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徽宗 赵佶手书道德经道德经二章

宋徽宗 赵佶手书道德经道德经二章

《道德经》王弼本及河上公本之参差

王弼本、及河上公本之參差 第三章王弼: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河上公: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第四章王弼:淵兮似萬物之宗。 河上公:淵乎似萬物之宗。 第五章王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河上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狗。 王弼:虛而不掘。 河上公:虛而不屈。 第十三章王弼: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 河上公:何謂寵辱。辱為下。 第十四章王弼:是謂惚恍。 河上公:是謂忽恍。 第十五章王弼:熟能濁以靜之徐清。 河上公:熟能濁以止靜之徐清。 王弼: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河上公: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第十六章王弼:吾以觀復。 河上公:吾以是觀其復。 第十七章王弼: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 河上公:有不足焉有不信焉,猶兮其貴言。 第廿十章王弼: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河上公:純純兮,眾人昭昭。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海,標兮 若無止。 第廿一章王弼: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河上公:道之為物唯怳唯忽。 王弼: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河上公: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第廿二章王弼:窪則盈。 河上公:窊則盈。 第廿四章王弼:企者不立......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河上公:跂者不立......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 第廿五章王弼:寂兮寥兮獨立不改。 河上公: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第廿六章王弼:......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河上公:......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第廿七章王弼:善行無轍......善數不用壽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 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河上公:善行者無轍跡......善計不用壽策,善閉者無關鍵而 不可開,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王弼: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河上公:知智大迷,是謂要妙。 第卅章王弼:善有果而已。 河上公:善者果而已。 第卅一章王弼:不得已而用之恬澹為上。

赵佶楷书千字文卷

赵佶楷书千字文卷 赵佶楷书千字文卷,纵:30.9厘米,横:322.1厘米。朱丝界栏,素笺本。现藏上海博物馆。 赵佶与众多书家一样,也喜欢书写千字文,留存至今的两件千字文墨迹,犹如晶莹的双璧,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艺术功力。 此卷千字文,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二十二岁时书赐童贯的。其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後百行。他真书学唐代薛曜,并且青出于蓝,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别具一格。将“瘦金体”书法艺术推向极致。诚如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所云:“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顿而钧,文体匀称,用笔轻按重收,顿折利落,具有飘逸清润之感,显示出‘瘦金书’的独特风格。” 瘦金体是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宋徽宗的瘦金书多为寸方小字,而《秾芳诗》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别有一种韵味。

《老子》王弼本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 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 àn 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 ān 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全文(王弼本)

道德经 据中华国学文库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整理 上篇道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chěng,读如逞),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龠(yua)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mián)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ǎi)而棁(zhuō)之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天之道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道德经标准版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 晁说之序 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末矣。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奕能辩之尔。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欤!其文字则多谬误,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尝谓,弼之于老子,张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预之于左氏,范甯之于穀梁,毛苌之于诗,郭璞之于尔雅,完然成一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 嵩山晁说之鄜畤记。

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喜其近古,缮写藏之,乾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谨记 正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 无名天地之始,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有名万物之母。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 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者,微之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常有欲,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以观其徼。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

宋徽宗赵佶草书《草书千字文》(高清打印版)

宋徽宗赵佶草书《草书千字文》(高清打印版) 2013-02-10 00:00 宋徽宗赵佶草书《草书千字文》(高清打印版)中国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代表作。赵佶(1082~1135),北宋第8 代皇帝,在位25年。此卷为纸本,草书,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为描金云龙,长3丈, 无一接缝。云龙纹生动规整,犹留唐人遗韵,对研究宋代造纸技术弥足珍贵。写在上面的狂草书千字文一气呵成,笔势凌空,变幻莫测,犹如长江奔腾,一泻千里,运笔迅疾流畅,结体奇宕潇洒。此卷作于宣和四年(1122),是赵佶40岁书 法大成时之作品,为稀世珍品。《石渠宝笈·初编》、《格古要论》诸书著录。 公元一一二二年,宋徽宗赵佶书写本卷草书千字文。这卷狂草千字文,其法出自怀素狂草一派,全长数丈,一气呵成,毫无倦笔,颇为壮观。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在《庚子销夏录》中指出:“徽宗千文,书法怀素。”当代书画鉴定专 家杨仁恺先生云:“此卷草书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有的或连或绝,如花乱飞;有的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有的如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卷后落款的宣和壬寅年,正值赵佶年届四十。此作为其盛年书写的成熟之作。全卷纵三十五点一厘米,横一千一百七十二厘米,字迹九十九行,为描金云龙纸卷。此卷自宋宣和年

