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化学前五章习题(附答案)

中职化学前五章习题(附答案)

中职化学前五章习题(附答案)
中职化学前五章习题(附答案)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B)。

A.完全相同

B.有各自的特点

C.适用于所有的行业

D.适用于服务性行业

化学检验工的职业守则最重要的内涵是(B)。

A.爱岗敬业,工作热情主动

B.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依据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C.遵守劳动纪律

D.遵守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下列有关爱岗敬业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

A.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爱岗敬业是现代企业精神

C.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条重要规范。

D.爱岗敬业与企业精神无关

下列有关爱岗敬业与职业选择的关系中正确的是(B)。

A.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要求人们爱岗敬业

B.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与职业选择无关

C.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只与服务行业有关

D.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要求爱岗敬业

化学检验工必备的专业素质是(C)。

A.语言表达能力

B.社交能力

C.较强的颜色分辨能力

D.良好的嗅觉辨味能力

为了保证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可从(A)。

A.学历、技术职务或技能等级、实施检验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控制B.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进行控制

C.学历或技术职务或技能等级两方面进行控制

D.实施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培训来进行控制

下面有关遵纪守法是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的论述错误的是(D)。

A.遵纪守法是从业人员的基本义务

B.遵纪守法是从业的必要保证

C.遵纪守法是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D.遵纪守法与从业人员无关

化学试剂根据()可分为一般化学试剂和特殊化学试剂。(A)

A.用途

B.性质

C.规格

D.使用常识

一瓶标准物质封闭保存有效期为5年,但开封后最长使用期限应为(D)。A.半年

B.1年

C.2年

D.不能确定

打开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等试剂瓶塞时,应在()中进行。(C)

A.冷水浴

B.走廊

C.通风橱

D.药品库

使用浓盐酸、浓硝酸,必须在()中进行。(D)

A.大容器

B.玻璃器皿

C.耐腐蚀容器

D.通风橱

因吸入少量氯气、溴蒸气而中毒者,可用()漱口。(A)

A.碳酸氢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醋酸溶液

应该放在远离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的地方,使用时不能戴橡皮手套的是(D)。A.浓硫酸

B.浓盐酸

C.浓硝酸

D.浓高氯酸

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应(C)。

A.穿戴工作服

B.戴手套

C.有第二者陪伴

D.自己独立完成

一般分析实验和科学研究中适用(B)。

A.优级纯试剂

B.分析纯试剂

C.化学纯试剂

D.实验试剂

铬酸洗液呈()时,表明其氧化能力已降低至不能使用。(A)

A.黄绿色

B.暗红色

C.无色

D.兰色

某一试剂其标签上英文缩写为AR.,其应为(C)。

A.优级纯

B.化学纯

C.分析纯

D.生化试剂

某一试剂为优级纯,则其标签颜色应为(A)。

A.绿色

B.红色

C.蓝色

D.咖啡色

做为基准试剂,其杂质含量应略低于(B)。

A.分析纯

B.优级纯

C.化学纯

D.实验试剂

IUPAC是指(A)。

A.国家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B.国家标准组织

C.国家化学化工协会

D.国家标准局

不同规格的化学试剂可用不同的英文缩写符号表示,下列()分别代表优级纯试剂和化学纯试剂。(C)

A.GB,GR

B.GB,CP

C.GR,CP

D.CP,CA

对于化学纯试剂,标签的颜色通常为(C)。

A.绿色

B.红色

C.蓝色

D.棕色

分析纯化学试剂标签颜色为(C)。

A.绿色

B.棕色

C.红色

D.蓝色

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将作为标准物质的化学试剂按纯度分为(B)。A.6级

B.5级

C.4级

D.3级

国际上将标准试剂分成()类。(C)

A.3

B.4

C.5

D.6

我国标准物分级可分为()级。(B)

A.一

B.二

C.三

D.四

分析试剂是()的一般试剂。(B)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一般试剂分为()级。(B)

A.3

B.4

C.5

D.6

一化学试剂瓶的标签为红色,其英文字母的缩写为(B)。

A.GR

B.AR

C.CP

D.LP

化学纯试剂的标签颜色是(D)。

A.红色

B.绿色

C.玫瑰红色

D.中蓝色

化学试剂中二级试剂标签的颜色应是(C)。

A.紫色

B.绿色

C.红色

D.蓝色

基准物质纯试剂瓶标签的颜色为(C)。

A.金光红色

B.中蓝色

C.深绿色

D.玫瑰红色

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试剂瓶标签的颜色依次为(A)。

A.绿色、红色、蓝色

B.红色、绿色、蓝色

C.蓝色、绿色、红色

D.绿色、蓝色、红色

优级纯试剂瓶签的颜色为(C)。

A.金光红色

B.中蓝色

C.深绿色

D.玫瑰红色

实验室安全守则中规定,严禁任何()入口或接触伤口,不能用()代替餐具。(B)A.食品,烧杯

B.药品,玻璃仪器

C.药品,烧杯

D.食品,玻璃仪器

检查可燃气体管道或装置气路是否漏气,禁止使用(A)。

A.火焰

B.肥皂水

C.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

D.部分管道浸入水中的方法

金属钠着火,可选用的灭火器是(D)。

A.泡沫式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1211灭火器

D.7150灭火器

急性呼吸系统中毒后的急救方法正确的是(D)。

A.要反复进行多次洗胃

B.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用3%~5%碳酸氢钠溶液或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D.应使中毒者迅速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国家标准规定的实验室用水分为()级。(C)

