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论对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分析

简论对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分析

简论对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分析
简论对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分析

简论对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分析

论文摘要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96%的赞同票通过了《立法法修正案》,鉴于法律天生具有的滞后性,这部2000年就已经制定,经历了15年的《立法法》必然要经过修改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立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规定更是引发了我们极大地关注,这是对立法权的创新和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这一制度的合理运用将会极大地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并推动地方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立法法的修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地方法规

一、有关地方立法权的概述

什么是地方立法权?在未对《立法法》修改之前,我们把地方立法权称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利。可见,地方立法权就是指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的权利。基于《立法法》赋予了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利,关于地方立法权的概念相应的也应该发生变化,那就是把较大的市改为设区的市就可以了。对于“较大的市”这一说法在理论界一直是存在争议的。通俗来讲,较大的市包括三种: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在的市(27个),经济特区所在的市(4个)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18个)。到目前为止共49个,相信此后也不会再增加。国务院首次批准较大的市是在1984年,最后批准是在1993年,至此就再也没有批准过较大的的市。而设区的市在全国共有282个,基于这种较大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而普通的市不具备这种资格,所以很多市为了当地的利益就一直在申请成为较大的市,温州就是典型的例子。笔者认为,这种较大的市的说法并不利于地区间的平衡,会引起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本次《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从很大程度上讲对当地官员和人民是一个福音。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立法法》中,“较大的市”和“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有一定的区别,法律对其进行了限定。修改后的《立法法》第71条规定:前款规定的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从这一款中我们可以看出较大的市与其他设区的市的立法权有着不同,其一,其他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要经过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也就是说他要经过一种除了法律之外的特别“授权”,而较大的市并不需要经过此程序,《立法法》既然规定了他就自然享有这种权利。其二,其他设区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还要考虑四个因素: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样就涉及到了自由裁量权的问题,而较大的市则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因为其本来就是法律规定的较大的市,这些条件自然符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享有的地方立法权上,其他社区的市与较大的市在法律地位上并不平等。

二、其他设区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已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关系

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之前,我们必须先分析我国的法律位阶。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宪法始终排在第一位,法律其次,行政法规再次,这三者的排列始终是没有疑问的。理论界的争议主要是在部门规章与省级地方性法规、省级的规章与市级的地方性法规之间哪一个位阶更高的问题。修改后的《立法法》又规定其他设区的市享有地方法规的制定权,这同时也

衍生了一个问题,较大的市制定的规章和其他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的法律位阶问题。

法律位阶的划分标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制定机关是划分位阶的形式标准。二是能否行使合法性审查权是指标准。

(一)部门规章与省级地方性法规处于同一位阶

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有关部、委,省级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是省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这二者的地位高低我们并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二者并不属于一个层次。故我们只能依据第二层标准进行判断,《立法法》第94条第三款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根据此款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并不存在位阶上的区分,因为如果存在位阶上的区分,我们可以直接依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而不必作此繁琐的规定。

(二)省级的规章高于市级的地方性法规

《立法法》第71条第三款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通过此款我们可以看出,省级的人大常委会在对市的地方法规进行审查时运用了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也就是处于下位法的市级的地方性法规不能违背处于尚未发的省级的规章,否则无效。

(三)其他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与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处于同一位阶

《立法法》对于较大的市与其他设区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性法规的位阶比较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甚至连模糊的规定也没有。但是这根据我们的法律常识就可以判断出,它们理所当然应处于同一位阶。比如山东的青岛和聊城,青岛市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而聊城就是其他普通的设区的市,但二者在法律地位上处于同一层次,即都是省下边的市,并且即使二者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存在冲突或矛盾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二者是两个区域,互不干涉。

三、其他社区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利弊的分析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必然存在利弊两个方面。《立法法》赋予其他设区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也当然存在着好坏两个方面。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论述。

《宪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根据这条原则,《立法法》确定了我国的“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总体上是两级立法。即由中央统一立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地方立法权。《立法法》赋予其他设区的市享有立法权即是在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一权力的下放有利于地方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一方面,当地的人大代表及常委会委员更多的是生活在本地,对当地实际情况比较了解,这就使得市一级的人大及常委会做出的规定更贴近实际生活,更能反映当地人民的需要,实施起来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能够有效地弥补有些法律过于原则、过于空洞、很难实施的弊端。另一方面,地方根据本地具体实际情况立法,可以及时有效的将立法信息回馈给中央,有助于中央把握全局,在大方向上对我国地方上的具体问题作出指导性的回应。这样中央对地方的了解就更为简便和快捷,并且更为真实,极大地提高了对地方的管理效率。

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制度的施行也有一定的难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好的风气,这可能使得地方性法规大量泛滥,不符合实际,没有存活力。

1.有学者统计指出,地方制定的法规的内容可以做三种分类,有1/3属于可以不写的,1/3属于可以写的,剩下的1/3是可写可不写,从这一简单的数据就可以看出,很多地方制定的法规毫无质量可言,只是追求数量,为制定法规而制定法规,不存在实用性。像这

