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乡生殖医学专科医院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新乡生殖医学专科医院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新乡生殖医学专科医院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新乡生殖医学专科医院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新乡生殖医学专科医院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为提高医院职工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掌握传染病防治知识,新乡生殖医学专科医院于7月5日下午,组织召开了以丙肝诊断为主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会,此次会议由疾控主任赵丽蕊主讲,各科室2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院长林桂芳莅临此次会议。

会上,赵丽蕊主任就国卫通〔2018〕4号发布的《WS 213—2018丙型肝炎诊断(代替WS 213—2008 )》进行了解读,新标准在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中,规定了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的内容。赵丽蕊主任对诊断依据、诊断原则、鉴别诊断与病理报告等方面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就相关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将理论知识与临

床实际工作紧密联系。

此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强化了我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林院长对此次培训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本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院内职工的积极响应给与了高度评价。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一.概况: 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二,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三,该法共九章十八条。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首先讲下修法背景及历程: 1,2003年元月到同年8月16日止,我国内地24个省市区,266个县市区发生非典疫情,累计报告临床诊断病历5327例(其中医护人员1002例)死亡349例。 2,旧法实施十几年来,随着济济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对一些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公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传染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一是陆续发现新传染病的同时,一些过去已基本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人民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二是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三是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的救

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减弱。四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五是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新法的特点: 1,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设定了传染出测,预,能力,加强,防止,扩散。以预防为主: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一是规定新闻媒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教育宣传。 2,是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内儿童接种实行免费,对急救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储备,新法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二)疫情报告,信息渠道多样化。 (三)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制度。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 (六)体现“以人为本”,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相平衡。一是隐私权,人格权,生活权,工资报酬权及物权受保护。二是有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救济权受保护。三是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减免医

2020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题 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结构采取()治疗措施。 居家隔离 B.强制隔离 C.居家观察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Ⅰ级响应代表什么含义() 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4、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 5、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这类情形属于()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一 B.二 C.三 D.四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D.其他类 7、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 8、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B.控制C.治疗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11、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12、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3、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实行免费C.实行收费 14、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2016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传染病防治的共性知识 (一)基本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 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 1 ?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变态反应属于后者。 (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 (2)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面。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 (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发生无数次感染,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 等,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 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生殖医学全国较好的学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1996年中心列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九五”以来科室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项目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2项、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7项;公开发表80余篇论文,其中SCI引用论文6篇,国际杂志发表4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级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中心拥有强大的技术队伍,包括医疗、技术、护理人员共22人。其中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6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9人;博士生11人,硕士6人。周灿权、教授、研究生、博士导师1978年至1983年就读中山医学院医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同时留校于本院妇产科一直工作至今,期间接受了系统和严格的临床训练。1985年至1988年在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毕业获生殖生理学硕士学位。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学习生殖医学技术各一年。1986年开始从事生殖医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系列的辅助生殖技术以及妇科内分泌的临床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卫生部的专家组成员参加了许多省、市、自治区的辅助生殖中心的技术评审工作,积累了丰富临床和研究经验。以包括试管婴儿技术等各种辅助生殖技术和妇科内分泌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先后承担或参与了包括国家973、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CMB等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各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百多篇。现任中华医学会全国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计划生育专科学会常委、广东省妇产科分会常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生殖医学》等杂志编委,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学首席专家、学科术带头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省妇女保健院、浙江省妇女医院)是浙江省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及计划生育、妇女保健工作的指导中心,是在华东区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 医院成立于1951年,核定床位750张,婴儿床260张。目前职工120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专家160余人。年门诊人次超过100万人次,年收治病人达3万余人次,年分娩量超过1万,业务规模居全国同类专科医院之首,临床诊治综合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国际水平。是妇产科学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妇产科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妇产科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妇科、产科均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设有普通妇科、妇科肿瘤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生殖内分泌科、外科、妇女保健等专科。拥有卫生部妇产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辅助生育技术培训基地、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和浙江省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设有浙江省计划生育指导站、浙江大学妇产科计划生育研究所、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及浙江省产前诊断中心、生殖医学中心、胎儿医学中心和宫颈疾病诊治中心。2009年通过国家药监局组织的临床药物试验机构专家认证。有28人次在全国性学术组织任职,其中副主任委员4名,在国内享有声誉 黄丽丽,女,1961年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计划生育科主任。1983年6月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1989年7月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1999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一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在德国基尔大学妇产科系生殖与免疫实验从事人类生殖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曾赴美国加州大学短期进修。参加计划生育领域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研究,主持省厅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作为项目主持人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目前任中华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心得体会随着天气的转暖,各种传染病性疾病进入了高峰期,为了幼儿的健康,幼儿园加强防范春季传染病的意识,提高了传染病的疫情的能力,有效的防止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本园提前召开了防控春季传染病的会议,制定了传染病防控教育宣传方案,开展了一系列传染病防控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幼儿园组织了全园教职工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防范春季传染病的意识。 二、幼儿园面向全园幼儿开展防控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了传染病基本的防控知识,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幼儿园全面的彻底大扫除。 四、幼儿园对幼儿及家长开展了传染病防控为主题的宣传,提高了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五、幼儿园向家长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知道了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以积极地态度赢得家长对幼儿园防控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通过本次传染病防控教育宣传活动,幼儿、家长以及全体教职工得到了深刻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传染病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尤其是幼儿都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好处。我们幼儿园会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争取让传染病不再园内发生、蔓延,让每一位幼儿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幼儿园传染病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幼儿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园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保育秩序,特制订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教职工和家长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宣传煮熟煮透;饮用开水;食前便后洗净手;避免参加群体聚餐活动。 2、进一步做好园内环境卫生。为了避免春季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我园认真搞好内园环境为生,及时清理死角;切实防止病从口入,严把晨检和卫生消毒关;加强每日观餐制,食具每餐消毒。 3、加强食堂卫生消毒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堂卫生防病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法律与规章。严禁采购腐烂变质和不新鲜食品,食堂48小时留样。厨房工作人员须持健康证上岗,并做好个人卫生,发现有高热、腹泻等疾病的立即隔离休息至痊愈后方可上岗。 二、制定应急预案: 本园幼儿或教职工,若有可疑病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教育三科、防疫部门),并进行消毒隔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三、疫情报告: 1、发现疑似病人应即送往医院救治,同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监控部门,并按要求消毒处理。要不漏1个疑点,不疏一个环节。

