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夷山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武夷山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武夷山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武夷山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武夷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武夷山市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及其它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武夷山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市区一切建设工程,度假区内新建别墅(低层居住)、多层住宅、旅游及商业建筑按表(三)实施,余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

建设工程用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项目,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应编制城市设计;用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须编制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

第四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执行;各类专业性用地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其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市区建设用地,根据实际情况,按主要用途择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分类如下:见表(一)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对外交通用地;

(五)道路广场用地;

(六)绿地;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使用可分至中类,并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按本规定表(二)《主要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定执行。

凡表(二)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二)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经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凡用地单位征用未开拓或未拓宽的规划道路路旁土地,需同时征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一半或未拓宽部分的土地,作为开拓道路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道路另一侧是沟道或绿化带且未被征用,用地单位应全部征用道路红线用地并负责拆迁,不得它用。

第八条根据市区现状及布局规划,划分为新区、旧区两类建设区,以不同的控制指标进行规划、建设管理。新区、旧区划分如下:

(一)新区:市区范围除旧区外,含站前组团、黄金垄组团、高苏板组团及杜坝组团。

(二)旧区:包含原崇安镇镇区和原城东乡政府所在地的旧城组团。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九条市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建筑容量(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绿地率应按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建筑基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区,应先确定建筑总量控制指标,在不超出建筑总容量控制的前提下,区内各地块的建筑容量可参照本规定表(三)、(四)的规定适当调整。

第十一条建筑基地面积小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已批准的规划设计执行(此规划设计指控规、修规、城市设计及总平面设计等)。尚未批准的有关规划设计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应按表(三)、(四)执行。

第十二条表(三)、(四)规定的指标中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为上限,绿地率为下限,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十三条对未列入表(三)、(四)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简称文、卫建筑)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三)、(四)中相应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第十四条旧区内建筑较密集的棚屋区、商贸区、单面街、交叉口等,其建筑容量可根据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情按同类控制指标适当上浮,控制在10%以内。

第十五条基地内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基地内原有建筑的总建筑容量虽未超出其规定值,但申请扩建、加层对原总平及空间结构有较大改变的,亦不能进行建设。

建筑的维修改造工程,不得超出原有建筑平面轮廓和高度线,否则,视为加层或扩建。建筑扩建、加层改造,其建筑间距和退让应符合第四章规定。

第十六条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一)旧区2千平方米

(二)新区5千平方米

建设用地未达到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因邻近用地已经完成城市建设,或因公用设施等限制无法调整、合并,且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可视情调整。

第十七条建设用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在符合防火、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规定的前提下,可按表(五)的规定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乘以核定建筑容积率)的百分之二十。

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建筑面积补偿换算表

表(五)

第十八条新建、改建建筑物时,必须同时建设与其相配套的停车库(场),其规定如下:(一)公共建筑物,按总建筑面积12%的面积建设停车场(库)。

(二)一般住宅,按每户0.3车位建设停车场(库)。

(三)工业厂房按100m2建筑面积0.3车位建设停车场(库)

(四)特殊地段的建筑物,由市城乡规划局确定停车场(库)的标准。

第四章建筑间距控制

第十九条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防火、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二十条低层、多层以下居住建筑的间距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平行布置时的间距(两建筑夹角≤30°)

1、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以内(含45°),下同},其间距在新区不小于南侧居住建筑高度的1.2倍,在旧区不小于1.0倍,最小间距不少于6米。

2、朝向为东西的{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以内(不含45°),下同},其间距在新区不小于较高居住建筑的1.0倍;在旧区不少于较高居住建筑的0.8倍,且最小间距不低于6米。

(二)垂直布置时的间距(60°≤两建筑夹角≤90°)

在新区不少于较高居住建筑高度的0.8倍,在旧区不小于0.6倍,且最小间距不小于6米。

所谓垂直布置是指其中一幢居住建筑的山墙宽度必须小于或等于15米,若大于15米,其间距按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控制。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30°<两建筑夹角<60°)的间距。

当朝向为南北或东西向时,其间距最小处在新区不小于南侧(或较高)居住建筑高度的0.9倍,在旧区不小于0.7倍。

(四)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4米,多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6米,别墅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8米,同时须满足防火间距或通道的要求。有卫生间,楼梯间等房间在山墙上开启洞口的,原则上不得有任何物体突出墙面。当住宅山墙有居室、起居室、客厅开启窗户时,其山墙间距应增加2m。

