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二--配置TCPIP协议

实验二--配置TCPIP协议

实验二配置TCP/IP协议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地点数计学院实验中心实验时间指导老师

实验成绩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掌握TCP/IP协议的安装及配置方法;

掌握常用的TCP/IP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二、实验环境

多台装有Windows 2008 Server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安装TCP/IP协议

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右键调出属性面板—>添加—>协议—>选择

TCP/IP协议—>开始安装

2、设置TCP/IP协议

右击网上邻居—>属性—>右击本地连接—>属性—>选择TCP/IP协议—>属性

设置IP地址:机器号+10

设置子网掩码:设置默认网关:设置DNS服务器:、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使用

(1)Ping

Ping是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包发送和接收状况非常有用的工具,是网络测试最

常用的命令。Ping向目标主机(地址)发送一个回送请求数据包,要求目标主机收到请求后给

予答复,从而判断网络的响应时间和本机是否与目标主机(地址)联通。

如果执行Ping不成功,则可以预测故障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线故障,网络适配器

配置不正确,IP地址不正确。如果执行Ping成功而网络仍无法使用,那么问题很可能出在

网络系统的软件配置方面,Ping成功只能保证本机与目标主机间存在一条连通的物理路径。

命令格式:

参数含义:

-t不停地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直到用户按ctrl+c结束

-a 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

-n count 指定要Ping多少次,具体次数由count来指定;

-l size 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

①测试本机TCP/IP协议安装配置是否成功

PING127.0.0.1

这个Ping命令被送到本地计算机的IP软件,如果此测试不能通过,就表示TCP/IP的安装或配置存在问题。

②PING 本机IP

这个命令被送到我们计算机所配置的IP地址,我们的计算机始终都应该对该Ping命令作出应答,如果没有,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出现此问题时,局域网用户请断开网络电缆,然后重新发送该命令。如果网线断开后本命令正确,则表示另一台计算机可能配置了相同的IP地址。

③ PING 局域网内其他IP

这个命令应该离开我们的计算机,经过网卡及网络电缆到达其他计算机,再返回。收到回送应答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载体运行正确。但如果收到0个回送应答,那么表示子网掩码(进行子网分割时,将IP地址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分开的代码)不正确或网卡配置错误或电缆系统有问题。

④PING 网关IP

这个命令如果应答正确,表示局域网中的网关路由器正在运行并能够作出应答。

⑤PING LOCALHOST

LOCALHOST是一个操作系统的网络保留名,它是的别名,每台计算机都应该能够将该名字转换成该地址。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则表示主机文件(/Windows/host)中存在问题。

(2)ipconfig

使用ipconfig /all 查看配置。

发现和解决TCP/IP 网络问题时,先检查出现问题的计算机上的TCP/IP 配置。可以使用ipconfig 命令获得主机配置信息,包括IP 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注意:对于Windows 95 和Windows 98 的客户机,请使用winipcfg 命令而不是ipconfig 命令。使用带/all 选项的ipconfig 命令时,将给出所有接口的详细配置报告,包括任何已配置的串行端口。使用ipconfig /all,可以将命令输出重定向到某个文件,并将输出粘贴到其他文档中。也可以用该输出确认网络上每台计算机的TCP/IP 配置,或者进一步

调查TCP/IP 网络问题。

(3)Netstat

Netstat命令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了解网络的整体使用情况。它可以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例如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和网络接口信息,可以统计目前总共有哪些网络连接正在运行。利用命令参数,命令可以显示所有协议的使用状态,这些协议包括TCP协议、UDP协议以及IP协议等,另外还可以选择特定的协议并查看其具体信息,还能显示所有主机的端口号以及当前主机的详细路由信息。

命令格式:

netstat [-r] [-s] [-n] [-a]

参数含义:

-r 显示本机路由表的内容;

-s 显示每个协议的使用状态(包括TCP协议、UDP协议、IP协议);

