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可简称为蜀,但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巴文化以重庆为中心,最早源于三峡地区及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重庆、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传说,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由此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重庆市和四川省。

巴文化

1、早期巴文化。

根据考古发掘和调查,重庆之长寿、江北、巴县、江津、江北、南岸等地,发现了一些遗址,采集和出土了大量石器,岩料是选用长江边的砾石打制加工而成,制作技术分打制、磨制、琢制、打磨相同,打制多于磨制。石器种类丰富,有用于原始农业和砍伐森林的锄、镰、刀、石奔、斧等,也有狩猎捕渔的矛、镞、石球、网坠等。陶器质地粗松,可辩之器形有罐、釜、盆、钵等;三足器和带圈足的器皿,始终没有发现。合川沙溪乡沙梁子遗址,发现了1件尖底角状杯。其遗物所处地层在战国时期巴文化层之下,其年代推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之际。与此有联系的是在西陵

峡沿岸、清江口一带的二十余处遗址,发现石质工具为主,种类较多,到较晚时间逐渐减少,陶器以鼓肩罐灯形器、夹砂大口缸、夹砂大口尊、尖底杯、竹叶形柄的豆、鸟头把勺等最为典型,与忠县、井沟、巫山大昌坝及三星堆、新繁水观音的夏商时期的文化因素一致。陕西南部汉江上游的“白马石类型”也发现尖底罐、高柄豆、小平底器但没有鸟头把勺。经济生活是以渔猎、粗放式原始农业为主,获取生存资源的工具是用江边砾石打制而成,石制工具发达,制陶技术简单,遗址分布密集,但每处面积不大,表明每处聚集人口不多,显示出直接占有自然资源的特征。

早期巴文化是由嘉陵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氏族或部落联盟组成的文化构成,其间当然也有差别,但毕竟都处于山险水边的自然环境,自然能融入在一起,共同组成早期巴文化的要素。

2.春秋时期的巴文化。

杜宇之前,川西早有农业,但蜀人尤崇杜宇,足见他主要贡献是在农业技术的传播、提高方面。若此,巴亦化其教,改变原有粗放农业;在社会结构方面,仍以部落为主。但随着邻近楚国的逐步强大而略有改变,有“巴子”、“巴师”、“行人”。与楚或通婚,或交战,成为楚之附庸。地域范围得以扩大。春秋时期是巴文化发展的过渡阶段。

3.战国时期的巴文化。

这一时期是巴文化青铜文明兴盛的时期,其青铜器主要包括

容器、兵器、乐器、工具,最具代表性的是铜兵器,但制作技术上稍逊于中原,生活用器少礼器。从整体上看,器物受到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如乐器、釜、甄、鍪等。但兵器上的特殊符号,

以及兵器制作富于地方特色,都表明技术行为仍受制于自身结构;葬俗方面实行船棺葬。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开始发展,在龟亭北岸立市。社会结构除禀君部落可能进入领主制国家而外,更多的部落,仍处于父系氏族社会,血缘关系色彩仍很浓烈。社会上层已有分层,但从墓中随葬器物看,还是保留平等的色彩。也搬照楚、周之上卿礼葬巴蔓子,也有用于仪式的兵器,也有都城,但均具军事防御特征。男女分工,手工业也比较发达。也综而观之,出现传统仪式、观念、习俗与新的物质、技术、制度因素的混合,使土著社会失去整合。

蜀文化

1.蚕丛时期蜀文化。

距今约4800~4000年,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时代。体现在三星堆一期文化,约5平方公里,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乃至长江上游最大的一处中心遗址。此期文化遗存中含有具石家河文化与良渚文化风格的玉器和陶器,说明当时成都平原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了文化交流。而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的发现,则表明当时已出现大小城邦组织,其中,唯三星堆发展成为最早的古蜀国中心都邑。在三星堆一期文化中出土的陶器以翻领器、宽沿器、盘口器、花边口器镂孔圈足器及平底器为主,建筑为竹骨泥墙,

并保存至今的夯筑城墙;典型器物有花边蝇纹罐、宽平沿尊形器、喇叭口高领罐、镂孔圈足豆等。生产工具多为小型磨制石器,以斧、锛、凿为主,并出现了璧、环、锥、珠等小型玉质礼器。其文化遗存分布面积早期蜀文化可分为两种生活类型,一是生活在如张家坡、邓家坪、边堆山那种依山傍水、地势坡缓的丘陵小山上,利用江、河之中砾石加工成各种石器,制作陶器。遗址不大,聚落小、人口不多,过着主要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一是如三星堆一期那样居于平原北部河旁高台上,以狩猎采集为主。虽然生活环境有别,但文化内涵却有一致之处。华阳国志》中所载,

蜀之第一位“王”是居於岷江上游,“居石室”、“纵目”、“死作石棺石,国人从之”,宋萱休复《茅亭客话·鬻龙骨》“耆旧相传:古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范勇先生补充为编发、著袍服、善种田,有蚕察。上述构成了蚕丛部族的文化结构要素。

2、柏灌、鱼凫时期蜀文化。

这一时期是蜀文化的鼎盛时期。距今约4000~3200年,相当于中原夏商时代。三星堆二、三期的遗存和两个“祭祀坑”就是鱼凫文化的实证。此时期,三星堆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古城范围近4平方公里。城墙体系合理严谨,城市功能区划讲究布局、设施完备,其庞大的规模比同时期中原王都。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近千件青铜重器。金器、玉器和象牙,表明三星堆的冶铸技术及加工工艺已经颇为成熟,而两坑本身即是大型宗教礼仪

