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培训指南与大纲

2017年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培训指南与大纲

2017年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培训指南与大纲
2017年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培训指南与大纲

2017年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培训指南与大纲

考试内容说明:

“(Ⅰ)”、“(Ⅱ)”和“(Ⅲ)”表示掌握或熟悉的程度。

“(Ⅰ)”是指对所列只是要理解其内容及含义理解。

“(Ⅱ)”是指在有关问题中能直接使用一般应用

“(Ⅲ)”是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综合应用。

考试科目1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

1.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1.1.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Ⅱ)

1.2.计算机内数据的表示

●数的表示

带符号定点数据(纯整数和纯小数)的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表示(Ⅱ)

浮点数(实数)的表示(Ⅱ)

溢出的概念(Ⅱ)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补充)

1.3.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

补码表示下定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Ⅰ)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基本的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Ⅱ)

1.4.其他数学基础知识

●常用数值计算

矩阵和行列式、近似求解、插值、数值积分、常微分方程等常用的数值运算方法及运算误差的概念(Ⅰ)

●排列组合概率论应用应用统计(数据的统计分析)(Ⅰ)

●编码基础(ASCII码汉字编码奇偶校验海明码霍夫曼码、循环冗余码)奇偶校验码、

海明码、霍夫曼码、循环冗余码的编码方法及指定实例时校验码的计算(Ⅰ)

●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Ⅰ)

●运筹基本方法(补充)

2.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2.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2.1.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体系结构分类及特性

●CPU、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CPU的基本组成结构(Ⅰ)

存储器的组成及特点:内存、外存、缓存Cache、闪存(Ⅱ)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定义:存取周期、存储容量和可靠性(Ⅱ)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Ⅰ)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性

CPU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的主要问题:速度不匹配、时序不匹配、信息格式不匹配、信息类型不匹配(Ⅰ)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接口来完成,I/O接口的主要功能(Ⅱ)

接口的控制方式及特点:CPU通过接口对外设进行控制的方式程序查询方式、中断处理方式、DMA(直接存储器存取)传送方式(Ⅱ)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和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Ⅰ)

流水线的定义及操作特点(Ⅱ)

多处理机的概念(Ⅰ)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的概念和特点(Ⅱ)

并行处理的基本概念(Ⅰ)

2.1.2.存储系统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

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和管理方式(Ⅰ)

多级存储体系的组成及特点(Ⅱ)

●RAID类型和特性

RAID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RAID0、RAID7、RAID10、RAID53等规范的特征(Ⅰ)

2.1.

3.可靠性与系统系能评测基础知识

●诊断与容错

容错技术与容错控制(Ⅰ)

●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系统的可靠性定义(Ⅰ)

串联系统特点及可靠性度量(Ⅱ)

并联系统特点及可靠性度量(Ⅱ)

模冗余系统等可靠性数学模型的特点(Ⅰ)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方法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的定义(Ⅰ)

平均修复时间(MTRF)的定义(Ⅰ)

可用性的定义(Ⅰ)

2.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

2.2.1.数据结构与算法知识

●数组

二维数组:按行存储和按列存储,数据元素存储位置的计算(Ⅱ) 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的特点及压缩存储(Ⅱ)

静态数组(固定容量数组)(Ⅰ)

动态数组(根据应用需要申请或扩充数组的容量)(Ⅰ)

●链表

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运算(Ⅰ)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特点(Ⅰ)

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和环形链表的运算特点(Ⅱ)

指针、结点、头指针和头结点的概念(Ⅱ)

●队列和栈

队列的定义、运算和存储结构(Ⅱ)

栈的定义、运算和存储结构(Ⅱ)

●树

二叉树的定义(Ⅱ)

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定义(Ⅱ)

二叉树的性质(Ⅱ)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和二叉链表存储(Ⅱ)

二叉树的遍历:先序、中序、后序和层序(Ⅱ)

最有二叉树的定义、特点和构造方法(Ⅱ)

二叉排序树的定义和运算(Ⅱ)

平衡二叉树、B-树、B+树的概念(Ⅰ)

树与二叉排序树的相互转换(Ⅱ)

●图的定义、存储和基本操作

图结构的定义(Ⅰ)

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和邻接表存储(Ⅱ)

图的广度优先遍历和深度优先遍历操作(Ⅱ)

●杂凑(Hash表)

哈希(杂凑)表的构造、冲突的处理和元素的查找,平均查找长度的计算(Ⅱ)

●常用的排序算法(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数值计算、字符串处理、数据压缩算法、递归

算法、图的关系算法)

插入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算法(Ⅲ)

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方法及特点(Ⅱ)

顺序查找、二分查找方法及特点(Ⅲ)

模式匹配算法(Ⅱ)

图的遍历算法、求最小生成树算法、拓扑排序算法、求最短路径算法、求关键路径算法的算法思想(Ⅱ)

递归算法的设计方法(Ⅱ)

●算法描述和分析

算法的实现与数据结构的关系(Ⅱ)

算法的效率分析(Ⅱ)

算法的流程图、伪代码描述方式(Ⅱ)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概念(Ⅰ)

2.2.2.操作系统知识

●操作系统的内核(中断控制、进程、线程概念)

操作系统内核的功能和基本组成(Ⅰ)

内核与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差别(Ⅰ)

内核运行、中断控制的基本知识(Ⅰ)

●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共享与互斥、分时轮转、抢占、死锁)

进程、线程等基本概念,程序顺序执行和并发执行的基本特征(Ⅰ)

进程的基本组成,进程的基本状态及状态间的切换三态模型与五态模型(Ⅱ)

进程间的通信:同步与互斥、临界资源、临界区、信号量、PV操作(Ⅱ)

管程的概念(Ⅰ)

进程调度方式及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Ⅱ)

死锁的定义、产生死锁的原因、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Ⅱ)

●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段、分页、虚存)

虚拟地址、地址空间、存储空间、地址重定位的基本概念(Ⅰ)

分页存储管理(Ⅱ)

程序的局部性特点,虚拟存储器的实现方法(Ⅰ)

页面置换算法:最佳置换算法、先进先出置换算法、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算法、最近未用置换算法(Ⅱ)

●设备管理(I/O控制、假脱机)

设备分类方法(Ⅰ)

通道、DMA的概念及特点(Ⅰ)

Spooling(SimultaneousPeripheralOperationsOnLine)定义、组成和结构(Ⅰ)

磁盘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First-Come-First-Served,FCFS)、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 (ShortestSeekTimeFirst)、扫描算法(SCAN)、单向扫描调度算法(CSCAN)、磁盘调度算

法的基本思想(Ⅱ)

●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

文件、文件系统、文件类型、文件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Ⅰ)

文件的物理结构:连续结构、链接结构、索引结构、多个物理块的索引表结构的基本概念(Ⅰ)

目录,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多级目录的基本概念(Ⅰ)

文件的存取方法:顺序存取法、直接存取法、按键存取法的基本概念(Ⅰ)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位示图、空闲区表、空闲块链、成组链接法基本思想(Ⅰ)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作业控制语言(JCL)、多道程序设计)

作业的状态(提交、后备、执行、完成)、作业控制块和作业后备队列的基本概念(Ⅰ) 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响应比高优先作业调度算法思想(Ⅱ)

优先级调度算法思想(Ⅱ)

●网络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征和分类(Ⅰ)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Ⅰ)

操作系统的配置(Ⅰ)

2.2.

