法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E 组,n=25)和对照组(C组,n=25),E组从麻醉前30 min开始对“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两组穴位实施TAES至术毕。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颅内操作60 min(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抽取颈内静脉血,测定ET、CGRP、SOD、MDA、IL-6、S100β水平。结果E组患者ET水平在T2明显低于C组(P <0.01);CGRP在两组各时间点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SOD在T3组间比较E组明显增高(P <0.05);MDA

在T3、T4 C组比E组明显增高(P <0.01);IL-6在T1 C组高于E组(P <0.01);S100b在T1、T4 C组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TAES可以调控ET/CGRP使脑组织微循环得以改善,减少自由基生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IL-6介导的促炎性反应等,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颅脑手术;生物活性物质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Th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ET、CGRP、SOD、MDA、IL-6、S100βduring craniotomy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AES) on ET、CGRP、SOD、MDA、IL-6、S100β during craniotomy. Methods Fifty patients scheduled for neuro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E group, n=25) and control group(C group, n=25). E group were continually administrated transcutanes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ASE) at Hegu, Quchi, Zusanli, Sanyinjiao from 30 minutes. Anesthesia of the patients were maintained with sevoflurane inhalation and intermittent i.v boluses of sulfenany and vecurnium bromide.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jugular venous at preanesthesia (T0), 1 hour after craniotomy(T1), closure complete(T2), 24 hours(T3) and 48 hours(T4) after ope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ET、CGRP、SOD、MDA、IL-6、S100βin samples were detemined. Results The level of ET in group E was lower than group C at T2(P <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CGRP concentration of two groups at all timepoint(P >0.05). The level of SOD in group E was higher than group C at T3(P <0.05). The concentration of MDA were larger in group C than group E at T3、T4(P <0.01). IL-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C than those in group E at T1 (P <0.01). The levels of S100b were higher in group C than group E atT1、T4 (P <0.05). Conclusions TAES can improve the cerebral microcircuit by regulating ET/CGRP,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free radical, attenuate lipid peroxidation, deline the IL-6 medi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 prevent brain injury from craniotomy.

[key words]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craniotomy; bioactive compound

内皮素(Endothelin,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白介素-6(Interleukin,IL-6)和S100β蛋白等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生物活性物质,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从多方面反映脑损伤的机制或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近年来研究显示,针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而起到脑保护作用[1, 2]。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AES)是我国传统针灸与现代电学技术结合的产物,因其创伤小、效果确切和患者易于接受,在许多临床研究中已替代电针治疗。本研究将通过对颅脑手术围术期ET、CGRP、SOD、MDA、IL-6、S100β的观察,研究TAES对颅脑手术引起的手术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6年12月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ASA Ⅰ~Ⅲ,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0~67岁,身高154~178 cm,体重41~89 kg。其中脑膜瘤20例,胶质瘤18例,听神经瘤8例,垂体瘤4例。病例排除标准:严重颅内压增高(神志异常伴CT显示中性移位超过5 mm);酒精或药物依赖;格拉斯评分(GCS)<15;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为保证两组患者神经病学特点的均衡性,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采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组,n=25)和对照组(C组,n=25),E组采用TAES干预。

二.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静脉注射长托宁0.5mg。常规监测ECG、HR、SpO2、IBP,监测由Agilent多功能监测仪完成。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5ug/kg、维库溴胺0.1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初设呼吸频率f =12次/min,潮气量V T=10ml/kg,新鲜气流量 1.5L/min。根据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 ET CO2)监测调节f和V T,维持SpO2 98~100 %、P ET CO227~30 mmHg。麻醉维持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维库溴胺。当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础值20%时,减小七氟醚的吸入浓度,并加快液体输注,必要时静脉注射麻黄碱6mg。当平均动脉压高于基础值10%时,提高七氟醚的吸入浓度,必要时静脉注射尼卡地平0.5mg。切口缝合完毕后关闭七氟醚。伺自主呼吸满意,拔除气管导管。观察10min,如生命体征稳定,送麻醉后恢复室。

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常规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500ml,诱导后输注万汶500 ml,然后根据循环监测输注乳酸林格氏液或万汶。出血量>1000ml 或血红蛋白浓度(Hb)<8g/dL

时,开始成份输血。钻颅骨前,常规注射20%甘露醇250ml。

三. TAES实施

E组在麻醉诱导30 min前开始直到术毕持续进行TAES。具体实施方法:麻醉诱导30min 前,选两侧“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各两组,连接LH402韩氏经皮穴位刺激仪(北京普康医药科技发展公司);刺激方式采用2Hz~100Hz的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电流为适度,在8~12mA之间调节。术中保持刺激方式、强度不改变,切口缝合完毕时关闭穴位刺激仪。C不采用TAES。

四. 标本采集

分别在麻醉前(T0)、颅内操作1 h(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五个时间点抽取颈内静脉血5 ml。其中2 ml 注入到已加有10%依地酸二钠30 ul和抑肽酶40 ul的试管中,混匀,4℃、3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浆,置-70℃冰箱冻存,用于检测ET、CGRP;另外3 ml静脉血在室温下静置45 min,然后4℃、3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置-70℃冰箱冻存,用于检测SOD、MDA 、IL-6、S100β。

五. 血样检测

ET、CGRP和IL-6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所用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SOD、MDA采用化学法检测,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S100β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由大连泛邦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六.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χ±)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完成。P <0.05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结果

一.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

E 组(n=25)

C 组(n=25)