种情况,只会增加人民群众理解法律规定的时间,浪费立法者甚至公民的精力,不能起到实际作用。

2.没有立法权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就搞出许多‘红头文件’与民争利,一旦有了立法权,岂不是更可以光明正大、肆无忌惮了?近几年有很多事件引发了我们的关注,像河南郑州的“馒头办”、“西瓜办”,这都反映了地方政府滥用权力干预商业。现在我们的《立法法》又赋予了其他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使得大多数市有了更大的权力,这会不会成为他们变本加厉干预民众生活的资本呢?我们不得而知,这需要实践来证明,更需要我们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

四、针对这一制度的设立提出的相关建议

(一)充实法律人才

正如黑格尔所说“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法律都是由立法者制定的,立法者法律水平和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部法律的好坏,间接关系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运转。我们中国人都有着“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传统观念,所以这也就从一方面造成了中央具备大量的人才,而普通的市人才缺乏的局面。而现在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些市也就更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市人大及常委会一方面要学会留住人才,如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学会吸收法律人才。当然人才的吸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首先,他要具备较强的道德修养,如果一个人道德都很低下,那他制定的法律又会如何呢,我们可想而知。其次,这种人才需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法律最终要靠立法者表达出来才能被其他立法者所了解,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衡量。最后,这种人才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会纸上谈兵,其实现实和理论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事情我们必须经过调查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笔者认为,退休的检察官、法官、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和一些法学学者都是很好的备选人才,因为他们往往亲身经历过很多案件并且做过一定的调研,应该能够提出较好的建议和法律对策。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立法应坚持立法导向,突出权威性和绩效性

地方机关在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时,首先应当考虑地方的实际需要,不能盲目的为制定法律而制定法律,这是很多有立法权的机关都会犯的错误。特别是法律新规定的其他设区的市在行使地方立法权,制定地方法规时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一方面,不能盲目的抄袭上位法,因为上位法已经制定的事项,下位法没有必要再做相同的规定,除非是为了其具体实施,使其更加明确。另一方面,立法还应当坚持公平、公正、效率原则。法律的实施应当更有利于公民充分行使其权利,享受利益。立法机关应该更注重其制定的法规所解决的案件的数量、质量,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并且法律应当是严肃的,是良法,所以其一定要体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三)强化立法监督机制和程序

一是上一级立法机关要加强对下一级立法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上一级立法机关可以召开有关立法的会议,向下一级立法机关传授立法的经验和教训,一起探讨经典案例,代表们相互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由经验丰富的立法者向年轻的立法者讲述在立法中应注意的问题。上一级立法机关也要指出下一级机关在立法过程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下一级机关要做到有错误坚决改正,虚心接受上一级机关的批评和建议。二是任何一部立法都要经过系统的立法评估,完善立法前、立法中、立法后的质量和效果评价监测机制。这也就是说上一级立法机关可以对下一级机关的立法在事前进行审查,与上位法有冲突的、重复的或者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就不需通过,而对于通过之后的地方性法规,上一级立法机关也可以对发现有错误的地方要求其随时改正或撤销。

参考文献:

[1]building of the.51Series MCU design example[M].Beijing: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2]Zhang Yi.MCS-51microcontroller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M].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2000

[3]Wu Kuanming.MCU peripheral devices practical manual,data transmission interface device[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ess,1998.

Hu Hancai[4].SCM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6

[5]metropolis.Based on DS18B20the greenhouse temperature detection alarm system[J].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2,14(2)91-92107.

[6]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M].Code Inter-face Reference Manua11998.

[7]Ma Yunfeng,Chen Zifu,Li Peiquan.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J].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d,2002,2(1):23-25.

[8]Gan Yong,Chun song.Application of DS18B20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in multi poi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J].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1,35(4):392 393

Zhao Jianlin[9].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J].small temperature alarm:the first half of2012(17)59-60

[10]wear good0.51microcontroller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examples of fine[M]. 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https://www.doczj.com/doc/0017734030.html, electronics industry,2006.[11]JIE ha

model-based sound localiz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robot navigation[J].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1999:34~38.

[12]Li Quanli,Wei Feng Zhong,Xu Jun edited.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M].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6[13]Ye Jing.Based on SCM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design[D].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8[14]Hu Shousong.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M],Beijing:Science Press,2007

[15]Yan Zhihao.Based on DS18B20microcontroller temperature alarm system[J].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o2013(30)180-180[16]Zhao De'an etc..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econd Edition)[M].Mechanical industry press2009.4