间历经金昌明内府,转入南宋权相贾似道,明晋府,项元汴,清梁清标等诸家遞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赵佶的草书深受怀素影响,气势雄健。《草书千字文》是赵氏极少传世的狂草作品。笔势劲利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极奔放驰骋之致,更为稀世珍品。《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的典型作品之一。它笔势匀整峭拨,笔画顿挫有力,在气韵上显得格外流畅和飘逸灵动,具有浓厚的书卷特色。 奢华狂风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在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着旷世奇珍——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其笔势奔放流畅,跌宕起伏,富有一种似音乐旋律的美感。气势颇为壮观,毫不亚于唐代草书书圣张旭与怀素,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昏君的才华一国之君,为何有如此精湛的书法作品?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庸无能的封建帝王,在位二十五年,骄奢淫逸,怠弃国政,最后落得国亡身辱,死于北域的下场。但是,这位失败的政治家对书画情有独钟,并在艺坛上取得了光辉成就。从文化史、艺术史的贡献来看,赵佶书写了其最光辉而独立的一页。赵佶的楷书兼容并蓄,自成一家,后世称“瘦金体”。一如疾风中之修竹,挺而神骏。上海博物馆现藏的楷书千字文就是这一书体的代表。“瘦金体”与李邕的“金错刀”交相辉映,堪称中国书法史上耀眼的双璧。而这幅狂草作品则展示了其书法的全面。神奇的长宣这卷笔翰飞舞的《千字文》,是写在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幅描

王弼

王弼 [编辑本段] 魏晋玄学家王弼 王弼(226~249),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 生平 王弼出身官僚世家,其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号称“八俊”之一、身为荆州牧的刘表。据《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博物记》和《博物志?人名考》、《王弼别传》等记载,东汉末年大乱中,弼祖父王凯与其族弟王粲避乱荆州,依附刘表,刘表重粲之才。欲以女妻之,而又嫌其形貌丑陋,非女婿才,将女嫁给王凯。凯有风貌。凯生子业,业生弼。弼为刘表之曾外孙。王粲于建安二十二年(217)从曹操征孙权,病死途中,而粲之二子又坐罪处死。粲绝嗣后而以王业为继嗣。王粲又成了王弼的继祖父。王粲是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才学出众,少年成名。十四岁至长安受到著名文学家、大学者蔡邕礼遇,即将家藏书籍文章万卷送给了王粲。装载数车的书籍,后来全为王业所有。这对王弼的成长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王弼的家庭祖风对王弼的成长也有重大影响。其六世祖王龚,名高天下,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五世祖王畅为汉末“八俊”之一,官至司空,亦列“三公”;其父王业,官至谒者仆射,再加上继祖王粲的文学地位,都会对王弼成长产生极大的有利影响。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何晏曾叹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据何劭《王弼传》载,王弼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他曾与当时许多清谈名士辩论各种问题,以“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深得当时名士的赏识。王弼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正始中,大将军曹爽擅权,王弼补台郎。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杀,王弼受案件牵连丢职。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十四岁。