-n 以数字表格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a 显示所有主机的端口号。

(4)Tracert

Tracert命令用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并显示到达每个节点的时间。命令功能同Ping类似,但它所获得的信息要比Ping命令详细得多,它把数据包所走的全部路径、节点的IP以及花费的时间都显示出来。该命令比较适用于大型网络。

tracert IP地址或主机名[-d][-h maximumhops][-j host_list] [-w timeout]

参数含义:

-d 不解析目标主机的名字;-h maximum_hops 指定搜索到目标地址的最大跳跃数;

-j host_list 按照主机列表中的地址释放源路由;

-w timeout 指定超时时间间隔,程序默认的时间单位是毫秒。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在虚拟机操作系统下,如何配置网络协议,以达到顺利连接网络的目的。在网络设置中应注意本机主机名称,不可与同局域网内的其他主机名称相同;修改网络配置参数,IP地址不可与其他主机一致;确定网络硬件完好且齐全。

五、附录(图)

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11

实验三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 观察LSA生成情况 掌握域间路由聚合 准备知识 OSPF协议概述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对,OSPF 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OSPF协议使用的是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利用链路状态通告(Link State Advertisement,LSA)得到的信息来计算到每一个目标网络的最短路径。每一台路由器将会对区域中的网络拓扑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观察,以自身为根生成一个树,并有到达每个目的网段的完整路径。 2、LSA的分类及格式 type=1:Router-LSA(路由器LSA),由路由器生成,描述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和花费,传递到整个区域(ABR对不同的区域生成不同的Router-LSA,在对应的区域内传播)。 type=2:Network-LSA(网络LSA),由DR生成,描述本网段的链路状态,传递到整个区域。 type=3:Net-Summary-LSA(网络聚合LSA),由ABR生成,描述到某区域内某一网段的路由信息,传播到相邻的区域。 type=4:ASBR-Summary-LSA(ASBR聚合LSA),由ABR生成,描述了ASBR的信息,传播到相关区域。 type=5:AS-External-LSA(AS外部LSA),由ASBR生成,描述到AS外部的路由,传递到整个AS(stub区域除外)。 2、区域 OSPF协议将整个自治系统(AS)分为若干个区域。 规定:区域0是一个OSPF网络中必须具有的区域,称为骨干区域。其它所有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连接在一起。通常也称为区域直径不超过3。 3、路由器标识(Router ID) Router ID是一个32bit的数字,它在自治系统中被用来惟一识别路由器。缺省时,OSPF 协议使用最高的回送接口(Loopback接口)地址作为RID,若Loopback接口没有被设置,则使用物理接口上最高的IP地址作为RID。 使用Loopback 接口的好处是它是逻辑接口,比物理接口稳定,不会因为接口故障而产生新的RID。使用Loopback接口的另一个好处是允许管理员手工分配RID。 Loopback 是一种纯软件性质的虚拟接口,任何送到该接口的网络数据报文都会被认为是送往路由器自身的。 Loopback 接口一旦被创建,将一直保持Up 状态,直到被删除。 4、OSPF进程号(process-id) OSPF路由进程process-id必须指定范围在1-65535。process-id只在路由器内部起作用,不同路由器的process-id可以不同。 域间路由聚合 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 ABR)将某区域的路由信息生成type=3的LSA传到相

关于路由协议试题以及参考答案

关于路由协议试题以及参考答案 1、解决路由环问题的方法有(ABD) A. 水平分割 B. 路由保持法 C. 路由器重启 D. 定义路由权的最大值 2、下面哪一项正确描述了路由协议(C) A. 允许数据包在主机间传送的一种协议 B. 定义数据包中域的格式和用法的一种方式 C. 通过执行一个算法来完成路由选择的一种协议 D. 指定MAC地址和IP地址捆绑的方式和时间的一种协议 3、以下哪些内容是路由信息中所不包含的(A) A. 源地址 B. 下一跳 C. 目标网络 D. 路由权值 4、以下说法那些是正确的(BD) A. 路由优先级与路由权值的计算是一致的 B. 路由权的计算可能基于路径某单一特性计算,也可能基于路径多种属性 C. 如果几个动态路由协议都找到了到达同一目标网络的最佳路由,这几条路由都会被加入路由表中 D. 动态路由协议是按照路由的路由权值来判断路由的好坏,并且每一种路由协议的判断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5、IGP的作用范围是(C) A. 区域内 B. 局域网内 C. 自治系统内 D. 自然子网范围内 6、距离矢量协议包括(AB) A. RIP B. BGP C. IS-IS D. OSPF 7、关于矢量距离算法以下那些说法是错误的(A) A. 矢量距离算法不会产生路由环路问题 B. 矢量距离算法是靠传递路由信息来实现的 C. 路由信息的矢量表示法是(目标网络,metric) D. 使用矢量距离算法的协议只从自己的邻居获得信息 8、如果一个内部网络对外的出口只有一个,那么最好配置(A) A. 缺省路由 B. 主机路由 动态路由C. 9、BGP是在(D)之间传播路由的协议