法律文本中的地方立法权流变化

法律文本中的地方立法权流变化 一、宪法文本里的地方立法权 最早在宪法上确认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立法权的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现行《宪法》除了以第116条延续了前两部《宪法》授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权外,并通过其第100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同时,1982年《宪法》第116条还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制定和发布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从1982年《宪法》的规定看,有两点需要特别提请注意:其一,《宪法》仅赋予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地方立法权。换言之,在宪法层面上,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并非如人们印象中的那样拥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其二,地方立法权仅赋予特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现行《宪法》并未赋予除国务院以外任何行政机关———包括所有地方人民政府在内———“行政规章”制定权。此后,现行《宪法》虽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XX年历经四次修改,所通过的修正案亦有31条之多,但有关地方立法权的规定却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根据现行《宪法》之规定,除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的自治法规制定权外,仅有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地方立法权。然而,所有研究文献和地方立法实践都告诉我们,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范围远远大于1982年《宪法》之规定。立法权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流向宪法规定之外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甚至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呢? 二、省级地方国家政权机关地方立法权的变迁 如此所述,1982年之前的各部《宪法》并未授予任何地方国家政权机关以地方立法权。但如果我们据此认为地方国家政权机关是自1982年才开始获得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却无疑是有违事实的。实际上,最早从法律上确认地方国家政权机关享有地方立法权的并非《宪法》,而是197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称《地方组织法》)。该法第6条和第27条(1982年修改时改为第27条第1款,1986年修改为38条第1款,1995年和20XX年修正文本则为第43条第1款)分别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和国家宪法、法律、政策、法令、政令不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同时,1982年

简论对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分析

简论对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分析 论文摘要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96%的赞同票通过了《立法法修正案》,鉴于法律天生具有的滞后性,这部2000年就已经制定,经历了15年的《立法法》必然要经过修改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立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规定更是引发了我们极大地关注,这是对立法权的创新和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这一制度的合理运用将会极大地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并推动地方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立法法的修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地方法规 一、有关地方立法权的概述 什么是地方立法权?在未对《立法法》修改之前,我们把地方立法权称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利。可见,地方立法权就是指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的权利。基于《立法法》赋予了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利,关于地方立法权的概念相应的也应该发生变化,那就是把较大的市改为设区的市就可以了。对于“较大的市”这一说法在理论界一直是存在争议的。通俗来讲,较大的市包括三种: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在的市(27个),经济特区所在的市(4个)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18个)。到目前为止共49个,相信此后也不会再增加。国务院首次批准较大的市是在1984年,最后批准是在1993年,至此就再也没有批准过较大的的市。而设区的市在全国共有282个,基于这种较大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而普通的市不具备这种资格,所以很多市为了当地的利益就一直在申请成为较大的市,温州就是典型的例子。笔者认为,这种较大的市的说法并不利于地区间的平衡,会引起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本次《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从很大程度上讲对当地官员和人民是一个福音。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立法法》中,“较大的市”和“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有一定的区别,法律对其进行了限定。修改后的《立法法》第71条规定:前款规定的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从这一款中我们可以看出较大的市与其他设区的市的立法权有着不同,其一,其他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要经过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也就是说他要经过一种除了法律之外的特别“授权”,而较大的市并不需要经过此程序,《立法法》既然规定了他就自然享有这种权利。其二,其他设区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还要考虑四个因素: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样就涉及到了自由裁量权的问题,而较大的市则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因为其本来就是法律规定的较大的市,这些条件自然符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享有的地方立法权上,其他社区的市与较大的市在法律地位上并不平等。 二、其他设区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已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关系 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之前,我们必须先分析我国的法律位阶。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宪法始终排在第一位,法律其次,行政法规再次,这三者的排列始终是没有疑问的。理论界的争议主要是在部门规章与省级地方性法规、省级的规章与市级的地方性法规之间哪一个位阶更高的问题。修改后的《立法法》又规定其他设区的市享有地方法规的制定权,这同时也

对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条款的几点研究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对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 权”条款的几点研究 一、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意义 《立法法》已实行了十五年,它在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随着情况的变化,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必然随之变化。为了使法律能够实际满足人民需求,《立法法》的修改就有了必然性。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各个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现象愈发明显,对于城市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亦都存在不同,因此也不能在指导层面上从一而论。而在严格限制立法权限的情况下,地方如若想获得更大的立法空间,就势必需要在一定层面上合法合理的突破创立; 但是由于依据上位法制定的红头文件存在着诸如层级效力不高、质量难以保障、权威性和稳定性差等弊端,使得地方在开展地方建设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此,赋予地方更多的立法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急迫。同时,由于我国之前《立法法》中并没有专门对设区的市的立法权的规定,那么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想切实实现地方立法权,设区的市必然需要制定本地区地方性法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由此草案在界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时,增加了旧法中没有的其他设区的市。这一规定,既有利于发挥地方立法积极性,方便其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又有利于其充分适应各地法制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符合现代法治的要求。在立法权限上,明确了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的法律依据。 二、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弊端 笔者认为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虽然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 一) 地方法律法规过多过杂,这使得法律在适用过程中,法条紊乱。理论上,多元化的立法主体极易使规范冲突发生的概率提高。而我国目前实质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并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建成,有学者甚至认为: 国家立法呈现逐渐细化的趋势,给地方留下的立法空间逐步缩小,这使得地方立法要么重复国家的法律,要么违背国家的法律,境地十分尴尬。 ( 二) 易导致地区保护主义的故态复萌。这就使得在地方立法权的发展过程中,给地区保护主义提供不当了法制化基础。使其借此机会重新出场,新瓶装旧酒。 ( 三) 地方立法质量品质不一,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民所享有的实际法制保障亦不一致。虽然新《立法法》在扩大市级地方立法权的同时,在第 2 条附加了限制性规定: 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所辖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但逐步推进策略的强调并不能在实践中完全解决市际立法能力和水平的差异问题,此举极易使得在我国不同地域的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实际法制保障效用存在差异,衍伸出新的不平等。 ( 四) 新《立法法》中就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作出了限定,但也只是说其在