瘦金体书法诗词赏析

瘦金体书法诗词赏析 瘦金体书法诗词欣赏 瘦金体书法诗词赏析1 瘦金体书法诗词赏析2 瘦金体书法诗词赏析3 瘦金体书法诗词赏析4 瘦金体书法诗词赏析5 皇帝的瘦金体为什么得不到普及 放眼整个书法史来看,瘦金体在过去的九百年间一直是个冷门,关于瘦金体的普及程度远不及王羲之,颜真卿的原因,瘦金体得不到普及的原因有以下的几点: 1、皇帝的字是御笔 宋一代,一般人岂敢随便模仿,招引仿造御笔的嫌疑?因此便得不到普及。有元一代,异族统治天下,防备,压抑汉人,连名臣文天祥的墨迹都没有人敢公开收藏。宋徽宗的御笔更加罕见流传,就别说普及了。明段时期,受政治家的影响,宋徽宗的书画不被追捧,据说有一个明朝的皇帝当众赞美了几句宋徽宗的画画得好,马上就有臣子的纳谏,说宋徽宗画虽好,却是个亡国之君,所以不应该羡慕其画,当然也包括其瘦金体书法。可见,有明一代,人们对宋徽宗的书法观还是持成王败寇论那一套的。在这种

环境之下,瘦金体自然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清代以来,对待瘦金体的态度,大概也避不开“成王败寇”论的范畴。乾隆皇帝雅好字画,精心鉴赏。然其在赞赏之间,乃不免要对他的政治得失例行议论一番,诸如“艺工典亵”云云。封建时代,科举取士,有条件的都写二王、赵、董以投帝王所好,或写馆阁体追逐功名。 没条件的呢则连瘦金体的片言只字也见不到,那又何谈临摹与普及呢?所以瘦金体一直被冷落了几百年,直到清末民初以降,才逐渐有人开始重视和研习瘦金体。如大画家吴湖帆、张大千、于非阁、余雪曼等。不过他们也都是以画画为主,学瘦金体只是他们的副业。所以也只是浅尝即止,并未有很高的成就,更没有留下有关瘦金体书法技法的系统论述。 2、理论指导匮乏 瘦金体既然历代临习钻研者廖廖无几,其技法论述更是历史空白,这使得某些有条件临习瘦金体爱好者即使有心练习,却苦于找不到门道,得不到指导,屡遭挫折而见不到成果之后,也就放弃了,退而成为欣赏傍观者。既无人入得了门,论述成功方法的人也就没有了,如此恶性循环,制约了瘦金体的普及。 3、瘦金体资料非常缺乏 由于长久以来对瘦金体的冷落,故以宣传、印刷、出版瘦金体的字贴、碑刻、文章、培训班、讲座等等也是廖若星辰。这种历史和现实的不足,使得许多也许是练习瘦金体的天才,但因无缘瘦金体而被埋没。对瘦金体的宣传普及太少,资料普及太少,严重制约了瘦金体的普及。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字帖

瘦金体《千字文》字帖 宋徽宗宋徽宗((10821082~~11351135))名赵佶(北宋后第二没落皇帝北宋后第二没落皇帝) ),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 ,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画家,书法家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画家,书法家。 。宋神宗十一子神宗十一子,,哲宗弟哲宗弟。。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哲宗病死哲宗病死, ,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001100~~1125年在位年在位) ),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葬于永佑陵( (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里处))。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 、花鸟、墨竹。擅长婉约词,创花鸟、墨竹。擅长婉约词,创““瘦金体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 赵佶早年学薛稷赵佶早年学薛稷,,黄庭坚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参以褚遂良诸家, ,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 格,瘦金体瘦挺爽利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侧锋如兰竹,,运笔飘忽快捷运笔飘忽快捷, ,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 ,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此书体以形象论, ,本应为本应为““瘦筋体瘦筋体””,以,以“ “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比较有名的有《 《楷书千字文书千字文》》,《秾芳诗》等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瘦金体十大经典临摹指要》完整版【编辑中】西江逸士

