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名字的由来

重庆名字的由来

重庆名字的由来
重庆名字的由来

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奴、宾、共、(rang)、(dan)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相传夏禹王分华夏为九州,梁州所属就有"巴"。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巴方"的记载。郭沫若先生对此有诗赞曰:“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从“巴”到“重庆”,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辛亥革命后,1921年设重庆商埠督办;1929年设市;1935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40年再定重庆为“涪都”。连同远古巴国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国建都,重庆在历史上就有三次成为国都。

重庆绝对是个好名字!

从意思来看:双重喜庆!

从结构来看: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千里广大,是为重庆!

单从地名来讲,重庆主城及各区县的名字也都是各有特色的,每一个区县都有着非常

隽永的名字,词旨优美、意味深长。

重庆:

三千多年前,巴人都江州(重庆),即江中之岛。以后又称巴郡,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

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

“渝”的来历。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

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

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

渝北:

重庆古称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水),以位于重庆城区北部得名。

江北:

以位于长江、嘉陵江之北得名。

渝中:

重庆古称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水),以位于重庆城区中部得名。

南岸:

以其位于重庆市区长江南岸得名。

巴南:

巴南区的前身是千年历史名邑巴县。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巴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立国

建都。秦代置巴郡,南朝齐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改称巴县并沿袭至1995年。1995年经国务

院批准撤县建区,成立巴南区。“巴”由来,据《巴县志》:“巴之得名,以阆白二水曲

折如巴字。”最初巴既是地名,又是族名。另一说,古代巴人崇拜蛇,巴字宛如蛇形,以

此造字。

沙坪坝:

1939年建置重庆市沙磁区,1950年建置为重庆市第三区,1955年正式定名为沙坪坝区。

九龙坡:

据说南宋光宗在重庆即位当皇帝时,天上飞来九条龙,盘踞在一高坡上,后来这高坡就被

人们称为“九龙坡”

大渡口:

清朝道光、光绪年间,有一士绅在长江以北设义渡,该渡口为沿江数十里渡口之首,大渡

口由此而得名。

璧山:

“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面稍平,土人号为重璧山,至德二年置县,因山

为名”。还有一说:因境内有山形似玉璧,故名。

北碚:

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

南川:

南川之名始于元世祖时期。南川者南江之别名也。南江在綦,而其一源出自南川,遂以南

川之名名其发源县。

万州:

长江在蜀中的各支流汇集于此,东出夔门。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得名。杜甫有

诗云“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奉节:

唐贞观23年,因旌表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

,改名奉节县(奉公守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城夔州,不用

多说,“长江三峡的起点”就够有意境~)

云阳:

北周更县名为云安。宋开宝六年(973年)升县为军。宋熙宁四年(1041年)升云安监为安

义县。八年(1075年)撤安义县,户口归属云安县。宋末,云安军废。元代至元十五年(

1278年)复立云安军,属夔州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军为州,名云阳州。明洪武六

年(1373年)降州为县,名云阳县至今。因位于长江之北,古有“北阴南阳”、“水北为

阳”之说,故名。

巫溪:

远在唐虞,即以"巫"称。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巫山(巫溪沿岸诸山原本巫山),以

采"百药";巫咸民赖盐业而兴,"百谷所聚"。春秋时,巴联秦楚灭庸,得巫盐;战国时,

楚取巴巫盐立巫郡,后秦取楚巫郡立巫县。史载万顷池(今巫溪红池坝)即为春申君故居

巫山:

以上古唐尧时代巫咸(尧帝的御医)而得名,春秋战国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县,时名

巫县,距今2235年。

城口:

城口名缘山形地势。“据三省之门户名城,扼四方之咽喉称口”。(旧志作者误以为城口

毗邻陕鄂,实际不与湖北接界)

开县:

开县历史悠久,古属梁州之域。秦、汉属巴郡朐忍县地。东汉建安二十一(216)蜀先主划

朐忍西部地置汉丰县,以汉土丰盛为名。后因境内南河古称开江,州、县由此得名。(开

县是中国的锦橙之乡,刘伯承、刘帅的故乡,重庆两个开国元帅~!)

忠县:

为纪念战国时期为保城池而自刎的巴国巴蔓子将军(忠州人),唐贞观八年(634年)置忠州

,以意怀忠信为名。(忠县出了三个大忠臣:战国巴蔓子、三国严颜、明末秦良玉。不辱

其名!)

梁平:

西魏元钦二年(553),置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解放初,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

名,遂以境内有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梁平是平原,有小成都之称~)

石柱:

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开始建县,因县城南宾镇东部万寿山上有一对巨石酷似少男少

女、分别称"男女石柱"而得名。(石柱是个好地方~《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发源地,明末秦

良玉在石柱任土司,抗清剿匪、保境安民。忠、丰、石三地老百姓至今仍然怀念她)

垫江:

“垫江”地名的由来,历史悠久。早在巴国时已有垫江之名。秦国在江洲设置巴郡,下辖

有垫江县(今合川市合阳镇),是“垫江”作为县名之始。(垫江县已被正式认定为“中

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今之垫江得名有三种说法,经考证正确的理解应是“垫”字从土,有“下”、“隘”

