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画与西洋画 (2)(1)

中国画与西洋画 (2)(1)

中国画与西洋画 (2)(1)
中国画与西洋画 (2)(1)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备课纸(一)

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备课纸(二)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

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 铁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那里,画到那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中国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

中国画与西洋画教案

教材简析 《中国画与西洋画》是朝鲜族中学高中汉语第四册(高二下学期,第一版新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本文篇幅较短,结构清晰,准确、平实;采用比较说明,展现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特征,揭示了二者的本质区别。 根据本课特点结合学生需要,加入了拓展欣赏,挖掘绘画艺术中文化内涵,丰富内容。 学生分析 高中理科班学生比较聪明,虽然阅读水平不高,对阅读的基本技能掌握的也是一知半解,只要能调动他们得积极性,他们很快就会学会并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是汉语课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学生知识面广而杂,汉语课应跳出束缚,有针对性的拓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认识到艺术重要性,有意识地提高艺术修养,提高生活的质量。 设计理念 中遵循服务学生的原则。 阅读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开发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学会交流互助的学习方法。 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德情目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如何阅读一篇说明文;运用比较法欣赏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个性阅读——品评环节。 教学准备(视频、动画、、音乐)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 直接引入法,运用两幅画:水墨画和油画 :水墨画(或动画)油画(静物) 开门见山法:让学生们判断哪一幅是中国画?哪一幅是西洋画? 从颜色和背景观察其不同点。 提示:中国画有留白,西洋画重视背景。 色彩方面:中国画较单调,直接是黑白两色;西洋画色彩丰富,接近实物的颜色。 总结:个性差异:中国人含蓄而西方人个性张扬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结构完整,内容之间容易衔接,易于引入情景,节省时间】 〖导语〗中国画与西洋画还有哪些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名的漫画家、家、翻译家、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走近“中国画”与“西洋画”,绘画艺术博大精深,一节课时间我们只能浮光掠影稍作了解。 请大家打开书91页我们来共同学习16课(自读课文)。 〖第二环节——阅读〗 一、阅读的基本技能。 探究问题1:从《中国画与西洋画》这个题目中,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确定文体)提示:从文体的角度来考虑。

中国画与西洋画

教学目标中国画与西洋画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学会交流互助的学习方法。 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德情目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如何阅读一篇说明文;运用比较法欣赏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个性阅读——品评环节。 教学准备课件素材(视频、动画、图片、音乐)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直接引入法,运用两幅画:水墨画和油画 素材:水墨画(或动画)油画(静物) 开门见山法:让学生们判断哪一幅是中国画?哪一幅是西洋画? 从颜色和背景观察其不同点。 提示:中国画有留白,西洋画重视背景。 色彩方面:中国画较单调,直接是黑白两色;西洋画色彩丰富,接近实物的颜色。 总结:个性差异:中国人含蓄而西方人个性张扬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结构完整,内容之间容易衔接,易于引入情景,节省时间】 〖导语〗中国画与西洋画还有哪些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走近“中国画”与“西洋画”,绘画艺术博大精深,一节课时间我们只能浮光掠影稍作了解。 请大家打开书91页我们来共同学习16课(自读课文)。 〖第二环节——阅读〗 一、阅读的基本技能。 探究问题1:从《中国画与西洋画》这个题目中,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确定文体)提示:从文体的角度来考虑。 ①文体——说明文——这篇文章属于什么体裁? ②说明对象——中国画、西洋画 一般的说明文说明对象只有一个,而这篇文章却是2个,如果你是作者,你会采用哪种说明方法为文章最主要的说明方法? ③作比较——最主要的说明方法 (作比较作用:比较是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可以就其共同点来比,可以就其不同点来比。) 探讨问题2:确定了文体,阅读说明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23《中国画和西洋画》导学案

《中国画和西洋画》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课文和绘画名作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掌握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点的主要含义。 学习难点 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法 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了解丰子恺先生的生平,搜集他的漫画、散文作品,了解其作品风格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图片激趣,学生展示网上收集到的丰子恺漫画,并结合画作原来的题字做简单介绍。 二、作者介绍 由漫画引出对作者的介绍,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曾用名丰仁,号子恺,字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为《缘缘堂随笔》。 三、快速厘清课文结构 本文条厘清晰,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自然段),由东西洋文化不同谈起,概括介绍“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第二部分(第②-⑥自然段),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五个不同之处。 第三部分(第⑦自然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 明确:本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因为本文题目是“中国画和西洋画”,主要内容是介绍二者的不同,所以用的最多的是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高教版高三语文(拓展模块)第23课《中国画与西洋画》

中国画与西洋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课文和绘画名作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点的主要含义。 教学难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教材分析 1.本文是一篇介绍中西图画知识的文章。篇幅不长,且条厘清晰、文字精练。在本文教学中,要紧扣单元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点的主要含义。 2. 本课建议安排一课时,在对文本研读的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中西名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迥异。并可适当进行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等走进多彩的绘画艺术世界,