《瘦金体十大经典临摹指要》完整版【编辑中】西江逸士 总目录:【第一季】1,《夏日诗帖》临摹指要2,《闰中秋月》临摹指要3,《瘦金书千字文》临摹指要4,《秾芳诗贴》临摹指要5,《欲借风霜》临摹指要6,《怪石诗帖》临摹指要(附:《笋石、棣棠花诗帖》)7,《牡丹诗帖》临摹指要(附:《芙蓉锦鸡图题字》《山禽梅粉图题字》)8,《瑞鹤图题字》临摹指要9,《祥龙石图题字》临摹指要10,《五色鹦鹉题字》临摹指要11,《题签集锦》临摹指要【第二季】12,《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临摹指要13,《大观圣作之碑》临摹指要14,《楮慧七言诗碑》临摹指要15,《十八学士题名》临摹指要(附:《题文会图七绝》、《题十八学士图七绝》)16,《政和御制符灵碑》临摹指要17,《宣和付李邦彦诏碑》临摹指要18,《付刘既济手诏碑》临摹指要19,《咏鹤五绝六首》临摹指要20,《辟雍诏》临摹指要【第三季】1,《草书千字文(辽博墨迹本)》临摹指要(附:《掠水燕翎团扇》《喷香舞雪纨扇》)2,《草书千字文(民间藏墨迹本)》临摹指要(附:《绛霄紫庭帖》《郁孤台残卷》)3,《草书千字文政和六年石刻(故宫博物院藏本)》临摹指要4,《行书千字文》临摹指要(附:《危楼倚枕团扇》《崇宁癸未奖御敕书碑》)5,《方

丘敕》临摹指要(附:《盛章敕》《允文敕》)6,《蔡行敕》临摹指要(附:《题文绘图七绝》)7,《司马光告身》临摹指要(附:《范纯仁告身》)8,《怀素圣母贴》临摹指要9,《怀素自叙帖》临摹指要(附:《怀素苦笋贴》)10,《张旭古诗四帖》临摹指要(附:《张旭肚痛贴》)11,《黄庭坚松风阁诗》临摹指要(附:《花气薰人诗帖》)【第四季】1,《瘦金十八式》2,《瘦金体九字速成法》3,《邱金生作品集》自选诗词宋徽宗词集宋徽宗诗集宋徽宗宫词选集小品斗方扇面中堂对联横幅竖幅册页,4,《唐诗三百首精选瘦金体字帖》5,《宋词三百首精选瘦金体字帖》6,《历代梅兰竹菊花鸟题画诗瘦金体字帖》7,《谈谈怎样写硬笔瘦金体》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硬笔瘦金体》9,《中学生必背古诗词硬笔瘦金体》10,《小学生课本同步生字字帖》此贴旨在怎样写好字,主要是怎样写瘦金字【也会和其他一些字体相互比较】,也就是面对一本瘦金体字帖我想学他,怎样入门,怎样临摹才能写得像,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或没有多少基础的书法爱好者怎样容易操作,少走弯路等,做一些《临摹和研究》方面的探讨和交流,希望能比较系统的整理一下个人多年以来练习瘦金体的心得和体会以及一些难得一见 的珍贵资料,供同好们交流参考。本文直奔主题,只以写得像为荣,以写不像为耻,其他至于风格流派,历史是非等等一概不谈,望喜欢瘦金体的朋友和书法界的前辈专家高手们

老子道德经注(王弼)