之义。其一,《说文解字》:“垫,下也。《春秋传》曰‘垫,隘。从土从声。’”有淹

没、下陷的意思。《书?益稷》载:“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等义

项,均系“下”的引申之义。其二,从地理形势看,与“垫”的含义甚为符合,因此处山

山之间的狭长槽谷地带,地势低下,溪水汇流,每遇暴雨山洪,沙水并行,以致下流淤塞

汜溢。因此,垫江县名的由来,系取其地势低夷,下湮垫隘之义。

酆都(丰都):

因境内有平都山,东汉始设县称“平都县”。隋朝时,隋文帝巡游到此见江中有一沙洲,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非常喜爱。于是将沙洲赐名为“丰稳坝”,将“平都县”改称为“

丰都县”。(历史上著名的鬼城,神曲之乡~)

彭水:

隋置彭水县。因彭水得名.彭为鼓声,黔江峡水澎湃之声似彭,因名。1983年改为彭水苗

族土家族自治县。《黔之驴》的“黔”是指古代“黔州”即今四川“黔江”流域(据彭水

县作协主席,黔中文化研究先行者蔡盛炽的观点,“黔之驴”的“黔”当指今之彭水。唐

代之“黔驴”不是贵州驴。)

黔江:

邑有黔江,自思州发源,凡五百余里,与岷江会于涪州之东,水常湛然流底,以其出于黔

州,呼为黔江?。县以江命名。

酉阳:

因县在酉水之阳,故名。1983年改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湘行散记》里经常提到酉水

啊~《黄杨扁担》里面唱的“柳州”其实是“酉阳”,方言的缘故,“都说酉州的姑娘好哇

~~个个姑娘会梳头啊~~”)

秀山:

因境内秀美山峰"高秀山"而得名,乾隆元年(1736年)以邑梅、平茶、石耶、地坝四洞疆

域并割酉阳东南境石堤、打妖、宋农、晚森等土司据地,始置秀山县(县治今中和镇)。

长寿:

唐代武德二年置乐温县(即今长寿区域),隶属涪州。“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

”,故定名为乐温县。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农民

政权,国号夏,都重庆。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将乐温县改名长寿县。以县北有长寿

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一说长寿山独平衍曲折,形如寿字而言,取以名

县。

涪陵:

因乌江古名涪水,巴国君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涪陵是重庆之前的巴国故都)武隆:

据《寰宇记》载:“以邑界武龙山为名”。《明一统志》载:今核桃乡内,一山“逶迤如

龙,下有空洞,即武隆山也”。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与广西省一县同名,故

改“龙”为“隆”,寓兴旺发达之意,更名武隆县,相沿至今。

万盛:

1955年1月21日,由贵州省桐梓县第十区及四川省南川县第十区的1个镇6个乡及綦江县青年

乡、建设乡、金灵乡(包括南桐煤矿、东林煤矿区域),建立重庆市市辖区重庆市南桐矿

区。1993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南桐矿区更名为重庆市万盛区。綦江:

綦江(河流)在县南,即夜郎溪也。自南川县流入,亦曰南江。至县,色如苍帛,因名綦

江。县因綦江为名。

江津:

以斯地在江之津为名。“津”就是渡口。(开国元帅聂荣臻的故乡~!)

铜梁:

因县城东铜梁山而得名。其右梁横亘,形如五屏,每当阳光照射,石梁呈古铜色,故名铜

梁。(小陈楠的故乡。这座铜梁山在合川,因为铜梁以前归合川管辖。)

合川:

合州“以涪江自梓、遂州来,至州南与嘉陵江合流,因名合州”。今合川区亦取涪江与嘉

陵江合流之意。合川古名垫江(原为亵江,取嘉、涪二江在城北鸭咀的汇合之水如衣重叠

之意,《汉书?地理志》误记为垫江并沿袭至今)。(其实合川是三江合流的宝地:

嘉陵江、涪江、渠江。钓鱼城就位于三江合流之处,神奇的英雄之城!)

潼南:

该县设置于梓潼镇,归潼川府(原治四川三台,后移至泸州)辖,地居府南,因名潼南。

(潼南为杨尚昆同志的故乡)

双桥:

双桥区由两个镇组成,双路镇和通桥镇,一个街道办事处(龙滩子街道),“双路”、“

通桥”各取一字,故名双桥。1975年从大足分离出来的独立区。因为复杂的经济原因,与

重汽有关。

永川:

一说,山川阔远,因名永川县。另有一说,因县治有三河汇流(今三岔河),形如篆文“

永”字,永川故名。(意境深远~~~与大足、荣昌同为“棠城”“海棠香国”。唐《百花谱

》: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土人珍为佳果

。古昌州辖永川、大足、昌元【今荣昌县】、静南四县,永川于776年置县,是昌州最大的

县,后静南792年撤县并入永川、大足、荣昌。)

大足:

大足县始建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取“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界内有大足川。(与永川、

荣昌同为“棠城”“海棠香国”。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也

是我国的洞窟石刻类遗产在1987年莫高窟之后的第二次入选,重庆两个世界遗产之一。)

荣昌:

“唐乾元中于此置昌州及昌元县,今名洪武四年改,以介于荣州也”。当由荣州、昌州二

地为名(与永川、大足同为“棠城”“海棠香国”)

河南部分地名的由来

河南部分地名的由来 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名而来,是封建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127 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

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 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名内黄县。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 。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 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 如: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 ,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 范县境内古有范水, 睢县境内有睢水,

