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案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案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案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案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3.3水资源

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实际,了解水资源的含义。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知道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特别是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明确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具体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方法学习水资源概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截图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知道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特别是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狂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生活实际导入:

展示当地饮用水源分布图,找出自己家的饮用水源来自哪里,并总结当地的水源主要来源。

2.资料展示导入:

水对我们很重要

据科学研究,一个人如果停止喝水,最多能活7天,而一个人不吃饭虽然也会饿死,但只要有

水喝,至少可以活30多天。国外曾有10多个探险者做过空腹旅行的尝试,即只喝水,不吃饭,身上还要背十几千克重的东西,每天步行几十千米,都活了30多天还没有死亡。

利用以上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导入新课。

3.图片导入:

图片中反映了什么问题?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会出现严重的短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缺水的原因,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时空分布不均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1)读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小结:我国的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致使我国河流的水量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这就使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我国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是水资源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出示南北方耕地和水资源的配置图,让学生合作探究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学习南水北调做好铺垫。

2.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征:

(1)同地不同季:出示当地河流冬春季节和夏秋季节的景观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水量有什么不同,分析同一条河流在不同季节水量不同的原因。

(2)同地不同年:出示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1~2010年),引导学生标出北京年降水量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出现的年份。

(3)通过上述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在此基础上,合作探究这种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兴建水库:

结合图3.15水库调节径流示意图,理解水库对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作用,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图片展示: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

2.跨流域调水:

出示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图片、南方洪涝和北方干旱的图片,引出南水北调工程,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特点及作用,归纳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重要措施跨流域调水。

视频:南水北调。

3.保护、节约水资源:

出示我国水资源污染、浪费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归纳我国水资源在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探究讨论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有哪些。让学生明白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阅读中国节水标志,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调查同学们家庭用水情况,与同学交流各种可行、有效的家庭节水方法,并制定家庭节水计划。

板书设计

一、时空分布不均

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水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监制关 1.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学媒体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为什么?(属可更新资源。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源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学习新课 第三节中国水资源 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板书]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图” (1)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北少、南多) (2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内少外多,北少南多) [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建国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再加上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猛增,所以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板书] 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板书] 2.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板书] [提问]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水位随季节有无变化?哪个季节水量大,哪个季节水量小? 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板书]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 ?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并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租探究法 1.收集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制作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1、读下面漫画,回答下列问 题: (1)该漫画反映了问 题?(2)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时 空特点是 2、看到漫画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会出现严重的短缺 问题? 〖讲解新课〗 板书:第三节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1、阅读书P75— P76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 )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_____________ 和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淡水资源分布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 )全球淡水危 机;(2 )在我国水资 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 小组讨论交流。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设置问 题,激发 学生的求 知欲望, 让学生尽 快进入角 色,变“要 我学”为 “我要 学 ” 联系所学 旧知学习 新知,学 生易于理 解接受。 设计人课题李雪红课型新授课时总数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存在问题。 教学准备 1 / 3

【精选】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独特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中国的水资源”是其中的一部分。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与每个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区分布悬殊、时间分配不均、节约和每一滴水。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更大的开拓空间。故而,在组织教学中主要以三个部分内容为主:一、地区分布悬殊;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二、时间分配不均;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措施是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有序的分配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二、学生分析 根据初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强、求知欲强、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在读图、析图方面需要继续培养,使学生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读图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教案

第三节、水资源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 对媒体、板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为什么?(属可更新资源。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源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学习新课 第三节中国水资源 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板书]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图” (1)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北少、南多) (2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内少外多,北少南多) [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建国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再加上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猛增,所以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板书] 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板书]

水资源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水资源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②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①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③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④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三、教学难点 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②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③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四、教学准备 ①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②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状况的资料,收集有关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设计

3.2中国的水资源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3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本节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 我国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投影片)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 1.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成因 2.季节分配状况及其成因 3.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工业、农业和城市的影响