老子道徳經注(王弼集校釋中華書局) 1章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時.則爲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爲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故常無欲空虚.可以觀其始物之妙.徼歸終也.凡有之爲利.必以無爲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兩者始與母也.同出者同出於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同]謂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謂之然也.[不可得而]謂之然.則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若定乎一玄]則是名則失之遠矣.故曰玄之又玄也.衆妙皆從(同)[玄]而出.故曰衆妙之門也. 2章 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擧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擧之(明)[名]數也.自然已足.爲則敗也.知慧自備.爲則僞也.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使功在己.則功不可久也. 3章 賢猶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貴者隆之稱也.唯能是任.尚也曷爲.唯用是施.貴之何爲.尚賢顯名.榮過其任.爲而常校能相射.貴貨過用.貪者競趣.穿D25582; 探篋.沒命而盜.故可欲不見.則心無所亂也.心懷智而腹懷食.虚有智而實無知也.骨無知以幹.志生事以亂(心虚則志弱也).守其眞也.智者謂知爲也. 4章 夫執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執一國之量者.不能成國.窮力擧重.不能爲用.故人雖知萬物治也.治而不以二儀之道.則不能贍也.地雖形魄.不法於天則不能全其寧.天雖精象.不法於道則不能保其精.沖而用之.用乃不能窮.滿以造實.實來則溢.故沖而用之又復不盈.其爲無窮亦已極矣.形雖大不能累其體.事雖殷不能充其量.萬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淵兮似萬物之宗乎.鋭挫而無損.紛解而不勞.和光而不汚其體.同塵而不渝其眞.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徳不能過其載.天慊其象.徳不能過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5章 天地任自然.無爲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爲.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眞.有恩有爲.則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矣)[天]地不爲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爲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爲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若慧由己樹.未足任也.聖人與天地合其徳.以百姓比芻狗也.D15533; 排D15533; 也.籥樂籥也.D15533; 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爲.故虚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天地之中.蕩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窮.猶若D15533; 籥也.愈爲之則愈失之矣.物樹其(惡)[慧].事錯其言.[不慧]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D15533; 籥而守數中.則無窮盡.棄己任物.則莫不理.若D15533; 籥有意於爲聲也.則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6章 谷神谷中央無(谷)[者]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處卑不動.守靜不衰.(谷)[物]以此成而不見其形.此至物也.處卑(而)[守靜]不可得[而]名.故謂[之玄牝].(天地之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動).門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與[太]極同體.故謂之天地之

中国哲学史之王弼

中国哲学史之《魏晋玄学》篇 讲义 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但却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从此开始了地方势力武装割据。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试图在汉的旗号下重新实现全国政治统一,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及人为努力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汉帝国的废墟上出现魏(公元220—265年)、蜀(公元221—264年)、吴(公元222—280 年)三个鼎立对峙的政权。公元280 年,继承魏的西晋(公元265—317 年)统一全国,但西晋仅稳定统治了20余年便在各种矛盾的影响下土崩瓦解。西晋灭亡后,江南相继出现东晋(公元317—420 年)、宋(公元420—479年)、齐(公元479—502 年)、梁(公元502—557年)、陈(公元557—589年)等五个前后相承的政权,北方则经历了汉族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燕、南凉、北凉、西凉、夏和北燕等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公元304—439年)、北魏(公元386—534年)、东魏北齐(公元534—577年)及西魏北周(公元535—581年)等政权的统治。公元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江南的宋、齐、梁、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时期。公元581年,隋取代已统一北方的北周政权,并于公元589 年灭陈,重又统一全国,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期结束。上接秦汉,下启隋唐的魏晋南北朝,是介于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分裂动荡时期,同时也是继承秦汉的历史遗产,孕育隋唐新的统一帝国的时期。 在思想史上,两汉学术主流为经学;魏晋学术主流为“玄学”。任何一种学问,都和他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的反映。魏晋玄学反映出它的时代的什么问题呢?就是对传统的儒家价值的重估问题。这个问题对于魏晋玄学家们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他们当初也是儒学中人,由于社会现实的剧烈变动,他们过去的价值观发生了动摇。 一、玄学的兴起 (一)经学的衰微 汉代的社会思想,主要是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接着先秦的孔孟来讲的,但是又和孔孟不同。在汉代,儒学主要是外王之学,但是讲究外王之学的儒学发展到后来,就走向了反面。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汉代建立了五经博士,朝廷认为只要研习这五经就可以治理天下。结果这种经学后来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今文经学,一是古文经学。两个学派都是研究先秦儒家的思想,但是今文经学太过牵强附会且夹杂迷信思想,古文经学又太过寻章摘句。到了汉代的后期,经学思想必然的走向了没落。经学作为推行名教的工具,成了“学者之大患”而失去了其维系人心的作用。 (二)名教的没落 名教就是名分教化,指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是儒家的“因名施教”的那些宗法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 1、儒学的工具化 汉代儒学在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之后,渐渐地失去了作为价值信仰的意义。蜕变成一种技术知识,转化为儒士谋求功利的手段。于是儒家的道德诉求逐渐成为外在装饰,很多人

