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睢县中医院针灸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睢县中医院针灸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睢县中医院针灸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睢县中医院针灸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针灸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一、针灸科开展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如下

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2、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

3、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4、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5、艾炷灸技术操作规程

6、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

7、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8、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9、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0、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二、各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头痛、腰痛、眩晕等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

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

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

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

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

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

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

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

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

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

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

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

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

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

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

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 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

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

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

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

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

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

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二、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三棱针古称锋针,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治疗顽

固性痹证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疖痈

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疮、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三棱针、0.5%碘伏、棉签、弯盘等。

【操作方法】

常用刺法有以下几种:

1. 腧穴点刺

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规消毒皮肤、针尖后,右手持针

医院科室绩效考核与奖金分配管理办法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为全面加强医院质量管理,促进医院分配制度改革,以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现根据卫生部卫规财发[2004]410号文件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实行科室绩效考核、奖金分配的原则 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实施优质服务,降低成本,有利于促进医院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2、坚持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原则。实行岗位技能、劳动数量、服务质量、成本效益相结合的科室绩效考核办法。根据科室绩效考核结果核算科室奖金。 3、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并依据不同科室的业务内容、技术水平、风险程度、劳动强度等制定不同考核内容与分配系数,逐步建立重技术、重实效、重贡献的奖励分配机制。 4、医院奖金发放总额不超过医院业务收入的8%。 5、科室奖酬分配,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由计财处统一发放到职工个人。 二、科室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科室绩效考核,按照以下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进行。采用岗位技能考核、工作效率考核、服务质量考核、管理效益等综合考核办法。

(一)科室岗位技术含量考核 岗位技术含量考核,按照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合同聘任人员进行区分,根据不同的技术岗位确定不同标准分数,并结合出勤率进行考核。此考核结合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工作进展情况实施。 (二)临床科室门诊工作效率考核 1、门诊人次:教授门诊、保健门诊、普通门诊次、节假日教授门诊、惠民门诊、急诊等,按照科室实际完成的门诊数量×相应类别的门诊记分标准考核。 2、门诊注射、治疗人次:按照科室实际完成的治疗人次×相应类别的治疗记分标准考核。 3、急诊观察、抢救、治疗等,按照急诊科留住病人观察天数进行综合记分标准考核。 4、健康体检:按照实际完成的体检人次进行综合记分标准考核。 (二)临床科室病房工作效率考核 1、出院人次:按照科室实际完成的出院病人数量×相应科室出院病人的记分标准考核。 2、手术台次:按照科室实际完成的大、中、小手术数量×相应科室手术台次记分标准考核。 (三)医技科室工作效率考核 1、放射科:按照CT室、磁共振室、X光室、胃肠室、 导管室等实际完成的工作数量×相应放射类别的记分标准考核。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部分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部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70 分)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00 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 第三章医疗质量(170 分)几点注意事项 1、所有科室都要参与。 2、所有医师都要参与。 3、全面准备,以评促建。 4、材料详实,支撑有力。 5、业务技能,反复强化。 6、对照细则查缺补漏,逐项落实。 7、病历准备要充分。 容易出现的问题的点 1、诊疗方案 2、临床路径 3、病历 4、医师考核 核心指标 ★ 3. 1 . 2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不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免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三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 3.3.1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至少2

个以上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核心指标★ 3.9.2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 ★ 3.10.2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核心指标★4.3.1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 ★ 4.3.3 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临床科室的准备 1 、资料齐全:人员队伍名单、诊疗特色技术资料及操作规范、诊疗方案及总结分析与优化、手术科室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临床路径

中医院二甲复审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 (2018版)第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 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 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 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 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中医优势病种服务量 逐年增加。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 继承人。 七、积极应用中医技术和现代医疗技术,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 内使用的中药。 二、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方案

静海区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方案 为深化医院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工作岗位性质、技术含量和风险程度、工作数量与质量等要素为主要依据,以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全院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体现优秀人才的价值,经院党委会议研究决定调整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核算与控制,深化医院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院绩效考核工作科学、客观、有序进行,院党委决定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工作。 组长:董克森孟宪民 副组长:李勇田英朱长山李素明 成员:翟凤海王红军姜锦王全来张连菊 郭秀云冉海霞周劭娥徐明芹王桂凤