论地方立法的合法性

自一九七九年国家赋予地方立法权以来,改变了由国家集中统一立法的格局,使地方立法成为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年来,大量的地方法规不仅为地方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弥补了国家立法的不足,也为国家立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以各地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规为主要标志的地方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在依法治国的整体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但回头审视二十年地方立法实践,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立法数量增长的同时,立法质量并未能如愿同步提高。除各种客观因素外,主观上对合法性的研究与关怀不足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立法机关已经注意这一现象并开始步入新的调整,但过去的关怀不足却可能已经造成对合法性理论理解的不统一,导致部分法规与社会不够亲和。 一、立法的资格与环境-表面合法性 (一),立法依据的合法性 我们注意到,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常常存在以“上位法”或“政策”作为“法律依据”以判断法规提案是否“合法”,要求提出法规议案必须同时提交“立法依据”及“依据的法律、政策等有关资料”,要求起草人员必须能明确实证每一条款的“合法来源”等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为流行的所谓“立法依据”,并将其理解为宪法、法律、政策,被默认为政府规章和部委文件,甚至可能是同级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或领导讲话等。 对立法依据的误解是从司法意义上的法律依据想当然地移植而来的。实际上法律依据于司法权和立法权的实施过程而言具有显著的区别:前者的“法律依据”是指既存的法律、法规或判例,是司法权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合法和是否应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标准)。此时,法律关系已经存在,“法律依据”仅以一种判断标准的意义存在;而后者在其所创制的法规未发生法律效力之前新法律关系尚不存在,此时,法学意义上的对象既不存在,标准亦不存在。 笔者认为,立法依据于立法的意义是以“行为合法性证明”而非“内容合法性的证明”存在的,立法依据作为形式要件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说明立法这种要式行为中立法权的来源、效力位阶、立法权限制与自由。换言之,立法依据不是“上位法”,更不是“政策”,而是“立法权”。两者不只是文字的差别,实是有质的不同。 地方立法权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其依据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其它一切法律和行政法规都不是地方立法的依据。虽然,地方立法作为一种次级立法,立法权受到很多限制,包括不得同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但是,不相抵触并不意味着以其为依据。 地方立法不仅要为地方服务,也负有为国家改革和立法进行先导的义务,地方立法权的行使过程不仅是一个表述现存经济关系的过程,也是一个革新现存经济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努力利用法律资源的过程。如果事事都循着母法足迹,甚至步入为“保证”国家法律的施行而立法的歧途,不仅不能成为国家立法的智慧之源、发挥立法人员的创造性和开拓创新立法领域,就连立法的基本意义也值得怀疑。

2015年《地方政府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三章 地方政府的立法权)

2015年《地方政府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地方政府的立法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答案写在提前括号里】 【A 】1、下面具有立法权的有。 A自治县政府 B 县政府 C 市政府 D 乡政府 【 B】2、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较大的市? A 杭州 B 开封 C 包头 D 洛阳 【A 】3、规定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基本问题的是 A 自治条例 B 单行条例 C 行政法规 D 行政规章 【D 】4、规定有关民族区域某一方面的具体事项的。 A 自治条例 B 行政规章 C 行政法规 D单行条例 【 D】5、具有特别立法权的人民政府有 AC 。 A 大连 B 北京 C 上海 D 深圳 【 C 】6、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C 。 A 国务院制定的法规 B 人大制定的法律 C 宪法 D 自治法 【A 】7、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冲突,由提出意见。 A国务院 B 法院 C 人大 D 省政府 【C 】8、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部门规章效力说法正确的是A 前者高于后者 B 后者高于前者 C 效力相当 D 无法判断【D 】9、系统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立法权限、程序和其他事项予以规定的一部法律是。

A 宪法 B 民法 C 刑法 D 立法法 【 A】10、地方立法权行使的结果表现为 A 。 A法律文本 B 权力监督 C 权力平衡 D 权力行使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答案写在提前括号里】 【 ABCD 】1、地方立法权的特性有。 A 地方性 B 派生性和有限性 C 从属性 D 实施性 【 ABC 】2、地方立法权的有限性表现在 A 职权有限 B 效力有限 C 地域有限 D 人员有限 【 ABCD 】3、较大的市有 ABCD A 郑州 B 洛阳 C 大连 D 苏州 【 AB 】4、较大的市有。 A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B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C 地级市 D 县级市 【 AC 】5、自治权的核心是。 A 立法自治权 B 自决权 C 变通权 D 独立权【 ABC 】6、自治立法权属于的三级自治机关包括。 A 自治区 B 自治州 C 自治县 D 民族乡 【 ABC 】7、具有特别立法权的省份有 ABC 。 A 广东 B 福建 C 海南 D 西藏 【 ABCD 】8、具有特别立法权的人民政府有 ABCD 。