瘦金体毛笔书法字帖欣赏

瘦金体毛笔书法字帖欣赏 瘦金体毛笔书法字帖欣赏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瘦金体好看的毛笔书法字帖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影响颇大。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 [1] 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褚遂良的瘦笔,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则不一样。与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说是最接近的。也许赵佶是从薛曜的《石淙诗》变格而来的,但他的创造显然比薛曜成熟得多。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已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当然也不是别人易于仿造的。后代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书题写明昌内府中从宋廷抢劫而来的书画名迹,如传为赵佶所摹的《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笔势纤弱,形质俱差瘦金体的作品评价赵佶的“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

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仅凭这一方面的成就,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中记载:“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浦城周仪轩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宣和瘦金书‘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赵孟頫这样评价宋徽宗的瘦金体:“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道德经(王弼注版)

子道德经王弼注 晁说之序 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 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末矣。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 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奕 能辩之尔。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欤!其文字则多谬误,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尝谓,弼之于老子,湛之于列子,郭象 之于庄子,杜预之于左氏,宁之于谷梁,毛苌之于诗,郭璞之于尔雅,完然成一 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 嵩山晁说之鄜畤记。 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 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克自此 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 下之,亦无篇目,喜其近古,缮写藏之, 干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 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府府学教授 熊克谨记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 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 之时则 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 之时, 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 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 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 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 其始物之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 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 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瘦金体毛笔书法字帖

瘦金体毛笔书法字帖 瘦金体毛笔书法字帖欣赏 瘦金体毛笔书法字帖1 瘦金体毛笔书法字帖2 瘦金体毛笔书法字帖3 瘦金体毛笔书法字帖4 瘦金体毛笔书法字帖5 “瘦金体”铜钱与宋徽宗的故事 古钱币中,有一大类北宋时期的铜钱,即“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和“政和通宝”等,钱面文字为著名的“瘦金体”,据称系北宋徽宗皇帝---赵佶的亲笔御书,史载“瘦金体”书法为宋徽宗所独创。 前不久,笔者终于有机会见到了一批这类北宋铜钱(见图),细细观察“瘦金体”文字,果然正如前人所言:“其笔法刚劲清瘦,结构疏朗俊逸,形如屈铁断金,匠心独具,可谓前无古人也。” 笔者为尽兴欣赏,特找来宋徽宗书法真迹印刷品对照,绢纸上的“瘦金体”文字(见图)则更是“铁划银钩,玉骨显露,冷峭俊美,风姿飘逸。”而细观其笔锋则“横划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利匕,捺如切刀。”真是独具一格。然而,宋徽宗书法真迹民间几乎不可能觅到,但铸有他亲笔御书字体的铜钱存世量较大,若收藏多者,可观北宋此类铜钱,便如观“瘦金体”字帖,

神游于翰墨笔趣之间,令人志清意远。 北宋的徽宗皇帝---赵佶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此人多才多艺,风流飘逸,但绝不是一位治国安邦的皇帝。公元1127年4月他与二子宋钦宗同遭“靖康之变”,连同嫔妃,子嗣,宫女,大臣共计3000余人被金兵掳到北方大草原,受尽屈辱,终老未返,留下千古之痛。南宋民英雄岳飞在《满江红》里悲呤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指的就是此次事变。 不过,宋徽宗虽然怠于政事,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有着厚重的一页。作为艺术家,宋徽宗是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最富有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的一位皇帝。无论诗词歌赋,戏曲,书画,他都有广泛涉猎,尤其是书画方面才气最高。他首次将书画艺术从手工作坊中分离出来,在皇宫设立书画琴棋院,自封院长,并招募天下名士,大量收集古今字画,整理编辑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御览册》,保存和继承了古代文化遗产。他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自创的“瘦金体”成为历代楷模。在绘画领域,他能于山水、人物,尤擅花鸟,并且勤于创作,善于写生,他在花鸟画上的成绩是历代皇帝所无法比拟的。在2002年4月23日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海外征集归来的稀世珍品——宋徽宗赵佶的亲笔画《写生珍禽图》长卷由700万人民币起拍,经过10多分钟数次买家的激烈竟价,最后以2530万元成交。 现今,印铸“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政和通宝”等北宋铜钱在乐山,眉山,洪雅古玩市场时有出现。

