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料药中的杂质

原料药中的杂质

原料药中的杂质
原料药中的杂质

工业指南

简化新药申请: 原料药中的杂质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食品药品管理局

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

2009年6月

仿制药办公室

第1次修订

工业指南

简化新药申请: 原料药中的杂质

从以下部门可得到额外的副本:

Office of Communication

Division of Drug Information, WO51, Room 2201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10903 New Hampshire Ave.

Silver Spring, MD 20993-0002

Phone: 301-796-3400; Fax: 301-847-8715

druginfo@https://www.doczj.com/doc/00306880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03068801.html,/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default.htm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食品药品管理局

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

2009年6月

仿制药办公室

第1次修订

目录

I.介绍 (4)

II.背景 (4)

III.原料药标准中杂质名单及对其设定的可接受标准 (5)

A. 原料药标准中杂质名单 (5)

B. 为杂质设定可接受标准 (6)

IV.杂质的确认限度 (6)

A. 确认限度 (7)

B. 确认程序 (7)

1. 对比分析研究 (7)

2. 科学文献和重要代谢物 (7)

3. 毒性研究 (7)

附件:原料药中杂质的鉴定限度和确认限度 (8)

工业指南1

ANDAs:原料药中的杂质

该指南代表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该主题目前的想法和思考。它并不产生或授予任何人任何的权力,并不对FDA或公众产生约束。你可以使用另外的方法,如果这种方法可以满足所适用法规的要求。如果你想讨论这种方法,可以与FDA负责执行该指南的人员联系。如果你不能确认与适合的FDA人员联系的话,请拨打该指南扉页上所列的适合的号码

I.介绍

该指南提供关于使用化学合成生产的原料药中杂质的包括相关报告、鉴定和质控的化学、制造和控制(CMC)信息的修订的建议,适用于下列申请的提交2:

z首次简化新药申请(ANDAs)

z药物主文件(DMF)(含II类DMF)

z原料药的工艺或合成变更的ANDA补充

该指南也提供建立原料药杂质可接受标准的建议。

下列类型的原料药不包含在该指南中:

z生物/生物技术产品

z肽

z寡核苷酸

z放射性药物

z发酵产品

z来自发酵产品的半合成产品

z植物药

z动物或植物来源的粗品

FDA 的指南文件,包括本指南在内,没有法定的强制执行的责任。相反地,指南描述的是官方目前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观点,应仅视为建议,除非引用了具体的药政或法定要求。官方指南中所用的应当一词意味着建议或推荐什么事情,但并不是必需的。

II.背景

在1999年11月,FDA首次出版了该指南的第1版。因为ICH的工业指南Q3A:原料药中的杂1该指南系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制药科学办公室和仿制药办公室起草。

质(修订本1)(Q3A(R),2003年) 变更了对于新药申请(NDAs)的原料药中有关杂质的推荐内容,我们就开始努力修订针对于ANDAs3的该指南。在2005年1月31日(70 FR 4857),FDA向公从发布可获得修订稿草案以评价。该评价期于2005年6月6日结束。当局收到了大量的注解,在开始处理该指南定案时进行了认真的考虑。

FDA相信Q3A(R)指南的大部分内容适合于ANDAs,特别见I-V部分和附件,限度4。

III.原料药标准中杂质名单及对其设定的可接受标准

申请人在提交ANDAs、DMFs(含II类DMF)和原料药的工艺或合成变更的ANDA补充时,需提交必要的标准以保证原料药的特性、规格、质量和纯度5。提交的资料应在原料药标准中列出杂质并为这些杂质设定可接受标准。

A. 原料药标准中杂质名单

我们建议原料药标准中包含杂质的名单。稳定性研究、化学开发研究和例行批分析可以用于帮助预测可能存在于工业化产品中的这些杂质。根据采用所确定的工业化生产工艺生产的批次中发现的杂质而制定的原料药标准中的杂质名单是非常重要的。

申请人同样应将原料药标准中对于杂质的纳入和排除的基本原则包含于提交资料中。该基本原则中含有对于所考虑批次中观察到的杂质谱连同采用所确定的工业化生产工艺生产

的批次中的观察到杂质谱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在该指南中,包含在原料药标准中的具有确定的可接受标准的单个杂质被称为特定杂质。特定杂质可以是确定的或未确定的。我们建议被估计高于Q3A(R)中的鉴别限度所存在的特定确定杂质连同特定未确定杂质应包含于杂质名单中。对于已知具有不同寻常效能的或产生毒性或非期望的药理作用的杂质,我们建议分析规程的定量和/或检测限应符合该杂质所期望控制的限度水平。

当特定未确定杂质被列入原料药标准中,我们建议申请人同样描述在建立该杂质的限度水平时试图鉴别的努力并清楚地陈述所用的程序和所做的假设。采用适当的定性分析说明标识(如:未确定A,相对保留时间为0.9的未确定)与特定非确定杂质相关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建议你同样包含未超过鉴别限度的任何非特定杂质的一般可接受标准和总杂质的可

接受标准(见Q3A(R)附件1)。

在适合情况下,原料药标准应包含下列类型杂质的名单:

z有机杂质

-各特定确定杂质

-各特定未确定杂质

3 CDER 指南文件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

https://www.doczj.com/doc/003068801.html,/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default.htm. 我们定期更新指南,为了保证

你获得指南的最新版本,请检查CDER指南网站。

4请注意在2008年6月,FDA出版了ICH Q3A(R)的第2个修订本,更新了一个在ANDA指南中没有要求的附件。

-可接受标准超过Q3A(R)附件1中鉴定限度的任意非特定杂质

-总杂质

z残留溶剂

z无机杂质

B. 为杂质设定可接受标准

在建立杂质可接受标准时,首先关键考虑该杂质是否在美国药典(USP)中详细说明。如果USP中某个专论含有一个特定杂质的限度时,我们建议该可接受标准不要设定的高于其官方药典限度。

然而,如果一个特定杂质的限度水平高于USP中所指定的限度时,我们建议进行确认,然后,如果得到了适当的确认,申请人可以请求USP修订可接受标准。

如果一个特定杂质的限度不存在于USP中,我们建议你通过与仿制药参比药物制剂(RLD)中杂质的观测量比较来确认杂质。你的可接受标准应小于RLD中观测到的限度水平。或者,该可接受标准也可以根据通过科学文献、代谢物数据或毒性研究所确认的限度水平来设定。

在某种情况下,可接受标准可能需要设定得比确认限度低以确保制剂质量。比如,如果一个代谢物杂质的限度太高,其他质量特性,如效能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我们建议该杂质可接受标准设定的比确认限度低。

