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贸专业本科论文)中国玩具出口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

(国贸专业本科论文)中国玩具出口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

(国贸专业本科论文)中国玩具出口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
(国贸专业本科论文)中国玩具出口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

(国贸专业本科论文)中国玩具出口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

中国玩具出口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玩具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国外大型玩具企业逐步把玩具生产这一环节转向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国进行玩具的生产加工,从此开启了中国玩具行业的辉煌。发展至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基地和最大的玩具出口国,是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玩具的主要供应地。与此同时玩具也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支柱产品之一,为早期中国的出口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中国玩具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为辅,加工型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以上。由于中国玩具业一直以加工贸易为主,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和品牌,导致了中国虽然是玩具制造大国,却一直未跻身于玩具强国之列。大部分玩具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贸易额的增长也主要依靠玩具出口数量的扩张来实现。中国玩具业同国际同行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品牌建设滞后,设计能力严重不足,质量令人堪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等。因此,在本次由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中国很多玩具企业无法抵御这场金融寒冬,纷纷倒下去。实际上,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玩具企业来讲,应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而,研究中国玩具出口的现状,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玩具出口的影响,探讨如何在“危”中把握“机”,探索中国玩具出口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推动玩具出口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是中国玩具出口企业刻不容缓的课题了。

1中国玩具出口现状

1.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基地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和出口国。2007年我国有玩具出口记录的企业有8600多家,300多万人从事玩具行业。全球约有75%的玩具是在我国境内制造的。据海关总署信息中心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玩具出口总额70.55亿美元,同比增长7.51%,平均单价上涨3.03%。2007年全年玩具出口数量为169亿(个/套/千克),出口金额为84.8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13%。出口平均单价为0.5美元/(个/套/千克),比2006年增长47.10%。即使是经历了2007年一系列的玩具召回事件后,中国玩具依然占据着欧盟80%的市场份额,而根据美国玩具工业联合会统计,在美国销售的玩具仍有七至八成产自中国。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2008年我国玩具共出口价值达到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8%。

1.2中国玩具业以加工贸易为主

由于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玩具业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一般贸易为辅,大部分玩具最终销售到国外市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以及江苏,浙江,上海等五省市等地成为我国玩具产业最早起源地。目前,广东是我国玩具制造的主导地区,08年1-10月,广东省企业出口玩具52.3亿美元,增长5.6%,占全国玩具出口额的71.3%。自以广东为代表的中国玩具业发展以来,玩具生产主要从事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

工和补偿贸易“三来一补”的贸易形式,很少涉足生产贸易。此后,独资、合资、合作生产玩具的三资企业在此基础上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根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玩具加工贸易合计出口48.5亿美元,占玩具出口总额的57.23%;一般贸易出口26.6亿美元,占玩具出口的31.36%。2008年,与07年基本持平,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玩具48.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玩具出口总额的56.3%;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玩具26.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玩具出口总额的30.8%。2004—2008年中国玩具出口贸易方式比重图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海关总署网站统计数据绘制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玩具企业一直以来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一般贸易方式为辅的。近年来,加工贸易逐年呈下降的趋势,一般贸易比例是逐年上升的。这也说明中国玩具业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而不断走向成熟的趋势。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发展建设外销渠道并不断继续发展和巩固这一贸易格局,毕竟现在对拉动中国玩具业的出口快速增长和中国玩具业的强大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3中国玩具出口的主要市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

中国玩具产品出口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日本和香港是中国玩具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欧盟和香港为最主要的玩具出口市场。根据海关统计08年1-10月,中国对美国、欧盟和香港分别出口30.1亿美元、19.2亿美元和4.9亿美元;对上述3个市场合计出口玩具54.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73.9%。带有“中国制造”的玩具占据了世界玩具的大半壁江山。

1.4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导致出口订单下降

玩具是典型的非生活必须品,随着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继进入衰退后,中国玩具出口企业订单急速下降。据海关总署信息中心统计,2008年我国玩具出口有5个月份出现了负增长。其中,10月份以后我国玩具单月出口额连续走低,11月份和12月份分别出口7亿美元和6亿美元,连续2个月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8.6%和7.6%。如图-2所示:

图-2 2008年我国玩具单月出口额及同比增速图

图表来源:海关总署网站《2008年我国玩具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玩具行业内忧外困不容忽视》

1.5中国玩具主要市场安全门槛不断提高

2007年美泰公司三次大规模召回我国生产的玩具后,美国、欧盟先后出台3项对玩具业影响巨大的技术标准:2008年11月开始实施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2008年12月通过的欧盟《玩具安全指令提案》以及2009年7月即将实施的《美国玩具安全认证程序》。由此导致国际市场对我国玩具质量信心大幅降低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玩具出口成本的大幅提升,大大降低了利润空间。

中国玩具出口企业遭遇了召回事件、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生产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后,逐渐进入了寒冷的“冬季”。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共出口玩具86.3亿美元,仅比上年增长1.8%,增速回落18.5个百分点。玩具大国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同时面临着玩具业重新洗牌,寻找出路的大好机遇。

2 中国玩具出口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正如前文所提,当前中国玩具出口企业正正遭受着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对玩具业的冲击再说难免。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剖析中国玩具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玩

具业在下个经济周期里决胜于千里而未雨绸缪。

2.1中国玩具出口企业面临的机遇

当前中国玩具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沉淀了良好的发展经验,即使是眼下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玩具的出口企业来讲,也蕴藏着大好的发展机遇。

2.1.1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

当寒冬来临时,玩具企业必将“抱团取暖”,在整合合作中为企业带来新机遇;企业休养生息,调整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培养玩具设计专业人才,为企业寒冬过后提升竞争力。跳出倒闭多少企业的阴影来看,在经济危机中倒下去的虽然有大企业,但更多的是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从整个玩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应该是中国玩具行业从玩具大国向玩具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作为国外品牌加工厂的中国玩具制造业如果能把握住这次玩具行业洗牌的机遇,在危机中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行业资源整合,定能化“危”为“机”。相信,经过这次考验后,中国的玩具制造业必能走出世界工厂的生存模式,提升在全球玩具产业链中的地位。

2.1.2中国玩具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对各行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原因,并由此决定了各国的相对优势和贸易利益格局。中国是世界玩具业的制造大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其比较优势在于中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相对较好的资源禀赋。由于我国是一个原材料大国,生产玩具的原材料比国际市场存在很大的竞争优势;同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是他们无法比拟的。综合以上两个原因,价格优势也就成为了中国玩具进入国际市场最大的竞争砝码,这也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来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最终原因。

本文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TSC(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来分析中国玩具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势。

贸易竞争力指数公式为:

TSC=(X ij-M ij)/(X ij+M ij)

