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内容

一、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能引起分子之间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某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及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分子间的碰撞是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二、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1、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是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

3、有活化能为0的化学反应。如溶液中的自由离子间的反应,高空大气中自由离子间的反应,高空大气中自由原子之间的反应,因为这些反应的反应物分子在反应前已经成为自由离子或原子,不需要再破坏或减弱化学键。

三、催化剂

(1)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前后本身的性质和质量都不再改变的物质

(2)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数→提高有效碰撞频率→反应速率加快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如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吸热反应如大多数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水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当水

从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距离增大,所以要吸收能量,虽然力的种类和大小不同,但是本质都一样,就是形成作用力时要放出能量;破坏作用力时要吸收能量。

1、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包含两个过程: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出能量,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通常不相等;

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通常不相等,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出来,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3、我们对反应研究的对象是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我们把它们称为反应体系,而把除它们之外的物质称为环境,我们把反应体系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作为“焓变”,用符号“△H”表示,单位常采用kJ/mol或kJmol-1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 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 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 -14.9 kJ/mol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 kPa和 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通常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且热化学方程式通常不用“↑”、“↓”。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

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3.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点击试题】已知在25℃,101kPa 下,1g 188H C (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

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g (O H 9)g (CO 8)g (O 2

25)1(H C 222188+=+

;△H=-48.40kJ/mol B .)1(O H 9)g (CO 8)g (O 2

25)1(H C 222188+=+;△H=-5518kJ/mol C .)1(O H 9)g (CO 8)g (O 225)1(H C 222188+=+;△H=+5518kJ/mol D .)1(O H 18)g (CO 16)g (O 25)1(H C 2222188+=+;△H=-11036kJ/mol 答案 BD

【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中和热的定义是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 H 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实验】实验2-3:在50mL 烧杯中加入0.50mol/L 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50mL 0.55mol/L NaOH 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

其中:c =4.18J/(g·℃),m 为酸碱溶液的质量和,△t=t 2-t 1,t 1是盐酸温度及NaOH 溶液温度的平均值,n 为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二、实验操作

1、为了保证0.50mol· L -1的盐酸完全被NaOH 中和,采用0.55mol·L -1NaOH

溶液,使碱稍稍过量,因为过量的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

2、实验时亦可选用浓度体积都不相同的酸碱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但在计算时,应取二者中量小的一种,因为过量的酸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

三、数据处理

1、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t 2-t 1)=

2、计算反应热:△H=Q/n =cm△t/n。

其中:c =4.18J/(g·℃),m =m 1+m 2=100g ,△t=(t 2-t 1) =

n =0.50mol· L -1×50mL×10-3=0.025mol 。△H= 注意:单位换算

L=1000 mL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

B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

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及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

2、已知

(1)H2( g )+1/2O2 (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 H2 ( g )+1/2 O2 (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

(4) 2H2 ( g )+O2 (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C 。

A、a

B、b>d>0

C、2a=b< 0

D、2c=d>0

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D)

A、2CH4( g )+4O2( g )=2CO2( g )+4H2O ( l ) ΔH = +890 kJ/mol

B、CH4+2O2=CO2+H2O ΔH = -890 kJ/mol

C、 CH4( g )+2 O2( g ) = CO2( g ) + 2 H2O ( l ) ΔH = -890 kJ/mol

D、 1/2CH4( g )+O2( g ) = 1/2CO2( g ) + H2O ( l ) ΔH = -890 kJ/mol

4、已知○1 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2 1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 ○3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 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 (g) + Cl2(g) == 2HCl (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

解析:反应热=生成物的键能减反应物的键能=436kJ?mol-1+243kJ?mol-1-2×431kJ?mol-1=-183kJ?mol-1,故1mol氢气及1mol氯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183KJ,△H=-183kJ/mol,故C正确;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反应热种类: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

1.定义:在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注意:(1) 在101 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 H2O,而不是气态水蒸气。S对应的是SO2等。

