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传播学导论期末考【精】(四川-原题与答案)

2015传播学导论期末考【精】(四川-原题与答案)

2015传播学导论期末考【精】(四川-原题与答案)
2015传播学导论期末考【精】(四川-原题与答案)

传播学期末考

【A-B-A】【ABD-B】【B-ACD】【ABCD-C-C】

1月9日(19周周五)10:00-11:30

传播学原理必修郭晴闭卷

一、名词解释(5*8=40)

1、耶鲁项目

霍夫兰与耶鲁大学的一些同事对说服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被称为耶鲁项目。耶鲁项目重点关注的是说服对态度的影响,耶鲁项目把说服研究分为:传播者,传播内容和受众。耶鲁项目发现的许多“法则”都没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它的开创性工作为许多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超越的基础。

【评价】这些研究的使用价值以及他们对传播学的重要意义是很明显的,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不得不注意这些劝服艺术。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耶鲁研究的弊端也是存在的,他们国语拘泥于实验性的理论依据,而实验环境大多是人为的,同实际传播环境之间的差距很大。

2、培养理论

“培养”(cultivation)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涵盖分析。美国传播学者G·格伯纳等人,在对电视内容及其影响展开了十多年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养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作用。传播内容通常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的过程。格伯纳等人认为,大众传播的这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现实观和社会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3、IPP指数

既有政治倾向的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拉扎斯菲尔德在对1999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中以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居住区域为变量,设计了一个显示调查对象的先有倾向的综和指标。这个指数是根据当时美国政治势力的分布状况,以给具有支持共和党倾向者较低得分,给具有支持民主党倾向者较高得分的方法计算的。IPP指数分析的结果证明,人们的选举投票行动并不取决于大众传播和竞选宣传,而是基本上,取决于迄今为止所持的政治态度。IPP指数分别还导致了"选择性接触""补强效果"等一系列理论假说的诞生。

4、施拉姆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学科创始人,人称“传播鼻祖”、“传播学之父”。他一生编写了30多部传播学著作,对传播学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概括而言,施拉姆的贡献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他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研究,从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与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传播学这门新学科。这是他最大的功绩。1949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其次,施拉姆不断著书立说,如《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等,推进了传播学的发展壮大;第三,施拉姆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不少传播教育和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人员,形成“施拉姆学派”,扩大了传播学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影响。

研究和教育的贡献,包括1934年依阿华民意中心,1948年依利诺斯大学传播研究所,1956年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1973年夏威夷大学传播学院。

【例,其著作】《Men, Message, and Media: a look at Human Communication》对人类传播的各个方面作了系统的一般性梳理和介绍,是传播学的奠基作之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书中文译名为《传播学概论》,成为将传播学引入中国的主要著作之一。

5、拟态环境

李普曼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认为,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对超出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现代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对真实的客观环境的反应,而成为了对大众传播提示的“拟态环境”的反应。

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在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进行影响。

6、潜意识说服

指以很快的的速度出现在人面前,人眼虽然受到了光的刺激,但是意识根本根本无法感受到其存在,所以被称为潜意识说服。人的认知行为会受到意识根本感受不到的刺激的影响。

7、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 opinion leader)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two -step folw of communication )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1)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2)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3)与受其影响者处于同一团体并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4)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这方面的信息。

8、知沟理论

知识沟(knowledge gap)假说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者蒂奇诺等人于1970年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关于大众媒介对人们获取知识量差别的影响的理论。“知沟”即不同阶层间的信息量差异。

其理论基本内容是: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还是对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高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知识量差距不断变大。

蒂奇诺等人认为,知识沟的产生有非常复杂的原因,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经济地位的因素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知识沟的扩大:(1)由经济状况不同导致的传播技能的差别;(2)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别;(3)社会交往范围的差异;(4)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5)大众媒介倾向于为较高阶层服务的本性等。蒂奇诺等认为,在上述无论哪一方面,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都处于有利的状况,这是造成知识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二、不定项选择(2*10=20)

1、传播学的奠基人是(A or BCD )