路由与路由协议详情详情配置

实用标准文案路由器与路由协议配置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理解和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以及设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缺省路由和动态路由等。1. 查看路由器的工作状态、接口状态与配置。2. 掌握静态路由、缺省路由的配置与测试。3. )的工作原理。4.了解路由器动态路由协议(RIP RIP5.掌握的配置与测试。 二、实验理论 三、实验条件网络交换与路由操作系统、Boson NetSim 1.软件环境: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xp 模拟器。模拟器。2.硬件环境:计算机、路由器/ E0:192.168.1.1/24E0:11.0.0.1/24E0:11.0.0.2/24S0:10.0.0.1/24 192.168.1.0/24E0:12.0.0.2/24S0:10.0.0.2/24LANE1:12.0.0.1/24四、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1:路由器的IOS软件使用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实验内容2:为路由器添加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实验内容3:测试路由器接口、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 五、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1:路由器的IOS软件使用 (1)使用计算机串行口连接到路由器的Console端口,通过Windows2000/Professional/XP操作系统的“超级终端”软件连接到路由器。或者通过Telnt的方式远程登录到路由器。 (2)设置路由器R3,熟悉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

1. 初始化配置(为路由器命名、关闭域名解析、日志同步) router(config)#host r3 R3(config)#no ip domain-lookup R3(config)#line con 0 R3(config-line)#logging synchronous 日志自动同步(自动换行) R3(config-line)#exec-time 0 0 会话永不超时(默认10分钟) 2 设置密码(console口、VTY接口和特权) r1(config)#line con 0 r1(config-line)#password ccna console口配置密码 r1(config-line)#login r1(config)#line vty 0 4 r1(config-line)#pass ccnp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r1(config-line)#login r1(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r1,r2,r4的配置( 略) 密码配置结束后待实验设备调试通后可以通过任何一个设备telnet其它设备。为了配置方便可以放最后做。 2. 按照网络拓扑图所示的IP地址规划,配置路由器R3的接口。

RIP路由协议配置

. 2.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掌握以下技能: 1.路由器基本配置使用方法; 2.配置RIP协议; 3.配置RIPv2协议; 4.查看上述配置项目的相关信息。 2.2实验任务 1.配置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配置2.RIP协议; 配置3.RIP v2协议; 使得不同网段的4.PC机能够通信; 2.3实验设备 CISCO2600交换机三台,带网卡的PC机两台,控制电缆两条,串口连接线两条。 交叉线序网线两条以及Consoie电缆; 2.4实验环境 如图所示,用串口连接线把路由器router1的串口s0和router3的串口s0连接起来;把路由器router2的串口s0和router3的串口s1连接起来。PC1与路由器router1的FastEthernet0/1连接,PC2与路由器router2的FastEthernet0/11连接,电缆连接完成后。给所有设备加电,开始进行实验。 文档Word . 2.5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信息要求完整,包括学号、、班级、专业、课程名称、教师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心得体会等内容。

2.6实验步骤通过PC1上的超级终端连接路由器router1,并为路由器命名 Router> enable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Router(config)# hostname router1 router1(config)# 1.设置路由器router1的Ethernet0端口的IP地址 router1(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0 router1(config-if)# ip address 11.168.1.11 255.0.0.0 router1(config-if)# no shutdown 2.设置路由器router1的串口s0端口的IP地址 router1(config-if)# int s0 router1(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3 255.255.255.0 router1(config-if)# no shutdown 3.设置PC1的IP地址11.168.1.10,网关为11.168.1.11 文档Word .