刘香萍刘金华 考核办公室设在人事科,李素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总体负责全院绩效考核工作。 三、考核分配原则 (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考核结果要客观反映科室及个人的真实情况,促进其全面履行职责。 (二)坚持人员激励、机构发展原则。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分配与奖惩机制。 (三)坚持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原则。建立考核体系,坚持对考核结果合理运用,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发放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四、考核范围划分及系数 (一)科室划分 1.一类科室:内一、内二、内三、烧伤、外科、骨科。 2.二类科室:妇科、眼科、耳鼻喉、口腔、儿科、针灸、急症科、治未病科、注射室。 3.三类科室:内科系列门诊(考核到人)。 4.四类科室:放射科、检验科、CT室、B超室、心电图、碎石科、胃镜。 5.五类科室:药剂科。 6.六类科室:行政、工勤科室。

广东省中医院历史沿革

1933年,诞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13年2月,广东中医药两界人士联合粤九大善堂力量,商议筹办粤省中医中药学堂事宜,于1913年成立“中医药学校省港筹备处”,公推广东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卢乃潼担任筹办处主席。1924年,广东中医专科学校正式开学。 为了方便学生实习,1933年9月,建成广东中医院。 1943年,颠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次年广州沦陷,医院被日军强占。学校迁往香港,1944年曾准备在韶关复课,但由于日军进犯,遂告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但医院却被转做省妇幼保健院。 直到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退,医院始得以恢复。 1953年,改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医院得以发展,1953年改为国有医院,更名为广东省中医实验医院。1956年,在原广东中医专科学校基础上组建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医院遂成为广州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1958年医院正式定名为广东省中医院。医院名医荟萃,形成了广东省中医界宝贵的学术传统。 1973年,青葱。可道光阴流电转,草上霜飞峭如翦。 1973年,建院四十年。医院终于获得批准,着手兴建一座六层住院大楼及辅助科室的附楼。为了建设这座大楼,全院上下紧急行动,亲自动手,挑水泥、搬石头、磨地板.......大家突击劳动,不计报酬,不计较休息时间,值班不补假,到1975年硬是用自己的双肩盖起了医院历史上的第一座住院大楼。尽管处于文革期间,工资经常都难以保证,但是在那一代人身上却始终昂扬着一股“无私奉献”的精神。 1983年,改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983年,建院五十周年。沐浴着改革春风,省中医院启动了运行机制的改革,果断打破大锅饭,建立责任制,提出了“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措施,如在门诊实行病人选医生,开设夜诊、午诊、优诊、速诊、星期天诊等,医院门诊量迅速增加。 1986年新门诊楼落成。 1987年,医院门诊量首次突破百万。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

医院科室绩效考核方案

医院科室绩效考核方案 洪湖市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细则 为了激励广大医护人员工作热情,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医院利益为目标的宗旨,体现分配公平,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一、考核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考核小组: 组长:周祖山 副组长:游志刚(常务) 孙家涛 成员:李拥张莉周正义廖岩专陈喻张丽冰彭宣浩邓志军王会菊朱晓滨李平赵晓斌王才炎曹正 领导小组下设绩效考核办,考核办由王才炎同志负责。负责全院绩效考核管理日常工作,做好牵头组织和综合协调工作。 (二)绩效考核对象及日常安排 1)、医疗、医技: 考核人员:赵晓斌周艳华魏立 考核时间:次月8日-13日内完成,考核周期为上月1日-31日 考核细则: 1、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 2、医技科室绩效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 3、手术科室绩效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 4、供应室绩效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 5、体检科绩效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 6、门诊医生绩效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

