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18。19。20章计算答案

大学物理18。19。20章计算答案

大学物理18。19。20章计算答案
大学物理18。19。20章计算答案

18 光的干涉

三、计算题

1、使一束水平的氦氖激光器发出的激光(nm 8.632=λ)垂直照射一双缝。在缝后 2.0m 处的墙上观察到中央明纹和第1级明纹的间隔为 14cm 。(1)求两缝的间距;(2)在中央条纹以上还能看到几条明纹? 解:(1)m 10

0.914

.010

8.6230.2x

D d 6

9

--?=??=

?=

λ 6分

(2)由于2

π

θ≤

,则3.1414

.00.2x

D sin d k ==

?==

λ

θ

应该取14即能看到14条明纹。 6分 2、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用一块透明簿膜(2.1=n )覆盖其中的一条狭缝,这时屏幕上的第四级明条纹移到原来的原零级明纹的位置。如果入射光的波长为500nm ,试求透明簿膜的厚度。

解:加上透明簿膜后的光程差为: 0)1(21>-=-+-=l n r nl l r δ 4分 因为第四级明条纹是原零级明纹的位置: λδ4= , 21r r = 4分 得到: λ4)1(=-l n ? m

n l 5

10

1

4-=-=

λ 4分

3、澳大利亚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太阳发出的无线电波,第一次把干涉现象用于天文观测。这无线电波一部分直接射向他们的天线,另一部分经海面反射到他们的天线,如图所示。设无线电波的频率为 6.0×107

Hz ,而无线电接收器高出海面 25m 。求观察到相消干涉时太阳光线的掠射角θ的最小值。

解:如图所示,考虑到反射光线的半波损失,则反射光线和直射光线到达天线的相差为

π

λ

θ

π

?+=?sin h 22 3分

干涉相消要求π?)1k 2(+=?, 3分 代入上式可得

h

2kc h

2k sin υλθ==

3分

题3解图

题3图

当1k =时,给出

7

8min 7.525

100.6210

3arcsin

h

2c arcsin

≈????==υθ 3分

4、试求能产生红光(nm 700=λ)的二级反射干涉条纹的肥皂膜厚度。已知肥皂膜折射率为1.33,且平行光与法向成30°角入射。

解: 由薄膜干涉的光程差

)

3,2,1k (k 2

i sin

n n d 22

2

12

2 ==+

-=λλ

δ 6分

二级干涉极大对应2k =,将nm 700=λ,2n =1.33, 1n =1, i =300,代入上

式,可得

nm 3.426)

2

1(33.147003d 22

=-?=

6分

5、在折射率52.1n 1=透镜表面通常镀一层如MgF 2(38.1n 2=)一类的透明物质薄膜,目的是利用干涉来降低玻璃表面的反射。为了使透镜在可见光谱的中心波长(550nm )处产生极小的反射,则镀层至少有多厚?

解:由于空气的折射率1n =,且有21n n n <<,因为干涉的互补性,波长为550nm 的光在透射中得到加强,则在反射中一定减弱。对透射光而言,两相干光的光程差2

d n 22λ

δ+

=, 4分

由干涉加强条件λδk =, 2分 可得 2

n 2)

21

k (d λ

-= 3分

取1k =,则膜的最小厚度nm 64.99d min ≈ 3分

6、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500nm 折射率为1.50的油膜上。试问该油膜呈现什么颜色?

解:从油膜表面反射的两光线的光程差为: 2

δ+=ne 2分

当λδk =时,反射光加强,有亮纹出现: λ

λ

k ne =+

22 ? 1

24-=k ne λ 3分

即:nm

k ne nm 7601

24400≤-≤

? 3.45.2≤≤k

得到: 31=k ,nm

k ne 60012411=-=

λ (橙) 3分

42=k ,nm

k ne

4291

2422=-=

λ (紫) 3分

因此油膜上呈现紫橙色。 1分

7、 波长为nm 760~400的可见光正射在一块厚度为1.2×10-6m ,折射率为1.5玻璃片上,试问从玻璃片反射的光中哪些波长的光最强。

解:由反射光产生亮纹的条件λ

λ

δk 2

nh 2=+=, 2分

可得:

k=1时,=λ7.2×10-6 m ; k=5时,=λ0.8×10-6 m ;k=6时,=λ0.6545×10-6

m ; 3分

k=7时,=λ0.5538×10-6 m ;k=8时,=λ0.48×10-6 m ;k=9时,

=λ0.4235×10-6

m ; 3分

k=10时,=λ0.3789×10-6 m 。 3分 所以在可见光范围内,nm 5.654,nm 8.553,nm 0.480,nm 5.423=λ四个波长的光反射光最强。 1分

8、一片玻璃(5.1=n )表面附有一层油膜(32.1=n ),现用一波长连续可调的单色光束垂直照射油面。当波长为 485nm 时,反射光干涉相消。当波长增为 679nm 时,反射光再次干涉相消。求油膜的厚度。

解:由于在油膜上,下表面反射时都有半波损失现象,所以反射光干涉相消的条件是2

)1k 2(ne 2λ

+=

, 4分

在波长连续可调的情况下,可得

2)1k 2(2)1k 2(ne 22

1

λλ-=

+=

4分

nm 643)

485679(32.12485

679)

(n 2e 1221=-???=

-=

λλλλ 4分

9、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可以测量光的波长,某次测得可动反射镜移动距离

mm

3220.0=?L 时,等倾条纹在中心处缩进1204 条条纹,试求所用光的波长。

解:由于2

N L λ=?, 6分

所以 534.9nm 10

349.51204

10

3220.02N

L 27

3

=?=??=

?=

--λ 6分

10、在反射光中观察某单色光所形成的牛顿环。其第2级亮环与第3级亮环间距为1mm ,求第19和20级亮环之间的距离。

解:对于亮环,有 )2,1k (,R )2

1

k (r k =-=λ, 3分

所以λR 2

3r 2= ,λR 2

5r 3=

2分

又根据题意可知 mm 1R )2

32

5(

r r 23=-

=-λ 3分

两边平方得 1R 4

152

R 2

3R 2

5

=-+

λλλ 2分

所以 1541R -=

λ

故 cm 036.0R )2

372

39(r r r 1920=-

=-=?λ 2分

19 光的衍射

三、计算题

1、有一单缝宽b=0.10mm ,在缝后放置焦距为50cm 的会聚透镜,用波长λ= 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由单缝衍射中央明纹宽度公式b

f 2x 0λ=?, 6分

可得3

9

2

010

1.0)