即使USP专论中所列的非特定(其他)杂质的可接受标准较高,ANDAs中非特定杂质的可接受标准也应设定不超过Q3A(R)附件1中的鉴别限度。如果USP专论中所列的非特定(其他)杂质的可接受标准低于Q3A(R)附件1中的鉴别限度,那么该非特定杂质的可接受标准应按USP限度设定。

IV.杂质的确认限度

确认是确定在对被考虑限度水平的单个杂质或给定杂质谱的生物学安全性所获取和评价

数据的过程。在适用情况下,我们建议申请人提交包含安全性考虑在内的建立杂质可接受标准的基本原则。

当符合下列一个或多个条件时,一个杂质被认为是确认的。

z杂质的观测限度水平和确定的可接受标准未超过仿制药参比药物制剂中的观测限度水平。

z杂质是原料药的一个重要代谢物。

z杂质的观测限度水平和确定的可接受标准被科学文献充分证明。

z杂质的观测限度水平和确定的可接受标准已被毒性研究充分评价的。

尽管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程序可以用于推测单个杂质或给定杂质谱的毒性,但结果通常不认为对确认目的是决定性的。

A. 确认限度

Q3A(R)中被推荐的确认限度6是基于原料药的最大日剂量。当超过这些确认限度,我们建议杂质限度水平要经确认。在某种情况下,增加或降低确认杂质的限度是适宜的。比如:当有证据事先已表明在特定药物分类或治疗分类中的一个杂质是与病人的副作用有关的时候,建立一个较低的确认限度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与安全性相关较低时,对确认杂质设定一个较高的限度可能是适宜的。因此,我们将考虑在鉴于所出版的诸如发病人群、药物类效应和历史安全性数据后可根据情况而选择另一个确认限度的申请。

B. 确认程序

该指南附件中的决策树描述了当超过了Q3A(R)推荐的通常的确认限度时一个杂质的确认应考虑什么。在某些情况下,相对于提交额外的数据,将杂质水平降到限度以下可能是最简单的行动方针。也可选择从科学文献中获得的足够的数据来确认杂质,所考虑的研究是否适合于确认杂质将依赖于大量的参数,包括发病人群、日剂量和给药途径及给药持续时间。这些研究可以采用含控制量杂质的原料药进行,也可以使用分离的杂质进行研究。下面是对确认杂质的方法的描述。

1. 对比分析研究

ANDA含盖的原料药中所存的杂质可以采用同一经验证的稳定性指示分析方法(如:对比HPLC研究)与RLD中原料药进行对比分析而确认。

如果ANDA原料药中存在的特定杂质的量与RLD中观测到的水平相似,则可以认为该特定杂质是确认的。

2. 科学文献和重要代谢物

如果特定未确定杂质的限度水平被科学文献充分的证明,则更多的确认是认为不必要的。另外,杂质又是原料药的重要代谢药,通常则认为杂质是确认的。

3. 毒性研究

毒性试验是确认杂质最后选择的方法。我们建议该试验仅在杂质不能使用上述程序(IV部分,B,1或2)中任意一种方法确认时才使用。该试验是设计用于检测在试验系统中诱发一般毒性或基因毒作用的化合物。实施时,该试验应采用原料药或含控制量杂质的原料药进行试验,也可以采用分离的杂质进行试验。

附件:原料药中杂质的鉴定限度和确认限度

附件注释

a

如果杂质具有不寻常毒性则较低的限度是适宜的。

b

比如,该杂质的已知安全性数据和其结构分类需要在其观测水平进行暴露吗?

c

与Q3A(R)附件3不同,对于ANDA,当符合下列一个或多个条件时,杂质是认为确认的:

z杂质的观测限度水平和确定的可接受标准未超过仿制药参比药物制剂制剂中的观测限度水平。

z杂质是原料药的一个重要代谢物。

z杂质的观测限度水平和确定的可接受标准被科学文献充分证明。

z杂质的观测限度水平和确定的可接受标准已被毒性研究充分评价的。

d

如适合,应进行最小量(如:潜在基因毒性)筛选。体外检测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被认为是适宜的最小量筛选。

e

如果一般毒性研究是适合的,设计一项或多项研究以提供对未确定和确定物质的对比。该项研究持续时间应基于可获得的相关信息并采用最可能使杂质毒性检测出的物种进行试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对于单剂量药物,单剂量研究可能是适宜的。通常的,14-90天的持续时间是适宜的。

原料药杂质管理规程

SMP-QC-01-022 1.目的:为了加强原料药杂质管理,确保上市药品质量。 2.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的原料药产品。 3.责任者:QC、QC负责人、QA负责人、质量受权人。 4.内容: 4.1杂质的定义及分类 4.1.1定义: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4.1.2分类: ?按化学特性分类: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有机挥发性物质。

SMP-QC-01-022 ①有关物质 -起始原料 -中间体、畐寸产物 -降解产物 -聚合物 -异构体 ②多晶型杂质 (2 )无机杂质 -无机盐 阴离子 阳离子 -重金属催化剂 -过滤介质、活性炭 (3 )有机挥发性物质 残留溶剂 ?按来源分类:有关物质(反应前体、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等) 、其它杂质、外来物质。 ?按结构分类:其他甾体、其他生物碱、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聚合物。 4.2杂质的检测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查金属杂质 ?毛细管电泳法:抑肽酶中检查去丙氨酸-去甘氨酸-抑肽酶和去丙氨酸-抑肽酶两

个特定杂质 SMP-QC-01-022 ?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检查有机杂质的主要方法 薄层色谱法,作为液相色谱法的补充 气相色谱法:检查挥发性杂质 ?热分析法:检查不同晶型的杂质(影响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 ?生物检定法、酶联免疫试剂盒(抗生素残留量) 4.3杂质的控制 431残留溶剂控制 ?标准起草过程中,应针对所用到的有机溶剂进行检查; ?建议采用了顶空进样方式和程序升温梯度洗脱的方法; ?应注意供试品溶液的配制,要求供试品在溶剂中溶解; ?方法学试验应进行回收试验,确认是否有基质干扰; ?采用标准加入法,该方法可减少基质干扰,提高方法的准确度。 4.3.1.1残留溶剂检测的常见问题 ①共出峰干扰 ②热降解干扰 ③基质效应的影响 ④药品溶解性的影响 ⑤溶剂介质的影响

原料药中的杂质

工业指南 简化新药申请: 原料药中的杂质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食品药品管理局 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 2009年6月 仿制药办公室 第1次修订