7、临床科医生绩效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 8、医技人员绩效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 9、急诊医生绩效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 2)、护理: 考核人员:邓志军张丽冰叶静 考核时间:次月8日-13日内完成,考核周期为上月1日-31日考核细则 10、护理岗位量化考核标准 11、病区护士长绩效考核量化标准 12、门诊部护士长绩效考核量化标准 13、供应室护士长绩效考核量化标准 14、手术室护士长绩效考核量化标准 15、病区护士绩效考核量化标准 16、供应室护士绩效考核量化标准 17、导医护士绩效考核量化标准 3)、药事: 考核人员:彭宣灏李平邓洋 考核时间:次月8日-13日内完成,考核周期为上月1日-31日考核细则: 18、药剂科绩效考核办法 4)、行政: 考核人员:王会菊朱小滨陈瑜曹正

X县中医院绩效考核方案

互助县中医院2014年绩效工资 考核、发放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3]28号)文件精神要求,认真执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的《青海省14所县级试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青卫医[2012]26号文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人保部:事业单位将实行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医院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行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适应医院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重绩效、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树立单位收入靠效益,个人收入靠贡献的意识,规范工资管理,平衡内部分配关系。通过职代会讨论,于2014年元月1日起在全院实行。目前以我院实际提出初步的绩效工资考核细则实施、发放方案 二、考核的目的 通过对全院医护人员的临床、医技、职能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考核,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公正公平、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使病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打破传统意义的分配制度,促使全院完成医院试行的绩效考核目标任务,从而达到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的目标。 三、基本思路 1、积极推行成本核算,包括院级管理运行成本分摊,结余部分列入核算单位分配;(公立医院分配方法多是“成本核算,结余分配)。 2、以科室为基本核算单元;

3、质量考核和管理目标考核与科室效益(增收入降成本)挂钩; 4、实际工资由工资扣出一部分作为绩效,参与分配。 四、绩效工资范围: 绩效工资范围包括:个人技术绩效、绩效工资、科室效益绩效三项。 五、绩效的概念: 医疗绩效是有效率地应用医疗资源以提供有效益的医疗服务。因此绩效应为效率、效益及满意度的结合。医院综合绩效考核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数理统计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按一定程序对医院各业务科室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业绩及服务质量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价。 六、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步骤和重点 1、对医院和各相关科室的成本和收入进行全面核算。 在实施绩效考核方案之前,首先财务上对整个医院以及相关科室成本进行全面测算—即成本核算(专门的成本核算细则)。 2、全院月收支结余的30%作为绩效考核基数。将其作为以后收入和成本比较的基准数据—系数。 3、医院各专门委员会以科室为单位每月/季度对员工进行岗位绩效目标考核评分(由相关专业考核委员会考核专业技能、履行职责、业务创新、勤勉出勤等)附评分表。对员工进行季度岗位绩效目标值考核评分计算出绩效考核的奖惩数目。然后对相关科室以科室为单位进行二次分配。

广东省中医院十种膏方

广东省中医院十种膏方 1、调肝健脾膏 【适用人群】适用于气郁体质、气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肝郁脾虚而见情绪不舒、焦虑、少气乏力、胸闷等症者。 【不适用人群】肝火旺盛者慎用。 2、更年滋养膏 【适用人群】适用于阴虚体质者,尤其适用于更年期男女肝肾亏虚出现腰酸、潮热、多汗等症状者。 【不适用人群】湿热体质、痰湿体质之人慎用。 3、固阳葆真膏 【适用人群】适用于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中焦虚寒、肝肾不足而见畏冷、疲倦、食寒则泻或虚寒便秘等症者。 【不适用人群】湿热体质人群,阴虚体质者慎用。 4、健脾养胃膏 【适用人群】适用于气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见消化不良、脘腹痛、体瘦之人。 【不适用人群】湿热体质人群慎用。 5、清脂化瘀膏 【适用人群】适用于痰湿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形体偏胖、大便粘滞、血脂或尿酸偏高者。 【不适用人群】阳虚体质之人慎用。 6、舒心安神膏 【适用人群】阳虚体质、气郁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心脾亏虚所致失眠、情绪低落、紧张心悸者。 【不适用人群】湿热体质人群慎用。 7、温经养血膏 【适用人群】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女性气血亏虚、痛经、四肢不温者、经行头痛。 【不适用人群】湿热体质人群慎用。 8、益精固肾膏 【适用人群】阳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男性肾精不足而见腰酸、膝软或阳痿早泻等症者。 【不适用人群】湿热体质、痰湿体质人群慎用。 9、益气固表膏 【适用人群】气虚体质、阳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表气不固、自汗出者。 【不适用人群】湿热体质人群慎用。 10、玉颜固发膏 【适用人群】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脱发、头发早白、面色不华、月经量少者。 【不适用人群】湿热体质人群慎用。

