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2 MDC 表的优化策略

DB2 MDC 表的优化策略

DB2 MDC 表的优化策略
DB2 MDC 表的优化策略

DB2 MDC 表的优化策略

如果创建多维集群 (MDC) 表,那么可以提高许多查询的性能,这是因为优化器可

以应用附加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主要依赖于块索引效率有所提高,但根据多个维进行集群这一优点还能提高数据检索速度。

MDC 表优化策略还可以利用分区内并行性和分区间并行性的性能优点。请考虑MDC 表的下列具体优点:

?维块索引查找操作可以标识表的所需部分,并且能够快速地仅扫描所需的块。

?因为块索引小于记录标识(RID)索引,所以查找速度更快。

?可以在块级别执行索引 AND 和 OR 运算,并可以将这些运算与 RID 相结合。

?保证在扩展数据块内集群数据,这有助于提高检索速度。

?如果可以使用转出方法,那么删除行的速度将更快。

请考虑名为 SALES 的 MDC 表的以下简单示例,这个表对 REGION 和 MONTH 列

定义了维:

select * from sales

where month = 'March' and region = 'SE'

对于此查询,优化器可以执行维块索引查找操作,以寻找月份为三月且地区为 SE

的块。然后,它可以只扫描那些块,以便快速地访存结果集。

转出删除

当条件允许使用转出方法来进行删除时,将使用这种从 MDC 表中删除行的更高效

方法。必需的条件包括:

?该 DELETE 语句是搜索型 DELETE,而不是定位型 DELETE(该语句不使用 WHERE CURRENT OF 子句)。

?没有 WHERE 子句(将删除所有行),或者 WHERE 子句只包含应用于维的条件。

?定义表时,未指定 DATA CAPTURE CHANGES 子句。

?该表不是引用完整性关系中的父表。

?未对该表定义 ON DELETE 触发器。

?未在任何立即刷新的 MQT 中使用该表。

?如果级联删除操作的外键是该表的维列的子集,那么它可能适合于转出。

?在由 CREATE TRIGGER 语句的 OLD TABLE AS 子句指定的触发 SQL 操作之前,该 DELETE 语句不能出现在对临时表执行并标识了受影响行集的

SELECT 语句中。

在转出删除期间,不会记录所删除的记录。而是,将通过重新格式化页的某些部分使包含这些记录的页表现为空页。将会记录对重新格式化的部分所作的更改,但不会记录这些记录本身。

立即清除转出这一缺省行为是指,在删除时清除 RID 索引。还可以通过将注册表

变量 DB2_MDC_ROLLOUT 设为 IMMEDIATE,或者通过对 SET CURRENT MDC ROLLOUT MODE 语句指定 IMMEDIATE 来指定此方式。与标准删除操作相比,

索引更新的日志记录没有变化,因此,性能提高取决于 RID 索引的数目。RID 索

引越少,性能就越好,衡量标准是总时间和日志空间所占的百分比。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估算可以节省的日志空间量:

S + 38*N - 50*P

其中,N是已删除的记录数,S是已删除的记录的总大小(包括空指示符和VARCHAR 长度之类的开销),P是包含已删除的记录的块中的页数。此数值是

实际日志数据的缩减量。节省的所需活动日志空间量是此值的两倍,这是因为,还将节省为回滚操作保留的空间。

另外,在落实事务之后,可以使用延迟清除转出方法来更新 RID 索引。还可以通

过将注册表变量 DB2_MDC_ROLLOUT 设为 DEFER,或者通过对 SET CURRENT MDC ROLLOUT MODE 语句指定DEFERRED 来指定此方式。在延迟转出方式下,将在删除操作落实后在后台以异步方式清除 RID 索引。在删除任务非常大型或者

已对表定义大量RID 索引的情况下,使用这种转出方法可以非常快速地执行删除。整体清除操作的速度也有所提高,这是因为,执行延迟索引清除时将以并行方式清除索引,而执行立即索引清除时将逐行清除索引中的每一行。并且,DELETE 语

句的事务日志空间需求显著降低,这是因为,索引按索引页而不是按索引键来更新异步索引清除日志。

注:延迟清除转出操作需要更多内存资源,这些内存资源将从数据库堆中获取。

如果数据库管理器无法分配它所需的内存结构,那么延迟清除转出操作将失败,并将一条消息写入管理通知日志。

何时使用延迟清除转出方法

如果删除性能对于您而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并且已对表定义 RID 索引,那么应使

用延迟清除转出方法。注意,在进行索引清除之前,对已转出的块进行基于索引的扫描会稍微降低性能,这取决于已转出的数据量。在决定执行立即索引清除操作

和延迟索引清除操作时,还应该考虑下列问题:

删除操作的规模

对于非常大型的删除任务,请选择延迟清除转出方法。在对许多小型 MDC 表频繁发出维 DELETE 语句的情况下,异步清除索引对象所产生的开销要

比删除操作期间节省的时间的价值更高。

?索引的数目和类型

如果表包含大量 RID 索引,并且需要对这些索引执行行级别处理,那么应

使用延迟清除转出方法。

?块可用性

如果您希望由删除操作释放的块空间在 DELETE 语句落实后立即可用,那

么请使用立即清除转出方法。

?日志空间

如果日志空间有限,那么应对大型删除任务使用延迟清除转出方法。

?内存约束

对于所有已暂挂延迟清除操作的表,延迟清除转出操作将耗用更多的数据库堆空间。

要在删除期间禁止转出行为,请将 DB2_MDC_ROLLOUT 注册表变量设为 OFF,或者对 SET CURRENT MDC ROLLOUT MODE 语句指定 NONE。

