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备课资料(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备课资料(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备课资料(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备课资料(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备课资料(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正文

张骞通西域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二、资料补充

1、课本剧:

《张骞应募出使西域》

大殿上(教室前半部分),“汉武帝”正在批阅奏折,“信使”飞报:匈奴南侵,又将威胁长安!“汉武帝”气恼、焦虑,思考对策;一“大臣”献策:听说汉王朝西边的西域地区有个大月氏,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派使者出使,以联合抗击匈奴。旁白介绍“神秘”的西域和大月氏的有关情况后,“汉武帝”采纳建议,决心抗击匈奴。

“汉武帝”担心:西域与西汉相距遥远,路途艰险,朝臣与百姓都心存畏惧,谁愿意去呢?“大臣2”献计道:“陛下可下昭招募。”于是,“汉武帝”颁布昭

书,招募出使人才;“张骞”主动请缨,向“武帝”推荐自己;“武帝”决定派张骞出使。

长安城外,“汉武帝”和随从送别张骞一行……

《张骞不失汉节》

历史老人:公元前138年,张骞与堂邑父等百余随从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出陇西后,途经匈奴,被匈奴抓住。

堂邑父:张大人,现在已经到了匈奴人的地盘,我们可要处处小心啊!

张骞:是啊。

匈奴士兵:快看,前面有好多汉人,把他们抓起来。

历史老人:匈奴人把张骞等人抓到单于面前。

匈奴士兵:跪下!

单于:你们可是汉朝派来的奸细吗?

张骞:我们是汉朝的使臣,并不是奸细。

单于:那你可愿归顺我们匈奴?

张骞:我是汉朝百姓,岂能投降于你?

单于大怒:把一行人等关起来,等到他们屈服为止。

历史老人:匈奴每天逼迫张骞等人干重活,放羊、牧马,严格看押。后又逼迫他娶妻生子,以消磨他的意志,渐渐很多人都屈服了,但张骞始终持汉节而不失。就这样过了10年。直到有一天。

匈奴士兵1:我们去喝酒吧。

匈奴士兵2:不行,万一张骞逃跑了怎么办?

匈奴士兵1:不会的,都这么多年了,给他机会都不会逃的,我们走吧。

张骞:现在没有人看着,我们赶紧逃吧。

堂邑父:算了吧,都这么多年了,再说我们就算逃了出去,又往哪走呢?

张骞:继续出使西域。没有完成我的使命,我是不会回去的。

历史老人:张骞逃脱后,历经种种磨难,终于来到大月氏(今哈萨克斯坦),可此时的大月氏由于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逗留了一年多,仍没有能说服国王,只好返回。在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抓住,关押一年多,直到匈奴发生内讧,才逃回汉朝,这是已是公元前126年了。历经13年之久,百余名随从只剩下一人,但是他临走时汉武帝赐给他的汉节,他却一直带在身边。

“丝绸之路”“导游”词

各位游客,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个人祝大家旅途愉快!今天将由我陪同大家度过这丝绸之旅。我们的出发地是有着三千余年文明史的十二朝古都、六大古都之首的西安,西汉时称为长安,别号西京。往西将要穿过的是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到敦煌,艺术宝库的壁画要观赏:仙女反弹琵琶,载歌载舞;飞天身披长带,凌空飘拂。西出阳关,浮想联翩,“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往西,进入美丽的新疆大地。新疆有三宝:牛粪、马粪、芨芨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新疆的娘子戴翠花。万古荒原塔里木,蕴藏着丰富的气和油。它的北部是天山,天山的美景看不完,还有猴哥取经的火焰山,塔里木中间的沙漠拉玛干,新月般的沙丘

起伏绵延。楼兰遗址在眼前,出土的干尸“木乃伊”,黄金分割的身段,面容俏丽天下属第一,它的名字叫“楼兰女”。戈壁滩,风蚀地形到处见,野骆驼、野马、野驴子跑得欢。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远从西域传入中原。穿过两河流域的巴格达,来到终点站古罗马(大秦)。