2018年对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条款的几点研究-优秀word范文 (3页)

2018年对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条款的几点研究-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对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条 款的几点研究 一、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意义 《立法法》已实行了十五年,它在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随着情况的变化,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必然随之变化。为了使法律能够实际满 足人民需求,《立法法》的修改就有了必然性。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 益加快,我国各个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现象愈发明显,对于城市发展所采取的 措施亦都存在不同,因此也不能在指导层面上从一而论。而在严格限制立法权 限的情况下,地方如若想获得更大的立法空间,就势必需要在一定层面上合法 合理的突破创立; 但是由于依据上位法制定的红头文件存在着诸如层级效力不高、质量难以保障、权威性和稳定性差等弊端,使得地方在开展地方建设活动 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此,赋予地方更多的立法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急迫。同时,由于我国之前《立法法》中并没有专门对设区的市的立法权的规定,那 么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想切实实现地方立法权,设区的市必然需要制定本地区 地方性法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由此草案 在界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时,增加了旧法中没有的其他设区的市。这一规定,既有利于发挥地方立法积极性,方便其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又有利于其充分适应各地法制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符合现代法治的要求。在立 法权限上,明确了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的法律依据。 二、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弊端 笔者认为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虽然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 一) 地方法律法规过多过杂,这使得法律在适用过程中,法条紊乱。理论上,多元化的立法主体极易使规范冲突发生的概率提高。而我国目前实质意义上的 违宪审查制度并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建成,有学者甚至认为: 国家立法呈现逐渐 细化的趋势,给地方留下的立法空间逐步缩小,这使得地方立法要么重复国家 的法律,要么违背国家的法律,境地十分尴尬。 ( 二) 易导致地区保护主义的故态复萌。这就使得在地方立法权的发展过程中,给地区保护主义提供不当了法制化基础。使其借此机会重新出场,新瓶装旧酒。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听力.( 3 分) 1.听老师读文段两遍后,完成练习 (1)下面有关甲骨文的错误描述是 A .甲骨文是中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 B .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一发展至今的古文字。 C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D .甲骨文一出土即可被全部识读。 (2)甲骨文的发现对哪些领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选题) A .生物学 B .文字学 .考古学 D .历史学 (3)请用一句话来形容你了解的甲骨文。 .积累运用.( 27 分) 2.读拼音,写词语。书写要工整美观。 3.下列四字词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4.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浑浊 ( h ùn ) 山涧( ji àn ) 雹子( b áo ) B . 参差 ( c ēn ) 单薄( b áo ) 瘦削( xu ē) C . 骤然 ( z òu ) 澎湃( p ài ) 枯萎( k ū) D . 山涧 ( ji àn ) 颓然( tu í ) 慷慨( k ǎi ) 组卷: 11 真题: 1 难度: 0.70 解析收藏相似题下载 5.句子“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中带点词的意思是( ) A .没有变质的 B .稀罕的 C .清新的 D .光鲜的 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李明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的把工作搞好。 B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沉醉了。 C .刻苦学习是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 D .辽阔的草原,是一个美妙而神奇的世界。 7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C A .全神惯注 B .威风凛凛 C .忙乎所以 D .轻歌曼舞 斩钉截铁 别出心裁 汹涌澎湃 自做自受 豪迈不屈 暴露无遗 技高 字正腔圆 y ōu y ǎ y ōng d ài xu án y á t áo zu ì j ǔ s àng sh ùn ji ān

【参考文档】对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条款的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对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条款 的几点研究 一、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意义 《立法法》已实行了十五年,它在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随着情况的变化,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必然随之变化。为了使法律能够实际满足人民需求,《立法法》的修改就有了必然性。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各个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现象愈发明显,对于城市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亦都存在不同,因此也不能在指导层面上从一而论。而在严格限制立法权限的情况下,地方如若想获得更大的立法空间,就势必需要在一定层面上合法合理的突破创立; 但是由于依据上位法制定的红头文件存在着诸如层级效力不高、质量难以保障、权威性和稳定性差等弊端,使得地方在开展地方建设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此,赋予地方更多的立法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急迫。同时,由于我国之前《立法法》中并没有专门对设区的市的立法权的规定,那么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想切实实现地方立法权,设区的市必然需要制定本地区地方性法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由此草案在界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时,增加了旧法中没有的其他设区的市。这一规定,既有利于发挥地方立法积极性,方便其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又有利于其充分适应各地法制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符合现代法治的要求。在立法权限上,明确了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的法律依据。 二、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弊端 笔者认为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虽然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 一) 地方法律法规过多过杂,这使得法律在适用过程中,法条紊乱。理论上,多元化的立法主体极易使规范冲突发生的概率提高。而我国目前实质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并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建成,有学者甚至认为: 国家立法呈现逐渐细化的趋势,给地方留下的立法空间逐步缩小,这使得地方立法要么重复国家的法律,要么违背国家的法律,境地十分尴尬。 ( 二) 易导致地区保护主义的故态复萌。这就使得在地方立法权的发展过程中,给地区保护主义提供不当了法制化基础。使其借此机会重新出场,新瓶装旧酒。