注:在 DB2? V9.7 及更高版本的发行版中,不支持对具有分区 RID 索引的数据分区 MDC 表执行延迟清除转出。仅支持 NONE 和 IMMEDIATE 方式。如果

DB2_MDC_ROLLOUT 注册表变量设为 DEFER,或者 CURRENT MDC ROLLOUT MODE 专用寄存器设为 DEFERRED 以覆盖 DB2_MDC_ROLLOUT 设置,那么清除转出类型将为 IMMEDIATE。

如果 MDC 表仅存在非分区 RID 索引,那么支持执行延迟索引清除转出。

提升存储性能的最佳方法

提升存储性能的最佳方法 从基于策略的归档到虚拟化技术,一些巧妙方法可以让企业存储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如今,每家存储硬件或者数据管理软件厂商都称自己的产品有助于 优化存储资源。专家们说,最让用户感兴趣的是另外两项技术:存储虚拟化和归档。 作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必备技术,存储虚拟化备受关注,原因是它能够把不同的物理存储系统(往往来自不同厂商)合并到一个逻辑存储池,里面的共同资源管理及配置起来更简单。经销商CDW的存储专家Josh Howard说,随着许多企业的SAN三年使用寿命即将结束,这项技术已经成熟。 Howard说:“如果你着眼于改用下一个存储架构,你会遇到数据迁移问题,这时你不得不考虑聘请数据迁移专业服务商;或者准备留出很长的停机时间,把这些数据迁移到新架构上。”他认为,存储虚拟化产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因为它在后台执行大量的数据迁移工作。这些产品甚至可帮助企业重复利用存储系统,赋予它们新角色。 Howard说,从存储优化的角度来看,虚拟化技术成了实现灵活性、提高利用率的手段之一。他说:“虚拟化技术具有灵活性,包括可以使用不同品牌的存储产品。它让你能够购买真正廉价的磁盘,而不是大厂商的那种廉价磁盘。” Howard认为,从存储利用率的角度来看,如果企业使用的多个存储架构来自多家厂商,实施了虚拟化技术后,可能会发现可用磁盘空间的利用率从40%提升到70%~80%。至于归档方面的例子,Howard和美国企业管理协会的Karp认为,一些归档应用软件有助于把策略转变成计算机驱动的规则,从而可以把数据从高性能生产磁盘阵列自动转移到较低级别的存储层上。 巧用监测工具 每个IT人员都知道这个痛苦事实:应用程序或存储系统因为基础设施没有运行在最佳状态下而出现暂停或者速度慢得要命。 Raul Robledo是Affinion集团设在康涅狄格州特兰伯尔办事处的存储专家,最近他对此有切身体会。今年早些时候,这家全球营销公司的50TB存储区域网络(SAN)出现了严重的停用现象。Robledo后来发现,原因是SAN的交换机间链路(ISL)带宽已经饱和。他说:“当时众多流量通过交换机端口传输,这为应用程序带来了许多额外进程,而它们又得不到响应。这引发了严重的连锁反应,导致我们的部分Web应用程序无法使用。” 为了帮助诊断及纠正ISL的带宽饱和问题,SAN管理员使用了开源产品提供商OrcaWare Technologies的Orca,以便通过SNMP收集来自交换机的数据。 虽然Orca在这个例子中证明了它的重要性,但Robledo说他需要一种为了优化SAN运行状态而设计的工具。他说,与专门用于实时监控SAN性能的产品相比,Orca及其他类似工具需要更多的手动工作、知识及定制。 Robledo开始认真寻找稳定可靠的SAN性能监控工具。后来他求助于Onaro这家存储服务管理厂商。Onaro声称,最近发布的Application Insight 2.0实时提供了应用程序到阵列的状况,可以体现存储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效率,同时提供了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监控和报告功能,可以了解存储基础设施的性能。 Robledo对产品进行了概念证明测试后,认为该工具将有助于防止潜在的性能问题成为实际问题。他说:“结合使用两个产品即SANscreen Foundation和Application Insight后,在业务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第一章) 系统在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1年以上),均存在系统性能(操作、查询、分析)逐渐下降趋势,有些用户的系统性能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同时随着目前我们对数据库分库技术的不断探讨,在实际用户的生产环境,现有系统在性能上的不断下降已经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实际的用户使用,对我公司在行业用户内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跟踪分析与调整,我们对现有系统的性能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瓶颈: 1、数据库连接方式问题 古典C/S连接方式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争夺对DBServer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现代B/S连接方式虽然不同程度上缓解了连接资源的压力,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数据库连接池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随着应用服务器的不断扩大和用户数量增加,连接的数量也会不断上升而无截止。 此问题在所有系统中存在。 2、系统应用方式(架构)问题(应用程序设计的优化) 在业务系统中,随着业务流程的不断增加,业务控制不断深入,分析统计、决策支持的需求不断提高,我们现有的业务流程处理没有针对现有的应用特点进行合理的应用结构设计,例如在‘订单、提油单’、‘单据、日报、帐务的处理’关系上,单纯的数据关系已经难以承载多元的业务应用需求。 3、数据库设计问题(指定类型SQL语句的优化)

目前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库设计由开发人员承担,由于缺乏专业的数据库设计角色、单个功能在整个系统中的定位模糊等原因,未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整体的分析与性能设计,仅仅实现了简单的数据存储与展示,随着用户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系统性能逐渐下降。 4、数据库管理与研究问题(数据存储、物理存储和逻辑存储的优化) 随着系统的不断增大,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角色未建立,整个系统的数据库开发存在非常大的随意性,而且在数据库自身技术的研究、硬件配置的研究等方面未开展,导致系统硬件、系统软件两方面在数据库管理维护、研究上无充分认可、成熟的技术支持。 5、网络通信因素的问题 随着VPN应用技术的不断推广,在远程数据库应用技术上,我们在实际设计、开发上未充分的考虑网络因素,在数据传输量上的不断加大,传统的开发技术和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承载新的业务应用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修改应用技术模式 2、建立历史数据库 3、利用数据库索引技术 4、利用数据库分区技术 通过尝试效果明显,仅供参考!