《瘦金体十大经典临摹指要》完整版【编辑中】西江逸士

《瘦金体十大经典临摹指要》完整版【编辑中】西江逸士总目录:【第一季】1,《夏日诗帖》临摹指要2,《闰中秋月》临摹指要3,《瘦金书千字文》临摹指要4,《秾芳诗贴》临摹指要5,《欲借风霜》临摹指要6,《怪石诗帖》临摹指要(附:《笋石、棣棠花诗帖》)7,《牡丹诗帖》临摹指要(附:《芙蓉锦鸡图题字》《山禽梅粉图题字》)8,《瑞鹤图题字》临摹指要9,《祥龙石图题字》临摹指要10,《五色鹦鹉题字》临摹指要11,《题签集锦》临摹指要【第二季】12,《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临摹指要13,《大观圣作之碑》临摹指要14,《楮慧七言诗碑》临摹指要15,《十八学士题名》临摹指要(附:《题文会图七绝》、《题十八学士图七绝》)16,《政和御制符灵碑》临摹指要17,《宣和付李邦彦诏碑》临摹指要18,《付刘既济手诏碑》临摹指要19,《咏鹤五绝六首》临摹指要20,《辟雍诏》临摹指要【第三季】1,《草书千字文(辽博墨迹本)》临摹指要(附:《掠水燕翎团扇》《喷香舞雪纨扇》)2,《草书千字文(民间藏墨迹本)》临摹指要(附:《绛霄紫庭帖》《郁孤台残卷》)3,《草书千字文政和六年石刻(故宫博物院藏本)》临摹指要4,《行书千字文》临摹指要(附:《危楼倚枕团扇》《崇宁癸未奖御敕书碑》)5,《方丘敕》临摹指要(附:《盛章敕》《允文敕》)6,《蔡行敕》临摹指要(附:《题文绘图七绝》)7,《司马光告身》临摹指要(附:《范纯仁告身》)8,《怀素圣母贴》临摹指要9,《怀素自叙帖》临摹指要(附:《怀素苦笋贴》)10,《张旭古诗四帖》临摹指要(附:《张旭肚痛贴》)11,《黄庭坚松风阁诗》临摹指要(附:《花气薰人诗帖》)【第四季】1,《瘦金十八式》2,《瘦金体九字速成法》3,《邱

老子道德经(文字版)

老 子 道 德 經 華亭張氏原本晉 王弼 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元之又元也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故常無欲空虛可以觀其始物之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徼歸終也凡有之為利必以無為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元元之又元眾妙之門 兩者始與母也同出者同出於元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元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元而言謂之元者取於不可得而謂之然也謂之然則不可以定乎一元而已則是名則失之遠矣故曰元之又元也眾妙皆從同而出故曰眾妙之門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者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明數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自然已足為則敗也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智慧自備為則偽也功成而弗居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使功在己則功不可久也 老子道德經上篇 華亭張氏原本晉 王弼 注 二章 一章

四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賢猶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貴者隆之稱也唯能是任尚也曷為唯用是施貴之何為尚賢顯名榮過其任為而常校能相射貴貨過用貪者競趣穿窬探篋沒命而盜故可欲不見則心無所亂也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心懷智而腹懷食虛有智而實無知也弱其志強其骨骨無知以幹志生事以亂心虛則志弱也常使民無知無欲守其真也使夫智者不敢為也智者謂知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造立施化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夫執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執一國之量者不能成國窮力舉重不能為用故人雖知萬物治也治而不以二儀之道則不能贍也地雖形魄不法於天則不能全其寧天雖精象不法於道則不能保其精沖而用之用乃不能窮滿以造實實來則溢故沖而用之又復不盈其為無窮亦已極矣形雖大不能累其體事雖殷不能充其量萬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淵兮似萬物之宗乎銳挫而無損紛解而不勞和光而不汙其體同塵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過其載天慊其象德不能過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五章 三章