传染病防治知识基本培训

2016年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 2016年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2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科室的卫生技术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管理,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20学时,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员培训时间适对延长。 一、培训目标 在2016年在岗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临床一线的专业人员,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

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卫生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预防保健、临床医药护技、检测检验、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与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治有关的专业知识。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霍乱、鼠疫、手足口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授课培训为主,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甲型H1N1流感等重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六问 1、哪些传染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目前我国共将39种传染病纳入法定管理,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鼠疫、霍乱属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布病、肺结核、狂犬病等属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属丙类传染病。 2、公民在传染病防控中应负有哪些义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控制疫情需要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哪

些职责? (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九)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春季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涪陵区荔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主讲人:XXX)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甲型肝炎、食物中毒等.这些疾病尤其对儿童和体弱的人容易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大多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还有轻重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

2020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题.doc

石岗镇公共卫生站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哪次会议首次通过()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D.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是() A.1989年2月21日 B. 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D. 2004年8月28日 3.国家对传染病实施以什么为主的方针( )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D.以上都是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 B. 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D. A类、B类、C类 5.艾滋病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7.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麻风病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腮腺炎 9.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10.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 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撒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11.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2.传染病暴以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 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3.对违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培训综合资料 上塘镇上塘医院 2014年度

上塘医院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目录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计划 根据泗洪县卫生局、泗洪县疾控中心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工作指示精神,为提高辖区内医务人员以及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治法的意识和能力,我院决定于2014年10月04日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一次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的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内容 1、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报告 2、传染病防治法条例 二、培训时间 2014年10月04日上午08:20 三、具体要求: 统一组织、统一时间、集中培训,无特殊情况参培人员不可缺席,并认真做好笔录。 上塘医院

关于举办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 为贯彻落实泗洪县卫生局《关于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学习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落实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规范行为,改进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的认知,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我院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开展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学习的活动。此次活动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提高全院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决定2014年10月04日上午对全院各科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全院各科医护人员。 二、培训内容:县卫生监督所下发培训资料等。 三、培训时间:2014年10月04日上午午08:00报到培训。 四、地点:医院三楼会议室。 希望各科室接到通知后认真组织人员参加,不得缺席和迟到 上塘医院 2014年10月04日