年龄(yr) 52±9 54±10

性别(男/女) 13/12 11/14

身高(cm) 166±10 164±9

体重(kg) 65±12 67±11

BMI (kg/m2) 24±3 23±2

病变性质

(脑膜瘤/胶质瘤/听神

经瘤/垂体瘤)

10/9/4/2 10/9/4/2

病变部位

(幕上/后颅窝)

20/5 20/5

二. 两组患者脑损伤相关生物活性物质比较

两组患者ET、CGRP、SOD、MDA、IL-6、S100β检测结果见表2。ET:E组在T2明显降低(P <0.05);C组在T2时明显增加(P <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1)。CGRP:两组在T2、T3、T4均明显增高(P <0.05),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SOD:E组在T2明显降低;C组在T1(P <0.05)、T2(P <0.01)降低,而在T4明显升高(P <0.05);在T3组间比较E组明显增高。MDA:E组在T3明显降低(P <0.01);C组T4明显增高(P <0.01);C组在T3、T4比E组明显增高(P <0.01)。IL-6:E组在T1明显降低(P <0.01);C组在T1时明显升高(P <0.05);C组在T1明显高于E组。S100b:E组在T4明显低于麻醉前(P <0.01);C组无明显变化;在T1、T4 E组明显低于C组(P <0.05)。

表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χ±)

指标组别T0T1T2T3T4

ET (pg/ml)E 组69±15 66±9 61±13▲##67±11 65±10 C 组67±10 67±15 74±16▲63±18 66±20

CGRP (pg/ml) E 组214±103 232±51 254±27▲248±31▲265±28▲C 组226±106 238±57 271±36▲271±59▲297±77▲▲

SOD (u/ml) E 组50±21 43±18 33±21▲▲53±25#53±17 C 组41±11 35±12▲25±14▲▲39±12 46±9▲

MDA (nmol/L) E 组9.3±3.7 8.6±3.5 9.2±3.6 7.3±1.2▲▲##9.2±2.8## C 组7.4±2.0 7.0±2.8 8.2±3.5 8.1±3.1 9.2±2.7▲▲

IL-6 (ng/ml) E 组 2.1±0.7 1.6±0.6▲▲## 1.8±1.1 2.2±1.3 2.4±0.8 C 组 1.7±0.4 2.1±0.9▲ 1.6±0.4 1.6±1.2 1.9±1.2

S100B E 组0.47±0.09 0.40±0.08#0.47±0.10 0.49±0.08 0.35±0.10▲▲#

(ng/ml) C 组0.44±0.15 0.50±0.11 0.43±0.07 0.48±0.10 0.46±0.14 与T0相比,▲P <0.05,▲▲P <0.01;与C组相比,#P <0.05,##P <0.01.

讨论

颅脑手术在清除颅内病灶的同时,也对病变周围的脑组织造成了医源性脑损伤。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性脑损伤而提高手术患者的预后,这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显示,针刺预处理可以提高脑的缺血耐受,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脑损伤后炎性反应,起到脑保护作用[3- 5]。

ET广泛分布于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的血管内皮细胞中,是迄今所知作用最强、最持久的缩血管活性多肽,其作为内源性损伤因子参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过程。脑缺血过程中,应激、梗死区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组织的崩解、病灶区灌注压降低以及缺血区凝血酶活性的升高都会引起ET的释放增多[6, 7]。脑组织内ET的升高可引起缺血区及周围正常区侧枝循环血管强烈持久的收缩,加重缺血中心区和缺血半暗带的缺血和神经损伤[6]。CGRP 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它可以直接扩张脑血管或拮抗ET的缩血管作用,恢复和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并对缺氧神经元有保护和功能恢复等作用[8, 9]。正常情况下,ET和CGRP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共同维持着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在缺血缺氧性病理改变中,ET与CGRP平衡的紊乱可能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研究发现,针刺可以使脑缺血患者血浆中升高的ET明显降低,并增强CGRP的脑保护作用[9]。本研究对照组ET在术毕明显升高,而TAES组ET在麻醉后明显降低,提示TAES可以降低脑缺血导致的ET升高,并可能由此减少ET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两组CGRP均在术毕、术后24 h、48 h明显升高,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提示TAES在本研究中对CGRP无明显影响,CGRP术后升高可能由脑缺血等引发的代偿机制所致[10]。虽然两组CGRP在术后均明显升高,但缺血早期CGRP/ET值在病情演变中至关重要,所以电针可能会因在缺血早期提高CGRP/ET值而更好地起到脑保护作用。

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SOD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它可以清除氧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链锁反应,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DA是氧自由基引发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反应的代谢产物,不仅可以反映组织中自由基的含量和脂质过氧化程度,还可以间接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SOD与MDA可作为评价机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体系的重要指标,平衡的失调程度与病情的演变相关[11]。沈卫东等[12]发现,针刺可以显著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脑组织的损伤程度。Flora等[13]报道,缺血前曲池、足三里穴位电针预处理同样可以调整缺血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缺血损伤。本研究TAES虽然未能明显提高SOD含量,但是与对照组相比,TAES组SOD在术后24 h时间点明显增加。MDA在TAES组保持相对稳定或较低的水平,而在对照组却始终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且组间比较电针组在术后24 h、48 h均明显降低。因

MDA可以用来反映缺血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所以据此可提出,TAES可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

