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住宅から反映する日本文化

日本住宅から反映する日本文化

日本住宅から反映する日本文化
日本住宅から反映する日本文化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日本住宅から反映する日本文化

作者:张春爱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日语系06级

刊名:

黑龙江交通科技

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年,卷(期):2010,33(2)

参考文献(3条)

1.村松贞次日本建筑的传统与现代化 1989

2.林雅子障子的书 1978

3.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1990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李红艳.李宗鹏.郭晓颖从住宅窥见日本文化[期刊论文]-理论界2008(2)

2.张春爱由日本住宅看日本文化[期刊论文]-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2)

3.王艳.鲁俊中日传统住宅的差异和比较[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06(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212296265.html,/Periodical_hljjtkj201002094.aspx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 提起日本文化,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是一个日本动漫迷。因此,我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动漫。其余的对日本的印象,则是通过我们国内的报道,引进的日本电视电影得来的。 由于日本的那段不光彩历史,以及近年来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令人不齿的行径,令很多中国人为之愤慨。所以,每当我说我喜欢看动漫,或是说我要学习日语时,我的很多好友都会用一种很轻蔑的语气说:“小日本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好学的)。”之类的话。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会想,我们的想法会不会太极端了,难道所有日本人或日本文化都是不好的吗难道他们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不见得吧。 我喜欢日本动漫,并且深受动漫的影响,所以我并不“仇日”,但我也没有因为动漫而“哈日”。我希望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日本文化。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存在就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正如中国文化有它的精华也有糟粕一样,日本文化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其可取之处。 首先要说的是日本人很有礼貌。中国虽然自称是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但是在礼仪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如日本。日本人非常注重对小孩子的礼貌教育。我曾看过一篇去日本大阪生活的中国人的文章,写的是每天早晨他送孩子去幼儿园,都会看到幼儿园的园长站在学校的大门口,满面笑容的对走进校园的学生大声招呼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进学校大门,而

站在校门边的园长,就一个接一个的对走进校门的每一个孩子面带笑容地大声问候,不疏忽其中的任何一位。一开始他还觉得奇怪,后来也就习惯了,因为他的孩子上小学后也是如此,校长也会站在校门口问候每位学生,而且日本的学校似乎大都如此。如果学校有300名学生,那么校长每天早晨最多说300次“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但如果学校有800名学生呢也就是说,校长每天要第一个到学校,守在学校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有800名学生的话,校长每天就要问候800次!而且不仅仅是一天,而是风雨无阻,天天如此。这就不得不令人心生敬意了。这每天早晨的800此问候,不是给领导,也不是给上级,而是给自己的学生。试问中国的哪位校长会如此呢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学生没礼貌,虽说不是全部,但至少有一大部分如此。可是仔细想想,这“没礼貌”难道不是由学校、家庭、社会造成的么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幼儿园本应该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地方,可是现在的幼儿园并不是很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反而提前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们也是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争先恐后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忽视了最基本的礼貌教育,以至于后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低下头,谦虚地向日本人学习学习。中国有句老话,叫“身教重于言教”,与其用语言去指点孩子说要如何如何才是懂礼貌,还不如从我们自己开始,用实际行动示范给孩子们看,什么是礼貌。因为在礼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大人告诉他“什么叫礼貌”,他也同样会做得很好。 暂且不说这篇文章,从动漫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有多么的懂礼

日本文化概论及答案

『日本文化概論』の試験問題 一、次の_の部分にもっとも適切なものを入れてくだい。 (毎_は2点、全部30点) 1、日本文化の基本的な特徴は_と_。 2、_が『十七条憲法』を発布した。 3、日本は_年に始まる大化の改新をした。 4、平安初期の『三筆』の_、_、_が日本書道史上代表的な人物である。 5、日本は710年に遷都した_も794年に遷都した_も、長安をモデルにして作った都である。 6、_のルソーの『社会契約論』を翻訳、解説した『民約訳解』が広く読まれ、東洋のルソーと呼 ばれた。 7、804年、_が入唐して天台宗を学び、翌年帰国して_を拠点に天台宗を説き広めた。 8、日本陽明学は反体制と_の特色がある。 9、普通、_、伊藤仁斎、_は日本古学派の三人の代表者と見なされている。 二、次のセンテンスを判断し正しいものに○、違っている ものに×をつけなさい。(10点) 1、中国との交流の中で大規模に系統的に中国文化を吸収したのは、推古天皇の時期であった。()

2、日本は隋唐文化を吸収するとき、中国の科挙制も取り入れた。() 3、飛脚は江戸時代信書、金銀、貨物などの送達を業と押してひろめした者。() 4、最澄が天台宗を、空海が真言宗を中国大陸から学び新しい日本的な仏教として広めている。 () 5、江戸幕府が1612年に禁教令を出したけど、明治政府が1873年に禁教令を解いた。()三、次に問題を答えなさい。(30点) 1、日本文化がよく外来文化を吸収し得た理由としていくつかの要因が挙げてください。 2、日本家族内で兄弟の間『本家』と『分家』は中国の兄弟関係と同じですか。 3、日本の年功序列制について自分の考えを書きなさい。 四、論述(30点) 1、日本企業の特色の一つの終身雇用の利弊を述べてください。 2、日本の儒学、中国の儒学とは異なる。認識論の面と論理面から述べてください。