浙江各市(县)名字的由来

杭州市:杭州古称钱唐。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上城区:南宋皇城居南,后习惯以南为上,故名。1949年置上城区。 下城区:1949年建下城区,在故皇城北,以南为上北为下习称得名。 西湖区:以境内有西湖而得名 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以濒临钱塘江而得名 江干区:因地处钱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拱墅区:以境内有拱宸桥、湖墅而得名。 萧山区: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余杭区:《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余杭县引《郡国志》云:夏禹东去,舍舟船登陆于此,乃以为名。 建德市: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 富阳市: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 临安市:据《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临安县:“临安山,县取此为名。” 桐庐县:《方舆胜览》卷5建德府《山川》载:桐君山“在桐庐。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 淳安县:明《嘉靖淳安县志》卷1《风俗》称:“兹邑旧以淳而易安得名” 宁波市:宁波古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贸阝、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江北区:因地处甬江、余姚江北,故名。 海曙区:因区内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鼓楼——“海曙楼”而得名。 江东区:因地处奉化江、甬江东岸,故名。 北仑区:因北仑港得名,北仑港是以港中一小岛北仑岛而命名。 镇海区: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制之始。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改望海镇为望海县,未几改为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定海县改名镇海县。 鄞州区:据《读史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奉化县:鄞城“县东五十里。志云,夏有鄞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堇,草名也,加邑为鄞”。县以赤堇山为名。 余姚市:《水经·沔水注》:余姚县“因句余山以名县,山在余姚之南、句章之北也”。据《越绝书》卷8载:“越人谓盐曰余。”余姚亦为古越语地名。《史记·五帝本纪》正义:“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 慈溪市:宋乾道《四明志》卷16《慈溪县志·水》载:“慈溪县南三十里,与大隐山接,本曰大隐溪。里有董黯,生后汉时,性笃孝。母寝疾,好饮此溪水,每思之,恐不常得,黯遂筑室溪滨,板舆就养,厥疾乃痊,因名溪曰慈溪,后乃以名县。”。 奉化市:据《大明一统名胜志·浙江宁波府志胜》卷5载:奉化县以其民淳,易于遵奉王化,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华北和东北: 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华东: 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 蚌埠——意为“盛产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别称为珠城 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宿迁由此得名 连云港——意为“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的港湾”,云台山是江苏省的最高峰 镇江——唐代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环境的变化,此地距大海较远,故而更名为镇江,取“镇守长江”之意 无锡——先秦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苏州河)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海意为“通向大海的地方” 金华——意为“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宁波——宁波古称明州,宁波得名于“海定则波宁”

韩国城市地名的由来

韩国城市地名的由来 我是个文史爱好者,从小就喜欢看地图。有专家说“地理决定历史”,也有专家说“历史影响地理”,我觉得都很有道理。 多年前就"发现"朝鲜地图上有不少“中国地名”,好多还是我家乡的,感到很好奇。直到今年上半年看到一篇有关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交流的文章,才解 除了我心中的疑惑。 2005年6月在韩国江陵举行的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7次学术会上,一批中国学者参观、考察了江陵端午祭。主会场设在江陵市政大厅,市政府门前不远处的一块巨石上刻着“第一江陵”几个大字,在端午祭场“第一江陵”这几个字也随 处可见。 江陵是笔者家乡湖北省的一个地名,是古代楚国的都城所在。何故“飞渡” 到了东北亚的韩国?这难道仅仅是历史的巧合?个中缘由容我慢慢道来。 韩国与古楚国地名辨析 在公元前的古朝鲜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先后出现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3个王朝,南部则有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等部族国家。公元前后半岛进入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676~935年)灭高句丽、百济两国,统一了半岛。公元10世纪高丽王朝(918~1392年)取而代之。后李氏朝鲜(1392~1910年) 又取代高丽。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李氏朝鲜亡。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独立。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建都汉城,称为南朝鲜或韩国;同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 建都平壤,称北朝鲜或朝鲜。 以上就是整个朝鲜半岛的完整而概要的历史。 翻开朝鲜地图,中国的地名几乎遍及其全国,其中有湖北的江陵、襄阳、黄州、利川,湖南的洞庭、长沙,河南的南阳、淮阳,江苏的丹阳(古代河南、湖北亦有此地名),还有陕西的咸阳、延安,山西的五台山等等。甚至连韩国现在的首都首尔去年还叫汉城(又称汉阳,与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相同),而与古楚国息息相关的汉江,贯穿了整个韩国东西,其发源地竟也叫太白山!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韩国的这些“中国地名”是怎么来的吧。

江苏各个城市名字的由来

江苏各个城市名字的由来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转载自善人善己转载于2010年06月08日 11:58 阅读(12) 评论(0) 分类:天下杂侃权限: 公开 ●徐州 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丰县 远在春秋战国时,丰县就已出名。旧通志上说:“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沛县 远古时代,沛县称沛泽,秦王政二十四年设置沛县。(更多细节未找到,抱歉:)) 铜山 清雍正十一年,徐州升州为府,设立铜山县,并以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 睢宁 境内睢水曾在汉初黄河夺淮时为沙土所淤,良田毁没,人民长期颠沛流离,此后600余年无县,直至金,恢复县制,始定为“睢宁”,以求睢水不在为患,生活安宁。 邳州 秦朝始置邳县,东汉设邳国,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 新沂 1949年设新安县,1952年更名为新沂县, —————————————————————————————— ●连云港 1933年建连云市,因港口介于连岛和云台山之间而得名。1948设立新海连特区,次年正式用“新海连”作为市名,后更名为连云港市。 赣榆 秦时置赣榆县。 东海 南北朝秦始七年始设东海县。 灌云