(五)错位侧向布置时的居住建筑间距参照本条第四款执行,且按建筑的最凸出的外墙线和周围建筑的最近距离计算建筑间距。

(六)别墅建筑与相邻的建筑之间的间距,在新区不小于其南侧居住建筑高度的1.5倍,

在旧区不小于1.3倍。

(七)不规则平面的居住建筑,按建筑的最凸出的外墙线和周围建筑的最近距离计算建筑间距。

(八)居住建筑南北向布置,相邻两居住建筑之间地面有高差时,其建筑间距按下列原则计算;当南侧居住建筑低于北侧居住建筑高度时,以两建筑高度完全重叠的部分计算建筑间距,并应同时符合其它规范的要求;当南侧居住建筑高于北侧居住建筑高度时,应以两建筑完全重叠的部分加上南侧居住建筑高出北侧的部分高度计算建筑间距,以上间距最小值不少于6米。

(九)对综合楼建筑,以住宅部分计算相邻间距。

(十)同一建设用地内,底层设有架空层的居住建筑相邻时,其间距计算不含底层架空层的建筑高度;底层设有架空层的居住建筑与北侧未设架空层的居住建筑间距计算应含居住建筑底层架空层的建筑高度。

第二十一条高层住宅建筑与高、多、低层住宅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平行布置的间距(两建筑夹角≤30°)

1、朝向为南北向的高层住宅建筑时,其建筑间距在新区为南侧住宅建筑高度的0.6倍,且最小间距为30米;在旧区为0.5倍,最小间距为24米。

2、若北侧为高层居住建筑,其间距按南侧高、多、低层住宅建筑高度控制,且最小值为13米。

3、朝向为东西向的高层住宅建筑时,其建筑间距在新区不小于较高住宅建筑高度的0.4倍,且最小间距为20米,在旧区不小于0.30倍,且最小间距为18米。

(二)垂直布置的建筑(60°≤两建筑夹角≤90°),其建筑间距在新区不小于较高住宅建筑高度的0.3倍,在旧区不小于0.2倍,且最小值为13米。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建筑(30°<两建筑夹角<60°),其筑间距在新区不小于南侧(或较高)住宅建筑高度的0.5倍,且最小间距为24米,在旧区不小于0.4倍,且最小间距为20米。

(四)高层住宅建筑之间,其山墙最小间距为13米;高层住宅建筑与多、低层住宅建筑之间,其山墙间距不小于9米。

第二十二条主、次干道两侧建筑山墙间距按城市设计或规划要求执行,并满足防火要求。

第二十三条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宅、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的教学楼建筑的间距,及其它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在同型布置方式时的居住建筑间距要求上适当提高10%以上,同时应满足各专业规范的要求。其它非住宅建筑的间距,可在同型布置方式时的住宅建筑间距的要求上,减少10%以内,同时须满足各专业规范要求。

第二十四条多、低层住宅建筑阳台、外桃走廊、楼梯等,在旧区其南向最大出挑距离为1.5m,其北向最大出挑距离为1.2m。

在新区其南向最大出挑距离为1.8m,其北向最大出挑距离为1.5m。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其主阳台最大出挑距离为1.5m,次阳台最大出挑距离为1.2m。当建筑间距大于以上规定值时,阳台最大出挑距离可视情增加。

高层住宅建筑阳台最大出挑距离为1.8m。

高、多、低层住宅建筑南阳台和东西向主朝向阳台连续长度不得大于8m,北阳台或东西向次朝向阳台连续长度不得大于4m,主朝向阳台总长度不宜超过建筑面宽总长度的50%,次朝向阳台不得超过40%。

阳台出挑距离,连续长度或阳台总长度超出以上规定值的,应从阳台外边缘计算建筑间距。

第二十五条农村私人住宅建筑用地必须符合村镇规划,私人建房不得超过3层,总高度不大于11米,并按表(六)规定执行。

表(六)

类别要求类型联幢住宅双拼住宅单幢住宅

高度最小倍数 1.0 1.0 1.0

最小距离(m) 9 8 8

山墙最小距离(m) 4 4 4

(一)消防通道的建筑物山墙最小距离应不小于6m。

(二)推行联排式住宅,限制独院式建筑。

第五章建筑退让

第二十六条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山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防火、防汛和交通安全、景观,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建筑后退红线指标分为后退用地红线和后退城市道路红线两种。

第二十七条建筑控制线退让用地红线的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退让用地红线距离小于防火间距时,应按防火间距的规定控制。

(一)各类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按表(七)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控制,且不得小于最小距离。

(二)相邻地界是居住建筑的,除须符合表(七)后退距离的规定外,同时须符合第四章的有关规定。

(三)相邻地界是公共绿地的,各类建筑的退距按表(七)中其他非居住建筑最小距离控制。

(四)地下建筑物退让用地红线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7倍,且其最小值为3米。

第二十八条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其后退道路红线控制指标除符合表(八)外,还应符合第六章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在满足防火、交通要求的前提下,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核定,其后退距离可适当缩小。