IL-6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和研究结果。有研究认为其具有抗炎性反应作用和神经营养作用等[14][ 15],也有研究表明其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促退行性变作用或促进炎性反应级联放大等[16, 17],不过大部分研究结果仍倾向于其促炎性反应作用。本研究中TAES组IL-6在颅内操作60 min明显低于术前,而对照组在颅内操作60 min时明显升高,提示TAES可以在脑缺血早期降低IL-6的水平,减轻IL-6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促炎性反应级联放大作用,保护脑细胞免受炎性介质的损伤。

S100蛋白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合成和分泌,分三种形式,其中S100β最为重要。正常人血清中S100β蛋白浓度小于0.2 ng/ml,通常较难测出。脑损伤患者由于神经胶质细胞坏死后S100β蛋白的释放和血脑屏障破坏后通透性的增高,血清中S100β会明显升高。其水平不仅与原发性或继发性脑损伤有关,而且可以用于预测患者的临床预后。血清中S100β蛋白的浓度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18]:1)脑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2)巨噬细胞或蛋白酶引起的降解;3)血脑屏障被破坏的程度。本研究TAES在颅内操作60 min、术后48 h时间点明显减少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提示TAES可以减少手术引起的脑损伤。

综合本研究结果提出,TAES可以调控ET/CGRP使脑组织微循环得以改善,减少自由基生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IL-6介导的促炎性反应等,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Wang Q, Xiong L, Chen S, et al. Rapid tolerance to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is induced

by preconditioning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window of protection and the role of adenosine.

Neurosci Lett, 2005,381(1-2):158-62.

2 郭佳,张莉. 脑缺血耐受与针灸的脑保护作用.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 116-118.

3 张民,刘剑波,张宏亮,等. 单次电针预处理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时程. 中华麻醉学杂

志,2003,23(5):355-357.

4 丁炯,顾振,吴文忠,等. 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中国临床康复,

2004,8(1):106-108.

5 Siu FK, Lo SC, Leung MC. Effectiveness of multiple pre-ischemia electro-acupuncture on

attenuating lipid peroxidation induced by cerebral ischemia in adult rats. Life Sci, 2004,75(11):1323-1332.

6 王频,毕建忠. 内皮素与缺血性脑损伤.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13(3):225-226.

7 樊双义,魏东宁. 内皮素与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256-1257.

8 Brain SD, Grant AD. Vascular actions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and adrenomedullin.

Physiol Rev, 2004,84(3):903-934.

9 花放,方秀斌,张璐,等.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卒中与神经疾

病, 2002,9(6):331-334.

10 高晨,李美琳. 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改变及其意义. 北京医科大学学

报,1999,31(3):265-266.

11 陆建明,马云宝,高雷华.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ET、CGRP和血清MDA、SOD的测定及其意义. 标记免

疫分析与临床,2005,12(1):7-9.

12 沈卫东,孔敏,张瑞雪. 针药结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SOD、MDA影响的临床研究. 河南中医学院学

报, 2005,20(6):36-37.

13 Flora K.W, Samuel C.L, Mason C.P. effectiveness of multiple pre-ischemia

electro-acupuncture on attenuating lipid peroxidation induced by cerebral ischemia in adult rats. Life Sciences,2004,12(75):1323-1332.

14 袁红,宋颖,欧翔,等.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6、IL -10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6,13(7):18-19.

15 Matsuda S, Wen TC, Morita F, et al. Interleukin-6 prevents ischemia-induced learning

disability and neuronal and synaptic loss in gerbils. Neurosci Lett, 1996,204(1-2):109-112.

16 Ishihara K, Hirano T. Molecular basis of the cell specificity of cytokine action.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2,15(3):281-296.

17 Heesen M, Deinsberger W, Dietrich GV, et al. Increase of interleukin-6 plasma levels after

elective craniotomy: influence of interleukin-10 and catecholamines. Acta Neurochir (Wien), 1996,138(1):77-80.

18 苏亮,胡世红. S100蛋白与脑损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4):462-463.

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方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方法 使用方法: 1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仪,能输出1?150Hz的单相或双相不对称方波或三角波,脉冲宽度2?500Q,电流强度可达80mA。有单通道和双通道输出,脉冲宽度与频率可调。袖珍型仪器由电池供电,可随身携带使用,也可应用外接变压电源。 2附件电极为碳硅材料,有不同形状、大小,也有自贴型电极。有导线与治疗仪相连。还有沙袋、固定带等。 3?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方法: 1?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选好痛点、穴位。 2?治疗前告诉患者治疗时电极下应有舒适的麻颤感或肌肉抽动感。 3.检查治疗仪的输出是否在零位,根据治疗需要选择、调节电流频率与脉冲宽度和治疗时间。可同时利用两个通道进行治疗。将电极的治疗面用水沾湿。 4按照医嘱选好电极,电极面积4?6cm2 ,电极涂导电胶,也可用一般低频脉冲电疗常用的电极。将电极固定于病变部位或痛点上,或置于穴位上,并置或对置法。