三、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1.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 2.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修水库 3.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止水污染 四、水能的分布与开发 1.我国水能的分布 2.葛洲坝和龙羊峡水电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为什么?(属可更新资源。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源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第三节水资源及其利用[板书] 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板书]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读课本第66页“水的供给”图,回答问题: (1)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水?哪个部门用水量最大?(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其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用水量的80%) (2)我国都有哪些淡水资源?其中以哪种水资源最重要?(河、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积雪融水等等,其中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占80%)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板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清水资源现状,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的意识,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三、重难点的突破 重点: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建设。 ②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难点:调查、整理资料,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分组讨论。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家庭用水调查。 (二)教师准备 水资源课件及材料。 六、设计思路 这节课从认识水资源问题→分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分布不均的原因→寻求解决途径,各教学环节机密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合理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浪费污染等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

的重要性,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在教法上,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探究形成主动学习地理的态度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个标志吗?它有什么含义?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含义。 教师点拨:“国家节水标志“有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使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相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教师设疑: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我们应叫它“水球”。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水很多,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节水呢? 教学新课 出示课题 一、地球上的水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地球上的水体构成? 学生读图回答。(略) 教师质疑:有专家预言言:二十世纪是“石油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水的世纪”。水危机将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结合课文和图片思考并发表见解。师生共同总结:水资源是有限的,水是宝贵的资源。 二、我国水资源 老师提问: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如何?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总结。(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量为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缺水状况普遍存在,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缺水,其中严重缺水有110多个。) 师出示图片明确:我国水资源短缺。 教师出示图片:“世界水日”、“水周”。 教师质疑: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所学知识思考回答。(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少,污染、浪费严重。)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1、水污染的原因?2、生活生产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

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教案 李梅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准备课堂讨论。 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准备相关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青山削翠,流水潺潺,飞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流归宗,生命永恒!(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体会。) 2、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第三节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 (1)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学生看书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总结。)明确:水资源概念 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2)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南北、东西差异,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国水资源从时间分配上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先给学生展示资料,学生举例并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我国将水和径流的季节、年季节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一、目标定向(1′) 1.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二、限时预习10′ 学习主题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仔细阅读80页“图3.16”, 为什么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水是有限的资源? 2、认真阅读80页第二自然段,思考:水资源本来是有限的,哪些因素又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3、阅读80页文字和图片,了解的水资源状况? 学习主题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4、联系前面学习的气候知识,并仔细阅读82~84页的文字,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和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的时间(季节)分配特点: 降水的空间分配特点: 5、为解决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例说明 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是 ,如: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是 ,如: 6、阅读课本“图3.20”,以长江三峡为例,说说水库的综合效益。 7、阅读课本“图3.21”,简单介绍一下“南水北调”。 学习主题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8、阅读课本85页文字,想一想,我国水资源本来就时空分布不均, 和等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为此, 、才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9、阅读课本86页,了解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措施和亲手画出节水标志。 农业节水:

工业节水: 家庭节水: 三、小组展示20′分配展示任务,以C、D两类为主。 四、当堂达标15′ 1.目前,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来自于 ( ) A.河水、冰川 B.地下水 C.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D.地下水,淡化海水 2.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地区是 ( ) A.三江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3.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南多北少,这主要是因为 ( ) A.南方河流较长,北方河流较短 B.南方河流无结冰期,北方河流有结冰期 C.南方河流含沙量小,北方河流含沙量大 D.降水量南多北少 4.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的主要措施是 ( ) A.防止水的污染 B.兴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5.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6.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 ) A.跨流域调水 B.防止水污染 C.兴建水库 D.节约用水 7.读漫画回答问题: (1)此漫画反映的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A.; R 。 (2)解决的途径是: A.; B.。 8.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读“水资源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为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 措施解决。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的特点,产生原因是 。为解决时间