10

1.546(10

502b f 2

x ---?????=

=?λ

mm

46.5m 10

46.53

=?=- 6分

2、 白光形成的单缝衍射图样中,其中某一波长的第3级明纹位置与波长为600nm 的光波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求该光波的波长。

解:明纹位置近似地由2

)1k 2(sin b λ

θ+=确定, 4分

所以有

2

)122(2)132(2

1

λλ+?=

+? 4分

nm 6.4287

60057

521=?=

=

λλ 4分

3、一双缝的间距d =0.10mm ,缝宽s = 0.02mm ,用波长λ=480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该双缝,双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透镜,试求:(1)透镜焦平面处屏上干涉条纹的间距;(2)单缝衍射中央亮纹的宽度。

解:(1)干涉条纹的间距

m 10

4.210

10.010

48010

50d f x 3

3

9

2

----?=????==

?λ 6分

(2)单缝衍射中央亮纹的宽度

m 10

4.210

02.010

48010

502s f 2

x 2

3

9

2

----?=?????=

='?λ 6分

4、 波长为 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第 2,3 级明条纹分别出现在 20.0sin =θ与 30.0sin =θ处,第 4 级缺级。试求:(1)光栅常量;(2)光栅上狭缝宽度;(3)屏上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

解: (1)由题意,根据光栅方程公式 )2,1,0k (k sin d =±=λθ,可知, 光栅常量 m

10

0.62.010

6002sin 2d 6

9

2

--?=??=

=

θλ 4分

(2)由缺级条件知4

b d =,所以光栅上狭缝宽度为m

10

5.14

d b 6

-?==

3分

(3)由2

max π

θ=

得,1010

600100.6sin d

k 9

6max max =??=

=

--θλ

3分

所以屏上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k 0,±1,±2,±3,±5,±6,±7,±9,±10,(=max k ±10不在屏上)。 2分

5、已知天空中两颗星相对于一望远镜的角距离为61084.4-?弧度,它们都发出波长为cm 5105.5-?=λ的光。试问:望远镜的口径至少要多大,才能分辨出

这两颗星?

解:由分辨率公式:D

λδφ22.1= 6分

得到:cm D 86.1310

84.4105.522.122.16

5

=???=

=

--δφ

λ

6分

6、一光栅的光栅常量为m 106a b 6-?=+,缝宽m 101b 6-?=。当用波长为

nm 600=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此光栅时,在屏幕上最多能观察到多少级明条纹。

解:当2

max π

θ=时,由max

max sin d

k θλ

=

,b b d '+=可知,屏幕上能观察到明条

纹最大级数为

102

sin

10

0.610

6sin d

k 7

6max max =??=

=

--πθλ

6分

所以屏上应呈现的全部级数=k 0,±1,±2,±3,±4,±5,±6,±7,±8,±9(=max k ±10应在无穷处)。 2分 又由缺级条件

6b

d =,可知=

k ±6缺级, 2分

则在屏幕上最多能观察到17条明纹。 2分

7、某单色光垂直入射到每一厘米有6000条刻线的光栅上。如果第一级谱线的方位角是020,试问入射光的波长是多少?它的第二级谱线的方位角是多少?

解:(1)光栅常数: m b a 6

2

10

667.16000

10

--?==

+ 2分

由光栅方程:λφk b a =+sin )( 3分 当1=k 时,nm b a 570sin )(1=+=φλ 2分 (2)同理2=k 时,λφ2sin )(2=+b a ? b

a +=λφ2sin 2 3分

得到:9432arcsin

2'=+=b

a λφ 2

8、用波长为624nm 的单色光照射一光栅,已知该光栅的缝宽b 为0.012mm ,不透明部分的宽度b '为0.029mm ,缝数N 为103

条。求:(1)单缝衍射图样的中央角宽度;(2)单缝衍射图样中央宽度内能看到多少级光谱? 解:(1)单缝衍射图样的中央角宽度

rad 10

4.1010

2.110240.62b

22

5

7

---?=???=

=

?λθ 6分

(2) 单缝衍射图样包络下的范围内共有光谱级数由下列式子确定

42

.3012

.0041.0b d ==

式中b b d '+=为光栅的光栅常数,所以看到的级数为3. 6分

9、在迎面驶来的汽车上,两盏前灯相距cm 120,试问汽车离人多远的地方,眼睛恰可分辨这两盏灯?设夜间人眼瞳孔直径为mm 0.5,入射光波长为nm 550(这里仅考虑人眼圆形瞳孔的衍射效应)。 解:由分辨率公式:D

λδφ22.1=

4分

人眼可分辨的角度范围是:rad 3

3

9

10

1342.010510

55022.1---?=???=

δφ 4分

由关系s

l =δφtan , 得到:km l

l s 94.810

1342.02.1tan 3

=?=

≈=

-δφ

δφ

4分

10、如图10中所示的入射X 射线束不是单色的,而是含有从nm 095.0到

nm

13.0这一范围的各种波长。设晶体的晶格常数nm a 275.00=,试问对图示的

晶面能否产生强反射?

解:x 射线的衍射条件为: λφk d =sin 2 3分 得到: λ

λφ

nm

d k 389.0sin 2=

=

2分

由于:nm nm 13.0095.0≤≤λ

得到:1.4389

.099.2≤≤

λ

? 1.499.2≤≤k 3分

因此:31=k ,nm

k 13.0389.011==

λ 2分

42=k ,nm

k 097.0389.02

2==

λ 2分

图10

所以晶面对波长为nm 097.0和nm 13.0的x 射线能产生强反射。

20章计算题

1、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化方向间成 60°的偏振片,透射光强为 I 1。今在这两个偏振片之间再插入另一偏振片,它的偏振化方向与前两个偏振片均成 30°角,则透射光强为多少?