(一)在旧区、中心区的商业街,按此规划控制有困难的。

(二)传统建筑街道上的扩建和改建工程。

(三)为了保持原有街道空间的延续性,在经批准规划中未按上述指标控制的道路上的

建筑工程。

第三十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8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第三十一条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在表(八)规定的退距的基础上,低层、多层建筑增加退距2米,高层建筑增加退距5米(均自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

第三十二条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等构件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

地下建筑物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按二十七条第(四)项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沿河道两侧的建筑物,后退规划兰线的距离除应满足有关专业规定外,不得小于6米。位于江河桥头建筑物,在行洪区之外应增大退缩距离,一般不小于15米。沿城市道路两侧的货运装卸泊位应后退道路规划红线3米,或设于建筑物底层。

第三十四条建筑控制线退让道路隔离带控制线,绿地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米(不包括居住小区级及以下绿地)。

第三十五条沿铁路两侧的建设项目应符合以下规定(铁路内部的轨道车管理、配套用房除外)。

(一)沿铁路干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相邻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围墙的高度不得大于3米。

(二)在铁路两侧的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须经铁路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

(三)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定。

(四)铁路车站附近非铁路用地的城市建设项目,其退让铁路轨道的距离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总平规划的实际情况确定,但其用地红线距铁路坡肩或坡脚不得小于3.5米。

第三十六条沿公路两侧新建建筑工程,其建筑控制线与公路边沟外缘间距:国道不小于20米;省道不小于15米;县道不小于10米;乡道不小于5米。

第三十七条建筑退让文物的距离,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文物保护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划定文物保护规划紫线,在文物保护规划紫线范围内,不得有任何形式的侵占。

第三十八条在电力线路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各级电压的架空电力线路,其每边向外侧延伸的距离:

1-10千伏5米

35-110千伏10米

154-330千伏15米

500千伏20米

地下电力电缆,其每边向外侧延伸距离不应小于0.75米。

第六章建筑高度控制

第三十九条建筑物的高度除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防火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四十条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无线电导航台、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已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若无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先编制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视线分析,提出控制高度和保护措施,经建筑和文物保护专家小组评议后,由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核定。

视线分析方法参见附录二附图。

第四十二条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度,H≤1.5(W+S)。

(二)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按下式控制:

A≤L(W+S)

式中:A?沿路高层组合建筑以1:1.5(即(56.3度)的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L?建筑基地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S?沿路建筑的后退距离。

计算方法见附录二附图

第四十三条建筑物地处两条以上道路时,第四十二条式中W可采用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的宽度,以此计算建筑控制高度。

建筑物紧邻道路及路侧广场、河道、绿地时,式中W可将广场、河道、绿法保护区的二分之一宽度视作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以此计算建筑控制高度。

第七章绿地控制

第四十四条根据城市性质和绿地系统的规划要求,必须加强市区绿地控制,使市区绿化环境与武夷山整体生态环境相协调。

第四十五条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应达到9平方米以上,绿化复盖率大于38%。

第四十六条道路绿化:红线宽度42米以上(含42米)的城市主干道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42米以下至24米(含24米)道路的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24米以下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15%。

第四十七条崇阳溪两岸绿化带宽度,除崇安街段溪滨绿化带不小于8米外,其余绿化带宽度均应大于30米。在绿化带专用地内,除按城市规划要求埋设必要市政管线设施和修建园林小品、游船码头外,任何建设工程不得挤占绿地。

第四十八条古树名木不得砍伐,建筑物与树冠的边沿距离不小于5米。

第四十九条在新区进行成片建设,其绿地面积应大于用地面积35%,在旧区进行成片改造时,其绿地面积不得小于用地面积28%。

第五十条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和房前屋后、街坊道路两侧以及规定的建筑间距内的零星绿地面积。

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在居住用地中应不少于用地总面积的10%,在体育、医疗卫生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中应符合有关专业规定,在其他类别用地中应不小于5%。

居住小区内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应不小于400平方米,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

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沿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不得作为集中绿地计算。

第五十一条一个街区的集中绿地可按规定的指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综合平衡。在符合整个街区集中绿地指标的前提下,可不在每块建筑基地内平均分布。

第五十二条位于旧区建筑基地,确实难以达到规定绿地指标的,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园林管理部门同意,可将屋面绿化面积(每块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米)折算成地面绿化面积,不足绿地面积,按有关规定办理异地绿化。其折算公式如下:

F=M×N

式中:F?地面绿地面积,M?屋面绿化面积,N?有效系数(见下表)

绿地系数折算表

表(九)