路由器及路由协议的配置实验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路由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初步掌握IOS的一些基本命令,学习对路由器进行安全设置和基本的日常维护。 2、理解利用路由器IP包进行路由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初步掌握相关的一些IOS命令,学习对路由器的路由表进行查看。 实验要求 1、按照上述实验步骤进行正确的配置后,可以观察到运用TFTP服务器进行IOS备份的过程,可以在一台路由器的控制台上对远程登录的路由器进行配置的查看和修改,另外,还可以对各种口令设置的有效性进行考证。 2、按照上述实验步骤进行正确的配置后,可以用“ping”命令进行网络的连通测试,可以看到:无论是采用静态路由方式,还是采用动态路由方式,都可以达到连通网络的目的。 实验内容 1、学习检查路由器的主要参数和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2、学会对路由器进行各种口令的设置; 3、掌握路由器一些关键文件的备份。 4、静态路由的配置; 5、RIP协议的配置; 6、IGRP协议的配置 实验设备 三台Cisco 25XX路由器和一台PC。 实验原理图 图 1-1 实验原理图1

图 1-1 实验原理图2 实验步骤 一、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将路由器与终端相连,加电启动路由器,进入命令行配置方式; 2、在“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进入“特权模式”,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 t”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3、用“hostname”命令为路由器命名; 4、用“int e0”、“int s0”、“int to0”命令进入路由器的某个端口的配置状态,这时可为路由器的该端口指定进行一些参数(如:IP地址、速率等)的设置; 5、按“ctrl+z”回到“特权模式”下,用“sh ver”、“sh running”、“sh start”和“show int”命令分别查看路由器的IOS版本、配置和端口状态; 6、练习“ctrl+A”、“ctrl+E”、“ctrl+B”、“ctrl+P”等组合键的使用; 7、学习如何进行“端口配置模式”、“全局配置”、“特权模式”和“用户模式”之间的转换,学习不同状态下帮助的获得; 8、练习进行各种命令的配置,包括:“console password”、“telnet password”、“auxiliary passwod”、“enable password”、“secret password”等; 1、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命令解释:开启特权密码保护。 2、router(config)#enable secret class 命令解释:开启特权密匙保护。 这两个密码是用来限制非授权用户进入特权模式。因为特权密码是未加密

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

实验三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 2、观察LSA生成情况 3、掌握域间路由聚合 二、准备知识 1、OSPF协议概述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对,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OSPF协议使用的是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利用链路状态通告(Link State Advertisement,LSA)得到的信息来计算到每一个目标网络的最短路径。每一台路由器将会对区域中的网络拓扑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观察,以自身为根生成一个树,并有到达每个目的网段的完整路径。 2、LSA的分类及格式 type=1:Router-LSA(路由器LSA),由路由器生成,描述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和花费,传递到整个区域(ABR对不同的区域生成不同的Router-LSA,在对应的区域内传播)。 type=2:Network-LSA(网络LSA),由DR生成,描述本网段的链路状态,传递到整个区域。 type=3:Net-Summary-LSA(网络聚合LSA),由ABR生成,描述到某区域内某一网段的路由信息,传播到相邻的区域。 type=4:ASBR-Summary-LSA(ASBR聚合LSA),由ABR生成,描述了ASBR的信息,传播到相关区域。 type=5:AS-External-LSA(AS外部LSA),由ASBR生成,描述到AS外部的路由,传递到整个AS(stub区域除外)。 2、区域 OSPF协议将整个自治系统(AS)分为若干个区域。 规定:区域0是一个OSPF网络中必须具有的区域,称为骨干区域。其它所有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连接在一起。通常也称为区域直径不超过3。 3、路由器标识(Router ID) Router ID是一个32bit的数字,它在自治系统中被用来惟一识别路由器。缺省时,OSPF协议使用最高的回送接口(Loopback接口)地址作为RID,若Loopback接口没有被设置,则使用物理接口上最高的IP地址作为RID。 使用Loopback 接口的好处是它是逻辑接口,比物理接口稳定,不会因为接口故障而产生新的RID。使用Loopback接口的另一个好处是允许管理员手工分配RID。 ◆Loopback 是一种纯软件性质的虚拟接口,任何送到该接口的网络数据报文都 会被认为是送往路由器自身的。 ◆Loopback 接口一旦被创建,将一直保持Up 状态,直到被删除。 4、OSPF进程号(process-id)