三、相关插图

四、精选习题

1、狭义的西域是

指()

A.今西藏地区

B.河西走廊

C.今西北地区

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答案D

2、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其使命是()

A.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B.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统治

C.联络西域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D.联络西域乌孙国王,夹击匈奴

答案C

3、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朝在位的皇帝

是()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答案C

4、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

是()

A.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B.加强与匈奴的友好相往

C.联络乌孙国王,进攻匈奴 D.为了加强与乌孙国的友好交往

答案C

5、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①汗血马②葡萄③核桃④小麦⑤打井技术⑥西域魔术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

答案A

6、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就开始管辖今新疆地区。西汉政府管理新疆的地方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

答案B(点拨:掌握各朝代对新疆的管理机构,如,汉——西域都护;唐——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伊犁将军。)

7、东汉初年,为恢复对西域的管辖,派遣了一位人物出使西域,该人物是()张骞班超甘英卫青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历史事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题目提示时间是“东汉末年”和提示地点是“西域”,结合课本的“史海拾贝”,可确认该人物为班超。答案B

8、某同学到新疆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在当时出土的中原丝织品。他结

合所学的知识推测出: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入新疆最早始

于()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高祖统治时期

C.汉武帝统治时期 D.光武帝统治时期

答案C(点拨:丝织品从中原传入新疆开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后,而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故本题答案为C。)

9、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点

是()

A.都与匈奴与关 B.都是为了联络大月氏

C.都是为了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往 D.都从此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

答案D

10、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的重要贡献是()

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B.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C.了解了沿途亚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D.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B

11、有关西域都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班超经营西域后设置

B.管理西域事物,保护商旅往来

C.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D.标志着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案A(点拨:西域都护是在张骞出使西域后,而非班超经营西域后设置。)1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这一事件最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于A.今新疆地区开始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从此匈奴再也不敢进犯西汉

C.汉朝与匈奴的贸易活动加强

D.西域各国的首领不断来汉朝进贡

答案A

13、下面有关班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沟通了西域与中原的交往

B.首次在西域建立西域都护

C.与“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成语典故有关

D.出使过大秦

答案D(点拨:“出使过大秦”的是甘英,而不是班超。)

14、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C.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

答案A(点拨:A项是班超出使的历史作用。)

15、秦汉时期,以下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

是()

①云贵地区②广东地区③西域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答案D(点拨:以上三地区分别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时间分别是:广东地区在秦朝;云贵地区在汉武帝时期;西域地区在汉武帝以后。故正确答案为D。)

1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班超出使西域相距多少年()

A.209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和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解题的关键首先搞清张骞第一次出使的时间是前138年,班超出使的时间是73年。然后根据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公元前+公元后-1即可(注:由于没有公元零年,所以减一)。因此相距时间为:73+138-1=210.

答案B

1.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的起点是()A. 长安 B.成都 C.洛阳 D. 西域都护府

答案A

17、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8.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A.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 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 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答案A

19、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

答案A(点拨: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故张骞功劳最大。)

20、古书记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句话中的真正含义

是()

A.张骞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 B.张骞为开发西域做出了贡献

C.张骞是最早发现西域的人 D.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答案D(点拨:“西域道”即丝绸之路。)

21、19世纪德国杰出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注意到中国汉朝时期,在中国与中亚地区以及中国与南亚地区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形成了一条交通路线,他把这条路线称为丝绸之路。对这段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

是()

A.中国与中亚地区的陆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已经开通

B.中国与南亚地区的南方丝绸之路在汉代已经开通

C.丝绸之路的名称源于以丝绸贸易为媒介

D.李希霍芬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D(点拨:李希霍芬只是为这条贸易通道起名而已,与丝绸之路开通没有关系。)

22、“丝绸之路长跑之旅”是由世界著名儿科专家仁志田博士发起的一项以“关爱儿童健康成长,支持北京奥运成功举办,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为宗旨的活动。如果让你选择这条长跑路线,则应该包括下面

的()

①西安②敦煌③新疆④北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点拨:注意丝绸之路从西安出发向西,故不经过北京,所以有④的选项都排除,选出正确答案为B。)

23、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

①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③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④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④中洲际铁路明显与题干中古丝绸之路不相符。)

24、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

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答案C(点拨:“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为“丝绸之路”的兴盛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了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材料二: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图中的皇帝是何人?

