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语心理词库的动态发展过程

双语心理词库的动态发展过程

双语心理词库的动态发展过程
双语心理词库的动态发展过程

双语心理词库的动态发展过程

通过对比分析双语者心理词库表征模型发现:其中存在的差异体现了双语者心理词库的动态发展过程;导致二语心理词汇和母语心理词汇之间差异的因素既有语言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双语学习者可以通过长期的高度语境化的二语语言和文化输入消除两种心理词汇差异的外部诱发因素。

标签:双语者;心理词库;词汇表征;模型;动态发展

一、引言

心理语言学家把词汇知识在大脑永久记忆中的组织结构称为心理词汇或内部词汇。本文拟通过比较现有的几种双语者心理词库表征模型来揭示双语心理词库的动态发展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理想的双语心理词库表征模型。

二、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模型

Weinreich首先提出双语词汇知识的三种组织结构:并列型、复合型及从属型。之后,研究者从行为和神经影像层面对双语词库的存储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不同的双语心理词库表征模型。

1、独立存储模型

独立存储模型认为,两种语言的语义表征系统各自独立,分别与其各自的表达形式相联结,两种语言只在形式层次发生联结。

近十几年来,很多研究者通过不同的实验范式论证了在双语者大脑中,两种语言的语义是共同存储的,即共享概念层。

2、共同存储的分级模型

Potter提出了概念调节型和词汇连接型两种对立的模型。前者认为双语词汇在词名层没有直接的联系,需通过共享的概念来调节;后者则认为双语词汇在词名层面直接连接,二语词和概念的连接要经过一语词。

如果概念调节型和词汇连接型同时存在,词汇的存储则表现出混合的特点(混合型)。非对称模型则认为两种语言既在词名层上直接连接,也同时和概念层直接相连,但是不同节点间的联结强度或同一对节点间不同方向的联结强度有所不同。

3、双语表征形成与发展的动态过程

我们认为,双语表征的形成与发展的动态过程可归结为:低水平双语学习者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六下教案 生命的历程

1 生命的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3.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结论依靠事实证据进行证明。 科学知识 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教学准备 有关说明地球上生物来源的科普书籍。(有条件的可以在网络教室上课,课前可制作专题网页)化石形成过程短片。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阅读思考: 学生阅读单元页中的诗,师提出问题:“通过阅读,你发现了哪些科学问题?” 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后,借助本课教材引入部分揭示要研究的问题: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仲,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板书课题) 二.交流讨论 1.教师讲述:在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陆地上、辽阔的天空中有众多的生命形式,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曾经有两种观点: “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 你们认为呢?(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讨论 那么你们看待古时候人们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这一说法?还知道哪些有关神创造生物的神话故事?(约3分钟) 引导学生交流并认识到,人类自古就关注自己的来历,神话故事是古代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 3.思考: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那么这样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可以凭空得出吗?(需要证据) 4.我们怎样查找? 5.学生查找资料,并分析提取证据 6.交流小结 三.布置作业 课后利用网络或其它资料继续查找生物进化的证据。