屋面标高与基地地面的高差(单位:米)有效系数(N)

小于、等于1.5 0.5

大于1.5,小于、等于5.0 0.3

大于5.0,小于、等于12.0 0.2

大于12.0,小于、等于18.0 0.1

大于18.0 0

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控制

第五十三条在城市道路上申请通行机动车的道路开口时,要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个建设项目原则上允许开辟一个机动车出口,当相邻道路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则向最低一级的道路上开口,并尽可能远离交叉口。

(二)在城市道路交叉口附近需开辟机动车道出口时,其开口位置在城市主、次干道的,出口道路中心线至道路红线交叉点的距离原则上不小于50m;在支路上,其距离原则上不小于30m。

第五十四条城市道路设计应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坡道及标志。主、次干道上的公交站点应采用港湾形式。

第五十五条建筑物之间因交通需要或提供城市公共通道,如穿越城市道路或跨越地界连接相邻建筑物的架空人行廊道的,应报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廊道的净宽不大于6m。

(二)廊道内不得设置商业等妨碍人行畅通的设施。

(三)符合城市交通和防火要求。

(四)城市道路最小净高应大于4.5m。

第五十六条各类管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人行道宽度难以满足地下管线布置要求时,应建设合用的地下管廊。

(二)强电电缆与弱电电缆宜远离,原则上强电电缆和给水管道应布置在道路西侧或南侧;弱电电缆和燃气管道应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北侧。

(三)城市地下管线遇到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1、压力管让自流管;

2、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3、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4、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

5、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6、新建的让现有的;

7、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不方便的。

第五十七条在市区河道范围修建码头、驳岸、闸门、桥梁等建构筑物,不得缩小过洪断面,不得设置妨碍水流畅通的设施,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五十八条居住小区、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可根据人数、建设规划选择设置必要的邮政设施,并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

(一)单元信报箱:应在住宅单元进口处的墙壁上设置与房数相对应的信报箱。

(二)集群式信报箱:3幢以上住宅或宿舍,应在架空层或适当位置设置信报箱。

(三)信报间:10幢以上的楼房,宜在小区出入口设置信报间。

(四)办公建筑或其它类似建筑可设置信报收发室。

第五十九条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定:

(一)公共厕所

1、旧区改造,原有的公共厕所的规模不得缩小,结合改造,重新安置。

2、新区开发,应按规范要求定点、定规模、定档次建设公共厕所。

3、广场、车站、码头、大型公共建筑内部及附近应设置公共厕所。

4、风景名胜游览区、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库)、体育场(馆)内部及附近按规范要求设置公共厕所。

(二)公共停车场

1、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库),应设置在城市出入口道路附近或其它合适的地点,市内公共停车场(库),应靠近主要服务对象设置,其场址选择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2、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库)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出入口应符合行车视距的要求;

(2)出入口距离道路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不得小于50米。

(三)垃圾收集设施

设置在建筑物内的转运站,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要求,应设置在交通方便、较为隐蔽的地方。其建筑装修应与周围建筑物协调。

第六十条消防站用地应按城市消防规划予以预留,未经城市规划及消防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改变消防站址;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应与其它市政基础设施统一建设。

第九章特别地区的补充规定

第六十一条本章所称的特别地区,指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殊要求,需要在前述各章规定的基础上作补充规定的地区,包括小武夷风景园,崇阳溪两岸景观保护区,余庆桥??沙古洲民俗风情区。

第六十二条小武夷风景园

性质为登高游览,游憩生态型的城市公园,占地约213.4公顷

(一)以自然景观为主,绿地率要大于85%以上,要重视视线走廊和制高点的规划和保护,不得破坏山体自然风貌、轮廓线等。

(二)风景园用地严禁新建、扩建各类工厂及仓库、不得建设住宅和非风景设施等。

(三)要整治风景园周边建筑环境,新建的建筑物以低层为主;建筑密度小于20%,容积率小于0.4;在外形、体量、尺度、色彩等应与小武夷景观相协调。

第六十三条崇阳溪两岸景观保护区

(一)要保护沿河景色、古树名木、渡口码头、古桥驳岸、传统民居。

(二)滨水岸线要留出公共绿化带,其宽度见第四十七条,要因地制宜建设层次不同、大小不等的滨江公园。

(三)沿岸建筑宜低不宜高,宜小不宜大,宜疏不宜密,形成具有地方建筑特色的临水景观。

第六十四条余庆桥?沙古洲民俗风情区

(一)保护区:保护省级文物单位余庆桥,保护范围是东至桥东20米,西接解放路,南达下游河坝,北往上游50米。在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与保护对象无关的工程建设,对有影响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要逐步整改、搬迁或拆除,提高环境质量。

