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单元测试试题: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单元测试试题: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单元测试试题: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单元测试试题: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单元测试试题: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 / 8

历 史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宋有学者指出,“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此二人则不可也。”材料观点

A .改变了纸的出现时间

B .证明中国最早发明了纸

C .肯定了蔡伦对纸的贡献

D .说明了纸和笔同时产生 2.目前已辩识的甲骨文单字约占已发现的五分之一,其中象形字占可识字数的37%,会意字和指事字约占40%,形声字约占20%,假借字和转注字仅占3%以下。据此可知,甲骨文 A .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B .真实反映了商代的历史状况 C .直接影响了当今汉字的使用 D .植根于久远的文化传统之中

3.据《宋史·兵记》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唐福向宋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表演。材料表明 A .人类已告别冷兵器时代 B .火药武器已经用于战争 C .火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D .宋以火药推动武器变革 4.唐代高僧玄奘于访问印度回国后,曾“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方,每岁五驮无余”。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材料可用来说明

A .活字印刷术进步明显

B .唐宋印刷术逐渐外传

C .唐代更注重改进技术

D .雕版印刷术影响深远

5.刘邦称赞其谋士张良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杜甫称赞诸葛亮“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材料表明古代中国的数学 A .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B .与军事有着密切联系 C .对战争成败有决定作用 D .助推了战争形态的改变 6.元朝统一后,所沿用的700年前的历法存在较大误差,不能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元世祖决定修改历法,并派郭守敬主持立法编纂工作,郭守敬等经过数年努力,编纂出《授时历》与现行公历的运行相差仅26秒。由此可以推知

A .新历法主要用于服务农业生产

B .新历法汲取了古历法编纂经验

C .政府负有推动科技进步的重任

D .政府重视可有效推动科技进步 7.古代农业科技著作《齐民要术》认为,潮湿温暖的低地种谷子,要选用茎秆柔弱、生长茂盛的,风大霜重的山地种谷子要选茎秆坚实的。材料强调了农业生产要

A .因时制宜

B .因地制宜

C .积累经验

D .善于观察

8.传统的中医学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而且始终把人当作有机整体来辩证论治。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

A .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B .注重整体性的研究

C .讲究“天人合一”

D .注重总结经验教训 9.春秋战国以后,一向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篇。材料表明

A .文化发展离不开各地域的融合

B .楚辞改变了中国南北文化走向

C .楚辞具有南北文化融合的痕迹

D .浪漫主义是楚国文化的主旋律 10.汉武帝时期,国家扩大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这个时期,《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得以上达天听,对于统治者制定与民休息的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表明乐府诗

A .较大制约了统治者的暴政

B .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渠道

C.其盛行助推了汉赋的繁荣D.助推了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11.诗圣杜甫在成都居住期间,筑草堂于浣花溪上。此后尽管“朝代有更迭,草堂有损坏”,但“屡毁屡复兴,长命无绝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杜诗A.充满了瑰丽的想象B.阅读对象多是平民

C.具有旺盛的生命力D.革新了当时的诗风

12.辛弃疾一生有坚定的抗金信念,然而由于不被统治者重视,他力求从抑郁中解脱,其词表现出追慕庄周、寄情山水的倾向。材料可用来说明

A.辛词创作日趋消极出世B.词作与时势有密切关系

C.政治失意导致词风转型D.辛词对抗金有重大影响13.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

材料反映出

A.政府的文人歧视阻碍了元曲发展

B.社会环境对元曲特色有重要影响

C.元曲旨在反抗政府对文人的歧视

D.元曲沉重打击了元代的阶层歧视

14.在元杂剧中,“女角多用小画扇,大臣儒士帮闲多用中型扇,武臣大面黑头等则用白竹骨大扇”。材料反映出“扇”

A.在元朝时风格逐渐定型B.成为元杂剧的主要道具

C.改变了元杂剧发展方向D.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15.《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还经历了宝象、乌鸡等九个人间国家的妖怪横行,这里“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但这些妖怪一一都孙悟空降服。

由材料可知,该小说所蕴含的政治理想是

A.正本清源,匡国救民B.趋利避害,顺势而为

C.超然物外,消极避世D.严刑峻法,惩恶扬善16.从《诗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到元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到小说西游记中“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语言表述。由此可以推知古代中国文学

A.日益呈现通俗化趋势B.平民渐称为阅读主体

C.推动了民间教育普及D.更注重创作的娱乐性

17.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中国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