医院绩效考核方案范本参考(整理版)

医院分为很多科室,科室的工作性质不同,医院就有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案。但目的都是为了“绩效工资管理”,调动每一位医院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与主动性。以下是某医院绩效考核方案,仅供阅览: 一、分配原则 本方案所指的绩效工资,不包括按政府人事部门规定发放的档案工资。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按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主要体现了“三个衡量”的原则: 一、以“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衡量绩效工资的基础。 二、以“技术含量高低、风险程度大小、工作负荷强弱、管理责任重轻”作为衡量绩效工资的导向。 三、以“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劳动纪律”四个方面的各项重要指标进行全方位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衡量绩效工资的依据。 二、临床科室绩效考核 1、工作效率指标 ①病床使用率93%达标,每升降1个百分点,效能工资上下浮5%。 ②平均住院日小于等于16天(二级医院小于等于12天)。该指标为相关考核指标,制定每科相应标准。每延长或缩短1天,效能工资相应下浮或上浮2%。 ③工作量计划完成率(包括出院病人占床日、出院病人医疗收入)按各病区标准执行,100%达标。每升降1个百分点,效能工资上下浮2%。 2、管理效能指标 ①自费病人在床天费用控制线按各病区标准执行。内科680元,儿科450元,外

科750元。每偏离10%,效能工资下浮2%。 ②科室成本与医疗收入之比按各病区标准执行。临床科室控制线在70%。每降升1个百分点,效能工资上下浮1%。 ③药品费用比按各科室标准执行。内科控制线在70%以下,外科控制线在40%以下。每超1个百分点,效能工资下浮5%。 ④检查检验费用比25%达标。每升降1个百分点,效能工资上下浮2.5% ⑤社保病人药品比按各病区标准执行。内科<35%,外科<30%每降升1个百分点,效能工资上下浮5%。 3、服务质量指标 ①病人满意度95%达标(三甲标准为90%)。每升降1个百分点,效能工资上下浮1%。 ②病人中肯投诉例数0达标。每发生1例,效能工资上下浮1%。 4、劳动纪律指标 ①工作天数全勤达标,因请假缺勤者按天数扣发。旷工者按违反劳动纪律有关规定扣发。 ②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并坚守岗位为达标。迟到、早退、脱岗的,按违反劳动纪律有关规定扣发。 5、医疗质量考核指标 ①诊疗规范执行率按《省常见病诊疗规范》诊治每1例病人为达标。每月每病区抽查在院病历20份,每缺1例,效率工资下浮2%。 ②治愈率+好转率95%达标。每升降1个百分点,效率工资上下浮2%。 ③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达标。每降升0.1个百分点,效率工资上下浮2%。 ④重点病例讨论率疑难、术前、死亡病例,每例讨论为达标。每月每病区抽查在

2017中医院绩效考核方案11页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互助县中医院2016年绩效工资 考核、发放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3]28号)文件精神要求,认真执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的 (青卫医[2012]26《青海省14所县级试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 号文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人保部:事业单位将实行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医院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行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适应医院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重绩效、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树立单位收入靠效益,个人收入靠贡献的意识,规范工资管理,平衡内 部分配关系。通过职代会讨论,于2014年元月1日起在全院实行。目前以我院实际提出初步的绩效工资考核细则实施、发放方案 二、考核的目的 通过对全院医护人员的临床、医技、职能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考核,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公正公平、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使病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打破传统意义的分配制度,促使全院完成医院试行的绩效考核目标任务,从而达到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的目标。 三、基本思路 四、 1、积极推行成本核算,包括院级管理运行成本分摊,结余部分列入核算单位分配;(公立医院分配方法多是“成本核算,结余分配)。 五、 2、以科室为基本核算单元; 六、 3、质量考核和管理目标考核与科室效益(增收入降成本)挂钩; 七、 4、实际工资由工资扣出一部分作为绩效,参与分配。 八、四、绩效工资范围: 九、绩效工资范围包括:个人技术绩效、绩效工资、科室效益绩效三项。 五、绩效的概念: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协定处方