生殖中心医院名单

卫生部审核批准的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 类精子库机构名单 一、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 (一)北京市:(15家) 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AIH、AID、IVF-ET、ICSI 、PGD. 2、北京妇产医院:正式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 精子显微注射、夫精人工授精技术。 3、北京协和医院:正式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 精子显微注射、夫精人工授精技术。 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式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 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夫精人工授精技术。5、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式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 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夫精人工授精技术。6、北京家恩德运医院:正式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 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夫精人工授精技术。7、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 正式运行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技术。 8、北京朝阳医院:正式运行夫精人工授精技术。 9、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正式运行夫精人工授精技术。 1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正式运行夫精人工授精技术。 11、解放军总医院(301):AIH、IVF-ET、ICSI. 12、北京军区总医院:AIH、IVF-ET、ICSI. 13、北京306医院:AIH、IVF-ET、ICSI. 14、空军总医院:AIH、IVF-ET、ICSI. 15、海军总医院:AIH、IVF-ET、ICSI. (二)天津市:(5家) 1.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正式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 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 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正式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 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 3.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正式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 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 4.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夫精人工授精技术. 5. 天津254医院: (三)河北省:(19家)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正式运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 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那么制定和修定这部法律的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和卫生状况,实行妇女儿童保健,防治传染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预防保健工作还不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也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建设,我国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以着力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增加政府对传染病防治事业的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这一法律的根本目的有两个: 一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染病的防治重在预防。预防指

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是非典、禽流感列入乙类,但按甲类传染病对待。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将3种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并分为甲、乙、丙三类。2003年我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近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周边国家发生了禽流感,引起了社会对这两种新型传染病的关注。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使列入法律的法定传染病达到37种,乙类传染病经国务院卫生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只被纳入乙类,但由于其传染性强、危害大,如果先要报批、公布才能实施,难免会贻误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法律特别授权,这三种乙类传染病可以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是艾滋病的管理虽然降了一级,但仍受到重点关照。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将原来艾滋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改为按照一般乙类传染病管理,但该法同时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促使各级人民政府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三是建立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隐瞒、谎报、缓报者将受惩处。新法规定,即使是地方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也要由上级人民

最新【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安全教育知识培训】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2016.09.16 培训地点:鹿湾小学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授课老师:郭克信 培训内容: 1、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2、接种证查验相关知识: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 3、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 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 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 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 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 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 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 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 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幼儿园保育员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龙山幼儿园保育员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首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令第76号《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一、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晒被褥。 2、坚持体育锻炼,随天气变化合理增减衣服,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饮食均衡,保持平衡膳食,合理休息,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的紧 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三种与膳食营养在学龄前儿童中比较常见有关的疾病是:反复呼吸道感染、超重与肥胖、潜在缺铁及缺铁性贫血。 4、不混穿他人衣物,个人生活用具单独使用。 5、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是要进行遮掩,不直接面向他人。 6、讲究食品卫生,不喝生水,不暴饮暴食,不购买不食用过期变质“三无”食品。 (二)、搞好大环境卫生 1、注意活动室、寝室等生活环境的每天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打扫卫生时要坚持湿式打扫,避免尘埃飞扬。 2、幼儿经常停留的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活动室、桌椅、窗台、玩 具、橱柜、地面等等。可以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液进行消毒。(三)、严格执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落实晨检制度,必要时增加午检、晚检。做好登记,一经发现病人 或疑似病人要立即隔离,到医院及时就诊。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当发生多名幼儿发病时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报 告。同时做好疫点消毒(开窗通风、消毒液喷雾和擦拭等)和 应急预防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四)、加强幼儿园食堂管理,做好防蝇、灭鼠工作,防止食物食品的污染,对公用餐具要定期消毒。 (五)、幼儿园在新生入园时认真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儿童接种情况纳入学生个人健康档案,纳入学籍管理查验结束后要 及时向所在地的接种门诊报告查验结果。发现幼儿未按全程 接种相应疫苗时,要求儿童及时到所在地的接种门诊进行补 种。 (六)、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在传染病流行前要进行相应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提高自觉接种意识。消毒:消毒很重要,清洁更重要。幼儿园常用的清扫方法是湿式清扫法。 消毒: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