式中:X ij为i国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M 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额。TSC的取值范围是(-1,1),当TSC>0时,表明该产品(产业)有国际竞争力;TSC<0时,表明该产品(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TSC值越接近于1,表示该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强。中国玩具业竞争力自1998年以来国际竞争力指数一直在0.97以上。如表-1所示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一)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WTO基本原则论文摘要]近期以来,关税壁垒一直是各国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的习惯性做法。在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无论是WTO的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措施,还是多边环境协定的与环境相关的贸易措施,它们都有一个主要的载体,那就是绿色壁垒。加强对绿色壁垒这一新兴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其影响国际贸易的机制与效应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引言 非关税壁垒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就已出现,但普遍建立和实施却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国内市场的矛盾,对进口的限制愈加严格,一方面高筑关税壁垒,另一方面采取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他国商品的进入。近些年虽然WTO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调控作用,但同时非关税壁垒还在不断增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严重的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侵扰和打击。而绿色壁垒是指一国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以及本国产品、市场而设置的各种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随着绿色壁垒的加速发展,发达国家在国内加快了制订和实施环境标准的步伐,在国际上则极力主张将环境标准、环境标签与贸易措施挂钩,限制不符合其环境标准的产品进口,这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贸易壁垒有增无减。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非常反感,双方常常发生激烈争论。这种情形时常对全球环境治理产生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有些学者提出,建立一个世界环境组织,可以使世界贸易组织排除掉环境问题的干扰,消除发达国家利用环境壁垒的前提和借口。还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建立一个世界环境组织将对世界贸易组织起制约和平衡的作用。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冲击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还不是非常明显,人们甚至认为中国的产品尤其是一些农产品、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入世后将会有光明的前景。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据有关部门估算,自2002年以来,国外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达10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近年来水产品、畜禽、蔬菜水果的年出口额。蔬菜水果的年出口额。例如,2004年,欧盟禁止我国动物源性产品进口一案就涉及我国94家企业,贸易金额达6.23亿美元。一些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企业,还将因此次事件濒临破产境地。据统计,这些企业中涉及的劳动力近5万人,欧盟的禁令还殃及十几万农户因上述出口企业无法全部履行合同而遭受经济损失。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污染密集度高的产品一般是发达国家绿色壁垒所集中针对的相关行业的产品,例如化学成品及相关产品、农药等。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化学原料和农药的出口制定了不少环境标准和贸易限制措施,而且,最新的动态表明,这方面的绿色壁垒将进一步加深。以欧盟为例,2003年底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已经提交欧洲议会审议,该白皮书一旦通过并实施,中国将至少有700多种出口欧盟的化学品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等考验。近年来,绿色壁垒成为影响中国化学品和农药出口的最主要的因素。 2.对出口商品成本和数量的影响 农产品及食品出口受到绿色壁垒显著影响的主要包括茶叶、蔬菜、动物肉类产品等。2002年以来,由于欧盟和日本先后改变或增多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或项目,我国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分析 1 中国汽车出口的发展 近15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甚至在入世后,中国的汽车产业没有像原来认为的受到极大冲击,反而走上快速发展之路。1997年中国汽车产量仅为158万辆,出口约1.5万辆。到2012年,产量已经达到1927万辆,增长12倍;出口93万辆(1~11月),增长63倍,汽车产品已遍及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进口到出口,从逆差到顺差,中国汽车正在走着许多中国工业品的老路,在“Made in China”这组魔力词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出口繁荣异常。汽车出口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成为实现中国贸易顺差的生力军。 但是,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德国汽车出口量占整个产量的75.9%,日本是50.3%,韩国是64.9%,中国2010年汽车出口比例为3.1%,2011提升至4.6%,但仍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其他国家,甚至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和印度的汽车出口比例也远远高于中国,见图1。同时,这也说明中国汽车走出去的空间还很大。 图1 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产量与出口比例 数据来源:OICA、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 从纵向看,在中国入世以前,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很小,入世后快速发展起来,到2011年达到约85万辆,到2012年前11个月已经超过93万辆,预计全年将超越100万辆的水平,见图2。中国汽车出口业务不仅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趋势。在2007年和2008年,不仅国内市场快速扩容,汽车进出口市场也令人惊喜,无论是进出口量还是进出口金额均再创新高。但是到了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汽车出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整车出口数量同比几乎减少一半,除轿车之外的其他车型出口价格也出现回落。在2010年有所回升,但是也没有达到2008年的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到2011年和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2008年的水平,创历史新高,但是出口结构性缺陷仍然存在,出口的车型仍以经济型为主。

数学模型课程设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摘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建立了短期与长期两种预测人口增长的模型,并对附录中城镇乡的人口演变趋势做拟合与分析。 本文的建模过程选用了1996年到2005年的人口数据。短期人口预测用曲线的直接拟合,分析出人口的增长趋势。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符合指数函数bt =+,利 y ae c 用logistic模型求出人口最大上限 x,据此拟合人口增长的指数函数x(t),预测 m 2006-2011年的人口数量。长期预测中,建立灰色动态模型GM(1,1)预测中国人口长期增长趋势。在解系数的过程中运用了最小二乘法,得出预测人口数据的方程)0(?x,并预测2011年到2015年的人口数量。在对中国总人口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总体预测后,我们从附件中提取出城、镇、乡三地人口、男女出生性别比、老龄人口比率等相关数据,对中国未来城、镇、乡三地人口比例、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做趋势预测,从而达到了对中国人口全方位的预测。 关键词: 曲线拟合、灰色动态模型、最小二乘法、自然增长率