活动之产物,反映出古蜀国宗教礼仪与祭祀制度的完备。其所反映出的文化构成是:石质工具很多,但经过磨光者占多数;陶器中有继承一期陶器的现象,但出现了一套新的典型器物,有高柄盖、杯、盂、弧、壶、三足器、鸟头把等,其中有的器物具有明显的中原风格,也有的是土著文化因素,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复合型文化特征;定居生活,地面木结构房屋密集,建筑形制上富于北方特征,但也融合进本地特色;经济生活是农业、渔猎并存,但治水可能已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有比较发达的冶铜、铸铜、制陶、纺织、制玉等手工业;商品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贝币;生活在河道两岸的商台地,而不在冲积平原上,一般距河道很近;礼制方面,玉石礼器丰富,有璋、璧、圭、戈、琮等,受中原礼制影响,但富于本地特征。青铜器以人物雕像与动植物造型为大宗,礼器有尊、罍、盘、器盖等中原青铜文化系统的意味,但主要的还是列罍之制;宗教方面虽在祭祀形式上受中原影响,但在祭祀对象等方面却具有土著化的浓厚色彩;神权和政权的结合极富特点;社会结构方面,有双手反缚的石奴隶像,青铜像中也有社会分层的现象,有城墙;统治地域比较模糊;因而有学者认为已经进入奴隶社会,或者认为处于部落联盟阶段。

3、杜宇时期蜀文化。

距今约3200~2600年,相当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此阶段的蜀文化开始重心南移。在三星堆的四期文化中大有体现。综合

考古发现,在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大约属杜宇统治的时代,考古发掘反映出器物层面上,尖底器流行,比较典型的陶器有尖底杯、尖底盏、高领器、高柄灯形器、矮圈足器等,且出现各式球形环底罐、绳纹环底盂、喇叭状圈足豆、仿铜式陶釜、甄的器物组合;玉器不发达;石器粗糙;建筑为干栏式;青铜器与中原同时期相反,新器物出现少,保持商末周初青铜特色;青铜礼制,仍保持列罍之制;经济生活方面仍是狩猎采集十分发达;社会结构方面,由于十二桥宫殿遗址的发现,证明权力中心和社会分层的存在;宗教生

活方面,吸收中原因素,修建规模宏大的祭台,也用龟甲占卜,但

无文字,且随意性很强;结合文献,此时有了明确统治疆界,国家

政体所需要的领土观念出现,国家政治整合程度提高,并采取了

一些有效的管理方式,比如更名、迁都、利用旧民、“传授始密”等等。而且还“教民务农”,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宗教方面仍有死后魂化鸟之灵魂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如修祭台,用龟甲占卜等方面是大量借用了中原的祭祀形式。从文化结构方面来看,礼制等等保持传统,而宗教方面却竭力引入域外异质文化,呈现

出礼制与祭祀的不协调。

在经历了长期繁荣之后,三星堆古城最终被废弃,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导致了古蜀国政治中心的南迁。而三星堆遗址分布较广的该期文化遗存,表明三星堆文明虽鼎盛而趋于式微,但该地依然是同时期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生存境域之一。三星堆文明在广大区域内持续发展的完整历程,证明了其持续而强大的辐射

力。

4.开明族蜀文化。

根据文献记载,开明族进入成都平原之后,遇洪水,便充分发挥悉水的特长,大力整治水患,采取了排干涝渍,挖通甕阻的办法,治理了水患。但根据《史记·汉武帝纪》载蜀侯恽死后,蜀中为“蜀侯恽立祠,其神有灵,能兴云致雨,水旱祷之”,足见治水问题一直困扰川西地区很久;陶器大量为圜底器,多见尖底盏,有继承杜宇时代陶器传统的态势;铜器富于地方特色,不仅是在形制上,更主要的是在“巴蜀图语”纹饰上,且广泛融入楚和中原之器;葬制多样化,既有小型土坑墓、土坑木槨墓、船棺葬,可能还有大石墓。墓分大小,随葬鍪、釜、甄,列罍之制衰微,越到晚期越与中原接近;蜀人自身的文化构成要素越晚越少;社会结构方面,阶级对立越来越明显,政权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从相同文化构成要素在广大区域的齐一性特征中,完全可以看出政权控制能力的增强;织锦业、蚕桑业、冶铁业、漆器业、造船业等手工业越来越发达;商业发达,有了衡量制度;宗教方面,开明“复生”是楚人之死亡观的延续和体现,尚赤观念,建宗庙,大石遗迹特多;交通发达,修栈道;制礼乐,有一套礼乐制度;社会价值观念,如尚武之风渐盛;文化因素构成中有楚、秦、巴的要素借用其中,但多是影响到器物层面,并没有更多地深入其中,总体显示出军事政治的文化模式。

两千年来巴蜀文化的不断积累、变异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和神妙的心灵世界三方面的不可多得的独特的历史遗产,丰富的延展了长江文化的内涵,铭刻着长江文化突破传统、突破自我、探索创新的精神。在长江文化体系中,巴蜀文化具有独特的璀璨多采的历史地位。

2015巴蜀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2015巴蜀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选 1、(A)的《登幽州台歌》完全摆脱六朝绮靡余风,恢复魏晋风骨。 陈子昂 李白 杜甫 温庭筠 2、(A)是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其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 密宗 华严宗 净土宗 3、(A)是我国迄今所见最大的商周青铜铸件,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同一时代最大的青铜像 青铜立人像 青铜头像 纵目人像 青铜面具 4、(A)是最早把西南边疆地区下层社会的风貌和异国人民在殖民地统治下的生活殆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作家。 艾芜 阿来 巴金 王蒙 5、“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是(C)赞颂蒙茶的一句诗,有口皆碑,现在仍广为传颂。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苏轼 6、1835年,在今四川自贡市境内,钻出了井深1001.42米的(D),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焱海井 自流井 贡井 深井 7、1835年,在今四川自贡市境内,钻出了井深1001.42米的(A),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口超