5.将电极固定(或粘贴)于治疗部位或穴位、痛点、扳机点、神经走向、与病灶相应的脊柱旁神经节段。电极可对置、并置或交叉放置。 6.启动电源,调节电流输出,使电流强度逐渐增大至可耐受度。电流强度,一般以出现明显的震颤感、但以不出现疼痛与肌肉收缩为宜。 7每次治疗时间20~ 30min,也有治疗1h或数小时者,对灼性神经痛的治疗时间仅2—3min。治疗完毕,将电流输出调至零位,关闭电源, 从患者身上取下电极。 8.治疗,每日1、2或3次, 15~20次为一疗程,可连续数个疗程。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 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Ⅰ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 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该项 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 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经皮穴位 电刺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由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浙江中医学院方剑乔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探索出来的。该技术的发现,为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课题组已经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 360例肩周炎患者,并与电针组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虽与电针对照组(96.11%)相当,但对粘连前期瘀滞型肩周炎的治疗,疗效更好。而且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经皮穴 位电刺激治疗组比电针组具有更长的后效应。 1.定义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就是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简称“TENS”)结合穴位刺激的方法。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⑴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同时属粘连前期和粘连期; ⑵中医辨证为瘀滞型和寒湿型的患者; ⑶年龄在40~65岁之间。 禁忌症: ⑴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⑵年龄在65岁以上; ⑶对电刺激过度敏感者; ⑷合并有肩部骨折未愈合者;

⑸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⑹患者病情属恢复期或中医辨证为气血虚弱型者。 3.治疗原理 经皮穴位电刺激为什么能够有效治疗肩周炎呢?由于肩周炎多因肾气不足,气血亏损,慢性劳损而致营卫不固, 风寒湿邪乘虚入侵,寒凝筋膜而致气滞血瘀所致,而本法具有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的作用,尤其结合 穴位刺激,特别是能根据需要结合远道穴位的刺激,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实验研 究证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和 电针一样,很可能也是通过肌纤维收缩肌梭等传入神经纤维(Aα、β)兴奋,从而引起镇痛效应。 4.临床技术操作 ⑴器械及药品准备: 韩氏穴位暨神经刺激仪(LH202H)、无菌棉签、75%的酒精。 ⑵体位的选择:患者取坐位,胳膊置于处置床上。 ⑶取穴:取患侧穴位——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这两组穴位隔次交替使用),外关与合谷,取穴后标上 记号。肩前穴位于垂肩时当腋前皱襞头与肩髃穴连线之中点处;肩髎穴位于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 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肩髃穴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臑俞穴位于 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⑷操作:①先打开穴位暨神经刺激仪开关,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②关闭电源开关备用。 ③用75%的酒精进行穴位皮肤常规消毒。④再将穴位暨神经刺激仪的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两穴和外关、合谷两穴。我们这里取肩前与肩髎两穴,加外关、合谷两穴。⑤连接完成后, 打开电源开关,渐次增加各输出端的强度直至适量。采用的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 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2mA。注意调节电流量应仔细,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发 生意外。⑥刺激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取下与皮肤接触的两对电极。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答案1

※<本科模拟试卷A卷>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 1.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 2.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和两方面来考虑。 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 4.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 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 6.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和含量、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轴几个方面。 7.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实现的。 8.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有关。 9.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和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 10.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现象。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A1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性别 B.地区 C.年龄 D.民族E.职业 2.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 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 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C.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E.以上都不是 3.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 A.数秒-数十秒 B.1-3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E.以上都不是 4.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 A.70-120米/秒 B.2-14米/秒 C.数毫米-数厘米/分钟D.数毫米-数厘米/秒 E.以上都不是 (二)A2型题 5.下列描述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是() A.无痛 B.不易造成感染 C.机体适应很慢 D.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E.易造成极化 (三)B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个答案可被选1次或多次,或不选用。)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 副本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三、技术特点及与同类相近技术的显著区别点 经皮穴位电刺激克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有些患者惧针,儿童不易接受等,而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经皮电刺激波形为单向方波、双向方波、不对称双向方波等,其特点是瞬间通电和断电不易造成极化状态,而且机体适应很慢。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范围较宽,多在2~100Hz。为克服低频电刺激而引起击波感,可采用100簇形波(一串5个方波刺激)代替单个方波,这样既保持了低频的“电针样”的刺激特点,又得到较为温和、舒适的感觉。四、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癌性疼痛以及针药复合麻醉,戒断综合征、精神神志疾病等疾病。 五、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疗效 1.采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诊断、辨证和疗效评价标准,明确和固定各治疗参数,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为观察指标,分别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和电针对78例患者进行对照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与电针相似的良好疗效,在对疼痛指标和改善肩关节活动等方面,两种疗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将360例不同时期肩周炎患者分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186例)和电针治疗组(174例) ,各组采用相同经穴分别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6.6%和96.9%,电针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3.5%和9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不仅能有效止痛,对粘连期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4]。 2.有研究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汉族男性酒精戒断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比较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地西泮与单用地西泮治疗汉族男性酒精戒断综合症及躯体戒断期心理渴求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地西泮治疗,明显减轻汉族男性酒依赖患者的躯体戒断症状,能有效预防停止饮酒后发生严重戒断反应;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地西泮治疗汉族男性酒精戒断综合症疗效优于单用地西泮治疗[5]。