B.字体演变助推了自然科学发展

C.社会进步推动了人文精神发展

D.书法进步须借助对哲学的反思

18.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指出:秦书有八体,曰: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秦朝书法八体的出现

A.实现了汉字由繁到简的变迁B.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C.反映了政府对书同文的关切D.助推了不同书法流派的发展19.北宋米芾在点评怀素的书法时指出,其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即中正)由此可知怀素的书法

A.形态自如,用笔细腻B.形式婉约,意境悠远

C.张扬个性,兼顾法度D.章法自然,笔法随心

20.唐代韩晃《田家风俗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南宋左建《农家迎妇图》、南宋朱光普《村田乐事图》南宋李嵩《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对以上信息解读最准确

的是

A.风俗画出现于唐朝B.唐宋绘画趋于世俗

C.经济突破市坊限制D.商品经济走向农村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单元测试试题: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3 / 8

21.唐代画家张延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们二人共同关注的是 A .浓妆淡抹的山水画 B .入木三分的人物画 C .注重民俗的风俗画 D .意境深远的文人画

22.戏台上有一副对联是:你一枪、我一刀,杀人不死;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材料可用来说明戏剧表演具有

A .程式性

B .虚拟性

C .逼真性

D .夸张性 23.徐州地方戏曲初称“太平歌”。明清时期,微山湖一带的铜山、利国、季堡、厉湾等经常停泊由南方往京城漕运粮食的船只,船上有很多会唱南方小调的人,当地农民耳濡目染渐渐地学会哼唱,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戏曲形式“丁丁腔”。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 .政府的文化政策较为宽松

B .文化融合须借助经济交流

C .丁丁腔适应了市民文化需求

D .商运促进了南北文化融合 24.清廷首先从政治标准出发,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为了禁唱词曲,清廷曾颁布过无数次法令;同时,清政府尤其是在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朝对宫廷音乐的犹豫不决的态度 A .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 B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C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 D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

第II 卷

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继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具有划时代的印刷技术进步。雕版印刷有的因刻成年份久远,或因印刷施墨不均,或遭风吹日晒常会出现

断裂现象。再印刷时开裂处不着墨,出现短板现象。活字印刷术不同,印完后,印版即可拆散,如需重新印刷,即行再版,所以不会出现雕版书那样的现象。

——摘编自邱成英《古籍活字本特征及价值浅谈》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宋仁宗时,北宋经济文化出现全面发展的兴盛期。这一时期,即使是“奉旨填词”极具反叛意识的柳永词其实也是在抒写觉醒的市民意识的同时并为“盛世之黼藻(修饰,使臻完美)”。羁旅行役及被贬远放的题材在宋词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些词中都无一例外的表现出士子们对帝京的恋恋不能忘情。随着儒家诗教地位的巩固,直白的感情流露被视为淫荡和粗鄙,词人动辄受到志为情役、有失雅正的訾议,但从这种抨击的反面,可以看到宋词的主流倾向,仍然是如词论家谭献所说:“惩一而劝百”、“曲终而奏雅”。

——摘编自孙虹《词风嬗变与文学思潮关系研究——以宋词为例》

材料二 宋代在商品经济浪潮的推动之下,城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共娱乐空间得到了巨大的拓展。城市格局与商业经济互为因果的发展给士人心态带来了深刻影响。宋代词人对园池园囿、茶肆酒楼、勾栏瓦肆等游乐场所都有较多涉足。宋词在宋代市民阶层的生活风尚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市民审美文化;文人词也难以避免地受到市民审美文化的浸染,成为文人士大夫抒写俗世情怀的文体;此外民间大量艺人以词入乐,使词成为娱乐人们情怀的流行载体。

——摘编自梅国宏《都市文化视域中的宋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前期宋词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词产生的社会条件;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产生的影响。(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氛围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然而《兰亭集序》的更大

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

——摘编自《<兰亭集序>赏析》材料二在八大山人的画作中,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一类独立不羁的形象,最能体现八大山人的独特性格。《孤禽图》历来脍炙人口。这幅画着墨不多,却将具有神奇的魔力,让人看一眼便会被它触动:一幅白纸,只在下方中间,有一只黑色的鸟侧身独脚站立,弓着背,缩着脖子,眼睛上翻,一股冷漠倔强之气从其身姿和眼神中透出,有横眉冷对大千世界的气势。