工业指南 简化新药申请: 原料药中的杂质 从以下部门可得到额外的副本: Office of Communication Division of Drug Information, WO51, Room 2201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10903 New Hampshire Ave. Silver Spring, MD 20993-0002 Phone: 301-796-3400; Fax: 301-847-8715 druginfo@https://www.doczj.com/doc/00306880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003068801.html,/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default.htm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食品药品管理局 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 2009年6月 仿制药办公室 第1次修订

目录 I.介绍 (4) II.背景 (4) III.原料药标准中杂质名单及对其设定的可接受标准 (5) A. 原料药标准中杂质名单 (5) B. 为杂质设定可接受标准 (6) IV.杂质的确认限度 (6) A. 确认限度 (7) B. 确认程序 (7) 1. 对比分析研究 (7) 2. 科学文献和重要代谢物 (7) 3. 毒性研究 (7) 附件:原料药中杂质的鉴定限度和确认限度 (8)

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zhuantie ) 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原料药的质量研究应在确证化学结构或组份的基础上进行。原料药的一般研究项目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几个方面。 1、性状 1.1 外观、色泽、臭、味、结晶性等外观、色泽、臭、味,结晶性等为药物的 一般性状,应予以考察,并应注意在贮存期内是否发生变化,如有变化,应如实描述,如遇光变色、易吸湿、风化、挥发等情况。 1.2 溶解度 通常考察药物在水及常用溶剂(与该药物溶解特性密切相关的、配制制剂、制备溶液或精制操作所需用的溶剂等)中的溶解度。 1.3 熔点或熔距 熔点或熔距是已知结构的化学原料药的重要物理常数之一,熔点或熔距数据是鉴别和检查该原料药的纯度指标之一。常温下呈固体状态的原料药应考察其熔点或受热后的熔融、分解、软化等情况。结晶性原料药一般应有明确的熔点,对熔点难以判断或熔融同时分解的品种应同时采用热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1.4 旋光度或比旋度 旋光度或比旋度是反映具光学活性化合物固有特性及其纯度的指标。对这类药物,应考察其旋光性质(采用不同的溶剂),并测定旋光度或比旋度。 1.5 吸收系数 化合物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系数,是该化合物的物理常数之一,也是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药物的吸收系数应至少用五台不同型号的仪器,按照规范的方法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1.6 其他 相对密度:相对密度可反映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相对密度在特定条件下为不变的常数。若纯度不够,则其相对密度的测定值会随着纯度的变化而改。液体原料药应考察其相对密度。 凝点:凝点系指一种物质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物质的纯度变更,凝点亦随之改变。液体原料药应考察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凝点。. 馏程:某些液体药物具有一定的馏程,测定馏程可以区别或检查药物的纯杂程度。 折光率:对于液体药物,尤其是植物精油,利用折光率数值可以区别不同的油类或检查某些药物的纯杂程度。 黏度:黏度是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测定液体药物或药物溶液的黏度可以区别或检查其纯度。 碘值、酸值、皂化值、羟值等:是脂肪与脂肪油类药物的重要理化性质指标,在此类药物的质量研究中应予以研究考察。 2、鉴别 原料药的鉴别试验要采用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反应法、色谱法和光谱法。 2.1 化学反应法 化学反应法的主要原理是选择功能团专属的化学反应进行鉴别。包括显色反应、

杂质档案管理规程

一、目的: 踪,确保产品在质量生命周期内的稳定性。 二、范围: 适用于产品杂质档案的建立与更新。 三、职责: 品质部负责杂质档案的起草与研究工作;其他部门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四、内容: 1、概念: 1.1定义: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包括起始原料、副产物、中间体、降解产物、试剂、配位体、催化剂。 1.2来源:生产过程或原辅料带入的、储存过程中降解产生的。 1.3分类:有关物质、其他杂质、外来物质(依据来源)。 2、内容:aa 2.1应当定期将产品的杂质分析资料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杂质档案,或与以往的杂质数据相比较,查明原料、设备运行参数和生产工艺的变更所致产品质量的变化。 2.2杂质来源的分析: 2.2.1已知杂质:起始物、中间体、副产物、溶剂、各个设备。 及原辅料带入的无机离子。 2.2.2未知杂质: 2.2.2.1可预测的未知杂质:如在产品易降解的条件下可得到的;在影响因素实验条件下可出现的;在长期稳定性实验条件下可出现的。 2.2.2.2不可预测的未知杂质:在产品的粗品中出现的上述几类之外的来源不确定的杂质,经常出现和偶尔出现。 2.3累计自产品生产以来各类杂质数据。 2.3.1各个杂质个数出现的几率; 2.3.2各个杂质出现的量的变化; 2.3.3对产品出现的新的异常杂质,进行分析(定性定量及可能的来源); 2.3.4与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杂质谱的比较:杂质的个数、杂质的量。 2.4杂质档案的建立: 2.4.1品质部协同研发部根据品种建立档案,档案中应包括实验记录、结果、分析、色谱图,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原料药、制剂的保存条件变更、生产环境变更、生产设备变更说明。2.4.2如生产工艺、生产路线、生产设备、检验仪器发生变更,杂质档案需建立变更后的杂质档案,与原杂质予以区分。 2.4.3杂质档案永久保存,按公司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2.5原料药杂质档案的建立:

原料药杂质管理规程精讲

1. 目的:为了加强原料药杂质管理,确保上市药品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的原料药产品。 3. 责任者:QC、QC负责人、QA负责人、质量受权人。 4. 内容: 4.1杂质的定义及分类 4.1.1定义: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4.1.2分类: ●按化学特性分类: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有机挥发性物质。(1)有机物质 ①有关物质 -起始原料 -中间体、副产物 -降解产物 -聚合物 -异构体 ②多晶型杂质 (2)无机杂质 -无机盐 阴离子 阳离子