第三节_水资源_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节水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学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情境教学、讨论探究法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设计提问引导,从生活实际说出用水的情况,引导学生自信。 学生:配合老师,从生活实际说出用水的情况。 播放视频:出示黄河断流、遭受旱灾地区旱情图片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答:水是生命之源) 小结:对,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水资源。 老师:呈现地球卫星图片提问: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个水球,这个水球上所有的水都能直接被我们利用吗? 学生:通过材料感悟水资源的宝贵,并根据思考讨论结果回答。 老师讲解:我们所讲的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指这些能够直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淡水中的0.3%,可见水资源的有限。这一数据进一步说明了水资源的宝贵。

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案新人教版

3.3 水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①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③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④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教学难点 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②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③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教学准备 ①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②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

【范文】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了解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3.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培养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难点] 1.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2.难点: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一个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水资源现状 探究活动一: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以竞赛必答题的方式,各小组轮流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搜集到的资料并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合理的组加10分,分析不合理的组不扣分。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分组竞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分析完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分

析的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注意: 1.在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这两幅图,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及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时,引导学生尽量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这样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二)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课堂活动二:针对上一活动所讲的水资源令人担忧的现状,各小组都争当医生,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案。(各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抢答竞赛,答案合理的组加10分,答案不合理的组则扣10分)抢答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抢答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案,并对成绩突出的小组进行肯定。 注意: 1.在讲跨流域调水工程时,重点介绍南水北调工程,教师制作,将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包括调水水源、调水路线、调水的终点、解决缺水问题的地区及所形成的调水格局)用

3.3水资源 教案4(粤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使学生认识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3、使学生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二)能力调练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 (四)美育渗透点 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解决水资源不足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水资源及其他各种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惜水、节水的新观念,使惜水节水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和美德。 2、教学中指明:丰富的水能开发,规模宏大的水利枢纽的建设使秀丽的山川锦上添花,而清洁的水源,又在默默地美化人们的生活,由此让学生联想到美无处不在、无处没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为美化我们的生活而努力。 二、学法指导 通过课堂教学中以旧带新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不是孤立、零散的,指导学生要学会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个有机的整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2、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二)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疑点 “水可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种观念正确吗?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读图,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在此基础—亡出示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淡水资源的必要,树立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各地区水能蕴藏量的比重表”、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非洲东部干旱”材料。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展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读图、填图,讨论发言,从而认识水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和人类利用中的不合理方面,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针对原因让学生找到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弄清楚我国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在世界上的地位及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阅读“非洲东部干旱”和“缺水的华北”材料后,讨论此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水资源 教案

第三节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地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3.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任务:调查家庭用水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准备课堂讨论。 2.教师任务: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准备相关投影片。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节水公益广告 提问: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视频,那么从这则视频中,我们了解到的水的利用价值有哪些呢?这些水资源都来自哪里? 板书课题:第三节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学生看书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水资源概念。 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 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学生观察我国河流径流量图,了解河流流量分布与水资源分布的关系,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红线,即水资源南北方界线。说明该界线大致以长江流域界线为界,由图可知,我国南方河流数量多,径流宽度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 明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南丰北缺。重点提出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地区、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强调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的不匹配性。 3.多媒体展示“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查出北京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分析降水量与河流流量的关系,结合我国气候资料,得出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特点。 4.思考: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先给学生展示活动式课文的三则资料,学生讨论、总结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分析原因。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旱涝灾害等。

八年级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八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了解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3.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培养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难点] 1.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2.难点: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一个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水资源现状

探究活动一: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以竞赛必答题的方式,各小组轮流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搜集到的资料并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合理的组加10分,分析不合理的组不扣分。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分组竞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分析完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注意: 1.在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这两幅图,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及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时,引导学生尽量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这样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二)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课堂活动二:针对上一活动所讲的水资源令人担忧的现状,各小组都争当医生,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案。(各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抢答竞赛,答案合理的组加10分,答案不合理的组则扣10分)抢答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抢答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八上水资源教案