3.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知识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

语言翻译的基本概念(Ⅰ)

汇编的基本方法(Ⅰ)

编译的基本过程及编译各阶段的基本任务(Ⅰ)

解释的基本过程(Ⅰ)

有限自动机的定义及构造(Ⅱ)

正规表达式的定义、构造及特点(Ⅱ)

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定义(Ⅰ)

句子的推导(Ⅱ)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程序调用的实现机制

程序设计语言的数据、运算、控制及输入输出处理机制(Ⅰ)

函数的参数传递机制:传值、传地址(Ⅱ)

●各类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情况

过程式程序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逻辑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特点(Ⅰ)

脚本语言的特点(Ⅰ)

2.2.4.数据库知识

●数据库模型(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概念模式(模式)、外模式(用户模式或子模式)、内模式(物理模式)的基本概念(Ⅱ) 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的基本概念(Ⅱ)

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的基本概念(Ⅱ)

●数据模型ER图规范化

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的基本概念(Ⅰ);关系模型的应用方法(Ⅱ)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的含义(Ⅰ)

E-R模型方面的基本概念(Ⅱ);E-R图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的基本方法(Ⅱ) 实体中主键、候选键、外键方面的基本概念(Ⅱ)

联系类型(一对一1:1、一对多1:n、多对多m:n)的基础知识(Ⅱ)

属性(简单属性、复合属性、单值属性、多值属性、NULL属性、派生属性)的含义(Ⅰ) 关系模式规范化的程度: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Ⅰ)

●数据库操作(集合运算和关系运算)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模式的基本概念(Ⅱ)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的基本概念(Ⅰ) 5种基本的关系运算(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的基本概念(Ⅰ);扩展的关系运算中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方法(Ⅱ);扩展的关系运算中的除法、外联接方面的

基本概念(Ⅰ)

●数据库语言(SQL)

数据定义语言(DDL):CREATE TABLE(创建表)使用方法(Ⅱ)

数据操纵语言(DML):SELECT(查询)、INSERT(插入)、DELETE(删除)和UPDATE(修改)使用方法(Ⅱ)

完整性(integrity)定义:PRIMAR YKEY、FOREIGN KEY REFERENCES使用方法(Ⅱ)

权限管理(authorization):GRANT和REVORK使用方法(Ⅱ)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征、功能与组成、文件系统的特征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差异的基本概念(Ⅰ)

●数据库的控制功能(并发控制、恢复、安全性、完整性)

事务的基本概念、事务的特性、故障的类型的基础知识(Ⅰ)

数据不一致性(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的基础知识(Ⅰ)

并发控制中活锁/死锁、可串行性、两段锁协议的基本概念(Ⅰ)

安全控制(权限机制、视图机制、加密机制)的基本概念(Ⅰ)

事务、事务的特性、事务的状态、事务状态的转换的基本概念(Ⅰ)

故障的类型、故障的恢复技术、恢复策略的基础知识(Ⅰ)

并发控制后会产生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三类数据不一致性(Ⅰ),造成数据不一致性的原因(Ⅱ)

并发控制中事务的调度(串行调度、并行调度)、活锁/死锁、可串行性、两段锁协议的基础知识(Ⅰ);造成数据不一致性的原因(Ⅰ)

安全控制(权限机制、视图机制、加密机制)的基本概念(Ⅰ)

●数据仓库和分布式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DW):基本特性、数据模式、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Ⅰ) 数据仓库模型:企业仓库、数据集市和虚拟仓库的基本概念(Ⅰ)

分布式数据库的定义、体系结构、设计目标、分布数据独立的基本概念(Ⅰ)

2.3.计算机网络知识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OSI/RM、基本的网络协议)

网络拓扑(Ⅱ)

OSI/RM、TCP/IP(Ⅱ)

常用的网络协议(Ⅱ)

●传输介质传输技术传输方法传输控制(Ⅰ)

●常用网络设备和各类通信设备的功能和特点(Ⅰ)

●Client-Server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的特点(Ⅰ)

●LAN拓扑,存取控制,LAN的组网,LAN间连接,LAN-WAN连接(补充)

●局域网

拓扑结构(Ⅱ)

存取控制(Ⅰ)

网间互联(Ⅰ)

●Internet和Intranet基础知识以及应用(Ⅱ)

●网络软件(Ⅰ)

●网络管理及网络性能分析(Ⅰ)

2.4.多媒体基础知识

●多媒体系统基础知识

媒体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的基本概念(Ⅰ) 多媒体、超媒体、流媒体的基本概念(Ⅰ)

色彩的三基色、彩色空间、三要素基本概念(Ⅰ)

图形和图像图像分辨率与显示分辨率、像素深度、真伪彩色图像的压缩标准的基本概念(Ⅱ)

●简单图形的绘制图像文件的处理方法

图像的压缩编码: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方面的基本概念(Ⅰ)

JPEG、MPEG和H.261等编码及压缩标准方面的基本概念(Ⅰ)

图像文件的处理方法的基础知识(Ⅰ)

●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应用

常见的声音文件格式(Ⅰ)

数字声音信号、波形声音的基本概念(Ⅰ)

声音信号的数字化,包括采样、量化、编码;了解数字语音的数据压缩方法,波形编码、参数编码、混合编码的基础知识(Ⅱ)

●多媒体应用开发过程(补充)

3.系统开发和运行知识

3.1.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Ⅱ)

●软件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Ⅱ)

●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分析工具、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维护工具、CASE(Ⅰ)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成本估算、风险分析、进度管理(Gantt图、PERT图)、人员管理(Ⅰ)

3.2.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Ⅰ)

●结构化分析方法

数据流图的基本构成、数据字典、加工逻辑的描述(结构化语言、决策表、决策树)(Ⅱ)

3.3.系统设计基础知识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Ⅰ)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

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蔽、模块独立(耦合、内聚)的基本概念(Ⅰ)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模块的概念、模块结构图的构成与内涵(Ⅰ)

●结构化设计方法(变换分析、事务分析的概念及基本步骤)(Ⅰ)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Jackson方法的设计步骤)(Ⅰ)

●系统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的基本原则(Ⅰ)

输入/输出设计的基本原则(Ⅰ)

处理过程的设计(程序流程图、盒图、决策树、决策表)(Ⅰ)

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Ⅰ)

3.4.系统实施基础知识

●系统实施的基本内容(Ⅰ)

●程序设计方法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Ⅱ)

●程序设计的基本模块(Ⅰ)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Ⅰ)

用黑盒法设计测试用例(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划分、错误推测、因果图)(Ⅱ) 用白盒法设计测试用例(逻辑覆盖、循环覆盖、基本路径测试)(Ⅱ)

理解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与系统测试的基本内容(Ⅱ)

●系统转换

3.5.系统运行和维护基础知识

●系统可维护性的概念(Ⅰ)

●系统维护的类型

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的基本概念(Ⅱ)

●系统评价的概念与类型(Ⅰ)

3.6.软件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软件质量特性(ISO/IEC 9126 软件质量模型)(Ⅰ)

●软件质量保证(Ⅰ)

●软件复杂性的概念及度量方法(McCabe度量法)(Ⅰ)

●软件评审(设计质量评审、程序质量评审)(Ⅰ)

●软件容错技术

容错软件的定义、容错的一般方法(结构冗余、信息冗余、时间冗余、冗余附加技术)(Ⅰ)

3.7.软件过程改进基础知识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Ⅱ)

统一过程(UP)与极限编程(XP)的基本概念(Ⅱ)

4.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4.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对象、消息、类、继承(单继承、多继承)、多态(动态绑定机制)(Ⅱ)