经皮穴位电刺激

第三节经皮穴位电刺激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将欧美国家的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与针灸穴位相结合,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方法。 一、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特点 经皮穴位电刺激克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有些患者惧针,儿童不易接受等,而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经皮电刺激波形为单向方波、双向方波、不对称双向方波等,其特点是瞬间通电和断电不易造成极化状态,而且机体适应很慢。 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范围较宽,多在2~100Hz。为克服低频电刺激而引起击波感,可采用100簇形波(一串5个方波刺激)代替单个方波,这样既保持了低频的“电针样”的刺激特点,又得到较为温和、舒适的感觉。 经皮电刺激的波宽一般选用150~300微秒(us),波宽太大,容易激活传递痛觉的纤维产生痛觉,导致镇痛效果下降。经皮电刺激的电流强度以兴奋Ⅱ类纤维而不兴奋Aδ和C类纤维为宜,一般选择30~80mA。此强度有助于激活神经粗纤维,关闭疼痛的“闸门”及释放内源性鸦片样物质。 由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具备如上特点,故对治疗急慢性疼痛均有较好镇痛效果。 二、经皮穴位电刺激仪的性能、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经皮穴位电刺激仪种类繁多,现以韩氏多功能电治疗仪为例介绍经皮穴位刺激仪的性能、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仪器的性能 该仪器具有多穴位刺激方式,即针刺通电方式(ACU法)和经皮穴位接触方式(TENS法、SSP法)。前者适合于专业医师应用,后者适合于基层单位和一般家庭普及应用。 脉冲输出幅度:针刺(ACU),250Ω负载下,0~60mA(电针疗法用);体表(TENS),1kΩ负载下,0~55mA(TENS 及SSP用)。脉冲宽度:300μs。频率范围:2~100Hz。脉冲列波形:连续(CONT),2~100Hz可调。簇形(BURST),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在穴位表面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来防治疾病的技术, 是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结合针灸穴位的一种新疗法。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既保持了“电针样”的刺激特点,又得到较为温和、舒适的感觉,克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有些患者惧针,儿童不易接受等。临床上,此项技术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病证的治疗,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且镇痛效应不易耐受,后效应较好,可反复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器械准备: 1. 经皮穴位刺激仪(具有具体刺激频率可调可视功能的经皮穴位刺激仪)。 2. 不干胶电极片。 (二)取穴原则: 1. 根据传统针灸理论,循经或辨证选穴。 2. 根据神经肌肉解剖分布选穴。 每次治疗需选择同侧肢体2 个以上腧穴,1-2 对穴位为宜。 (三)操作方法: 1. 选穴处方 根据取穴原则处方配穴后,选择2 个穴位为一对,形成电流回路,一般选择同侧肢体2 对穴位为宜。 2. 操作步骤首先检查经皮穴位刺激仪性能良好,选取穴位后常规消毒,然后将两对输出 电极(带有直径为2-3?的不干胶电极片)分别粘贴连接所选穴位。经皮穴位刺激仪按

“ ON/OFF”键开机,选择相应输出频率,调整至所需治疗时间,调节刺激量,电流量输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慢慢调高至所需电流量。 3. 刺激强度 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及病变部位而定,以受刺激局部肌肉轻微跳动、患者耐受为度。当患者对电流量刺激产生耐受时,需及时调整电流刺激量。 (四)刺激参数: 主要使用的输出频率为2Hz(疏波)、100Hz(密波)、2/100Hz(疏密波)。研究表明,2Hz电针能刺激脑啡肽、内啡肽和内吗啡肽的释放,作用于μ和δ受体发挥镇痛作用; 100Hz 电针能增加强啡肽的释放,作用于κ受体产生镇痛效果;2Hz 与100Hz交替出现的疏密波(2/100Hz),可引起四种阿片肽全部释放。2Hz 电针对炎性痛和神经源性痛的镇痛效果较好,100Hz电针对炎症痛和肌痉挛痛有很好的疗效。2/100Hz 电针不仅起到较好镇痛疗效且不易产生镇痛耐受。 (五)治疗时间 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30min,如果疼痛剧烈,可连续刺激60min,隔日或每日治疗一次。 二、常见疾病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 (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肩凝症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功能活动尚可; 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反而减轻。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筋脉失养; 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 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中医学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等特点而有“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 之称。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主要病理系慢性退行性改变,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肌腱鞘炎、冈上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

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推荐下载

2. 物理特性 、管路敷设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

1.频率较高:多在2~160Hz 之间,属低频范围。 2.脉冲短-或更短:一般脉冲宽度多在9~350μs 之间。脉冲太宽,传递疼 痛的纤维便被激活,而且电机下离子化增加。但脂肪组织较多者,脉冲可宽一 些。 3.强度适宜:采用使病人有一种舒适感,不出现肌肉收缩的阈下强度。这 样TENS 便可选择性地激发感觉的传入神经纤维的反应,而不触动运动的传出 神经纤维的反应。 4.电流形态不统一,目前常用有以下几种波形:(1)对称的双向方波;(2)被单 向方波调制的中或高频电流;(3)有对称的双向脉冲;(4)单向方波;(5)另一种不对称 的双向脉冲。 3 .治疗作用 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多以闸门控制学说和内 源性吗啡样物质释放学说解释。此外, TENS 还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促进骨折 愈合的作用。 4 .临床应用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磁刺激穴位对人体神经功能调节作用