了解中西绘画艺术的历史,感知绘画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绘画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了解丰子恺先生的生平,搜集他的漫画、散文作品,了解其作品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激趣,学生展示网上收集到的丰子恺漫画,并结合画作原来的题字做简单介绍。 二、作者介绍 由漫画引出对作者的介绍,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曾用名丰仁,号子恺,字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

《中国画与西洋画》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中国画与西洋画》 教学设计

《中国画与西洋画》教学设计 【教材浅析】 本文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拓展模块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内容,是一篇介绍有关中西绘画知识的说明文。 作者丰子恺运用浅白的语言来高度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基本特点。通过对比来描述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内在本质,从而引导我们了解分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学情分析】 由于本文是一篇介绍中西绘画知识的说明文,学起来枯燥。但我所授课的班级是17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女同学,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好,学习兴趣也很浓,对美术知识也有所了解,因此接受能力应该更强一些。这篇文章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使学生能够批判地接受外国文化,也能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教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中,采取以文本研读为主,欣赏法、讨论法、对比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涵,创设情感氛围,增强直观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法分析】 1、课前让学生初步预习课文,自己体会文章。 2、教法和学法是分不开的,要连贯。 3、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提问、欣赏、讨论研究等推进教学进程。 【本课特点和创新之处】 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重难点的设置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3、选择的朗读图文并茂,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课文和绘画名作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在绘画艺术的欣赏中,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学生对我国艺术认知度,使我们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中国画和西洋画

《中国画与西洋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课文和绘画名作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五个异点的主要含义。【教学难点】 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课型】新授 【授课形式】理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了解丰子恺先生的生平,搜集他的漫画、散文作品,了解其作品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图片激趣,学生展示网上收集到的丰子恺漫画,并结合画作原来的题字做简单介绍。 作者介绍 由漫画引出对作者的介绍,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曾用名丰仁,号子恺,字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为《缘缘堂随笔》。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明确: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自然段),由东西洋文化不同谈起,概括介绍“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中国画与西洋画》教学设计

《中国画与西洋画》教学设计 【教材浅析】 本文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拓展模块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内容,是一篇介绍有关中西绘画知识的说明文。 作者丰子恺运用浅白的语言来高度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基本特点。通过对比来描述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内在本质,从而引导我们了解分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学情分析】 由于本文是一篇介绍中西绘画知识的说明文,学起来枯燥。但我所授课的班级是17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女同学,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好,学习兴趣也很浓,对美术知识也有所了解,因此接受能力应该更强一些。这篇文章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使学生能够批判地接受外国文化,也能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教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中,采取以文本研读为主,欣赏法、讨论法、对比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涵,创设情感氛围,增强直观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法分析】 1、课前让学生初步预习课文,自己体会文章。 2、教法和学法是分不开的,要连贯。 3、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提问、欣赏、讨论研究等推进教学进程。 【本课特点和创新之处】 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重难点的设置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3、选择的朗读图文并茂,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课文和绘画名作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在绘画艺术的欣赏中,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学生对我国艺术认知度,使我们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中国画与西洋画》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三中国画与西洋画 复习指导: 1.作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画家______。 2.这是一篇介绍有关中西绘画知识的说明文。全文采用______结构,使用_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从线条、透视法、解剖学、背景、题材五个方面,具体阐释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删.除(shān)神韵.(yùn)挥洒.(shǎ)曲廊.(láng) B.眺.望(tiào)蛾.眉(é)纤.丽(xiān)裸.体(luǒ) C.解剖.(pāo)披露.(lù)琐.碎(suǒ)骨骼.(gé) D.倘.使(táng)模.仿(mú)重叠.(dié)皴.法(qū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 B.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体材。 C.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D.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坚苦的学问。 3.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A.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 B.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C.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 D.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偏僻的小镇,对于他是很陌生的,没有一个熟人,没有任何落脚的地方,他叹息着,低下了头。 B.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班级,征求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意见。 C.夕阳也不甘寂寞,在“晚眺亭”的身上小心翼翼地涂了薄薄的一层晚霞的余晖。 D.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能否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不像实物,而西洋画很像实物。 B.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西洋画非常讲究透视法。 C.就人物画来说,中国画重写实,西洋画求神似。 D.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二、阅读理解 中国画_____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______。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中国画和西洋画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 中国绘画:是散点透视。用不同的视点观察物象,然后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内的物象共绘一画。 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即立足一点,描写物象,讲究“写形象真”。 (2)写意与写实 中国画:追求以貌取神,以抽象之美表达其意。 西方绘画:强调写实,以具象美表达构象。 (3)“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 中国绘画:是用尖锥毛笔通过“平、留、圆、重、变”等笔法筑成“点线结构”。通过点线“模拟”外界事物,表达“面”的时候,逸笔草草,求得形似。 西方绘画:是用扁平的“刷子”结构成一种“块面组合”形式,这种“块面结合”的技法善于表现物象的“质量感”和“体积感”。 (4)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 中国绘画:特别是水墨画,特别讲究用墨、用水。通过用水使墨有浓淡之分,要求有凸凹之形,以线条来表现物象的质感,用“墨分五色”来暗示色彩。 西方绘画:画家用“感觉到的色彩”来表现物体之间形成的色彩关系。往往选择特定的色调或强烈的对比色彩去构成油画的主题和意境。 (5)光影与透视 中国绘画:由于“点线结构”的局限性,无法表现”块面”的“光影”和“透视”效果。