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

实验RIP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 【实验名称】 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在路由器上如何配置RIP路由协议。 【背景描述】 假设在校园网在地理上分为2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分别有一台路由器连接了2个子网,需要将两台路由器通过以太网链路连接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配置,以实现这4个子网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了在未来每个校园区域扩充子网数量的时候,管理员不需要同时更改路由器的配置,计划使用RIP路由协议实现子网之间的互通。 【需求分析】 两台路由器通过快速以太网端口连接在一起,每个路由器上设置2个Loopback端口模拟子网,在所有端口运行RIP路由协议,实现所有子网间的互通。 【实验拓扑】 【实验设备】

路由器2台 【预备知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方法,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实验原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协议)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是典型的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协议。 RIP把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称为经过了一跳,而每经过一跳,RIP 就会将他的度量值(metric)加1,这样的话,跳数越多的则路径越长,而RIP会优先选择一条到达目标网络跳数少的路径,他支持的最大跳数是15跳,超过则被认为是不可达。 RIP在构造路由表时会使用到3种计时器:更新计时器、无效计时器、刷新计时器。它让每台路由器周期性地向每个相邻的邻居发送完整的路由表。路由表包括每个网络或子网的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度量值。 【实验步骤】 第一步:设计拓扑结构 请查看《limp学生使用指导》 第二步:配置路由器的名称、接口IP地址 进入limp系统的实验操作界面,选择第一个路由器点击登录,进入路由器的命令行控制窗口,在窗口中按一下回车键。 Ruijie>en

实验13 RIPv2路由协议基本配置

实验十三 RIPv2路由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RIPv1和RIPv2之间的区别 ?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RIPv2协议的方法,实现小型网络的连通 二、实验设备 路由器2台,直通双绞线,V.32 DCE/DTE线缆 三、实验内容 利用动态路由选择协议RIPv2,实现不同网段间的路由。 四、实验拓扑 图1 利用serial高速同步串口连接 五、背景描述 假设校园网分为2个区域,每个区域内使用一台路由器连接2个子网,现在要在路由器上做适当的配置,实现校园网内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通信。 六、相关知识 1、关于RIPv2 RIPv2是无类的路由协议,更新中携带子网掩码。因此,支持VLSM,使用组播发送更新,组播地址为224.0.0.9,同时,支持RIP的认证功能。 主机路由:目的地为主机。 直连路由:目的地所在网络与路由器直接连接。 间接网络:目的地所在网络与路由器直接连接。 七、实验步骤

步骤1.画出实验拓扑结构图。 步骤2. 按实验拓扑图连接设备。 步骤3. 路由器更改主机名,标识使用的是哪台路由器。 步骤4. 在路由器Router A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 若使用图2的连接方式: RouterA(config)# interface serial 1/2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90.168.10.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colok rate 64000 !设置串口DCE端时钟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exit !给loopback配置IP地址后不需要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1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exit 验证测试:验证路由器接口的配置 RouterA#show ip interface brief 步骤5. 在路由器Router B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 若使用图1的连接方式: RouterB(config)# interface serial 1/2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90.168.10.2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B(config-if)#exit RouterB(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exit !给loopback配置IP地址后不需要no shutdown RouterB(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1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0.1.2.1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exit 验证测试:验证路由器接口的配置 RouterB#show ip interface brief 步骤6.在两台路由器上配置RIPv2路由,但不关闭自动汇总。