2010年4月电工技术学报Vol.25 No. 4 第25卷第4期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Apr. 2010 磁刺激穴位对人体神经功能调节作用 徐桂芝1张秀1杨庆新2杨硕1颜威利1 (1. 河北工业大学电磁场与电器可靠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0 2. 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天津 300160) 摘要针灸的基本作用在于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本质是通过针刺产生的生物信息调整机体的功能。磁刺激以其诸多优点在人体神经功能调控、疾病治疗与康复理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成效,与传统针灸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在分析磁刺激和针灸对人体神经调节功效基础上,将磁刺激技术和传统的经络理论相结合,采用脉冲磁场刺激穴位,同时采集诱发的脑电信号,利用样本熵分析不同刺激频率下脑电信息的差异,研究磁刺激穴位对大脑神经功能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磁刺激穴位脑电信号神经功能机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M15 Effects of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Acupoints for Regulation of Human Neural Function Xu Guizhi1 Zhang Xiu1 Yang Qingxin2 Yang Shuo1 Yan Weili1 (1. Province-Ministry Joint Key Lab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Reliability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 China 2.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0 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cupuncture is to regulate the body function by mean of th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evoked by stimulating some acupuncture points. The special functions of acupuncture are to dredge the pass of veins and arteries of a human body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then to attain the purpose of disease cure. Magnetic stimulation also has many excellent effects in nervous regulation, disease cure, and rehabilitation as well as many ways, which are similar effects with acupuncture. In this paper, the functions and mechanism of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acupuncture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some effects of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acupoints for human neural function are explored by the analysis of evoked EEG signals with sample entropy method. Keywords:Magnetic stimulation, acupoint, EEG(electro encephalogram), neural regulation, mechanism 1引言 1985年,Baker等人将平面线圈置于正常人运动区的头皮上,观察到手肌的抽动,用表面电极在小指外展肌记录到运动皮质诱发电位,这是磁刺激(magnetic stimulation)技术首次在人体上实现的大脑皮层中枢神经刺激。在迄今的几十年时间里,磁刺激以其有效、无痛、无损伤、无需接触电极、易于重复和操作简便等显著的优点,在中枢神经功能检测和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等应用中日益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热点[1-2]。 针灸学古老而优秀,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目前已有160多个国家接受并开始使用针灸,针灸的科学研究已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3]。在针灸原理研究方面,研究针灸效应的生物学基础及经穴的效应规律,探讨针灸效应的信息传导机制、规律及其途径,是揭示针灸疗效原理、阐述经络学说的重要科学问题,近年来被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列为重点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7023)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08000053)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2009-12-11 改稿日期 2010-01-21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在穴位表面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来防治疾病的技术,是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结合针灸穴位的一种新疗法。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既保持了“电针样”的刺激特点,又得到较为温和、舒适的感觉,克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有些患者惧针,儿童不易接受等。临床上,此项技术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病证的治疗,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且镇痛效应不易耐受,后效应较好,可反复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器械准备: 1.经皮穴位刺激仪(具有具体刺激频率可调可视功能的经皮穴位刺激仪)。 2.不干胶电极片。 (二)取穴原则: 1.根据传统针灸理论,循经或辨证选穴。 2.根据神经肌肉解剖分布选穴。 每次治疗需选择同侧肢体2个以上腧穴,1-2对穴位为宜。 (三)操作方法: 1.选穴处方 根据取穴原则处方配穴后,选择2个穴位为一对,形成电流回路,一般选择同侧肢体2对穴位为宜。 2.操作步骤 首先检查经皮穴位刺激仪性能良好,选取穴位后常规消毒,然后将两对输出

电极(带有直径为2-3?的不干胶电极片)分别粘贴连接所选穴位。经皮穴位刺激仪按“ON/OFF”键开机,选择相应输出频率,调整至所需治疗时间,调节刺激量,电流量输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慢慢调高至所需电流量。 3.刺激强度 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及病变部位而定,以受刺激局部肌肉轻微跳动、患者耐受为度。当患者对电流量刺激产生耐受时,需及时调整电流刺激量。 (四)刺激参数: 主要使用的输出频率为2Hz(疏波)、100Hz(密波)、2/100Hz(疏密波)。研究表明,2Hz电针能刺激脑啡肽、内啡肽和内吗啡肽的释放,作用于μ和δ受体发挥镇痛作用; 100Hz电针能增加强啡肽的释放,作用于κ受体产生镇痛效果;2Hz与100Hz交替出现的疏密波(2/100Hz),可引起四种阿片肽全部释放。2Hz电针对炎性痛和神经源性痛的镇痛效果较好,100Hz电针对炎症痛和肌痉挛痛有很好的疗效。2/100Hz电针不仅起到较好镇痛疗效且不易产生镇痛耐受。 (五)治疗时间 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30min,如果疼痛剧烈,可连续刺激60min,隔日或每日治疗一次。 二、常见疾病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 (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肩凝症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功能活动尚可;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反而减轻。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中医学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等特点而有“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 之称。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TENS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