千米深的盐井。 焱海井 自流井 贡井 压井 8、1921年,原国民政府四川省省长(D)卸任回乡办教育,对职业教育起到很好的倡导作用。 吴玉章 蔡元培 黄复生 张澜 9、1931年,三所学校合并组成国立四川大学,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B)。 成都大学 华西协和大学 公立四川大学 成都师范学校 10、1997年(A)从四川分出,成为中央直辖市。 重庆市 涪陵市 万州市 达州市 11、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的传教士也在四川各地开办教会学校。1910年,美国等传教士在成都华西坝开办了(C) 尊经书院 四川大学 华西协和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12、被誉为东方文化的明珠,与云岗、龙门、敦煌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石刻的巴蜀地区著名石刻是:(B)。 广元千佛崖 重庆大足石刻 乐山凌云大佛 巴中石刻 13、东汉的《击鼓说唱俑》,它出土于(C),是最能体现四川艺术诙谐幽默特色的作品。成都青城山 峨眉山 成都天回山 三星堆遗址

(完整版)重庆巴蜀中学高2017级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及其答案

2014-2015重庆巴蜀高一(上)期末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地球的公转不能把地球当成质点 B .空间站中的物体由于处于失重状态会失去惯性 C .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才和路程相等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物体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如图所示为质点B 、D 的运动轨迹,两个质点同时从A 出发,同时到达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B 的位移大 B .质点D 的路程大 C .质点D 的平均速度大 D .质点B 的平均速率大 3.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时间 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B .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 .Ⅰ、Ⅱ两个物体在t 1时刻相遇 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12 2 v v 第2题 第3题

4.一个质量为50kg 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的升降机地板上,升降机加速度大小2m/s 2, 若g 取10m/s 2,这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可能等于( ) A .400 N B .500 N C .700 N D .0 5.在地面上方某处,将一个小球以V=20m/s 初速度竖直上抛,则小球到达距抛出点10m 的 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g=10m/s 2)( ) A . 2S B .(2- 2)s C .(2+2)s D .(2+ 6)s 6.如图所示,清洗楼房光滑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 ,且视为质点.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 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 2,则( ) A .F 1= sin G B .F 2=Gtanα C .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则F 1与F 2的合力变大 D .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则F 1减小,F 2增大 7.如图所示,传送带向右上方匀速运转,若石块从漏斗里无初速度掉落 到传送带上,然后随传送带向上运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石块落到传送带上可能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石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受到向右上方的摩擦力作用 C .石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受到向左下方的摩擦力作用 D .开始时石块受到向右上方的摩擦力后来不受摩擦力 8.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m/s ,它在一条河宽150m ,水流速度为4m/s 的河流中渡河, 则该小船( ) A .不能到达正对岸 B .渡河的时间可能小于30s C .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不能为150m D .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120m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可简称为蜀,但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巴文化以为中心,最早源于三峡地区及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南部及北部地区;“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蜀文化以为中心,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传说,建有地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所灭。由此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市和省。 巴文化 1、早期巴文化。 根据考古发掘和调查,之长寿、江北、巴县、江津、江北、南岸等地,发现了一些遗址,采集和出土了大量器,岩料是选用长江边的砾打制加工而成,制作技术分打制、磨制、琢制、打磨相同,打制多于磨制。器种类丰富,有用于原始农业和砍伐森林的锄、镰、刀、奔、斧等,也有狩猎捕渔的矛、镞、球、网坠等。器质地粗松,可辩之器形有罐、釜、盆、钵等;三足器和带圈足的器皿,始终没有发现。合川沙溪乡沙梁子遗址,发现了1件尖底角状杯。其遗物所处地层在战国时期巴文化层之下,其年代推测为新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之际。与此有联系的是在西陵峡沿岸、清江口一带的二十余处遗址,发现质工具为主,种类较多,到较晚时间逐渐减少,

器以鼓肩罐灯形器、夹砂大口缸、夹砂大口尊、尖底杯、竹叶形柄的豆、鸟头把勺等最为典型,与忠县、井沟、巫山大昌坝及三星堆、新繁水观音的夏商时期的文化因素一致。南部汉江上游的“白马类型”也发现尖底罐、高柄豆、小平底器但没有鸟头把勺。经济生活是以渔猎、粗放式原始农业为主,获取生存资源的工具是用江边砾打制而成,制工具发达,制技术简单,遗址分布密集,但 每处面积不大,表明每处聚集人口不多,显示出直接占有自然资源的特征。 早期巴文化是由嘉陵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氏族或部落联盟组成的文化构成,其间当然也有差别,但毕竟都处于山险水边的自然环境,自然能融入在一起,共同组成早期巴文化的要素。 2.春秋时期的巴文化。 杜宇之前,川西早有农业,但蜀人尤崇杜宇,足见他主要贡献是在农业技术的传播、提高面。若此,巴亦化其教,改变原有粗放农业;在社会结构面,仍以部落为主。但随着邻近楚国的逐步强大而略有改变,有“巴子”、“巴师”、“行人”。与楚或通婚,或交战,成为楚之附庸。地域围得以扩大。春秋时期是巴文化发展的过渡阶段。 3.战国时期的巴文化。 这一时期是巴文化青铜文明兴盛的时期,其青铜器主要包括容器、兵器、乐器、工具,最具代表性的是铜兵器,但制作技术上稍逊于中原,生活用器少礼器。从整体上看,器物受到楚文化和中原