解:设入射的自然光光强为0I ,则透过第1个偏振片后光强变为

2

I 0, 3分

透过第2个偏振片后光强变为

10

20I 60

cos 2

I =, 3分

由此得 10

2

10I 860

cos I 2I == 3分

上述两偏振片间插入另一偏振片,透过的光强变为

110

2

2

02I 25.2I 4

930

cos 30cos 2

I I ==

=

3分

2、 自然光入射到两个互相重叠的偏振片上。如果透射光强为(1)透射光最大强度的三分之一,(2)入射光强度的三分之一,则这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是多少?

解:(1)设入射的自然光光强为0I ,两偏振片同向时,透过光强最大,为

2

I 0。

当透射光强为2

I 3

1I 01?

=

时,有 2分

6

I cos 2

I I 02

01=

=

θ 2分

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

44543

1arccos

1'==θ 2分

(2)由于透射光强 3

I cos 2

I I 022

02=

=

θ 4分

所以有 61363

2arccos

2'==θ 2分

3、投射到起偏器的自然光强度为0I ,开始时,起偏器和检偏器的透光轴方向平行.然后使检偏器绕入射光的传播方向转过30°,45°,60°,试分别求出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透过检偏器后光的强度是0I 的几倍? 解:由马吕斯定律有

0o

2

018330

cos 2I I I =

=

4分

0ο

2024145

cos 2I I I =

=

4分

0ο

2038

160

cos 2I I I =

=

4分

所以透过检偏器后光的强度分别是0I 的8

3

,

4

1,8

1

倍.

4、使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化方向夹角为60°的偏振片时,透射光强为1I ,今在这两个偏振片之间再插入一偏振片,它的偏振化方向与前两个偏振片均成30°,问此时透射光I 与1I 之比为多少? 解:由马吕斯定律

ο

20160

cos 2

I I =8

0I =

4分

32

930

cos 30

cos 2

0ο

2

ο

2

0I I I =

= 4分

25

.24

91

==

I I 4分

5、水的折射率为 1.33,玻璃的折射率为 1.50,当光由水中射向玻璃而反射时,起偏振角为多少?当光由玻璃射向水中而反射时,起偏振角又为多少?这两个起偏振角的数值间是什么关系?

解:由布儒斯特定律 1

20n n i tan =可知,当光由水中射向玻璃而反射时,起

偏振角为

624833

.150.1arctan

n n arctan

i 0

1

20'===' 5分

光由玻璃中射向水而反射时,起偏振角为

434150

.133.1arctan

n n arctan

i 0

2

10'==='' 5分

由此,可见这两个起偏振角的数值间是互余关系,即2

i i 00π

=

''+'。 2分

6、根据布儒斯特定律可以测定不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今测得釉质的起偏振角0058i =,试求它的折射率。

解:由布儒斯特定律1

20n n i tan =

6分

可知,当光由空气(00.1n 1=)中射向不透明介质而反射时,

60

.158

tan i tan n 0

02≈== 6分

7、已知从一池静水(33.1=n )的表面反射出来的太阳光是线偏振光,此时,太阳在地平线上多大仰角处?

解:由布儒斯特定律可知,太阳光由大气(00.1n 1=)射向水面(33.1n 2=)的入射角为

45300

.133.1arctan

n n arctan

i i 0

1

20'≈=== 6分

此时,太阳在地平线上的仰角为653645390000'='-=α。 6分 8、平行放置两偏振片,使它们的偏振化方向成060的夹角。

(1) 如果两偏振片对光振动平行于其偏振化方向的光线均无吸收,则让自然光垂直入射后,其透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是多少?

(2) 如果两偏振片对光振动平行于其偏振化方向的光线分别吸收了10%的能

量,则透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是多少?

解:(1)设入射光强为0I ,自然光通过第一偏振片后,强度2

01I I =,由马吕斯定律,通过第二偏振片后强度为: 8

60

cos 260cos 00

2

00212I I I I =

=

= 3分

题9解图

得到:

125.08

10

2==

I I 3分

(2)当有10%的能量吸收时:%)101(2

01-=

I I 2分

02

00

21210125.0%)

101(8

%)101(60cos I I I I =-=

-?= 2分

得到: 10125.00

2=I I 2分

9、 在两个正交的理想偏振片之间有一个偏振片以匀角速度ω绕光的传播方向旋转,若入射的自然光的光强为0I ,求透射光强。

解:如图所示,两个正交的理想偏振片M 、N 之间插入偏振片P ,由马吕斯定律可知,从M 出射的光强为2I I 01=

, 3分

从P 出射的光强为 t cos 2

I t cos I I 2

0212ωω=

= 3分

从N 出射的光强为

t sin t cos 2

I )t 2

(

cos I I 2

202

2ωωωπ

=

-=

)t 4cos 1(16

I 0ω-=

6分

10、两尼科耳棱镜的主截面间的夹角由030转到045

(1) 当入射光是自然光时,求转动前后透射光的强度之比; (2) 当入射光是线偏振光时,求转动前后透射光的强度之比。 解:(1)当入射光是自然光时: 2

01I I =

1分

00

2012

128

330

cos 2

cos I I I I =

=

=α 2分

4

45cos 2cos 00

202212I I I I ==='α 2分

得到:

5.123

4/18/32

2==='I I 1分 (2)当入射光是线偏振光时,通过第一个尼科耳棱镜后会分解为o 光和e 光,令此时线偏振光强为: 01kI I = , ]1,0(∈k 2分

00

2

012

1243

30

cos cos kI kI I I =

==α 1分 00

2022122

1

45

cos cos kI kI I I ==='α 1分 得到: 5.123

2/14/32

2==='I I 2分

大学物理学下册课后答案(袁艳红主编)

第9章 静电场 习 题 一 选择题 9-1 两个带有电量为2q 等量异号电荷,形状相同的金属小球A 和B 相互作用力为f ,它们之间的距离R 远大于小球本身的直径,现在用一个带有绝缘柄的原来不带电的相同的金属小球C 去和小球A 接触,再和B 接触,然后移去,则球A 和球B 之间的作用力变为[ ] (A) 4f (B) 8f (C) 38f (D) 16 f 答案:B 解析:经过碰撞后,球A 、B 带电量为2 q ,根据库伦定律12204q q F r πε=,可知球 A 、 B 间的作用力变为 8 f 。 9-2关于电场强度定义式/F E =0q ,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A) 电场场强E 的大小与试验电荷0q 的大小成反比 (B) 对场中某点,试验电荷受力F 与0q 的比值不因0q 而变 (C) 试验电荷受力F 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E 的方向 (D) 若场中某点不放试验电荷0q ,则0=F ,从而0=E 答案:B 解析: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E 的大小与试验电荷无关,方向为试验电荷为正电荷时的受力方向。因而正确答案(B ) 9-3 如图9-3所示,任一闭合曲面S 内有一点电荷q ,O 为S 面上任一点,若将q 由闭合曲面内的P 点移到T 点,且 OP =OT ,那么[ ] (A)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改变,O 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B)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改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 习题9-3图