浅析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规范

浅析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规范 一、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背景 ( 一) 历史背景 在我国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下,地方立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79 年,全国人大制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把立法权下放到省级人大; 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1982 年宪法,对国家的正式立法结构做了彻底改动; 1986 年,全国人大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进行修改,立法权延伸到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特定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在本次立法法修改之前,地方立法的主体包括省级行政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经过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经济特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这次立法法的修改,将立法权限向所有设区的市扩容,将较大的市改为设区的市。 ( 二) 设区的市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立法权的性质 宪法直接赋予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立法权。而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没有直接的权力来源,应该视为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立法权的派生,设区的市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需要经过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方可生效。《立法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

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对地方性法规的行使范围也作出了限制。 ( 三) 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意义 1. 对立法体制的完善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但地方分权的制度由来已久。将立法权适当下放,是对我国立法体系的完善。 2. 适应区域差异性 从我国中央地方权力关系的演变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尽管不同历史时期地方权力大同小异,但相对于中央立法权,地方立法权是逐步扩大的。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之间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授予设区的市立法权,能够更好地满足地区之间不同的立法需求。 3. 发挥地方先行立法的作用 在我国长期的立法实践中,地方先行立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全国范围立法工作的试验田。在中央立法尚未涉及到的领域,地方上可以先行立法,为中央立法积累经验。例如深圳市1994 年颁布的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是我国城市物业管理中较为先行的地方性法规,其为2003 年中央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二、设区的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可能的隐患 ( 一) 立法权的滥用 一项权力自产生的时候起,就存在着被滥用的危险,地方立法权自不例外。以已有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为例,权力被滥用主要是由于部门

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突围

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突围 《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以来,地方立法进行大量有益探索。但同时,因体制机制原因,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从立法体制机制着手,在立法计划规划、立法资源配置、地方立法定位以及立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规范完善。 标签:地方立法;立法完善;设区的市 自2015年《立法法》修改以来,设区的市广泛开展地方立法活动。地方立法之始,普遍存在的诸如立法权限和范围分歧、立法程序不规范等方面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解决。 一、完善地方立法立项工作机制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立法计划规划编制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立法立项具有实用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立法规划以5年为周期,年度计划原则上在规划中选择。 (一)组织联合编制 消除人大政府各自立项编制的藩篱,由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政府法制机构组成联合编制小组。可自行编制,可吸收专家学者参与编制,也可委托高校、专家、智库等机构或个人组织编制。 (二)拓宽编制渠道 除政府及部门申报外,向社会公众征集立法项目,鼓励社会公众提出立法建议,对具有建设性的立法意见,尤其是形成草案并被采纳的,予以表彰奖励。同时要根据党委立法建议,围绕党委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决定立法项目,确定起草部门。 (三)实施立项分权 解决省市立法立项纵向分权,需要省人大省政府制定指导意见,保证省市立法计划规划相衔接,避免重复交叉。设区的市主要就“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事项进行立法。省级立法宜侧重上述项目外的立法项目。 二、合理界定法规草案的修改权限 人大对政府提请审议的法规草案修改应建立并遵循一定规则,防止过度修改,伤及立法初衷。 (一)对管理体制的调整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听力.(3分) 1.听老师读文段两遍后,完成练习 (1)下面有关甲骨文的错误描述是 A.甲骨文是中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 B.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一发展至今的古文字。 C.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D.甲骨文一出土即可被全部识读。 (2)甲骨文的发现对哪些领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选题) A.生物学 B.文字学 C.考古学 D.历史学 (3)请用一句话来形容你了解的甲骨文。 二.积累运用.(27分) 2.读拼音,写词语。书写要工整美观。 yōu yǎxuán yájǔsàng yōng dài táo zuìshùn jiān 3.下列四字词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全神惯注斩钉截铁豪迈不屈 B.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暴露无遗 C.忙乎所以汹涌澎湃技高一筹 D.轻歌曼舞自做自受字正腔圆 4.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浑浊(hùn )山涧(jiàn )雹子(báo ) B.参差(cēn )单薄(báo )瘦削(xuē) C.骤然(zòu )澎湃(pài )枯萎(kū) D.山涧(jiàn )颓然(tuí)慷慨(kǎi ) 组卷:11真题:1难度:0.70解析收藏相似题下载 5.句子“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中带点词的意思是() A.没有变质的B.稀罕的C.清新的D.光鲜的 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李明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的把工作搞好。 B.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沉醉了。 C.刻苦学习是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 D.辽阔的草原,是一个美妙而神奇的世界。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数学(文科) 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若i 12i z ?=-(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共轭复数是 A .22i -- B .2i - C .2i + D .2i -+ 2.抛物线2 4=-x y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A .1 B . 2 C .3 D .4 3.“p 且q 是真命题”是“非p 为假命题”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用三段论演绎推理:“复数都可以表示成实部与虚部之和的形式,因为复数z 23i =+ 的实部是2,所以复数z 的虚部是3i ”。对于这段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B .小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D .推理没有问题,结论正确 5.函数x e x f x ln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是 A .)1(2-=x e y B.1-=ex y C.)1(-=x e y D.e x y -= 6.若 2 π απ<<,则sin cos αα-的值与1的大小关系是 A.sin cos 1αα-> B.sin cos 1αα-= C.sin cos 1αα-< D.不能确定 7.函数3 ()34f x x x =- []0,1x ∈的最大值是 A . 1 2 B . -1 C .0 D .1 8.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去过陈家祠,当他们被问到谁去过时,甲说:“丙没有去”;乙说:“我去过”;丙说: “甲说的是真话”。若三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那么去过陈家祠的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不能确定 9.某宇宙飞船运行的轨道是以地球中心为一焦点的椭圆,测得近地点距地面m 千米,远地点距地面n 千米,地球半径为r 千米,则该飞船运行轨道的短轴长为 A .千米 B 千米 C .mn 2千米 D .mn 千米