(2)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艰难?请你列举出此行遇到的艰难险阻还有哪些?

(4)这次出使西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何意义?

(5)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

(1)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

(2)公元前138年。向西。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3)两次被匈奴人扣押。要经过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险恶。(4)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大月氏西迁已久,生活安定,不愿与汉朝一起进攻匈奴。这次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张骞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反映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5)学习他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

26、、阅读下列材料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就是占中国面积1/6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下辖5个州和8个地区以及3个省辖市。新疆风光壮美,同时具有雪山、草原、沙漠、盆地、河谷等自然景观;不仅如此,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又给新疆带来了多姿多彩的东西方文化,在新疆各地留下了饱含文化意味的遗迹,今天,那些为数众多的古城和洞窟已经成为最可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

新疆的主要旅游城市有乌鲁木齐、喀什、伊犁、库尔勒、吐鲁番,这些城市周边也都有上佳的景点。飘香的瓜果和少数民族同胞们欢畅的歌舞构成了新疆这个各民族友好相处的乐园,正象有首歌里唱的那样:“咱们新疆好地方”。

请回答: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知道新疆地区汉代称什么吗?

(2)在汉朝时期最早为加强我国与新疆地区的密切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请你列出他的主要事迹。

(3)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除了材料中介绍的,现在的新疆你还了解哪些?请试着说出来。

答案:

(1)西域。

(2)张骞。他在汉武帝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使内地和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西来东去的人员增多。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

(4)如新疆盛产葡萄,生活在新疆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等等。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等方法理解,学会用准确、简介的词语进行概括,批注感受。 2、通过朗读、批注,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一、引入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踏上丝绸之路,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两千多年前的故事。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什么样的?男生齐读相关段落。那么开辟之后的丝绸之路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女生读出相关段落。 好一派“来往络绎商不断”的繁华景象。这样一条路是谁开辟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板书) 二、分析张骞 1、文章中有一个句子赞美张骞的壮举,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句子用波浪线勾出来。 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课件出示)“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读了这个评价,你有什么问题? 随机板书:伟大、毕生开辟 2、自读思考: 为什么说张骞是古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为了开辟丝绸之路

献出了毕生精力。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自己的看法。 三、交流(学生说到哪里相机点出该自然段) 1、五自然段 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板书学生概括的词语。 在这段中,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张骞的XXXX(根据学生概括的词)? 在日夜兼程赶路中,他们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如果说到匈奴骑兵,出示图片,这就是匈奴骑兵,感觉如何。 遇到剽悍的匈奴骑兵,张骞一行人是怎么做的?不敢正面抗击,而是躲,是应该他们胆小懦弱吗?你说?你认为呢?你是怎么想的?作为一个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这样的xxxx(根据学生概括的词)是必不可少的。(板书) (根据学生概括的词)概括得真好,让我们把体会融入到我们的朗读当中,齐读这段文字。 2、六自然段 张骞耐心地等待了多久,读(点PPT) 在这十一年里,张骞不露声色地准备着什么?读(点PPT) 张骞打算在这里安居乐业了吗? 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张骞,请用一个词概括批注下来。 3、七自然段 这是张骞走过的地方,张骞还走过了什么地方。荒原、沙漠戈壁、帕米尔高原,这些张骞走过地方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陌生,通过预习查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备课资料(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备课资料(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正文 张骞通西域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二、资料补充 1、课本剧: 《张骞应募出使西域》 大殿上(教室前半部分),“汉武帝”正在批阅奏折,“信使”飞报:匈奴南侵,又将威胁长安!“汉武帝”气恼、焦虑,思考对策;一“大臣”献策:听说汉王朝西边的西域地区有个大月氏,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派使者出使,以联合抗击匈奴。旁白介绍“神秘”的西域和大月氏的有关情况后,“汉武帝”采纳建议,决心抗击匈奴。 “汉武帝”担心:西域与西汉相距遥远,路途艰险,朝臣与百姓都心存畏惧,谁愿意去呢?“大臣2”献计道:“陛下可下昭招募。”于是,“汉武帝”颁布昭