(C)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 (D) 穿过S 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O 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答案:D 解析:根据高斯定理,穿过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正比于面内电荷量的代数和,曲面S 内电荷量没变,因而电场强度通量不变。O 点电场强度大小与所有电荷有关,由点电荷电场强度大小的计算公式2 04q E r πε= ,移动电荷后,由于OP =OT , 即r 没有变化,q 没有变化,因而电场强度大小不变。因而正确答案(D ) 9-4 在边长为a 的正立方体中心有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则通过该立方体任一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 [ ] (A) q /ε0 (B) q /2ε0 (C) q /4ε0 (D) q /6ε0 答案:D 解析:根据电场的高斯定理,通过该立方体的电场强度通量为q /ε0,并且电荷位于正立方体中心,因此通过立方体六个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大小相等。因而通过该立方体任一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q /6ε0,答案(D ) 9-5 在静电场中,高斯定理告诉我们[ ] (A) 高斯面内不包围电荷,则面上各点E 的量值处处为零 (B) 高斯面上各点的E 只与面内电荷有关,但与面内电荷分布无关 (C) 穿过高斯面的E 通量,仅与面内电荷有关,而与面内电荷分布无关 (D) 穿过高斯面的E 通量为零,则面上各点的E 必为零 答案:C 解析:高斯定理表明通过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正比于曲面内部电荷量的代数和,与面内电荷分布无关;电场强度E 为矢量,却与空间中所有电荷大小与分布均有关。故答案(C ) 9-6 两个均匀带电的同心球面,半径分别为R 1、R 2(R 1

关于大学物理答案第章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代入数据得 17-4 用波长为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依题意有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依题意有 0115.234.0sin 5 2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0475.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依题意有 2 )122(2)132(2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60057521=?== 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解:(1)据爱里斑角宽公式,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为 (2)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为 (3)细胞数目应为3.2105.14)104.4(52 3=????=-πn 个 17-8 在迎面驶来的汽车上,两盏前灯相距120cm 。试问汽车离人多远的地方,眼睛恰能分辨这两盏前灯?设夜间人眼瞳孔直径为,入射光波长为550nm.。 解: 17-9 据说间谍卫星上的照相机能清楚识别地面上汽车的牌照号码。(1)若被识别的牌照上的字划间的距离为5cm ,在160km 高空的卫星上的照相机的角分辨率应多大? (2)此照相机的孔径需多大?光的波长按500nm 计算。 解:装置的光路如图所示。 17-10 一光栅每厘米刻有4000 位)已知?和?谱线的波长分别为656nm 和解: S 1S 2

大学物理测试题及答案3

波动光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3.1所示,折射率为n2 、厚度为e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3,已知n1 <n2 >n3,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②示意)的光程差是 (A) 2n2e. (B) 2n2e-(/(2 n2 ). (C) 2n2e-(. (D) 2n2e-(/2. 2. 如图 3.2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路径s1P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1,折射率为n1的介质板,路径s2P垂直穿过厚度为t2,折射率为n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r2 + n2 t2)-(r1 + n1 t1). (B) [r2 + ( n2-1) t2]-[r1 + (n1-1)t1]. (C) (r2 -n2 t2)-(r1 -n1 t1). (D) n2 t2-n1 t1. 3. 如图3.3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并且n1<n2>n3,(1 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1 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位相差为 (A) 2 ( n2 e / (n1 (1 ). (B) 4 ( n1 e / (n2 (1 ) +(. (C) 4 ( n2 e / (n1 (1 ) +(. (D) 4( n2 e / (n1 (1 ). 4. 在如图3.4所示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装置中,s为单缝,L为透镜,C为放在L的焦面处的屏幕,当把单缝s沿垂直于透镜光轴的方向稍微向上平移时,屏幕上的衍射图样 (A) 向上平移.(B) 向下平移.(C) 不动.(D) 条纹间距变大. 5. 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每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的关系为 (A) a = b. (B) a = 2b. (C) a = 3b. (D) b = 2a. 二.填空题 1.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反映了光的性质,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波. 2. 牛顿环装置中透镜与平板玻璃之间充以某种液体时,观察到第10级暗环的直径由1.42cm 变成1.27cm,由此得该液体的折射率n = . 3. 用白光(4000?~7600?)垂直照射每毫米200条刻痕的光栅,光栅后放一焦距为200cm的凸透镜,则第一级光谱的宽度为. 三.计算题 1. 波长为500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尖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尖棱边l = 1.56cm的A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 (1) 求此空气劈尖的劈尖角( . (2) 改用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2. 设光栅平面和透镜都与屏幕平行,在平面透射光栅上每厘米有5000条刻线,用它来观察波长为(=589 nm的钠黄光的光谱线. (1) 当光线垂直入射到光栅上时,能看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数km 是多少? (2) 当光线以30(的入射角(入射线与光栅平面法线的夹角)斜入射到光栅上时,能看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数km 是多少? 3.在杨氏实验中,两缝相距0.2mm,屏与缝相距1m,第3明条纹距中央明条纹7.5mm,求光波波长?