以南有大川灌河,北有名山云台而名。 灌南 1958年正式建立灌南县。 —————————————————————————————— ●淮安 原淮阴,即淮水之南,秦朝设郡县制,建立淮阴县。 楚州 隋初置楚州,州府山阳城,后南宋统治者将山阳改为淮安县,有祈求淮地安定之意。 涟水 隋朝时,因本地有涟河而更淮浦县为涟水县。 洪泽 此地因洪泽湖而得名。隋帝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南,一路干旱,经过此湖时喜降大雨,他一时兴起,将此湖该称为洪泽浦,到唐代称洪泽湖。 盱眙 秦时,县治设在山上,登临其上,可以远眺,故取“张目为盱,直视为眙”,即高瞻远瞩之意命名。 金湖 因其境内湖泊串连,古时曾名津湖。而大小金沟等集镇亦均以金字为首,故1960年设县时,取名为金湖。 ———————————————————————————————————— ●盐城 周以前称“淮夷地”,汉为盐渎,东晋始称盐城,以“环城皆盐场”而名。 响水 县城设在响水口,响水口每逢潮起潮落,支流跌水轰响,在数里之外也能听见水响,所以称响水口。 滨海 因地处黄海东北隅而得名。 阜宁 此地地处水陆交通要塞,历代战争纷乱,人们祈求安宁,阜宁因此得名。 射阳 1941设此县时,名字问题一时争执不下。后查证历史,统一意见。原来,公元前201年刘邦设置射阳侯国,曾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有功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汉时,国除,改为射阳县。 建湖 1941年划出分治,名建阳,因与福建建阳同名,1951改为建湖 大丰 民国,张謇在草堰盐场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大丰县名也就取之其中的“大丰”两字得名。 东台 此地是十二世纪末由黄河夺淮后带下的泥沙堆积而成。从东向西看,地势平坦,东台由此得名。

浙江省各城市名称的由来参考资料

浙江省各(市)县名字的由来 杭州市:杭州古称钱唐。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上城区:南宋皇城居南,后习惯以南为上,故名。1949年置上城区。 下城区:1949年建下城区,在故皇城北,以南为上北为下习称得名。 西湖区:以境内有西湖而得名 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以濒临钱塘江而得名 江干区:因地处钱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拱墅区:以境内有拱宸桥、湖墅而得名。 萧山区: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余杭区:《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余杭县引《郡国志》云:夏禹东去,舍舟船登陆于此,乃以为名。 建德市: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 富阳市: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 临安市:据《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临安县:“临安山,县取此为名。” 桐庐县:《方舆胜览》卷5建德府《山川》载:桐君山“在桐庐。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 淳安县:明《嘉靖淳安县志》卷1《风俗》称:“兹邑旧以淳而易安得名” 宁波市:宁波古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贸阝、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江北区:因地处甬江、余姚江北,故名。 海曙区:因区内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鼓楼——“海曙楼”而得名。 江东区:因地处奉化江、甬江东岸,故名。

全国各地地级市市名的由来

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而得名 温州:以温峤岭为名,以其地自温峤以南恒温少寒,故名 舟山:因舟山群岛的主岛舟山得名,舟山本岛其“形如舟揖”,故名舟山 湖州:因地滨太湖得名 嘉兴:三国黄龙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以为祥兆,改名禾兴县。赤乌五年(公元242年)避太子和讳,更名嘉兴县,嘉兴之名由此始。据《水经·沔水注》:“吴黄龙三年,有嘉禾生卷县,改曰禾兴。后太子讳和,改为嘉兴。”此即嘉兴之名的由来。 绍兴: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越州为绍兴府,以年号绍祚中兴之意得名。绍兴一名自此始 衢州:《元和郡县志》卷26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 丽水:丽水本名恶溪(今名好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 台州:唐武德五年置海州,次年改称台州(《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盖因天台山为名”)为台州一名之始。 金华:〈玉台新咏〉序云,金星与婺女争华,故曰金华。另一说境内有金华山(今长山)得名 福建省 福州:因州西北福山(今董峰山)为名 厦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在岛上建筑城堡,号厦门城,寓意大厦之门 泉州:“命名取州北主山清源山有孔泉,一名泉山也。”以山命名 漳州:处漳江之畔,因漳水得名 龙岩:以境内有龙岩山而得名 莆田:统名胜志·福建兴化府志胜》卷4:“旧说邑田多生蒲,故谓之蒲田。其后以邑时有水患,因去水从莆。” 三明:1956年由三元、明溪二县合并设三明县,取二县首字为名,今市命从县名 南平:民国《福建通志》卷2《沿革中》载:“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晋析为延平、宛平,殆取山川袤延,宛转中有平原之意。” 宁德: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城为县,从宁川、感德各取一字定名为宁德 江西省 南昌:《郡县释名》江西卷上:南昌府“府有南昌山。寓“昌大南疆”之意 九江:九江之名始见于《禹贡》:荆州,“九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 景德镇:以年号命名 萍乡:《元和郡县志》记载:以地多生萍草,因而得名 新余:《元和郡县志》卷28袁州新喻县;因渝水为名。1957年改为新余,取“余”与“喻”同音。 鹰潭:市内龙头山下有潭,潭深水急,相传常有老鹰在盘旋,故名鹰潭。镇因鹰潭而得名。市因镇为名。赣州:一因州治赣县而得名;另一说章、贡2江在州治合流之故。 吉安:吉安之名,源自元置吉安路,寓祥瑞之意,取吉州、安福首字得名 宜春: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以“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抚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原辖区并为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县。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 上饶:《郡县释名》江西卷上:“孙吴置上饶县,以其在饶州之上也,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素称富饶之地 广东省 广州:清同治《广东通志·舆地略》云:“吴以广名州,本于广信。”