一、问题的重述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附录2就是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收集到的部分数据。 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 二、符号说明 nianfen 年份 chusheng 出生率 bata0 估计的参数值 nlinfit 非线性拟合函数 1 y出生率函数 2 y死亡率函数 m x人口上限 t 时间 x(t)人口增长函数 X(0)中国各年人口总数 X(1) X(0)的一次累加序列 Z(1) X(1)的紧邻均值生成数列 -a 发展系数 b 灰色作用量 )0(?x人口预测值 c 均方差 k ?相对误差 三、模型的假设 1.假设人口迁入迁出对问题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 2.忽略社会环境、自然、经济、文化水平的对人口的影响; 3.长期预测中,不考虑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的影响。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中国人口短期预测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根据查找资料得到,人口死亡率,出生率与人口增长符合指数增长的模型bt y ae c =+。模型选取了1996年到2005年的全国人口进行nlinfit拟合。(代码见附录一) 处理人口增长函数时,考虑到人口数量受资源等因素的约束,中国人口将有一个上限。定义函数时,用“人口上限与指数函数相减”模式。死亡率、出生率等客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而且随着环境等的因素,中国的总人口最终会趋 向一个固定值,即最大容纳量x m,由logistic模型求出。假设x m 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则可利用逐年的历史数据来计算出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设x(t)为第t年中国总人口数,r为人口的增长率,x m 为中国人口的最大容纳量。

人口预测模型经典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对人口预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一次线性回归模型,灰色序列预测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考虑到三种模型均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又用加权法建立了熵权组合模型,并给出了使预测误差最小的三个预测模型的加权系数,用该模型对人口数量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如下: 其次,建立Leslie人口模型,充分反映了生育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利用以1年为分组长度方式和以5年为 负指数函数,并给出了反映城乡人口迁移的人口转移向量。 最后我们BP神经网络模型检验以上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字:一次线性回归灰色序列预测逻辑斯蒂模型Leslie人口模型BP神经网络

一、问题重述 1. 背景 人口增长预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人口变动和增长也不明显,生产自给自足或进行简单的以货易货,因而对未来人口发展变化的研究并不重要,根本不用进行人口增长预测。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达到空前水平,这时的生产不仅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还要面向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了解供求关系的未来趋势。而人口增长预测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2. 问题 人口增长预测有短期、中期、长期预测之分,而各个国家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人口预测。例如,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约为70岁左右,因此,长期人口预测最好预测到70年以后,中期40—50年,短期可以是5年、10年或20年。根据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一)及《中国人口年鉴》收集的数据(附录二),再结合中国的国情特点,如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性别比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同时指出此模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问题的基本假设及符号说明 问题假设 1. 假设本问题所使用的数据均真实有效,具有统计分析价值。 2. 假设本问题所研究的是一个封闭系统,也就是说不考虑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人口迁移问题。 3. 不考虑战争 瘟疫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4. 在对人口进行分段处理时,假设同一年龄段的人死亡率相同,同一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相同。 5. 假设各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呈正态分布 6.人类的生育观念不发生太大改变,如没有集体不愿生小孩的想法。 7.中国各地各民族的人口政策相同。 符号说明 ()i a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 ()i c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k i c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中第k 年龄值人口总数占总人口 的比例 ()A t --------------------第t 时间区间内各年龄段人口总数的向量 ()P t --------------------第t 时间区间各年龄段人口总数向量转移矩阵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案例)题目