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从其诞生至如今成为一门内容翔实、有自己独特研究领域的心理学还不到一百年时间。 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以桑代克1913—1914年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具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观点。近代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们对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直接受到心理学独立时期达尔文的进化论、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冯特的心理实验研究以及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的影响。詹姆士这位美国心理学之父,曾提出将心理学运用于教育研究的主张,并出版论著《与教师谈心理学》。杜威这位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则提出了自己的民主主义教育观。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中划时代的人物。在于他建立了S—R(刺激—反应)教育心理学理论范式。许多理论观点至今仍为人们所广泛引用。 桑代克之后,教育心理学研究基本上处于行为主义者的支配之下。早期行为主义者华生,对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客观研究。操作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研究更系统、更全面客观,其学习理论观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0年代以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中可以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他们都没有超出S—R范式。他们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集中于学习问题研究,应归于桑代克所提出的S—R范式之列。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韦特海默、考夫卡及苛勒为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这和行为主义S—R范式及尝试错误学习形成鲜明的对照。 托尔曼在教育心理学中是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无论是行为主义的理论,还是格式塔的观点,他都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这使他的理论既具有行为主义的特征,又具有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并最终成为教育心理学中认知观的鼻祖。托尔曼以其认知学习实验闻名于世,这些实验包括符号学习实验、期待奖赏实验及位置学习理论及认知地图、中介变量、潜伏学习等重要概念,托尔曼的认知观得以建立。 皮亚杰提出其著名的认识论、认知发展理论及活动教学模式等,为此,皮亚杰被誉为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知理论主流受到皮亚杰的深刻影响。 60、70年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主要表现为S—R范式向认知范式的转变。 加涅对学习的层次、学习结果,学习的条件及学习过程作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及教学设计原理。 布鲁纳提出了他的发现学习重要概念。 奥苏伯尔提出了著名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观点,并对有意义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类型 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按其过程或按其结果分类,也可按其复杂程度分类。这里介绍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这同我们的德(态度)、智(认知)、体(动作技能)三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一致。 学习的认知结果包括三个方面: 1.言语信息。加涅指的既是知识也是能力。 2.智慧技能。加涅指的是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3.认知策略。加涅指的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对学习的一般过程的描述既有坚实的实验依据,又对教学过程富有指导价值。学习的发生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短时感觉贮存

心理学2 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1 心理学2 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埃里克森(E.H.Erikson ,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 口唇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 肛门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⑶ 游戏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⑷ 潜伏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 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 情景亚理论:涉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教学启示:(1)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智力的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性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方面。(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现在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点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亚力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亚里士多德把心理功能分为认知功能和动求功能。亚里士多德的这些哲学思想影响到后来心理学的发展,对当代的心理学思潮也有重要的影响。受近代哲学思潮对心理学的影响最大的是17到19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其中主要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杰出的自然科学家,若那笛卡尔迪卡尔有两个观点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一,他提出了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第二,他把统一完整的心理与人体分开而陷入二元论的错误,但是笛卡尔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当时对动物和人体解剖学及生理学的研究。它的反射的概念等思想对心理学有着深刻的影响。经验主义起源于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前者被认为是经验主义的先驱,后者被认为是经验主义的奠基人。洛克坚决反对底卡尔的天赋观念,在他看来,人的灵魂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同后天经验中获得的。 英国经验主义演变到18到19世纪形成的联想主义的思潮,代表人物有詹姆士.米尔约翰.米尔,贝恩等。它们把联想的原则看成全部