4.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知识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活动

认定对象、组织对象、描述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定义对象的操作、定义对象的内部信息(Ⅱ)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

PeterCoad和EdwardYourdon的OOA和OOD方法(Ⅰ)

Booch的OOD方法(Ⅰ)

OMT的分析与设计方法(Ⅰ)

UML的基本概念及各种图形能够熟练地使用UML的各种模型绘制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模型(Ⅱ)

面向对象测试的基本概念(Ⅰ)

4.3.分析模式与设计模式知识

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其要素(Ⅰ)

创建型设计模式(Ⅱ)

结构型设计模式(Ⅱ)

行为型设计模式(Ⅱ)

4.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

●程序设计语言中的面向对象机制

类与对象、对象自身引用、无实例的类(Ⅱ)

继承与类层次结构(Ⅱ)

消息传递与方法(Ⅱ)

重置与重载(Ⅱ)

●类库的概念(Ⅱ)

4.5.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对象基础知识(Ⅰ)

5.信息安全知识

●信息系统安全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Ⅰ)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存取控制、防闯入、防灾(Ⅰ)

●保障完整性与可用性的措施(Ⅰ)

●加密与解密机制基础知识(Ⅱ)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风险类型、抗风险措施和内部控制)(Ⅰ)

●计算机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知识(Ⅰ)

6.标准化、信息化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6.1.标准化基础知识

●标准化基础知识

标准化目的、意义、组织机构及内容方面的基本概念(Ⅰ)

标准化分类、代号与编号规定方面的基本概念(Ⅰ)

标准制订过程方面的基础知识(Ⅰ)

●标准分类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表示方法(Ⅱ)

●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互联网相关标准、软

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基于构件的软件标准

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方面的基本概念(Ⅰ)

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互联网相关标准方面的基本概念、基于构件的软件标准(Ⅱ)

安全标准、互联网相关标准方面的基本概念(Ⅰ)

●标准化机构(补充)

6.2.信息化基础知识

●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Ⅰ)

●互联网关的法律、法规知识(Ⅰ)

●个人信息保护规则(Ⅰ)

●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基础知识(Ⅰ)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知识(Ⅰ)

6.3.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保护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

软件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Ⅰ)

著作权法、软件保护条例及软件著作登记的基础知识(Ⅰ)

软件著作权主体与客体、权力内容、权力归属、侵权责任分析侵权行为(Ⅱ)

专利法、商标法、商业秘密权对软件的保护(Ⅰ)

7.计算机专业英语

具有工程师所要求的英语阅读水平(Ⅱ)

理解本领域常用英语术语(Ⅱ)

考试科目2 软件设计

1.外部设计

1.1.理解系统需求说明(Ⅱ)

1.2.准备进行系统开发

●选择开发方法、准备开发环境、制订开发计划(Ⅰ)

1.3.设计系统功能

●选择系统结构(Ⅱ)

●设计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接口(Ⅱ)

●设计安全性策略、需求和实现方法(Ⅱ)

●制订详细的工作流和数据流(Ⅱ)

1.4.设计数据模型

●设计ER模型及其他数据模型

掌握E-R模型、UML模型的表示方法和使用方法,关系模型的定义、相关知识以及符号化表示方法(Ⅱ)

通过从数据库逻辑设计中如何构造一个好的数据库模式出发,掌握关系规范化的实际背景、理论及模式规范化的方法(Ⅱ)

掌握如何用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作指导,进行数据库逻辑设计,重点掌握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方法(Ⅲ)

1.5.编写外部设计文档

●系统配置图、各子系统关系图(Ⅰ)

●系统流程图、系统功能说明书(Ⅰ)

●输入输出规格说明、数据规格说明、用户手册框架(Ⅰ)

●设计系统测试要求(Ⅰ)

1.6.外部设计的评审(Ⅰ)

2.内部设计

2.1.设计软件结构

●按构建分解,确定构建功能、规格以及构建之间的接口(Ⅱ)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数据结构设计:线性表、查找表、树、图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的设计和实现(Ⅲ)

算法设计:迭代、穷举搜索、递推、递归、回溯、贪心、动态规划、分治等算法设计(Ⅲ)

●采用中间件和工具(Ⅰ)

2.2.设计输入输出

屏幕界面设计、输入输出格式设计(Ⅱ)

分析数据特性,确认逻辑数据组织方式、存储介质设计记录格式和处理方式(Ⅱ) 将逻辑数据结构换成物理数据结构,计算容量,进行优化和检查信息(Ⅱ)

2.3.设计物理数据(Ⅱ)

2.4.构件的创建和重用

●创建构件、重用构件(Ⅰ)

●使用子程序库或类库

AWT、Swing用户界面与事件处理机制(Ⅰ)

Java语言中流与文件的应用(Ⅲ)

Java语言中的多线程的开发与应用(Ⅲ)

Java语言中集合类库的应用(Ⅲ)

Java语言中网络、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Ⅲ)

C++标准类库中容器库的应用(Ⅲ)

C++标准类库中算法库的应用(Ⅲ)

C++标准类库中的迭代器的应用(Ⅲ)

C++标准类库中的字符串的应用(Ⅲ)

C++标准类库中的流与文件的应用(Ⅲ)

C语言标准函数库(Ⅲ)

2.5.编写内部设计文档

●构件划分图、构件间的接口、构件处理说明(Ⅰ)

●屏幕界面设计文档、报表设计文档、文件设计文档、数据库设计文档(Ⅰ)

2.6.内部设计的评审(Ⅰ)

3.数据库应用分析与设计

●设计关系模式

掌握给定一个实际的应用问题如何设计E-R模型,如何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式, 确定联系类型、主键、候选键、外键判断关系模式规范化的程度(Ⅲ)

●数据库语言SQL

掌握给定一个实际的应用问题如何用SQL进行数据定义(创建表、视图)、完整性定义及权限定义(Ⅲ)

●数据库访问

掌握常用数据库的访问方法(Ⅱ)

4.程序设计

4.1.模块划分(原则、方法、标准)(Ⅱ)

4.2.编写程序设计文档

模块规格说明书(功能和接口说明,程序处理逻辑、输入输出数据格式的描述)(Ⅱ) 测试要求说明书(测试类型和目标、测试用例、测试方法)(Ⅱ)

4.3.程序设计评审(Ⅱ)

5.系统实施

5.1.配置计算机系统及环境(Ⅱ)

5.2.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Ⅱ)

5.3.用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中的任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用C语言实现常用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及应用程序(Ⅲ)

用C++语言实现常见的设计模式及应用程序(Ⅲ)

用Java语言实现常见的设计模式及应用程序(Ⅲ)

5.4.系统测试

●指导程序员进行模块测试并进行验收(Ⅰ)

●准备系统集成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Ⅰ)

●准备测试数据(Ⅰ)

●写出测试报告(Ⅰ)

6.软件工程应用

6.1.软件开发周期模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Ⅱ)

6.2.需求分析

●定义软件需求(系统化的目标、配置、功能、性能和约束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Ⅱ) ●描述软件需求

使用面向数据流的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描述软件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Ⅲ) 描述软件需求的功能层次模型、控制流模型、面向数据结构的模型(Ⅰ)

●定义软件需求的方法

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定义软件需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绘制相应的DFD模型,并定义数据字典,采用决策表或决策树的方式描述加工逻辑(Ⅲ)