日本礼仪文化范文

日本礼仪文化范文 日本同中国一样,是礼仪之国,不同特色的礼仪文化,那么日本的礼仪文化包括哪些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跟着出guo 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在生活中离不开人际间的交往,交往受一定社会规范的制约与指导,通俗的说,礼仪就是交往的规范。社会交往指的就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人类为了有秩序地生活,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使社会交往和谐与有成效,就要有各种社会规范来调节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现实* ,并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约束,经过 * 演变,就成了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礼仪。 中国作为具有悠久 * 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各方面的礼仪规范可谓是源远流长。礼仪一词在中国最早是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作用,在汉字里,“礼”既表示礼貌和秩序,又意味着为表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仪”则指具体的仪节。千年以前中国就有了《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仪专著。“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泛流传。 遗憾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礼仪传统遗失殆尽,几近乌有,直至xx年,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金正昆讲礼仪》的节目播出,礼仪才被人们重新提起,放到日程上来,而商务礼仪的学习更成了各大企业近年来开展的工作重点。我想说的是,在中国与世

界接轨的今天,除了事事要与国际看齐,要符合国际标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准确地把握我们本民族的礼仪传统。 作为我国近邻的日本,格外注重传统的礼仪文化,本文集从日本礼仪文化历史传承的角度,讲一下礼仪的重要性。 日本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 * 和天主教。日本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我国唐代的礼仪和风俗。 日本人在交际应酬之中对打扮十分介意,在商务交往、政务活动以及对外场合中多穿西服,在民间活动时,他们有时会穿国服——和服。穿和服时,一定要穿木屐和草鞋,并配以布袜,妇女穿和服时,还必须腰系彩带,要后加上一个小软托,并且手中打伞。根据年龄、婚姻状况以及身份地位的差别,和服的色彩、图案、款式、面料乃至穿着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准确区分。 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衣着上必须注意四点:1、日本人认为衣着不整齐便意味着没有教养,或是不尊重交往对象。所以,在与日本人会面时,一般不宜穿着过分随便,特别是不要光脚或穿背心;2、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时,进入「玄関」(げんかん)后要先脱下大衣、风衣和鞋子,同时鞋子要朝外摆放整齐;3、拜访日本人时,切勿未经主人许可,而自行脱去外衣;4、参加庆典或仪式时,不论天气多么热,都要穿套装或套裙。 在饮食方面。日本可以说是自成一体,世人一般称之「和食」(わしょく),即日本料理。日本人用餐时,要摆上一长矮桌,男子盘腿而坐,女要要跪坐而食。日本在使用筷子上是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

日本一些有趣的文化

木偶人日本人称“考凯喜”是日本传统工艺品之一。日本人很喜欢木偶人,所以经常把它作为礼品互相赠送。中国朋友也有人收到过木偶人,但有人不知其经历,不解日本朋友为何赠送一个“木头疙瘩”。 日本木偶人的发祥地于宫城县鸣子町。在鸣子町的街道两旁的很多商店里摆满了木偶人,专门出售木偶人的商店门口矗立着巨大的、有两层楼房那么高的木偶人。商店本身就是木偶人作坊,里面有工匠正在创作,所以不少商店前高挂着“请看制作木偶人的实地表演”的宣传标语。听说鸣子町有木偶人制作师傅70多人,每年能制作15000多个木偶人。在鸣子町的木偶人馆里的木偶人琳琅满目,有大有小,有粗有细,神色服饰,各不相同。共有三个展室,一个木偶人文献室。据介绍,展品多是木偶人收藏家奉献的。其中部分展品是由木偶派生来的玩具。展览室中央有几名妇女出售木偶人,购买者不少,这说明木偶人在日本是受人欢迎的工艺品之一。为进一步发展木偶人工艺,鸣子町每年9月7-8日举办“全国木偶人祭”,届时交流经验,各地木偶人师傅向展馆奉献自己的得意作品。据介绍,木偶人是用枫树、齐椁果树的木材制作的。先选好制作木偶人的材料。每年十月末把树砍倒,在山上放置月余,让水分蒸发掉,后切成180公分长的木材,嗣后运到厂房,到第二年三月,便可使用。制作木偶人时,在根据要制作的木偶人的大小,把木材锯成小段。先做圆头或圆筒,后用铇子和磨具磨光、上彩、描绘,几乎都是手工操作。制作木偶人最难的是画脸部五官,特别是木偶人的眼睛,必须一笔画出。眼睛赋予木偶人生命,也表现出师傅的个性。 木偶人为什么诞生在日本东北呢?这的确也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任何