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思考

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思考

————————————————————————————————作者:————————————————————————————————日期:

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思考-法律 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思考 张岳文 一、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现实必要性 近年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议案建议,要求增加具有地方立法权较大市的数量。一些设区的市向国务院提出申请,要求批准为较大的市,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目前我国设区的市,处在省和县(区)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市级国家机关具有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在本地区有效实施,加强对本地区事务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督职责,做好面向基层和群众的服务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职责,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为了适应设区市级立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总结立法法施行以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实践经验,适时修改《立法法》以适应设区市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修改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级地方立法权,对于推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满足设区的市在城乡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客观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客观需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目前,全国设区的市284个按照原立法法的规定,就有地方立法权的有49个(包括27个省,自治区的政府所在地的市.4个经济特区所

(精)心得体会:地方立法权规定中“等”字的法律规范解读(最新)

(精)心得体会:地方立法权规定中“等”字的法律规范解读(最新) “在法律中,有时一句话或一个字就能影响到人的生命财产、企业的活动、机关的职责,法律用语发生错误,会影响到法律的权威性,并导致破坏法制。”因此,解读2015年修改的《立法法》法条中“等”字,也就具有重要价值。 一、法条中“等”字的解释学意义与方法论基础 《现代汉语词典》中,“等”字用作助词时有如下释义:(1)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例如我等、彼等;(2)表示列举未尽(可以叠用),如北京、天津等地,纸张文具等等,此即“等外等”;(3)表示列举后煞尾,例如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此即“等内等”。可见,用在列举之后的“等”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2015年开始施行的新《立法法》出现了较之以往更多的“等”字。虽然这一变化简化了立法语言,但“等”字截然不同的两种含义也带来了理解上的难题。地方立法权规定中的“等”字究竟如何理解,是表示列举未尽,还是用作列举后煞尾,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明确界定其法律含义,即是其意义所在:一是有助于正确理解立法含义,并明确地方立法权的立法权限;二是有助于明确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并正确地执法和司法;三是有助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理解混乱,并提升对立法的精准把握。

要正确理解法律中的“等”字,就应当遵循法律解释学的一般规则,运用合适的解释方法。“文字之意义,为法律之精神”。因此,法律解释必须从文字开始,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开始,同时也是法律解释的终点。文义解释,“是按照行政法条文用语等文义及通常使用方式和结合语法规则来阐述行政法规范的意义内容的一种解释方法”。如果通过文义解释能够得出唯一定论,就无需使用其他解释方法。如果通过文义解释仍有争议,需要运用其他解释方法,例如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等。本文中,笔者将运用多种解释方法分析“等”字的法律含义。 二、法条中“等”字的类型化分析 笔者首先对新旧《立法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全部的“等”字进行类型化分析,以对比研究“等”字在法律上的基本含义。 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以下简称“旧《立法法》”)有94条,共有6个“等”字,涉及6个条文。除第四十七条和第八十二条的“等”字用于构词出现,其他“等”字均用在列举之后。 2014年8月31日至9月30日,《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一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2014年12月29日至2015年1月18日,《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稿》”)接受意见。新《立法法》有105条,共有16个“等”字,涉及14个条文,除第五十条和第九十一条的“等”字用于构词出现,其他“等”字均用在列举之后。用在列举之后的“等”有两种类型,即“等内等”型和“等外等”型。 (一)“等内等”型