1.消毒饮(痤疮饮)银花308公英30地丁15黄芩9黄柏9栀子9生地15丹皮15 丹参15 紫草15 皂刺9 白芷9 ’ 2.双土饮(土苓饮)银花30土苓30炒槐米15生地21 丹皮15赤芍2l紫草15 连翘15板蓝根21 蛇舌草21 黄芩15 3.湿热清(清热利湿饮)龙胆草9黄芩9栀子9 柴胡9 生地15 丹皮15 当归9 银花30土茯苓30 泽泻9 车前子15 甘草6 4.消风饮(加味消风散)荆芥9防风9牛蒡子9生地15丹皮15当归9连翘15 苦参9生石膏21 大胡麻9 地肤子21 蝉衣9 苍术9 甘草6 5.祛风饮(养血祛风散)荆芥9防风9当归15白芍15生地15川芎15 刺蒺黎9 黄芪15首乌21 蝉衣9僵蚕9 地肤子21 6.化斑饮(消斑汤)柴胡15 当归9 川芎9 赤芍15 桃仁9 红花9 坤草9 姜黄9 白术9茯苓9 香附9僵蚕9桑叶15 ? 7、补发饮(生发饮)熟地2l 首乌21 山萸肉15茯苓15泽泻9当归9川芎9 丹参21菟丝子15 女贞子15 旱莲草9 枸杞子9 侧柏叶9 8.白癜饮:热地15首乌15沙苑子15补骨脂10旱莲草10枸杞子10白蒺藜15 浮萍10 苍耳子10 当归10 川芎10 白芷10 甘草6 稀莶草15 9、退疣饮:麻黄6 薏米30 大青叶15 板蓝根15 紫草15 马齿苋30 蛇舌草20 黄芪20 芥穗10 红花15 香附15三棱10连翘15 双花15 甘草6 10、黑豆方:黑豆60 大风子30 白及30 大胡麻15桃仁15 地骨皮15红花15 马齿苋30 黄柏30 甘草15 硼砂15 白鲜皮30 11、凉血消风汤(清热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l半枝莲21山豆根15 苦参10紫草12茜草12 旱莲草12槐米15乌梢蛇10白鲜皮21 蝉蜕10甘草10 12、化瘀消风汤(破瘀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1半枝莲21山豆根15 紫草12茜草12旱莲草12槐米15桃仁10红花10三棱12莪术12白鲜皮21 乌梢蛇10蝉蜕10甘草6 13、1号消风汤(清热疏风汤)双花21连翘15黄芩15山栀10生地15丹皮15 赤芍15紫草10生石膏15苦参10浮萍12菊花15白鲜皮18白蒺藜12苦参10 薄荷10甘草6 14、2号消风汤(活血消风汤)双花15连翘15黄芩15生地15丹皮15赤芍15 丹参15当归15川芎12苦参10白芷15白鲜皮18浮萍12荆芥10防风10 白蒺藜12蝉蜕10甘草6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附件2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2018年版) 一、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共11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60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400分,第三部分“党的建设”100分。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不合格中西医结合医院划分标准如下:(一)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40分; 4.第三部分得分≥90分; 5.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26分; 6.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7.达到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要求。 (二)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90分; 4.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5.达到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乙等中西医结 合医院的要求。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90分; 4.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一)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和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的临床类别医师占执业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方案汇总