传染病预防安全知识培训

传染病预防安全知识培训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常见的传染病类型 1、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特点是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很快,流行广。 2、沙眼:是一种通过手指、手帕、毛巾、脸盆及其他公共物品传播的传染病。 3、水痘:主要发生于儿童身上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发病较多。 4、细菌性痢疾: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患上痢疾后,会有发烧、腹痛、腹泻、排脓血样大便等症状。 5、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C,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 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具体时间暂不确定。 二、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三、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 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 10 天开始 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 7-18 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 3- 7 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 4 天内有传染性。任 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 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 直到疹子出现后的 4 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 隔离患者。 ③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 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 生, ⑤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 苗。 2、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 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 病, 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 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 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 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 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 药物预防 3、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 的感冒病。 流感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 流感与普通感有着区别。 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 高热、昏迷、 抽搐,有时能致人死亡。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一 般人在受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接种后 12 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 由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简介新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简介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建成于1983年,是新乡医学院最年轻、最有朝气的附属医院。它起点高、发展快,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以雄厚的科技实力为依托,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医院管理体系。它拥有优秀的医师和先进的设备,不仅搭建了高水准的医疗服务平台,而且培养了大批精粹的医学人才,进行了高水平的医学科学研究。1998年3月开诊以来,日夜守护着人民的身心健康。目前医院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市级青年文明号、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物价计量诚信单位等荣誉称号,是全省唯一李嘉诚基金会宁养医疗服务成员单位(宁养院)、河南省按病种付费试点医院、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公费医疗定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中国人寿保险、天安保险和太平洋保险等多家保险机构定点医院、新乡市120急救站等。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直大学附属医院,位于新乡市东南新区,毗邻107国道与京珠高速公路,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开放床位500张,学科设置齐全、专业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服务水平领先、管理扎实有效。日前,于华兰大道和东二环路交叉口新落成的东医疗区实现了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肤科门诊和体检中心整体搬迁,新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门前广场可供停车并配有保安;新导医地图,各门诊位置一目了然并有导医人员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新病房配备

有空调、新型多功能病床等,就医环境舒适;新体检中心,可接纳更多人次健康体检,快捷、便利,免去了排队等待之苦。全新理念、全新环境、全新设备为患者提供全新的人性化医疗服务。 医院设备先进,拥有螺旋CT、D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宫腔镜、灵顿中子刀、美国固态准分子激光治疗机、超声乳化仪等多种高精尖大型医疗设备和齐备的常规仪器设备,构筑起多种疾病诊断治疗的科学依据。 医院学科设置齐全,开设近30个临床、医技科室。临床科室包括急诊科、内科(含心血管、神经、呼吸、消化、肾病、血液、内分泌、风湿、肿瘤等专科)、外科(含颅脑、骨科、肝胆、胃肠、心胸、泌尿、小儿、微创等专科)、妇产科(含妇科、产科、生殖医学中心等专科)、儿科(含呼吸、肾病、血液、新生儿等专业组)、传染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性病科、中医科、康复科、麻醉科、手术室、针灸科等学科。医技科室有放射科、功能检查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输血科、高压氧等。为治疗各种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医院专业特色突出,心血管内科、妇产科、眼科为河南省医学临床特色专科;以创伤急救、微创手术为优势的外科和肿瘤内科正发展成为医院新的特色学(专)科,以领先的技术和人性化的服务成为医院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效益也逐年提高;宁养院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家免费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辅导、生命伦理等方面照护的临终关怀机构,致力于减轻患者痛苦、给予心灵慰藉使其重获

幼儿园春夏季传染病知识培训方案教学文案

幼儿园春夏季传染病知识培训方案为了预防春夏季传染病“手足口”在我园发生和交叉感染,依据《幼儿园保健规程》、《托幼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的要求,结合本园实际情况拟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荀春华(园长) 副组长:袁腊秀 组员:全体教职工 二、具体内容 学习手足口传染病预防知识 三、手足口病的特点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一般好发于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就会出现发烧、手足以及嗓子出现丘疹 1、普通病例表现:儿童手足口病的急性起病,会引起口痛、厌食、发热以及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等症状,而且多数在于靠近舌、颊黏膜以及硬额等处,也非常有可能波及牙龈、扁桃体、软腭、甚至咽部等部位。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3、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通常会引起头

痛、呕吐、谵妄、嗜睡、易惊、精神状态比较差等症状,甚至昏迷的症状都有可能,也有可能引起肢体抖动,肌阵挛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等行动上的症状。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4、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5、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四、儿童手足口病的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由于儿童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儿童为主体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所以考虑到儿童身体各项功能不及成人,因此建议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3、恢复期治疗: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4、功能康复治:中西医结合治疗。 5、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中药等,这些抗病毒药物能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疱疹疼痛。 6、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