大学物理下答案习题14

习题14 14.1 选择题 (1)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度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 ] (A)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 (B)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 (C) 对应的衍射角也不变. (D) 光强也不变. [答案:B] (2)波长nm (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0.25mm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d=12m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A)2m. (B)1m. (C)0.5m. (D)0.2m. (E)0.1m [答案:B] (3)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为d、缝宽为a、总缝数为N的光栅上.取k=0,±1,±2....,则决定出现主极大的衍射角的公式可写成[ ] (A) N a sin=k. (B) a sin=k. (C) N d sin=k. (D) d sin=k. [答案:D] (4)设光栅平面、透镜均与屏幕平行。则当入射的平行单色光从垂直于光栅平面入射变为斜入射时,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次k [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的改变无法确定。 [答案:B] (5)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单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的关系为[ ] (A) a=0.5b (B) a=b (C) a=2b (D)a=3b [答案:B] 14.2 填空题 (1)将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投射于一狭缝上,若对应于衍射图样的第一级暗纹位置的衍射角的绝对值为,则缝的宽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 λθ] [答案:/sin (2)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a=4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30°,单缝处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个半波带。 [答案:4] (3)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当缝宽变窄,则衍射条纹变;当入射波长变长时,则衍射条纹变。(填疏或密) [答案:变疏,变疏]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下册

习题八 8-1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 解: 如题8-1图示 (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 2 220)3 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 解得 q q 3 3- ='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题8-1图 题8-2图 8-2 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 ,都用长为l 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θ ,如题8-2 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 解: 如题8-2图示 ?? ? ?? ===220)sin 2(π41 sin cos θεθθl q F T mg T e 解得 θπεθtan 4sin 20mg l q = 8-3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2 04r q E πε= ,当被考察的场点距源点电荷很近(r →0)时,则场强→∞,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此应如何理解 ?

解: 02 0π4r r q E ε= 仅对点电荷成立,当0→r 时,带电体不能再视为点电 荷,再用上式求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状大小,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大. 8-4 在真空中有A ,B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d ,板面积为S ,其带电量分别为+q 和-q .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f ,有人说f = 2 024d q πε,又有人 说,因为f =qE ,S q E 0ε=,所以f =S q 02 ε.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f 到底应等于多少 ? 解: 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点电荷是不对的,第二种说法把合场强S q E 0ε= 看成是一个带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是不对的.正确解答应为一个板的电场为S q E 02ε= ,另一板受它的作用 力S q S q q f 02 022εε= =,这是两板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 8-5 一电偶极子的电矩为l q p =,场点到偶极子中心O 点的距离为r ,矢量r 与l 的夹角为θ,(见题8-5图),且l r >>.试证P 点的场强E 在r 方向上的分量r E 和垂直于r 的分量θE 分别为 r E = 302cos r p πεθ, θ E =3 04sin r p πεθ 证: 如题8-5所示,将p 分解为与r 平行的分量θsin p 和垂直于r 的分量 θsin p . ∵ l r >>

大学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19章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19 19-1.波长为nm 546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缝宽为mm 437.0的单缝上,缝后有焦距为cm 40的凸透镜,求透镜焦平面上出现的衍射中央明纹的线宽度。 解:中央明纹的线宽即为两个暗纹之间的距离: 933 22546100.42 1.0100.43710f x m a λ---????===??。 19-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的第三极亮纹与波长'630nm λ=的单色光的第二级亮纹恰好重合,求此单色光的波长λ。 解:单缝衍射的明纹公式为:sin (21)a k ?=+2λ , 当'630nm λ=时,'2k =,未知单色光的波长为λ、3=k ,重合时?角相同,所以有: 630sin (221)(231)22nm a λ?=?+=?+,得:5 6304507nm nm λ=?=。 19-3.用波长1400nm λ=和2700nm λ=的混合光垂直照射单缝,在衍射图样中1λ的第1k 级明纹中心位置恰与2λ的第2k 级暗纹中心位置重合。求满足条件最小的1k 和2k 。 解:由1 1sin (21) 2a k λθ=+, 2 2 sin 22a k λθ=,有:122 121 724 k k λλ+= =, ∴12427k k +=,即:13k =,22k =。 19-4.在通常的环境中,人眼的瞳孔直径为mm 3。设人眼最敏感的光波长为nm 550=λ,人眼最小分辨角为多大?如果窗纱上两根细丝之间的距离为mm 0.2,人在多远处恰能分辨。 解:最小分辨角为:rad D 43 9 102.21031055022.122.1---?=???==λ θ 如果窗纱上两根细丝之间的距离为2.0mm ,人在s 远处恰能分辨,则利用: 42.210l rad s θ-= =?,当2l mm =时,9.1s m =。 19-5.波长为nm 500和nm 520的两种单色光同时垂直入射在光栅常数为cm 002.0的光栅上,紧靠光栅后用焦距为m 2的透镜把光线聚焦在屏幕上。求这两束光的第三级谱线之间的距离。 解:两种波长的第三谱线的位置分别为1x 、2x , 由光栅公式:sin d k ?λ=±,考虑到f x = =??tan sin ,有:11f x k d λ=,22 f x k d λ=, 所以:931252 32010610210f x x x k m d λ---?=-= =???=??。 19-6.波长600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第二级明条纹出现在sin 0.20θ=处,第四 级缺级。试求:

大学物理练习题(下)

第十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1.如图所示,真空中一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直杆,电荷为q,试求在直杆延长线上距杆的一端距离为d的P点的电场强度. L P 2.一个点电荷位于一边长为a的立方体高斯面中心,则通过此高斯面的电通量为???,通过立方体一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是???,如果此电荷移到立方体的一个角上,这时通过(1)包括电荷所在顶角的三个面的每个面电通量是???,(2)另外三个面每个面的电通量是???。 3.在场强为E的均匀静电场中,取一半球面,其半径为R,E的方向和半球的轴平行,可求得通过这个半球面的E通量是() A.E R2 π B. R2 2π C. E R2 2π D. E R2 2 1 π 4.根据高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 S q S E / dε ? ? 可知下述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闭合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一定为零. (B) 闭合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不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一定处处不为零. (C) 闭合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不一定处处为零. (D) 闭合面上各点场强均为零时,闭合面内一定处处无电荷. 5.半径为R的“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体的静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与距轴线的距离r的关系曲线为( ) E O r (A) E∝1/r 6.如图所示, 电荷-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长为L的圆弧上,圆弧的两端有一小空隙,空隙长为图11-2 图11-3