辽宁城市名称由来

辽宁省 沈阳市 沈河区:1948年末由沈阳、浑河2区合并设沈河区,取两区名首字得名 和平区:1949年成立和平区 皇姑区:以境内皇姑屯得名 大东区:以地处古城大东边门以东得名 铁西区:以地处南满铁路(今长大铁路)西侧而得名 苏家屯区:1948年撤沈阳县,划苏家屯镇及其周围地区置苏家屯区,以驻地得名 沈北新区:因位于沈阳市区北部得名 东陵区:以境内有清朝努尔哈赤陵墓福陵(又称东陵)而得名 于洪区:以境内于洪屯得名 新民市: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巡检司移驻新民屯,以区别大小民屯故名新民 康平县:光绪六年(1880年)康平设县,驻地康家屯,取其首字康,兼取太平之意,故名康平

辽中县:因处辽河中游,故名 法库县:一说因法库山得名,另据《法库县乡土志》载:旧称三台子,系镶白旗坐落,祗佟、张、聂、徐、刘、丁、翟、李八户聚族而居,置边门,后因名八户门,俗称巴虎门,法库其转音也 大连市 中山区:以辖区中山广场得名 西岗区:因区内有一高地昔为山岗,县位青泥洼之西,故名 沙河口区:以地处古沙河河口得名 甘井子区:以境内有一甜水井得名 旅顺口区: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马云、叶旺率兵由登州渡海赴金州,船至狮子口登陆,遂“旅途平顺”之意改称旅顺 金州区: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改化成县为金州,以国号命名。金州之名始此 瓦房店市:新兴城市—瓦房店》说:清康熙间(1662—1722年),附近祝店人士曲维尚在此盖起三间瓦房,设店招客,过往客商呼之为瓦房店,后发展为市集,遂以瓦房店为名

普兰店市:清康熙年间王姓在此盖瓦房开店,故名。普兰,满语意为“荆刺”。《钦定盛京通志》卷24《疆域形胜》:“国语(满语),捕拉,棘刺也。” 庄河市: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置庄河厅,以治所在大庄河滨得名,庄河之名始此 长海县:1949年设长山县,以长山群岛为名。1953年因与山东省长山县(1956年撤销,并入邹平县)重名,改名长海县。“长”字取“长山群岛”首字,“海”字是因为群岛深居大海之中,故名 鞍山市 铁东区:因位于沈大铁路以东而得名 铁西区:因位于哈大铁路之西得名 立山区:以境内立山而得名 千山区:以境内千山得名 海城市:金毓绂《渤海国志长编》卷14《地理考》说:“《辽志》云,海州南海军,本沃沮国也,渤海号南京南海府者,盖辽迁东丹国时,乃于今海城之地置海州南海军,以南海府沃州之民迁于此处……。撰《辽史》者以为前后一地,混叙不分,故有此误,其实相去盖千余里也。”今海城仍袭海州之名

河北省各个城市名字的由来

河北省一向称为“燕赵大地”,这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燕国和赵国。那么“河北”是怎样由来的呢?现在省辖的11个城市名称又是怎样由来的呢?本文略作说明。 战国时期的《周礼*职方志》最早提到“河北之地”,《战国策》也有记载:赵有河北。此河指黄河。战国时的黄河流经今邯郸大名、馆陶至山东入海。所以唐朝以前的河北地区是指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唐朝正式设置“河北道”,道为今天省级行政区划,包括今河北省全部及山东’河南北部和内蒙、辽宁、吉林南部地区,宋金设“河北路”(也是今天的省级区划),1928年国民党建河北省。所以河北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最早出现是在唐朝。至于河北省的简称“冀”是因为这里属于古代九州的冀州,东汉《释名》称“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冀”在此是希望、希冀的意思,“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州。 1.省会石家庄原为一个不足二百人口的冀中平原小村庄,属于清代正定府获鹿县,20世纪初晚清政府修建了京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经过此地时把火车站建在石家庄村,于是本地区中心城市逐渐由古城正定转移到石家庄村。1925年北洋政府设小城镇石门市,取石家庄村和休门村首尾二字。1947年12月26日,中共正式设置石家庄市。 2.秦皇岛市:因岛而得名 车马萧萧,旌旗猎猎。秦皇岛市东山公园秦皇入海处,大型黄铜组雕早已没了当年初建时的光艳色彩。但秦皇派人渡海求仙的传说,却成就了中国唯一一座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 历史上的秦皇岛指的是现在秦皇岛市海港区老码头附近的小半岛,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也就是现在的东山公园。经过历次海浸、海退,直至清朝,秦皇岛还是一个近岸海岛。关于“秦皇岛”这个地名,十六世纪以前未见任何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版的《山海关志》最早记有这一地名:“秦皇岛,城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稍后,蒋一葵《长安客话》也记述了秦始皇从这里派方士入海求长生不死药的传说。清光绪四年重修的《临榆县志》记载岛上有“李斯碑”。这些都说明“秦皇岛”的“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后来,秦皇岛曾一度叫“秦王岛”,据说与唐太宗东征高丽有关。其实,唐太宗东征高丽是在他即皇位以后的贞观十九年,这时人们不会再称他为秦王了。由于“秦王岛”一名不合理,便被人们摒弃了。 3.老省会保定原来以清苑为中心,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设清苑县,五代时被契丹侵兵焚毁,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在其祖陵附近的清苑废城设“保塞军”(“军”是宋辽金时期在要塞所设的行政区划,驻有重兵),984年升为“保州”,小说戏曲中的呼延赞、杨延昭等均在此做过地方官,镇守这座与辽国对峙的军事重镇。1213年蒙古军队攻陷金国保州,屠城。1227年蒙将张柔重建城池,1275年元帝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设“保定路”,从此有