事物的诞生、成长、发展,都与环境有关。木偶人的诞生地宫城县鸣子町是温泉圣地,坐落在鸣子峡的山谷中,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木材资源丰富,所以盛产木盆、木碗、木勺等木器。其技术有千年以上历史,木偶人就是在木制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加上日本东北地方农闲时间长,有条件在家从事工艺品的生产。东北木偶人具有朴素大方、表情集中的特点。也可说很好的反映了日本东北人的个性,符合东北的自然风土。 日本木偶人分十大系统: 1 鸣子系(宫城县),特点是头可转动,而且发出啾啾的声音。 2 花卷系(岩手县),头可动,无彩色。 3 温汤系(青森县),色彩鲜艳,受东北著名祭祀“睡猪”的影响。 4 木地山系(秋田县),身体向前倾倒。 5 肘折系(山形县),头大,身大,呈黄色,好看。 6 藏王系(山形县),头大,体大,有稳重感,色彩灿烂豪华。 7 土汤系(福岛县),头小,身细,头顶画有黑蛇。 8 山形、作并系(山形),头大,体大。 9 弥治郎系(宫城县),头比身大,头顶画有两三条黑线。 10 远刈系(宫城县),头大身小。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木偶人艺术也有不少发展,特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创造出不少新花样,人们称它们为“创造木偶人”、“近代木偶人”。为区别那些新型木偶人,所以称那些老方法制造的木偶人为“传统木偶人”。当前,木偶人有六十多种。不仅东北的孩子们喜欢木偶人,其他地方的孩子们也喜欢。有的买各式各样的木偶人装饰在加重,仔细欣赏、琢磨,确

丝绸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古代丝绸的地位和作用 论点:研究丝绸文化的作用 摘要 丝绸文化是人们在丝绸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丝绸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丝绸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先导,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1]。世界丝绸文化起源于中国,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把中国丝绸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丝绸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丝绸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交流的友好使者,对促进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研究丝绸文化,既有利于我们把握丝绸文化的发展脉络,又有利于我们发掘丝绸文化对我国新时期发展所能发挥的现实意义。 重点词:丝绸文化中国作用 丝绸文化的作用: 1.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丝绸文化对纺织业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本土的丝绸文化反作用于本土的纺织业,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创造出新的织物类型,进一步丰富了丝绸文化。 外来丝绸文化对本土纺织业的发展与革新所产生的作用更为巨大。中国的丝绸进入欧洲各国后,各国君主们纷纷建立与发展本国的丝织业。在此过程中丝绸文化的传播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不断完善、不断丰满的。例如西欧抽丝织绸工人把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融于中华民族祖先的创造力之中,使纺织技术日益精湛、科学,成为近代工业的先导。正是由于这种极富创造性的糅合,极大地丰富与促进了纺织技术的发展。国外丝绸文化形成后又反馈

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文化-现代日本社会论文

《现代日本社会》课程论文 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文化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从小日本动漫就占据了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小时候的樱桃小丸子、哆啦a梦、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到现在的火影忍者、死神、海贼王,宫崎骏系列。日本动漫总给我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着日本文化。 日本动漫的主要分类有:战争、机器人、战斗、青春、偶像、美少女、美少年、宠物、魔法、超能力、历史、情感、神话传说、历史、情感、侦探推理、治愈、恶搞等等方面。 一、从日本动漫看日本精神 日本动漫中的主人公可以跟我们很像,是平凡的普通人,有点懒,有点笨,有点任性,甚至会有点小心眼。但是很善良,乐于助人,充满爱心,仁慈的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很努力,执着的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日本动漫给我们传播的就是这种充满大爱,坚持梦想的日本精神。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漫画里充满各种鲜明特色的文化影子。动漫是日本的第一产业链,在全球没有国家可超越。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这些都在日本动漫中有所体现。 日本动漫更吸引人的一点就是他的接近人性。相对于美国动漫的个人英雄主义,日本的动漫中更强调了同伴和朋友的重要性,讲求着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孤独一个人无法拯救世界,但是当这个人有着一个强大的后援队。有亲人、朋友、队员的鼓励,陪伴。那他就一定可以坚持向目标前进。这也是日本动漫传播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团结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

