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财务风险的控制应该根据不同的企业情况和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济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经营环境、风险管理理念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财务风险控制方法时,必须从我国企业的相关实际情况出发。

目前,我国企业已普遍采取措施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部分企业也有建立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大的方面,我国企业已普遍具有了风险控制意识,但是意识不强,控制不到位;在小的方面,我国企业控制财务风险连贯性和针对性不够细致。总体上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还是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

在美国,债务率高于30%的公司被称为高杠杆企业。与国外企业对比,我国资产负债率明显偏高,也没有明确或较明确的目标负债率。根据和讯财经整理的数据,我国2010年2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资产负债率统计如表所示: 2010年2月按照行业分类资产负债率对比表

上面的数据均表明我国企业的负债率普遍较高,意味着较大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很低,投入产出率小,为数不少的企业亏损面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在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财务风险的静态分析即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看出我国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及其结构是企业各种财务决策的结果。资产负债表的左方(资产)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短

期财务管理的结果;右方(负债与股东权益)是融资决策、股利政策的结果。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深入考察企业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态度及其策略的有效性。上图显示了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平均水平,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某些企业的负债中,短期债务比重过高,这意味着负债结构的高风险。另外,我国银行对企业绩效普遍不信任,在银行贷给企业的款项中,绝大部分是短期债务,以至于形成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企的债务结构中以短期债务为主的不正常现象,而流动资产的高比例也反映了我国企业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错误态度。

综观我国的企业财务风险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风险意识淡薄,或风险意识不正确。

目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缺乏控制管理财务风险的意识,或风险意识不正确,没有积极地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中的财务风险控制活动不是持续性进行的,往往是意识到了就进行控制处理,事后就搁在一边,置之不理;二是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和预测的意识,降低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控制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三是企业风险意识不正确,片面地强调企业的安全性,而忽视了风险与收益间的关系,高风险往往意味着高收益。一味地保守策略很容易让企业错失发展良机。

(2)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对银行贷款依赖性很大,未制定明确的目标负债率等问题。在我国,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30%以上。这就意味着较大的财务风险,特别是短期债务比重过高,意味着负债结构的高风险。可以说,在流动负债较多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声誉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规划短期债务的偿还和取得问题,也不得不承担较大的利率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将大量的精力用在频繁的小额融资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也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流动资产比例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保障了企业的安全,因为流动性不足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是保持较高的流动性是以牺牲一定程度的收益为代价的。我国企业普遍考虑了如何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却忘记了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也是为了企业能够获取较高的收益。

(3)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并与内部控制脱离。

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导致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对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不清晰,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因而很难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且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即便是成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但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风险承担的主体也不明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间互相推卸责任,使其风险管理缺乏约束,从而无力承担起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有效管理企业风险的职责,使得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在以眼前利益

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四季交替等有规则的运动变化,会产生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律性交替,比如随季节变化的淡旺季之分。而地震、水灾、泥石流等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中断,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蒙受损失。这些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量化为具体的数字。2.社会因素

企业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里的社会环境不仅指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甚至还包含了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资源环境。一旦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国内外相关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资源情况、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发生变化,都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而且,可以说,这一部分的风险因素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因此,企业应建立的是能够应对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变化,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3、市场因素

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市场,市场又总是处在高度的变化之中。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的升降、各国汇率的变动、利率的调整、竞争对手策略的调整、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控制措施失效或减效。

4、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或服务质量、经营条件、工作效率及员工素质等。企业管理水平高,员工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低,资金管理不善,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也出现较大误差,就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加大,甚至直接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盲目投资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但过于保守又会使企业丧失竞争力。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必须对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全面分析,按照成本收益适当原则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同时在实践中趋利避害,争取获得更多的收益,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