系列活动的解释原则,人的一切复杂的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借助联想而形成的。 第二点,生物学和生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唉,现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19世纪中叶,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11年,英国人柏尔和法国人马戎弟首次发现了脊髓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差别。1840年,德国人雷蒙德发现了神经冲动的电现象,1850年,德国著名科学家赫尔姆霍兹永青蛙的运动神经测量了神经的传导速度。这项研究为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应用反应时的测量方法奠定了基础。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1869年,英国神经学家杰克逊克提出了大脑皮层的基本技能界限中央沟前负责运动中央沟后负责感觉。1870年德国生理学家弗利兹与希兹用电刺激法研究大脑功能,发现动物的运动行为。是有大脑额叶的某些区域支配的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大脑机能分区的认识,而且对于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个时期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在感官生理学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也为心理学用实验方法研究感知觉问题奠定了基础。这一切对于心理学说脱离哲学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心理学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怀 选择字号:大中小本文共阅读7131 次更新时间:2001-05-25 14:31:00 进入专题:王登峰心理与医学● 王登峰 主讲人简介:王登峰教授,1965年2月出生;1990年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 我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谈两个问题,第一是心理学从脱胎于哲学到今天100多年的历史中,心理学的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是从心理学的应用和理论两个方面来看;第二是心理学所研究的人在三个生存空间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这里主要是希望能够对心理学的发展和未来做一个勾画。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应用的角度:第一个阶段是作为装饰品出现,那时人们研究心理学是出于好奇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即调味品阶段,此时心理学看上去是有用的,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被人们忽视,尚未对人们生活或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和作用。第三个阶段,心理学在社会和人生发展中成为必需品。比如在心理健康领域,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保持心理健康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目标之一,此时心理学越来越起到必需品的作用。另外,人力资源也离不开心理学,也体现了心理学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进心理学发生这样的变化呢?首先人们对心理学研究日益深入使其具备了可以为社会所用的内在条件。其次,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关注,开始依赖于对人本身素质的提高。在人类生存过程中社会对人本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与社会分工有关,不仅需全面的知识,也需深厚的个人素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心理学的作用才日渐体现出来。目前国内对心理学的应用是比较有限的,主要是临床心理咨询,心理卫生,另外在经济领域还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但西方心理学的应用则更广泛一些,有的直接用于军事,有的还用于心理战。所以西方对心理学的应用更为深入和具体一些。 从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最初被称为泥瓦匠的心理学,因为其不是把人作为整体而对人的某些特点进行研究。在心理学进入科学之前,更多的是一种思辩,但当其进入科学范畴,则开始用宏观方法研究,此时研究的多是较为简单的心理过程。比如反应时的研究,这是人的一种心理特点,反映人们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此时心理学还是将人之特点劈开,一个个研究,这与西方实证主义研究取向较为接近。因为当时对整体难以把握时,就将其打碎,研究每一个碎片,再将其拼和。当我们研究一个物体时,这样做还是可行的。但将其用于心理研究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种研究方法会使我们失去很多重要信息。 第二个阶段是将人作为整体研究。典型的即是人格研究。我们知道,人比无生命物体复杂,因此作为整体研究难度很大。于是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将人的特点与动物做比较。因为很多试验在人身上无法做,便在动物身上来做,将人与动物行为类比。弗洛伊德的很多理论观点都是从动物行为而来,他这种研究方法又被称为对人类自尊心的第三次打击。生态学家认为动物行为与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于是提出“动物的标记行为”,这样的行为在人类中也是有的,只不过人的行为具有更多的灵活性。精神分析理论后来便有一种假设,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跟他最看重的对象建立并保持一种密切联系,这就是人类的对象联系理论。第二种方法是将人与机器类比,将人脑比作电脑,出现了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研究,人脑加工过程类比于计算机加工过程。行为理论心理学认为,人是作为环境的产物,受制于人所生活的环境,人就是对外界的应答反映。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机械的观点,也是由于不能把握人的复杂的内部过程,同时又不能单独对某种心理过程研究导致的。第三种方法是人本主义,人既不等同于动物,也不等同于机器,人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性,既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先天的生