对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的几点探讨

对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的几点探讨 发表时间:2017-06-28T16:32:27.0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7期作者:付尧 [导读] 摘要:电力系统关键组成部分即为配电网,它的自动化运行优化更是影响着整个电网的安全性与供电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每个行业对电力配网技术都有很严格的要求。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摘要:电力系统关键组成部分即为配电网,它的自动化运行优化更是影响着整个电网的安全性与供电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每个行业对电力配网技术都有很严格的要求。电力配网技术的成熟程度也直接对电力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我们电力配网技术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所以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来加以改良,来使电力配网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本文简要介绍对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的几点讨论,对其优化方向进行分析,以便探讨其自动化优化策略,从而确保电力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电力配网技术运行优化策略调控 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主要是通过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等,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以便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处理,这样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让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优点充分显现出来,我们应该好好的进行探索,让电网变得的更加高效,提高它的整体利益。但是,我们要保障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高效性,准确性,可靠性,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 一、目前电力配网运行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供电区域不平衡。配电网运行的效率很低,这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进行一致的统筹规划,有的地方配电网的区域能达到,有的不能达到,还有配电网电源所在的地方也不合理。 第二,把系统功能作为重点。电力配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所获得的利益太低,放在其身上的精力与财力太高,致使许多没有必要的花费[1]。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有许多:例如,电力配网技术把系统功能作为重点,忽视了它实际的运行规划,实际的运行规划中有许许多多的纰漏,还有它没有准确的运行管理准则。所以我们要通过成立自动化系统来使许多功能得到使用,再根据操作中的需要来制定出合理的操作计划。 第三,不合理的输电线路设计。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力配网也日益完善,电力配网的线路越来越发达,电力配网的技术越来越高深,但是还是会有不足,就像路线的规划不合理,地质勘查不准确,电力配网的设计太复杂,从而导致有些线路相互影响,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太多纰漏,致使线路的安全受到影响。 二、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发展方向 第一,在配电环节上要向着自动化方向进行。我们电力配网做到对输电环节最有力度的控制效果和保障其运行的安稳性和可靠性就要对要对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进行持续的把握与了解,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并且电网自动化规划的同时,为了对是否需要进行透彻的了解,我们可以安装监控,对其实时的观察,以便对其高效的管理。还可以采用电力调度向结合的方式,对各个通道、终端进行完善。在监控的前提下,采取更多的措施使得电力配网供电更加平衡协调,使得电力调度的控制水平得以提升。 第二,电力公司要保障运行管理的自动化。为了使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的效率更加高,使得电力配网更加安全与可靠,我们要对自动化升级他的自动化水平。所以,我们要更加在认真的探索自动化的管理,把高深的技术与设施使用到极致,探索电网的日常运行都需要什么。这样我们的系统才会更加地完美,是电力配网运行的更加高效[2]。 第三,电力电网自动化系统监控自动化。我们只有在已经做到的平台上对监控系统来加以优化和处理各种已有的资料,才能使我们电力配网的效率以已大大提升,让它作为我们工作的依据。通过各种已有的资料和自身的有利之处,使得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改良,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并加以改正,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改正办法。如果不能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良,监控系统就会发出警报,让工作人员了解,并及时的做出反应,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而使得它的效率得以提升。 第四,配电自动化为了提高配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控制性,使供电更加的平衡。我们可以利用自动化系统更加方便的控制输电环节,利用监控自动化系统方便的控制管理环节。并且在配电自动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把监控系统和和电力调度系统相结合,对电力配网的运行程度进行检测,获取是否需要的信息,通过这些,再合理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实施高效的措施。 三、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的策略 第一,完善基本设施。目前,我们电力配网技术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所以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来加以改良,来使电力配网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在做电力配网规划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各个方面,我们不仅要保障输入电路的稳定,还要降低输电线路剩余率,尽量不要让线路循环往返,错综复杂,所以我们要使基本的设施更加完整,使电力配网的更加高效,可以通过引进外国先进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手段,改善电力配网系统,然后再在最容易产生纰漏的地方采用更高级的设施,来减少停电的范围,近而使电力配网更加高效。 第二,优化配网模式。在正常情况下,电力配网系统中会有很多不正常的网络结构,这对系统的安全与问题设施的检测保护产生很大的危害,我们要是想要电力配网系统更加稳定更加高效,再加上每个地方所需要的电力不同,所以我们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运行情况,努力优化电力配网的模式。就像可以选择合理运营方式,通过与每个电路的相关联,使电网功率得到更加合理的分布。还可以通过减少电力配网线的破坏程度,来选取更加科学配网模式,最后使得我们的配网模式最优化。 第三,健全管理制度。我们应该让电力配网管理制度更加完整,管理手段更加合理,防范手段更加科学高效,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电力配网运行的更加稳定。想要做到如此,我们还可以采取宣传教育的手段,尽力让每一位用户都了解到电力配网安全防护的目的,使人人都具有要对其进行保护的思想,加大惩戒程度,狠狠地惩罚那些偷设施和线路的坏人。然后,我们还要对那些使用时间过长的设施于线路进行随时地更换维修,提高电力配网的安全性。不仅如此,还要电力配网设施旁边的小区房屋,写字楼和数目的高度加以规定,来保障建筑物和电力配网设施的安全。还要对各地区的电力配网情况加以了解,对这些数据和资料整理的仅仅有条,当出现故障时,以便让工作人员及时诊断修理。 第四,做好技术培训。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电力配网系统也日益完善,出现了种类繁多,样式新奇的设施,技术也更加先进。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必须按有良好的接受能力,适应着快速的变化,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对这些技术设施使用的游刃有余,有较高的素养。所以,我们的电力单位要让相关人员进行学习,也可以进行考核,让考核成绩于年薪相挂钩,这样会使他们技术更加