)(R L L <

大学物理学-第1章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上册)习题选解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1-1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其坐标由下式给出)m 0.40.3(2 t t x -=,m )0.6(3 2 t t y +-=。求:(1)在s 0.3=t 时质点的位置矢量; (2)从0=t 到s 0.3=t 时质点的位移;(3)前3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4)在s 0.3=t 时质点的瞬时速度; (5)前3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在s 0.3=t 时质点的瞬时加速度。 解:(1)m )0.6()0.40.3(322j i r t t t t +-+-= 将s 0.3=t 代入,即可得到 )m (273j i r +-= (2)03r r r -=?,代入数据即可。 (3)注意:0 30 3--=r r v =)m/s 99(j i +- (4)dt d r =v =)m/s 921(j i +-。 (5)注意:0 30 3--=v v a =2)m/s 38(j i +- (6)dt d v a ==2)m/s 68(j -i -,代入数据而得。 1-2 某物体的速度为)25125(0j i +=v m/s ,3.0s 以后它的速度为)5100(j 7-i =v m/s 。 在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加速度是多少? 解:0 30 3--= v v a =2)m/s 3.3333.8(j i +- 1-3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4(2k j i r t t ++=m 。(1)写出其速度作为时间的函数;(2)加速度作为时间的函数; (3)质点的轨道参数方程。 解:(1)dt d r =v =)m/s 8(k j +t (2)dt d v a = =2m/s 8j ; (3)1=x ;2 4z y =。 1-4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t x 2=,22t y -=(所有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求:(1)质点的运动轨迹;(2)从0=t 到2=t s 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r ?及位矢的径向增量。 解:(1)由t x 2=,得2 x t = ,代入22t y -=,得质点的运动轨道方程为 225.00.2x y -=; (2)位移 02r r r -=?=)m (4j i - 位矢的径向增量 02r r r -=?=2.47m 。 (3)删除。 1-6 一质点做平面运动,已知其运动学方程为t πcos 3=x ,t πsin =y 。试求: (1)运动方程的矢量表示式;(2)运动轨道方程;(3)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 解:(1)j i r t t πsin πcos 3+=; (2)19 2 =+y x (3)j i t t πcos πsin 3π+-=v ; )πsin πcos 3(π2j i t t a +-= *1-6 质点A 以恒 定的速率m/s 0.3=v 沿 直线m 0.30=y 朝x +方 向运动。在质点A 通过y 轴的瞬间,质点B 以恒 定的加速度从坐标原点 出发,已知加速度2m/s 400.a =,其初速度为零。试求:欲使这两个质点相遇,a 与y 轴的夹角θ应为多大? 解:提示:两质点相遇时有,B A x x =,B A y y =。因此只要求出质点A 、B 的运动学方程即可。或根据 222)2 1 (at y =+2(vt)可解得: 60=θ。 1-77 质点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 2021 bt t s -=v ,其中,s 为弧长,0v 为初速度,b 为正 的常数。求:(1)任意时刻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总加速度;(2)当t 为何值时,质点的总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b ?这时质点已沿圆周运行了多少圈? 题1-6图

大学物理下册习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 练 习 册 物理教研室遍

热力学(一)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当汽缸中的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汽缸膨胀时,气体所经历的过程 (A)是平衡过程,它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B)不是平衡过程,但它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C)不是平衡过程,它不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D)是平衡过程,但它不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 ] 2、在下列各种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 (1)热平衡就是无摩擦的、平衡力作用的过程。 (2)热平衡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3)热平衡过程是无限多个连续变化的平衡态的连接。 (4)热平衡过程在P—V图上可用一连续曲线表示。 (A)(1)、(2)(B)(3)、(4) (C)(2)、(3)、(4)(D)(1)、(2)、(3)、(4) 3、设有下列过程: [ ] (1)用活塞缓慢的压缩绝热容器中的理想气体。(设活塞与器壁无摩擦)(2)用缓慢地旋转的叶片使绝热容器中的水温上升。 (3)冰溶解为水。 (4)一个不受空气阻力及其它摩擦力作用的单摆的摆动。 其中是逆过程的为 (A)(1)、(2)、(4)(B)(1)、(2)、(3) (C)(1)、(3)、(4)(D)(1)、(4) 4、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判断: [ ] (1)可逆热力学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2)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3)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4)凡有摩擦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以上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1)、(2)、(3)(B)(1)、(2)、(4) (C)(2)、(4)(D)(1)、(4) 5、在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 (1)可逆过程一定是平衡过程。 (2)平衡过程一定是可逆的。 (3)不可逆过程一定是非平衡过程。 (4)非平衡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A)(1)、(4)(B)(2)、(3) (C)(1)、(2)、(3)、(4)(D)(1)、(3)

大学物理D下册习题答案

习题9 9.1选择题 (1)正方形的两对角线处各放置电荷Q,另两对角线各放置电荷q,若Q所受到合力为零, 则Q与q的关系为:() (A)Q=-23/2q (B) Q=23/2q (C) Q=-2q (D) Q=2q [答案:A]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没有净电荷; (B)若高斯面内没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为零; (C)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有电荷; (D)若高斯面内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不为零。 [答案:A] (3)一半径为R的导体球表面的面点荷密度为σ,则在距球面R处的电场强度() (A)σ/ε0 (B)σ/2ε0 (C)σ/4ε0 (D)σ/8ε0 [答案:C] (4)在电场中的导体内部的() (A)电场和电势均为零;(B)电场不为零,电势均为零; (C)电势和表面电势相等;(D)电势低于表面电势。 [答案:C] 9.2填空题 (1)在静电场中,电势梯度不变的区域,电场强度必定为。 [答案:零] (2)一个点电荷q放在立方体中心,则穿过某一表面的电通量为,若将点电荷由中 心向外移动至无限远,则总通量将。 [答案:q/6ε0, 将为零] (3)电介质在电容器中作用(a)——(b)——。 [答案:(a)提高电容器的容量;(b) 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4)电量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球体内,则球内球外的静电能之比。 [答案:1:5] 9.3 电量都是q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9.3图示 (1) 以A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

关于大学物理答案第全新章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0.1mm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代入数据得 17-4 用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依题意有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依题意有 0115.234.0sin 5 2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0475.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依题意有 2 )122(2)132(2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60057521=?==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解:(1)据爱里斑角宽公式,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为 (2)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为 (3)细胞数目应为3.2105.14)104.4(52 3=????=-πn 个 17-8 在迎面驶来的汽车上,两盏前灯相距120cm 。试问汽车离人多远的地方,眼睛恰能分辨这两盏前灯?设夜间人眼瞳孔直径为5.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解: 17-9 据说间谍卫星上的照相机能清楚识别地面上汽车的牌照号码。 (1)若被识别的牌照上的字划间的距离为5cm ,在160km 高空的卫星上的照相机的角分辨率应多大? (2)此照相机的孔径需多大?光的波长按500nm 计算。 17-10 一光栅每厘米刻有的?和?656nm 和410nm ,假定是正入射。 解: S 1 S 2