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理论 一、学习分类理论 1、加涅 (1)学习八水平分类 按学习水平简繁程度分为: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反应;④言语联想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学习六水平分类 ①连锁学习;②辨别学习;③具体概念学习;④定义概念学习;⑤规则学习;⑥解决问题学校 (3)学习结果分类 ①言语信息的学习;②智慧技能的学习;③认知策略的学习;④态度的学习;⑤运动技能的学习 2、奥苏贝尔学习性质分类(两个维度互不依赖、相互独立) (1)根据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3、我国学习结果的分类 ①知识学习;②技能学习;③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二、学习理论 1、联结理论 (1)经典条件反应论 ①巴甫洛夫: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一级条件反射、二级条件反射 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外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泛化、分化 正诱导: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周围发生兴奋地过程。 负诱导:一个部位发生兴奋引起周围发生抑制的过程。 同时诱导、继时诱导 第一信号系统: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②华生: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的过程。遵循频因律、 近因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 (2)操作性条件说 ①桑代克(联结试误说):在一定的情景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这种联结 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三条学习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②斯金纳 正强化、负强化、消退 惩罚:惩罚Ⅰ呈现厌恶刺激;惩罚Ⅱ消除愉快刺激 普雷马克原理: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强化程式:连续强化程式(灯一开就亮); 间接强化程式:a 定时强化(按时发工资) b 定比强化(计件工作) c 变时强化(随堂测验)d 变比强化(买彩票) (3)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刺激——反应联结 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俄国 没有食物,只有铃声产生的唾液是条件刺激 看到食物就产生唾液是无条件反应 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与分化(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消退惩罚 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执行控制) 5.1-4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6.7-10属于认知学习理论 7.苛勒——完形、顿悟说 德国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成完形 8.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美国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评价教学观——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9.奥苏泊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美国 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分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2.奥苏泊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要求理解掌握事物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人学业的成就“三好学生”) 附属内驱力(获得教师、家长的赞扬)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在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诱因 3.学习动机的种类: 社会意义:低级动机(个人、利己主义) 高尚动机(利他主义) 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兴趣、爱好、求知欲)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个人前途,父母期望)动力来源:内部动机(个体需要引起) 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引起) 4.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外部强化自我强化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马斯洛五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列)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最高级的需要)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维纳三维度六因素 6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3维度:稳定性可控性内在性 自我效能感理论:美国班杜拉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构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 A.直接强化:外部因素(惩罚奖励) B.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 C.自我强化: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5.学习动机的激发: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 中国咨询心理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介绍释梦和自由联想技术的精神分析文献开始被翻译介绍到中国。 1917年,经曾在德国冯特实验室学习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在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21年,中国心理学会在上海成立。这两个重要事件推动了中国引进国外心理治疗的步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些使用行为疗法的原理分析心理障碍的文章开始见于报刊。 1933年,美国学者R.Lyman博士在北京协和医院主持神经精神科工作,开设了包含精神分析培训内容的课程。戴秉衡当时曾教授这门课程。三十年代,心理学家丁赞分别在重庆中央实验研究所和北京仁利地毯工厂建立了心理学诊所。同一时期,上海大厦大学心理协会建立了儿童心理诊察所,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诊治。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发展全部停滞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仍不均衡,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1979年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5个阶段——启动阶段、空白阶段、准备阶段、初步发展阶段、以及发展和职业化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是根据专业人士和参与者的工作及他们的发表物,

以及该领域的标志性事件来划分的。 启动阶段为1949年到1965年。在这期间只有少数专业人员做了零星的心理治疗工作。上海心理学家黄嘉音,发表了一些书籍并报告了如何运用行为疗法原理治疗儿童问题(黄嘉音,1951,1952)。另外,在这个阶段,还有其他中国心理学家试图使用心理治疗原理治疗其病人。该阶段最有影响力的工作是运用快速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神经衰弱病人。该模型是一个短期治疗取向的模型,是由一些中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发展出来的。开始,它只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但后来也被运用于治疗其它焦虑障碍。这一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躯体锻炼、主题演讲以及小组讨论等活动在内。该模型采用用巴浦洛夫的理论解释神经衰弱症的病因。通过解释、鼓励、布置家庭作业以及支持性治疗方法对病人起进行治疗。根据相关文章报道,这种治疗方式是很有成效的,激发了专业人员对于心理治疗工作的兴趣。 文化大革命之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被指责为泛性论。所有心理学家都跟随前苏联的学术方向学习并运用巴浦洛夫的理论来治疗病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7),心理学被批判为伪科学。那时没有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几乎所有心理学家都被迫到工厂、农村进行劳动。而心理治疗则处于一个更为糟糕

心理健康与生命成长

心理健康与生命成长 中文摘要 随着文明社会的迅猛发展,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来愈重视教育质量问题,而这种质量要求只与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分数是相关联的,致使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在为考大学做准备,而淡化了对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关注。这种“教育异化”结果,社会、学校、家庭都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青少年学生中出了压抑、孤独、冷漠、残忍等人格变异和人性的扭曲现象。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必将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命成长,也关系到一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并实现对生命价值深层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存在的状态和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直面人的生命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活动的形式,漠视生命存在;注重“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忽视对生命体验的培养,简单统一的指导方式和方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特别是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人生命异化和生命的扭曲。这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唤醒生命意识,珍视人的生命存在;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之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找回自我,真正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造。