使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定义软件需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创建符合UML标准的类图、用例图,并准确识别类中的关键属性和方法,以及类之间的关联(Ⅲ) 以UML状态图、活动图以及序列图所表达的软件需求(Ⅱ)

6.3.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分析与集成、逐步求精、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Ⅰ)

●软件设计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Jackson方法、Warnier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并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在结构化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设计结果(Ⅱ)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并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给出相应的符合UML标准的设计模型(Ⅲ)

Jackson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基本步骤(Ⅰ)

●程序设计(补充)

6.4.软件测试的原则与方法(Ⅱ)

6.5.软件质量(软件质量特性、软件质量控制)(Ⅱ)

6.6.软件过程(软件过程评估基本方法、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基本方法)(Ⅱ)

6.7.软件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分析工具、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维护工具、

CASE)(Ⅱ)

6.8.面向对象技术

●面向构件技术(Ⅰ)

●统一建模语言UML

UML的基本概念与作用(Ⅲ)

用例图的表示与应用(Ⅲ)

类图与对象图的表示与应用(Ⅲ)

序列图的表示与应用(Ⅲ)

活动图的表示与应用(Ⅲ)

通信图的表示与应用(Ⅲ)

组件图的表示与应用(Ⅲ)

部署图的表示与应用(Ⅲ)

状态图的表示与应用(Ⅲ)

●软件过程改进模型和方法(补充)

6.9.网络环境软件技术(Ⅰ)

软考软件设计师必做练习题附答案

软考软件设计师必做练习题及答案 软件设计师考试属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简称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中的一个中级考试。考试不设学历与资历条件,也不论年龄和专业,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级别合适的资格,但一次考试只能报考一种资格。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证书的考试办法。下面是希 赛小编整理的软考软件设计师考前必做的练习题。 试题一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类图和顺序图。 【问题 1】 需要分析此门禁系统的体系结构,根据体系结构的描述来看什么数据放在什么类中最 为合适。题目中提到:系统中的每个电控锁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锁的状态有两种:“已锁住”和“未锁住”。所以Lock 中含有锁编号和锁状态这两个属性。又因为题中有:在主机 上可以设置每把锁的安全级别以及用户的开锁权限。只有当用户的开锁权限大于或等于锁的 安全级并且锁处于“已锁住”状态时,才能将锁打开。因此,Lock 中还有锁的安全级别。 【问题 2】 首先,( 1 )、( 2 )是 FingerReader和LockController之间的交互。所以我们看题 目中是如何描述他们的交互的。题目中有“指纹采集器将发送一个中断事件给锁控器,锁控器从指纹采集器读取用户的指纹”,所以(1)应填“中断事件”,( 2 )应填“读取指纹”。(3 )是主机与UserInfo的交互,从图2-35中可以看出,UserInfo中存储了用户的指纹信息和开锁权限,所以( 3 )应是从 UserInfo读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和开锁权限。(4)空应填“读取锁的安全级别”。( 5 )是 MainFrame向自己发送的一条消息,从题目中的“主 机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来判断用户是否具有开锁权限,若有且锁当前处于已锁住状态,

2017年下半年上午 软件设计师 试题及答案与解析-软考考试真题-基础知识

2017年下半年上午软件设计师 考试试题-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75分,每题1分。每题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第1题.以下关于防火墙功能特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 A.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包和数据流向 B.提供流量信息的日志和审计 C.隐藏内部IP以及网络结构细节 D.提供漏洞扫描功能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一个防火墙(作为阻塞点、控制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如防火墙可以禁止诸如众所周知的不安全的NFS协议进出受保护网络,这样外部的攻击者就不可能利用这些脆弱的协议来攻击内部网络。防火墙同时可以保护网络免受基于路由的攻击,如IP选项中的源路由攻击和ICMP重定向中的重定向路径。防火墙应该可以拒绝所有以上类型攻击的报文并通知防火墙管理员。 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监控网络存取和访问 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作出日志记录,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第2题.在程序执行过程中,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射是由(2)完成的。 A.操作系统 B.程序员调度 C.硬件自动 D.用户软件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对于Cache,即高速缓存,是用来解决主存与CPU速度不匹配问题,Cache的出现使得CPU可以不直接访问主存而直接与高速Cache交换信息。由于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可以很容易设想只要将 CPU近期要用到的程序和数据提前从主存送到Cache,那么就可以做到CPU在一定时间内只访问Cache,这样CPU与高速Cache进行通信,就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在Cache –主存的地址映射之前,首先要将主存与Cache都分成若干块,每块又包括若干个字,并使得它们的大小相同(即快内的字数相同)。在划分好块后,下面要做的就是将主存块与Cache块形成映射就行了。而这里的映射则是通过块的地址形成映射关系。对于地址映射,首先将主存地址分成两块,高n1位为主存的快地址,低n2位为快内地址。Cache

2020年软考《软件设计师》考前模拟练习题

2020年软考《软件设计师》考前模拟练习题 一. 从静态角度看,进程由 __(1)__ 、 __(2)__ 和 __(3)__ 三部分组成。用户可通过 __(4)__ 建立和撤消进程。通常,用户进程被建立后, __(5)__ 。 供选择的答案 (1)。 A.JCB B.DCB C.PCB D.PMT (2)。 A.程序段 B.文件体 C.I/O D.子程序 (3)。 A.文件描述块 B.数据空间 C.EOF D.I/O缓冲区 (4)。 A.函数调用 B.宏指令 C.系统调用 D.过程调用

(5)。 A.便一直存有于系统中,直到被操作人员撤消 B.随着作业运行正常或不正常结束而撤消 C.随着时间片轮转而撤消与建立 D.随着进程的阻塞或唤醒而撤消与建立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4) C (5) BD 二. 设相关系模式 W ( C,P,S,G,T,R ),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课程,P--教师,S--学生,G--成绩,T--时间,R--教室,根 据语义有如下数据依赖集: D={ C→P,(S,C)→G,(T,R)→C,(T,P)→R,(T,S)→R } 关系模式 W 的一个码( 关键字 )是 __(6)__ ,W的规范化程序达到 __(7)__ 。若将关系模式 W 分解为 3 个关系模式 W1(C,P), W2(S,C,G),W3(S,T,R,C),则 W1 的规范化程序达到 __(8)__ ,W2 的规范化水准达到 __(9)_ ,W3 的规范化程序达到__(10)__ 。 供选择的答案 (6)A (S,C) B (T,R) C (T,P) D (T,S) (7)~(10) A.1NF B.2NF C.3NF D.BCNF E.4NF 参考答案:(6) D (7) B (8) E (9) E (10) B 三. 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能为各种用户所共享,且[__(11)__]。在关系数据库中,若关系模式中的每个关系的属 性值均是不可分解的,则该关系模式属于[__(12)__]。

2018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考试下午真题(完整版)

2018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考试下午真题(专业解析+ 参考答案) 1、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 某房产中介连锁企业欲开发一个基于Web的房屋中介信息系统,以有效管理房 源和客户,提高成交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房源采集与管理。系统自动采集外部网站的潜在房源信息,保存为潜在房源。由经纪人联系确认的潜在房源变为房源,并添加出售/出租房源的客户。由经纪人或客户登记的出售/出租房源,系统将其保存为房源。房源信息包括基本情况、配套设施、交易类型、委托方式、业主等。经纪人可以对房源进行更新等管理 操作。 2.客户管理。求租/求购客户进行注册、更新,推送客户需求给经纪人,或由经纪人对求租/求购客户进行登记、更新。客户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需求情况、委托方式等。 3.房源推荐。根据客户的需求情况(求购/求租需求情况以及出售/出租房源信息),向已登录的客户推荐房源。 4.交易管理。经纪人对租售客户双方进行交易信息管理,包括订单提交和取消,设置收取中介费比例。财务人员收取中介费之后,表示该订单已完成,系统更新订单状态和房源状态,向客户和经纪人发送交易反馈。 5.信息查询。客户根据自身查询需求查询房屋供需信息。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房屋中介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1-1 所示的 上下文数据流图和图1-2所示的0层数据流图。