量是无穷的,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将这些长处结合在一起,就会发出无限的可能。 二、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服饰文化 作为一个女生,更关注的动漫就是少女漫画了。《少女漫画》传统是指以12至18岁的少女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实际上在其作者和连载的杂志增加后,有针对6-12岁的女童和18-25青年少女的作品,绝大部分少女漫画家为女性。最早创立这个名词是为拥有少女情结的6-18岁的女孩子,现在的少女漫画通过不断更新,泛指拥有少女情结,唯美主义、美型、恋爱或者女性向的漫画。少女漫画没有明确的界限,不以故事类型、绘画风格或是情节而分。大多都是纯真而美好的故事内容,在画风上也比较偏向于完美化,故事主人翁多是俊男美女。而多数渲染的都是浪漫理想的爱情故事。 少女漫画里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的情节,更多的是里面人物的服饰,装扮。这些都体现着日本文化。日本特色的和服在少女漫画中的到了完美的诠释。和服是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装。和服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气质。少女漫画按照着人物的个性,采取不同的色调、形态的和服表现人物。因为和服非常美丽,所以我总期盼动漫人物可以穿着和服出现。后来才注意到,只有在重要的节日才会看到和服的倩影。可见和服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种非常庄重、正式的服饰。 同时日本动漫也充满着现代的风气。日本动漫中的“校服”风靡了世界。青春的百褶裙和利索的制服让人们眼前一亮。当穿着制服的少女向着夕阳跑去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探究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特点探究 摘要: 日本建筑一直在国际建筑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各类建筑中,住宅建筑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之一,从各个方面体现着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崇尚自然,空间自由,装饰洗练,在质朴简洁之中有着独特的味道。 关键词: 日本建筑自由自然性禅学接合空间 日本民族具有的尊重自然、单纯、质朴的文化精神,使这个向来奉行拿来主义的民族,对其民宅建筑、神社、寺院、古堡的传统建筑风格,自然的崇尚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坚持,就是这一点,使其在源源不断输入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对自然的忠诚和融合利用是其住宅建筑一贯的追求。 日式传统住宅建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一室性,空间布局自由,灵活无碍。日式住宅的结构很简单,几乎仅由地板、柱子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墙壁、全都是开放式的、自然地构成一体化的假设型的建筑物。在这种状况下,内部空间的变化,内外空间的联系就交由一系列“接合空间”来完成。“接合空间”在日式建筑中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主要是功能上的原因,日本传统住宅具有其内部秩序性,譬如在家中设有祭坛,设有饰以艺术品的壁龛等,这些使得日本人在内部住宅中所进行的活动,带有在外部空间所进行活动的特点。每一种建筑空间如室内、庭院等都有一定的功能要求,但如果以人的心理感受作为主体变换角度来看,有些空间的功能却比较含糊。譬如入口处的庭院可作为房屋的外部空间,但就整个住宅而言,却又成为其内部空间。在功能上也不仅是作为赏花弄草之地,还可作为迎送宾客的场所。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促进了“接合空间”的产生和发展。 “接合空间”体现了日本传统住宅的内外空间观念,又充分地满足了丰富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日式住宅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加强其室内外空间的有机联系,避免生硬与混乱的过渡性空间。沙里宁说过:“建筑是与寓于空间中的空间艺术。”在空间中如何相互联结、转换,产生不同的空间感觉变化,从而引起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与情感上的不同反应。“接合空间”调整了人们的情感与感觉,实现精神上的愉快和自然的转换。 “缘侧空间”是日本南方传统住宅中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接合空间”。它是指建筑周围围绕的一部分架空部分,宽度多为0. 35m~0. 5m 左右,有些类似于中国建筑中的回廊。从建筑的角度而言,日本大多数建筑缘于住宅,住宅作为建筑的缘起,理所当然具有空间内外交流等种种特性。在日本建筑静谧和美、素朴淡丽的风格中,“缘侧空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建筑除了细部、装饰与材料之外,形式与建制上大抵是以“蹋蹋米”为主的“脱靴空间”。这种具有趣味的空间在主导室内外空间导向与流动的意味上占主要地位。通过对“缘侧空间”的研究,也可看出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基本上是一个平面开放的格局。虽然形式简单、空间单纯,但通过对内外空间不断的交流变换之中,可以看出“缘侧空间”素华朴实及空间更替的实质。考虑到可能会被雨水淋湿,有些传统住宅用玻璃等现代材料将这一部分空间封起来。而且所使用的材料都为竹、木等天然材料,炎热的时候,可以看到汗湿的足迹。在室内向“缘侧空间”移动的过程中,人在其空间中的感觉会有所不同,如果推拉门打开,室外风景通过“缘侧空间”泄入室内,从人的心理感觉而言,这种视觉上的移动可以看作是日本人追求流动空间的一点意匠。玄关是最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典型的“接合空间”,日本传统住宅中的玄关是指从室外走进室内时脱靴、帽及外衣的场所。日本传统住宅样式层出不穷,空间的大小也是各有差异,但没有玄关的住宅恐怕是没有的。以往,玄关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其空间变化也随着主人地位与权利的高低而不同,玄关为住宅空间不断丰富与变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玄关与日本人住的方式密切相关,因为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大概是世界所有民族中最为特殊的一种。人们进入室内需要脱鞋,不能将室外的污物带入室内,很讲究地面的洁净。这

从宫崎骏电影看日本文化

从宫崎骏电影看日本文化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它不仅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日本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动漫产业是其核心内容。日本动漫文化的核心人物是宫崎骏,其动漫作品蕴含较为丰富的日本文化和深刻的主题,人们在感受鲜明民族特色的同时可以获得心灵教育。近年来,随着动漫制作技术的进步,其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电影中,实现了动漫、电影文化的高度融合。本文立足于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日本文化和电影融合研究,以《千与千寻》为中心看日本文化。 纵观世界动画电影,日本动画电影早已成为世界动画电影发展的前沿阵地,深受世界各国观众的喜爱。日本文化产业在最近几十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动漫文化和电影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高度融合,通过产业融合,日本的动漫极具日本特色,为推动世界动漫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电影的代名词,他是一个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的制作人,他让动画电影具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与风格,将动画电影上升到了人文的高度,改变了人们对动画电影的认识以及以儿童为主要观众的固有动画理念。其作品