物理治疗师掌握的核心技术"3M"之Modality,是在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而电疗法Electrotherapy更是其中使用最广泛的物理因子疗法之一。从这周起,我们将陆续组织大家逐一学习各种电疗法。所以资料均来自 ,欢迎大家就专业基础、专业英语以及临床实践心得进行讨论。 物理治疗师掌握的核心技术"3M"之Modality,是在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而电疗法Electrotherapy更是其中使用最广泛的物理因子疗法之一。从这周起,我们将陆续组织大家逐一学习各种电疗法。所以资料均来自,欢迎大家就专业基础、专业英语以及临床实践心得进行讨论。 TENS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是用电来刺激有疼痛症状的特定的兴奋感觉神经和刺激闸门机制和(或)内源性的阿片肽(如脑啡肽)系统。TENS的应用方法因这些生理作用机制的不同而不同。TENS 不能保证完全达到止痛的目的,并且疼痛得到缓解的病人百分率也是会改变的,但一般情况下,急性疼痛的缓解率在65%左右,慢性疼痛则在50%左右。但这些方法都要强于医用的安慰剂。 这种方法是非侵入性的,并且相比较药物治疗,他几乎没有副作用。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皮肤的过敏性反应(大约有2-3%的病人),这些几乎经常是由于电极的材料,传导胶体或者是固定电极的绑带引起的。目前大部分TENS的电极是采用自粘性,预涂胶体的电极做成。这种自粘性电极有以下几个优点,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易于使用,更低的过敏发生率和更低的成本。 机械参数 在描述TENS是如何用于完成镇痛作用之前,先对现代机器的可获得的主要的治疗变量做一个概述。下图是一台典型TENS的控制器。 电流强度(A)(强度)一般在0~80mA的范围内,可是有些机器或许可以输出100mA 的电流。虽然这个机器输出的是小电流,但已经足够了,因为他的主要作用对象是感觉神经,只要有足够的电流通过组织,使感觉神经去极化,这种治疗方式就是有效的。 这台机器可以传送脉冲电流,传送这些脉冲的频率(脉冲频率B)通常在1~2个脉冲每秒到200或者250个脉冲每秒间变化。要产生临床有效的治疗效应,建议TENS应该涵盖2~150HZ的频率。 除刺激频率以外,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或宽度)在10~250μs间变化,最近的证据表面,相比强度和频率,脉冲宽度重要性要小。 另外,现代的机器提供了一个burst模式(D),使得脉冲可以以爆破或者长队的形式输出,通常在2~3个burst每秒的速率。最后,调制模式(E)可提供所采用的方法,使输出的脉冲不规则,因此尽量减少了因规则刺激造成的机体适应效应。 之所以用如此短的脉冲来实现这些效果,是因为作用对象是感觉神经,而且往往是有较低的阈值(即他们是很容易兴奋的),并认为他们会回应快速变化的电状态。一般不需要用较长的脉冲去使神经去极化,因此,小于一毫秒的刺激是足够的。 大部分机器提供两通道,两副电极可以同时刺激。在某些情况下,这是一个明显的优势,尽管有意思的是大部分的病人和治疗师趋向于应用单通道。

肩凝证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症状和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膀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

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和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工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湿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或弦紧。 2.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简称TENS)是根据疼痛闸门控制学说于70年代发展起来,应用电池供电的袖珍仪器以治疗疼痛为主的无损伤性治疗方法。之所以用"经皮"(transcutaneous)一词,是为了和植入电极相区分。经过20多年的发展,TENS在欧美国家非常普及,其临床应用已超出了疼痛范围,但仍以治疗疼痛为主。成为不用吃药不用打针解决疼痛的最基础 方法。 一、物理特性 (一)波型 大部分TENS仪产生持续的、 不对称的平衡双相波型,形状 一般为变形方波,没有直流成 分,故没有极性。但因为是不 对称双相波,一个时相(相位) 的作用可能比另一个时相强 一些。此外,少数TENS仪器 使用单相方波、调制波型等。 尚没有证据表明一种波型的 疗效比另一种好。 (二)频率 TENS的频率一般为1~150Hz 可调。最常用的是用70~110H z(常规TENS),其次是1~5 Hz(针刺样TENS),中频率 (20~60Hz)和120Hz以上的 频率较少选用。 (三)脉冲宽度 一般为0.04~0.3ms可调。对于有脉冲群输出方式的仪器,脉冲群的宽度一般为100ms左右,每秒钟1~5个脉冲群,群内载波为100Hz的常规TENS波。 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TENS的主要作用是镇痛。由于它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长,尚没有推广,故下面较多地引用 国外的研究资料。

(一)镇痛 1. 镇痛机制 TENS是根据闸门控制学说而发展起来的。产生镇痛作用的TENS的强度往往只兴奋A 类纤维。在肌电图上使外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A波产生去同步,对传导伤害性信息的C波没有影响,但明显减弱甚至完全抑制A和C传入引起的背角神经元的反应,TENS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背角神经元的自发性动作电位活动亦明显减少。 阿片肽在两种方式的TENS镇痛中作用有所不同。高强度针刺样TENS(2Hz)引起的镇痛可以被纳络酮逆转,腰段脑脊液中的脑啡肽明显升高,而强啡肽无明显变化uyh,说明内源性阿片肽起重要作用。常规TENS(弱强度、100Hz)使强啡肽有所升高,脑啡肽不受影响。高强度、高频率(100Hz)的TENS 的作用能被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逆转,说明G ABA能神经元参与了镇痛机制。 关于TENS镇痛的中枢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2、临床应用 (1)急性疼痛 ①术后切口痛:TENS最成功的应用之一是术后的切口止痛。80年代以来,大量的文献报道TENS治疗术后切口痛,包括各种胸、腹部手术、关节手术等,效果非常满意。TENS能减少止痛药物的摄入,使患者能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对某些病人能缩短ICU或住院时间。一般在术前就应给病人应用TENS,以确定合适的参数。在手术结束前将一次性电极平行放置于切口两旁,伤口缝合后立即通电治疗。通常持续刺激48~72小时,可由病人调节电流强 度。 ②骨科疼痛:Paris等(1983)用TENS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结果表明TENS能较早缓解疼 痛、减轻水肿、早期恢复ROM和行走功能。 Kaada(1984)用TENS治疗肩周炎取得显著疗效。 Levy等(1987)报道TENS能使实验性家兔急性关节炎的关节积液和白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相关性疼痛。此外,有报道对急性腰肌扭伤、运动创伤等的疗效优 良。 ③妇产科疼痛:1977年Augustinsson等首先观察了TENS对147例产妇因分娩而引起的腰痛、骨盆疼痛的疗效。在第一产程,止痛效果最好;第二产程次之,没有发现副作用。此后又有很多报道证明TENS有助于分娩,不利之处是偶尔干扰胎儿监护仪。 Dawood和Ramos(1987)用TENS治疗痛经,方法是平肚脐处以倒三角形用三个电极治疗。结果TENS的疗效好于安慰性TENS和布洛芬,82%的患者愿意用TENS取代药物治疗,常规TENS治疗疗效又好于针刺样TENS。Kaplan等(1994)报道TENS治疗痛经有效率达9 0%。Milson等(1994)报道TENS和口服萘普生都能显著减轻痛经的疼痛程度(p〈0.001、〈0.01〉,但TENS对子宫内压力无影响,而萘普生能减少子宫活动,降低子宫内压力,说 明两者的止痛原理不同。 ④颌面部疼痛:Hansson(1983)等报道治疗急性牙痛,TENS的疗效比安慰性TENS和阿斯匹林好,但常规TENS的效果与针刺样TENS无差异。TeDuits等(1993)观察了27例6 ~12岁的儿童患者,有2个对称部位龋齿的,随机决定在牙修补术时一个用TENS止痛、另