历史文化名人郭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综述

历史文化名人郭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综述 我国对名人品牌及其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名人身上,对历史文化名人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稀少。关于历史文化名人郭沫若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郭沫若本人及郭沫若作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丰富;但关于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的文献很少。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品牌及其价值;历史文化名人;郭沫若;研究;综述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沫若品牌是一个多维度、宽领域的世界性品牌,具有重要的品牌价值。本文拟就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厘清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研究的重要意义。 1关于名人品牌及其价值的研究 对于一般性品牌及品牌价值的评估、管理和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体系比较成熟,国内外每年都在进行品牌价值评估就是相关理论的广泛应用。但对于名人品牌及品牌价值,尤其是历史名人品牌及品牌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当稀少,且缺乏深度。在名人品牌方面:刘琴(2003)从体育名人品牌经营的角度谈到了经营名人品牌。Rita(2007)以“李宁品牌”为例研究了服装名人品牌问题。韩雪(2010)以姚明为样本研究了名人品牌形象塑造问题。吴绵从(2008)小沈阳代言长城酷熊汽车、菲丽西(2007)从李宇春、郭德纲、黄健翔三人、段弘(2008)从刘翔退赛分别谈到了名人品牌代言问题。在历史名人品牌方面:王律(2009)谈到了打响石家庄名人品牌。沈赤兵(2007、2009)谈到了黔苏两省共享沈万三历史名人品牌,要重视贵州历史名人品牌的超强传播功能。周孝君,罗宗良(2009)研究了巴蜀文化名人国画大师张大千文化品牌的风险问题。在名人品牌价值方面:孟孜(2008)研究了我国体育明星的品牌价值及其开发。朱海静(2006)进行了我国企业职业经理人个人品牌价值评估研究。在历史名人品牌价值方面:古诺,吴力(2005)谈到了茅盾文学奖品牌价值流失。周晓云,沈赤兵(2010)研究了历史名人沈万三的旅游文化品牌价值。 2关于沫若品牌及其价值的研究 郭沫若研究是与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同时起步的。郭沫若研究及其发展变化,不仅鲜明地反映现出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化伟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在相当深广的层面上体现出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历史进程中的某些重要足迹。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郭沫若本人及郭沫若作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丰富,但与同时代的鲁迅相比还相形见绌,研究人数不够多,研究机构主要以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及其出版的《郭沫若学刊》为主。

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比较

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比较 在中华大地上,孕育了不少文化。在黄河流域的文化,被称为中原文化,包括了邹鲁文化、三晋文化和燕齐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和荆楚文化则为长江流域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理上的差距,让两个流域的文化风格迥异。 而同属于南方文化的巴蜀和荆楚,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 一、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源流及特征 (一)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楚人的创业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夏商之际楚人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屈原在《离骚》中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高阳是黄帝的后人,那屈原也就是黄帝后人。而屈原是楚国王室,所以楚人的先祖也来自于北方,楚文化也有北方中原文化的色彩,与中原文化一体。 当楚国的先祖来到荆楚大地时,楚国当地还有许多蛮夷。在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中,楚人逐步实现了与蛮夷民族的大融合。楚国是在融合这些蛮夷民族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其文化也是在对这些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基础和氛围中成长的。楚国是在西周初年周成王时期建立的,所以缺少中原民族长期奴隶社会的积淀,楚人的文化形成和发展与中原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异,楚民族对中原优秀文化也有过借鉴,形成了一个杂糅的文化。 (二)楚文化的特性 关于楚文化的特征,专家们大多倾向于四个方面的特征,即, 第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一点是从荆楚民族的形成来看的。楚先民们在北方强国的压迫下被迫南迁,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一直遭受侵伐的,于是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壮大自己; 第二,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这一点是从楚人立国为出发点的。周成王仅封予熊绎子男之爵,与当时其他诸侯地位差距甚大。西周中叶,楚君熊渠分封诸子,均以“王”为号。他不惧周朝,还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中原) 之号谥。”实在是豪迈之举; 第三,和谐融合的竞争意识。西周时期的楚国一直是受到周王室压迫和中原诸侯国歧视的弱小异族邦国。楚武王自立为王,楚庄王开疆拓土威震中原,既而雄霸天下,楚国在与周王朝竞争中国,逐渐强盛起来。 第四,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荆楚地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交叉地带,是九省通衢,也正是这种情况,使得楚文化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并率先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南方各族进行兼容并包,形成了五彩斑斓、极具吸引力的荆楚文化。 (三)什么是巴蜀文化 我们今天所采用的关于巴蜀文化的概念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广义的巴蜀文化,它指“四川省地域内,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题,包括省内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文化的总汇。” (四)巴蜀文化的特征 那么,山清水秀且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巴蜀地区的文化又会有怎样的特性呢? 第一,强烈的反叛意识,锐意的革新精神。“巴蜀人总能引领文坛的革新。蜀中才子,

巴蜀地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巴蜀地域文化试题 2012年1月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列举题(每题5分,共30分) 1. 请简述什么是四川路。 答: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 2.请列举四川从古到今的6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答:司马相如《子虚赋》、《天子游猎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蜀道难》等;苏轼《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郭沫若《女神》、;巴金《激流三部曲》、《随想录》;沙汀《淘金记》;艾芜《南行记》;周可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3. 请列举诸葛亮治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继续推行联吴拒魏政策、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为贤、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北伐。 4.请列举15处四川的风景名胜古迹。 答: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黄龙溪、金沙遗址、大足石刻、乐山大佛、三星堆、瓦屋山、碧峰峡、白龙宫、龙池风景区、黄龙寺、剑门蜀道、蜀南竹海、四姑娘山、武侯祠、稻城、卧龙保护区、蒙山、海螺沟、杜甫草堂、罨画池、沪沽湖、望江楼、米亚罗、西岭雪山、九寨、贡嘎山、天台山、西岭雪山、白龙湖、诺水河、龙池、二滩、海螺沟、合江佛宝、盐亭高山、剑门关、七曲山、广元天台、二郎山等。 5.请简述落下闳及其太初历。 答:落下闳(大约公元前156~前87年),中国西汉著名的民间天文学家,字长公,巴蜀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全国文学家。落下闳经同乡谯隆推荐,由故乡来到京城长安。改革历法的工作由太史令司马迁主持。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落下闳、邓平的改革方案,并由落下闳进行运算工作,于公元前104年制定出一部新历。新历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它首次提出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的原则和135个朔塑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推算五星位置的方法,为后世历法的树立了范例。新历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汉武帝决定采用新历于地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太初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重庆巴蜀中学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重庆巴蜀中学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苗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进行“探究杜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已知纡个钩码重 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半衡。 (2)在图甲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_个钩码。 (3)如图乙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弾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____N;若在C点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___(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右 3 1.5 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下沉,说明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B L B,得 4G×3L=F B×4L 解得 F B=3G 即需在B点处挂3个钩码。 (3)[3]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C L C,得 4G×3L=F C×4L 解得 F C=3G=3×0.5N=1.5N [4]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动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才能使杠杆仍然水平平衡。 2.如图,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相同的重0.5 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