A.威尔伯·施拉姆

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

D.拉斯韦尔

2、沉默的螺旋探讨的是——的关系(B )

A.行为与认知

B.舆论与社会心理

C.态度与说服

D.社会结构与媒介报道

3、提出初级群体的学者是(A )

A.库利

B.李普曼

C.勒温

D.杜威

4、信息的扩散除了受到传播内容的重要性、社会网络的影响,还受到——的影响。(ABD )

A.信息接近性

B.重复度

C.受众的主动性

D.重大新闻发生的情境

5、杜威是——的提出者(B )

A.集群概念

B.实用主义

C.镜中我理论

D.主我与客我理论

6、二十世纪40至60年代,大众传播研究处于——阶段(B )

A.萌芽期(初到30)

B.学科的初步建立(40-60)

C.专业化进一步加强(70-80)

D.两大学派的融合(80至今)

7、属于新宣传的特点的是(ACD )

A.针对特定受众

B.针对大众

C.宣传方式主要为组织报告、记者招待会等

D.“对真实的使用”

8、属于宣传技巧的有(ABCD )

A.辱骂法

B.光辉法

C.洗牌作弊法

D.从众法

9、创新的扩散将个人接受创新决策的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C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10、——将宣传作为客观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C )。

A.专业主义者

B.人文主义者

C.科学研究者

D.专业主义者和科学研究者

三、简答(10*2=20)

1、简述议程设置理论的内容

议程设置的思想最早来源于政论家李普曼,在其《舆论学》一书表述。其后科恩对此有所发展。麦库姆斯和肖针进一步研究于1972年发表的《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一文中,提出了议程设置假说。其假说主要内容由以下四点:

(1)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程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言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2)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应该是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其个人方程和大人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4)该理论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2、简述第三人效果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人效果”(the third -person effect)是由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传播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而低估了对自己的影响。

【产生的原因】“自我强化”倾向是产生“第三人效果”的重要原因。“自我强化”倾向(自我增强或自我膨胀)是指人们往往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比他人聪明,自己比别人更能抗拒说服性信息,更不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自我强化可以帮助人们保护自己的形象,维护乐观的期望,并使人们产生具备控制能力的感觉,自尊及自我的价值得到强化。此外还有:

1.乐观偏见。对自己盲目的乐观,觉得与他人相比,自己遭遇不幸事件的概率较低,或者觉得自己不太容易接受负面事件的影响。

2.虚幻的优越感。每个人都容易认为自己很优秀,习惯于用正面的方式评价自己

3.自我服务式归因。即在好事面前容易夸大自己的作用,在坏事面前容易推诿责任的倾向

按照“自我强化”理论,“第三人效果”产生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人都有高估自己的倾向,在大众传播面前认为自己更有主见,对媒体影响更有抵抗力,更不容易接受负面信息的影响。【影响因素】

1,信息的性质。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

2,信源的性质。一是信源的可信度,二是信源的说服动机强弱程度

3,社会距离。即人们感觉与他人的远近亲疏的社会关系或联系的密切程度。

4,个人原因。一是年龄因素;二是学历因素;三是预存立场因素;四是自我关联程度;五是对相关信息的专业感。

四、论述(三选一20*1=20)

1、举例说明属性的议程设置在大众媒体上的表现

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传播史控制”的理解

3、创新的扩散理论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举例说明

3.在罗杰斯的著作《创新的扩散》中,创新,是被采用的个人或者团体视为全新的方法、实践或客体。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传播的过程,就是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 )。创新得到扩散的关键是消除采用者的不确定性。

【1】罗杰斯的定义中,创新与否是针对特定群体而言的,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即对于某些特定群体来说司空见惯的事物或实践,对另一个群体来说可能就是全新的。因而一个创新能否被大众接受取决于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等多个因素。