单穴位经皮电刺激对抗脑力疲劳的方法

ISSN 100020054CN 1122223 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ua U niv (Sci &Tech ),2009年第49卷第11期 2009,V o l .49,N o .116 38 175721760   单穴位经皮电刺激对抗脑力疲劳的方法 牛川森1 , 郝红伟2 , 李路明2 , 杨林畅2 , 姜长青 2 (1.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100084) 收稿日期:2008210217 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高技术项目(2006AA 02Z 4E 9); 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2006BA I 03A 18) 作者简介:牛川森(1982—),男(汉),河南,博士研究生。通讯联系人:李路明,教授,E 2m ail :lil m @tsinghua .edu .cn 摘 要:脑力疲劳的监测和对抗研究对于社会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一种单穴位经皮电刺激方法,以模拟驾驶疲劳为模型,研究该方法对脑力疲劳的对抗作用。18名男性受试者驾驶模拟器90m in ,在刺激组受试者左侧内关穴施以经皮单穴位电刺激,采用SSS (Stanfo rd sleep iness scale )量表和眨眼参数变化对驾驶过程中受试者疲劳程度变化进行评价。刺激组受试者SSS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者(P < 0.001);对照组受试者在驾驶期间眨眼参数变化显著(P <0.05),而刺激组受试者眨眼参数无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 明,该方法对于驾驶疲劳具有有效的对抗作用。关键词:电刺激;单穴位;经皮;脑力疲劳;模拟驾驶中图分类号:R 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054(2009)1121757204 Un i -acupo i n t tran scutaneous electr ica l sti m ula tion s to coun teract m en ta l fa tigue N I U Chua nse n 1,HAO Hongw e i 2,L ILum ing 2, Y ANG L incha ng 2,J I A NG Cha ngq ing 2 (1.D epart men t of M echan ical Engi neer i ng ,Tsi nghua Un iversity , Be ij i ng 100084,Ch i na ; 2.School of Aerospace ,Tsi nghua Un iversity , Be ij i ng 100084,Ch i na ) Abstract :Effective m ental fatigue monito ring and counter m easure m ethods are i m po rtant fo r public safety . T h is study p resents a uni 2acupo int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 m ulati on m ethod fo r use as a counterm easure fo r m ental fatigue during driving .18m ale subjects drove a labo rato ry driving si m ulato r fo r 90m inutes .U ni 2acupo int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 m ulati on w as app lied at the left N eiguan acupo int on som e of the subjects .T he Stanfo rd sleep iness scale (SSS )and blink param eters w ere used to assess the fatigue changes during driving .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SS of the sti m ulated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 l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driving experi m ent (P <0.001).T he blink param eter changes related to fatigue are also significant in the contro l group during the driving (P <0.05),but no t in the sti m ulated group.T 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i 2acupo int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 m ulati on is a valid counter m easure fo r m ental fatigue .Key words :electrical sti m ulati on; uni 2acupo int; transcutaneous; m ental fatigue;si m ulating drive 目前,脑力疲劳状态监测研究主要通过主观感受、驾驶绩效、生理反应等对模拟驾驶产生的疲劳状态进行评价,相关技术尚未实际应用。脑力疲劳对抗以降低工作强度、短时休息、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等为 主,特殊情况时使用药物,但对身体存在危害[1] 。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穴位电刺激疗法利用低 频脉冲电刺激代替针刺手法,刺激参数确定、可重复。由于该方法具有安全、副作用小等优势,近来开始被尝试应用于尚无特效疗法的生理心理疲劳及慢 性疲劳等症的对抗研究。赵建明等[2] 对某部队80名官兵进行针刺对抗运动性生理心理疲劳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可以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态转变,能够调 节和改善肌体疲劳。陈云飞等[3] 利用大鼠模型证明穴位电刺激能够通过调节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 腺轴的激素水平改善慢性疲劳综合症。董婕等[4] 指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抑制因疲劳引起的脑电平均功率谱密度升高,改善疲劳状态。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抗脑力疲劳具有较大潜力,但传统的双穴位方法需要成对穴位形成电流回路,使用电极数量多,刺激器和电极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驾驶员的正常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单穴位的经皮电刺激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疲劳对抗研究。与传统方法相比,单穴位经皮电刺激方法能够减少刺激电极数量,使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抗脑力疲劳的应用更为方便、现实。 1 实验方法 1.1 单穴位电刺激方法及装置 如图1a 所示,传统双穴位经皮电刺激方法成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