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

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 实 验 类 型 网络工程 实 验 等 级 初级实验 实 验 目 的 掌握在路由器上如何配置RIP路由协议。 背景描述假设在校园网在地理上分为2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分别有一台路由器连接了2个子网,需要将两台路由器通过以太网链路连接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配置,以实现这4个子网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了在未来每个校园区域扩充子网数量的时候,管理员不需要同时更改路由器的配置,计划使用RIP路由协议实现子网之间的互通。 需求分析两台路由器通过快速以太网端口连接在一起,每个路由器上设置2个Loopback端口模拟子网,在所有端口运行RIP路由协议,实现所有子网间的互通。 实验拓扑图 实验设备? R1? R2 预 备知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方法,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实验原理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协议)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是典型的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协议。 RIP协议以跳数做为衡量路径开销的,RIP协议里规定最大跳数为15。 RIP在构造路由表时会使用到3种计时器:更新计时器、无效计时器、刷新计时器。它让每台路由器周期性地向每个相邻的邻居发送完整的路由表。路由表包括每个网络或子网的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度量值。 实验【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置两台路由器的主机名、接口IP地址

内容RSR20#configure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SR20(config)#hostname RouterA RouterA(config)# Router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 RouterA(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RouterA(config-if)#Aug 15 23:46:32 RouterA %7:%LINE PROTOCOL CHANGE: Interface Loopback 0,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exit RouterA(config)# RouterA(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1 RouterA(config-if)#Aug 15 23:47:00 RouterA %7:%LINE PROTOCOL CHANGE: Interface Loopback 1,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exit RSR20#configure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SR20(config)#hostname RouterB RouterB(config)# RouterB(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B(config-if)#exit RouterB(config)# RouterB(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RouterB(config-if)#Aug 8 21:00:00 RouterB %7:%LINE PROTOCOL CHANGE: Interface Loopback 0,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exit RouterB(config)# RouterB(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1 RouterB(config-if)#Aug 8 21:00:28 RouterB %7:%LINE PROTOCOL CHANGE: Interface Loopback 1,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0.2.2.1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exit 第二步:在两台路由器上配置RIP路由协议 RouterA(config)#router rip 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0

实验5:登录路由器与路由协议配置最新完整版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实验 学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2012年3月17日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五:登录路由器与路由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使用Console口登录路由器;使用Telnet方式登录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RIP路由协议配置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配置路由器的方法和命令 3、RIP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Pc机、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警告:路由器高速同异步串口(即S口)连接电缆时,无论插拔操作,必须在路由器电源关闭情况下进行;严禁在路由器开机状态下插拔同/异步串口电缆,否则容易引起设备及端口的损坏。} 1、请选用本端路由器,首先确定路由器型号,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依次做下 列三个实验。 (1)通过Console口登录路由器 使用双绞线在配线架上将该PC机的COM口与该路由器的Console口连接起来。请在实验报告中简述你在配线架上是怎样接线的。在该PC机上使用Windows XP下的“超级终端”登录路由器,检查是否能成功登录。(5分) PCB: PC机的COM口映射到配线架上的23号端口,路由器的Console口映射到配线架上的16号端口,故只需用直连线连接配线架上的23号和16号端口,用超级终端登录成功。 (2)通过Telnet方式登录路由器

以太网口 以太网口 以太网口 以太网口 图1 Telnet方式登录路由器 使用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参照课件完成使用telnet方式登录前的必要配置,然后按照图1的环境组网,进行telnet登录。请在实验报告中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a)你所配置的PC机的IP地址是什么?路由器以太网口的IP地址是什 么?(10分) PC 机的IP地址是:192.168.0.2 路由器以太网的IP地址是:192.168.0.1 设置命令: b)你是如何在路由器上设置登录用户和密码的?(10分) 连线使用超级终端登陆到路由器,进入系统视图下,输入: [Quidway] local-user huawei /创建本地帐号“huawei”/ password simple huawei /设置密码为“huawei”/ service-type telnet /设置服务类型为telnet/ level 3 /设置用户优先级为3/ c)为什么不能直接用一根直通双绞线把PC机和路由器连接起来,而中间 必须经过一台交换机?(10分) PC机、路由器的以太网端口均是MDI类型,之间只能用交叉线连接。 交换机的以太网接口是MDI-X类型,与不同类型端口连接才能使用直通双绞线连接。 (3)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练习下列命令: a)显示VRP软件版本及路由器硬件版本 [任意视图] display version b)更改路由器标识 [系统视图] sysname name c)擦除配置信息、保存配置信息、重启路由器