-重金属催化剂 -过滤介质、活性炭 (3)有机挥发性物质 残留溶剂 ●按来源分类:有关物质(反应前体、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等)、其它杂质、外来物质。 ●按结构分类:其他甾体、其他生物碱、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聚合物。 4.2杂质的检测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查金属杂质 ●毛细管电泳法:抑肽酶中检查去丙氨酸-去甘氨酸-抑肽酶和去丙氨酸-抑肽酶两个特定杂质 ●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检查有机杂质的主要方法 薄层色谱法,作为液相色谱法的补充 气相色谱法:检查挥发性杂质 ●热分析法:检查不同晶型的杂质(影响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 ●生物检定法、酶联免疫试剂盒(抗生素残留量) 4.3杂质的控制 4.3.1残留溶剂控制 ●标准起草过程中,应针对所用到的有机溶剂进行检查; ●建议采用了顶空进样方式和程序升温梯度洗脱的方法; ●应注意供试品溶液的配制,要求供试品在溶剂中溶解; ●方法学试验应进行回收试验,确认是否有基质干扰; ●采用标准加入法,该方法可减少基质干扰,提高方法的准确度。 4.3.1.1残留溶剂检测的常见问题 ①共出峰干扰 ②热降解干扰 ③基质效应的影响 ④药品溶解性的影响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研究指南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1. PREAMBLE 序言 本文件旨在为化学合成的新原料药(这些新原料药尚未在任何地区或成员国注册)在注册申请时,对其杂质的含量和界定的申报提供指导。本报导原则不适用于临床研究期间所用的新原料药。本文件不涵盖生物/生物制品、肽、寡聚核苷酸。放射性药物、发酵和半合成产品、草药以及来源于动、植物的粗制品。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分两个方面阐述: 化学方面:包括对杂质的分类和鉴定、杂质生成、规范中杂质的检查项目以及对分析方法的简要讨论。 安全性方面:对用于安全性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新原料药批次中不存在或含量很低的那些杂质的界定的指南。 2. CLASSIFICATION OF IMPURITIES 杂质的分类 杂质可分为下列类型: ?有机杂质(与工艺和药物有关的) ?无机杂质 ?残留溶剂 有机杂质可能会在新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和(或)储存期间有所增加。这些杂质可能是已确定的或者是未确定的、挥发性的或者非挥发性的。它包括: ?起始物 ?副产物 ?中间体 ?降解产物 ?试剂、配位体、催化剂 无机杂质可能来源于生产过程,它们一般是已知的和确定的。包括: ?试剂、配位体、催化剂 ?重金属或其他残留金属 ?无机盐 ?其他物质(例如:过滤介质、活性炭等)

溶剂是在新原料药合成过程中用于制备溶液或混悬液的有机或无机液体,由于它们一般具有已知毒性,故容易选择控制方法(见ICH指导原则Q3C残留溶剂项下)。 不包括在本文件中的杂质为:(1)外源性污染物(不应该存在于新原料药中,可以用GMP来控制);(2)多晶型;(3)对映体杂质。 3. RATIONALE FOR THE REPORTING AND CONTROL OF IMPURITIES 杂质报告和控制的说明 3.1 Organic Impurities 有机杂质 申报者应对新原料药在合成、精制和储存过程中最可能产生的那些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杂质进行概述。该描述应建立在对合成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由原材料引入的杂质及可能的降解产物进行合理地、科学地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局限于根据化学反应以及相关条件下可能会产生的杂质进行讨论。 此外,申报者还应对新原料药中杂质检测的实验室研究工作进行概述,其内容包括对研制期间和模拟上市的所有批次产品的试验结果、以及为鉴定在储存期间可能产生的潜在杂质而进行强力破坏试验的结果(见ICH指导原则Q1A稳定性项下)。同时应对那些模拟上市的原料批次中的杂质概况和用于研制开发过程的原料批次中的杂质概况进行比较,任何不同之处均应加以讨论。 申报资料中还应对那些在新原料药中实际存在的、含量大于(>)附录1中鉴定阈值的杂质(例如:以原料药的响应因子计算)的结构特征进行描述。应该注意,在模拟上市生产的批次中,所有出现的大于(>)鉴定阈值的杂质应予鉴定;也应同样鉴定在推荐的放置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中发现大于(>)鉴定阈值的降解产物;当某个杂质无法鉴定时。申报资料中应包括对该杂质所进行的不成功的试验研究的概述。如果已尝试过鉴定含量不大于(≤)鉴定阈值的杂质。那么把这些研究结果也报告进去是很有用的。 通常没有必要对含量在阈值以下(≤)的杂质进行鉴定。然而,对那些含量不大于(≤)阈值但可能产生不寻常功效或毒性药理作用的潜在杂质,则应力求鉴定他们。所有杂质均应按照本指导原则后续章节中的要求来鉴定。 3.2 Inorganic Impurities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通常按药典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来检测和定量。在新药的研制过程中应对遗留在新原料药中的催化剂进行评估。在新原料药规范中是否收载无机杂质检查项目,应进行讨论。其认可限度应根据药典标准或已知的安全性数据来制定。

20060418原料药质量研究中无机杂质的控制

原料药质量研究中无机杂质的控制 审评三部审评五室傅萍蒋煜 20060418 摘要:通过对药物无机杂质的引入途径、种类以及控制方法的讨论,以期申请人关注对原料药无机杂质的研究。 关键词:质量研究无机杂质 任何药物的非己成分均为该药物的杂质,按理化性质一般可将杂质分为三类:有机杂质、残留溶剂及无机杂质。目前申请人在研究过程中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机杂质和残留溶剂考察上,容易忽视对无机杂质的考察。由于无机杂质对药物的有效性、纯度、安全性等具有一定影响,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一、引入途径和种类 无机杂质多由生产过程中引入,在贮存过程中引入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途径:1、起始原料引入,特别是复杂的原料(有机物),可从该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中间体检测报告得出信息;2、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或未反应完全的试剂,如:钠盐、硫酸盐、氯化物、硫化物等;3、生产过程所用的金属器皿、管道以及其他不耐酸、碱的金属工具,则可能引入砷盐,以及铅、铁、铜、锌等金属杂质。 从上述过程来看,无机杂质一般是已知和确定的,包括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无机盐、其它杂质(例如:过滤介质、活性碳等)。按性质可分为信号杂质(或指示性杂质)和有害杂质。信号杂质本身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反映药物的纯度水平,如氯化物、硫酸盐;有害杂质对人体有害,可在体内蓄积,主要指砷盐、重金属等。下表是ICH和美国药典对杂质种类的划分以及进一步细分。