宋代书画-宋徽宗的瘦金体

宋代书画-宋徽宗的瘦金体 今天,说说宋代一位皇帝的书画,他才华横溢,却客死他国,他的故事还得从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讲起。 《水浒传》的历史背景,讲的是北宋晚期,皇帝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任用奸臣搜刮民脂民膏,使宋江等人带领部众上梁山聚义造反的

故事,而这皇帝就是宋徽宗。宋徽宗虽然不懂得治国之道,但是他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却非常之高。 先说说他的书法,宋徽宗创造了一种极具个性的书体,叫“瘦金体”。这种瘦金体与传统的书体区别较大,你看看上面的书法图片,字体是不是很特别?这种书体瘦长如筋,原称“瘦筋体”。因为是徽宗皇帝的御笔首写,所以尊称为“瘦金体”。 这种瘦挺爽利、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长期修炼,以及气定神闲的心态来写就的,宋徽宗把它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中,比较知名的如《楷书千字文》,这是徽宗二十多岁时写给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步形成,而《草书千字文》作于徽宗40多岁,属于狂草,笔法洒脱,一气呵成,表现出其书法功力深厚,是宋徽宗的一大力作。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书法作品,除了两种《千字文》外,还有:《秾(nóng)芳诗》《怪石诗贴》《大观圣作碑》《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等等。他还倡导编撰了《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书中收集了前朝众多名家的书画作品,是我国书画史上的重要文献。 当然,宋徽宗不仅能写,还善于绘画,为此他还专门设立了宣和画院。 《瑞鹤图》是徽宗存世的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为绝少的“御笔画”,是徽宗30岁时所作。画面中庄严耸立着汴梁城的宣德门,庑(wǔ)殿顶上白云缭绕,十八只丹顶鹤在上空盘旋飞翔,另有两只站立在屋顶两端的鸱(chī)吻上。每一只丹顶鹤都神态各异,让人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 晁经之序 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得老子之~盖经君平指经之流也。其言仁经~不能真学欤与礼 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经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者~盖不学可不知乎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经末矣。其于易~多假经老子之旨~而老子无经于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可经也。经呼~其经哉,弼知佳兵者不祥断学 之器~至于经经~以经经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人~常善救礼弃 物~故无物。得经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经傅奕能经之经。然弼经是经曰道德经~弃独 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近于古,其文字经多经经~殆有不可经者~令人惜之。犹欤 经经~弼之于老子~经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经之于左氏~范之于穀梁甯~毛经之于经~郭璞之于经雅~完然成一家之~后世经有作者~未易加也。予经经学既写 弼经~以经之。并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 嵩山晁经之经。鄜畤 克伏经咸平~经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经经然可经~王弼所注~言经意圣

深~得老氏经之旨。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经真清 经建官~经以刊行~又得晁以道先生所经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宁学既~喜其近古~经藏之~乾道庚寅~分京口~经经板以经~若其字之经经~前人已不写教 能经~克焉敢经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事充经江府府授熊克经经从郎学教 1 正文 上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可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万物之母。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经经经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经~经经之育之~亭之毒之~经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 故常无欲~以经其妙~其所以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也。万物始于微极常有欲~以经其徼。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可以经其始物之妙。虚 徼徼~经经也。凡有之经利~必以无经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经。故常有欲~可以经其经物之也。此者同出而名~同经之玄~玄之又玄~妙之经。两异众两与异者~始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经经之始~在经经经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经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经之然也。经之然经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经是名经失之经矣。故曰~玄之又玄也。妙众皆同而出~故曰妙之经也。从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