——摘编自《八大山人:书画里都是谜》材料三社会是艺术产生的源头,而艺术则是社会源头流出的一股活水。顺着时间的足迹,它一路走来,有时沉静,有时潺潺,有时又猛烈的撞击,瞬间迸发出灵动的水花。

——摘编自《陈洪森艺术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述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孤禽图》所体现的时代背景。(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6分)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单元测试试题: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 / 8

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虽然否定了纸、笔由蒙、蔡首创,但同时又认为,蔡、蒙所造纸笔要比前世更精致,这肯定了蔡伦对纸的贡献,故C 项正确;造纸术本就不起始于蔡伦,因而材料并未改变纸出现的时间,A 项错误;没有比较信息,无法推知中国最早发明了纸,B 项错误;蔡伦、蒙恬本就不同一个时代,也无法得知纸和笔是否是同时代产生,排除D 项。 【答案】C

2.【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甲骨文各种造字类型都有,且假借字和转注字仅占3%以下,这说明甲骨文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故A 项正确;文字只是记述历史的手段,能否反映商代历史状况,需要印证,B 项错误;当今汉字并不是直接从甲骨文转化而来,C 项错误;甲骨文的历史确实久远,但它根植于何时,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D 项错误。 【答案】A 3.【答案】B

4.【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宋代,雕版印刷术依然被普遍使用,这就说明雕版印刷术影响深远,故D 项正确;活字印刷术优于雕版印刷术,若其进步明显,则雕版印刷应被逐渐停止使用才符合情理,A 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印刷术外传的信息,B 项错误;没有信息比较,无法得出唐宋谁更注重改进技术,C 项错误。 【答案】D

5.【解析】“筹”、“筹策”体现出古代中国数学的发展,张良、诸葛亮都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他们对“筹”和“筹策”的运用表明,古代中国数学与军事有着密切联系,故B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显示数学历史的发展,排除A 项;数学虽与军事关系密切,但不能决定战争成败,排除C 项;在古代中国。战争形态并未改变,仍然以冷兵器为主,排除D 项。

【答案】B

6.【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郭守敬等在政府支持下,在历法编纂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政府重视可有效推动科技进步,故D 项正确;新历法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但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它是否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A 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新历法与古历法的关系,B 项错误;政府可以推动科技进步,但未必负有这个“重任”,C 项错误。 【答案】D

7.【解析】材料强调土质不同、气候有别的土地对农作物品种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故B 项正确;材料中并无有关农时的内容,A 项错误;积累经验和善于观察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C 、D 两项错误。 【答案】B

8.【解析】根据题干“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而且始终把人当作有机整体来辩证论治”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医学注重整体性的研究,故B 项正确;A 、C 、D 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答案】B

9.【解析】由材料“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信息可知,楚辞在形成过程中,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特色,故C 项正确;文化发展与地域融合不具有必然性,A 项错误;楚辞体现了南北融合但不能由此推知它改变了中国南北文化走向,排除B 项;屈原是浪漫主义代表,但不能说明这一风格就是楚国文化主旋律,D 项错误。 【答案】C

10.【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国家对乐府机构较为重视,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由此得以上达天听,因而可知乐府诗推动了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故D 项正确;乐府诗对统治者暴政的制约程度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A 项错误;乐府诗是否是官府体察民情的主渠道,材料信息没有体现,B 项错误;乐府诗与汉赋没有因果关系,且材料信息亦未体现,C 项错误。 【答案】D

11.【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杜甫在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主要是因为他的诗作具有忧国忧民情怀,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故C项正确;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瑰丽的想象属于浪漫主义的特征,A项错误;杜甫的诗虽有忧国忧民情怀,但其阅读对象却非平民,B项错误;杜甫的诗忧国忧民,但其诗没有革新诗风的记载,D项错误。

【答案】C

12.【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辛弃疾由于不被重视,因而其创作内容出现了转变,这说明词的创作与时势有密切的关系,故B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辛词“日趋”消极出世的结论,且材料信息显示,辛弃疾一生坚持抗金,A项错误;

辛弃疾尽管创作内容有所变化,但其风格仍然是以浪漫主义为主,C项错误;

辛弃疾不被统治者重视,因而不能说明辛词对抗金有重大影响,D项错误。

【答案】B

13.【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元代的文人歧视下,文人借助元曲的艺术形式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因而可知,社会环境对元曲特色有重要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显示政府的文人歧视客观上推动了元曲发展,A项错误;