【举例如德夫瑞克键盘的非扩散例子中习惯的阻力之大,说明了兼容性在创新扩散中的地位之重。

【2】创新中会改变其最初的用途、方法、价值或使用环境。

【启示】一方面要越来越积极地看待这些行为,另一方面改头换面的“创新”之法也创之有度。【举例-“乌青体”-不伦不类的“现代诗”引发批判与讨论,探寻诗歌新内涵;以及各种对四大名著电视剧的翻拍等等。或有新意,然而“糟蹋”与“恶搞”也提起警示,唤起人们对原著、对历史真相的探寻。创新也要把握好道德与人文限度不能只顾吸引眼球一味追求扩散效果。【3】了解创新早的人具有以下特征:(1)受过更多的正规教育,(2)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3)更多的收到大众传媒渠道的影响,(4)接触的人际渠道更多,(5)与创新机构的接触更多,(6)更多地参与社会,(7)眼界更开阔。

【启示】受众应符合在本创新所涉领域内符合以上特点。【例如“高加林的漂白粉”中的村长、广告中的明星,说明了选择可信度高的传播代理人则创新的扩散效果更好。

【5】扩散网络:如果个体希望接受更多的有效信息,就应该没努力突破那些仅限于亲密朋友所形成的圈子,去建立一些空间距离遥远、异质性较强的人际交往链。在互联网环境下这种特性更为明显。【例:QQ空间遍布百十个同学的心情、美食和代购,而知乎无数各界强人坐落,在获取信息的有效性方面后者强出太多。

【6】新闻与信息的扩散:

新闻的传播收到信息的重要性、发布时间(情境)、接近性、重要性、冗余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启示:由儿童向家庭传播的力度很大。举例:孩子向父母说同学在上某一培训班,则此培训班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将高出其他。

创新的决定过程包括获知、说服、决定、实施和确认五个阶段。

创新的采用者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众多跟进者、后期众多跟进者和滞后者 5类。

2015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题及标准答案(文科)【解析版】

2015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2015?四川)设集合A={x|﹣1

2015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解析版】

2015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解析版】

2015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2015?四川)设集合A={x|(x+1)(x ﹣2)<0},集合B={x|1<x <3},则A ∪B=( ) A . {x|﹣1<x <3} B . {x|﹣1<x <1} C . {x|1<x <2} D . {x|2<x <3} 考点: 并集及其运算.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求解不等式得出集合A={x|﹣1<x <2}, 根据集合的并集可求解答案.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掌握好运算法则即可,属于计算题. 3.(5分)(2015?四川)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s 的值为( ) A . ﹣ B . C . ﹣ D . 考点: 程序框图. 专题 图表型;算法和程序框图.

: 分析: 模拟执行程序框图,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k 的值,当k=5时满足条件k >4,计算并输出S 的值为. 解答: 解: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 k=1 k=2 不满足条件k >4,k=3 不满足条件k >4,k=4 不满足条件k >4,k=5 满足条件k >4,S=sin =, 输出S 的值为. 故选: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属于基础题. 4.(5分)(2015?四川)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π且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 ) A . y=cos (2x+) B . y=sin (2x+) C y=sin2x+cos2x D y=sinx+cos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着的物质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结合本章学习的原理,谈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作为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实践是变革现实的活动,其最终必定会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是,我们不应当把实践仅仅理解为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任何变革现实的实 践活动都是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探索活动虽然往往并不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它们是以变革现实为目的并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活动的,因而它们同样也属于实践的范畴。正如列宁所说:“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共同性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

2014年高考四川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纯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数 学(理工类)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10小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 {|20}A x x x =--≤,集合B 为整数集,则A B ?= A .{1,0,1,2}- B .{2,1,0,1}-- C .{0,1} D .{1,0}- 2.在6 (1)x x +的展开式中,含3x 项的系数为 A .30 B .20 C .15 D .10 3.为了得到函数sin(21)y x =+的图象,只需把函数sin 2y 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A .向左平行移动 12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行移动1 2 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行移动1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行移动1个单位长度 4.若0a b >>,0c d <<,则一定有 A .a b c d > B .a b c d < C .a b d c > D .a b d c < 5. 执行如图1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 y R ∈,则输出的S 的最大值为 A .0 B .1 C .2 D .3 6.六个人从左至右排成一行,最左端只能排甲或乙,最右端不能排甲,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A .192种 B .216种 C .240种 D .288种 7.平面向量(1,2)a =,(4,2)b =, c ma b =+(m R ∈),且c 与a 的夹角等于c 与b 的夹角,则m = A .2- B .1- C .1 D .2 8.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O 为线段BD 的中点。设点P 在线段1CC 上,直线OP 与平面1A BD 所成的角为α,则sin α的取值范围是