中国部分城市名称的由来

中国部分城市名称的由来 北京的由来北京古代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国都,辽代称燕京,金代称中京,元代为大都,明代始改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北京的名称。古时,帝都称京师。北京的“北”字,是根据其地理位置而取的,故金陵为南京,长安(西安)为西京,汴梁(今开封)为东京;洛阳、辽阳也称过东京。天津的由来清代乾隆初年,从浙江来天津的诗人汪沆,写出描写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词》(通俗诗),诗中说:“天津名自长陵赐”。长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给起的名字。当时不是作为地名,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卫。燕王朱棣当了皇帝后,把首都定在现在的北京,北京的故宫就是他逐步建成的。燕王朱棣当了永乐皇帝,想到天津(当时还叫直沽)是一个既通海又通内河的军事要地,就想派他的军队到直沽一边种地一边防守。回忆到自己在直沽顺利渡河,就建立起天津卫。卫是一处警备小区的意思,每卫5600人。“津”是渡口的意思,永乐皇帝认为这里是“天子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口,通过这个渡口,眼前就是康庄大道。上海的由来上海简称沪,名称最早见于北宋郊旦之《水利书》。上海因何得名?一说“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当时渔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说是由于当时的渔民用“沪”这种捕鱼的工具劳作,干活就是上“沪”,因而得名。宋代开始设上海镇,元代称上海县。宋代之后贸易日盛,一跃而为“东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间,“商贾云集,海艇大小以万计,城内外无隙地”。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沿用至今。广州的由来广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颁布的6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这里的“百越”人民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来往,特建“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三个郡,郡下面设县。其中南海郡管辖番禺、龙川等四个县。南海郡治,即政治、军事机构所在地,设在这里,当时称蕃禺,并在此建城,此为广州建城之年。公元226年(吴黄武五年),东吴孙权由原交州分出南海、苍梧等4郡,新设置广州,因州治原在广信(今梧州、封开一带),广州之名取自广信的“广”字。交广分治后,广州州治迁到番禺,广州之名由此而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黑龙江各县市名字的由来用心经营001...满语"哈鲁滨" 的译转是"鱼网"的意思呼兰区:呼兰地名是以地濒呼兰河而得名。"呼兰"是满语"忽刺温"的音转,为"烟筒"之意阿城区:为"阿勒楚喀城"的简称,以城东阿勒楚喀河(今阿什河)得名。讷河市:以讷谟尔河得名,满语为"打牲"之意。宝清河,系满语"宝其赫"的转音,满语"猴子"的意思饶河县:因挠力河得名。嫩江清初称"诺尼木伦",诺尼为满语"碧绿,木伦"为"江" "的意思逊克县:由逊河和奇克两县合并时,各取原县名一字组成。 黑龙江各县市名称由来-白罂粟“穆棱”,是“穆勒恩”、“木伦”的转音,传奇1.76复古,满语为“马”的意思-东宁县:清末设治,以其地居宁古塔东部而得名-林口县:因此地处于森林茂密的老爷岭与张广才岭相接的峡口,故有“森林之口” -黑河市:黑河是以河水得名-北安市:因地处海伦北部,取北部安定之意-五大连池市:因境内有著名的风景胜地一五大莲池得名,为老黑山和火烧山喷发而形成五个串珠状堰塞湖。 一些城市名称的原意津张先生书馆...一些城市名称的原意。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锡林浩特,蒙古语意为“高原的城”。海拉尔,蒙古语意为“流下来的水”。乌兰浩特,

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伊克昭盟,因为清朝时各旗会盟于伊克昭(蒙古语意为“大庙”)而得名。白云鄂博,蒙古语意为“宝山”。基隆,港外有小鸡笼屿,港以东有大鸡笼山,当初称它为“鸡笼”。 1-2昭通赋sl文库1-2昭通赋昭通赋朱提故郡,重镇边陲。何以为名,昭明宣通。镇南滇而控川蜀,望凉山而接贵黔。两山并峙,乌蒙、莲峰相对出;三江环抱,金沙、关河带牛栏。水入长江通四海,谷出岷水向九州。峰峦起伏,青山绵绵藏金玉;江河纵横,白浪滔滔蕴水能。美哉昭通!铁龙穿山走,银鹰翔蓝天,剑塔云中笑,信息寰宇传。伟矣昭通!山仁水智,风物育人。 河南部分地名的由来yuwuxia1【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南召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南阳县北部置县时,以境内的南召店之"南召"为县名。【商水县】和【商城县】,皆因宋代避宣祖赵弘殷讳(殷、商相通),改矲水县为商水县,改殷城县为商城县。【登封市】由于唐代皇帝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将嵩阳县更名为登封县,1994年改市。【新县】原称经扶县,1947年建县,取"新"字,寓有中丶共新政权建立之意。 黑龙江省地名由来枯树新枝位于东经127.2°,北纬44.9°,在黑龙江省南部,1913年设县。位于东经125.8°,北纬48.0°,在黑龙江省西部,1915年设县。位于东经125.2°,