实验OSPF路由协议配置实验报告

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及实践 实验名称:OSPF路由协议配置 专业班级:姓名:小组学号:2012014048实验日期:6.6 实验内容: 1、理解OSPF路由协议。 2、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组建一个简单的路由网络。 3、理解并会在路由器中配置使用OSPF协议路由。 实验目的: 1、掌握OSPF协议的配置方法。 2、掌握路由器上同时有多种路由协议时的配置方法。 实验报告内容 本实验要求读者完成一个综合实验项目。实验网络图如下所示,要求一组操作路由器A和B, 另一组操作路由器C和D。首先每组自己采用ospf路由协议实现本网段的全连通。之后,将两组路由器再互连起来,并且互连的两个路由器接口采用rip路由协议。利用上述讲解的路由引入技术实现两组的全连通。 第一组配置图第二组配置图 (一)直接在图中标注各设备接口(包括主机)的IP地址 (二)每组完成自己的配置。配置可以分成三步:(1)配置主机和路由器各接口的IP地址;(2)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路由;(3)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如果全部连通说明配置正确,否则查找错误并纠正后 成绩: 教师:李翠莲

再测试。要求写出两台路由器上的ospf路由配置命令。

这一步配置可以分成三步:(1)在路由器上新增加配置rip路由协议,在rip协议的network中只声明新增的网段;(2)在路由器的rip协议中引入ospf协议,ospf协议中引入rip协议。注意只需要在配置了多种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中需要这样做,只配置一种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不需要进行路由引入操作,路由引入除了引入路由协议外,还要注意附加引入直连路由;(3)完成后测试各网段的连通性,特别是不同组的主机测试。给出部分测试结果。 要求写出两台路由器上新增的rip路由配置和路由引入配置命令。 RouteB(第一组)上的新增路由配置: [RTB]rip [RTB-rip-1]version 2 [RTB-rip-1]undo summary [RTB-rip-1]network 172.20.0.0 RouteB(第一组)上的新增路由引入配置: [RTB-rip-1]import ospf [RTB-rip-1]quit [RTB]ospf [RTB-ospf-1]import rip [RTB-ospf-1]quit RouteC(第二组)上的新增路由配置: [RTC]rip [RTC-rip-1]version 2 [RTC-rip-1]undo summary [RTC-rip-1]network 172.20.0.0 RouteC(第二组)上的新增路由引入配置:

RIP路由协议配置

2.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掌握以下技能: 1.路由器基本配置使用方法; 2.配置RIP协议; 3.配置RIPv2协议; 4.查看上述配置项目的相关信息。 2.2 实验任务 1.配置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2.配置RIP协议; 3.配置RIP v2协议; 4.使得不同网段的PC机能够通信; 2.3 实验设备 CISCO2600交换机三台,带网卡的PC机两台,控制电缆两条,串口连接线两条。 交叉线序网线两条以及Consoie电缆; 2.4 实验环境 如图所示,用串口连接线把路由器router1的串口s0和router3的串口s0连接起来;把路由器router2的串口s0和router3的串口s1连接起来。PC1与路由器router1的FastEthernet0/1连接,PC2与路由器router2的FastEthernet0/11连接,电缆连接完成后。给所有设备加电,开始进行实验。