关键词:生命;生命成长;生命意义;心理健康教育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ast fierce development of the civilization society, educationmodernization level raises continuously, the people value to educate the quantity problem more and more, but this kind of quantity request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tering higher school、the examination result、score for students, which causes the students to do more and more preparation in order to enter the university from the childhood, even from the beginning of infant , but it weakens the person's concern of lif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is kind result of" the education alienation", the society, school, families all resulted in huge psychological stress for the students, appearing to suppress 、standing alone、inhospitality、the cruelty in teenager's students and so on, variation and the distortion phenomenon of the human natures. So, mental health the education faces these realistic problems and will undertake the historic mission, help the students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y in growing. That is to say, the mental healthy educate not only will affect a person's life growth, but also relate to a family and whole society of development.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ant to be from the life meaning angle of view,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life growth, help the student to know the life and cherish the life and have a passion for the life, and carry out to be worth the deep comprehension to the life and make track for to the life meaning. The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基本内涵 发展阶段 研究方法与原则(5原则7方法)教官理发系 概念 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 作用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初创时期(1920以前) 发展时期(1920~1960) 成熟时期(1960~1980) 完善时期(1980以后)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社会 化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初期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注意个体差异 学习准备状态 抓住关键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人格概述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概念 特征 结构 生物遗传、社会(家庭、学校教 育、同辈群体)、个人主观因素 认知 差异 认知能力的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 表现早晚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 群体差异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冲动型-沉思型 具体型-抽象型 辐合型-发散型

第三章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概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 内涵 学生学习 的分类 巴经典 桑试误 斯操作 班社会 苛勒-格式塔学派: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可恶)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发布)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哦)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假信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 学生观 教师观 概念 分类 加涅 奥苏贝尔 其他 学习水平分类(8) 学习结果分类(5) 学习要遵循的原则: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强化VS 惩罚 程序教学(小贩定错饭) 普雷马克效应(祖母效应)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结构! 有意义学习的条 件!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心理学的前世今生

心理学的前世今生 “心理学虽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这句名言恰当的概述了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心理学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它的源头应该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希腊时期,甚至更早的所谓古希腊哲学时期。 【心理学的前世故事】 这是公元前6世纪,在这个充满哲学气息的城堡里,有一群人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世界到底是有什么组成的?他又是怎样运转的呢?泰勒斯想了想,说:“万物都应该有灵魂,这灵产生于水,最终也将恢复成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世界上的万物,有的人认为是始于火,有的认为是火或水。还有的认为是水火土气四种元素组成,同气相求。还有人认为是由原子组成,灵魂是流动的原子。····这些从现在看来,有些荒诞。但古希腊的贤者就是从这里开启了心理学的起源。 到公元前四百多年,古希腊人开始从注意自然转移到关心人事的问题上。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的心理学家。围绕灵魂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把灵魂及其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来研究。古罗马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思想。这些共同奠定了中世纪灵魂官能心理学的基础。 5至16世纪欧洲社会处于封建王朝和宗教教会长期统治的时期,基督教神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个时期的心理学思想有明显的宗教神学色彩,它以灵魂的官能心理学为主要特征。

到了十七世纪,英国资产接济革命的爆发,标志着欧洲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相应的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也开始从古代讨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转变到近代讨论知识经验是怎样产生的。在这些问题的讨论中,主要分为英国的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德国的理性主义以及法国的感觉主义理论。 从英国培根开始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重视感官经验的作用,重在讨论人是如何获得知识的,但通常忽视心理的主动性,和理性思维的作用。像洛克的白板说,贝克莱的唯心主义经验论,休谟的不可知论,这都属于经验主义心理学的内容。 而同时期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则是另一种理论形态,它产生于法国,后来主要流行于荷兰和德国。其中的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感觉是不可靠的,理性推理才可得到知识。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这种思想强调把人的意识看作是发展的过程,忽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夸大理性思维的作用,有些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经验。 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家主要受笛卡尔关于身体是机器的思想和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具有典型的唯物主义和机械主义倾向。 联想主义心理学则是在英国流行起来的另一种心理学思想,他对现代学习,记忆和思维的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华生世纪的行为主义,和后来的新连结主义,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

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3.加涅提出了( A )模式。 A.积累学习 B.发现学习 C.观察学习 D.接受学习 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B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6.(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D A D 10.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 D )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11.( A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一结构 C.信息加工 D.尝试一错误 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C )。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5.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习的定义说明( ABD )。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