电厂锅炉燃烧运行优化策略分析郁首群

电厂锅炉燃烧运行优化策略分析郁首群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电厂锅炉燃烧运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研究,电厂热能技 术已经较为成熟,逐步成为维护我国电力产业稳步提高的基础保障。在我国当下 看来,电厂热能动力锅炉应用技术整体状态相对稳定,但在细节方面深究发现其 并非完美。所以,对现有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烧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加以探析是至 关重要的,也将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烧技术的重要举措,从 而达到提升整个电力行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为此,本文以电厂热能动 力锅炉燃烧和燃料进行探析,并总结出电电厂锅炉燃烧运行方式及特点及优化电 厂热能运行策略。 关键词: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燃烧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滋生出了很多 新兴产业,创新与发展更是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电力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如今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随着电厂热能动力锅炉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发展不仅是国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我国电力产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来源,若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电厂热力能源的工作效果,将在诸多方面产生深远 的影响。从现今工业锅炉的工作效应来看,其本身存在众多影响其发展的不利之处,如消耗能源量较高、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等问题都尚未解决,积极采取有效方 案来加以改善刻不容缓。 1电厂锅炉燃烧的发展概述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厂锅炉燃烧作为我国现代工程学领域当中重点研究 对象,同时电能作为我国现代工业当中最主要的能源动力,电能动力对我国的发 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电厂锅炉是依据现代电能学的基本理论而研发出来的一 项产品,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电能是被使用最多的能源之一,我国当下对于这个方 面仍然有着较大的需求,各大高校均开设了热能动力相关的专业科目,借以此希 望为国家输送更多与电能相关的研究人员。但如今,学校关于电力电子技术工程 专业的教学仍在初级阶段,学生学习的相关课程都是用于研究电能的,研究的内 容也是电能相关的工程与电能基础理论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适应发展 需求,学校应适当更改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们接触更多机械工程研究为主的学习 内容,并为学生们加设更多的实验内容,令电能与机械能加以结合,更深一步完 善学生们对此专业的基础认知,从而另其将来进入社会当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2影响电厂锅炉运行因素分析 2.1 锅炉给水品质影响锅炉使用效益 锅炉给水是关键点。水的质量对锅炉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供水条件是确定 锅炉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重要指标,特别是与给水的pH值有关。不同水质 的水会产生不同水平的水蒸气离子。当离子含量高时,存在水蒸气杂质含量大的 情况。此时激发的能量大大降低了水蒸汽效率,并且热能浓度不足,导致发电损失。同时,锅炉内也会形成水垢,影响锅炉的工作效率,导致传热能力下降和锅 炉温度下降,最终导致锅炉烟囱温度升高,影响锅炉的整体效率。当温度达到一 定高度时,锅炉会爆裂,锅炉设备会损坏,影响正常运行。污垢现象主要集中在 汽轮机的流通部件上,这也导致蒸汽流量减少。附着在涡轮叶片上的污垢增加了

DB2数据库日常维护-REORG_TABLE

转)DB2日常维护——REORG TABLE命令优化数据库性能 2009-04-24 16:18 一个完整的日常维护规范可以帮助 DBA 理顺每天需要的操作,以便更好的监控和维护数据库,保证数据库的正常、安全、高效运行,防止一些错误重复发生。 由于DB2使用CBO作为数据库的优化器,数据库对象的状态信息对数据库使用合理的 ACCESS PLAN至关重要。DB2 优化器使用目录统计信息来确定任何给定查询的最佳访问方案。如果有关表或索引的统计信息已过时或者不完整,则会导致优化器选择不是最佳的方案,并且会降低执行查询的速度。当数据库里某个表中的记录变化量很大时,需要在表上做REORG操作来优化数据库性能 一、完整的REORG表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数据库对象的大量操作,如反复地删除表,存储过程,会引起系统表中数据的频繁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也要考虑对系统表进行REORG 操作。一个完整的REORG表的过程应该是由下面的步骤组成的: RUNSTATS -> REORGCHK -> REORG -> RUNSTATS -> BIND或REBIND 注:执行下面命令前要先连接数据库 1 RUNSTATS 由于在第二步中REORGCHK时可以对指定的表进行RUNSTATS操作(在REORGCHK时指定UPDATE STATISTICS),所以第一步事实上是可以省略的。 2 REORGCHK 在对表数据进行许多更改之后,逻辑上连续的数据可能会位于不连续的物理数据页上,在许多插入操作创建了溢出记录时尤其如此。按这种方式组织数据时,数据库管理器必须执行其他读操作才能访问顺序数据。另外,在删除大量行后,也需要执行其他的读操作。 表重组操作会整理数据碎片来减少浪费的空间,并对行进行重新排序以合并溢出记录,从而加快数据访问速度并最终提高查询性能。还可以指定根据特定索引来重新排序数据,以便查询时通过最少次数据读取操作就可以访问数据。 下列任何因素都可能指示用户应该重组表: 1)自上次重组表之后,对该表进行了大量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活动。