元曲有反抗文人歧视的色彩,但未必就旨在反抗文人歧视,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显示元曲对元代阶层歧视打击的程度,D项错误。

【答案】B

14.【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在元杂剧中,不同的角色手持不同的扇子,因而可知“扇”已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故D项正确;这种象征意义再后来是否有所改变,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因而“逐渐定型”一说不能成立,A项错误;扇子是元戏曲的道具,但它是否是主要道具,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B项错误;

“扇”被赋予象征意义不等于它改变了西区发展方向,C项错误。

【答案】D

15.【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唐僧师徒在西行路上降妖除魔,打出西行路上的清平世界,同时救民于水火之中,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趋利避害的信息,在降妖路上,唐僧师徒是迎难而上而非顺势而为,B项错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是为万民祈福,这是积极入世的态度,C项错误;降妖除魔不等于严刑峻法,D项错误。

【答案】A

16.【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文学中的语言越来越为广大平民所理解,这表明古代中国文学日益呈现通俗化趋势,故A项正确;呈现通俗化趋势只能表明平民可以看懂并理解,但不能表明平民就是阅读主题,B项错误;终中国古代历史,民间教育始终未能普及,C项错误;材料语言仅是个例,不能说明古代中国文学更注重娱乐性,D项错误。

【答案】A

17.【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汉字的演变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关注的重点由神灵转向自然和人本身,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精神的发展,故C项正确;汉字演变与古代人文精神的联系并非“天人感应”,A项错误;材料未显示自然科学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书法进步须借助对哲学反思的表述过于绝对化,D项错误。

【答案】C

18.【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秦朝书法明显呈现多元性,这些多元性的书法有利于不同书法流派的发展,故D项正确;书法流派的多元与书法由繁到简的变迁不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A项错误;书法的多元化应是顺应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B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政府关切书同文的信息,C项错误。

【答案】D

19.【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壮士拔剑,神采动人”反映出怀素书法对个性的张扬,“莫不中节”又反映出怀素书法还兼顾了书法的规范即法度,故C项符合题意;“壮士拔剑,神采动人”反映出怀素书法气势雄壮,因而用笔就兼顾不到细腻,形式也不会婉约,排除A、B两项;章法自然、笔法随心则有率性而为的一面,不符合“莫不中节”这一信息,排除D项。

【答案】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单元测试试题: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3 / 8

20.【解析】从《田家风俗图》《清明上河图》《村田乐事图》等可以看出,当时的绘画艺术日益关注世俗生活,故B 项符合题意;风俗画并非出现于唐朝,排除A 项;经济突破市坊限制只能通过《清明上河图》来反映,商品经济走向农村只能通过《货郎图》来反映,二者均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解读,排除C 、D 两项。 【答案】B

21.【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张延远与赵孟頫共同关注了绘画的意境,关注绘画意境的绘画流派主要是文人画,故D 项正确。 【答案】D

22.【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在戏剧舞台上,其表演是“杀人不死”、“非走不行”,这说明戏剧表演具有虚拟性,故B 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戏剧表演的程式是什么,A 项错误;在戏剧舞台上,表演没有那么逼真,也不夸张,它追求对情节的展现,C 、D 两项错误。 【答案】B

23.【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南方小调传到北方并与当地戏曲形式融合,因而可知商运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故D 项正确。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政策,A 项错误;经济交流有助于文化融合,但文化融合未必要借助经济交流,B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丁丁腔主要是当地农民传唱形成,与市民阶层关系不大,C 项错误。 【答案】D

24.【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尽管曾禁止演唱它认为不合适的剧目,同时它对民间戏班的相对宽容,这为民间戏曲的相互融合提供了一定空间,故A 项正确;京剧艺术为统治者所喜爱,但也为广大百姓喜爱,因而艺术本身并不具有阶级性,B 项错误;无论清廷态度是怎样的犹豫不决,戏曲的功能都是相对稳定的,C 项错误;京剧产生之初,民间戏班贡献巨大,仍继承了当时的“乱弹”,它在当时并不具有雅俗共赏性,D 项错误。 【答案】A

第II 卷

25.(16分) 【解析】

本题属于高考42题模式,解答这一类型的问题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对观点的概括要尽量简洁,如果过于复杂,对下一问的论述或阐释就会造成一定麻烦。只要属于材料中的观点,评析一个就行,不要求其具有全面性。本题观点提炼应该不难,提取观点之后,应根据材料信息对观点进行阐述。结论需要注意不要重复材料观点,就本题而言,可从印刷术改进产生的影响来做结论。

