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科手术室如何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体会

眼科手术室如何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体会

眼科手术室如何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体会
眼科手术室如何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体会

内源性眼内炎病因的临床分析

内源性眼内炎病因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19T16:48:50.7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陈霞 [导读] 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感染性眼内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普陀区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000 【摘要】目的:分析内源性眼内炎的发病原因,探讨针对性的治疗办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2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验结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结果:在32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当中,出现高热症状17例(53.1%),具有明确内源性病因14例(43.8%),玻璃体培养阳性11例(34.3%)。治疗后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视力水平明显提升。结论:糖尿病、结核病、创伤性操作史以及骨髓移植术患者是内源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行玻璃体切割术或眼内容摘出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其视功能,保障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内源性眼内炎;病因;临床分析 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感染性眼内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该疾病是眼外部原发病灶通过血液循环而形成的眼部炎症,对于眼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影响患者的视力,甚至存在失明的危险[1]。该疾病发病早期不易发现,一旦出现眼部炎症症状时,则说明病情较为严重,其预后效果不佳。为了更好的保护患者的眼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2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内源性眼内炎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內源性眼内炎患者32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为20~75岁,平均年龄(45.2±5.7)岁,以上患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左眼10例,右眼22例,排除患有精神障碍疾病患者。 1.2方法 以上患者经由检眼镜、眼压以及眼部B超检查,辅以腹部超声检查、胸部X光检查,观察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以及细菌和真菌培养情况,以确定原发病灶,判断是够存在其他系统性疾病。取玻璃体液涂片进行细菌、真菌和厌氧菌的培养。与此同时,抽取患者的血液,行血培养及血清学检查。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进行静脉滴注,在玻璃体腔内注入万古霉素(1mg)+头孢他啶(2mg)+氟美松(200μg)。真菌感染则给予二性霉素B(0.1g?L-1)。针对32例內源性眼内炎患者的病史、发病情况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内源性眼内炎的致病因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28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分别给予晶状体切割、C3F8和硅油填充以及巩膜外环扎。4例患者行眼内容摘出术。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效果[2]。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 ±s)和(%)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通过t值和检验资料,结果满足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结果分析 在32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当中,出现高热症状17例(53.1%),内源性病因明确患者14例(43.8%)。玻璃体培养阳性11例(34.3%),其中糖尿病4例(36.4%)、结核病3例(27.3%)、创伤性操作史3例(27.3%)以及骨髓移植术1例(9.1%),以上均为内源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因。 2.2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无光感、光感、手动、指数、0.02~0.2、0.2~0.4以及>0.4等视力指标,治疗后视力指标达到指数以上的患者22例(68.8%),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例(15.6%),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眼科疾病,多数患者存在全身易感因素通过血液循环而引起眼部发病。由于其原发病灶位于眼外部,其早发病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机体抵抗力下降和血糖指标异常,容易与糖尿病和肝脓肿等疾病发生混淆。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则说明内源性眼内炎处于较为严重的程度,因此需要对该疾病予以及时、有效的预防,寻找原发病灶,进而做出准确的诊断,保护患者的眼功能[3]。 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以及角膜炎等眼部常见疾病与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相同或相似,但使其致病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诊断中,不应局限于葡萄膜炎、角膜炎以及玻璃体炎的检查,而是需要深入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患者的病史,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情况,从中分析引发内源性眼内炎的可能性因素,根据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予以反复核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4]。 本组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2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探究内源性眼内炎病因。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32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当中,出现高热症状17例,具有明确内源性病因14例;玻璃体培养阳性占,34.3%(11/32),其中糖尿病患者占36.4%(4/11)、结核病患者占27.3%(3/11)、创伤性操作史患者占 27.3%(3/11)以及接受骨髓移植术患者占9.1%(1/11)。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明显好转,对比差异显著(P<0.05)。

关于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123医院关于印发 《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的通知 各科室: 为规范我院内眼手术围手术期抗感染流程和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流程,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眼内炎感染,我院在《关于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措施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3年)、《我国白内障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实际,特制定《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附件:《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123医院 2018年8月24日