有效提升存储性能的十大方法

目前存储行业中很多公司都在开发与存储优化相关的产品和技术,既有优化主机端访问的方案,也有提升SAN存储性能的技术,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领域。在这里,本文将要介绍一些能够有效提升存储性能的方法,而以往我们却经常忽视它 们。 首先,排除故障 网络存储的应用环境是相当复杂的,各种不 同的硬件和软件要能够顺利的实现互操作。 所以,导致存储系统性能不佳的最常见的原 因可能是配置错误,也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组 件发生故障。因此,优化存储性能的第一步 就是要看看现有的存储I/O堆栈是不是有问 题。 检查服务器和存储阵列的日志,看看是否有物理设备故障告警、I/O重传、路径切换以及超时等明确的提示。再试着去逐个分析故障组件,从与线缆相关的连接组件开始。收发端口以及线缆的问题不容易发现,但通常会严重的影响性能。在遭受物理冲击的时候,这些东西经常会损坏,因此,在数据中心里安装、迁移或搬走设备时要特别的小心。 1. 更新固件和驱动程序 厂商会不断的通过软件升级来修复产品中的bug并增加新功能。聪明的做法是把存储网络中所有组件的驱动程序和固件都升级到最新版本,定期做,提前测试、调试和升级。我们看到Microsoft和VMware都在积极地为其产品—Windows 和vSphere的存储部分增加新的性能增强特性,但通常我们看不到太多的宣传。比如Microsoft推出的SMB 2.0和2.1,可以明显的提升Windows文件共享的性能,尤其是在低带宽的网络环境中。还有新版的VMFS和 NTFS文件系统在性能和可扩展性方面也有改善。所以,平时要多浏览存储方面的博客和媒体,以便了解最新的相关动态。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版本升级都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有时候升级的风险还很高。所以,首先要确保所有相关的厂商能够支持你现有的设备及配置,并且有充分的测试,绝对不能在生产系统中使用测试版代码。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我倾向于保守一些,我会等到有其他人出了相关验证报告之后,自己才会尝试升级,以免冒险。 2.降低负载 大多数调优的方法都着眼于定位和消除存储的性能瓶颈,但是换一个角度,也许我们还应该考虑如何减少I/O负载的产生。比如,同数据库管理员一起对查询的效率和性能进行调优,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查询等待时间。 所以,减少I/O负载对每个人和每个应用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研究

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2T21:44:46.3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作者:黄静 [导读] 摘要: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对电力稳定供应和可靠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配网系统的智能监控、规范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的环境优化,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实现配网运行的自动化管理已成为相关技术人员重点研究内容。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湖北鄂州 436000) 摘要: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对电力稳定供应和可靠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配网系统的智能监控、规范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的环境优化,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实现配网运行的自动化管理已成为相关技术人员重点研究内容。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优化运行;监控与保护 前言 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对电力稳定供应和可靠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配网系统的智能监控、规范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的环境优化,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成为电力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加快相关技术的引入,如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在配电网络中的应用;加快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发展速度,完善电力配网自动化的运行环境;规避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风险,确保配网自动化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重要性 1.1对输配电环节实现自动控制 电力配网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电力整个系统的电能供需状态进行实时地监测与预测,通过紧密联结电力调度系统利用终端设备产生封闭式控制体系,完成这一工作的执行,一旦发现供需出现失调,便第一时间把此信息传送到自动控制输配电系统,该系统会立即进行调节,以保障配网电力的供需得到平衡,加强配电调度的可控制性。 1.2对配电网实现自动化监控 为了能保障可靠且稳定的供电,并将供电的质量提升到更高的水平,首先就是科学有效地管控电力配电网系统,实时控制和检测其运行状态。通过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监测、操控、收集和处理电网信息数据,为电力配网的有效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1.3规范管理电网自动化运营 电力配网自动化的运转能监控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现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配电网稳定的运行,提高系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电力网络规模,配电网自动化的运营也提高了供配电调度的精确度。 2配网自动化优化运行 2.1电网配电系统 在配网自动化优化运行中,强大的配电系统尤其重要,通过自动传输的方式,调控系统能够准确地控制负荷的分配。通过构建实时监控系统,监督配电环节的运行,做好预测工作,配合电力调度环节,避免发生供给障碍的情况,维护电力配网电能平衡。在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期间,配电系统要规范运行,保证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高效性。 2.2运行管理 在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中,运行管理的优化是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安全条件,全面落实运行管理的优化工作,根据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基本需求落实管理,注重分析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实际情况,合理电度相应设备,准确处理电力配网自动化中的各项工作,保持优质的运行状态。 2.3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可以监控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在运行优化中,要逐步完善监控系统的内容,以便收集、处理电力配网自动化中的信息,促使电力配网自动化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监控系统的优化为电力配网自动化提供了基础支持,可以全方位地监督电力配网的异常情况和故障信息,优化电力配网自动化的运行环境。 3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 3.1因地制宜进行改造 每个地区的电网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规划上的问题,对此,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加大对电力配网自动化的投入力度,加大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并且将这种技术最大限度的投入到应用中。在电力配网系统规划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当地配电网运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电网规划建设,避免盲目规划建设。 3.2强化配网安全保护 由于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避免对环境造成伤害,同时还应该注意不要因为外部环境影响配网自动化的进程。配网自动化运行故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配网的监控和运行,防患非电网因素的干扰,配网系统面临诸多的危险因素的威胁,例如:雷电、外力破坏、自然侵蚀等。这就需要在配网建设过程中,各方密切配合,提高安全防护意识,重视配网的安全防护建设,为配网打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在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过程中,应该分析好雷击过电压情况,低温工作情况,高温工作情况,雨淋情况,潮湿情况等,还要及时对开关设备和配电终端设备进行维护;在材料选择方面要注重性价比。其中,配网防雷建设十分关键,可以采用多种防雷技术,例如:科学把握杆塔高度,保护配网线路、设备等不受外力袭击,将多种避雷设备,如:避雷线等安装在杆塔,达到安全保护、科学防雷的目标,必须切实做好配网安全保护,同时,还要让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配网系统,明确系统内部是否存在某些薄弱部分,通过增设绝缘设备、绝缘保护层等来充分保护配网的安全,使得配网自动化的设备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和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3.3推动配网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配网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配网系统要尝试将多种智能化技术应用其中,例如:安装智能化计量设备,依赖于智能计量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计量功能,及时高效地进行电量计量,从而达到配网系统抄核收的自动化。引进智能化故障监测系统,将该系统安装于配网系统,用来监测、监督与检查配网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以便及时定位故障,针对性地采取专业化的解决对