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 方案设计说明 1.前言 广东省中医院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和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直属医院、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医院。同时又是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全国中医肾病医院中心、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全国中药制剂和剂型改革基地、全国中医急症重点实验室、全国临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为迎接新世纪的现代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计委批准立项,在原广东省中医院西南侧,即广州市大德路门诊大楼的西侧征地5597平方米,扩建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 2.规模 病床位为800床,日门急诊人数约为5000人次。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左右。 3.设计依据 3.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批文; 3.2广东省中医院于2000年5月28日发文《诚邀设计院参加设计新门诊综合大楼初步方案》的函; 3.3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以穗规设字[1999]第111号《关于提供规划设计要点的复函》; 3.4规划用地位于越秀区海珠中路以东,大德路以北地段的现状地形图; 3.5规划道路示意图。 3.6用地面积约13155平方米(其中道路面积以电脑图上计算为准),为了更好地建设医院,方便病人就医,在保证先开通原门诊大楼东侧巷道(净宽≥4米)、通向海珠中路的道路(7米)的前提下,并补征穿过中医院用地的原部分规划道路用地。最终用地面积以规划局核发的用地红线控制面积为准。 4.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用地范围为: 原门诊大楼的西侧、原中医院1号住院楼南侧医院围墙和开通的通向海珠中路7米宽巷道以南、海珠中路以东,大德路以北地块,占地面积为5576平方米,扣除大德路和海珠中路道路及交叉路口规划拓宽用地,实际道路红线内的用地面积为4115平方米(以电脑图计算为准)。海珠中路及大德路二侧建筑以沿街店面房为主。门诊住院大楼南侧有屋顶上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大型广告牌高层综合商住大楼。用地范围向西南向望去,为大德路向西南路段。站在7层楼楼顶向西南望去,视线开阔,远处高层建筑林立,景观秀丽,应是住院病房大楼最佳朝向和风水宝地。 广东省中医院现址北侧和东侧紧靠毕公巷,西临南濠街,并经由7米宽规划巷道与海珠中路相接,与海珠中路仅隔二、三十米。原有中医院用地面积与新征门诊住院综合大楼用地合在一起为12198平方米(以电脑图计算为准)。 按广州市规划局提供的1/500地形图上所附道路红线及规划道路示意图,北

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细则(详细)

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细则(详细)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细则一、考核目标: 为了激励广大医护人员工作热情,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医院利益为目标的宗旨,体现分配公平,多劳多得的原则,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二、考核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 )考核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 成员: 院办、医教部、护理部、经营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医保办、客户服务部、后勤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 (二 )职责: 行政执行: 由院长牵头,会同副院长、院长助理、办公室等部门科室监督考核,由办公室组织 ; 医疗质量: 主要由业务院长会同医教部、护理部、经营部监督考核,由医教部组织 ; 财务指标: 由业务院长会同经营部、医教部、护理部、财务部、医保办监督考核,由财务部组织 ; 科室管理: 主要由业务院长、医教部、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经营部监督考核,

由护理部组织 ; 客户关系: 主要由经营部、医教部、护理部、人力资源部、客户服务部监督考核,由经营部组织。 学习培养: 主要由人力资源部、医教部、经营部、护理部等部门科室监督考核,由医教部组织。 三、考核依据: 国家政府相关法规 ;医院各项管理制度和会议精神 ;各部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各部门责任目标和经营任务指标等。 四、业绩指标考核与奖励: 以医院下达的任务为标准,按照节余和亏损给予奖励与处罚 . (一 )、临床科室: 工作数量 (即住院部医师每人每月完成出院人数或总床日数,门诊医师完成的日诊人次数、收入院人数 ),门诊和住院业务收入等内容。 2020 年业务收入总体目标 xxx 万元,分解到各临床科室年度和季度目标,并按之实行考核和奖惩: 按医院给各临床科室制定的业务目标超额完成后,超额完成的收入给与经济奖励: 季度目标超额收入按 3%奖励给科室,年度目标超额收入按 5%(超额比例 =10%)奖励给科室。 急诊科不适用第一条, 1、以门诊量和收入院人次为目标,全年