《丝绸之路》教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教学课题《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容易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作者首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由点及面由情入理,然后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三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教材《丝绸之路》的地图中指出路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这两条商路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可以在此用计算机打出丝绸之路的地貌:荒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地带,茫茫无际的大海和滚滚波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认识丝绸之路的艰辛。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等中国传统的商品。可以通过一些丝路沿线考古发掘的实物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体会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集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在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课文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022119264.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 %BF%B3%F1%D6%AE%C2%B7%B5%C4%CF%E0%B9%D8%B7%E7%BE%B0%CD%BC%C6%AC&in=31 800&cl=2&lm=-1&st=&pn=3&rn=1&di=80908465695&ln=1951&fr=&fm=&fmq=13312 1565964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 &-1&di80908465695&obj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022119264.html,%2F48%2F85%2F30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丝绸之路》教案

309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022119264.html, 309教育资源库https://www.doczj.com/doc/022119264.html,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丝绸之路》,进一步感受现代电子音乐的魅力。 2. 扩大艺术视野,加深对电子音乐的了解,学习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电声乐队表现音乐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喜多郎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他担任了《丝绸之路》的音乐制作,日本最具影响的公共传媒机构NHK使用他的歌曲原声带作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的主题曲,受到广泛喜爱,也使他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增加。乐曲采用合成器演奏,声音色彩、层次丰富,具有乐队般的音响效果。作品富于浓厚的中国情调,同时又具备强烈的现代气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常用的电声乐器和电声乐队的组成形式,哪位同学能把这些知识帮助大家复习一下? 二、《丝绸之路》 1. 播放《丝绸之路》一个完整乐段,思考:主旋律选用了什么音色,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音乐? 生:不很确定,有点像箫,中国的。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丝绸之路》,是日本著名音乐人喜多郎先生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创作的主题曲,哪位同学们可以为我们讲讲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吗? 2. 师: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人们历经艰难险阻……曲作者选用了一些特殊的音效来表现它们。乐曲共演奏了3次,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你认为这些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了什么? 完整播放音乐《丝绸之路》。 生:驼铃的声音,风的声音,第一次主题演奏两次,第二次与第三次都演奏一次,第一次后半部分的伴奏有颠簸的感觉,第三次渐弱结束…… 师:曲作者用合成器模仿沙漠里的驼铃、风声等自然界音色加入乐曲中,又选用具有中国特色民间乐器的音色作为主旋律的演奏,更有来自合成器、电吉他等营造出来的一种能够把听众带回古代、飘渺的伴奏衬托,使这首现代音乐作品带有浓厚的中国情调。 三、课堂小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丝绸之路教案新人教版