DB2 MDC 表的优化策略

DB2 MDC 表的优化策略 如果创建多维集群 (MDC) 表,那么可以提高许多查询的性能,这是因为优化器可 以应用附加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主要依赖于块索引效率有所提高,但根据多个维进行集群这一优点还能提高数据检索速度。 MDC 表优化策略还可以利用分区内并行性和分区间并行性的性能优点。请考虑MDC 表的下列具体优点: ?维块索引查找操作可以标识表的所需部分,并且能够快速地仅扫描所需的块。 ?因为块索引小于记录标识(RID)索引,所以查找速度更快。 ?可以在块级别执行索引 AND 和 OR 运算,并可以将这些运算与 RID 相结合。 ?保证在扩展数据块内集群数据,这有助于提高检索速度。 ?如果可以使用转出方法,那么删除行的速度将更快。 请考虑名为 SALES 的 MDC 表的以下简单示例,这个表对 REGION 和 MONTH 列 定义了维: select * from sales where month = 'March' and region = 'SE' 对于此查询,优化器可以执行维块索引查找操作,以寻找月份为三月且地区为 SE 的块。然后,它可以只扫描那些块,以便快速地访存结果集。 转出删除 当条件允许使用转出方法来进行删除时,将使用这种从 MDC 表中删除行的更高效 方法。必需的条件包括: ?该 DELETE 语句是搜索型 DELETE,而不是定位型 DELETE(该语句不使用 WHERE CURRENT OF 子句)。 ?没有 WHERE 子句(将删除所有行),或者 WHERE 子句只包含应用于维的条件。 ?定义表时,未指定 DATA CAPTURE CHANGES 子句。 ?该表不是引用完整性关系中的父表。 ?未对该表定义 ON DELETE 触发器。 ?未在任何立即刷新的 MQT 中使用该表。 ?如果级联删除操作的外键是该表的维列的子集,那么它可能适合于转出。 ?在由 CREATE TRIGGER 语句的 OLD TABLE AS 子句指定的触发 SQL 操作之前,该 DELETE 语句不能出现在对临时表执行并标识了受影响行集的 SELECT 语句中。

浅析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

浅析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策略 摘要:电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论文从配网自动化的意义出发,首先介绍了当前阶段我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优化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力配网;自动化;优化;策略 引言 我国电力配网不断向着自动化发展,为有效提高配网运行的稳定性,我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诸如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但是,先进的技术水平不代表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的实现,当前阶段,我国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优化。 1配网自动化的意义 一,配网自动化即基于现代先进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其他先进高性能技术手段而构建的自动化电力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平台不统一和功能单一的问题,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配网自动化具有强大的配电网调度仿真能力,能够辅助进行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模式的优化,并且能够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进行故障的分析与解决,有效缩短了因电力配网故障或维护而产生的停电时间。 三,全面覆盖的配网自动化可有效实现电力设备运行情况的远程监控,使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电力配网故障的发生,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四,配网自动化可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诊断出电网出现故障时,一方面,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及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能力,另一方面,故障信息的快速传递可帮助用户及时了解电网运行情况[1]。 2电力配网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2.1电力配网自动化水平不足 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是配网自动化研究与应用的根本目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部分城市或区域的电力配网虽冠以自动化之名,但却并没有真正的实现配网自动化。具体来说,这些区域停电的主要原因依然是为了进行周期例检而人为安排的停电,而不是由于配电网故障而引发的停电。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电力配网的自动化水平不足,一方面是配网自动化顺序混乱,另一方面是状态监测手段未得到有效落实,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配网自动化运行优化势在必行[2]。 2.2供电区域不平衡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电力配网建设方面尚没有全面、整体的规划,这就导致我国的配电工程总体呈现出电源分布不合理、供电区域不平衡的局面。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供电半径较长,电源点出现损坏时也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导致整个电源点的废弃,当前阶段,部分区域电源点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日常的电力供应。 2.3电力设备可靠性较低 电力配网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的老化、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需要定期进行调整或更换,确保配网自动化的运行水平和运行效率。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即使我国加大了对电力配网的改造与建设力度,部分陈旧、老化并且可靠性较低的设备和输电线路依然被应用在电力配网中,影响着配网自动化稳