(二)控制区:沙古洲。是得天独厚的河中之洲,要规划控制,以休闲娱乐为主,可建筑低层小型的服务设施,不得兴建与民俗风情园、体育公园无关的建筑物,要保护水体、改善环境。

(三)建设区:南门民俗风貌街,要实行改造与建设并举,保护与控制结合。要建设余庆桥占地23公顷民俗风情园,要保持古街风格和有代表性传统建筑,要降低人口密度,增强街区民俗风貌。

第十章附则

第六十五条本规定实施前已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仍按原规定执行,已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的地区的建设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规定酌情实施。

第六十六条本规定由武夷山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七条本规定自政府发布之日起施行,实施后,在此以前武夷山市颁布的有关城市规划的规定,凡是与本规定有矛盾的,则以本规定为准。

武夷山旅游策划书模版2020

武夷山旅游策划书模版2020 Wuyishan tourism planning book template 2020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武夷山旅游策划书模版2020 前言:策划书是对某个未来的活动或者事件进行策划,是目标规划的文字书及实现目标的指路灯。撰写策划书就是用现有的知识开发想象力,在可以得到的资源的现实中最可能最快的达到目标。本文档根据不同类型策划书的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主办:xxx学院团委 xxx学院学生处 承办:旅游与管理系团总支 xxx有限公司团总支洋庄乡政府 活动顾问单位:共青团武夷山市委武夷山市旅游局 武夷山景区管理委员会武夷山市青年文化研究所 关于举办xxx学院第二届大学生旅游文化节 一.活动名称: xxx学院第二届大学生旅游文化节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xxx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建设海峡西岸绿色强校为目标,以“三绿”“四

会”“五开”“六为”的学校定位为行动指南,全面推进迎评促建工作。 三.活动主题: “传承文明相约武夷激情校园魅力旅游” 四.活动意义: 本届旅游文化节继承首届大学生旅游文化节的优良传统,进一步精心打造我校校园文化品牌,展现旅游文化,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亲身感受旅游文化,树立正确旅游行业观,从而了解旅游、实践旅游。同时,大学生旅游文化节也本着高校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海西建设的精神,为把武夷山打造成国际旅游大都市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夷,热爱武夷。 五.启动时间:20xx年04月08日(星期四) 15:00 六.活动对象:武夷山市高教园区全体师生 七.活动地点:图书馆前广场、校报告厅、瑞樟区多媒体教室等 八.活动内容概况:本届大学生旅游文化节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1.3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定。 1.4 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 - 90 )执行。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表2.2.3 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2.2.3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2005年02月17日 08:57 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2年7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保障城市建设的有序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丽水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在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丽水市城市规划区,是指丽水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丽水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丽水市城市规划工作。 市发展计划、国土、公安、交通、林业、水利、环保、旅游、电力、电信、文体广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第四条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应当正确处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突出生态城市特色,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五条编制丽水市城市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六条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丽水市城市规划区以外的莲都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建制镇的城市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区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丽水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隔5年续编一次,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单独编制的城市专业规划,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进行编制,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的3年内完成编制,其中主要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的1年内完成编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近期建设地段,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

玉林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玉林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乡规划编制和修改 (2)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9) 第四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6) 第五章乡村建设规划管理 (8) 第六章监督检查 (9) 第七章附则 (11)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和规范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玉林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玉林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乡、农垦管区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农垦管区规划和村庄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管理体制)市、县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工作。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向下级人民政府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 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业务上接受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城区人民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依法和按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本辖区内城乡规划的有关工作。 镇、乡人民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实施和监督工作。 市、县(区)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群众参与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对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决定和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条(政府奖励)市人民政府对遵守城乡规划、实施城乡规划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标题: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1991-07-27 【正文】: 【题目】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1991.07.27 【生效日期】1991.07.27 【失效日期】 【时效性】有效 【注】(1991年5月30日沈阳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1991年7月27日辽宁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 第三章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五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六章罚则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中心市区和苏家屯、新城子区政府所在地及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 城市中心市区是指和平、沈河、大东、铁西、皇姑区行政区域内及东陵、于洪区城区部分。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五条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在市、县、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市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各县(区)规划土地管理局是县(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规划局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城市规划工作。 第六条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市情、县情、镇情。采用各项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应与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保护地方风貌,体现城市特色。严格控制中心市区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