(1) 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 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例:H 2(g)十21O 2 (g)=H 2O(l);△H=-285.8kJ/mol 【强调】燃烧热其ΔH <0

2.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点击试题】例1、10 g 硫磺在 O 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地,放出的热量能使 500 g H 2O 温度由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 ,热化学方程式为 。

【讲解】 10 g 硫磺燃烧共放出热量为: Q = m ·C(t 2-t 2)=500 g ×10-3×4.18 J/(g ·C)(62.4-18) ℃ = 92.8 kJ ,则lmol(32g)硫磺燃烧放热为=-297 kJ/mol ,硫磺的燃烧热为297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为:S(s) + O 2(g) = SO 2(g);△H=-297 kJ/mol

二、能源

1、定义: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1 mol 硫酸及1mol Ba(OH)2 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 、在25℃、101kPa 下,1 mol 硫和2 mol 硫燃烧热相等

C 、CO 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 2,所以CO 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01 kPa时,1 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及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及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科学探究】对于反应:C(s)+ O2(g)=CO(g)因为C燃烧时不可能完全生成CO,总有一部分CO2生成,因此这个反应的ΔH无法直接测得,我们可以测得C及O2反应生成CO2以及CO及O2反应生成CO2的反应热:C(s)+O2(g) =CO2(g);ΔH=-393.5 kJ/mol

CO(g)+ O2(g)=CO2(g);ΔH=-283.0 kJ/mol

【投影】

【讲解】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很容易求算出C(s)+ O2(g)=CO(g)的ΔH。

∵ΔH1=ΔH2+ΔH3 ∴ΔH2=ΔH1-ΔH3=-393.5kJ/mol-(-283.0kJ/mol)=-110.5 kJ/mol

即:C(s)+ O2(g)=CO(g)的ΔH=-110.5 kJ/mol

【投影】

【点击试题】例1、通过计算求的氢气的燃烧热: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如上图表:已知:H2(g)+O2(g)=H2O(g);△H1=-241.8kJ/mol H2O(g)=H2O(l);△H2=-44.0kJ/mo根据盖斯定律,则△H=△H1+△H2=-241.8kJ/mol+(-44.0kJ/mol)=-285.8kJ/mol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二) ---典型题专题

题型一: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1、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

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又已知:H 2O (g )=H 2O (l );△H 2=-44.0kJ/mol ,则11.2L (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 解析:0.3mol 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649.5kJ 热量,则1mol 乙硼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因此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由于1mol 水汽化需吸热44kJ ,则3mol 液态水全部汽化应吸热:

,所以1mol 乙硼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时放热:

,则11.2L (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放出热量是:

题型二:根据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或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或比较大小。

例2、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 2 (g) + 1/2 O 2(g) == H 2O (l) H =285.8 kJ ·mol 1

C 3H 8(g)+5O 2(g) == 3 CO 2(g) +4H 2O (l) H =2220.0 kJ ·mol 1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 mol ,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是_______,两者放出的热量之比约为_____

A 、1:3

B 、3:1

C 、1:4

D 、5:13 解法一:十字交叉法 解法二:估算排除法

试题分析: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 和y ,则根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85.8x +2220.0y =3847。又因为x +y =5,所以解得x =3.75mol 、y =1.25mol ,又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是相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3:1 。总体积3+1=4,

则两者放出的热量之比= 11285.8 ?223

554=1135420.0 ?kJ mol kJ mol --??--??

答案:BD 例3、已知:)()()(22g CO g O s C =+;mol kJ H /5.393-=?

)()(21)(222l O H g O g H =+;mol kJ H /8.241-=?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

A. 2:3.25

B. 12:3.25

C. 1:1

D. 393.5:241.8

解析:由题意可列得方程

mol kJ H n mol kJ C n /8.241)(/5.393)(2?=? 25.31225.393128.241)()(2=??=H m C m

答案: B 题型三:反应热大小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