对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条款的几点思考

对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 权”条款的几点思考* 韩佳芮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新《立法法》颁布以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随着地方立法权的扩大有所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一些新问题,给地方立法权在地方的实施带来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相关条款,探究赋予其权利在现实实行中的问题,并就如何切实有效的行使地方立法权提出建议。 关键词:《立法法》;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1-0042-02 作者简介:韩佳芮(1991-),女,吉林通化人,研究方向:民族法学。 一、新《立法法》中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意义 《立法法》已实行了十五年,它在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随着情况的变化,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必然随之变化。为了使法律能够实际满足人民需求,《立法法》的修改就有了必然性。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各个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现象愈发明显,对于城市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亦都存在不同,因此也不能在指导层面上从一而论。而在严格限制立法权限的情况下,地方如若想获得更大的立法空间,就势必需要在一定层面上合法合理的突破创立;但是由于依据上位法制定的红头文件存在着诸如层级效力不高、质量难以保障、权威性和稳定性差等弊端①,使得地方在开展地方建设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此,赋予地方更多的立法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急迫。同时,由于我国之前《立法法》中并没有专门对设区的市的立法权的规定,那么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想切实实现地方立法权,设区的市必然需要制定本地区地方性法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由此草案在界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时,增加了旧法中没有的“其他设区的市”。这一规定,既有利于发挥地方立法积极性,方便其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又有利于其充分适应各地法制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符合现代法治的要求。在立法权限上,明确了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的法律依据。 二、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弊端 笔者认为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虽然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一)地方法律法规过多过杂,这使得法律在适用过程中,法条紊乱。理论上,多元化的立法主体极易使规范冲突发生的概率提高。而我国目前实质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并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建成,有学者甚至认为:“国家立法呈现逐渐细化的趋势,给地方留下的立法空间逐步缩小,这使得地方立法要么重复国家的法律,要么违背国家的法律,境地十分尴尬。”② (二)易导致地区保护主义的故态复萌。这就使得在地方立法权的发展过程中,给地区保护主义提供不当了“法制化”基础。使其借此机会重新出场,“新瓶装旧酒”。 (三)地方立法质量品质不一,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民所享有的实际法制保障亦不一致。虽然新《立法法》在扩大市级地方立法权的同时,在第2条附加了限制性规定:“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所辖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但逐步推进策略的强调并不能在实践中完全解决市际立法能力和水平的差异问题③,此举极易使得在我国不同地域的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实际法制保障效用存在差异,衍伸出新的不平等。 (四)新《立法法》中就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作出了限定,但也只是说其在“城市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等方面”享有立法权利。事实上,此条款仍未给予地方立法一个明确的权限。这就极易使地方立法在现实操作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越权立法、立法抵触问题。脱离了规定的地方立法不但不会有利于地方法制建设,更可能会对我国的法制统一产生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限定地方立法权,采取一些措施切实实现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 (五)在我国当前的法律框架下,人民法院判案时可以依据地方性法规,可如若全面放宽地方立法权,就极易使得地方人民法院在判案时被地方思维意志影响,从而达不到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能的目的。这与司法机制改革的目标是相背离的。 三、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的实现路径 (一)保障公众参与立法过程 公众参与立法的程度与立法质量直接相关,我国公众参与立法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人民权利的,人民群众参与立法虽不属于法定的立法程序范围,却是立法机关事实上遵守的习惯,是我国立法工作所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④因此,完善听证会及相关制度,不再让听证会只是流于 (下转第38页) *2015年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校级创新项目,项目题目:《立法法》的修改与实施条件(项目编号:YCX1514)。

地方立法权

地方立法权(设区的市) 定义:地方立法权,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利。 现状:截至2015年2月,除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外,23个省会、5个自治区首府、18个较大的市以及4个经济特区共49个地级市拥有地方立法权。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作出修改:地方立法权扩至所有设区的市。 法律依据: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立法权限 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三)2014年8月25日,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出,除省会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外,其他设区的市均享有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草案对地方立法权的范围限制作出规定: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限于城市建设、市容卫生、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 除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立法流程:

地方立法权主体扩容的风性控制

地方立法权主体扩容的风性控制 2015 年新修订的《立法法》一经颁布,就犹如一石激 浪,引法学界众学者竞相关注。“全面赋予设区市以地方立法权”无疑是本次立法法修改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新立法法以“设区的 市”代替原有“较大的市”概念,并作广义解释,扩张地方立法权主体,由原有49 个市扩大到284 个设区的市。另一方面,为了维护法律统一,避免立法冲突,中央在扩张立法主体的同时,缩限了设区的市立法范围,只可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立法权的进一步扩容需求 在2015 年《立法法》修改前,设区的市立法需求早已 成为其经济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立法需求因何而来?社会背景和现实是什么?厘清这些问题,是讨论地方立法权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1.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对法律的需求,当初设立 的较大的市无一不是经济重点发展的地区。除了各省经济最发达的省会城市,国务院批准的18 个较大市其社会背景无 不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相适应,比如深圳、珠海、厦门等,都是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而今,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与当初大不相同了,我国经济 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而单纯依靠不平等的行政命令是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大量城市只能要求要求省级政府立法,但省级政府的立法总量有限,最终导致的只能是市级政府依靠大量的“红头文件”进行社会治理,而“红头文件” ,无论是上级政府的监督,还是颁布的程序,和地方性法规相比,都具有随意性、主观性和变动性大的问 题,这无疑对未来的法治建设具有不良影响。 因此,开放设区市的地方立法权限是必由之路。方面, 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上有政策,下有红头文件” 的对策之法,大量的行政命令已经在代替法律治理社会,另一方面,开放设区市的地方立法权,对中央监督立法、维护我国法制统一、促进地区公平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我国首要的 任务,其重点更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鉴于中国原有立法体制存在缺陷,即主要存在于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权,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就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需要。 授予标准不统一,地方立法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明确立法法》修改前,地方立法资源配备极不平衡。在全 国仅有省会城市和较大市拥有地方立法权,总共49 个,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