东财网院2009年6月课程考试 《中国对外贸易》案例 (共三个案例,任选一个案例写作) 案例分析1:吉利收购英国锰铜控股公司案 2006年10月24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英国伦敦皇家花园酒店,代表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公司(0175HK)、上海华普,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正式签署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协议规定,吉利汽车将与英国锰铜控股组建新合资公司,在上海华普生产TX4伦敦出租车。按照协议,吉利汽车将在合资中占51%的股份,华普汽车占1%,英国锰铜控股占48%,中方将以占股52%的比例成为这家合资公司的控股方。 吉利收购案可能会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经典案例。因为这次收购打破了以往汽车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的惯例,实现了中方控股。更重要的是,吉利通过生产转移,跳过了复杂的文化差异问题以及劳资关系困扰,直接实现了在中国本地化低成本生产。这次收购,中方得到了合资公司的控股权,改变了过去在双方股权相等的情况下,技术水平较低的中方只能受制于外方的局面。吉利集团常务副总裁杨健说:“这次合资事件对于国内汽车业的最大意义在于,为行业接下来更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控股英国锰铜后,吉利除了拥有著名的伦敦黑色出租车的生产和技术外,同时也拥有了一条通往欧洲的捷径。杨健说,吉利将利用英国锰铜在英国乃至全欧洲的售后服务网络,使吉利自己生产的经济型轿车也进入欧洲。 新华信汽车市场研究服务副总监孙木子表示,锰铜黑色出租车历时58年打造出的可靠质量和品牌口碑将拉升吉利的品牌形象,这些因素又将推动吉利汽车的出口业务。 请结合上述材料,撰文详细论述: (1)请解释“走出去”战略。 (2)结合吉利的收购案,分析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3)你认为吉利收购案为我国其他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字数2000~3000字。 案例分析2:欧盟对中国橘子罐头采取临时保障措施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橘子罐头达37454吨,合计2230万美元,同比增长72.4%和85.5%。2002年中国对欧盟户口橘子罐头50498吨,合计2630万美元,同比增长35%和18%。 2002年6月,中国得到西班牙橘子罐头特保预警信息,西班牙罐头协会向欧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出口到欧的橘子罐头进行特保调查。由于当时欧盟尚未通过特保立法,在中方积极交涉下,该案一直未能立案。2003年3月8日,欧盟通过了特保法。2003年7月11日对中国橘子罐头立案采取特保调查,该案涉案金额为2630万美元。 7月16日,欧方已经决定分别根据一般保障措施法规和对华特保法规就进口橘子罐头进行保障措施调查,并邀请中方就此案进行讨论,以寻求友好解决此案的可能性。欧盟对中国橘子罐头进行立案调查的同时启动了特保和一般保障措施两套程序。其实本案符合一般保障措施的立案条件,欧方完全可以只启动一般保障措施的调查来保护欧盟产业。 11月13日,欧盟决定对中国等国家的橘子罐头采取临时保障措施。临时保障措施采取关税配额的方式,中方在154天临保期间的配额为11389吨,该配额在传统进口商和其他进口商之间按85%和15%的比率分配,超过此配额的橘子罐头将被征收155欧元/吨的从量税。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nalysis of the Export of Chinese Automobile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大学 中国·** 年月

摘要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幼稚产业,如何发展好我国的汽车工业一直以来就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汽车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并于2005年出口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出口数量也首次超出进口,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但是在我国汽车出口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体现出了我国汽车出口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国汽车出口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认真分析了我国汽车出口的现状、特点,总结了我国汽车出口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的企业和政府在未来发展汽车出口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我国汽车出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关键词:汽车出口对策发展趋势 - I -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Analysis of the Export of Chinese Automob ile Abstract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at the same time,an infant industry. How to develop it greatly has always been of great concern to people. 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automobile exports is growing. And in 2005,Exports has been more than 10 billion U.S. dollars for the first time. Export volume exceeded the im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too,which was a historic turning point. However,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tomobile exports,we can see the advantages,on the other hand,we can also see some problems of Chinese auto exports. In this paper,to this case,I make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uto exports,summing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ur country's auto exports.With learn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abroad,I make several suggestions to Chinese auto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xports,and give a reasonable prospect about export trend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 II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率分析论文