积累对联——巴蜀文化、民俗、名人

一、巴蜀文化 武侯祠 1.简介: 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 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 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 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 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对联赏析: (1)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赏析】这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2)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赏析】收二州(指收复东川、西川),排八阵(孔明排八阵图),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点七星灯续命),一心只望酬三顾(报三顾茅庐之恩)。 取西蜀(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定南蛮(亲征南中,南蛮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臣服蜀汉,不再造反), 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借东风,火烧赤壁)。 (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赏析】要理解上联的意义,首先要理解两个词组:一是“攻心”。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其意思和《孙子》“上兵谋……下政攻城”相近。这个战略为诸葛亮所赞赏。 二是“反侧”。反侧在这里是不正直、不顺从。《诗、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意思是作此歌以穷极其反侧不正之情。《苟子、王制》:“道逃反侧之民。”杨注:“反侧,不安之民也。”故反侧是指一些不安分守法之人。 懂得这两个词组,上联便好解了。意思是说,如果打仗的人,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

巴蜀地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巴蜀地域文化试题 得分评卷人 一、列举题(每题5分,共30分) 1.请简述什么是四川路。 题号—二三四总分 得分 答: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 2.请列举四川从古到今的6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答:司马相如《子虚赋》、《天子游猎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口《蜀道难》等;苏轼《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郭沫若《女神》、;巴金《激流三部曲》、 《随想录》;沙汀《淘金记》;艾芜《南行记》;周可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3.请列举诸葛亮治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继续推行联吴拒魏政策、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为贤、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北伐。 4.请列举15处四川的风景名胜古迹。 答: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垠、黄龙溪、金沙遗址、人足石刻、乐山人佛、三星堆、瓦屋山、碧峰峡、白龙宫、龙池风景区、黄龙寺、剑门蜀道、蜀南竹海、四姑娘山、武侯祠、稻城、卧龙保护区、蒙山、海螺沟、杜甫草堂、耀画池、沪汕湖、望江楼、米亚罗、西岭雪山、九寨、贡嘎山、天台山、西岭雪山、白龙湖、诺水河、龙池、二滩、海螺沟、合江佛宝、盐亭高山、剑门关、七曲山、广元天台、二郎山等。 5.请简述落下阂及其太初历。 答:落下闺(大约公元前156?前87年),屮国西汉著名的民间天文学家,字长公,巴蜀阀中(今四川问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T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全国文学家。落卜?脚经同乡谯隆推荐,由故乡來到京城长安。改革历法的工作由太史令司马迁主持。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落下闵、邓平的改革方案,并由落下阂进行运算工作,于公元前104年制定出一部新历。新历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它首次提出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住I月的原则和135个朔塑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并建立了-?套推算五星位置的方法,为后世历法的树立了范例。新历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汉武帝决定采用新历于地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太初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法,具冇划时代的意义。

2021届重庆市重庆巴蜀中学高三(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物理试题

2021届重庆市重庆巴蜀中学高三(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 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b、c悬空靠墙均处于静止状态,对于a、b、c三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受到的两个静摩擦力方向均竖直向上 B.b总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C.c总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a与墙壁摩擦力的大小随F的增大而增大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街上看见某品牌汽车尾部标有“40TFSI”字样于是回家查询资料了解到其数值“40”是表示该车辆从静止加速到100km/h过程所获得最大加速度 的10倍(且该加速度单位由国际单位组成)。那么该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所需最小时间约为() A.6s B.7s C.8s D.9s 3.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某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从雪坡上先后以初速度之比v1:v2=4:5沿水平方向飞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从飞出到落到雪坡上的整个过程中() A.运动员先后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相同

B.运动员先后落在雪坡上的速度方向不同 C.运动员先后落在雪坡上重力做功之比为9:16 D.运动员先后落在雪坡上动能的增加量之比为16:25 4.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在月球背面软陆。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引力范围时,通过变轨先进入绕月圆轨道,再经变轨,进入椭圆轨道,其中A、B两点分别为近月点和远月点,如图所示。已知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绕月圆轨道半径为r,忽略地球引力的影响,则嫦娥四号探测器从A点飞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 A B C D 5.图甲为一种大型抛石机,将石块放在长臂一端的石袋中,在短臂端挂上重物,爱射前将长臂端往下拉至地面,然后突然松开,石袋中的石块过最高点时就被抛出,可筒化 为图乙所示。将一质量m=80kg的可视为质点的石块装在长L=40 3 m的长臂末端的石袋 中,初始时长臂与水平面成α=30°。松开后,长臂转至竖直位置时,石块在轨迹最高点被水平抛出,落在水平地面上。石块落地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120m。忽略长臂、短臂和石袋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和所有摩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块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为50m/s B.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石块机械能的增加量 C.石块从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石袋对石块做功1.6×105J D.石块圆周运动至最高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3600W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受水平恒力作用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曲线运动,经过时