在展现他对生命、对人生、对环境和梦想的“哲学深思”和“诗意表达”的同时,向世人展示了独具一格的日本文化,促使人们对日本文化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日本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一)生产主体 日本文化产业开发主体主要是由销售、出版发行、播放等进行流通业务的传媒企业,以及进行内容创意制作的公司和创作者共同组成的。这些主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权利。例如,流通商享受权利,也是权利的窗口;制片者1享有权利;制片者2享受部分权利,或者只能接受委托,不能享受权利;个体创作者同制片者2一样,享受部分权利,或者只能接受委托,不能享受权利。这样就将生产主体的权利进行划分,促使文化产业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有效推进文化产业融合。 (二)销售形态 日本在发展产业文化时,十分重视海外推广,以便产业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并融入其他文化。在对海外进行文化产业推广时,销售形态对最终的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关键影响,人们要重视对销售形态的科学创建和管理。就目前日本开展文化产业的推广情况来看,文化产业海外交易以打包产品形态为主,如CD、DVD形式以及游戏软件。同时,更多使用授权形式在当地进行生产和销售,这种销售形式被称为授权

日本文化概述

日本文化概述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 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 毛笔抄录经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寿司是以生鱼片【刺身(さしみ)】、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 味。 日本文化史 日本文化有无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尽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以到如得的外来文化为媒介,但它毕竟尽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树,它的根深扎于日本国的风土上。若究其缘起,则可上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纹时代。“绳纹文化与后来的弥生文化、古坟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个时期。”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观渐趋复杂,花纹日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艺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发达。尽管当时日本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因岛国的地理位置,致使当时欧亚大陆的先进文化未能进入日本。绳纹人群居坚穴,仍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不知农耕。生产力的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 活。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历史进入弥生时代。考古学家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掘出不同绳纹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称弥生陶器,史称弥生文化。弥生陶器器形简单,花纹也不繁杂,与绳纹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一般认为,弥生陶器是从海外输入的,即可能是从大陆迁入的民族带去了新的弥生文化。新的文化虽然战胜原有的绳纹文化而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来人终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并未因之而断续。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先进的大陆文明经由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促经日本很快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弥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同劳动逐渐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当时,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盛行, 成为弥生文化的一大特征。 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中心,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入古坟文化的时代。古坟的建筑需要征集大批劳动力,坟内陪葬有镜、剑、勾玉等精致工艺品,象征着死者生前拥有强大权力。这与一般民众死后的简易安葬形成鲜明对照,说明强大的专制集权已经形成,即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国终于在5世纪初统一了日本。这个时期,日本从大陆不仅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文明,而且开始导入大陆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移居日本的汉人和朝鲜人即所谓“归化人”

日本文化常识100题(中文)

题目: 1?「海滩男孩」是反町隆史和哪一个男演员共同出演的? ??竹野内丰???? 2?日本的入学典礼和公司的入社典礼是在几月举行? ??四月???? 3?日语的「屋台」是指什么? ??摊贩???? 4?甲子园是日本全国高中生的什么比赛? ??棒球???? 5?在日本的神社里,信徒会将香油钱投进赛钱箱以求与神有缘,通常会投多少钱??? 五元???? 6?日式牌坊「鸟居」会在以下的那个地方出现?? ?神社???? 7?「灌篮高手」漫画里湘北高中的神射手是谁??? 三井寿???? 8?日本人习惯在神社拜拜后抽签卜吉凶,如果抽中不祥的签时,会如何处理? ?系在神社里的树上???? 9?「东京爱情故事」连续剧的女主角是谁??? 赤名莉香???? 10?日本的白色情人节(男士要送女士礼物)是什么时候?? ?三月十四日???? 11?日本的NHK台的红白歌唱对抗赛是什么时候举行?? ?十二月三十一日?????? 12?相扑在比赛前会在场地上撒盐,目的是为什么?? ?避邪???? 13?日本的黄金假期是在几月和几月之间??? 四月和五月???? 14?日本小说名作「伊豆的踊子」「雪国」的作家是谁?? ?川端康成???? 15?日本的端午节五月五日,为什么会在屋外悬挂鲤鱼旗?? ?家里有男孩???? 16?在日本的社会里,什么血型的人最多??? A型???? 17?日本的第一苹果产地是那里??? 青森县??????

18?相扑里的「土表」是指什么?? ?比赛的场地???? 19?日本的第一高山是那一座??? 富士山?????? 20?有名的金阁寺是在哪里??? 京都???? 21?北海道是以产什么出名??? 牛奶???? 22?在日本满几岁才有选举权?? ?二十岁???? 23?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是谁?? ?川端康成???? 24?职业相扑手的体重要达到几公斤以上?? ?75公斤???? 25?日本的国技是哪一种??? 相扑???? 26?日本的义务教育是几年?? ?九年???? 27?日本的三味线乐器是用那种动物皮做的??? 猫???? 28?东京迪斯尼是位在那里??? 千叶县???? 29?日本的人口约多少??? 一亿两千万人???? 30?日本的公共电话是什么颜色??? 灰色???? 31?日本的新年是什么时候?? ?阳历一月一日???? 32?在采用平假名和片假名之前,日本的文章是以何种文字表现?? ?汉字???? 33?一休和尚在几岁时进入京都的安国寺修行?? ?六岁???? 34?日本历史里,所谓「红毛人」是指??? 英国人???? 35?日本的一般平民到何时才开始有名字??