问题内容:【问题 1】 (4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中的实体E1-E4的名称。 【问题 2】 (4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2中的数据存储D1-D4的名称。 【问题 3】 (3 分) 根据说明和图中术语,补充图1-2中缺失的数据流及其起点和终点。

2020年计算机软考软件设计师知识点精选集

2020年计算机软考软件设计师知识点精选集 需求分析:开发人员准确地理解用户的要求,实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对应的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 它有以下几难点: ⑴问题的复杂性。由用用户需求涉及的因素繁多引起,如运行环境和系统功能 ⑵交流障碍。需求分析涉及人员较多,这些人具备不同的背景知识,处于不同角度,扮演不同角色,造成相互之间交流困难。 ⑶不完备性和不一致性。用户对问题的陈述往往是不完备的,各方面的需求可能还存有矛盾,需求分析要消除矛盾,形成完备及一致的定义。 ⑷需求易变性。 近几年来已提出多种分析和说明方法,但都必须适用以下原则: ⒈必须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数据域和功能域。数据域包括数据流(数据通过一个系统时的变化方式)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功能域反映上述三方面的控制信息。 ⒉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按功能实行分解并可逐层细化。 ⒊建模。可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的信息,功能,行为。也是软件设计的基础。 需求分析的任务: ⒈问题识别:双方确定对问题的综合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用户界面需求。 ⒉分析与综合,导出软件的逻辑模型

⒊编写文档:包括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初步用户使用手册""确认测试计划""修改完善软件开发计划" 结构化分析:简称SA,面向数据流实行数据分析的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分析策略。顶层抽象地描述整个系统,底层具体地画出系统工程的每个细节。中间层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渡。使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作为描述工具,使用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描述加工逻辑。 结构化(SA)分析步骤: ⑴了解当前系统的工作流程,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⑵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⑶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⑷作进一步补充和优化。 【篇二】2020年计算机软考软件设计师知识点:数据流图 以图形的方式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是一种功能模型。 画数据流图的步骤: ⑴首先画系统的输入输出,即先画顶层数据流图。顶层图只包含一个加工,用以表示被开发的系统。 ⑵画系统内部,即画下层数据流图。将层号从0号开始编号,采用自顶向下,由外向内的原则。画更下层数据流图时,则分解上层图中的加工,一般沿着输出入流的方向,凡数据流的组成或值发生变化的地方则设置一个加工,一直实行到输出数据流。如果加工的内部还有数据流,则继续分解,直到每个加工充足简单,不能再分解为止。不能分解的加工称为基本加工。 ⑶注意事项:

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以及标准答案

2014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 试题:i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大型披萨加工和销售商为了有效管理生产和销售情况,欲开发一披萨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如下: (1)销售。处理客户的订单信息,生成销售订单,并将其记录在销售订单表中。销售订单记录了订购者、所订购的披萨、期望的交付日期等信息。 (2 )生产控制。根据销售订单以及库存的披萨数量,制定披萨生产计划(包括生产哪些披萨、生产顺序和生产量等),并将其保存在生产计划表中。 (3)生产。根据生产计划和配方表中的披萨配方,向库存发岀原材料申领单,将制作好的披萨的信息存入库存表中,以便及时进行交付。 (4)采购。根据所需原材料及库存量,确定采购数量,向供应商发送采购订单,并将其记录在采购订单表中;得到供应商的供应量,将原材料数量记录在库存表中,在采购订单表中标记已完成采购的订单。 (5)运送。根据销售订单将披萨交付给客户,并记录在交付记录表中。 (6 )财务管理。在披萨交付后,为客户开具费用清单,收款并岀具收据;依据完成的采购订单给供应商支付原材料费用并岀具支付细节;将收款和支付记录存入收支记录表中。 (7)存储。检查库存的原材料、拔萨和未完成订单,确定所需原材料。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披萨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1-1所示的上下文数据流图和图1-2所示 的0层数据流图。 图1-1上下文数据流图

【问题1】(4分) 根据说明中的词语,给岀图【问题2】(5分) 根据说明中的词语,给岀图【问题3】(6分)1-1中的实体E1?E2的名称。 1-2中的数据存储D1?D5的名称。 图1-2 0层数数据流图 根据说明和图中词语,补充图1-2中缺失的数据流及其起点和终点

2020年软考《软件设计师》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软考《软件设计师》练习题及答案 1.Multiple choices. (1)Software design may . a.be a creative process b.not be learned from a book c.be learned from a book d.require a certain amount of flair (2)Methodologies of software desig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 a.down-top function design b.data-driven design c.top-down function design d.object-oriented design (3)A well-designed system should be . a.easily understood b.reliable c.straightforward to implement d.straightforward to maintain (4)A derivation process for designing a programming system includes stages. a.5 b.4

c.3 d.2 (5)In the early stage of software design we need . a.give a flowchart b.give a set of requirements c.top-down functional design only d.prepare an informal design (6)A good design of software depends on . a.establishing a definitive way b.the application c.the particular project requirements d.efficient code to be produced (7)Software design can be . a.represented in any single notation b.a multi-stage activity c.an iterative activity d.a single-stage activity (8)The tasks being performed by a software engineer are . a.to desig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b.to design file structures c.to design data structures d.to derive the design of a programming system

2017年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培训指南与大纲

2017年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培训指南与大纲 考试内容说明: “(Ⅰ)”、“(Ⅱ)”和“(Ⅲ)”表示掌握或熟悉的程度。 “(Ⅰ)”是指对所列只是要理解其内容及含义理解。 “(Ⅱ)”是指在有关问题中能直接使用一般应用 “(Ⅲ)”是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综合应用。 考试科目1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 1.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1.1.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Ⅱ) 1.2.计算机内数据的表示 ●数的表示 带符号定点数据(纯整数和纯小数)的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表示(Ⅱ) 浮点数(实数)的表示(Ⅱ) 溢出的概念(Ⅱ)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补充) 1.3.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 补码表示下定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Ⅰ)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基本的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Ⅱ) 1.4.其他数学基础知识 ●常用数值计算 矩阵和行列式、近似求解、插值、数值积分、常微分方程等常用的数值运算方法及运算误差的概念(Ⅰ) ●排列组合概率论应用应用统计(数据的统计分析)(Ⅰ) ●编码基础(ASCII码汉字编码奇偶校验海明码霍夫曼码、循环冗余码)奇偶校验码、 海明码、霍夫曼码、循环冗余码的编码方法及指定实例时校验码的计算(Ⅰ)