巴蜀文化精粹

巴蜀文化精粹 姓名:欧建林班级:2016年春季班成绩:100分 1 “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 A、饮食, 语言, 民居, 文学 B、方言, 作物, 气候,服饰方言, 作物, 气候,服饰 C、方言, 民居, 饮食, 民间信仰 D、民间信仰,作物, 气候,服饰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2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就曾说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 俗”是指_________。 A、风格,俗气 B、流行,习惯 C、格调,俗习 D、风俗,传统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3 傣家竹楼的房顶呈“人”字型,是因为____________。 A、方便排水 B、方便饲养禽类 C、因为美观 D、防止潮气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4 以重庆为中心,向北辐射至大巴山南缘,向南辐射至贵州东部,向东辐射至湖北等地的文化区域是_________。 A、蜀文化 B、巴文化 C、汉文化 D、楚文化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5 巴蜀地区的古国历史有_________年。 A、3000 B、4000 C、5000 D、6000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6 公元前316年开始,巴蜀地区成为_________国的属地。

A、楚 B、秦 C、魏 D、赵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7 全世界唯一一所连续办学2000多年未曾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是__________。 A、石室中学 B、石鼓书院 C、岳麓书院 D、清华大学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8 被称为“西道圣人”的人是_________。 A、司马相如 B、文翁 C、扬雄 D、严君平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9 其文章“广博闳丽,卓绝汉代”的是___________。 A、贾谊 B、扬雄 C、王褒 D、司马相如 我的答案:D 得分:5.0分 10 “川北圣人”_____________及其领导民盟的第三种道路的探索,是20世纪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重要构成内容。 A、张澜 B、刘咸炘 C、廖平 D、吴虞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11 近现代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中,属于巴蜀的人物有___________。 A、郭沫若 B、邹容 C、吴虞 D、廖平 E、刘咸炘 我的答案:ABCDE 得分:5.0分

何开四-巴蜀文化赋

何开四及其作品 巴蜀文化赋 天地玄黄,远古洪荒。沧海毕,巴蜀立。风光甲天下,人文鼎盛千古。巫山龙骨坡,依稀人类远祖;资阳黄鳝溪,仿佛智人聚落。三代蜀王,演绎古蜀文明;三星伴月,辉映青铜之光。秦扫六合,中原交通,言语文字,始与华同。李冰治水,泽润百代,都江孕育天府;文翁化蜀,礼义兴焉,蜀学比于齐鲁。凿火井于坚崖,开盐泉以斥卤;五尺道上篝火长明,蜀锦铺就丝绸之路。凤求凰兮,有几许浪漫情怀;说古唱今,市井多诙谐之风。锦里风华,百代流韵;三都载赋,五都齐名。巴有将,蜀有相,三国鼎立,诸葛治蜀。五月渡泸,平定南中;九里长堤,岁稔年丰。有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天下分久亦必合。看旌旗猎猎,王睿楼船下益州;剑门开启,六郡流民入巴蜀。贞下起元,自唐迄宋,巴蜀风光,独擅风流。民勤耕作,禾黍连云,山野无寸土之旷;工商繁华,层楼复阁,腰缠十万下成都。交子通行市廛,蜀版坊间称雄。更兼文光墨宝,诗酒风流。太白仙风、三苏文章,蜀中才子蜀外扬:老杜诗文,放翁墨韵,自古文人皆入蜀。竹枝词、巴渝舞,党项琵琶僚人鼓:四十里城花如海,万方乐奏有夷风。扬一益二称于天下,二江抱城春水长流。狼烟骤起,中原板荡,宋元战争,浴血巴蜀。钓鱼城堡,固若金汤,蒙哥命丧黄泉;大江神臂,同仇敌忾,壮士义薄云天。叹古今兴亡多少事,赛典赤功高抚四川。明末清初,兵祸连结,哀我生民,十室九空。九州大迁徙,湖广填四川。移民文化,因整合而升华;川戏新韵,乃昆高胡弹灯。爰及近代,西风暴烈;仁人志士,血荐轩辕。细检保路风潮、五四运动、泸顺起义、万里长征、八年抗战、解放战争,凌烟阁上,庙食百代,几多将军元帅;艺文载志,星光灿烂,堪称惟蜀有才。移天换斗,安邦兴国;巴蜀重光,万象峥嵘。更喜改革开放,去故鼎新。玉垒浮云锦江水,向阳花木早逢春;高楼大厦连天起,百万川军出夔门。西部开发,历史新机。上下求索,任重道远。江山代有才人出,四川之外有百川。举小平理论之大?,开巴蜀文明之新篇。三星与火箭齐飞;都江共沧海一色;文翁化蜀辉映当代文明,扬一益二风流网络经济。无忝于列祖列宗,造福于后世子孙。纪元晋千,海岳献瑞。国祚其昌,巴蜀其盛。 巴蜀文化墙》解说词 编审李锡炎郭伟 撰稿吕汝伦吴少柏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巴蜀文明灿烂辉煌。五千年岁月悠悠,勤劳、勇敢、智慧的四川人民,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文明,谱写了壮丽的文化篇章。 巴蜀文化是四川地区古今居住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它可分为巴文化和蜀文化两大系统。巴人的分布以四川东部(今重庆市)为中心,蜀人的分布以四川西部为中心。传说蚕丝是蜀国的第一代国王,先后建都在今天的郫县、成都等地。蜀文化的主要遗迹有新都新繁水观音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等。 巴蜀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大潮中,回顾四川先贤们的伟大创造和开辟之功,对于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加深对四川省情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选取了四川历史长河中典型而富艺术色彩的十一个片断和人物代表,全方位地展示巴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各组画面采取主题性的集中,按照历史顺序排列,浮雕和画刻浑然一体,气势磅礴,极具艺术魅力。墙前镌刻的《巴

巴蜀地域文化_作业答案(0000)