【答案】

材料观点:活字印刷术在印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技术进步。(4分) 评析:活字印刷术由于它在印刷模板上的灵活性,修正了雕版印刷的某些技术缺陷,降低了经济成本,提升了印刷质量,避免了雕版印刷容易出现的短板现象,推动印刷术出现了长足进步。(8分)

结论:印刷术在发展中具有传承性,印刷术的不断改进使其走向完美,推动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播,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26.(18分)

【解析】

第一小题考查北宋前期宋词的特点。本题答案的组织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由材料“即使是‘奉旨填词’……‘盛世之黼藻’”这一信息可知北宋前期宋词的特点之一是歌颂当朝的繁华盛世。由材料“羁旅行役……恋恋不能忘情”这一信息可知北宋前期宋词的特点之二是表露传统文人心系朝廷的文人情结。由材料“惩一而劝百、曲终而奏雅”这一信息可知北宋前期宋词的特点之三是对世人进行劝诫和教化 。

第二小题第一问考查宋词产生的社会条件,这一问答案的组织主要结合材料信息,答案应包括经济和社会生活两方面来组织。第二小问考查宋词产生的影响。这一问主要结合材料信息来组织答案。由材料信息可知宋词具有如下影响:更有利于

抒发人们的感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文化群体的下移,有利于文学的平民化;丰富了文学体裁,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答案】

(1)特点:歌颂当朝的繁华盛世;表露传统文人心系朝廷的文人情结;对世人进行劝诫和教化。(6分)

(2)社会条件:商品经济发展、公共空间的扩大;城市游乐场所的多元化推动了词多元化创作。(6分)影响:更有利于抒发人们的感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文化群体的下移,有利于文学的平民化;丰富了文学体裁,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6分)

27.(18分)

材料一《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氛围中

【解析】

第一小题考查王羲之书法的特点。由材料“气息淡和空灵……自然天成”等信息可知王羲之书法具有“飘逸潇洒,虚玄灵动”的特点。第二问考查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属于连续性设问。这一问答案的组织需要对教材信息进行拓展才能得知,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知识拓展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向学生拓展有关魏晋书法的相关背景。

第二小题考查《孤禽图》所体现的时代背景。答案的组织可从经济、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在清朝前期,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这使进步知识分子萌生了反抗精神,追求个性解放。这些在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都有涉及,因而并不难得出答案。

第三小题考查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回答关系类设问应注意关系具有相互性,不要只回答一方对另一方的作用而忽视对方的反作用。记住这个原则,至少不会漏掉答案要点。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答案:社会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与方向;同时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答案】

(1)特点:飘逸潇洒,虚玄灵动。(2分)原因:士人群体思想较为自由;士人群体具有较为豪放的情怀。(4分)

(2)时代背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一批进步知识分子萌生了反抗精神,追求个性解放。(6分)

(3)关系:社会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与方向;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6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测评卷