2016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及答案

2016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设集合A={x|﹣2≤x≤2},Z为整数集,则A∩Z中元素的个数是()A.3 B.4 C.5 D.6 2.(5分)设i为虚数单位,则(x+i)6的展开式中含x4的项为() A.﹣15x4B.15x4 C.﹣20ix4D.20ix4 3.(5分)为了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只需把函数y=sin2x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A.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B.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4.(5分)用数字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 A.24 B.48 C.60 D.72 5.(5分)某公司为激励创新,计划逐年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若该公司2015年全年投入研发资金13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比上一年增长12%,则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开始超过200万元的年份是() (参考数据:lg1.12=0.05,lg1.3=0.11,lg2=0.30) A.2018年B.2019年C.2020年D.2021年 6.(5分)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普州(现四川省安岳县)人,他在所著的《数书九章》中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某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n,x的值分别为3,2,则输出v的值为()

A.9 B.18 C.20 D.35 7.(5分)设p:实数x,y满足(x﹣1)2+(y﹣1)2≤2,q:实数x,y满足, 则p是q的()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5分)设O为坐标原点,P是以F为焦点的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M是线段PF上的点,且|PM|=2|MF|,则直线OM的斜率的最大值为()A.B.C.D.1 9.(5分)设直线l1,l2分别是函数f(x)=图象上点P1,P2处 的切线,l1与l2垂直相交于点P,且l1,l2分别与y轴相交于点A,B,则△PAB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0,1) B.(0,2) C.(0,+∞)D.(1,+∞) 10.(5分)在平面内,定点A,B,C,D满足==,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BQ[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C)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3.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有(ABCD)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二、单选题 4.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不可知思想的表现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D, 5.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逢酒席必上“生菜”,以求“生财”。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事物的联系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B, 6.空间是指 A.物质运动过程持续性和顺序性 B.物体间的距离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D.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正确答案:C,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D,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家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正确答案:D, 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正确答案:D,

2015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2015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设集合A={x |(x +1)(x ﹣2)<0},集合B={x |1<x <3},则A ∪B=( ) A .{x |﹣1<x <3} B .{x |﹣1<x <1} C .{x |1<x <2} D .{x |2<x <3} 2.(5分)设i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i 3﹣2i =( ) A .﹣i B .﹣3i C .i D .3i 3.(5分)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s 的值为( ) A .﹣√32 B .√32 C .﹣12 D .12 4.(5分)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π且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 ) A .y=cos (2x +π2) B .y=sin (2x +π2 ) C .y=sin2x +cos2x D .y=sinx +cosx 5.(5分)过双曲线x 2﹣y 23 =1的右焦点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交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于A 、B 两点,则|AB |=( ) A .4√33 B .2√3 C .6 D .4√3

6.(5分)用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比40000大的偶数共有( ) A .144个 B .120个 C .96个 D .72个 7.(5分)设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 →|=6,|AD →|=4,若点M 、N 满足 BM →=3MC →,DN →=2NC →,则AM →?NM → =( ) A .20 B .15 C .9 D .6 8.(5分)设a 、b 都是不等于1的正数,则“3a >3b >3”是“log a 3<log b 3”的(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5分)如果函数f (x )=12 (m ﹣2)x 2+(n ﹣8)x +1(m ≥0,n ≥0)在区间[12 ,2]上单调递减,那么mn 的最大值为( ) A .16 B .18 C .25 D .812 10.(5分)设直线l 与抛物线y 2=4x 相交于A 、B 两点,与圆(x ﹣5)2+y 2=r 2(r >0)相切于点M ,且M 为线段AB 的中点,若这样的直线l 恰有4条,则r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 B .(1,4) C .(2,3) D .(2,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5分)在(2x ﹣1)5的展开式中,含x 2的项的系数是 (用数字填写答案). 12.(5分)sin15°+sin75°的值是 . 13.(5分)某食品的保鲜时间y (单位:小时)与储藏温度x (单位:℃)满足函数关系y=e kx +b (e=2.718…为自然对数的底数,k 、b 为常数).若该食品在0℃的保鲜时间是192小时,在22℃的保鲜时间是48小时,则该食品在33℃的保鲜时间是 小时. 14.(5分)如图,四边形ABCD 和ADPQ 均为正方形,他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动点M 在线段PQ 上,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设异面直线EM 与AF 所成的角为θ,则cosθ的最大值为 .