题目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战略选择摘要:中国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经济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取得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面对着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贸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中心议题.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而言,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我国对外贸易近几年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外贸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为“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画上圆满句号。2011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但我国对外贸易走的是“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保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统一,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获取不断增长

的贸易利益,达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现在 显得日益重要。 一.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中国对外贸易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的对外贸易企业绝大多数缺乏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这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生产性能完善的商品用于对外贸易。质量、性能不够优异的中国商品缺乏品牌意识,难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在国际市场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中很难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较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比较落后,对外贸易的出口创汇的主要增长方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外贸产品档次不高,消耗了国内大量的资源,但是对外贸易的利润却很低。我国进口一架波音客机要花费2100万美元左右,但是我国出口一双鞋,平均下来才2.5美元,换一架波音客机得用840万双鞋。近几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占据很大的地位,而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型的行业却占据很少的部分。 (三)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7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调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等外部原因。中国对外贸易的外贸增速开始下滑,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深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摘要 人口总数的预测对未来资源分配,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人口预测模型结合所给数据进行人口预测,并进行模型改进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较理想的人口变化趋势。 第一问中,采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了人口的增长规律,通过简要的假设设置相应的预测系数 第二问中,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运用Matlab以及Excel得出人口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三问中,通过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Matlab编程得到相关的系数x =r 万人,并判断模型的可用性。 .0 248205= 0253 m 第四问中,根据所得的模型,带入相关数值得到203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4210万人 第五问中,通过改进求解拟合参数的方法,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通过分析可知2030年可能会达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峰值近似为145168万人,与国家人口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合。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最小二乘估计;Matlab;线性拟合

一. 问题提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对于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研究人口增长的规律。 问题一,作出适当的简化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大陆人口群体增长的数学模型。 问题二,对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画出1949~2017年中国大陆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问题三,对第1问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问题四,预测2030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 问题五,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二.问题分析 由于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第一问的模型选取应该选用能够反映阻滞作用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使增长率r能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下降,基于此选择了典型的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函数,并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 第二问中由Matlab能够得到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三问中对于大数据处理要得到模型中的相应参数需要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系数估计,通过分析曲线的特点评价模型的可用性。 在第四问,根据模型带入相应的时间预测对应的人口总数。 第五问中,由分析可知,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要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精度要更高,因此通过观察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可以近似拟合成一次函数的现象,将估计参数的方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并结合数据实际曲线,确定相应的模型参数。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 (1)生育模式相对不变 (2)所用数据真实可靠 (3)不考虑生存空间等自然资源的制约,不考虑意外灾难等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 (4)较短的时期内的死亡率是稳定的

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平台,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入乡贫富差距。农业谈判能够有效地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扭曲现象,有力地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欧美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农产品品质来看。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将由以前高补贴下的价格转向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然而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却因其成本和管理流通费用的增加而上涨。从总体上讲,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价也随之快速增长。据匡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已经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二至七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是质量低劣、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少的初级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价格优势,而其价格优势又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面对发达国家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中国的优势农产品如果不及时增加科技含量,迟早将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协商。工业产品关税委员会希望这些要点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对此展开具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以使市场准入委员会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模式上取得一致。同时,还希望在讨论上述内容时,各成员能够遵守世贸组织协议并从维护基于市场开放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出发发表各自的观点。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精)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003班 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 要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基于leslie 的改 进模型: (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 -(n 3 2112) -(n 3 21 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 一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20-29岁生育旺盛人数年均超过1亿的情况下, 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底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7.58‰,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2以下。进入90年代末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外近200年的历程。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 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年共少生2.5亿个孩子。若从70年代算起,至今至少少生3亿人口,这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同时也是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1990-199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口约1300万,这仍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论文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农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不仅有着巨大的外汇贡献,而且在拓 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方面 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本文先分析 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如农产品质 量差,国外的反倾销现象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最后总结出了解决这些问的 办法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问题对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国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中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我,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出口稳步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中国农业基本上是一个以满足内需为主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贸易差额上看,在加入WTO以前,中国农产品贸易在大部分年份都保持顺差。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加。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成为继美国、欧盟、加拿大、巴西之后的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我国农产品出口以水产品、蔬菜、水果、畜产品等为主且均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农产品出口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东部省份,中部农产品加工企业渐有提升趋势,而西部地区则属于起步阶段。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因此加工产品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中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农产品将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方向。但专家指出,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其实并不算多,因为我国农产品中有8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价格优势,真正出口的农产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二、当前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突出问题 1、绿色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