大学物理下册练习题

静电场部分练习题 一、选择题 : 1.根据高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0 εq s d E ,可知下述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闭合面的电荷代数和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一定为零。 B 闭合面的电荷代数和不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一定处处不为零。 C 闭合面的电荷代数和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不一定处处为零。 D 闭合面上各点场强均为零时,闭合面一定处处无电荷。 2.在静电场中电场线为平行直线的区域( ) A 电场强度相同,电势不同; B 电场强度不同,电势相同; C 电场强度、电势都相同; D 电场强度、电势都不相同; 3.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 A 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B 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 导体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 导体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意点的电势差等于零。 4.有四个等量点电荷在OXY 平面上的四种不同组态,所有点电荷均与原点等距,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原点O 处电场强度和电势均为零的组态是( ) A 图 B 图 C 图 D 图 5.关于高斯定理,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高斯面不包围自由电荷,则面上各点电位移矢量D 为零。 B 高斯面上处处D 为零,则面必不存在自由电荷。 C 高斯面上D 通量仅与面自由电荷有关。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A 和B 为两个均匀带电球体,A 带电量+q ,B 带电量-q ,作一个与A 同心的球面S 为高斯面,如图所示,则( ) S A B

A 通过S 面的电通量为零,S 面上各点的场强为零。 B 通过S 面的电通量为 εq ,S 面上各点的场强大小为2 04r q E πε= 。 C 通过S 面的电通量为- εq ,S 面上各点的场强大小为2 04r q E πε- =。 D 通过S 面的电通量为 εq ,但S 面上场强不能直接由高斯定理求出。 7.三块互相平行的导体板,相互之间的距离1d 和2d ,与板面积相比线度小得多,外面二板用导线连接,中间板上带电,设左、右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分别为1σ,2σ。如图所示,则比值1σ/2σ为( ) A 1d /2d ; B 1 C 2d /1d ; D (2d /1d )2 8.一平板电容器充电后切断电源,若改变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下述物理量中哪个保持不变?( ) A 电容器的电容量 B 两极板间的场强 C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D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 9.一空心导体球壳,其外半径分别为1R 和2R ,带电量q ,当球壳中心处再放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时,则导体球壳的电势(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为( )。 A 1 04R q πε B 2 04R q πε C 1 02R q πε D 2 02R q πε 10.以下说确的是( )。 A 场强为零的地方,电势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的地方,均强也一定为零; B 场强大小相等的地方,电势也相等,等势面上各点场强大小相等; C 带正电的物体,也势一定是正的,不带电的物体,电势一定等于零。 D 沿着均场强的方向,电势一定降低。 11.两个点电荷相距一定的距离,若在这两个点电荷联线的中垂线上电势为零,那么这两个点电荷为( )。

大学物理(下)答案

大学物理学答案【下】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习题9 9.1选择题 (1) 正方形的两对角线处各放置电荷Q,另两对角线各放置电荷q,若Q所受到合力为零, 则Q与q的关系为:() (A)Q=-23/2q (B) Q=23/2q (C) Q=-2q (D) Q=2q [答案:A] (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没有电荷; (B)若高斯面内没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为零; (C)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有电荷; (D)若高斯面内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不为零。 [答案:D] (3) 一半径为R的导体球表面的面点荷密度为σ,则在距球面R处的电场强度() (A)σ/ε0 (B)σ/2ε0 (C)σ/4ε0 (D)σ/8ε0 [答案:C] (4) 在电场中的导体内部的()

(A)电场和电势均为零;(B)电场不为零,电势均为零; (C)电势和表面电势相等;(D)电势低于表面电势。 [答案:C] 9.2填空题 (1) 在静电场中,电势不变的区域,场强必定为 [答案:相同] (2) 一个点电荷q放在立方体中心,则穿过某一表面的电通量为若将点电荷由中心向外移动至无限远,则总通量将。 [答案:q/6ε0, 将为零] (3) 电介质在电容器中作用(a)——(b)——。 [答案:(a)提高电容器的容量;(b) 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4) 电量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球体内,则球内球外的静电能之比 [答案:5:6] 9.3 电量都是q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9.3图示 (1) 以A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为负电荷 1q212cos30?=4πε0a24πε0qq'(2a)3 解得q'=-q 3

大学物理分章节题库-有答案

大学物理力学部分: 1.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B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2. 对功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1)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 (2)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作的功为零;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1)(2)是正确的 B .(2)(3)是正确的 C .只有(2)是正确的 D .只有(3)是正确的 3. 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D )。 A. 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为零 B. 物体速率恒定,但速度仍发生改变 C. 物体速率恒定,但加速度却在变化 D. 物体速度恒定,但速率却在变化 4. 如图所示,在边长为a 的四边形顶点上,分别固定着质量为m 的 四个质点,以 OZ 为转轴(转轴到四边形近边的距离为a ,且与 四边形平面平行),该系统的转动惯量为:(D )。 A. 4ma 2 B. 6ma 2 C. 8ma 2 D. 10ma 2 5. 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运动方程为cos()sin()r a t i b t j ωω=+,其中ω、、b a 为常数,则(C )。 A. 质点所受合力方向保持不变 B. 质点所受到的合力始终背离原点 C. 质点所受到的合力始终指向原点 D. 无法确定质点所受合力的方向 6. 对质点系中的内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A. 任何性质的内力均会引起质点系机械能的改变 B. 内力不引起质点系总动能的改变 C. 内力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故内力对质点系不作功 D. 内力不引起质点系总动量的改变 7. 飞轮作匀变速转动时,其边缘上的一点(D )。 A. 不具有向心加速度 B. 不具有切向加速度 C. 其加速度是个恒矢量 D. 加速度随时间不断变化 8. 一人手握哑铃坐在无摩擦的转台上,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若把两手伸开,使转动惯量变为原来 Z O a a