一、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措施 适应人群:内眼手术患者,眼外伤患者。 (一)术前防范措施 1. 术前排除眼部感染灶,术前1d或更早给予泪道冲洗,若为择期手术,冲洗泪道后有脓性分泌物,则先予以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2.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3. 局部抗生药物的使用。常规术前连续1-3d使用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的广谱抗菌滴眼液,4次/d;若仅使用1d,则采用频繁点眼6-8次/d。 4.睫毛处理。采用眼部专用消毒剂冲洗结膜囊以及消毒睫毛根部,并使用手术薄膜将睫毛或睑缘完全包入。 5、全身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等文件精神,I类切口手术全身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常规白内障手术一般不宜使用全身抗菌药物,如有遇到高龄(60岁以上)、糖尿病、外伤、独眼等特殊病例可酌情使用全身

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的通知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123医院关于印发 《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的通知 各科室: 为规范我院内眼手术围手术期抗感染流程和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流程,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眼内炎感染,我院在《关于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措施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3年)、《我国白内障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实际,特制定《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附件:《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123医院 2018年8月24日

一、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措施 适应人群:内眼手术患者,眼外伤患者。 (一)术前防范措施 1. 术前排除眼部感染灶,术前1d或更早给予泪道冲洗,若为择期手术,冲洗泪道后有脓性分泌物,则先予以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2.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3. 局部抗生药物的使用。常规术前连续1-3d使用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的广谱抗菌滴眼液,4次/d;若仅使用1d,则采用频繁点眼6-8次/d。 4.睫毛处理。采用眼部专用消毒剂冲洗结膜囊以及消毒睫毛根部,并使用手术薄膜将睫毛或睑缘完全包入。 5、全身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等文件精神,I类切口手术全身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常规白内障手术一般不宜使用全身抗菌药物,如有遇到高龄(60岁

眼内炎

https://www.doczj.com/doc/ff17282357.html,/pumcheye/HTML/17723.html 圆桌论坛——感染性眼内炎高峰论坛 第四军医大学京西医院眼科惠延年 内眼手术消毒得再好也有感染的风险。手术医生不要过分因此而感到自责, 有些时候感染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手术同意书的第一项就是关于术后感染的风险提示。我们检索了将近100 篇国外有关术后感染眼内炎相关文献,从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一、国外研究型和三级眼科医院对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研究情况: 据美国迈阿密BascomPalmer 眼科研究所2002 年至2009 年的统计,八年间56,672 例的内眼手术后有14例发生眼内炎,其发病率为0.025%。其中白内障手术28568 例,8 例发生眼内炎,发病率为0.028%; 18,492 例玻璃体切除术(PPV)中,2 例发生眼内炎,发病率为0.011%。由此可以看出,眼后段手术眼内炎的发生率比白内障术后要低得多。而2262 例小的ppV 的发病率为0;另外2788 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有3 例发生眼内炎,发病率为 0.108%.在这些感染中最常见是葡萄球菌感染,有7 例占50%。初期治疗放案包括:穿刺治疗8 例,占57% ;ppV 5 例占36%, 眼内注药14 例占100%。万古霉素及头孢他啶ceftazidime 治疗13 例占 93%, 眼内激素治疗9 例占 64%。最终视力: 有9 例好于0.1, 占64%; 无光感眼2 例,占14%.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Bascom Palmer 眼科研究眼内炎发生率随年份呈下降的趋势: 另外一组统计来自印度一家三级医院八年中眼内炎发病率的统计情况。该院八年间231,259例的内眼手术,有98 例发生眼内炎,其发病率为0.042%。其中白内障手术70 例发生眼内炎,发病率为0.053%; 穿透性角膜移植,有10 例发生眼内炎,发病率为 0.5%. ;其他内眼手术中有18 例发生眼内炎,占0.018%。其中分离出的主要感染源为细菌, 占89.7%, 其中Gram+ 和 Gram- 各占50%; 多