2019年人口增长的预测.doc

人口增长的预测 关键字:人口数平衡点方程模型运动预测曲线稳定增长人口 一题目: 请在人口增长的简单模型的基础上。 " (1)找到现有的描述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的模型; " (2)深入分析现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 " (3)选择一个你们认为较好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未来20年的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作出有关预测; " (4)就人口增长模型给报刊写一篇文章,对控制人口的策略进行论述。 二摘要: 本次建模是依照已知普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首先假设人口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即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用参数=3.0,r=0.0386, =1908, =14.5。画出N=N(t)的图像,作为人口增长模型的一种近似。 做微分方程解的定性分析,求出N=N(t)的驻点和拐点,按照函数作图方法列出定性分析表,作出相轨迹的运动图。当初始人口<时,方程的解单调递增到地趋向,这意味着如果使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人口增长,则人口发展地总趋势是渐增到最大人口数,因此可作为人口的预测值,也称谓平衡点。 用导数做稳定分析,为判断平衡点是否为稳定,可在平面上绘制f(x)的图象,然后像函数绘图那样,用导数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图看出人口数N(t)按时间是递增的,当人口数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将逐渐地趋向,这意味着是稳定的平衡点。按该模型,未来人口的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演化,从初始状态出发达到极限状态,这样就给出了人口的未来预测。 三问题的提出 1.Malthus模型 英国统计学家Malthus(1766-1834)发现人口增长率是一个常数。设t时刻人口为N(t),因为人口总数很大,可近似把N(t)当作连续变量处理。Malthus的假设是:在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中,净相对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常数,即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人口总数成正比。根据这个假设有: , (1.1)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可分离变量方程,用符号微分方程求解器desolve容易求得方程的解为:如果人口的增长符合Malthus的模型,则意味着人口数量呈指数级数增长,最终结果是人口爆炸。 2.Logistic模型 1938年,荷兰生物数学家Verhulst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1.1)式可改为: ,(2.1) 上述方程为可分离变量方程,可直接求解。也可用符号微分方程解题器求它的解: N=dsolve(’DN=r*(1-N/Nm)*N’,’N(t0)=N0’) N=Nm/(1+exp(-r*t)*exp(t0*r)*(Nm-N0)/N0) 化简后得: 四利用数学模型对中国人口的预测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浅谈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战略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产构成企业新的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很多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遇到越来越多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在这充满巨大竞争的全球化、市场化经济的背景下,要求我国企业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在加强自身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同时,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 关键字:中国企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战略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the main resource of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However,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many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encounter more and mo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tters. In this environment, where the globalized market economy is full of fierce competition, we should comply with the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market rules. We should not only straighten the protection of our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 but also enhance the indepen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have our own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Key words: Chinese enterprise, foreign trad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rategy 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 1.从我国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看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是伴随着艰辛和困苦的,改革开放以来,从处处限制到给予肯定再到政策上的支持,经历了20多年的艰难发展,然而现今的有关民营企业的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等方面,依然需要完善和健全。在知识产权方面,随着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的通过,意味着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也必须严格按照协议的标准处理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还达不到国际的高标准,与国际协议条款之间依然存在着衔接上的问题,而由于民营企业大量集中于低门槛的消费品生产领域,在国内外都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使得国外企业借WTO的规则,对国内企业发动了防不胜防的攻击。 知识产权指的是一种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据了解,在我国企业的专利权的申请问题上,重技术轻专利,重成果轻申请是普遍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专利申请费、维持费以及年费过高,这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从我国企业自身条件看 在外部条件上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对于外部原因,企业自身的内在问题,是值得我国企业仔细思考的。 我国大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非常薄弱。发展的20多年,我国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开发能力较薄弱,普遍通过仿制国外的产品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就一直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许多企业的成功大多归功于当时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低,依靠低成本占领市场,而仿制就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这一现象必然引起外国企业的注意。由此,中国就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 随着我国有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正朝着大中型企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增强企业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企业在多变的国际市场上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应对国际挑战的知识产权策略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与前景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与前景 汽车工业是被公认为具有高度产业关 联性的工业,德鲁克曾称汽车工业是“工业中的工业”。汽车产业既是资本、技术密 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极高的波及作用,对经济有巨大的推动力。汽车工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汽车工业从产生开始,就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在机械设计、结构设计、材料更新、工艺进步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的。严格地讲,汽车工业本身就是在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早形成的最具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部门。因此,汽车工业的较快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工业结构的升级。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受汽车产业链条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大和投资回报高的诱惑,到2005年,全国有27个省都在推进汽车业,21个省生产轿车,共有2443 个汽车企业,其中115个整车厂、改装厂551