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评卷 1.南北朝时期的典籍记载了很多北方迁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言行作派,及其受南人崇拜模仿的事例。细如服饰用具,琐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效拟。南方上层人士改操中原洛阳之音,也成为南士标榜身份的一种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方的语言逐渐趋于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异 C.经济文化实力影响社会风尚 D.南方社会的包容性强于北方 2.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 A.《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 B.《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 C.《三国演义》中有关当时饮食记载 D.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3.中国文化从产生开始,就和地域紧密相关。在春秋战国时期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中,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中原文化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方文化成为比较突出的文化景观。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作,说法正确的是 A.讲求笔墨情趣以及神韵意趣 B.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 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 D.以楚地的方言声韵进行创作 4.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群星璀璨,名家辈出。“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晾蛇走虺,骤雨狂风”是对一种书体的典型描述,该类书体成就最为突出的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怀素 D.欧阳询 5.史载,唐以前,士人以藏书为贵,藏书少,士人精于雠对,诵读精详。到宋朝,士人易于得书,不再重视藏书,诵读也懈怠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A.两宋商品经济繁荣,生活优越 B.印刷行业不断进步,书籍增多 C.社会娱乐生活增多,士人堕落 D.政府轻视文化教育,学风淡薄 6.“有了指南针,于是航船远行不会迷路,才能广开殖民地于各洲;有了火药,于是枪炮可以制造,才能整治军备,攻守称便;有了印刷术,于是知识传播有了利器,人类文化才会发达。所以欧洲中古时代末期的进步,未始不是受了中国这三大发明的影响。”材料中的“三大发明”对欧洲最重要的影响是 A.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B.推动了殖民扩张 C.促进了文艺复兴 D.促进了社会转型 7.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思想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思想 ㈠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经济: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 2.政治:礼崩乐坏,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3.文化:士阶层的活跃与私学兴起 一、孔子与儒家思想 1.核心思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调节与和谐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3.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 4.教育思想和实践 (1)有教无类 (2)因材施教 5.地位:不被重视——成为正统(西汉)——影响深远 6.对孔子评价: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老子与道家思想 1.哲学思想 (1)道是天地万物本源 (2)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3.对老子评价: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 (1)仁政学说 (2)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3)人性本善说 (4)养浩然之气 2.历史地位 唐代《孟子》为经典,南宋四书之一 孟子被尊为“亚圣” 四、荀子 1.天人观:“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认为自然界运行有自己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思想主张 (1)性恶论 (2)主张礼法并施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吸收法家思想 (3)主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4)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3.地位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主张“兼爱”“非攻” “兼爱”是无差别的爱 “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2.提倡“尚力” 提倡节俭,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3.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六、庄子与道家 1.提出“齐物”观点——齐物论 任何事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2.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逍遥游 3.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 人必须顺应自然 4.历史贡献(思想/文风) 庄子的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七、韩非与法家 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主张变法革新(历史观) 3影响 ①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训练题 鲁教版

思想品德: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训练题(鲁教八下) 一、基础知识题 1、_____,______,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 2、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____和____,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___和____。 3、科学技术是第一_______。_____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4、科学技术是____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____和____。 5、以______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_____向_____的历史性跨越。 6、______和_____,更使得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7、当代科技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是______,它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 ______。 二、能力提高题 1、现在人们吃得营养健康,穿的舒适漂亮,住的明亮宽敞……离开现代科技,这些生活上新变化难以想象。这说明 A.科学技术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新科技产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 C.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D.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2、下列不能体现科技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是 A.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B.高科技产业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C.科学技术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 D.科学技术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3、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地增加,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几乎后悔我出生的过早,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富兰克林的这段话的意思是 ①感慨科技发展和更新的速度之快②感叹生命的短暂 ③展望未来,很难预见科技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④高科技会引导人们走向更具活力的新世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时代在发展,信息在爆炸,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传统的定点、定时授课模式已

必修班必修三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汉字与古代中国的艺术 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新增) 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了解京剧的产生 考点一: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考点二: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推动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典型科技成果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是促进因素,不是根本原因)。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考点三: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1)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 (2)汉字演变: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或铭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项目 发明与改进 传播 意义 造纸术 ①西汉时,中国可能已经出 现了书写用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8世纪传到中亚,后传到欧洲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纸 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指南针 ①战国时利用天然磁石发明 司南; 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推动近代地理大发现。 火药 ①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 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②宋代出现火箭、火球; ③明代出现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12、13C 中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①推动火药武器的发展 ②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 业发展 ③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 的重要武器,推动欧洲社会 变革 印刷术 ①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 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 的《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传到欧洲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知识点总结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

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 一、教学背景山东版八年级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包括两框内容即“现代科技在身边”“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两框内容先从身边谈起,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世界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从而为学习下一课“走创新之路”奠定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本课内容抽象难懂,八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运用图片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 、 益。 二、整合思路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世界现代科技发展的现状。八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运用图片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例如在教学“现代科技在身边”时,图片展示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提高教学效益。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尤其是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2、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各种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 4、引导青少年学生把握自己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尤其是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现代科技在身边

【教学难点】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教学方法】故事引导法、情景探究法、案例启示发、实践操作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板书: 现代科技在身边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衣、食、住、行 I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一一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感受现代科技