●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Ⅰ) ●运筹基本方法(补充) 2.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2.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2.1.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体系结构分类及特性 ●CPU、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CPU的基本组成结构(Ⅰ) 存储器的组成及特点:内存、外存、缓存Cache、闪存(Ⅱ)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定义:存取周期、存储容量和可靠性(Ⅱ)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Ⅰ)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性 CPU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的主要问题:速度不匹配、时序不匹配、信息格式不匹配、信息类型不匹配(Ⅰ)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接口来完成,I/O接口的主要功能(Ⅱ) 接口的控制方式及特点:CPU通过接口对外设进行控制的方式程序查询方式、中断处理方式、DMA(直接存储器存取)传送方式(Ⅱ)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和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Ⅰ) 流水线的定义及操作特点(Ⅱ) 多处理机的概念(Ⅰ)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的概念和特点(Ⅱ) 并行处理的基本概念(Ⅰ) 2.1.2.存储系统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 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和管理方式(Ⅰ) 多级存储体系的组成及特点(Ⅱ) ●RAID类型和特性 RAID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RAID0、RAID7、RAID10、RAID53等规范的特征(Ⅰ)

2019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真题及答案 试题一(共15分)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学校欲开发一学生跟踪系统,以便更自动化、更全面地对学生在校情况(到课情况和健康状态等)进行管理和追踪,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子女的到课情况和健康状态,并在有健康问题时及时与医护机构对接。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采集学生状态。通过学生卡传感器,采集学生心率、体温(摄氏度)等健康指标及其所在位置等信息并记录。每张学生卡有唯一的标识(ID)与一个学生对应。 (2)健康状态告警。在学生健康状态出问题时,系统向班主任、家长和医护机构健康服务系统发出健康状态警告,由医护机构健康服务系统通知相关医生进行处理。 (3)到课检查。综合比对学生状态、课表以及所处校园场所之间的信息对学生到课情况进行判定。对旷课学生,向其家长和班主任发送旷课警告。

(4)汇总在校情况。定期汇总在校情况,并将报告发送给家长和班主任。 (5)家长注册。家长注册使用该系统,指定自己子女,存入家长信息,待审核。 (6)基础信息管理。学校管理人员对学生及其所用学生卡和班主任、课表(班级、上课时间及场所等)、校园场所(名称和所在位置区域)等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对家长注册申请进行审核,更新家长状态,将家长ID加入学生信息记录中使家长与其子女进行关联,向家长发送注册结果。一个学生至少有一个家长,可以有多个家长。课表信息包括班级、班主任、时间和位置等。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学生跟踪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1-1所示的上下文数据流图和图1-2所示的0层数据流图。

【问题1】(5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中的实体E1?E5的名称。【问题2】(4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2中的数据存储D1?D4的名称。

2020年全国计算机软考软件设计师英

2020年全国计算机软考软件设计师英 语试题●The Semantic Web is a web of dat a There is lots ofdata we all use every day,and its not part of the(1).I cansee my bank statements on the web,and my photographs,and Ican see my appoint. ments in a calendar.But can I see myphotos in a calendar to see what l was doing when I took them 9. Can I see bank statement lines in a calendar? Why not?Because we don’t have a web of dat a Becausedata is controlled b y (2),and each application keeps it toitself. The Semantic Web is about two things.It is about commonformats for interchange of(1 3),where01 the original Web weonly had interchange of documents.Also it is about languagefor recording how the data relates to real world(4).Thatallows a person,or a (5),to start off in one database,andthen move through an unending set of databases which areconnected not by wires but by being about the same thing. (1) A. life B. WWW C. page D. web (2) A. manager B. applications C. software D. computer (3) A. documents B. pages

历年软考软件设计师答案

2004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级答案 上午答案 下午答案 试题一 [问题1] A:传感器:B:报警器 [问题2) 监控传感器、显示信息和状态 [问题3] 1、“读传感器”添加输入数据流“传感器状态” 2、“显示格式”添加输出数据流“TV信号” 3、“拨号”添加输出数据流“电话拨号” [问题4] 逻辑数据流图说明应该具有哪些加工,而不关心这些加工是如何实现的:物理数据流图则要说明加工是如何实现的。 试题二 [问题1] (1)l(2)col(3)row(4)2(5)col(6)row(7)k [问题2] 判断条件1:b 判断条件2:e 判断条件3:f 试题三 [问题1] A:浏览客户信息B:修改个人信息C:登录D:删除客户信息

[问题2] (1)1(2)0..*(3)0..1(4)0..1 [问题3] (1)4种关系的含义: 依赖表示类之间的使用关系。 概括表示一般类和特殊类之间的关系。 关联和聚集都表示实例之间的结构关系。 (2)关联和聚集的区别: 关联指明一个类的对象与另一类的对象间的联系:两个类之间的关联表示了两个同等地位类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两个类在概念上是同级别的。 聚集是一种特殊的关联,它表示整体/部分关系。 试题四 (1)JMP LAST (2)SUB GRO,WDT,GR1 (3)ST GR2,BTASC,GR1 (4)ADD GR0,C48 (5)ST GR0,BTASC,GR1 试题五 (1)p&&p->data !=e 或p&&(*p).data !=e (2)p->Lchild 或(*p).Lchild (3)s->Rchild 或(*s).Rchild (4)p->Lchild 或(*p).Lchild (5)p==pp->Lchild 或p (*pp).Lchild 试题六 (1)classArray (2)new T[iRsz*iCsz] (3)throw 'e' (4)tBody,iCurrentRow=i (5)tBody(iRsz,iCs2) 2004下半年软件设计师级试题答案

软考软件设计师教程试题分析加答案

软考软件设计师教程试题分析加答案 软件设计师考试属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简称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中的一个中级考试。考试不设学历与资历条件,也不论年龄和专业,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级别合适的资格,但一次考试只能报考一种资格。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证书的考试办法。下面是希赛小编整理的软考软件设计师考前必做的练习题。 试题一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类图和顺序图。 【问题1】 需要分析此门禁系统的体系结构,根据体系结构的描述来看什么数据放在什么类中最为合适。题目中提到:系统中的每个电控锁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锁的状态有两种:“已锁住”和“未锁住”。所以Lock中含有锁编号和锁状态这两个属性。又因为题中有:在主机上可以设置每把锁的安全级别以及用户的开锁权限。只有当用户的开锁权限大于或等于锁的安全级并且锁处于“已锁住”状态时,才能将锁打开。因此,Lock中还有锁的安全级别。 【问题2】 首先,(1)、(2)是FingerReader和LockController之间的交互。所以我们看题目中是如何描述他们的交互的。题目中有“指纹采集器将发送一个中断事件给锁控器,锁控器从指纹采集器读取用户的指纹”,所以(1)应填“中断事件”,(2)应填“读取指纹”。(3)是主机与UserInfo的交互,从图2-35中可以看出,UserInfo中存储了用户的指纹信息和开锁权限,所以(3)应是从

UserInfo读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和开锁权限。(4)空应填“读取锁的安全级别”。(5)是MainFrame向自己发送的一条消息,从题目中的“主机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来判断用户是否具有开锁权限,若有且锁当前处于已锁住状态,则将锁打开;否则系统报警”可以看出,主机在得到所有信息后要判断用户是否能开锁,所以(5)应填“判断用户是否能开锁”。 【问题3】 这是纯理论题,请直接阅读参考答案。 试题一参考答案 【问题1】 锁的编号、安全级别、锁的当前状态。 【问题2】 (1)中断事件(2)读取用户指纹 (3)读取用户开锁权限(4)读取锁的安全级别 (5)判断用户是否有权限开锁,或用户是否可以开锁 【问题3】 组装和聚集都表示实例之间的整体/部分关系。组装是聚集的一种形式。 聚集是概念性的,只是区分整体与部分。 组装具有很强的归属关系,而且整体与部分的对象生存周期是一致的。 试题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UML类图和顺序图的基本知识。 【问题1】 由于一个商品分类中可以有多个商品,而一个商品仅仅对应一个商品分类,