表一:ICH和美国药典对杂质种类的划分以及进一步细分 二、杂质检查 通常来看,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无机杂质时,则应进行针对性研究,由于药物降解产生无机杂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在稳定性研究中一般可不做考察。 (一)无机阴离子 中国药典纳入的无机阴离子包括硫酸盐、氯化物、硫化物、氰化物、磷酸盐、含磷物质、氰酸盐、碘化物、碘酸盐、硝酸盐、氟化物、溴化物、硫代硫酸盐等。 硫酸盐、氯化物:信号杂质,多用于不能以其他更直接的方法控制确切的杂质时,考察样品纯度是否达到一定要求,不作为质量标准的普遍要求。中国药典纳入的几种药物限度分别为:丙磺舒(氯化物0.018%)、磷酸咯萘啶(氯化物0.0.3%)、富马酸亚铁(硫酸盐0.2%)。 硫化物:有毒杂质,应注意药典附录硫化物检查法中标准硫斑固定为5μg的硫(s),供试品的量应与之匹配。中国药典纳入的几种药物限度分别为:黄凡士林(0.00017%)、对氨基水杨酸钠(0.001%)。 氰化物:有毒杂质,药典收载中纳入两种方法,可以检出达到痕量级。中国药典纳入的碘解磷定限度为0.0005%。 (二)金属离子与重金属 中国药典纳入的金属离子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铜、锌、镍、铅、铁、硒、砷盐等。对重金属的检查不同于对单一金属离子的检查,后者是具有针对性的。 硒:毒性杂质,主要来源于生产工艺,如某些甾体激素类药物,在生产中使用了二氧化硒脱氢,可能引入该杂质。中国药典纳入的醋酸曲安奈德限度为0.005%。

原料药中有机杂质研究与控制

原料药中有机杂质研究与控制——综述 1.1 前言 随着公众和媒体对药物安全性的日益关注,控制药物中的杂质已成为药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问题。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已经制定了与杂质控制相关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原则[1],其基本理念已经逐步被国际社会接受。目前,英国药典(BP)[2]、欧洲药典(EP)[3]和美国药典(USP)[4]均在附录中设有专门的杂质检查通则;中国药典(ChP) [5]二部从ChP(2005)开始,附录中开始设有“药物杂质研究指导原则”;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了《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6];之后,2007年又颁布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在药品注册审评过程中,对药品中的杂质评价都予以高度重视,极促进了药品质量的提高。 1.2 原料药中杂质控制理念的变迁 原料药(化学药物)中所含有的杂质,按照《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定义是指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其杂质一般分为三类: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残留溶剂,是包括工艺中引入的杂质和降解产物。无机杂质是指在原料药及制剂生产或传递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包括:反应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无机盐等。残留溶剂是指在原料药及制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对于无机杂质和残留溶剂,各国药典都收载了经典、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故可采用药典的相关方法对其进行控制。而有机杂质因其化学结构一般与活性成分类似或具渊源关系,故又称为有关物质。由于有机杂质其产生的途径与工艺流程密切相关,且可能产生毒副作用,从而给原料药本身在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带来诸多影响,所以各国药品监督部门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制定上,均对有机杂质的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并随着新测试仪器的开发利用、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地对有机杂质的分析与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下文中所提“杂质控制”均指有机杂质的控制。 追溯人们对药品中杂质控制理念的变迁,可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主成分纯度控制阶段、非确定性杂质限度控制阶段和确定性杂质定量限度控制阶段。 早期的药物质量控制主要基于容量法、分光光度法等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

原料药中的杂质研究

原料药中的杂质研究 摘要:本文概述了原料药中杂质,重点阐述了杂质的分类,并制定合理的限度,分析方法与建立标准指出了其在原料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原料药杂质分类限度 在新药研究中,国内外对杂质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ICH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都相继发布了杂质研究的指导原则[1,2],国外药典及中国药典[3]也对杂质进行了相应专门的规定,对于企业来讲,报批新药中杂质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杂质研究的越透彻,被审评通过的几率就相对增加,因此杂质研究在药品药品研究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一、杂质概述 杂质指其化学结构与新原料药不一样的任何一种成分,也即对存在于某一新原料药中的已知或未知杂质情况的描述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一般来讲普通的原料药检查项目通常应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和纯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药品按既定的工艺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产生需要控制的杂质,包括工艺杂质、降解产物、异构体和残留溶剂等,因此要进行质量研究,并结合实际制订出能真实反映药品质量的杂质控制项目,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 二、杂质的分类 1.无机杂质[3] 无机杂质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它们一般是已知的和确定的。包括: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或其他残留金属,无机盐及其他物质(例如:过滤介质、活性炭等)。此项检查一般为重金属检查,灼烧残渣,阴离子检查。 2.有机杂质(也称有关物质): 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起始原料、中间体、聚合体、副反应产物,试剂、配位体、催化剂以及贮藏过程中的降解产物等。有关物质研究是药品质量研究中关键性的项目之一,其含量是反映药品纯度的直接指标。 对药品的纯度要求,应基于安全性和生产实际情况两方面的考虑,因此,允许含限定量无害的或低毒的共存物,但对有毒杂质则应严格控制。毒性杂质的确认主要依据安全性试验资料或文献资料,与已知毒性杂质结构相似的杂质,亦被认为是毒性杂质。

FDA新指南:仿制药(原料药)中的杂质研究(英文)

ANDAs: Impurities in Drug Substances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 June 2009 Office of Generic Drugs Revision 1

ANDAs: Impurities in Drug Substances Additional copies are available from: Office of Communication Division of Drug Information, WO51, Room 2201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10903 New Hampshire Ave. Silver Spring, MD 20993-0002 Phone: 301-796-3400; Fax: 301-847-8715 druginfo@https://www.doczj.com/doc/003068801.html,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 June 2009 Office of Generic Drugs Revision 1

ICH 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中文版) Q3A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ICH 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中文版) Q3A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 在2002年2月76日ICH指导委员会上进入ICH进程的第四阶段,被推荐给三方管理当局采纳。 目录 1介绍 2杂质的分类 3杂质报告和控制的说明 3.1有机杂质 3.2无机杂质 3.3溶剂 4分析方法 5各批次产品杂质含量的报告 6规范中所列的杂质检查项目 7杂质的界定 8术语 附件1:阈值 附件2:申报表中鉴定或界定的报告杂质结果表

附件3:鉴定和界定判断图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1介绍 本文件旨在为那些尚未在任何地区或成员 国注册的化学合成的新原料药在注册时,对其杂质的含量和界定的申报提供指导。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临床研究期间所用的新原料药。本文件不涵盖生物/生物制品、肽、寡聚核苷酸、放射性药物、发酵和半合成产品、草药以及来源于动、植物的粗制品。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应分两个方面阐述: ?化学方面:包括对杂质的分类和鉴定、 报告生成(report generation)、规范中杂质 的检查项目以及对分析方法的简要讨论。 ?安全性方面:对用于安全性研究和临床 研究的新原料药批次中不存在或含量很低 的那些杂质的界定的指南。 2杂质的分类 杂质可分为下列类型:

?有机杂质(与工艺和药物有关的) ?无机杂质 ?溶剂 有机杂质可能会在新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和/或储存期间有所增加。这些杂质可能是已鉴定的或者是未鉴定的、挥发性的或者非挥发性的。包括: ?起始物 ?副产物 ?中间体 ?降解产物 ?试剂、配位体、催化剂 无机杂质可能来源于生产过程,它们通常是已知的和已鉴定的,包括: ?试剂、配位体、催化剂 ?重金属或其他残留金属 ?无机盐 ?其他物质 溶剂是在新原料药合成过程中用于制备溶液或混悬液的有机或无机液体,由于他们一般具有已知毒性,故较易选择控制方法(见ICH指导原则Q3C残留溶剂项下)。

Q3A(R2) 新型原料药中的杂质问题2017-10-26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Q3A(R2) ICH第四阶段的版本 2006年10月25日 按照ICH进程,本指导原则由相应的ICH专家组制定,并已经各药品管理部门协商进入第四阶段,推荐给欧盟、日本和 美国的药品管理机构采纳。

Q3A(R2) ICH第四阶段的现版本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 2002年2月7日在ICH指导委员会上进入ICH进程第四阶段。推荐 给ICH三方管理部门采纳。 附件2于2006年10月25日进行过修订。 目录 1.介绍 (1) 2.杂质的分类 (1) 3.杂质报告和控制的合理性 (2) 3.1有机杂质...................................... . (2) 3.2无机杂质 (2) 3.3溶剂 (2) 4.分析方法 (2) 5.各批次产品杂质报告的内容要求 (3) 6.质量标准中的杂质检查项目 (4) 7.杂质的界定 (5) 8.术语 (6) 附件1 (8) 附件2 (9) 附件3 (10)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1.介绍 本文件旨在为那些尚未在任何地区或成员国注册的化学合成的新原料药在注册申报时,对杂质研究的内容和限度确定提供指导。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临床研究期间所用的新原料药。本文件不涵盖生物/生物制品、肽、寡聚核苷酸、放射性药物、发酵和半合成产品、草药以及来源于动、植物的粗制品。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应分两个方面阐述: * 化学方面:包括对杂质的分类和鉴定、检测报告的形成、在质量标准中列出杂质以及对分析方法的简要讨论。 * 安全性方面:对用于安全性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新原料药批次中不存在或含量很低的那些杂质的界定提供专门的指导。 2.杂质的分类 杂质可分为下列类型: * 有机杂质(与工艺和药物结构有关的)。 * 无机杂质 * 残留溶剂 有机杂质可能会在新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和/或储存期间有所增加。这些杂质可能是结构已鉴定的或者是未鉴定的、挥发性的或者非挥发性的。包括: * 起始物 * 副产物 * 中间体 * 降解产物 * 试剂、配位体、催化剂 无机杂质可能来源于生产过程,它们通常是已知的和结构已鉴定的,包括: * 试剂、配位体、催化剂 * 重金属或其他残留金属 * 无机盐 * 其他物质(例如:过滤介质、活性炭等) 溶剂是在新原料药合成过程中用于制备溶液或混悬液的有机或无机液体,由于他们一般具有已知毒性,故较易选择控制方法(见ICH 指导原则Q3C残留溶剂项下)。 不包括在本文件中的杂质为:⑴外源性污染物:不应该存在于新

原料药质量研究中无机杂质控制

2006041 8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 标题原料药质量研究中无机杂质的控制 正文审评三部审评五室傅萍蒋煜 摘要:通过对药物无机杂质的引入途径、种类以及控制方法的讨论,以期申请人关注对原料药无机杂质的研究。 关键词:质量研究无机杂质 任何药物的非己成分均为该药物的杂质,按理化性质一般可将杂质分为三类:有机杂质、残留溶剂及无机杂质。目前申请人在研究过程中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机杂质和残留溶剂考察上,容易忽视对无机 杂质的考察。由于无机杂质对药物的有效性、纯度、安全性等具有一定影响,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一、引入途径和种类 无机杂质多由生产过程中引入,在贮存过程中引入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途径:1、起始原料引入,特别是复杂的原料(有机物),可从该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中间体检测报告得出信息; 2、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或未反应完全的试剂,如:钠盐、硫酸盐、氯化物、硫化物等; 3、生产过程所 用的金属器皿、管道以及其他不耐酸、碱的金属工具,则可能引入砷盐,以及铅、铁、铜、锌等金属杂 质。 从上述过程来看,无机杂质一般是已知和确定的,包括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无机盐、其它杂质(例如:过滤介质、活性碳等)。按性质可分为信号杂质(或指示性杂质)和有害杂质。信号 杂质本身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反映药物的纯度水平,如氯化物、硫酸盐;有害杂质对人体有害,可在体内蓄积,主要指砷盐、重金属等。下表是ICH和美国药典对杂质种类的划分以及进一步细分。 表一:ICH和美国药典对杂质种类的划分以及进一步细分

二、杂质检查 通常来看,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无机杂质时,则应进行针对性研究,由于药物降解产生无机杂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在稳定性研究中一般可不做考察。 (一)无机阴离子 中国药典纳入的无机阴离子包括硫酸盐、氯化物、硫化物、氰化物、磷酸盐、含磷物质、氰酸盐、碘化物、碘酸盐、硝酸盐、氟化物、溴化物、硫代硫酸盐等。 硫酸盐、氯化物:信号杂质,多用于不能以其他更直接的方法控制确切的杂质时,考察样品纯度是否达到一定要求,不作为质量标准的普遍要求。中国药典纳入的几种药物限度分别为:丙磺舒(氯化物0.018%)、磷酸咯萘啶(氯化物0.0.3%)、富马酸亚铁(硫酸盐0.2%)。 硫化物:有毒杂质,应注意药典附录硫化物检查法中标准硫斑固定为5μg的硫(s),供试品的量应与之匹配。中国药典纳入的几种药物限度分别为:黄凡士林(0.00017%)、对氨基水杨酸钠(0.001%)。 氰化物:有毒杂质,药典收载中纳入两种方法,可以检出达到痕量级。中国药典纳入的碘解磷定限度为0.0005%。 (二)金属离子与重金属 中国药典纳入的金属离子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铜、锌、镍、铅、铁、硒、砷盐等。对重金属的检查不同于对单一金属离子的检查,后者是具有针对性的。 硒:毒性杂质,主要来源于生产工艺,如某些甾体激素类药物,在生产中使用了二氧化硒脱氢,可能引入该杂质。中国药典纳入的醋酸曲安奈德限度为0.005%。 砷盐的检测在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收载有两种方法:古蔡氏法和Ag-DDT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一般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须注意的是各供试品中规定含砷限度不同,采用改变供试品取用量的方法来适应要求,而不采用改变标准砷溶液取用量的办法。因标准砷斑过深或过浅均会影响比色的准确性.,一般取用2ml标准砷溶液进行检测。而砷盐的定量可采用Ag-DDT法,通过制备标准曲线准确