db2数据库性能参数优化笔记整理

[经验分享] db2数据库性能参数优化笔记整理 数据库, 笔记, 性能, 参数, 调优 1、Application Support Layer Heap Size (ASLHEAPSZ) 它是app和agent通信的buffer,占用实例共享内存空间。 监控: get snapshot for all on | grep –i “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 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 = 2283 如果Rejected Block Remote Cursor requests值比较高,增大ASLHEAPSZ值,直到该值为0 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aslheapsz 20 2、Maximum Requester I/O Block Size (RQRIOBLK) 它是client和server通信的buffer,占用每个agent的私有内存空间。 监控:无法监控 配置:建议设置为最大值64K,缺省32767bytes,(设到最大值不会影响其它性能) update dbm cfg using rqrioblk 65536 3、Sort Heap Threshold (SHEAPTHRES) 私有模式排序空间最大阀值,值=并发数×SORTHEAP 监控: 需要打开sort监控开关-db2 update monitor switches using sort on get snapshot for dbm | grep –i “sort” 如果Post threshold sorts值比较大,增加SORTHEAP 、SHEAPTHRES参数值 如果(Piped sorts accepted/Piped sorts requested)值比较低,增加SORTHEAP 、SHEAPTHRES参数值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sheapthres 80000 4、Enable Intra-Partition Parallelism (INTRA_PARALLEL) 在SMP环境中打开该选项,提高表和索引扫描速度 监控: list applications 看application对应的Agents(# of Agents)数目是否大于1 配置: update dbm cfg using intra_parallel yes 5、Maximum Query Degree of Parallelism (MAX_QUERYDEGREE)

网络性能优化

网络性能优化总结 网络性能优化的目的是减少网络系统的瓶颈、设法提高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对于不同的网络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可以存在不同的优化方法和内容。例如,在一个配置比较落 后而又需要提供各种新服务的网络中,管理员往往需要对内存、CPU磁盘、网络接口和服 务器等分别进行优化处理,以便适应新的网络运行要求。但是,在一个网络服务比较少而硬 件配置比较高的网络中,管理员不需要考虑整个网络的性能问题,只要利用一些性能和网络 监视工具对系统进行监视,然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项处理即可。下面对网络性能优化过程 中的重要内容分别进行介绍。 721内存优化 内存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资源,不仅操作系统的运行需要它,而且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都需要调用它才能使用。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系统内存是引起各种系统问题的重要原因,是需要用户和管理员着重考虑的优化对象。 1.合理使用内存 在内存一定的情况下,合理地使用内存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这要求管理员必须对系 统中的内存使用情况非常了解,对于那些不再需要的功能、应用程序或服务应及时关闭,以便释放内存给其他应用程序和服务。另外,管理员还可以通过系统设置来决定内存的主要优 化对象。一般,服务器的主要优化对象应该是后台服务,而工作站和单个计算机的主要优化 对象应该是前台应用程序。 要选择内存优化的主要对象,可执行下面的操作步骤: (1)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右击“系统”图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打开” 命令,打开“系统特性”对话框。 (2)单击“高级”标签,切换到“高级”选项卡,然后单击“性能”选项组中的“性 能选项”按钮,打开“性能选项”对话框,如图7-1所示。 图7-1 “性能选项”对话框

Oracle 数据库设计阶段性能优化策略

Oracle 数据库设计阶段性能优化策略 通过对Oracle 数据库系统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分析,阐述了在Oralce数据库设计开发阶段性能优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Oracle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提高Oracle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是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高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影响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性能的因素很多,既有软件方面的因素,也包括数据运行的硬件环境、网络环境、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因素等。数据库系统设计开发阶段是Oracle应用优化的最佳阶段,也是主动优化阶段,能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性能增益的目的。通过对其逻辑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使之在满足需求条件下,时空开销性能最佳,可以解决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性能的渐进性下降或性能突降等问题,以保证系统运行的优良性能。 Oracle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Oracle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由一些数据库对象组成,如数据库表空间、表、索引、段、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数据库的逻辑存储结构(表空间等)决定了数据库的物理空间是如何被使用的,数据库对象如表、索引等分布在各个表空间中。 Oracle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从操作系统一级查看,是由一个个的文件组成,从物理上可划分为: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和参数文件。数据文件中存放了所有的数据信息;日志文件存放数据库运行期间产生的日志信息,它被重复覆盖使用,若不采用归档方式的话,已被覆盖的日志信息将无法恢复;控制文件记录了整个数据库的关键结构信息,它若被破坏,整个数据库将无法工作和恢复;参数文件中设置了很多Oracle 数据库的配置参数,当数据库启动时,会读取这些信息。 逻辑结构的优化 逻辑结构优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增加、减少或调整逻辑结构来提高应用的效率,下面通过对基本表的设计及索引、聚簇的讨论来分析ORACLE逻辑结构的优化。 1、基本表扩展: 数据库性能包括存储空间需求量的大小和查询响应时间的长短两个方面。为了优化数据库性能,需要对数据库中的表进行规范化。一般来说,逻辑数据库设计满足第三范式的表结构容易维护且基本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所以,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按照第三范式的标准进行规范化,从而保证了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设计人员往往会设计过多的表间关联,以尽可能地降低数据冗余。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做法有时不利于系统运行性能的优化:如过程从多表获取数据时引发大量的连接操作,在需要部分数据时要扫描整个表等,这都消耗了磁盘的I/O 和CPU 时间。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设计表时应同时考虑对某些表进行反规范化,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分割表。分割表可分为水平分割表和垂直分割表两种:水平分割是按照行将一个表分割为多个表,这可以提高每个表的查询速度,但查询、更新时要选择不同的表,统计时要汇总多个表,因此应用程序会更复杂。垂直分割是对于一个列很多的表,若某些列的访问频率