丝绸之路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汉朝在中国历史上发兵征讨匈奴,开拓四夷,声威远播,是一个重要的朝代。汉朝时期对外交往奠定了古代中外文明往来的基础,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不同文明之间沟通的具体体现。本课是初中历史第一次提到中外关系,对以后同类问题的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有关史实;熟悉丝绸之路示意图,知道丝绸之路;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以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地图等材料,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分析问题;利用角色扮演的模式,让学生重温历史事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介绍,使学生体会学习张骞身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坚强意志。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2 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此次教学的对象是长沙市明德中学初一年级的一个普通班,刚进中学的他们充满了好奇心,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学内容上我就选择以教材为主,同时教会他们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是这一阶段的当务之急。 (二)教法: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亲历角色,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创设问题情景,拓宽教学空间。 三学法选择: 遵循有效学习的原则,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设置情景,学生参与的过程来完成学习。 四教学流程: 本课主要围绕“一个人物、两条路线”这一线索而展开。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是通过带领一次旅行,利用三个情景,突出三个要点来完成教学。三个要点包括“一人、两路”,三个情景依附于一次旅行,一次旅行统筹整课。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学情分析】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

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页(共2页)张洪中学七八年级政史备课组 1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等基本史实。 2. 能力目标:阅读、查找知识点,提高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探究丝绸之路的作用,培养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学习张骞、班超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培养青年人热爱西部热土,关注西部开发,献身西部建设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法指导】明确目标、问题导学、阅读课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等。 【课前预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一)、张骞通西域 1、 西域的地理位置: 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______和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______。 (1)、背景:西域各国纷纷归附 。 (2)、时间: 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3)、职责:总管 。 (4)、意义:今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背景:张骞出使西域后, 使者、商人接踵西至, 的使者、商人也纷纷 东来。 2、路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通过 、今 地区,运 往 ,再转运到 ,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3、海上丝绸之路: 以后,西汉的商人开辟了 交通要道。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从 南下,绕过 ,穿过 , 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到。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出使西域。 2、班超派 出使大秦。 3、166年, 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的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首次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课内学习】:(据图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组间展示) 《丝绸之路示意图》 活动一、西域主要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活动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以及结果如何? 活动三、张骞值得学习的精神品质有哪些? 活动四、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西汉政府在西域何时设立了一个什么机构?有何意义? 活动五、对于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事谁?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欧亚大陆有着什么意义? 活动六、东汉时期还有谁出使过西域?欧洲国家同我国首次直接交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五年级语文: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2、《丝绸之路》教 学设计(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参 考文本)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9 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2.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理解设置西域都护的重要意义。 3.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识读历史地 4.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历史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展示带来的实物。 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东西都产自哪儿吗(生:西域) 师:很好,那它们是通过什么路来到中原的呢(生:丝绸之路) 师总结:很好,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那么,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丝绸之路到底是如何开通,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一层神秘的面纱——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看看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提示) 一、我们首先来完成自主学部分,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拉! 提醒:1、张骞的骞子的写法 2、大肉氏——读音 过渡:虽然昔日繁华的丝绸治理已不复存在,但它留下了太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现在老师和同学们穿越到汉朝去重游丝绸之路吧。 一、重游丝路 1.陆上丝绸之路。 问:这条沟通欧亚大陆的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课本62页小字)学生打答 过度:原来如此,现在我也想运一批丝绸到欧洲去,谁来告诉我应该怎么走(说路线) 课件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见课本第二目),并演示 教师:为来让同学们记住这条路快速记忆30秒,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展示记忆成果)2.海上丝绸之路 课件出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图。 教师讲述: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海上丝绸之路。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阳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最新教案三(附反思)

丝绸之路最新教案三(附反思) 导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授课过程 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问题二】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幻灯片:世界政区图)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北师大版第八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八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 挥的巨大作用一一“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 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 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 )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 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案 课程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欣赏的这首乐曲来自什么地方的?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种美食:核桃、石榴和葡萄。提问: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能不能听到来自x疆地区的音乐?又能不能吃到这些美食?(学生回答:不能)由此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张骞通西域: [教师提问]: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呢?我们一起看图来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投影:神秘的西域地图) [学生回答]: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x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 [教师设问]:提到玉门关、阳关,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诗句? [学生回答]:“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投影) [教师引导]:联系诗句说说西域的情况。 [学生回答]: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汉朝时,对于中原人来说,就是这么一个概念。西汉初年,那里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教师过渡]:知道了西域的一些情况,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本课的主人公——张骞。(投影)张骞陕西城固人,主要生活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因为屡立奇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一直以来人们对张骞的评价都是很高的。(学生朗读)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翦伯赞 [教师引导]:这些评价并不是赞美之词,是对他曾经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真实写照,特别是他两通西域。首先我们就来了解他两通西域的情况。(板书:张骞出使西域)