原料药GMP

第一章范围 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非无菌原料药生产及无菌原料药生产中非无菌生产工序的操作。 第二条原料药生产的起点及工序应当与注册批准的要求一致。 第二章厂房与设施 第三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的暴露环境应当按照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 第四条质量标准中有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等检验项目的,厂房的设计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根据产品的预定用途、工艺要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五条质量控制实验室通常应当与生产区分开。当生产操作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且检验操作对生产也无不利影响时,中间控制实验室可设在生产区内。 第三章设备 第六条设备所需的润滑剂、加热或冷却介质等,应当避免与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直接接触,以免影响中间产品或原料药的质量。当任何偏离上述要求的情况发生时,应当进行评估和恰当处理,保证对产品的质量和用途无不良影响。 第七条生产宜使用密闭设备;密闭设备、管道可以安置于室外。使用敞口设备或打开设备操作时,应当有避免污染的措施。 第八条使用同一设备生产多种中间体或原料药品种的,应当说明设备可以共用的合理性,并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第九条难以清洁的设备或部件应当专用。 第十条设备的清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原料药或阶段性生产连续数个批次时,宜间隔适当的时间对设备进行清洁,防止污染物(如降解产物、微生物)的累积。如有影响原料药质量的残留物,更换批次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 (二)非专用设备更换品种生产前,必须对设备(特别是从粗品精制开始的非专用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防止交叉污染。 (三)对残留物的可接受标准、清洁操作规程和清洁剂的选择,应当有明确规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至少应当符合纯化水的质量标准。 第四章物料 第十二条进厂物料应当有正确标识,经取样(或检验合格)后,可与现有的库存(如储槽中的溶剂或物料)混合,经放行后混合物料方可使用。应当有防止将物料错放到现有库存中的操作规程。 第十三条采用非专用槽车运送的大宗物料,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来自槽车所致的交叉污染。 第十四条大的贮存容器及其所附配件、进料管路和出料管路都应当有适当的标识。 第十五条应当对每批物料至少做一项鉴别试验。如原料药生产企业有供应商审计系统时,供应商的检验报告可以用来替代其它项目的测试。 第十六条工艺助剂、有害或有剧毒的原料、其它特殊物料或转移到本企业另一生产场地的物料可以免检,但必须取得供应商的检验报告,且检验报告显示这些物料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还应当对其容器、标签和批号进行目检予以确认。免检应当说明理由并有正式记录。

原料药管理制度

1.为加强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原料药经营过程中的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条例》、《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2.内容: 2.1原料药购进管理: 2.1.1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选购、质量第一”的采购原则,应从具有生产、经营原料药范围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购进。 2.1.2对首次经营的原料药,应要求供货方提供生产批准证明文件和法定的质量标准。对首次购进的原料药,按首营品种审核制度的要求进行先审批、后购进。 2.13原料药的采购活动应符合公司购进药品的管理制度。 2.2原料药收货管理: 2.2.1收货员应严格按公司收货管理制度、收货与验收操作规程收货。 2.2.2收货员应检查运输方式、随货同行单是否符合要求,并对照随货同行单(票)和采购记录核对药品,符合收货要求的方可收货,对不符合规定的,应予以拒收。 2.3原料药验收管理: 2.3.1验收原料药,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验收,对其包装、标签进行检查,外包装及封签完整的原料药可以不开箱查看。 2.3.2验收原料药时,每批均应要求供货方提供加盖其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药品出厂检验报告书,对无药检合格报告书的原料药,应予以拒收。验收结束后,应当将抽取的完好样品放回原包装箱,加封并标示:“验讫”字样。 2.3.3验收进口原料药应当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的相关证明文件:《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 2.3.4一般情况下原料药到货后二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

2.3.5验收要做好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应符合公司验收管理制度相关要求。 2.4.原料药储存保管管理: 2.4.1按其贮藏条件的要求(常温库:10-30℃;阴凉库不高于20℃;冷库:2-8℃;相对湿度:35%-75%),将验收合格的原料药存放于相应的库区中,原料药应专区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2.5.原料药养护管理: 2.5.1加强对原料药的储存养护,严格控制温湿度条件。为缩短原料药的在库储存时间,应适当控制其库存,按需购进。 2.5.2养护员根据库房条件、外部性质、在库原料药的性质及流转情况,按公司药品养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养护和质量检查,并按规定填写养护档案。 2.5.3养护过程中发现质量可疑的药品应当立即采取停售措施,并挂待处理标识牌;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同时报公司质管部确认处理。 2.5.4每季度对原料药进行养护汇总分析。 2.6.原料药销售管理: 2.6.1销售原料药时,应严格审核购货单位资质,只能销售给具有该经营范围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对于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能销售。 2.6.2按公司销售管理制度销售,并按规定做好相应的销售记录。 2.7.原料药出库复核管理: 2.7.1按照“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出库,如“先产先出”和“近期先出”出现矛盾时,应遵循“近期先出”的原则。 2.7.2原料药不得与其他药品进行拼箱发货。 2.7.3按公司出库复核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复核,做好出库复核记录。 2.8原料药运输管理: 2.8.1按药品运输与配送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对原料药的运输质量控制,保证其运输质量。 公司经营范围:1中成药2化学药3抗生药4生化药品5生物制品 2.9原料药效期管理: 2.9.1近效期原料药为有效期等于或小于六个月的原料药。 2.9.2计算机系统对库存原料药的效期进行自动跟踪和控制,采取近效期预警,超

原料药杂质管理规程

1.目的:为了加强原料药杂质管理,确保上市药品质量。 2.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的原料药产品。 3.责任者:QC、QC负责人、QA负责人、质量受权人。 4.内容: 4.1杂质的定义及分类 4.1.1定义: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4.1.2分类: ●按化学特性分类: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有机挥发性物质。(1)有机物质 ①有关物质 -起始原料 -中间体、副产物 -降解产物 -聚合物 -异构体 ②多晶型杂质 (2)无机杂质 -无机盐 阴离子