(完整版)马原课后答案

t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m e t h i n 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 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1.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 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 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1.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 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或称共性和个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个别事物的 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2015年高考文科数学四川卷及答案

数学试卷 第1页(共15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15页) 数学试卷 第3页(共15页) 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数学(文科)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10小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12}A x x =-<<,集合{|13}B x x =<<,则A B = ( ) A .{|13}x x -<< B .{|11}x x -<< C .{|12}x x << D .{|23}x x << 2.设向量a ()2,4=与向量b (),6x =共线,则实数x = ( ) A .2 B .3 C .4 D .5 3.某学校为了了解三年级、六年级、九年级这三个年级之间的学生视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拟从这三个年级中按人数比例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则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 A .抽签法 B .系统抽样法 C .分层抽样法 D .随机数法 4.设,a b 为正实数,则“1a b >>”是“22log log 0a b >>”的 (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是 ( ) A .sin(2)2 π y x =+ B .π cos(2)2 y x =+ C .sin 2cos2y x x =+ D .sin cos y x x =+ 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S 的值为 ( ) A .2 - B . 2 C .12- D . 12 7.过双曲线2 213 y x - =的右焦点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交该双曲线 的两条渐近线于A ,B 两点,则||=AB ( ) A .3 B . C .6 D . 8.某食品的保鲜时间y (单位:小时)与储藏温度x (单位:℃) 满足函数关系e kx b y +=(e 2.718=…为自然对数的底数,k ,b 为常数).若该食品在0℃的保鲜时间是192小时,在22℃的保 鲜时间是48小时,则该食品在33℃的保鲜时间是 ( ) A .16小时 B .20小时 C .24小时 D .28小时 9.设实数x ,y 满足2102146x y x y x y +?? +??+? ≤, ≤,≥,则xy 的最大值为 ( ) A .25 2 B .492 C .12 D .16 10.设直线l 与抛物线24y x =相交于A ,B 两点, 与圆222 (5)(0)x y r r -+=>相切于点M ,且M 为线段AB 的中点.若这样的直线l 恰有4条,则r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3) B .(1,4) C .(2,3) D .(2,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描清楚.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第Ⅱ卷共11小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设i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1 i i -=__________. 12.2lg0.01log 16+的值是___________. 13.已知sin 2cos 0αα+=,则22sin cos cos ααα-的值是___________. 14.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BAC ∠=?,其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俯视图是直角边的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点M ,N ,P 分别是棱AB ,BC , 11B C 的中点,则三棱锥1P A MN -的体积是__________. 15.已知函数()2x f x =,2 ()g x x ax =+(其中a ∈R ).对于不相等的实数1x ,2x ,设 1212()()f x f x m x x -= -,1212 ()() g x g x n x x -=-,现有如下命题: ①对于任意不相等的实数1x ,2x ,都有0m >; ②对于任意的a 及任意不相等的实数1x ,2x ,都有0n >; ③对于任意的a ,存在不相等的实数1x ,2x ,使得m n =; ④对于任意的a ,存在不相等的实数1x ,2x ,使得m n =-. 