巴蜀历史与文化作业1 一、选择题(1-10题和21-30题为单选的哦,大家别抄错了哦!) 1、距今200万年前,生活在今四川地区的原始人类是(A)A、巫山人 B资阳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 2、巴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极广,其中内容特别丰富,最令世人瞩目的是(D)A富林文化B羊子山文化C铜梁文化D三星堆文化 3、最早开始修建都江堰水利枢纽前期工程的是(B)A李冰B杜宇C开明D司马错 4、李冰最早在(A)凿井煮盐,开创了巴蜀井真诚业的新局面。A广都B自流井C临邛D郫 5、公元前106年,西汉王朝在巴蜀故地设(B)A巴郡和蜀郡B益州C山川D山峡四路 6、东汉时期,巴蜀盐业迅猛发展,特别是(B)开始用天然气煮盐,开创了世界开然气煮盐的历史。A广都B自流井C临邛D郫 7、公元221年,齐备在成都建立了(D)政权A前蜀B后蜀C成汉D蜀汉 8、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建立了(D)政权A后蜀B蜀汉C成汉D前蜀 9、公元934年,(A)在成都建立了后蜀政权,A孟知祥B孟昶C王建D刘禅 10、唐代,四川制糖业十分发达,制造糖霜技术传入(D)A梓州B简州X蜀州D遂州 11、三星堆文化遗址可能是蜀国(C、D)的都城A蚕丛B柏灌C鱼凫D杜宇、开明王朝 12、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ABC)率大军伐蜀,蜀国灭亡A张仪B司马错C都尉墨D安阳王E李冰 13、汉代巴蜀的金银工艺技术很高,其技法有(ABC)A金银错B鎏金C锃金我D仓金 14、南北朝时期,益州先后国南北朝的(ABCFH)所统治A宋B齐C梁D陈E北齐F北周G东魏H西魏 15、诸葛亮治蜀采取了(ABCD)等措施A继续推行联吴拒魏政策B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为贤C务农殖谷、闭关息发D南征北伐 16、诸葛亮为巩固南征胜利成果,采取了(ABCD)等措施A调整南中行政区划健全郡县制B移南中劲卒青羌余家人入蜀C把夷帅徙置成都为官D派人到南中推广牛耕技术 17、唐肃宋时期,唐代巴蜀地区的主要行政区划是(ABC)A剑南东川B剑南西川C山南西道 18、隋唐时期,蜀锦生产主要集中在(ABC)A成都府B蜀州C绵州 19、隋唐时期,巴蜀地区商业十分繁荣,主要商业城市有(ABCDE)A成都B梓州C陵州D阆州E夔州 20、隋唐时期,蜀罗主要生产地在(ABCD)A成都府B蜀州C彭州D汉州 21、公元993年,王小波在青城发动起义,994年起义军攻下成都,建立了(A大蜀)政权 22、宋代四川商业贸易十分繁荣,北宋时期,成都出现了(C)C交子 23、公元1286年,元朝设(D)从此开始了四川独立建省的历史。D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24、1644年12月14日,张献忠在成都产(B)政权B大西 25、明朝万历年间(A)种植引进四川。A草棉 26、1835年,在今四川自贡市境内,钻出了井深101.42M的(A),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过千M的深井,A焱海井 27、1978年开始,四川在农村试行“凶产到组”责任制。(A)首先进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联产计酬”实验,并取得成功,开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A广汉金鱼公社 28、 15ABCD 16ABCDE 17ABC 18ABC 19ABCD

巴蜀文化名人研究

新都历史名人录 说到新都名人,那真是数不胜数,但是总的说起来的历史名人莫过于两个状元:杨慎、杨庭和,一个英雄:王铭章,一个秘书:田家英,一个作家:艾芜。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这几人的生平和事迹。 两个状元:杨慎、杨庭和 杨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众人皆惊。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中式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此外,杨慎的父亲也是明朝的三朝老臣——内阁首辅杨廷和.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大礼议”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於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十日後,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杨慎动身前往戍地云南永昌卫。从前其父廷和当国之时,曾经裁撤锦衣卫冗员,有怀恨在心者趁机埋伏在途中,伺机加害杨慎。杨慎有所准备,处处小心。驰骋万里,到达云南之後,几乎一病不起。 两年後,杨廷和生病,杨慎得以短暂回家探视,其父病愈後又返回永昌。不久,率家奴协助平定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嘉靖八年(1529),杨廷和病逝,杨慎获准归葬其父。此后,或暂回四川,或在云南省城,或停留于永昌,在各地均得到地方官员善待。 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著,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大书索引》、《金石古文》、《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释》等等,还有《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这些著述往往有独到之见,或可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学术价值。然而,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不实之处。

(完整版)重庆巴蜀中学2020届初三上物理期中考试(word版无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物理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50℃ C. 1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D.家用电冰箱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10A 2.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一一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一一液化吸热 3.下列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4.如图1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一定的 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 B.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 C.两片金属箔都带上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D.两片金属箔都带上负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手机充电,手机电池是用电器 B.在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 C.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D.两个轻质小球相互吸引,则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6.如图2所示是一款平衡车,它是依靠电力驱动及人体平衡能力控制的代步工具,当电 源开关S l闭合时指示灯亮起;人站在平衡车踏板上时开关S2自动闭合,电动机才能 启动开始运动,紧急情况时S l自动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下列电路图中,与其原 理相符的是()