《水资源》教学参考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内容点析及教学建议 1.水是宝贵的资源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大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例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因此,希望学生能辩证科学地认识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 教材第75页图3.16和第76页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水资源之所以越来越宝贵的原因。 2.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教材中利用文字说明和“活动”课文展示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一为“水资源短缺”,二为“时空分布不均”。课文叙述方面基本依照“提出问题──图文材料补充说明──治理对策──学生活动”的体例,其知识脉络见本文“结构分析”。 “活动课文”内容拓展性较强,一类为“温故知新”,例如联系气候、河流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二类为材料分析,例如第76页活动2;三类为联系实际,例如第80页活动2和3。 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将学生活动与知识讲授割裂开来,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推进课程,由学生讨论得出我国水资源问题所在,分析其影响,研究最佳治理方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知识点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可是如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成为现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整理了水资源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决季节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长江上的三峡工程、黄河上的小浪底) 2)空间上——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5.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

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 6.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后练习及解析 1.从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上看,水资源属于()资源。 解析:从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上看,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答案:可再生 2.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二是()。 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另外一个原因造成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就是浪费水资 源现象严重,公民节约意识还不强烈。 答案:水资源的浪费水资源的污染 3.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居世界第()位。 解析:我国水资源总储量约2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黄河基本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 视频导入,展示黄河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教师寻找切入点,自然导入新课。 一、认识黄河 (学)自主学习 学的意图:众所周知知学而不思则罔。学这个环节是一节课的基础环节,保证学生能够认真的看书、独立思考、深入思考,便于学生用脑思考、理解所学内容,为后面的论展做铺垫。 1: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落实学习目标1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学生利用《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找出下列表格内容。板画无注记的黄河干支流图让学生填图。通过学生的读图、填图活动突

出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2:说出黄河的各河段的水文特征落实学习目标2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利用文字、景观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形成语言文字的能力。 (论)(合作交流) 合作要求: 1.对议:自主学习1、2 2.组议:对议存在的疑惑 3.时间:约3分钟 (展)(展示汇报) 1. 小组选代表展示。 2. 其余同学准备质疑、补充、完善。 3. 时间:约5分钟 二、赞美黄河 意图:本课的重点虽然不在这里,但可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步骤: 1.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再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https://www.doczj.com/doc/021913494.html, 2.进行完这个活动,此时同学们对母亲河的奉献、伟大有了初步的感受,为进一步加深印象,此时,多媒体显示三组景观图片,自然而然印象深刻。 三、忧患黄河 (学)自主学习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黄河基本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 视频导入,展示黄河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教师寻找切入点,自然导入新课。 一、认识黄河 (学)自主学习

学的意图:众所周知知“学而不思则罔”。“学”这个环节是一节课的基础环节,保证学生能够认真的看书、独立思考、深入思考,便于学生用脑思考、理解所学内容,为后面的“论”“展”做铺垫。 1: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落实学习目标1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学生利用《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找出下列表格内容。板画无注记的黄河干支流图让学生填图。通过学生的读图、填图活动突出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2:说出黄河的各河段的水文特征落实学习目标2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利用文字、景观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形成语言文字的能力。 (论)(合作交流) 合作要求: 1.对议:“自主学习”1、2 2.组议:“对议”存在的疑惑 3.时间:约3分钟 (展)(展示汇报) 1. 小组选代表展示。 2. 其余同学准备质疑、补充、完善。

3. 时间:约5分钟 二、赞美黄河 意图:本课的重点虽然不在这里,但可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步骤: 1.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再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 2.进行完这个活动,此时同学们对母亲河的奉献、伟大有了初步的感受,为进一步加深印象,此时,多媒体显示三组景观图片,自然而然印象深刻。 三、忧患黄河 (学)自主学习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通过触目惊心的黄河决口和数据资料,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危害,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以上活动,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论) 1.先对议: 2.组议:“对议”的疑惑 3.组长确定展示同学 4.时间:约4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