感受现代科技 【学习目标】 1、知识:感受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认识科技与生活,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2、能力与情感:感悟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理解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激发学生 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3、过程与方法: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设置了“课前预习”、“课堂助学”、“课堂巩固”、“课后拓学”、“教学反思”五个模块的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自主体验、 探究活动、案例情境等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初探: (一)快快行动,书外的知识真有趣: 1、生活体验:观察生活,请你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科技产品?例举实例说说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 2、想象天地:展现你的想象天份,想象你准备发明一样科技产品,使你的未来生活更美好。 3、图片收集:上网收集有关科技产品的图片,准备创办科技小展览,领略现代科技的神 奇与力量。 (二)阅读课本,书本的知识真寻味: 4、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________________。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推力,是________生产力。______________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6、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三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解析:选B材料中“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知阴阳无法解释,任人诬捏,体现出了模糊性,无法证伪的特点,故B项正确。 2.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 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解析:选C从“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可知当时仍有天人感应思想,故A项错误;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应解决现实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从“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可知,西方科技在中国出现,故C项正确;天朝上国观念是指以中华为核心的华夷观念,材料没有涉及其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 3.“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解析:选C“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说明词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的兴起有关,故C项正确。 4.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这表明该流派词作() A.构思深细缜密,意境婉媚轻柔 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 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 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 解析:选A材料“簸弄风月,陶写性情”,判断该宋词流派为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符合婉约派的特点,故A项正确;B、C两项符合豪放派的特点,故B、C两项错误;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并非“缺乏意境创造”,故D项错误。 5.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这反映了宋代() A.市民阶层成为城市消费的主力军 B.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文化繁荣 C.书画艺术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手段 解析:选D宋代的平民可以通过书画消费与宋代官僚士大夫进行比拟,以提高自己的社会身份,故D项正确。 6.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考试必备! 高中语文 5 天前 点击上方“高中语文”,关注我们 必修三 1《杜甫诗三首》 1.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 “白帝城”。 2. 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2《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3《琵琶行》 1. 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 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 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 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 贾人:商人。 7. 出官:(京官)外调。 8. 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 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 情感。 4《李商隐诗两首》 1. 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 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高中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

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考纲要求: 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课标解读 一、科学技术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发明: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 改进:东汉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造纸,人称“蔡侯纸”。意义:经人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时期已经出现。 活字印刷术:北宋发明。后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 战国:制成了。 _____时期: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意义: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火药: _____朝初,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明了火药。_______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意义: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二)天文学 ①战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 最古老的星表。 ②唐朝:在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③元朝:创制了简仪;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 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问世早300年。 (三)数学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 ②南朝数学家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四)医学 ①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代称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1、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魏策》、《韩非子·忠孝》、李斯《谏逐客书》、《礼记·祭义》等均曾出现。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诏令谓民为“黔首”,这是秦统一中国后更定名物制度的内容之一。秦始皇三十一年,发布“使黔首自实田”的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封建政府呈报,即可取得国家的承认。从此,“黔首”一词便伴随着这套封建土地制度和法令就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而成为固定称谓。 2、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可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3、白袍: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或有朝客讥宋济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济曰:‘盖由绯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宋洪迈《容斋三笔·叶晦叔诗》:“一闲十日岂天赐?惭愧纷纷白袍子。”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宋叶适《叶路分居思堂》诗:“白袍虽屡捷,黄榜未沾恩。” 4、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5、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在这里用来形容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因此“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6、青衿:亦作“青襟”,周代读书人常穿的服装,泛指有学识的人。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杜甫《题衡山县新学堂呈陆宰》诗:“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明清科举时代则专指秀才。 7、苍头:原指战国时主人战旗下的军队,多以乡党的青年组成,因以青巾裹头,故名。《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千万。”《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裴骃集解引应劭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至汉代,战事减少,逐渐沦为奴隶,操持贵族邸宅的杂务。遭逢战乱,仍不失主人近侍军队的性质。魏晋以后,则纯为私家奴仆。《汉书·霍光传》:“(霍)云当朝请,数称病私出,多从宾客:张围猎黄山苑中,使苍头奴上朝谒,莫敢谴者。”《晋书.石崇传》:“有司薄阅崇水碓三十余区,苍头八百余人,他珍宝货贿称是。”《明会要·民政三》:“景泰中,杨杰上言:‘臣家苍头得官者十六人,乞停苍头杨钊等职。’诏许之。” 8、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卢照邻《中和乐·歌储宫》:“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9、黄冠:古代指箬帽之类,蜡祭时戴之。《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郑玄注:“言祭以息民,服像其时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黄落。”孔颖达疏:“黄冠是季秋之后草色之服。”后即借指农夫野老之服。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信奉