浅谈日本集合住宅

内容提示:文章归纳总结了20世纪后半叶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剖析了日本集合住宅的特点,介绍了日本结合住宅的一些理论探索和尝试,以启发对集合住宅诸多课题的思考。 延伸阅读:尝试特性理论探索节能集合住宅 1集合住宅的历史回顾 1.1集合住宅的起源 集合住宅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晰,然而聚居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从迄今的考古成果中得知,公元前1580~1085年在埃及首都锡韦的壁画上描绘着的4层建筑,应该是现有历史资料中最早的多层集合住宅。引自《建筑中文网》 1.2集合住宅的早期发展 欧洲的集合布局入门指南结构化HTMLhttps://www.doczj.com/doc/0212296265.html,/zyzs/198.html 冷热循环模具注塑技术工作原理与技术优点https://www.doczj.com/doc/0212296265.html,/zyzs/198.html 拆电极的原则UG电极设计模块各基本功能https://www.doczj.com/doc/0212296265.html,/zyzs/188.html 住宅有着悠久的历史,集合住宅的普及开始于古罗马时代。在发掘出的古代城市的遗迹中,奥斯蒂亚是保存完好的遗迹,有密集的城市住宅地,其中有许多集合住宅,高5层,规模从小到大,呈街坊型形态,即沿四周道路、围绕中庭建造,但居住性不会很高。1952年马赛公寓作为集合住宅典范问世后,以美国纽约为首,欧美、亚洲各国相继开始大量建造集合住宅。 2日本集合住宅规划设计的发展 2.1第一阶段大量建设时期(1950年~1970年) 2.1.1居住为中心的都市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日本,展开了大规模的集合团地开发运动。最早开发的千里新城在大阪近郊,配置了铁道线和新干线,可以和大阪互通有无。其中设有公园、污水处理中心、大学、医院等设施,以英国的新城计划为范例,按照邻近住区理论和人车分离理论等规划了新城,实现了日本第一个以居住为中心的都市。 2.1.2都市中心型集合住宅 20世纪60年代后,集合住宅在开发区位上,城市中心地区租赁住宅的开发逐渐取代了郊外住宅开发;在生活形态上,从单一类型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形态转变为多样化居住形式,人们更加重视住宅本身的机能及其所能提供的服务,而不十分注重住宅的面积大小。对于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集合住宅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配合都市中心的再开发,都市中心型集合住宅日渐增加,出现了低层高密度、高质量、多功能、多元化的集合住宅。 2.1.3丰富多彩的集合住宅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对战后大量化、经济化、快速化的集合住宅造成的单调、庞大、重复的都市住宅空间进行了反省和探讨。随着经济高度增长期的结束,住宅自身出现了巨大转变,住宅设计更加注重价值观和生活形式的多样化,集合住宅也丰富多彩起来。

从寿司看日本文化日语版

毕业论文寿司から見る日本文化 张丽梅 (2006040118) 专业名称日语 申请学士学位 所属学科日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姓名樊丽丽 职称教授 2010年 3 月26 日

摘要 日本文化几乎就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既重视传统又善于创新。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反映日本饮食文化的众多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寿司,本文就是从细处着手,从日本饮食中最具代表性的寿司谈起,逐渐深入的分析日本食文化的特点,进而得出日本博大精深文化的优点。 随着饮食业的快速发展,食文化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更加突出的体现了日本人注重创新的精神。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日本社会中,寿司仍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从小小的寿司中,反映出日本饮食文化的许多优点,这是值得中国人乃至世界人今后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日本文化;传统与创新;日本食文化;寿司 I

要旨 現代の日本は様々な点で、やはり男性を中心とした社会である。女性は現代も脇役の立場に置かれて、男女平等の問題は日本社会が直面している重大な課題の一つである。同時に「平等」は人が生きていく上で、最も重要な概念の一つでのある。 ここでは「法の下の男女平等」、「家庭での男女の役割の変化」と女性の社会進出、現代日本の職場での男女平等の問題が相互に関連しているかということについて分析してみたい。日本の男女平等観も経済の発展にしたがってわずかずつ変化している。女性の平等を求める動きや女性自身の努力と共に日本の女性の社会的地位も大きく変化してきた。しかし、その変化も現実には十分な男女平等を形成したとは言えない。日本女性の現代社会生活の中での役割はやはり主として脇役をつとめることである。今後も日本女性の努力と自覚がもっと期待されている。 キーワード:男女社会の地位;男女平等;女性の地位と役割;法の条項 II