眼科手术室的环境管理

眼科手术室的环境管理 眼科手术室是眼科医院的重要科室,是为患者带来光明的场所。宿州眼球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眼科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医院手术室感染的监测,采取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搞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从而减少手术室感染与爆发。 1手术室环境因素的管理层流手术室,是利用空调净化系统过滤,来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使室内空气具有一定是生物洁净度,有效的控制和稳定了手术室内的环境。首先要严格分离洁污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流程的需要。划分内眼、外眼和感染手术间。感染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控制手术间空气的温度,适宜的温度不仅使患者舒适,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增快易出汗,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温度过低患者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50%~60%较为合适,不仅满足人体舒适度且又不利于室内微生物的生存。

2净化程序的管理洁净层流空调系统初次使用必须连续运行 24h,空气细菌培养两次合格方可使用。每次手术之前30min打开层流空调系统,接台手术间隔15min,使空调系统连续运行,尽量排尽上台手术污染的尘粒,保证手术间空气质量。定期专人检测空调系统运行情况,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每周清洁过滤器定期检查更换,以防其本身受到污染。 3强化卫生清洁管理洁净手术部的一切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手术间无影灯、显微镜、手术床、器械车、壁柜表面及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后用清水、消毒液各擦拭1次。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使用的清洁工具不宜用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设备物品进入手术间前,应安装完毕,擦拭干净。手术人员隔离鞋每日用消毒液清洗1次。 4层流手术室人员管理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可来自室内一切物体及各类人员体表,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才能进入手术室。手术患者的术前处理应在病房准备完毕,清洁消毒手术部位后,换上消毒的病员服、帽子、鞋套。手术室内的人员数量应保持在最低限度,以防止紊流产生。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与手术空间的相对密闭状态密切相关,进出手术室的人越多,室内空气污染就越重,因此要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的进出,减少手术室开门次数与时间根据手术室大小严格控制人