2.5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信息要求完整,包括学号、、班级、专业、课程名称、教师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心得体会等容。 2.6实验步骤通过PC1上的超级终端连接路由器router1,并为路由器命名 Router> enable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Router(config)# hostname router1 router1(config)# 1.设置路由器router1的Ethernet0端口的IP地址 router1(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0 router1(config-if)# ip address 11.168.1.11 255.0.0.0 router1(config-if)# no shutdown 2.设置路由器router1的串口s0端口的IP地址 router1(config-if)# int s0 router1(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3 255.255.255.0 router1(config-if)# no shutdown 3.设置PC1的IP地址11.168.1.10,网关为11.168.1.11

中低端路由协议基本配置实验

10.1 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与升级 (269) 10.1.1 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 (269) 10.1.2 Telnet方式配置路由器 (271) 10.1.3 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272) 10.1.4 使用Xmodem协议升级路由器 (276) 10.2 实验二路由协议配置 (278) 10.2.1 静态路由配置 (278) 10.2.2 RIP协议配置 (280) 10.2.3 路由协议综合实验 (284)

L000 0074 中低端路由协议基本配置实验 Huawei Technologies

10.1 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与升级 10.1.1 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 1. 实验内容:通过Console口配置Quidway R系列中低端路由器 2. 实验目的:掌握Console口方式配置路由器 3. 实验环境: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路由器的硬件结构,任何类型的路由器都提供Console接口供用户配置使用。最简单的配置环境如图10-65所示,用Quidway 路由器随机携带的标准Console 线缆的水晶头一端插在其Console口上,另一端的9针接口插在PC

4. 实验步骤: (1) 按照图10-63所示完成PC机和路由器之间的物理连接; (2) 在PC上创建超级终端; Windows系统一般都在附件中附带超级终端软件。在创建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如下参数:选择对应的串口(com1或com2);配置串口参数。 串口的配置参数如下: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正常建立与交换机的通信。 (3) 如果路由器已经启动,按Enter键即可进入路由器的系统视 图;

组播路由协议配置

常用组播路由协议配置方法 IGMP协议配置 IGMP基本设置 配置路由器加入到一个组播组: Router(config-if)# ip igmp join-group 225.2.2.2 控制某个接口下主机能够加入的组播组 ip igmp access-group access-list 【例如】 Router(config)# access-list 1 225.2.2.2 .0 Router(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 0 Router(config-if)ip igmp access-group 1 ACL可以同时对组播报文的源和目的地址控制,达到过滤组播源,同时也能过滤特定接收主机的作用,例如: Deny all state for a group G deny igmp any host G permit igmp any any

Deny all state for a source S deny igmp host S any permit igmp any any Permit all state for a group G permit igmp any host G Permit all state for a source S permit igmp host S any Filter a particular source for a group G deny igmp host S host G permit igmp any host G IGMP版本切换 Router(config-if)# ip igmp version{2|3} IGMP查询间隔时间:默认60s Router(config-if)# ip igmp query-interval 120 IGMP查询超时时间:默认为2倍的查询间隔时间Router(config-if)# ip igmp query-timeout 30

第七章 路由协议及基本配置

第7章路由协议及其配置 我们在上一章学习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本章将进一步介绍路由器的配置。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应该理解各种路由协议,掌握各种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能够通过配置不同的路由协议来实现各子网间的通信。 7.1 路由协议概述 7.1.1 路由选择 如果将一个网络中的某个站点产生的数据包,经过网络发送到属于另一个网络的某个目的站,途中需要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所有中间节点都必须知道如何传输这个数据包。路由选择是确定一个数据包怎样从源站传送到目的站的过程,即数据包的传送要经过路由选择才能到达目的站。如图7.1所示,如果子网10.0.0.0中的一台主机要与另一子网172.17.0.0中的主机进行通信,中间网络中的路由器必须进行路由选择。 图7.1 路由选择 7.1.2 路由协议 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指在路由器中设置固定的路由表,即路由表中的数据由网络管理员手工写入。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通过配置静态路由,可以人为地指定访问某一网络时所要经过的路径。如果到达某一网络所经过的路径唯一,可以采用静态路由。由于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拓扑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可靠。 动态路由是指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的过程。路由表中的数据通过运行动态进程在网络上收集,因此动态路由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发生了网络变化,路由选择软件将会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各个网络,引起各路由器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