个、摩托车厂154个、发动机制造厂56个、汽车摩托车配件厂1567个、相关配套行业168个。根据有关方面分析,2005年中国有整车生产能力550万辆,到2007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多万辆。从供给趋势看,中国国内的汽车供给将进入过剩时代。加入WTO以来,由于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大举进入,中国汽车产业已经由供不应求迅速转向供 过于求的阶段,届时,全国所具备的整车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市场需求能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指出,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而且这种供过于求的矛盾现在已经初见端倪,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一、中国汽车出口势头强劲 2004年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的运行有 了新动向——出口势头反超进口势头。自2005年4季度以来,一直保持进出口贸易顺差。在2006年汽车进出口贸易顺差破纪录以后,2007年1—12月中国汽车出口创汇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出口贸易顺差高达亿美元。其中整车出口608331辆,同比增长% ,

2007全国数学建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2007全国数学建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摘要: 针对题目所提要求,我们建立了两个中国人口预测模型,分别用于对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做短期和中长期的预测。 为了对中国人口发展做短期的预测,考虑到题目所给的数据资料的不全面,我们由马尔萨斯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得到启发,针对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把出生率和死亡率函数这两大对人口增长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作为建模的关键参数,在附件中没有给出中国近年总人口数的情况下,建立了短期内预测中国人口增长的微分方程模型。在该模型中,为了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函数这两个重要参数,我们通过分析题目所给数据,提取出有效信息,计算归纳出2001年到2005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灰色模型,用于对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得出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关于时间的函数。较准确的估计出了人口增长的关键参数,使得建立的人口增长短期预测模型不仅符合中国人口的发展特点,而且简单易用,能在未知总人口数的情况下预测人口的相对发展变化,这一优点使得可以方便且准确的用于预测中国人口短期内的发展趋势。 为了对中国人口发展做中长期的预测,考虑到短期模型在预测人口中长期发展中的局限性以及影响人口发展的众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我们利用灰色动态模型的特点,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查到了中国近年的人口总数(见附表一),把人口数做为灰色量,对原始各年人口序列进行分段建模,对各分段模型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根据各阶段宏观指标的相关确定一组适当的权数,进行预测模型的最优组合,以确定最优预测模型,从而建立了中长期预测中国人口增长的灰色动态系统人口模型,对中国人口进行了中长期的预测。 在对中国总人口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总体预测后,我们从附件中提取出城、镇、乡三地人口、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相关数据,对中国未来城、镇、乡三地人口比例、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做趋势预测,从而达到了对中国人口全方位的预测。 关键词:出生率、死亡率、指数增长模型、灰色动态模型、性别比、老龄化、生育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