福建自然地理知识

自然地理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福建简称闽,省会为福州市。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4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 在沿海地区,最近的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侵、海退,形成多级不同高度的海滨阶地、海蚀平台。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港湾125个,拥有福州、厦门、湄洲湾、宁德三都澳等许多天然良港。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00多条,大多流程短、水量大、水流湍急 气候特点 福建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为气候的显著特色。年平均气温15℃-22℃,从西北向东南递升。一月5℃-13℃,七月25℃-30℃。福建是全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福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土、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沿海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风能等各种可再生资源。 2.水力资源: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3.森林资源:福建又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3%,居全国首位。 4.水产资源:海洋生物3000余种,其中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二、旅游资源 福建拥有众多的国家级风光名胜和自然保护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厦门鼓浪屿、湄洲岛妈祖文化、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上杭古田会址、昙石山古文化遗址、宁德白水洋奇观等八大旅游品牌影响日益扩大。福州市还拥有马尾船政文化、石鼓名山、三坊七巷、西禅寺、森林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国家旅游渡假区2个。已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已建成国家优秀旅游城市7个、国家园林城市3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境界。 历史概况 第一节历史沿革 福建简称"闽",因闽江为境内最大河流、古为闽越族居住地而得名。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置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北宋置福建路,南宋设1府5州2军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又称"八闽"。明清置福建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后置福建省。1949年8月24日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

武夷山自由小镇规划文本

规划总论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正确指导自由小镇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合理地规范自由小镇旅游区的开发行为,确保自由小镇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背景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自遊小镇,已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地一道靓丽的景观,吸引着更多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据了解,自遊小镇是由上市公司三木集团投资建设的独具特色、配套齐全、业态丰富以自游行服务、养生度假为核心的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占地面积875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人。自2011年8月动工以来,已完成40%的内设项目。全境皆山水相依,自然景观美不胜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项目占地面积875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第四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8—2020,共2年,分为一期。2018-2020。 第五条规划原则 (一)生态保护原则 (二)市场导向原则 (三)人文关怀原则 (四)特色创新原则 (五)产业联动原则 (六)可操作性原则 (七)可持续发展原则 现状及前景分析 第六条资源现状分析 (一)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从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营地区位于东侧B地块,占地470亩,目前,一期项目有游客服务中心、3D露天汽车影院、房车营地、帐篷露营地、加油站、野外烧烤、儿童乐园、茶吧、棋牌室、两岸咖啡、麦当劳等;二期项目有大型生态停车场、温泉木屋、汽车旅馆、各式餐饮等。 (二)旅游资源定性分析 1.罕见的风景区 2.河道逶迤,景色优美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节选)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第三章 建筑管理 第四章 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 第五章 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3 建设基地控制指标 注: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见附录五。 2.3.8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范围: 2.3.8.1 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 2.3.8.2 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0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5米。 第三章 建筑管理  3.1 建筑间距 3.1.1 建筑物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执行本规定。

3.1.2 根据居信建筑日照标准和我省实际情况,居信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低限什按表三-1执行。 3.1.2.1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L=i:H 式中:L=建筑间距 i=日照间距系数 H=南侧建筑的计算高度(见附录二) 3.1.2.2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表三-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注:旧城区改造中局部地区确实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的,按现状城市人口计,中小城市可减少系数0.05,大城市减少0.1,并应通过市县实施细则明文规定"局部地区"的范围。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住宅正南向东布置时的照间距。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2003 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

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武夷山景区调查报告

武夷山景区满意度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5日 调查地点:武夷宫景区

目录 一武夷山概况 (3) 二武夷山景区具体调查过程 (4) (一)调查目的 (4)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4) (三)调查方式 (4) (四)调查时间 (5) (五)调查容 (5) 三调查结果分析 (5) 四调查过程展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调查总结与建议 (14) 五调查总结与建议 (14) 武夷山景区游客调查问卷 (17)

一武夷山概况 武夷山市位于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地区,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2813平方公里,总人口22.37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4个农茶场、115个行政村。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境拥有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原中央区县,先后获评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县、全国首批5A级风景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等。 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此设立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武夷山景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九曲溪盘环区,九曲溪两岸分布着36奇峰、99岩。1990年原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在游览武夷山后欣然题词:“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风景区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典。”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5万亩。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5.3%,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8万至9万个,是“天然氧吧”。武夷山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动物种类5110种,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境的“古闽族”“闽越族”文化遗存是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武夷山曾是闽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代,武夷山集儒、道、佛于一身,被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家称为“升真元化洞天”。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生活、著书、讲学长达50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 19910703 【实施日期】 19910703 1991年5月30日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章名】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三章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规划管理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五章建筑规划管理 第六章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 第七章监督与检查 第八章处罚 第九章附则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和保证实施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本市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本办法。 本市城市规划区分为市规划区和建制镇规划区。市规划区包括市区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址及重要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和其他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建制镇规划区包括镇区、近郊区以及本镇行政区域内其他应当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 第三条城市建设应当按照严格控制市区规模、合理发展小城镇的方针,逐步形成本市市区、重要城镇和其他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第五条本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市规划管理。 市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 郊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 第六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 【章名】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七条本市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市区应当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第八条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速度、建设标准、定额指标等与国家和本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江河湖泊等水体的保护,注重绿化和城市景观; (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符合城市防洪、排渍、防火、防爆、防泥石流、抗震、治安、交通、人民防空等要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或者措施;