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一例

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一例 发表时间:2019-01-08T09:20:23.4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作者:邓先平彭永立[导读] 患者,男,69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2年,口干、多饮、咳嗽、咳痰1周”于2015年4月27日入住我院糖尿病科 邓先平彭永立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 患者,男,69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2年,口干、多饮、咳嗽、咳痰1周”于2015年4月27日入住我院糖尿病科,入院后来眼科行眼底成相检查后出现右眼急剧疼痛及视力下降至失明。专科情况:VOD=LP,眼睑高度肿胀,眼压T+1,结膜混合充血(++),角膜轻微水肿、混浊,FL(+),前房深约3CT,瞳孔区见较多纤维渗出,遮盖瞳孔,下方积脓约1mm,虹膜水肿纹理不清,后粘连,瞳孔圆,直径约2mm,对光消失,晶体稍浑浊,内眼看不进,眼部B超是右眼玻璃体混浊(考虑为玻璃体积脓),vos=0.4,左眼晶体稍混浊,余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感染性葡萄膜炎,给予激素冲击、抗炎、散瞳及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1天后患者眼部症状加重,前房渗出及玻璃体混浊加重,眶周红肿加重,遂请上级医院眼科主任会诊后考虑为:全葡萄膜炎od(考虑为内源性感染),后建议转院治疗,转上级医院后给予抗炎、激素及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眼部症状仍无法控制,眶周红肿加重,后行右眼球内容物剜除术治疗病检示:肺炎杆菌。 讨论: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血源性播散引起的严重致盲性眼内感染,发病率虽然较低,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这可能与滥用抗生素及免疫缺陷病发病率升高有关[1]。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败血症等)、慢性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等)、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2],出现突然的视力下降,眼痛,畏光流泪。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球结膜充血及水肿,角膜基质水肿,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后沉着,前房闪辉或积脓,瞳孔传入阻滞以及晶状体表面见渗出物等炎症的表现。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血管收缩、眼底出血斑和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状浸润病灶。个别严重的患者可发展为全眼球炎,近而出现眼球突出、眼睑和眼肌运动障碍经标准化的超声诊断对确定感染的程度和范围有一定价值。B超显示为弥散的细亮点。如果感染病灶在前部,后面仍有混浊点,一般前部的混浊要致密些。如果整个玻璃体腔受累,则在玻璃体内有比较均一的混浊点。病原学检查是确定病原最可靠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诊断,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治疗。常用的检查方法是涂片和培养,涂片可比较快地确定细菌的类型。取标本的方法有前房穿刺、抽取玻璃体等,其中以抽取玻璃体做细菌培养最具诊断价值。 感染性葡萄膜炎治疗棘手,包括一系列综合治疗:1)全身用药:通常采用静脉给药。一般使用广谱且可能穿过血-视网膜及血-房水屏障的抗生素,实际上由于以上屏障的存在,抗生素在眼内难以达到有效的浓度。鉴于以上原因,全身用药只能作为眼内炎的辅助治疗,主要用以防治炎症的眼外蔓延。2)滴用眼药:虽然很多抗生素滴眼液可以进入前房,但难以深入玻璃体内,故对眼内炎疗效差。通过频繁滴用抗生素可治疗角巩膜伤口的感染。由于此途径给药前房有一定的药物浓度,这对眼前节穿通伤眼内炎的预防和治疗是有一定作用的。同时用糖皮质激素及阿托品点眼可减轻色素膜的炎症及保持瞳孔散大,防止粘连,以便下一步伤眼的观察和治疗。3)结膜下及球旁注射:这两种注射方法为临床常用,但由于血-房水屏障的影响,药物在玻璃体浓度甚低,达不到治疗眼内炎的目的。为了维持玻璃体注射的抗生素有效浓度,此途径给药5~7天是比较合适的。4)玻璃体腔内注射是治疗眼内炎的重要方法。这在内源性眼内炎中同样适用,为保证覆盖大部分细菌,我们选则同时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2mg和头孢他啶2mg,4h后观察治疗效果,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简单的玻璃体腔注药方式进行治疗,大部分患者都是严重感染的患者,玻璃体腔内存在大量炎性坏死组织,需采取了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对于感染严重出现全眼球炎及眶筋膜炎者则需行眼球剜除治疗。 诊断内源性眼内炎的金标准是进行血培养或玻璃体培养[3],如果培养出细菌或真菌则可明确诊断,并且对下一步药物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可以明确不同的感染源。必要时结合染色、共焦显微镜检查可以对我们做出正确的诊断提供极大地帮助。 综上所述;内源性眼内炎患者通常具有易感因素,患者出现单眼急剧红痛、畏光、流泪及视力急剧下降,检查发现结膜充血或混合充血、结膜水肿、眼压升高、前房内炎症细胞甚至积脓、玻璃体炎症、视网膜血管炎症等,我们应高度怀疑内源性眼内炎可能,及早行玻璃体培养以明确病原菌指导治疗,以免延误诊断及治疗,防止眼部感染加重需行眼球摘除等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艳琼,王文吉.内源性眼内炎10年临床回顾性分析[J].眼科研究,2006,24(1):91-92 [2]Timothy LJ,Susannah JE,Elizabeth MG,et al:Endogenous Bacterial Endophthalmitis:A 17-year Prospective Series and Review of 267 Reported Cases[J].Surv Ophthalmol,2003,48(4):403-420. [3]Flynn HW.The clinical challenge of endogenous end0phthalmitis[J].Retina,2001.21(6):572-574.

“健康快车”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预防和护理

“健康快车”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以常规白内障手术为例,对比分析“健康快车”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的“健康快车”白内障手术患者1004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常规手术患者7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患者治愈率、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治愈率为99.8%,与对照组的9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快车”的白内障手术疗效与常规手术相当,且其需要有严格无菌消毒、充分术前准备及合理的护理措施,以保障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眼内炎的发生。 标签:白内障;健康快车;眼内炎;护理 白内障,致盲性眼病,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性眼内炎,会严重危害眼球,甚至会造成视功能急剧损害[1]。随着医学的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期待医学给人们生活上带来改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白内障的治疗质量。健康快车,防盲形式的一种,来自香港,据调查,健康快车已帮助国内很多白内障患者成功复明[2]。本研究对1004例“健康快车”白内障术患者进行了相关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的“健康快车”白内障手术患者1004例作为研究组,男524例,女480例;10岁以下5例,11~20岁5例,21~30岁2例,31~40岁20例,41~50岁50例,51~60岁180例,其余患者均为60岁以上;发生眼内炎感染2例。并选择同期进行常规手术患者7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按照正常手术进行,并在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在“健康快车”上进行手术的1004例患者除了接受一般的常规护理外,还接受了特殊制定的术前、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个体知识宣讲、术前特殊标准检查、术中配合及术后的生活、药物及心理护理等,其具体内容如下:(1)采取集中宣教加个体宣教的方法,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耐心详细的解释,让患者意识到白内障复明术的本质;嘱咐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保持愉悦心情、减少精神刺激等,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制定科学标准的术前检查规章制度,每个患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顺序检查,对患者病例进行有序整理存放。(3)在手术室外提前准备凳子,以方便患者等候手术,保障手术的井然有序。保持患者病房卫生、安静舒适的环境,要求患者少触摸眼睛、眼眶,避免感染。(4)饮食指导,除去给予患者半流质事物外,还应提供高能量高蛋白膳食,多食用水果,补充身体所需营养。(5)