阳离子 -重金属催化剂 -过滤介质、活性炭 (3)有机挥发性物质 残留溶剂 ●按来源分类:有关物质(反应前体、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等)、其它杂质、外来物质。 ●按结构分类:其他甾体、其他生物碱、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聚合物。 4.2杂质的检测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查金属杂质 ●毛细管电泳法:抑肽酶中检查去丙氨酸-去甘氨酸-抑肽酶和去丙氨酸-抑肽酶两 个特定杂质 ●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检查有机杂质的主要方法 薄层色谱法,作为液相色谱法的补充 气相色谱法:检查挥发性杂质 ●热分析法:检查不同晶型的杂质(影响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 ●生物检定法、酶联免疫试剂盒(抗生素残留量) 4.3杂质的控制 4.3.1残留溶剂控制 ●标准起草过程中,应针对所用到的有机溶剂进行检查; ●建议采用了顶空进样方式和程序升温梯度洗脱的方法; ●应注意供试品溶液的配制,要求供试品在溶剂中溶解; ●方法学试验应进行回收试验,确认是否有基质干扰; ●采用标准加入法,该方法可减少基质干扰,提高方法的准确度。 4.3.1.1残留溶剂检测的常见问题 ①共出峰干扰 ②热降解干扰 ③基质效应的影响

原料药杂质研究程序模版

1.目的:为了更好地掌握原料药在生产、贮存、运输过程中杂质的变化情况,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公司生产的相关原料药 3.职责: 3.1质检部负责起草并实施原料药的杂质研究工作 3.2相关部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4.程序 4.1原料药杂质研究应制定研究方案,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小组成员及职责、研究依据、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结果分析、结论及评价。 4.2研究目的:简要说明原料药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已知或未知杂质,并结合强降解试验结果、加速/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对原料药的杂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长期/加速稳定性数据中的杂质进行汇总,并列入年度质量审核报告中,研究周期到产品复检期为止。 4.3研究范围:原料药相关物质检测方法选择性的确认、原料药杂质情况确认及杂质变化趋势。 4.4研究依据:ICH指南12.8(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及原料药降解反应报告。 4.5研究时间:原料药生产工艺稳定后开始收集相关物质的数据,直至原料药复检期止。当工艺发生变化后,新工艺产品的杂质必须和之前工艺典型产品杂质档案进行比较和分析。 4.6研究内容 4.6.1根据原料药含量及相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原料药关键起始原料及各步中间体检测方法,确定使用的检测仪器配置、试剂及标准品、测试条件、溶液配制。 4.6.2根据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验证中的方法选择性的研究,确认主峰与已知杂质的保留时间及分离度,应符合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中系统选择性的要求;对于无已知杂质的原料药,其含量测定方法确定的色谱条件,除分离度外,应符合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中系统选择性的要求。确认原料药生产工艺过程中从关键起始原料开始,各步中间体在相同的色谱条件,生产过程中的杂质产生情况,确定最终产品中杂质与关键起始原料及各步中间体的对应情况。若采用HPLC方法,则在选择性试验时,应对样品进行DAD检测。

杂质档案管理规程

杂质档案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产品杂质档案,全面掌握产品中各杂质的情况,对产品质量的波动进行有效分析和跟踪,确保产品在质量生命周期内的稳定性。 职责:XXX:负责提供新产品杂质档案的建立。Y YY:负责商业批次生产中产品杂质档案的更新。 适用范围:产品杂质档案的建立与更新内容:1 术语与概念 1、1 杂质:指在药品生产、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产生或引入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包括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残留溶剂;无机杂质主要是指原料药制备过程过程中加入的催化剂、无机盐、配位体、试剂等;有机杂质主要是指中间体、副产物等工艺杂质以及药物本身降解、缔合或药物之间反应产生的有机物质;残留溶剂主要是生产中有机溶剂的残留; 1、2 报告限度: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在检测报告中报告,并应报告具体的检测数据; 1、3 鉴定限度: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 1、4 质控限度:质量标准中一般允许的杂质限度,如制定的限度高于此限度,应有充分的依据;2 新产品杂质档案建立 2、1 杂质来源分析

2、1、1 已知杂质:起始物、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溶剂、各个设备及原辅料带入的无机杂质等结构经过确证的杂质; 2、1、2 未知杂质 2、1、2、1 可预测的杂质 l 在产品易降解的条件下出现的; l 在影响因素试验条件下出现的; l 在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下出现的; 2、1、2、2 不可预测的未知杂质:主要为可预测杂质之外来源不明确的杂质; 2、2 杂质定量分析 2、2、1 原料药的杂质限度最大日剂量报告限度鉴定限度质控限度≤2g 0、05% 0、10%或 1、0mg 0、15%或 1、0mg >2g 0、03% 0、05% 0、05% 2、2、2 制剂的杂质限度报告限度最大日剂量≤1g >1g 限度 0、1% 0、05% 鉴定限度最大日剂量<1mg1mg-10mg > 10mg-2g >2g 限度 1、0%或5μg 0、5%或20μg 0、2%或2mg 0、10% 质控限度最大日剂量<10mg10mg-100mg >100mg-2g >2g 限度 1、0%或50μg 0、5%或200μg 0、2%或3mg 0、15%

Q3A(R2)-新原料药中的杂质(中英文)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ICH H ARMONISED T RIPARTITE G UIDELINE I MPURITIES I N N EW D RUG S UBSTANCES Q3A(R2) Current Step 4 version dated 25 October 2006 This Guideline has been developed by the appropriate ICH Expert Working Group and has been subject to consultation by the regulatory par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CH Process. At Step 4 of the Process the final draft is recommended for adoption to the regulatory bod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Japan and USA.

Q3A(R2) Document History Current Step 4 version

I MPURITIES I N N EW D RUG S UBSTANCES ICH Harmonised Tripartite Guideline Having reached Step 4 of the ICH Process at the ICH Steering Committee meeting on 7 February 2002, this guideline is recommended for adoption to the three regulatory parties to ICH. Attachment 2 has been revised on 25 October 2006. TABLE OF CONTENTS 1.PREAMBLE (4) 2.CLASSIFICATION OF IMPURITIES (4) 3.RATIONALE FOR THE REPORTING AND CONTROL OF IMPURITIES (6) 3.1Organic Impurities (6) 3.2Inorganic Impurities (7) 3.3Solvents (7) 4.ANALYTICAL PROCEDURES (8) 5.REPORTING IMPURITY CONTENT OF BATCHES (9) 6.LISTING OF IMPURITIES IN SPECIFICATIONS (10) 7.QUALIFICATION OF IMPURITIES (12) 8.GLOSSARY (14) ATTACHMENT 1 (17) ATTACHMENT 2 (18) ATTACHMENT 3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