软件设计师试题(带答案)

烟台市“东方杯”计算机软件技能竞赛(试题共11页) 2007年月日软件设计师 (考试时间14:00~16:00共120 分钟) 请按下述要求正确填写答题纸 1.将问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在指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2.答题纸上除填写上述内容外只能写解答。 3.本试卷总分75分,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知识测试,共45分;第二部分,包括三个题目,共30分。 4.解答时字迹务必清楚,字迹不清时,将不评分。

第一部分:单向选择(每题1分共45分) 试题1、2 某机主存容量为16MB ,cache 容量为16KB ,主存与cache 每块都分为16B 主存与cache 地址变换采用直接映像方法。这种映像方法优点是算法简单,缺点是 (1) 。若访问主存单元为B4AF45H ,而且该单元已经装入cache,则cache 的地址是 (2) 。 供选择的答案: (1)、 A: 转换方法复杂 B: 转换速度较慢 C: cache 利用不充分 D: 转换方法不直观 (2)、 A: 34AFH B: 2F45H C: 4AF5H D: B4AFH 试题3、4 某计算机字长为32位,浮点表示时,阶码占8位,尾数占24位(各包含1位符号位),阶码用补码表示,尾码用原码表示,该浮点数能表示的最大正数是 (3) ,能表示的最小负数是 (4) 。 供选择的答案: (3)、A: ( )23 7122--? B: ()()2371221--?- C: ( )24 7 12 21--?- D: ()237122---? (4)、A: ( )23 7 122 ---? B: ( )()23 7 12 2 1--?- C: ( )24 7 122 --? D: ( )()23 7 12 21---?- 试题5、6 可维护性是评价软件质量的重要方面,系统的可维护性通常包括 (5) , (6) 维护是为了扩充软件的功能或提高原有软件的性能而进行的维护活动。 供选择的答案: (5)、 A: 可用性和可理解性 B:可修改性、数据独立性和数据一致性 C:可测试性和稳定性 D: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测试性 (6)、 A:改正性 B:完善性 C:适应性 D:合理性 试题7、8 形式语言是使用来描述模块具体 (7) 的非正式的比较灵活的语言,有点是接近 (8) 供选择的答案: (7)、 A:算法 B:结构 C:行为 D:状态 (8)、 A: 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高级语言 D:自然语言

2010年上半年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 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上午试卷 ●在输入输出控制方法中,采用(1)可以使得设备与主存间的数据块传送无需CPU 干预。 (1)A. 程序控制输入输出 B. 中断 C. DMA D. 总线控制 ●若某计算机采用8位整数补码表示数据,则运算(2) 将产生溢出。 (2)A. -127+1 B. -127-1 C. 127+1 D. 127-1 ●若内存容量为4GB,字长为32,则(3) 。 (3)A. 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的宽度都为32 B. 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0,数据总线的宽度为32 C. 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0,数据总线的宽度为8 D. 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2,数据总线的宽度为8 (地址单元为0000H~3FFFH, 每个芯片的地址空间连续),则地址单元 0B1FH 所在芯●设用2K×4 位的存储器芯片组成16K×8 位的存储器 片的最小地址编号为 (4) 。 (4)A. 0000H B. 0800 H C. 2000 H D. 2800 H ●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时,下列寄存器中程序员可访问的是(5) 。 (5)A. 程序计数器(PC) B. 指令寄存器(IR) C.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 D. 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 ●正常情况下,操作系统对保存有大量有用数据的硬盘进行(6) 操作时,不会清除有用数据。 (6)A. 磁盘分区和格式化 B.磁盘格式化和碎片整理 C.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 D.磁盘分区和磁盘清理 ●如果使用大量的连接请求攻击计算机,使得所有可用的系统资源都被消耗殆尽,最终计算机无法再处理合法用户的请求,这种手段属于(7) 攻击。 (7)A. 拒绝服务 B. 口令入侵 C. 网络监听 D. IP 欺骗 ●ARP 攻击造成网络无法跨网段通信的原因是(8) 。 (8)A. 发送大量A RP 报文造成网络拥塞 B. 伪造网关A RP 报文使得数据包无法发送到网关 C. ARP 攻击破坏了网络的物理连通性 D. ARP 攻击破坏了网关设备 ●下列选项中,防范网络监听最有效的方法是(9) 。 (9)A. 安装防火墙 B. 采用无线网络传输 C. 数据加密 D. 漏洞扫描 ●软件商标权的权利人是指(10) 。 (10)A. 软件商标设计人 B. 软件商标制作人 C. 软件商标使用人 D. 软件注册商标所有人 ●利用(11) 可以对软件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提供保护。 (11)A. 著作权 B. 专利权 C. 商业秘密权 D. 商标权 ●李某在某软件公司兼职,为完成该公司交给的工作,做出了一项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李某认为该发明是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可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关于此项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应归属(12) 。 (12)A. 李某 B. 李某所在单位 C. 李某兼职的软件公司 D. 李某和软件公司约定的一方 ●一幅彩色图像(RGB),分辨率为256×512,每一种颜色用8bit 表示,则该彩色图像的数据量为(13) bit。 (13)A. 256×512×8 B. 256×512×3×8 C. 256×512×3/8 D. 256×512×3 ●10000 张分辨率为1024×768 的真彩(32 位)图片刻录到D VD 光盘上,假设每张光盘可以存放4GB 的信息,则需要(14) 张光盘。 (14)A. 7 B. 8 C. 70 D. 71 ●某项目组拟开发一个大规模系统,且具备了相关领域及类似规模系统的开发经验。下列过程模型中, (15) 最适合开发此项目。 (15)A. 原型模型 B. 瀑布模型 C. V 模型 D. 螺旋模型 ●使用PERT 图进行进度安排,不能清晰地描述(16) ,但可以给出哪些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另一些任务。下面P ERT 图所示工程从A到K 的关键路径是(17) ,(图中省略了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刻)。

软件设计师考试大纲

软考专家谈软考(六) 文章来源: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时间:2010-03-18 软件设计师备考分析 软件设计师近几年的考试形式与考核内容已经完全趋于稳定,从2007年至2009年的考试情况分析来看,考核形式与内容变化不大,作为考生应该紧紧扣住2009新大纲,有针对性、有策略地复习。 本文将总结近几年考试的内容分布,给出软件设计师上、下午题目的组成,以帮助考生复习。 1、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 分析近三年的考试情况,上午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如表1所示。 表1近三年上午试题考核内容分布情况 鉴于软件设计师上下午考试的侧重点不同,考生在准备上午考试的时候,需要注意掌握知识面的宽度,由于上午试题出题形式的局限性,必然不会出现