初中音乐《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丝绸之路》,进一步感受现代电子音乐的魅力。 2. 扩大艺术视野,加深对电子音乐的了解,学习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电声乐队表现音乐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喜多郎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他担任了《丝绸之路》的音乐制作,日本最具影响的公共传媒机构NHK使用他的歌曲原声带作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的主题曲,受到广泛喜爱,也使他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增加。乐曲采用合成器演奏,声音色彩、层次丰富,具有乐队般的音响效果。作品富于浓厚的中国情调,同时又具备强烈的现代气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常用的电声乐器和电声乐队的组成形式,哪位同学能把这些知识帮助大家复习一下? 二、《丝绸之路》 1. 播放《丝绸之路》一个完整乐段,思考:主旋律选用了什么音色,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音乐? 生:不很确定,有点像箫,中国的。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丝绸之路》,是日本著名音乐人喜多郎先生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创作的主题曲,哪位同学们可以为我们讲讲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吗? 2. 师: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人们历经艰难险阻……曲作者选用了一些特殊的音效来表现它们。乐曲共演奏了3次,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你认为这些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了什么? 完整播放音乐《丝绸之路》。 生:驼铃的声音,风的声音,第一次主题演奏两次,第二次与第三次都演奏一次,第一次后半部分的伴奏有颠簸的感觉,第三次渐弱结束…… 师:曲作者用合成器模仿沙漠里的驼铃、风声等自然界音色加入乐曲中,又选用具有中国特色民间乐器的音色作为主旋律的演奏,更有来自合成器、电吉他等营造出来的一种能够把听众带回古代、飘渺的伴奏衬托,使这首现代音乐作品带有浓厚的中国情调。 三、课堂小结

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课堂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课堂教学设计 大港区培英外语实验学校 刘喜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对课标的理解: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课标的要求是“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课本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围绕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我设计了六个教学活动:历史诊断、历史想象、历史积累、历史体验、历史探究、课外学史,帮助学生掌握汉通西域的史实;通过基于史实的合理想象,感悟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我利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配以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创设历史情境, 以历史想象力的思维培养为核心,启迪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组织学生参与游戏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容易理解汉朝对外交往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 2.教学目标设计: ①知识与能力:形成两汉时期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地理概念;熟悉张骞通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立的史实;能够基于史实进行合理的想象。 ②过程与方法:教师设置特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和体会张骞通西域的艰辛;通过课堂讨论、参与游戏等方式感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不同之处,想象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可能遭遇的危险,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布置课后开放性作业,联系现实,在今天国家大力倡导西部开发的情况下,初步认识如何利用丝绸之路的人文资源开发西部地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对国家建设的参与意识。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感悟张骞、班超的开拓精神,认识到青年一代应从小立志,树立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汉代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中西方的首次直接交往正是通过它实现的,而张骞开通西域促成了这条中西方贸易要道的形成,所以本课以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为教学重点。