武夷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关系

武夷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210046,严瑛) 摘要:地处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而武夷山经济发展状况怎么样呢?这与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关键字:自然,经济,旅游业,茶业 1 研究区域概况: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以丹霞地貌为主。从纬度上很容易看出,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据统计境内1957~1980年,24年平均气温17.0~18.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6.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 7.7℃。平均年温差15.8~20.9℃。城关点平均气温年际间变化不大,最高为1961年1 8.4℃,最低为1976年的17.2℃,相差仅1.2℃。极端最低气温-8.1℃,出现在1973年12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 40.4℃,出现在1971年7月25日。在武夷山屏障作用下,隆冬的武夷山市比同纬度地区平均气温约高2℃。在武夷山市境内海拔400~700米之间,由于逆温作用在冬季形成一条“暖带”,使这一地带冻害较轻。由于地形地势的不同,形成各地气温差异很大。中、南部河谷盆地年平均气温在17.9~18.1℃之间,中山区、黄冈山年平均气温仅8.4℃。温度垂直递减率为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减低0.49℃。从降水上看,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加之丘陵为主的地形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武夷山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由于保护工作得当,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350m-1400m,山地红壤)、针叶阔叶过渡带(500m-1700m,山地黄红壤),温带针叶林带(1100m-1970m,山地黄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m-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m-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河岩生性植被群落。 武夷山的交通很便捷,航空、铁路、公路都较发达,这得益于武夷山风景。 2 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0.2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比2005年的31.9亿元增长1.5倍;人均GDP达20321元,年均增长14%;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区。全市出口总值达32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2005—

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唐山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的市区城市规划区中的路南区、路北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凡在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工程设施的,均按本规定执行。 其他各区可参照执行。 (四)沿道路设置阳台、雨棚等地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建筑物主体2.5米,地下建(构)筑物退让道路规划红线不得小于3米。 (五)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最小退让距离按最高建筑的标准执行。 (六)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中作为大型商场的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方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5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且与城市道路相连。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内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新建学校、幼儿园教学楼、医院住院部等主体建筑距规划道路红线20米以上。 第三十五条拟开发地块与未开发用地或规划拟改造用地相邻,其与该地块退让距离按以下掌握: (一)拟开发地块或者相邻地块已编制详细规划,按照详细规划掌握。 (二)两地块均未编制详细规划,按以下掌握: 1、在拟开发地块东、西两侧存在未开发地块,退让该侧地块边界,高层不小于10米,多层不小于6.5米。 2、在用地北侧存在未开发地块,住宅建筑退让该边界日照间距一半。 3、在用地南侧存在未开发地块,若拟建为多层住宅建筑,则退

武夷山地质地貌概况

武夷山地质地貌概况 武夷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本区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其后,武夷山地区发育了一套河湖相沉积,产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成为研究我国东部侏罗~白垩系地层及时代划分的典型剖面。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第四纪以来,武夷山西部的黄岗山大幅度上升了1000M。,而东部崇安~武夷宫盆地上升幅度缓慢,使武夷山地区在30km的范围内,高度相差1950m,平均坡降6.5%.发育了从中山到丘陵盆地的系列地貌类型和从西到东的2100m~2200。、1800rn~1900m、1100m~1200m、700m~800m、500m~550m和400m左右等六级夷平面。受地质构造的严格控制,西部发育了长达几十公里岩壁陡峭的深大断裂谷和断块山脊,如黄岗山~大竹岚的断层深谷川W和FW向断裂谷与NNE、NW断裂构成了典型的格子状构造地貌。东部地区因受NNEJW和EW断裂构造的控制,发育了曲折多弯的溪流和柱状、锥状、悬崖等丹霞地貌,形成山水相融的九曲溪风光。EW和SN向断裂构造产生了风景似画的章堂涧、倒水坑至牛栏坑、九龙窠和流香润的“王”字型断裂谷系。告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我国同类地貌中山体最秀、类型最多、景观最集中、山十结合最好、视域景观最佳,可入性最强的自然景观区,为此,在中国名山中享有特殊地位。

武夷山景区调查报告

武夷山景区满意度调查报告 调查 时间: 2012年11 月25日 调查 地点:武 夷宫景区 目录 一武夷山概况 (5) 二武夷山景区具体调查过程 (7)