其中的真命题有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数列{}n a (1,2,3,)n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12n n S a a =-,且1a ,21a +,3a 成等差数 列.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1 { }n a 的前n 项和为n T ,求n T . 17.(本小题满分12分) 一辆小客车上有5个座位,其座位号为1,2,3,4,5.乘客1P ,2P ,3P ,4P ,5P 的-------在 --------------------此--------------------卷-------------------- 上-------------------- 答-------------------- 题-------------------- 无-------------------- 效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高考四川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数学(理科)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年四川,理1,5分】设集合{|22}A x x =-≤≤,Z 为整数集,则集合A Z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3 (B )4 (C )5 (D )6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 {}2,1,0,1,2A =--Z ,则A Z 中元素的个数为5,故选C . 【点评】集合的概念及运算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几乎是每年必考内容,属于容易题.一般是结合不等式,函数的 定义域值域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韦恩图或数轴解答. (2)【2016年四川,理2,5分】设i 为虚数单位,则6(i)x +的展开式中含4x 的项为( ) (A )415x - (B )415x (C )420i x - (D )420i x 【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含4x 的项为242 46 C i 15x x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及复数的运算,复数的概念及运算也是高考的热点,几乎是每年必考内容,属于容 易题.一般来说,掌握复数的基本概念及四则运算即可.二项式6(i)x +的展开式可以改为6()x +i ,则 其通项为66r r r C x -i ,即含4x 的项为46444615C x x -=-i . (3)【2016年四川,理3,5分】为了得到函数πsin 23y x ? ?=- ?? ?的图象,只需把函数sin 2y 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 ) (A )向左平行移动π3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行移动π 3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行移动π6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行移动π 6个单位长度 【答案】D 【解析】由题可知,ππsin 2sin 236y x x ??? ???=-=- ? ?????? ???,则只需把sin 2y x =的图象向右平移6π个单位,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平移,在函数()sin()f x A ωx φ=+的图象平移变换中要注意人“ω”的影响,变 换有两种顺序:一种sin 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φ个单位得sin()y x φ=+,再把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 ω 倍, 纵坐标不变,得sin()y ωx φ=+的图象,另一种是把sin y x =的图象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 ω 倍,纵坐标不 变,得sin y ωx =的图象,向左平移φ ω 个单位得sin()y ωx φ=+的图象. (4)【2016年四川,理4,5分】用数字1,2,3,4,5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 ) (A )24 (B )48 (C )60 (D )72 【答案】D 【解析】由题可知,五位数要为奇数,则个位数只能是1,3,5;分为两步:先从1,3,5三个数中选一个作为个 位数有13C ,再将剩下的4个数字排列得到44A ,则满足条件的五位数有14 34C A 72?=,故选D . 【点评】利用排列组合计数时,关键是正确进行分类和分步,分类时要注意不重不漏,分步时要注意整个事件的 完成步骤.在本题中,个位是特殊位置,第一步应先安排这个位置,第二步再安排其他四个位置. (5)【2016年四川,理5,5分】某公司为激励创新,计划逐年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若该公司2015年全年投入研发 资金13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比上一年增长12%,则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开始超过200万元的年份是( )(参考数据:lg1.120.05≈,lg1.30.11≈,lg20.30=) (A )2018年 (B )2019年 (C )2020年 (D )2021年 【答案】B 【解析】设x 年后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为200万元,由题可知,()130112%200x +=,