巴蜀文化

浅谈巴蜀文化 【摘要】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有500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同时巴蜀大地又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古到今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不仅如此在许多文化领域,巴蜀文化都处在全国前列。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形成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巴蜀、文化 【正文】 一、巴蜀文化简介 1、巴蜀文化的起源与形成 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远在距今4500年左右,在成都平原就已经产生了作为蜀文化源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宝墩文化”。宝墩文化是文明孕育时期的考古文化,宝墩遗址既是这一时期成都平原时代最早的古城址的典型,也是四川即将跨进文明门槛的历史见证。”①并且考古发现,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即有文化交流。出土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巴文化最早源于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盆地东部及附近地区。西周时,建有巴国,受蜀影响,始有较高水平的农业。代表巴文化特征的有出土战国时的圆刃折腰钺,短骹式弓耳矛及甑、釜、鍪配套的铜容器。巴蜀地区的地理特点为巴蜀文化的形成起着作用。由于四川盆地地形特殊,为高山和高原所环抱,所以山原之间的若干河谷成为了巴蜀地区的对外交通要道。盆地西部的流域,成为古氐羌民族迁徙的南北走廊。东部有长江山峡作为出口,盆地北部既有剑门蜀道(金牛道)直通秦陇,又有嘉陵江河谷直通汉中。而盆地以东的清江流域又北与江汉平原相通,南与湘西山地相连。正是这样的地理特点,巴蜀先民自古就兼容了南、北、东、西文化,使四川盆地成为荟萃农耕、游牧文化的聚宝盆。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巴蜀文化与以下三方文化有明显的交流与兼容:一为荆楚文化,是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的文化,它崇尚自然,奇诡浪漫;二是秦陇文化,注意综核名实,讲究耕战和商业;三是中原文化,崇尚周礼,看重历史。正是这样的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2、巴蜀文化的内容 既然巴蜀文化是一种文化,那么巴蜀文化的内容也应与文化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及日常用品等,这是一种显性文化。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而心理文化则主要是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都是隐性文化。应该说,巢居文化、笮桥文化、栈道文化、林盘文化、梯田文化是古巴蜀物质文化的成果。巴蜀之地古称“四塞之国”,主要交通要道是山原之间的河谷,所以古时候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船。再加上四周高山环绕,处处险峻。为了方便与外界沟通,形成了栈道文化。同时,巴蜀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在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风俗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由此形成了巴蜀地区特殊的风俗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巴蜀文化的物质文化。巴蜀文化的制度文化受周边影响比较大。在巴蜀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秦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影响是最深的,因此巴蜀文化的很多方面都具有秦文化的特征。就制度方面而言,巴蜀地区的制度文化是受秦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特别是秦文化的封建土地制度和郡县制等。巴蜀文化的心理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就考古方面就可以看出,四川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巴蜀文化的珍贵文物。“现有藏品26万余件,其中国家三

2017电大巴蜀文化地域文化3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得分:50 1. ()是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其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o E A.禅宗 C B.密宗 C c.华严宗 C D.净土宗 满分:5 分 2. 在播种技术方面,从汉代开始,不属于巳蜀地区的播种方法的是()。 C A.撒播 E B.散播 C c.点播 C D.条播 满分:5 分 3. 在中国民族发展的早期历史上,巴和蜀一样,是一支活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民族。最早记载巴人事迹的古文献是()。 C A.《诗经》 C B.《周易》 C C.《巴国志》 E D. 《山海经》 满分:5 分 战国时期绘画中有一?件十分值得注意的作品, 即四川成都出土的()o该壶 4. 分为三层,描写采桑、宴饮、奏乐、弋射、渔猎、水陆攻占等场面,它几乎囊括了战国时代最重要的社会生活,且采取横式构图,把不同的时空的情节表现在同一画面上,也给汉代绘画以很大影响。

C B.《水陆饕餐纹壶》 E c,《水陆攻占纹壶》 C D.《水陆夔龙纹壶》 满分:5 分 5. 唐贞观九年,四川遂宁(一说在中江县)()的创建,标志着中国教育体制中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的诞生,据称这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书院。 C A.太元书院 E B.张九宗书院 C C.南阳书院 C D.竹林书院 满分:5 分 6. 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建立了()政权。 E A.前蜀 C B.成汉 C C.蜀汉 C D.后蜀 满分:5 分 7. ()的《登幽州台歌》完全摆脱六朝绮靡余风,恢复魏晋风骨。 E A.陈子昂 ° B.李白 C C.杜甫 匚D.温庭筠 满分:5 分 8. 1835年,在今四川自贡市境内,钻出了井深1001.42米的(),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C A.矮海井

重庆巴蜀中学初2011级初二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重庆巴蜀中学初2011级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卷 (本卷:g=10N/kg)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mg B.中学生在平静时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180次左右 C.一张试卷纸的厚度大约0.8纳米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一般是5km/h 2.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旁边一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A.子弹飞行速度很慢B.飞机飞得很快 C.子弹在空中静止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3.光学元件的应用中,正确解释的是() A.穿衣镜(平面镜)产生的是放大的虚像; B.“弯曲镜子”(俗称“哈哈镜”)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 C.物体在普通照像机前面的任何位置都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D.照相机、幻灯机使用的光学元件都是凸透镜。 4.某同学站在磅秤上, 下列哪一对是平衡力() 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B.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地面的压力; D.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 5.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我们需要一直用力推地上的木箱,木箱才能持续运动下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 B.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由于运动快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6.下列实例中,减小摩擦的实例是 ( ) A.若要把拧得很紧的瓶盖扭开,可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 B.在我们的鞋底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为了把玻璃窗擦的更干净些,要用更大一点的力压抹布 D.移动较重的货箱时,在货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7.关于重力,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下面没有支撑的物体都要下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这个力叫重力 B.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物体的重心有的可能不在物体上 C.地球表面的所有物体,它们的重力方向可能不平行 D.地球表面的所有物体,它们的重力方向都是平行的 8.一只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 A.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不变B.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也减小 C.密度不变,质量不变D.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9.在用天平测质量时,珊珊同学用了严重磨损的砝码测物体的质量,其结果()A.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C.测量值等于真实值D.无法判断 10.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棒截成两段,两段的长度之比是2:1。则它们的质量之比和密度之比分别是( ) A.1:1和1:1 B.2:1和1:1 C.2:1和2:1 D.1:1和2:1 11.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图线如图1所示,在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