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答案

一、 选择题 1. 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C ] (A) 物体处在运动正方向的端点时,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B)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D) 物体处在负方向的端点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2. 一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 ,周期为T ,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如果该振子 的初相为4 3 π,则t=0时,质点的位置在: [ D ] (A) 过1x A 2=处,向负方向运动; (B) 过1x A 2 =处,向正方向运动; (C) 过1x A 2=-处,向负方向运动;(D) 过1 x A 2 =-处,向正方向运动。 3.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幅为A ,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2A ,且向x 轴的正方向运动,代表 此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为 [ B ] 4. 图(a)、(b)、(c)为三个不同的谐振动系统,组成各系统的各弹簧的倔强系数及重物质量如图所示,(a)、(b)、(c)三个振动系统的ω (ω为固有圆频率)值之比为: [ B ] (A) 2:1:1; (B) 1:2:4; (C) 4:2:1; (D) 1:1:2 5. 一弹簧振子,当把它水平放置时,它可以作简谐振动,若把它竖直放置或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试判断下面哪种情况是正确的: [ C ] (A) 竖直放置可作简谐振动,放在光滑斜面上不能作简谐振动; (B) 竖直放置不能作简谐振动,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作简谐振动; (C) 两种情况都可作简谐振动; (D) 两种情况都不能作简谐振动。 6. 一谐振子作振幅为A 的谐振动,它的动能与势能相等时,它的相位和坐标分别为: [ C ] (4) 题(5) 题

大学物理下册练习及答案

大学物理下册练习及答 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电磁学 磁力 A 点时,具有速率s m /10170?=。 (1) 欲使这电子沿半圆自A 至C 运动,试求所需 的磁场大小和方向; (2) 求电子自A 运动到C 所需的时间。 解:(1)电子所受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 R v m B ev 20 0= 得出T eR mv B 3197 310101.105 .0106.11011011.9---?=?????== 磁场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 (2)所需的时间为s v R T t 87 0106.110 105 .0222-?=??===ππ eV 3100.2?的一个正电子,射入磁感应强度B =的匀强磁场中,其速度 B 成89角,路径成螺旋线,其轴在B 的方向。试求这螺旋线运动的周期T 、螺距h 和半径r 。 解:正电子的速率为 731 19 3106.210 11.9106.110222?=?????==--m E v k m/s 做螺旋运动的周期为 1019 31 106.31 .0106.11011.922---?=????==ππeB m T s 螺距为410070106.1106.389cos 106.289cos --?=????==T v h m 半径为319 7310105.1 0106.189sin 106.21011.989sin ---?=??????==eB mv r m d =1.0mm ,放在 知铜片里每立方厘米有2210?个自由电子,每个电子的电荷19106.1-?-=-e C ,当铜片中有I =200A 的电流流通时, (1)求铜片两侧的电势差'aa U ; (2)铜片宽度b 对'aa U 有无影响为什么 解:(1)53 1928'1023.210 0.1)106.1(104.85 .1200---?-=???-???== nqd IB U aa V ,负号表示'a 侧电势高。 v A C

大学物理自测题

附录I 检测题 检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一个物理量为矢量? ( ) A . 动能 B . 速度 C . 功 D . 路程 2. 关于质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做精彩表演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可以被看成质点 B . 体积很小的物体可看作质点 C . 研究兵乓球旋转时,可以把兵乓球看作质点 D . 在某些情况下,地球可以看作质点 3. 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3 358x t t =-+,该质点做 (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沿x 正向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沿x 负向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沿x 正向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沿x 负向 4.关于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指向圆心 B .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为恒量 C .只有法向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圆周运动 D .只有切向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5. 如下图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 、Q 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P 、Q 两点的角速度大小相同 B .P 点的速率比Q 点的速率大 C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 D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6. 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各方面,以下的安全警示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 ) A . 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B . 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 C . 汽车的尾部标有“保持车距” D . 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 7. 如下图所示,物体A 和 B 紧靠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且A 物体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 1、F 2,且F 1>F 2,则A 、B 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 ( ) A . (F 1+2F 2)/3 B . (2F 1+F 2)/3 C . (F 1-F 2)/2 D . (F 1+F 2)/2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赵近芳)下册

习题八 8-1 电量都是q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8-1图示 (1) 以A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为负电荷 2 2 2 0) 3 3 ( π4 1 30 cos π4 1 2 a q q a q' = ? ε ε 解得q q 3 3 - ='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题8-1图题8-2图 8-2 两小球的质量都是m,都用长为l的细绳挂在同一点,它们带有相同电量,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θ,如题8-2图所示.设小球的半径和线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所带的电量. 解:如题8-2图示 ?? ? ? ? = = = 2 2 ) sin 2( π4 1 sin cos θ ε θ θ l q F T mg T e 解得θ πε θtan 4 sin 2 mg l q= 8-3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 2 4r q E πε =,当被考察的场点距源点电荷很近(r →0)时,则场强→∞,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此应如何理解?

解: 02 0π4r r q E ε= 仅对点电荷成立,当0→r 时,带电体不能再视为点电 荷,再用上式求场强是错误的,实际带电体有一定形状大小,考虑电荷在带电体上的分布求出的场强不会是无限大. 8-4在真空中有A ,B 两平行板,相对距离为d ,板面积为S ,其带电量分别为+q 和-q .则这两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f ,有人说f = 2 024d q πε,又有人 说,因为f =qE ,S q E 0ε=,所以f =S q 02 ε.试问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f 到底应等于多少? 解:题中的两种说法均不对.第一种说法中把两带电板视为点电荷是不对的,第二种说法把合场强S q E 0ε= 看成是一个带电板在另一带电板处的场强也是不对的.正确解答应为一个板的电场为S q E 02ε= ,另一板受它的作用力 S q S q q f 02 022εε= =,这是两板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 8-5 一电偶极子的电矩为l q p =,场点到偶极子中心O 点的距离为r ,矢量r 与l 的夹角为θ,(见题8-5图),且l r >>.试证P 点的场强E 在r 方向上的分量r E 和垂直于r 的分量θE 分别为 r E = 302cos r p πεθ, θ E =3 04sin r p πεθ 证:如题8-5所示,将p 分解为与r 平行的分量θsin p 和垂直于r 的分量 θsin p . ∵l r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