关于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 预案的通知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123医院关于印发 《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的通知 各科室: 为规范我院内眼手术围手术期抗感染流程和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流程,有效预防和控 制术后眼内炎感染,我院在《关于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措施规范化的专家建议》 (2013年)、《我国白内障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以及《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实际,特制定《内眼手 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附件:《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123医院 2018年8月24日

一、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措施 适应人群:内眼手术患者,眼外伤患者。 (一)术前防范措施 1.术前排除眼部感染灶,术前1d或更早给予泪道冲洗,若为择期手术,冲洗泪道后有脓性分泌物,则先予以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2.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3.局部抗生药物的使用。常规术前连续1-3d使用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的广谱抗菌滴眼液,4次/d;若仅使用1d,则采用频繁点眼6-8次/d。 4.睫毛处理。采用眼部专用消毒剂冲洗结膜囊以及消毒睫毛根部,并使用手术薄膜将睫毛或睑缘完全包入。 5、全身抗菌药物的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等文件精神,I类切口手术全身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常规白内障手术一般不宜使用全身抗菌药物,如有遇到高龄(60岁以上)、糖尿病、外伤、独眼等特殊病例可酌情使用全身身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措施,并在病例上做好备注。

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

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3%。虽然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治疗和处理极为棘手。在早期诊断后,若治疗不规范,可能导致部分患者的视力难以恢复,因此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已成为眼科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规范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日本眼科界和欧洲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等均相继制定了相应地区的治疗指南,就治疗的关键和细节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对提高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水平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针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治疗这一亟待规范的问题,我国眼科界一直未提出相关意见,国内尚无参考标准。而我国各地区、各级医院眼科医师所拥有的诊疗设备和医疗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白内障术后出现的眼内炎患者,若治疗欠规范,则必然导致医患矛盾升级。为了规范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水平,有效挽救患者视力,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根据我国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医疗情况,在日本和欧洲地区性治疗指南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全面、充分的讨论,对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原则、方案及细节提出了以下共识性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在处理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时参考使用。 一、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时应采取的措施

1.必须检查视力。 2.进行眼前节拍照、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B超检查,行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测定等辅助检查。前房混浊程度根据+~++++,分为轻、中、重、极重4级。 3.在确诊时必须鉴定致病菌,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最理想的采集标本应包括泪液、前房水(0.1~0.2ml)及玻璃体液(0.1~0.2m1),其中玻璃体液的细菌检出率最高。4.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感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图1): (1)第1阶段:仅前房中度混浊,未见前房积脓和玻璃体混浊,