(一)调查目的 (7)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8) (三)调查方式 (8) (四)调查时间 (8) (五)调查内容 (8) 三调查结果分析 (8) 四调查总结与建议 (22) 此次调查报告我们组员主要是针对游客对武夷山景区满意度的调查,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归纳在景区的可进入性、讲解服务的专业性、景区景点的设施设备问题等,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游客的一些旅游爱好对景区的再开发提出了建议,以及目前景区对游客的满意程度,对于景区未来开发与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22) 我们小组认为影响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22) 1.武夷山景区景点的满意度。即包括了景区景点选择游览的方式的满意程度,景区景点的建设与设施设备满意程度,景点项目的满意程度和景区的安全保卫满意程度等。 (22) 2.武夷山导游人员景点讲解服务。主要指导游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这包括了导游

人员的正确委派,由旅行社委派的具有合格的有专业技术的导游人员,不仅要了解武夷山的旅游景点还可以更好的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22) 3.武夷山景区的可进入性。指旅游景区的交通设施状况。武夷山的交通状况还不是很完善。武夷山的交通现状: (22) (1)武夷山虽是公路、铁路、机场及其具备,但是这只是旅游当中最初的规模,可进入性比较差,遇到旅游高峰期就会出现交通堵塞、进入难、出去更难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武夷山的交通设施仍是有限,线路开发还未俱全,售票处较少,服务员的素质要求还不到位。交通也不是很规范。 (22) 4.武夷山的旅游安全。旅游安全指旅游景区是否认真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安全保卫制度;有无安全保卫设施;有无安全隐患;是否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23) 5.武夷山景区环境卫生的满意度。景区环境卫生满意度指武夷山旅游景区食品、公共厕所、游泳场所、垃圾箱等各类设施的清洁状况对游客的影响。 (23) 6.武夷山景区的游客容量。游客容量是指一个景区的游客容量是有限的,这主要建立在自然和环境的相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 (23) 7.武夷山景区的管理服务。景区的管理服务指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是否健全;顾客投诉机制情况;是否为特定人群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特殊服务。 (23)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小组提出了以下的七点建议: (24)

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二节建设用地 第三节建筑容量 第四节绿地 第三章建筑管理 第一节建筑间距 第二节建筑退让 第三节建筑高度 第四节建筑基地出入口及停车 第五节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四章市政工程管理 第一节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 第二节管线综合 第五章附则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镇规划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义乌市市域总体规划》、《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各类建设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本规定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建设应按批准的专项规划执行,可不受本规定的限制。 在规划编制、管理中,涉及消防、人防、环保、交通等其他专业的,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其他专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合本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本市城市

武夷山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武夷山的生态旅游开发 林婷茹07地理 070904006 【摘要】: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可对武夷山来说,生态旅游发展之路已经走了将近30年,近年来,武夷山生态旅游发展的“步伐”更加成熟、稳健。面对其他生态旅游区的崛起,武夷山的生态旅游开发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武夷山生态旅游开发目的原则 【引言】: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最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事业,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武夷山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生力军,伴随着旅游业向纵深不断发展,武夷山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武夷源、玉龙谷、青龙、龙川、大安源等生态旅游区为骨干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生态游给武夷山旅游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武夷山旅游贴上了“绿色”标签,成为世界遗产地的一张亮丽名片。武夷山生态旅游的红火必将推进其生态旅游的深度开发进程。 【正文】: 1、武夷山总体概况 武夷山市是中国重点风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以及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华侨经济开发区等。境内山水秀丽、风光奇特、人文荟萃、古迹甚多,1999年12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地。 地处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辖5镇、5乡、6个国有农茶场、115个行政村。总人口21.68万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属中亚热带地区,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我国大陆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全省之最。闻名中外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使武夷山市自然条件具备诸多特异性。 2、武夷山生态旅游开发 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科学的定义和开发原则基础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来源:规划局发表日期:2015-02-18 第一编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坐标系应当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高程系应当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 第四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设计导则的要求。 第二编规划编制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五条规划编制应当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导、统筹、调控等公共政策作用。 第六条本规定的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八条编制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九条规划成果文件应当包括纸质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具体的格式规范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十条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第十一条总体规划是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城乡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特定功能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一般由辖区规划和城区或者镇区规划组成。 编制总体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方案阶段。 第十二条编制总体规划前,应当首先进行下列专题研究: (一)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即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调控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的落实情况; (二)城市发展定位,即根据城市区位、资源环境状况、现状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的政策要求,科学分析研究城市发展方向、途径和功、 (三)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即根据现状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影响人口规模的因素,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以及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