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伤(zhōng) 澄.澈(chéng) 掺和.(he) 绵廷.(yán)

B.缥.缈(piāo) 陛.下(bì) 显耀.(yào) 愚.蠢(yú)

C.忙碌.(lǜ) 辍.行(zhuì) 充沛.(pèi) 梳.理(shū)

D.放肄.(sì) 苛.刻(kē) 凸.起(tū) 笨拙.(zhuó)

2、下列各组词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烂漫诀别小心冀冀喜出望外

B.热忱烦杂花团锦簇人声鼎沸

C.嘹亮感慨翻来覆去自做主张

D.攥着莲蓬咄咄逼人各得其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

....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好像在试探什么。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和谐是什么?

②人无贵贱,人格平等。

③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

④所以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暖意,要有担当。

⑤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A.①⑤④②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

7、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4)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7)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否?”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尝食.鸡子

⑵自往数.王蓝田

⑶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⑷已去.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A.俄而.雪骤(《咏雪》)B.温故而.知新(《论语》)

C.学而.不思则罔(《论语》)D.切问而.近思(《论语》)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⑵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⑶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王蓝田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谈。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十一岁的阳光

艾傈木诺

逼着自己撕开一丝眼缝,感觉还有些迷糊,少年毕竟是贪睡的,可转念一想,还得早些去学校,依拉的事是大事,万万不能耽搁。我揉揉眼,从床上爬起来。

太阳把瑞丽江照得如金子般闪亮,晨风在江面飞过,一会儿钻进树丛里,一会儿钻进水汽中,一会儿钻进村寨里。我来到依拉家的竹楼下,大声叫:“依拉”。依拉下楼来时,眉皱皱的,我把手里的钱朝着她一扬,说:“依拉,一定没事的。”她抿着嘴羞涩地笑了,露出可爱的小虎牙。

我们在路上遇到了班主任岩坎老师。依拉一直低着头,我竭力地抬起头来,说:“老师,依拉的爸爸去缅甸背玉石毛料,伤了脚,家里也没有钱让她读书,她快读不成书了……”岩坎老师说:“不怕不怕,我们一起想办法。”我说:“能不能把我的学费分一半出来给依拉缴学杂费,等以后有钱,再补上,好不好,老师?”我心里在想,现在依拉家里是拿不出钱的,我每个星期有生活费,可以慢

慢省出来,不但可以替依拉缴上学费,还可以替她补上生活费。老师说:“艾傈,你们不用担心,我来想办法。”他的脸又转向依拉说:“没事的,学费我先给你垫着,好好读书就是了。你还这么小,不上学可不行。”我们两人不愿意老师这么做,因为老师也穷,我们是知道他家家境的。依拉不知道该怎么说,放声大哭起来。

因为家里和学校隔得远,我们都是住在学校,星期天回家带上一周的粮食和菜,平时就自己做饭吃。一个人的饭菜两个人吃,我知道是不行的,得想想办法。该用什么办法给依拉找生活费,再把岩坎老师垫的钱还上?

靠近公路边有一个工地,一群大妈在那里砸石子。我对依拉说:“这个我们能做呀!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把学杂费挣回来。”起初我们想,不就是砸个石子吗?多大的事!结果可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用力小了,砸不破;用力大了,一会儿就累了,还会把石子砸碎。另外,两只手得配合默契,要不石子会飞出老远;眼睛也得留神,一锤下去,有时砸不着石子,倒把自己的手砸得鲜血淋漓。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我们下午放学就去工地砸石子,每天干一个小时,再回去做饭、写作业。干了一星期,两个人得了六块钱,我们商量先给老师送去。

第二天我们去送钱时,岩坎老师看到我们笑笑地说:“听说你们每天去砸石子,是不是很辛苦?”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辛苦、不辛苦……”老师问:“不好好读书,怎么想着去砸石子呢?”我鼓起勇气说:“老师,我们不能连累你给我们垫学费,我们想用自己的双手挣出来。”岩坎老师笑得更灿烂了:“好好好,你们这种自立精神值得表扬,只要不耽误学习就好,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只是这钱,老师不能收,就算我给你们的奖励吧!”

那一年,我们都是11岁。

(本文略有删改)1.联系全文,说说题目中“阳光”的含义。

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一种,并说出它的作用。

3.请结合具体事例说说文中的“艾傈”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中两位小女孩的求学经历,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2、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①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

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

2.赏析第八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3.第五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

4.第十自然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丢了块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的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父亲离开后,儿子进屋,不一会就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卷面书写根据相关内容的书写评定,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B

D

B

C

C

B

(1)人不知而不愠(2)思君不见下渝州(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何当共剪西窗烛(5)一夜征人尽望乡(6)秋风萧瑟(7)尚思为国戍轮台(8)终古高云簇此城

1.(1)吃(2)数落(3)对着(4)离开

2. C

3.(1)学习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2)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3)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坐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

4.示例:从王蓝田吃鸡蛋的过程和他面对谢无奕的谩骂而不语可见,他是个性急而又具有宽容心的人。

1.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同学、朋友之间的帮助(艾傈对依拉的情谊)。

2.修辞手法(写出其中一种即可):比喻、拟人、排比;作用:比喻,把阳光下的瑞丽江比作金子一样闪亮,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拟人,把晨风当作人来写,用“钻”字写出了风儿的特点,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排比,风儿钻进树丛、水汽、村寨,条理清晰,增强表达效果。

3.会关心人、聪明、有情有义、大方、能吃苦的人。

4.示例:文中小女孩的生活、学习条件艰苦,但依旧坚持求学,让我很感动。而现在,我们生活、学习条件都非常优越,我更应该端正学习态度,不和同学比

吃比穿,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为自己树立的目标而努力。(开放性题,主题积极向上,言之成理即可。)

1.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3.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这些花儿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4.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