济宁各县市区名称的由来

济宁各县市区名称的由来 微山县是以“人”得名 微山县以微山湖得名。微山湖以微山得名。微山以微子得名。微子名启.是殷纣王庶兄。原封地于微(殷畿内国有几说。一说夕阳微山湖在今山东梁山。一说在今山西潞城)。故称他为“微子”。(子是爵位)现微山岛主峰顶上有微子墓。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山县是以“山”得名 梁山县以梁山得名。梁山。本名“良山”。后易名“梁山”。易名原因有三说:一说良山属梁国境域。传说为皇家猎场。梁孝王刘武曾游猎于此。故更名为“梁”。二说梁孝王田猎终于此。中暑身亡葬良山之阳.遂易名“梁山”。相传梁山北麓、小梁峰阳坡的松柏林为梁孝王墓地。旧有石碑“帝子遗碑”。为寿张八景之一。明代因黄泛淤没。三说是因避东汉武帝叔父刘良的名字。便改“良”为“梁”。寿张县原名寿良。亦属因避刘良而更名。 鱼台县是以“地”得名 鱼台县远古时期曾是东夷太昊部族聚居的地方.西周时期县境西南部属极国。东北属茅国。春秋为棠邑。战国为方与邑。秦置方与、湖陵二县。北齐县废。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方与县。鱼台之名始于唐代。因县北有鲁隐公观鱼台改方与鱼台。后隶属关系有所变更。而县名沿用至今。 金乡县是因“传”得名 金乡县远在氏族部落时期是有仍氏(缗姓)聚居的地方。金乡县名起源于西汉.以山得名。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于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乡山.县名自此始沿用至今。不过至今金乡也没有开采金的历史记载。所以说以“传”得名。 泗水县是以“河”得名 泗水县五帝时为古都近畿。夏商有卞县北周后的各朝。历代置县.县名几经变更。直至隋朝置泗水县。其名称以泗河而得名。泗河古称泗水。为禹治九水之一.泗河发源于泗水县泉林镇东陪尾山麓。以趵突、洗钵、响水、红石泉四源并发汇流成河而得名。 汶上以“吉”得名 汶上县夏商时称劂国。周初名郡国。春秋为中都。战国称平陆。汉改东平陆。后齐称乐平。隋复称平陆。唐天宝元年复称中都金贞年改称汶阳。汶上作为专用地名始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因地处汶水之滨而得名。有人疑问汶上之名。说汶上在汶水下游。何以名汶上。汶上取名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汶上地处汶水下游。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即使有下人们也不说下。因此就出现了汶上之名。 兖州以“字”得名 兖州为鲁西南重镇。居重要战略位置。兖州之名由来已久。《尔雅·释地》记载:“济河间曰兖州”。我国上古行政区划中有九州之说.兖州即为九州之一。相传以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的沅水而得名。“沅”与“兖”字同音。通用。兖是信义的意思。《辞源》中有“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谨。故曰“兖”。意思是说济水与黄河之间。所处条件特好。人的气质诚实谨慎所以称兖州。 曲阜以“行”得名 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相传为古帝少吴氏的都城。殷商时代的奄国。三千年前的鲁国都城。今日的曲阜城为明代所重建。“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东汉应邵曾解释说:“鲁城砂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阜字作土山解。现曲阜城东有土山叫防山。蜿蜒曲折.形成龙形阜地。这就是曲阜之名的由来。 邹城以“国”得名

辽宁省每个城市名字的由来

辽宁的由来: 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臵东京路;金仍之;元臵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年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年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省: 清康熙是在其地设奉天将军。光绪时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安宁之意改为辽宁省。辽宁名字的由来,目前官方说法:天辽地宁.实则不然.辽,代表辽河区域,这一点在很多地名上都可以寻到踪迹,但有意思 的是都位于吉林省境内.比如地名来说,吉林省的双 辽市,属西辽河流域;东辽县,辽源市等等,位于东辽 何流域.宁,则多少有些祈祷上苍的意味,可谓地宁. 综上所述,辽宁名字的实际寓意就是祈求辽河流域的安宁。 沈阳

一说:沈水之北谓之沈阳。过去人们把浑河称为沈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因其座落在浑河北面,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叫沈阳。二说:金末,这个地方叫沈洲。蒙古大军攻取辽东,沈州遭劫难,毁于战火,城池市井毁损凋蔽。不久,元政权将前来投靠的大批高丽军民分成两部,开始在沈州旧址重建城池,渐渐恢复旧时的面貌。后来又将辽阳、沈州并存的两个总管府合并为一,称沈阳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至此,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沈阳的名字。 鞍山 鞍山之名源于明代鞍山驿堡,取名于南郊的马鞍山。因为此山很像摘下来的鞍子。 抚顺 抚顺一名源于抚顺城。抚顺城是明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年)明朝为防范东北女真族袭扰,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修筑的辽东十八城之一。名为“抚顺城”是“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一九三七年析抚顺县抽一部分臵市,故得名抚顺市。