西方绘画:善于将物理学知识应用于绘画艺术,能十分“象真”地表达物象,用光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轮廓、深度和空间,追求“环境”和“透视”效果。 (6)构图 中国绘画:在构图布局上要求空灵和单纯,讲究意境和情调,画面要气韵生动;在造型上多以偏侧、仰视和俯视下笔,使画中物象显出主次、虚实的分别,多留白。 西方绘画:在画面上全部绘图着色,用不同色彩表达、烘托主题。一幅西方油画,在完成后,无法再添笔加彩。 (7)诗、书、画、印与签名 中国绘画:讲究诗书画印结合。书画同源,以书入画,印画同辉,几种艺术在同—画面上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 西方绘画:完成后,画家仅在画面—角签名和注明日期。这种签名和日期不构成画面的有机部分。 (8)绘画形式与题材 中国绘画:形式丰富多样,有中堂、挂轴、册页、长卷、通屏、扇面、镜心、横披等。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可反映宗教、民俗、宫廷、园林等社会生活。 西方绘画:形式多为镜框式,形式较少。西方古典油画题材多为宗教、神话、风景和现实生活等。 (9)笔墨美学 中国绘画:由于中国绘画的“焦线结构”,中国绘画特别注重笔墨技法的研究,注意笔墨功夫,讲究运笔用墨。 西方油画:运用“块面结合”的技法,因此,没有笔墨项目的美学研究。 (10)留有余地和完美无缺 中国绘画:中国传统绘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景为灵魂,画面留有很多空白处,让人产生美感、产生遐想。

《中国画和油画欣赏》教案

《中国画和油画欣赏》教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 2、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 4、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有一种喻意在里面。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学习了这一课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意识,也让同学们明白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首先,我们在接触中国绘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它的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次,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难点:树立正确地欣赏观念,提高审美意识,不以狄狭隘的审美观看待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 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欣赏《捣练图》和《倒牛奶的女仆》等(课件展示)。(学生讨论)油画和国画一样都追求细腻逼真的效果,所不同是的油画注重光源的表现,有强烈的立体感,而国画也有生动真实地表现,可它往往不交代光源的来向。到底是国画美还是油画美?引用潘天寿的一句话,说明不管是西方绘画还是东方绘画都很了不起,国画和油画就像是两棵不同的树上开的不同的花,都很美却美的不同。我们作为中国人,应当热爱自己的文化,但我们也不能说只有我们的画才是好的,要学会欣赏多样的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课件展示工具和颜料,并展示国画和油画已经装裱好的作品,了解中西方绘画在长期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案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中国古代并没有“中国画”这个词,正是因为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进入中国,为了从本质上区别中外(主要是中西)绘画的不同,就有了“中国画”一词,其对应的词是“西洋画”。 但是,随着对绘画艺术本身以及美术史的研究,中国画演变为包含中国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本课虽然不要求也不可能完全从文化的角度去欣赏中国画,但是,也决不应该仅仅从表面形式和工具材料的区别上去欣赏中国画和油画的异同。这其中文人画所代表的绘画追求应该特别关注,所以教材中的“中国画家常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扩展了画面的艺术境界”这句话一定不要忽略。 中国画作品和油画作品除了表现形式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外,它们的装裱形式也各不相同。所以,除了欣赏绘画本身外,了解它们各自的装裱形式也很重要。这在教材中特别进行了对比介绍。 如果说欣赏中国画时,文人画的欣赏对认识了解中国画很重要的话,那在欣赏油画时,欣赏印象派之后至今的当代油画各不相同的表现风格同样重要。自从明末清初油画传入中国后,特别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同样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欣赏当代中国油画可以引入对中国画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国艺术的精神。 二、教学思路 从整体的美术活动过程看,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以往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背离了学生学习规律和新课改的精神。如何实

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是美术欣赏课面临的问题。 东方的紫禁城和西方的卢浮宫分别是中国画与油画的艺术圣殿,本课先以视频中大家熟悉的东西方艺术形象入手,用两座艺术圣殿“紫禁城”和“卢浮宫”为载体,将学生分为东西方两支艺术代表队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来领略、体会东西方文化的魅力,运用对比的方式,巧妙地将绘画的工具材料、内涵特点、画种分类、欣赏方法及表现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在两座艺术圣殿中畅游。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绘画名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和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五、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写实、浪漫风格,掌握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基本方法。 六、教学准备 1、将若干幅形式各异的中国画和油画作品布置在黑板上。 2、投影展示(使课堂中教师及学生展示的绘画作品以更强大的视觉冲击呈现出来,贯穿整个教学与展示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