2014中医院绩效考核方案

糖尿病医院2014年绩效工资 考核、发放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根据人保部:事业单位将实行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医院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行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适应医院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重绩效、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树立单位收入靠效益,个人收入靠贡献的意识,规范工资管理,平衡内部分配关系。通过职代会讨论,于2014年元月1日起在全院实行。目前以我院实际提出初步的绩效工资考核细则实施、发放方案 二、考核的目的 通过对全院医护人员的临床、医技、职能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考核,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公正公平、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使病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打破传统意义的分配制度,促使全院完成医院试行的绩效考核目标任务,从而达到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的目标。 三、基本思路 1、积极推行成本核算,包括院级管理运行成本分摊,结余部分列入核算单位分配;(公立医院分配方法多是“成本核算,结余分配)。 2、以科室为基本核算单元; 3、质量考核和管理目标考核与科室效益(增收入降成本)挂钩; 4、实际工资由工资扣出一部分作为绩效,参与分配。

四、绩效工资范围: 绩效工资范围包括:个人技术绩效、绩效工资、科室效益绩效三项。 五、绩效的概念: 医疗绩效是有效率地应用医疗资源以提供有效益的医疗服务。因此绩效应为效率、效益及满意度的结合。医院综合绩效考核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数理统计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按一定程序对医院各业务科室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业绩及服务质量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价。 六、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步骤和重点 1、对医院和各相关科室的成本和收入进行全面核算。 在实施绩效考核方案之前,首先财务上对整个医院以及相关科室成本进行全面测算—即成本核算(专门的成本核算细则)。 2、全院月收支结余的30%作为绩效考核基数。将其作为以后收入和成本比较的基准数据—系数。 3、医院各专门委员会以科室为单位每月/季度对员工进行岗位绩效目标考核评分(由相关专业考核委员会考核专业技能、履行职责、业务创新、勤勉出勤等)附评分表。对员工进行季度岗位绩效目标值考核评分计算出绩效考核的奖惩数目。然后对相关科室以科室为单位进行二次分配。

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都中西医〔2018〕5号 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各科室: 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结合新医改的基础,为适应当前新形势,建立一个高效、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方法势在必行。根据《盐都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指导意见》,盐发【2014】25号盐城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及省市区相关创新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要求,结合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度工作目标,特修改制定本绩效考核分配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科学管理、服务本院、社会效益优先、优化结构,经济、效益相结合。医院以快速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建立规范的分配机制,激励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推进卫生事业长足向前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类考核原则。按照临床、医技、护理、管理、后勤五大类岗位等级分类实施。 (二)坚持激励导向原则。向技术含量高、风险程度大、工作负荷强、管理责任重的一线岗位倾斜,同时兼顾弱势科室和多能及中医人群。

(三)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注重考核过程中的客观度和考核结果的可信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四)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坚持绩效考核分配与社会效益、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挂钩,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和个人效益相统一,以优质服务为前提,保证全体职工履行岗位职责。 三、考核主体: 医院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根据《盐都区卫生系统绩效考核分配指导意见》和《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对各岗位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考虑到不同岗位风险责任职称等因素,确定岗位系数。单位正职系数1.8,副职分配系数1.4,临床1.3,护理1.1,公共卫生1.1,医技1.1,药剂1.0,后勤1.0。职称系数:高级0.12,中级0.10,初级二0.08,初级一,0.06,高级工0.08,中级工0.06,初级工0.04.(具体按区卫计委文件精神为准)。 四、绩效考核方法和程序。 职工本人按照标准自评。在科主任及分管领导进行核评的同时,每位对照职工岗位职责,工作完成情况,通过调阅资料,实地查看、现场问卷调查等方式,每月初对上月工作进行考核。 五、绩效工资的格式: 职工收入分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 基础性绩效和基本工资根据每月考勤情况按月发放。病、事假、旷工的处理办法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扣除基础绩效工资,充入考核同期内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分配。 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区卫计委核定方案提取,同时以医院净资产增加额的30%左右提取。贡献奖金纳入奖励性绩效。奖励性工资总额中得取2%作为院长奖励基金。职工绩效工资中的30%用于加入服务数量基本分及加分的考核发放。医院全年收入积余或医院净资产的增加各提取部分作为院长奖励资金,用于对工作成绩好,服务质量优,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完成工作好,年度考核优的科室及++附带工作的杰出个人的再次奖励。 值班费、工会费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