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综合性学习超越了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知识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实践、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学会学习。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拟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设计,活动中让学生围绕“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一话题,分小组制定探究的计划,自主搜集材料并归类,根据材料和主题写出有理有据的探究报告。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这是一节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课,先在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搜集材料的基础上,用座谈、辩论、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与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由组长负责,收集和整理各自资料。 2.各小组同学根据学过或阅读过的现代科技文章,想一想,现代科技给自己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和烦恼?确立各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 3.和家长、同学一起去搜集资料。 4.各小组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书写出本组的探究报告,小组充分讨论,共同修改。 (二)学生探究实践活动 在此期间,教师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及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及时了解各小组活动情况,与学生探究讨论一些问题。 (三)课堂活动 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互相辩论,共同提高。 1.展示科技成果材料,导入课题。 (1)多媒体展示人类研究成果(文字材料)。 20世纪的科学技术以怒涛澎湃之势突飞猛进。人类知识宝库中有80%的科学发

现、技术发明和工程建设是20世纪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创造的。 ①1901年古列尔莫•马尔科尼在纽芬兰接收到来自英国康沃尔的世界上第一个电报信号。 ②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地演示了机动飞机。 ③1913年亨利•福特发明规模生产汽车的流动装配线。 ④1920年第一个电台广播。 ⑤20年代吸尘器、电剃刀、脱水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出现。 ⑥1924年埃德温•哈勃首次发现银河系外还有星系。 ⑦1926年约翰•洛吉用无线电波进行首次电视广播。 ⑧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⑨1945年首枚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爆炸成功,一个月后原子弹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 ⑩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 1952年乔纳斯•索尔克发明抵御小儿麻痹症的疫苗。 1954年首例肾移植手术成功。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苏联将第一名宇航员送上地球轨道。 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航员登月成功。 80年代导致疯牛病的毒蛋白被发现。 1983年吕克•蒙塔尼耶和罗件特•加洛分离出艾滋病毒。 1996年用单个成年哺乳动物细胞培育的克隆羊“多利”在英国诞生。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曾指出“科学力量的产物或者有益或者有害,主要依赖于人类如何使用它”“科学知识使人们有能力去行善,也可以去作恶,它本身没有附带的说明书”。 (2)多媒体展示影视材料。 镜头:①开采山石炸药爆炸,为人类搭桥、铺路,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②在战场上,炸药的爆炸,使人们生灵涂炭,惨不忍睹。 导入: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了便利,减轻了劳动强度,然而它却被那些侵略者所利用,又为战争中的人们带来了痛苦和死亡,诸如此类,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一) 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 _、_ _、_ _ 来称 呼人。 A.郡望、爵名、号 B.郡望、爵名、谥号 C.官职、爵名、号 D.官职、谥号、号 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 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A.孤足下不才 B.愚仆小子 C.妾寡人臣 D.孤不谷竖子 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 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整合

第六单元单元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主题: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两条线索:现代世界科技文化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三个领域:科技、文学艺术和教育。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世界现代科技成就。 (1)相对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2)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力学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3)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浏览包括影视在内的各种信息,发表意见,讨论问题,而且可以办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4)生物工程:在农业、医药等行业中生产出生物制品,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页 1 第 (5)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1961年苏联发射了“东方1号”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是宇航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2.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的发展。 时阶段特主要表 (1新中国成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深受苏联之194195(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行调 (1)196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发射了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2)195年,掀起“教育大革命”195196曲折中前有成就也有教 (3)195年提出“双百”方针195年反右派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外,科学研究受到“文革”的严重遭受严重挫(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年1976—1966 折招生,教授受到批斗样板戏流文艺,(3)盛行“阶级斗争”行,出现“百花凋零”局面页 2 第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检测(一)

单元检测(一) 一、选择题 1.(2020·甘肃一模)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 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 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解析由材料“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可知甲骨文中关于自然与人关系的探索、记录影响到后期天人关系思想的形成,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甲骨文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意义,“真实状况”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早期自然崇拜给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而非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由材料“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可知影响的是秦汉以后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 答案 D 2.(2020·四川绵阳模拟)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ji)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 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 C.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萌发 D.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有夏多罪,天命殛(ji)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知,先秦时期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逐渐萌发,故选C项;材料不强调神权统治的思想,而是人民的意志,排除A项;先秦时期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排除B项;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是在西汉时期,排除D项。 答案 C 3.(2020·湖北宜昌二模)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 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 解析据材料“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可知,“木胜土”即为民胜官,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是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故选B 项;“五行”属于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并非道家,排除A项;周代礼乐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而董仲舒“木胜土”的论述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二者并不相同,排除C项;董仲舒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的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而材料中的论述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建立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 答案 B 4.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下列选项与民本思想无关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