较深的分析与设计类考题,因此考生应该在基本知识上多下工夫。 以数据结构为例,在多次考试中出现了考察考生对栈的理解,其内容无非是栈的操作以及栈的后进先出的特性,上午试题将很难考察栈的具体实现问题。同样,对于面向对象基础知识,更多的是考察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类、对象、封装、继承、消息等基本概念;而算法则考察各种不同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问题。 当然,考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基本应用题型,例如很多基本知识结合一些实际的应用小例子,如设计模式、数据结构、程序语言等考核点就曾多次出现。笔者推荐考生参照官方推荐的教材进行复习,因为该教材基本涵盖了所有上午试题内容。 2.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 软件设计师下午的考核内容分布如表2所示。 表2近三年下午试题考核内容分布情况 近三年来的下午考题一直都是试题一到试题四是必答题目,试题五至试题七是选答题目,考核形式一直都没有发生变化,但笔者在观察2009年的考试时候出现了两个不同点,值得引起考生的注意: (1)算法与C语言的结合 算法早期的出题多是以伪代码或者流程图的形式出现,但2009年算法已经和C语言结合在一起出题,分析考试大纲,C语言应该是软件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相信这也是2009新大纲出来后考试出题所作的调整,考生需要注意不仅要掌握算法的原理,还需要掌握算法的具体实现,尤其是使用C语言实现。另外,由于C语言与算法结合出现,意味着C语言本身是否还需要单独考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试题举例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试题举例 系统架构设计师是软考中的一门高级资格考试,其考试题型有哪些,下面小编就三种不同类型的选题分别举例,希望考生们对考试题型的了解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选择题 1.在TCP/IP协议分层结构中,SNMP是在(1)协议之上的(2)请求/响应协议。在ISO/OSI/RM基础上的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S/CMIP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协议族,网络管理应用进程使用OSI参考模型的(3)。 (1) (2)A.异步 B.同步 C.主从 D.面向连接 (3)A.网络层B.传输层C.表示层D.应用层 2.软件产品线主要由(4)和产品集合两部分组成。 (4)A.构件库 B.核心资源 C.体系结构 D.开发组织 二案例分析问答题 阅读以下关于软件体系结构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和问题2。 某集团公司要开发一个网络财务程序,使各地员工能在互联网络上进行财务处理和报销。在设计该财务程序的体系结构时,项目组产生了分歧: (1)张工程师认为应该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各分公司财务部要安装一个软件客户端,通过这个客户端连接到总公司财务部主机。如果员工在外地出差,需要报销帐务的,也需要安装这个客户端才能进行。 (2)李工程师认为应该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各分公司及出差员工直接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IE浏览器就可以连接到总公司的财务部主机。 经过项目组的激烈讨论,最终选用了C/S和B/S混合结构。 [问题1] 请用20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讨论C/S结构与B/S结构的区别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问题2] 请用2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如何设计C/S和B/S混合结构,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2018年软件设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软件设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下午卷 试题一(共 15 分) 阅读下列说明,将解答填入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医疗护理机构为老年人或有护理需求者提供专业护理,现欲开发一基于 web 的医疗管理系统,以改善医疗护理效,该系统的主要要功能如下: (1)通用信息查询,客广提交通用信息查询请求,意而通用信表表,返回查询结果 (2)医生聘用。医生提出成/职中申,交由去前行用事事,更新医生表,并给医生反 聘用解聘结果:聊除解聘医生的出诊发排 (3)预约处理。医生安排出诊时向间,存入医生出诊时间表,根据客户提交的预约查询请求,查在职医生及其出诊时间等约所需数据并返同问:创建预约,提交预约请求,在在预约表中新增预约记录,更新所约医生出诊时间并给医生发送约通知给客户反馈预约结果。 (4)药品管理。医生提交处方,根据药品名称从药品数据中查询相关药品库存信息开出药品,更新对应药品的库存以及预约表中的治疗信息;给医生发送“药品已开出”反馈。 (5)报表创建。根据主管提交的报表查询请求(报表类型和时间段),从预的数、通 用信息、药品库存数据、医生以及医生出诊时间中进行查询,生成报表返回给主管.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医疗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 1-1 所示的上下文数据流图和图 1-2 所示的 0 层数据流图。

【问题 1】(3 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 1-1 中的实体 E1~E3 的名称。 【问题 2】(5 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 1-2 中的数据存储 D1~D5 的名称。 【问题 3)(4 分) 使用说明和图中术语,补充图 1-2 中缺失的数据流及其起点和终点。 【问题 4】(3 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说明“预约处理”可以分解为哪些子加工,并说明建模图 1-1和图 1-2 是如何保持数据流图平衡。

历年软考软件设计师真题分析

历年软考软件设计师真题分析 软件设计师近几年的考试形式与考核内容已经完全趋于稳定,从2007年至2009年的考试情况分析来看,考核形式与内容变化不大,作为考生应该紧紧扣住2009新大纲,有针对性、有策略地复习。 本文将总结近几年考试的内容分布,给出软件设计师上、下午题目的组成,以帮助考生复习。 1、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 分析近三年的考试情况,上午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近三年上午试题考核内容分布情况 鉴于软件设计师上下午考试的侧重点不同,考生在准备上午考试的时候,需要注意掌握知识面的宽度,由于上午试题出题形式的局限性,必然不会出现较深的分析与设计类考题,因此考生应该在基本知识上多下工夫。 以数据结构为例,在多次考试中出现了考察考生对栈的理解,其内容无非是

栈的操作以及栈的后进先出的特性,上午试题将很难考察栈的具体实现问题。同样,对于面向对象基础知识,更多的是考察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类、对象、封装、继承、消息等基本概念;而算法则考察各种不同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问题。 当然,考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基本应用题型,例如很多基本知识结合一些实际的应用小例子,如设计模式、数据结构、程序语言等考核点就曾多次出现。笔者推荐考生参照官方推荐的教材进行复习,因为该教材基本涵盖了所有上午试题内容。 2.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 软件设计师下午的考核内容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近三年下午试题考核内容分布情况 近三年来的下午考题一直都是试题一到试题四是必答题目,试题五至试题七

是选答题目,考核形式一直都没有发生变化,但笔者在观察2009年的考试时候出现了两个不同点,值得引起考生的注意: (1)算法与C语言的结合 算法早期的出题多是以伪代码或者流程图的形式出现,但2009年算法已经和C语言结合在一起出题,分析考试大纲,C语言应该是软件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相信这也是2009新大纲出来后考试出题所作的调整,考生需要注意不仅要掌握算法的原理,还需要掌握算法的具体实现,尤其是使用C语言实现。另外,由于C语言与算法结合出现,意味着C语言本身是否还需要单独考核的问题,这就需要考生注意本文谈到的第二个注意点。 (2)C语言考题顺序的调整 2009年的考试中,出现了将C语言调整到第七题,而将C++与Java调整为第五题和第六题,笔者认为,顺序的调整应该不是一个随机性的事情,调整的目的极有可能是为了突出C++与Java的重要性,可能是希望考生注意C++与Java题目。如本文第一点所述,因为C已经与算法结合进行了考核,在后续的考题中,C语言单独出题的可能性会有所降低。这样的话,考生就需要在Java 和C++考题上多下工夫,需要详细理解并掌握设计模式与Java或者C++语言的结合问题。 如需了解更多软件设计师考试资讯,请看希赛软考学院!

2018软考软件设计师大纲

注: 2018年上半年考试软件设计师大纲为2009年版新版大纲。参考资料为2016年版修编教材。 大约考试时间为5月26日。 考试说明 1.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组织和指导程序员编写、调试程序,并对软件进行优化和集成测试,开发出符合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高质量软件;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2.考试要求 (1) 掌握计算机内的数据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方法; (2) 掌握相关的应用数学及离散数学基础知识; (3)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4) 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5) 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6) 熟悉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7) 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中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8) 熟悉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9) 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10) 了解信息化、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 (11) 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3.考试科目 (1)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75 * 1) (2) 软件设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问答题。(15 * 5) 1.数据流图 2.数据库设计 3.UML分析与设计 4.C语言算法 5.C++程序设计|| Java程序设计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 1.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1.1 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 计算机内数据的表示 ·数的表示(补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表示,精度和溢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