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细则

集团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细则 一、考核目标: 为了激励广大医护人员工作热情,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医院利益为目标的宗旨,体现分配公平,多劳多得的原则,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二、考核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考核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 成员:院办、医务科、护理部、院办、财务科、总务科及各临床

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 (二)职责: 行政执行:由院长牵头,会同副院长、办公室等部门科室考核,由办公室组织; 医疗质量:主要由业务院长会同

医务科、护理部组织考核; 财务指标:由业务院长会同医务科、护理部、财务部考核,由财务部组织; 科室管理:主要由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院办考核,由医务科组织; 患者满意度:主要由医务科、护理部、院办考核,由院办组织。 继续教育:主要由院办、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科室考核,由医务科组织。 三、考核依据: 国家政府相关法规;医院各项管理制度和会议精神;各部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各部门责任目标和经营任务指标等。 四、业绩指标考核与奖励: 以医院下达的任务为标准,按照节余和亏损给予奖励与处罚. (一)、临床科室: 工作数量(即住院部医师每人每月完成出院人数或总床日数,门诊医师完成的日诊人次数、收入院人数),门诊和住院业务收入等内容。2013年业务收入总体目标万元,分解到各临床科室年度和季度目标,并按之实行考核和奖惩: 按医院给各临床科室制定的业务目标超额完成后,超额完成的收入给与经济奖励:季度目标超额收入按3%奖励给科室,年度目标超额收入按5%(超额比例<5%)、6%(5%<=超额比例<10%)、7%(超额比

例>=10%)奖励给科室。急诊科不适用第一条, 1、以门诊量和收入院人次为目标,全年年门诊量目标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2013年版) 一、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共10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350分。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 (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4.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9;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9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3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符合以下要求: 比例1-比例2≥5%; 比例1计算方法:(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当年新招聘未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业技术人员数)/(医院执业医师总数+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专业技术人员数)*100% 比例2计算方法:上年度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总数/医院执业医师总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核心指标三: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不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二……,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细则

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细则 一、考核目标: 为了激励广大医护人员工作热情,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医院利益为目标的宗旨,体现分配公平,多劳多得的原则,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二、考核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考核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 成员:院办、医教部、护理部、经营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医保办、客户服务部、后勤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 (二)职责: 行政执行:由院长牵头,会同副院长、院长助理、办公室等部门科室监督考核,由办公室组织; 医疗质量:主要由业务院长会同医教部、护理部、经营部监督考核,由医教部组织; 财务指标:由业务院长会同经营部、医教部、护理部、财务部、医保办监督考核,由财务部组织; 科室管理:主要由业务院长、医教部、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经营部监督考核,由护理部组织; 客户关系:主要由经营部、医教部、护理部、人力资源部、客户服务部监督考核,由经营部组织。 学习培养:主要由人力资源部、医教部、经营部、护理部等部门科室监督考核,由医教部组织。 三、考核依据: 国家政府相关法规;医院各项管理制度和会议精神;各部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各部门责任目标和经营任务指标等。 四、业绩指标考核与奖励: 本帖隐藏的内容 以医院下达的任务为标准,按照节余和亏损给予奖励与处罚. (一)、临床科室: 工作数量(即住院部医师每人每月完成出院人数或总床日数,门诊医师完成的日诊人次数、收入院人数),门诊和住院业务收入等内容。2010年业务收入总体目标2900万元,分解到各临床科室年度和季度目标,并按之实行考核和奖惩: 按医院给各临床科室制定的业务目标超额完成后,超额完成的收入给与经济奖励:季度目标超额收入按3%奖励给科室,年度目标超额收入按5%(超额比例<5%)、6%(5%<=超额比例<10%)、7%(超额比例>=10%)奖励给科室。急诊科不适用第一条, 1、以门诊量和收入院人次为目标,全年年门诊量目标23200人次,全年收住院目标880人次,保持门住比超过3.8%。超出门诊量季度奖按4.5元/人次奖励,年度奖按7.5元/人次奖励,超出收住院人次季度奖按110元/人次,年终奖按185元/人次奖励。门住比如果不达标季度按差额每人次110元扣罚,年度按每人次185元扣罚,扣罚奖励金额到零为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