从森林法则看日本文化

从森林法则看日本文化 上了中日文化对比课收获颇多,不仅让我了解了中日文化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使我去除了有色眼镜而更加公正客观的看待日本文化。 了解了很多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后,我一直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理论或者法则可以将全部或大部分日本文化概括起来。前不久与爸爸谈到这个问题,爸爸告诉我,他的一位留日多年的同事曾用四个字评价过日本文化,那就是“森林法则”,细细想来觉得很有道理,下面我将具体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森林法则之一、崇尚武力,嗜杀,具有很大的征服野心众所周知,森林中许多动物都是好斗的,森林中几乎每一个物种都希望扩充自己的地盘,而日本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武士道就体现了很浓厚的尚武色彩与征服野心。 首先是崇尚武力,日本在镰仓时代开始后,始终是武士掌权,文化打上了鲜明的武家色彩,被称为“武治”,经历了近千年的时光。靠征伐厮杀而诞生的历代武士政权所推崇的武家文化,对日本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扩散到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对日本园林的影响,就像这一时期产生的石庭和大名园林,披上了浓重的尚武色彩,甚至杀伐之气。(本人的专业是园林,所以特意留意了武士道对日本园林的影响。)其次是嗜杀,换而言之就是对生命的蔑视,这种对生命的蔑视包括对他人的生命,也包括对自己的生命。武士道从其发端之初起,统治了日本1000多年,其代表作是《地陶闻书》,它的主题十分明确:荣誉,慷慨赴死,对藩主的忠诚和修身。赴死的思想贯串全书。《地陶闻书》教导说,如果一名战士经常思索怎样去死才能无撼,它的生活道路就会是笔直而单纯的。在危险的境遇中它不会去想怎样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会勇往直前,投入敌人阵中,迎接死亡。

谈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我看日本 大和民族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民族。无论是《菊花与刀》还是《樱花与武士》 ,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似乎都想靠着二手三手的资料和几年的旅日经历, 清晰的描述日本社会的演进, 但这似乎太难了。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也好, 民族的劣根性也罢, 似乎不是旁观者能够准确体会的, 也不是身在其中的该国国民所能准确概括的。就我个人而言, 日本, 是一个让我敬佩让我愁的国家。 之所以敬佩。原因有三。 其一,日本人好学。谁强跟谁学,学得也很灵活,见风使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古代中国强,那跟中国人学。学制度,大化改新;学宗教,弘扬佛法;学文化,文字、服装、舞蹈、饮茶。但是有一点他没学好, 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没学, 这给日本后来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没科举意味着官职是世袭罔替的,这也是导致日本天皇式微,幕府强大的原因之一。到了近代,中国不行了,美国鬼子找上门了,那人家就跟美国学。人家不耻“上学” ,不惜一切代价的学,学最好的,哪个国家的好东西都藏着掖着想垄断是吧,那我“偷师” 。比如说, 德国啤酒最好是吧, 那人家就派个人去德国慕尼黑的啤酒工厂里工作, 那哥们也忠于天皇, 成天下了班没事就往厂子门口等着, 等着往总经理的汽车上撞, 只为了尽快结识总经理, 进入管理层,拿到配方。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这种不择手段的“学习”真的是让我大受刺激。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全世界学生、学徒发扬光大。可是感觉中国的传统总是在宣扬“不耻下问”的难能可贵,历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古代多么多么辉煌,什么什么领先,不知是适度的民族自豪感还是过度的民族自卑感。 其二,日本人能创新(但不是原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我刚开始抄你的是吧, 但是全盘照抄之后我再自己琢磨琢磨, 稍微一改进就把你超越了, 考出来的分数比你还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起点高,发展快啊。刚开始不知道怎么造汽车、造电视吧,但我几年之后就比你强,东芝、松下、索尼、夏普……带电的、顶级的全是日本货。我质量比你好,款式比你新,用料比你少,价钱比你高,就是卖得好!

日本概论

第一章 1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侧,南北方向狭长约3000公里,是一个呈弧状的岛国。 2日本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1/25 3领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大岛屿和7000多个小岛屿组成。 4日本与亚洲大陆之间是日本海,日本与美洲大陆之间是太平洋。 5日本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 6南北气候差别很大 7日本安倍延伸3000公里,各地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北纬35度以南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本州北部及北海道属季风型温带针叶林气候;其余广大地区属季风型温带阔叶林气候。 8日本是多山的国家,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 9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休眠火山,也是全日本最高峰。 10纵贯本州中部的飞、木曾,赤石三条山脉被称为北、中央、南阿尔卑斯山,也统称为日本阿尔卑斯山。 11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 12地震频繁 13平原仅占国土面积的24% 14日本河流短小,水量充沛,落差大。水势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 15全国最大的湖泊琵琶湖式构造湖 16最深的湖是田泽湖 第二章 1日本历史分为:原始、古代社会、中世社会、近世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2水稻的广泛种植和铁器、青铜器的使用,是弥生文化的重要特征。 3公元57年,倭奴国王遣使赴汉朝贺,受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4日本没有文字。渡来人带来了汉字。 5随着文字的传入,儒学、道教、佛教等高度发达的学说、宗教也传入日本。 6 1192年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镰仓幕府正式形成。 7 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 8 1868年(明治元年)3月,天皇发布“五条誓文”,表明了新政府的基本方针。 9新政府为了富国强兵,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维新改革,即“明治维新” 101889年发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11近代天皇制国家体制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国家的转变 121894年7月27日甲午战争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下《马关条约》 13日本为实现其独霸中国的野心,俞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迫启承认。14“米骚动” 15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进攻宛平城,制造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161940年3月,汪精卫在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下,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 17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站爆发。 181941年1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成功,太平洋战争爆发。 19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01946年11月公布了《日本国宪法》。宪法的根本精神是主权在民。 2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重新武装日本,于1951年,是48国与日本单独和,签订了《旧金山合约》,宣布结束与日本的战争状态,恢复日本的主权,但美国仍可