《丝绸之路》教学案例

《丝绸之路》教学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一次课间,我听到一位学生正在教室里大声地背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进 而仔细一看,他不是我们班的末位后进生吗?怎么这么认真呢?还摇头晃脑的呢?“阳关”,这不是 我即将要教学的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吗?看到学生对诗歌这么感兴趣,细一想,我何不借鉴 文学化的教学方式来完成“丝绸之路”的教学内容呢? 新课程下的《历史与社会》是一门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课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突破传统狭隘的学科课程观,不再拘泥于“历史学科”、“地理学科”,不但要使 用传统有效的历史、地理教学方法,也能够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同时,教材中对于涉及 到专业的历史、地理知识,大多以说明性的语言介绍,理论性较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仅从 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而忽略课程的“人文性”,就会使课堂枯燥无味。而语文教学中带有 明显的文学化的特征,文章在语言、意境、故事情节上都非常优美、感人,如果把《历史与社会》 课程中的有些内容与语文课程中文学化的教学方法实行有效结合,就能补充这个缺陷,从而激发学 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教学效率。 二、教学片断实况及评析 在导入新课时,先请同学闭上眼睛,伴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实行想像:“金黄色的沙山一望无垠,清脆的驼铃声沿路不绝于耳。长河落日,大漠直烟。”然后设问:你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处在怎样 的意境中?学生一听,非常惊奇:这不是语文课上用的教学方式吗?看得出:学生惊奇之余,学习 的兴趣很浓,随后马上闭上眼睛,迫不急待地想了解我下面的教学内容。 【评析】新教材里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性,把握教材这个特点,老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伴随情景去想像、去体验。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想像水平,自不过然的把学生带入学习 的主题。接着,老师把学生引入主题:同学们,在这荒凉的沙漠里,以前延伸着一条繁华的贸易之路。这里,留下了无数商旅的足迹,这里,曾记录了人类古老的文明。那么这条路是什么路?(生:丝 绸之路)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 一番丝绸之路的风光。 老师显示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一看这情景,不禁惊叹:啊!真美!沙漠风光……

丝绸之路教案

2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丝绸之路”地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 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设计了由欣赏丝绸的风采导入,并引起学生思考“丝绸是怎样被世界认识的”。 2.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因势利导。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只给以适当点拨、引导。 3. 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让学生宏观地看丝绸之路。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读课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3.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入课文 1. 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 学生(齐说):丝绸 (板书“丝绸”) (播放课件,展示各种华美的丝绸面料,过渡到丝绸面料的衣服) 2. 积累运用词语。 看了这些礼物,你是什么感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 预设学生会说出: 赞叹不已、赞不绝口、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设计目的:让学生用成语形容自己的感受,一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新词“赞不绝口”、“目瞪口呆”;三来可以由此引入课文。可谓一举三得] 3. 引入课文。 中国的丝绸不但在今天受到全世界的青睐,早在古代就赢得了众多的喝彩!历史上就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请同学们读文。 4. 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丝绸在国外知名度很高。 二、发现矛盾,产生疑问 1. 课件出示地图,显示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有七千多公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齐齐哈尔市第十八中学孟爱群设计意图 一、教育理念 (一)内容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作用。 3、通过对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技能。 4、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全面认识思考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 5、在小组讨论,课外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由西域、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出本课课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历史与今天的距离。 2、以学生自主地学习活动建构知识为主,教师起帮助、指导的作用。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4、搜集与西域相关的诗词;与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图文资料,理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意志品质。 2、增强学生建设西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通过开通丝绸之路后东西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认识到无论古今交流才能进步、开放才会发展的深刻内涵。 (三)地位和作用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是大一统的汉朝政治、经济史的延续。其中,汉通西域中的张骞被称为“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而汉通西域最终又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发。大漠戈壁展现了中国首次对外交往的精美画卷,对今后中外交流史的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且瑰丽的史实更是有力的证明了: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利用本课的教学资源更可以挖掘出交流才能进步,开放才会发展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就是兴趣为主,感性认识仍占重要地位。他们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对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历史也略有耳闻。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导教学的开发性资源,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开辟道路。而且初一学生是一个热情奔放的群体,他们愿意展示自我;也是一个自信、有思想的群体,他们敢于发表见解。基于以上的考虑,教师可以选择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对话交流中获得心灵的沟通,实现知识的建构。 (二)课程资源重组与素材选择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授课过程 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

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着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问题二】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幻灯片:世界政区图)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