马原课后答案

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1.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 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1.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或称共性和个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2015年四川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和答案详解

绝密 ★ 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数 学(文史类)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满分l50 分。考试时间l2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10小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1)(2)0}A x x x =+-<,集合{|13}B x x =<<,则A B = (A ) {}1|3x x -<< (B ){}|11x x -<< (C ){}|12x x << (D ){}|23x x << 【答案】A 【解析】∵{|12}A x x =-<<,{|13}B x x =<<,{|13}A B x x ∴=-<<,选A. 2.设向量(2,4)a =与向量(,6)b x =共线,则实数x = (A)2 (B)3 (C) 4 (D) 6 【答案】B 【解析】由共线向量()11,a x y =,()22,b x y =的坐标运算可知12210x y x y -=, 即26403x x ?-=?=,选B. 3.某学校为了了解三年级、六年级、九年级这三个年级之间的学生视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拟从这三个年级中按人数比例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则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A)抽签法 (B )系统抽样法 (C )分层抽样法 (D )随机数法 【答案】C 【解析】因为是为了解各年级之间的学生视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所以选择分层抽样法。 4.设a ,b 为正实数,则“1a b >>”是“22log log a b >”的

马原练习册课后全部答案

练习四 三、简答题 1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点。 1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及其意义。 四、辨析题 13.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 14.由于认识主体不同,因而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D 1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点。 【答案要点】 ⑴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包括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它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促使感性认识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一是直接性,就是感性认识是人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不存在中介。二是具体性,就是感性认识所反映的是事物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三是表面性,就是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 ⑵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也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人的思维总是沿着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这一过程进行的。理性认识的基本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是经过头脑思维这个中间环节而产生的。二是抽象性,即它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1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 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也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精神变物质的过程。 ②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这次飞跃的意义是: 第一,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最转化为物质力

马原课后答案

马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课后答案 1如何理解物质观: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②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③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④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⑤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时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应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4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必须通过物质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5、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结合。我们在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复杂问题时,要坚持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考、正确的方法,了解事物的要素系统,把握事物的联系发展,辩证地看问题,避免认识中的片面性、绝对化。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 (2)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四川卷及答案

数学试卷 第1页(共24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24页) 数学试卷 第3页(共24页) 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数学(理科)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10小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1)(2)0}A x x x =+-<,集合{|13}B x x =<<,则A B = ( ) A .{|13}x x -<< B .{|11}x x -<< C .{|12}x x << D .{|23}x x << 2.设i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3 2 i i -= ( ) A .-i B .-3i C .i D .3i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S 的值为 ( ) A . B C .12 - D .12 4.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π且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 ( ) A .πcos(2)2 y x =+ B .πsin(2)2 y x =+ C .sin 2cos2y x x =+ D .sin cos y x x =+ 5.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交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于A ,B 两点,则||AB = ( ) A B . C .6 D . 6.用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比40 000大的偶数共有 ( ) A .144个 B .120个 C .96个 D .72个 7.设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6AB ,||=4AD .若点M ,N 满足=3BM MC ,DN =2NC , 则AM NM = ( ) A .20 B .15 C .9 D .6 8.设a ,b 都是不等于1的正数,则“3>3>3a b ”是“log 3log 3a b <”的 (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如果函数1 ()(2)(8)10022f x =m x +n x+m n --(≥,≥)在区间1[,2]2 上单调递减,那么mn 的最大值为 ( ) A .16 B .18 C .25 D . 81 2 10.设直线l 与抛物线24y x =相交于A ,B 两点,与圆222(5)(0)x y r r -+=>相切于点M ,且M 为线段AB 的中点.若这样的直线l 恰有4条,则r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3) B .(1,4) C .(2,3) D .(2,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描清楚.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第Ⅱ卷共11小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在5(21)x -的展开式中,含2x 的项的系数是_________(用数字填写答案). 12.sin15+sin75的值是_________. 13.某食品的保鲜时间y (单位:小时)与储存温度x (单位:℃)满足函数关系y = e kx b +(e 2.718=…为自然对数的底数,k ,b 为常数).若该食品在0℃的保鲜时 间是192小时,在22℃的保鲜时间是48小时,则该食品在33℃的保鲜时间是_________小时. 14.如图,四边形ABCD 和ADPQ 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动点M 在线 段PQ 上,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设异面直线EM 与AF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15.已知函数()2x f x =,2()g x x ax =+(其中a ∈R ).对于不相等的实数1x ,2x ,设 1212()()f x f x m x x -= -,1212 ()() g x g x n x x -=-. 现有如下命题: (1)对于任意不相等的实数1x ,2x ,都有0m >; (2)对于任意的a 及任意不相等的实数1x ,2x ,都有0n >; (3)对于任意的a ,存在不相等的实数1x ,2x ,使得m n =; (4)对于任意的a ,存在不相等的实数1x ,2x ,使得m n =-. 其中的真命题有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 2 13 y x - =---------在 --------------------此-------------------- 卷--------------------上-------------------- 答-------------------- 题-------------------- 无-------------------- 效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