从人称代词看日本文化

从人称代词看日本文化 发表时间:2011-06-16T14:56:27.2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9月上供稿作者:徐红梅 [导读] 日语中的人称代词不仅仅是作为单纯指代,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不同的待遇描述。 ◆徐红梅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外语系262700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国民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间的友好交流。关键词:人称代词思维结构日本文化 日语里的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以及表示疑问或不定的人称代名词。 第一人称代词常用的有“わたし、わたくし、あたし、ぼく、おれ,こちら”等。“わたし”是日语中“我”的最普通的说法,它基本上不受年龄、性别的约束。“わたくし”也是常用的说法,但比“わたし”郑重,在比较郑重、严肃的场合或者身份比自己高、资历比自己深的人说话时使用。“あたし”是“わたし”的音变,语气比“わたし”更随便一点,这个词曾经是男女共用的词,现代基本上成了女性用语。“ぼく”是男子对同辈或晚辈的自称,不如“わたし”郑重,给人以亲近随和的感觉。“おれ”一般是年龄稍大的男性,在较亲密的关系者之间使用。“こちら”,强调说话者自身或自身一方的情况时使用。例如:“こちらこそ”。 第一人称代词有时被潜在或者是被代替了。日本人接电话时会说“理香です”,这里的第一人称代词就被省略了。再看一个被替代的例子。在家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通常自称““お父さん”或“父ちゃん”,“お母さん”或“母ちゃん”。这种用法是和听话者同化的表现,是“思いやりの文化”的体现。第一人称代词还可以指对方,比如邻居阿姨招呼旁边的小孩子:“ぼく、ここにきて”。显然这里的“ぼく”不是指自己,而是指代小孩子,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 第二人称代词常用的有“あなた、きみ、おまえ、あんた、おたく、きさま”等。“あなた”不可用于自己的上级或者关系不太亲近的人,妻子称呼丈夫的时候,一般用这个。“君”在汉语里面好象有尊称的意义,但是在日语里面除了比较亲密的关系,或者比自己年纪、地位等低的时候才用。“おまえ”更是不客气,相当于你这家伙、你这小子的意思。“君”、“おまえ”、“あんた”、“きさま”等则是男性专用的,可见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也有较大的男女差别、男性在用词上可以比较随意,而女性则不可以,否则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或是粗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尽管战后由于冰箱、洗衣机等电气化设备使女性从繁忙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得以走向社会,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还是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比如,公司上司会把能干的女性称之为“~くん”,“~くん”本来只是用于称呼男性的,在这里用于指称优秀的女性。由此可见在现在日本人的眼里还是男性占主导地位。 第二人称代词的替代,对长辈、上级绝对不可直接呼称或言称,要用亲属称谓或表示身份的称呼代替,如对父母哥姐称“お父さん、お母さん、お兄さん、姉さん”。在日本家里一般是以家中最小的孩子为中心称呼的,夫妇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称呼自己的父母“おじいさん、おばあさん”。语言学家铃木孝夫先生在《ことばと文化》中写道:乘地铁时,看见一个老太太指着身边的空座位,对一个抱着孩子好象她女儿的年轻女子大声喊道“:、ここにいらっしゃい”(妈妈到这里坐)。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在做听力训练的时候,就不会再搞错人物关系了。要以对方的职务、地位、身份等名词呼称的形式来代替第二人称代名词,避免自己与对方的区别和对立。在会议上一般很少直接向对方提出反对的意见,在确实要表达自己不同看法的时候也是先委婉肯定对方的意见,然后再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而不是直接强烈地否定对方。 第三人称代词常用的有“彼、彼女”以及“あそこど” 系列的人称代词,不定称主要有“どなた、どのかた、どのひと、どいつ、だれ”等。比如对于公司上司的称呼,在公司内部,提到哪位领导一般都敬称,“~課長”、“~部長”等等,但是如果是在和公司外部的人交谈时,提到自己的上司,这时绝对不可以用敬称。这可以看出,日本人有着强烈内外意识。这和日本战后的雇佣制度有关,那时很多公司是终身雇佣制,一旦进入公司,就论资排辈,随着年龄的增长,薪金不断提高,职务也会随之提高,所以那时很多人以公司为家,大部分男性把自己一生的大部分精力用于公司,下班后也多忙于应酬,有时还一连去几家酒吧,很晚才回家。这种内外心里,在很多词语方面影响着日本人,如授受动词、敬语词汇等。 日语中的人称代词不仅仅是作为单纯指代,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不同的待遇描述。选用人称代词时需要考虑场合、内容、与对方的关系等各种因素。因此,日语中尽量不直接使用单纯的人称代词指称自己或对方,而是采用间接的表现手法。日本人说话时,时时处处小心翼翼,这与日本人“纵”的社会关系有关。日本的国土南北狭长,与西欧人“横”的社会关系相比,更重视“纵”的关系,这也使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武士道精神。由此可见,我们学习语言,不光要看语法,更要了解日本人的心理、思维习惯以及日本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日语的词汇和语法习惯,提高我们语言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田一春彦《日本语》下。 [2]铃木孝夫,1992:167。 [3]许慈惠 “强烈的自他意识体现的日语语法特征”.《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06期。 [4]梁红梅《日语人称代词与日本人的自我意识探析》.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1月,第25卷,第6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