城市【名字的由来】

西安一名的由来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西周时为所封巴诸侯国首府,秦汉时置巴郡,古名称巴。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梁楚州为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江),不久废,唐复置。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恭州。南宋孝宗(赵昚shèn )即位后封其三子赵惇(dūn)为恭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继皇位,半年后,升恭州为府,认为真是“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自此后始有“重庆”一称。元为重庆路,明清仍为重庆府。1929年设重庆市,至1997年3月又升为直辖市。因嘉陵江古称渝江,故重庆简称为渝。重庆还有“山城”、“雾都”、“西南火炉”的别称。 “澳”字的本意是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在古代,又指与外人通商的地方。明朝政府规定了“货尽即去”的原则,不允许外国人长期居留在贸易中心地带。可是帆船贸易受季风支配,外国商船在广州买卖之后,必须等待季风转向才能启程回国。他们不能在广州久留,就到珠江口外觅海岛或海湾泊船,这样的泊口也都被称作“澳”。 “马交(MACAU)”这个名字这个名称的由来,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传说400年前葡萄牙人初来澳门实在澳门半岛东南面的妈阁庙登陆的,当地居民用广东话念出的“妈阁”议成葡萄牙文就是“MACAU",葡萄牙人从此就以“MACAU"来称呼澳门。第二种说法是,澳门半岛东北角原有一堆石头,上面一块稍大,状似马,下面又三块小石承托着,远看去象是马匹在交配。在《澳门纪略》中记述,这几块石头传说是“浮朗而至”,即是海上飘来的,这当然不可相信。

浙江省各城市名称的由来精品

【关键字】历史、地理、地方、公正、建立、位置、网络、分析 浙江省各(市)县名字的由来 杭州市:杭州古称钱唐。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上城区:南宋皇城居南,后习惯以南为上,故名。1949年置上城区。 下城区:1949年建下城区,在故皇城北,以南为上北为下习称得名。 西湖区:以境内有西湖而得名 滨江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以濒临钱塘江而得名 江干区:因地处钱塘江北岸,故名江干。 拱墅区:以境内有拱宸桥、湖墅而得名。 萧山区: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余杭区:《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余杭县引《郡国志》云:夏禹东去,舍舟船登陆于此,乃以为名。 建德市:建德县名因封建德侯而来,取建功立德之义。 富阳市:古称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 临安市:据《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临安县:“临安山,县取此为名。” 桐庐县:《方舆胜览》卷5建德府《山川》载:桐君山“在桐庐。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 淳安县:明《嘉靖淳安县志》卷1《风俗》称:“兹邑旧以淳而易安得名” 宁波市:宁波古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贸阝、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江北区:因地处甬江、余姚江北,故名。

中国各省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中国各省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上海各区的名字由来

上海各区的名字由来 静安区因静安寺得名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地段优势极为明显,周围与5个区相邻。静安是个白富美,虽然不是上海最有钱的,但吃穿用度却是整个上海数一数二的,掌管着大上海最奢华的梅泰恒商圈和静安寺商圈。静安寺相传建于三国孙吴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南宋嘉定年间,从吴淞江畔迁入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1686号),沸井浜就是有着“天下第六泉”之称的涌泉。抗战胜利后,静安区境域划分为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区。因千年古刹静安寺坐落第十区,故以寺名区。徐汇区因“徐家厍”得名徐汇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徐家汇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徐汇是较早基本完成旧区改造的中心城区之一。区内有著名的交通大学,以及徐家汇天主教堂等人文深厚的建筑。徐汇就是你在小说里经常能见到的那种从小接受古典文化 熏陶,喜爱古典音乐,住在法租界别墅里的公子哥,无论外面的世界再喧嚣仿佛都和他们没有太大关系。 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上海县城西建农庄“瀼西草堂”,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厍读“shè”,意为村庄),后渐成集镇。因地当肇嘉浜和李枞泾两水会合处,故称

“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宝山区因“山”得名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分成陆地和岛屿两部分。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宝山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海运连接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宝山是个少爷,因为以前家里是炼钢的,所以还是有些家底的。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但长江口航道风急浪高,水流湍急,却没有导航标志。明成祖朱棣便命人在长江口南岸堆土造山,山上建“烽堠”,白天举烟、晚上明火,为来往船只指明航向,当地百姓称其为“宝山”。此山后坍没于海,但其名沿用至今。普陀区因普陀路得名普陀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北部,南与长宁区、静安区毗邻,东与闸北区交界,西与嘉定区接壤,北与宝山区相连。很多人认为普陀是个屌丝,是城乡结合部的,但其实人家很有文化,他拥有的华师就培养出了很多人才,长风、苏州河也都是他们家开发的旅游业,另外,铜川路上还卖海鲜,所以,普陀家境还算是很殷实的。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分设31个警区,苏州河(吴淞江)以南地域为第十三警区,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抗战胜利后,仍按旧时警区地域设“第十三区”,1947年改称普陀区。“普陀”得名于1920年前后公共租界工部局所筑“普陀路”,普陀路则是以浙江普陀山命名的。黄浦区因黄浦江而得名黄浦区地处上海市中心,西部陆地与静安区、徐汇区接壤,北依苏州河与虹口、闸北两区相隔,东部、南部与浦东新区隔黄浦江相望。

中国34个省份名称及简称来历

中国34个省份名称及简称来历 一、四个直辖市名称及简称来历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名称及简称来历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