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

设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这一探究活动,主要意图有以下几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抓

住各种机遇,勇敢迎接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

经济全球化趋势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为我们国家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机遇,同时也带

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探究展示的,正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及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

2、青年是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必须培养

他们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本领。在第十二课主要

是从战略、宏观层面介绍我国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至

于具体怎么采取各种措施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十二

课并没有讨论。本综合探究希望学生结合本地或我国的经

济建设实际,针对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在充分搜集材

料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本探

究活动是属于操作层面的。

3、应当说,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经济学的基本知

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一个方面是必须让学生

加深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另一个方面是必须培养学

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探究活动涉及的面很

广,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正好可以实现上述两个目标。

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

1、本探究活动涉及五个比较复杂而且也比较重要的问题,最

好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个问题,

这样可以充分节约时间。

2、在进行探究时,最好能结合本地的经济建设实际,提出有

针对性的建议。

3、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获取本探究的资料:上网;通过书刊、

报纸、杂志;实地考察、调研。

4、每个小组必须就自己负责的问题,提出一份探究报告,以

供课堂交流。在课堂交流完毕后,全班应当结合本地的经

济建设实际,形成一份综合性的、完整的方案。

5、进行本探究,最忌泛泛而谈,说大话、空话,光讲抽象的

道理。要求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有操作性的、建设性

的建议、对策。对高中生,只要求他们能够提出两三条建

议,不要求建议的数量越多越好。但是,一定要求他们提

的建议是合理的,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所搜集的材料对自

己建议的合理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同时也希望建议是有创

造性的。

6、课时安排:1课时。

三、补充资源

1、跨国并购可以分为:领域加强型、领域扩张型和领域开拓型三种类型。

领域加强型并购。又称纵向并购,指处于同一产业的不同生产和经营阶段的企业并购。被购方可以是收购方的上游企业,也可以是其下游企业。这类并购在建材、电子、家用电器等行业较为常见。它对于强化企业的核心和整体竞争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领域扩展型并购。它包括横向并购和集中并购两种类型。前者是指收购方与被购方拥有的产品系列和市场基本相同或类似;后者是指收购方与被购方的市场相同,但生产技术不同;或者技术相同而市场不同。领域扩展型并购为企业顺利进入目标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领域拓展型并购。又称混合型并购,指收购方对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实施的并购。这种并购不仅使收购方的业务领域得到有效拓展,有时还会导致收购方的行业属性发生变化。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截至2003年10月,向世界贸易组织(含关贸总协定)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已经达到了285项,其中尚在实施的有189项。此外,有60项协定虽然没有向世贸组织通报,但已经开始实施。

欧洲是区域贸易协定最集中的地区,占全球已实施数量的50%以上。过去10年间,美洲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最快的地区。目前,全球已有45%以上的贸易属于区域内贸易,预计 3 5年后将超过50%。这意味着全球贸易的一半以上将不再属于多边贸易体制所管辖。

3、在我国,不同地区、人群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也存在鸿沟,表现

为:东部沿海城市信息化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信息化程度较低。无论是实际上网人数,还是上网人数所占人口比例,东部省区都大大超过中西部地区。农民的信息化程度大大低于城市居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2003年山东省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627万名山东网民中,农民由于上网用户过少竟然被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山东农民仍然可以说与互联网无缘。在山东上网用户中,高居榜首的是学生,接近1/5。另外几个比较集中的群体有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教师、国家机关和党群组织工作人员,所占比例均在1/10以上。作为东部沿海的一个经济大省,山东农民尚且如此,中西部地区农民上网情况可想而知。

4、绿色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1.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而且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开立法为依据。2.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还包括所有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等几乎所有产品。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3.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不像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虽限制贸易,却还有一定透明性。而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磨擦。4.实施效果上具有歧视性。有些国家根据自身与其他国的具体贸易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手段,使国

民待遇原则受到扭曲。而且,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上差异明显,绿色壁垒主要方便发达国家使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于2001年10月31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进口产品以倾销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并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调查,采取反倾销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