抗菌药物考试题库(含答案)

第二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业知识第一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架构、技术支持体系与策略 一、多选题 1、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AST)的职责 A、制订和执行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细则 B、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负责实施 C、开展微生物学监测 D、制订和建立资料管理制度 E、开展科研工作 2、按抗菌药物处方过程设计的管理策略有 A、教育/指南 B、处方集/限制 C、处方点评和反馈 D、循环用药 3、下列哪种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 C、环丙沙星 D、红霉素 E、阿奇霉素 4、短程抗菌治疗主要适用于 A、宿主免疫机制健全B单一敏感菌感染C不存在影响抗菌药物作用的局部组织因素D、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E、以上都是 5、关于抗菌药物转换治疗下列哪项概念是不正确的 A、包括“降级”治疗 B、包括“降阶梯”治疗 C、包括序贯治疗 D、特指由静脉给药转为口服给药 E、降低用药剂量 二、问答题 1、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AST)的职责有哪些? 2、根据处方过程的抗菌药物管理策略主要有哪些? 3、你所在医院目前实行的抗菌药物管理策略有哪些?你的看法怎样? 4、如何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优化抗菌治疗?

5、除了处方集/限制外,减少抗菌药物暴露或用量的措施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多选题 1、ABCDE 2、ABCDE 3、ABD 4、ABC 5、BE 第二章抗菌药物应用与医疗质量控制 一、单选题 1、有关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正确的是 A、临床应用时间长、安全有效、经济且耐药较少的药物属非限制使用 B、仅不良反应明显的药物不属于限制使用 C、仅对细菌耐药性影响明显的药物不属于限制使用 D、临床应用资料少的药物不能限制使用 学习资料 E、医疗机构不能根据本机构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的抗菌药物品种 2、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按照 A、严格掌握适应证 B、不经过药师审核 C、可未经会诊越级使用 D、根据临床需要应用 E、以上都不对 3、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综合评价标准,正确的是 A、有明确适应证用药 B、抗菌药物选择与更换无依据,无记录 C、抗菌药物应用48-72小时后临床无效,无细菌培养结果不能更换抗菌素 D、抗菌药物应用48-72小时后临床无效,必须等待药敏结果才能更换抗菌素

存储测试方案

网络存储测试方案 一.目前主流网络存储设备厂商及其主要产品的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主流厂商: EMC,IBM,HDS,Netapp等。 EMC 目前EMC产品存储方面主要涵盖:NAS、SAN、云计算等方面。主要产品有: EMC Atmos 集全球规模的存储能力与云体系结构的优势于一身,提供能够满足企业和服务提供商需求的解决方案。 EMC isilon 针对大数据的强大横向扩展NAS 解决方案,不管规模如何,其安装、管理和扩展都很简单。 EMC Symmetrix 10K/20K/40K 这系列三个产品从经济性到高性能均覆盖到,其中 10K:最经济划算的多控制器阵列,专门针对高性能和高效率而设计,适合在虚拟环境中整合应用程序。 20K:专门针对高要求虚拟数据中心环境的性能、整合和自动化需求而打造。 40K:专为混合云环境打造,提供了业界最高级别的整合、性能和可扩展性。 EMC VNX 高性能统一存储,具有无与伦比的简洁性和高效性,针对虚拟应用程序而优化。 IBM IBM TotalStorage DS8870 提供高达 3 倍的性能提升,以实现更快的事务处理速度和实时分析 凭借与IBM 企业级服务器集成的完全硬件冗余的先进业务持续性解决方案,提供卓越的系统可用性 凭借 5 代IBM? System Storage? Easy Tier? 功能和其他先进的自我调整功能,优化性能和成本目标 扩展至高达 1 TB 的系统缓存和高达 2 PB 的容量 通过出色的可扩展性、自我优化、驱动器分层和对广泛工作负载的支持实现整合 IBM XIV 存储系统 针对极致的易用性和运营敏捷性设计的久经考验的创新性高端磁盘存储系统热点、始终如一的高性能,以及通过网格架构实现的大规模并行处理 适用于优化的云与虚拟环境的虚拟化存储资源 通过完全冗余、自我修复和无与伦比的重建速度实现的极高可靠性与可用性

[2016-06-28]_系统性能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方法总结(无作者)

系统性能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方法 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普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生产、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系统由各类型复杂的软、硬件组成,功能逻辑结构复杂,数据种类多样,系统的性能犹如系统的生命,是系统正常运行服务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优化系统性能,是系统设计研发者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性能优化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提高系统性能,但是性能分析优化的方法策略却多种多样,如系统的架构优化,程序的逻辑优化,内存、I/O、网络、磁盘优化,数据库优化等等。如何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法,解决性能问题,是系统性能优化的关键。 关键词:性能、优化、系统、升级 System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grid informatizati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They are composing by types of complex information system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mponents. Their functions logical structures are of complex and their data types are divers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s like living systems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ervice,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How to optimize system performance is the problem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by the designer and developer.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has only one goal that is to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However,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re various, such as system architecture optimization, logic optimization, memory optimization, I / O optimiza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disk optimization, database optimization and so on. How to choose a suitable optimization method to solve performance problems is the key to system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Keywords: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System,Upgrad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