术后眼内炎的治疗和预防

术后眼内炎的治疗和预防 *导读:眼球内炎症有感染性、非感染性、肉芽肿性和非肉 芽肿性。其中以感染性的眼内炎(多为非肉芽肿性)和肉芽肿性的交感性眼炎最为严重。…… 眼球内炎症有感染性、非感染性、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其中以感染性的眼内炎(多为非肉芽肿性)和肉芽肿性的交感性眼炎最为严重。 一旦确定诊断,即应全身和局部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必要时 行玻璃体切除术,同时向玻璃体腔内注射广谱抗生素。 在药物选择方面,美国眼内炎玻璃体切除研究组(EVS)研究资 料显示,所有革兰阳性菌对多肽类抗菌素万占霉素(vatmomycin)敏感;对革兰阴性菌首推氨基糖苷类抗菌素阿米卡星(amikacin)。头孢他啶(ceftazidine,复达欣)对革兰阴性菌亦非常有效, 而毒性更小。对于真菌感染,二性霉素B(am—13hotericinB)仍然是首选药物之一,抗真菌新药那他霉素(natanyrcin)、酮 康唑(ketoconazole)等,临床应用也显示了很好的抗真菌效果。在设计治疗方案和给要途径方面,Kresloff推荐的方案可供参考: 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1.0mg;头孢他啶2.25mg;地塞米松400μg; 结膜下注射:万古霉素25mg;头孢他啶l00mg;地塞米松6mg;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50mg/ml,1次/小时;头孢他啶100mg/ml,1次/小时; 静脉给药:万古霉素1.0g/12小时;头孢他啶1.0g/12小时;泼尼松1.0mg/kg体重/日,口服5~10天;对于术后眼内炎重要的是预防。 作为手术中预防措施,在BSS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个方法。Beig等发现BSS中加万古霉素20mg/l,庆大霉 素8mg/l,前房灌洗液培养致病菌阳性率从20下降到2.7。但作为常规预防手段,灌注液中加入抗生素,特别是二、三线高效抗生素的作法,也引起不少药理学家的质疑。 其实比较有实际意义,且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仍然是严格无菌操作,包括术前彻底清除睑缘炎、慢性泪囊炎等感染病灶;术前及术中切开眼球前抗生素彻底冲洗结膜囊;无菌透明塑料薄膜覆盖所有眼周围及额部皮肤;随时引流排除滞留于泪湖内的灌注液,以防止渗入眼内;注入眼内的空气必须经确实消毒,或经0.20~0.22μm微孔滤器;人工晶状体自包装容器内取出至植入眼内尽量缩短时间并减少中间环节;术后局部应用抗生素等。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20例分析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20例分析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术;视功能 眼内炎通常是指细菌或真菌引起玻璃体的感染性炎症,常见于眼 外伤或内眼手术引起的外源性细菌性眼内炎,眼内炎可严重损害眼球 组织及视功能,并发症多。由于眼对感染的抵抗力差,其结构易受炎性反应的损害,而常规药物进入眼内浓度低,效果差,玻璃体切割术的开展,为严重眼内炎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1】。 自1999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早期玻璃体切割治疗眼内炎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20眼,男18例,女2例,年龄8?76岁,平均25 岁,由眼外伤引起眼内炎11例,占55%,由Ecce+LoL植入术后引起3例,占15%,6例无诱因下出现眼内炎,占30%,穿通伤合并球内异物4例,眼内炎合并白内障9例,合并网脱4例,所有病例玻璃体腔内均呈脓样混浊,B超均示玻璃体呈絮状混浊。入院视力:有光感、光定位准确4例,占20%,光定位不

准7例,占35%,无光感3例,占15%,眼前手动5例,占25%,眼前指数1例,占5% 病程在48 h内入院2例,占10%,3?15天入院13例,占65%,16?30天入院2例,占10%,>1个月3例,占15%。 2.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均及时作睫状体平坦部闭合玻璃体切割术,大部分病例灌注液中加庆大霉素8卩g/ml,清除玻璃体腔絮状物、脓液,混浊玻璃体及机化物、预防性行巩膜环扎术,9例行白内障摘除 及前房脓性物清除冲洗,2例人工晶体取出,4例异物取出,术中发现网脱4例,其中2例注入气体术,1例行液气交换+硅油填充,术中14例网膜呈不同程度出血、变性,占71%,术中行切割物培养+ 药敏及涂片检查14例,阳性者7例,占50%。术后抗炎治疗5?7 天(单联或双联),给予激素及对症治疗。 结果 1. 术后视力 无光感7例,占35%,》手动/眼前8例,占40%,0.1?0.8 共5例,占25%。术后除4例视力由术前光感、光定位不准下降至无光感外,其余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2. 术后并发症 所有患者均能保留眼球,无眼球摘除。1例术后发展为全眼球炎而行球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