A.4

B.5

C.3

D.2

实验室三级水不能用以下办法来进行制备的是(C)。

A.蒸馏

B.电渗析

C.过滤

D.离子交换

下列各种装置中,不能用于制备实验室用水的是(A)。

A.回馏装置

B.蒸馏装置

C.离子交换装置

D.电渗析装置

国家规定实验室三级水检验的pH标准为(D)。

A.5.0~6.0

B.6.0~7.0

C.6.0~7.5

D.5.0~7.5

实验室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可以用于储存三级水的容器有(B)。A.带盖子的塑料水桶

B.密闭的专用聚乙烯容器

C.有机玻璃水箱

D.密闭的瓷容器

下面不宜加热的仪器是(D)。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移液管

用HF处理试样时,使用的器皿材料是(C)。

A.玻璃

B.玛瑙

C.铂金

D.陶瓷

下列有关电器设备防护知识不正确的是(C)。

A.电线上洒有腐蚀性药品,应及时处理

B.电器设备的电线不宜通过潮湿的地方

C.能升华的物质都可以放入烘箱内烘干

D.电器仪器应按说明书规定进行操作

氢气通常灌装在()颜色的钢瓶中。(C)

A.白色

B.黑色

C.深绿色

D.天蓝色

每个气体钢瓶的肩部都印有钢瓶厂的钢印标记,刻钢印的位置一律以(A)。A.白漆

B.黄漆

C.红漆

D.蓝漆

氧气瓶的瓶身漆色为(A)。

A.天蓝色

B.灰色

C.深绿色

D.草绿色

装有氮气的钢瓶颜色应为(C)。

A.天蓝色

B.深绿色

C.黑色

D.棕色

使用乙炔钢瓶气体时,管路接头可用(C)。

A.铜接头

B.锌铜合金接头

C.不锈钢接头

D.银铜合金接头

装在高压气瓶的出口,用来将高压气体调节到较小压力的是(A)。

B.稳压阀

C.针形阀

D.稳流阀

各种气瓶的存放,必须保证安全距离,气瓶距离明火应在()米以上,避免阳光暴晒。(B)A.2

B.10

C.20

D.30

贮存易燃易爆及强氧化性物质时,最高温度不能高于(C)。

A.20℃

B.10℃

C.30℃

D.0℃

下列药品需要用专柜由专人负责贮存的是(B)

A.KOH

B.KCN

C.KMnO4

D.H2SO4

若火灾现场空间狭窄且通风不良,不宜选用()灭火器灭火。(A)

A.四氯化碳

B.泡沫

C.干粉

D.1211

只需烘干就可称量的沉淀,选用()过滤。(D)

A.定性滤纸

B.定量滤纸

C.无灰滤纸

D.玻璃砂芯坩埚或漏斗

在分析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则应呈现(C)。

A.紫色

B.红色

C.黄色

D.无色

某些腐蚀性化学毒物兼有强氧化性,如硝酸、硫酸、()等遇到有机物将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热,甚至起火燃烧。(C)

A.次氯酸

C.高氯酸

D.氢氟酸

下列易燃易爆物存放不正确的是(B)。

A.分析实验室不应贮存大量易燃的有机溶剂

B.金属钠保存在水中

C.存放药品时,应将氧化剂与有机化合物和还原剂分开保存D.爆炸性危险物品残渣不能倒入废物缸

下列有关废渣的处理错误的是(C)。

A.毒性小稳定,难溶的废渣可深埋地下

B.汞盐沉淀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

C.有机物废渣可倒掉

D.AgCl废渣可送国家回收银部门

使用时需倒转灭火器并摇动的是(D)。

A.1211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泡沫灭火器

下列有关高压气瓶存放不正确的是(B)。

A.性质相抵触的气瓶应隔离存放

B.高压气瓶在露天暴晒

C.空瓶和满瓶分开存放

D.高压气瓶应远离明火及高温体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D)。

A.制备氢气时,装置旁同时做有明火加热的实验

B.将强氧化剂放在一起研磨

C.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钠钾着火

D.黄磷保存在盛水的玻璃容器里

作为化工原料的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扑救灭火。(B)A.CO2灭火器

B.四氯化碳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干砂

下列气体中,既有毒性又具可燃性的是(C)。

A.O2

B.N2

C.CO

玷污AgCl的容器用()洗涤最合适。(C)A.HCl

B.H2SO4

C.NH3·H2O

D.铬酸洗液

当用氢氟酸挥发硅时,应在()器皿中进行。(D)A.玻璃

B.石英

C.金属

D.氟塑料

硝基苯遇火燃烧时,不能使用的灭火物质是(A)。A.水

B.四氯化碳

C.泡沫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

下列仪器中可在沸水浴中加热的有(D)。

A.容量瓶

B.量筒

C.比色管

D.锥形烧瓶

分析实验室的试剂药品不应按()分类存放。(D)A.酸、碱、盐等

B.官能团

C.基准物、指示剂等

D.价格的高低

下列单质有毒的是(C)。

A.硅

B.铝

C.汞

D.碳

违背剧毒品管理的选项是(B)。

A.使用时应熟知其毒性以及中毒的急救方法B.未用完的剧毒品应倒入下水道,用水冲掉C.剧毒品必须由专人保管,领用必须领导批准D.不准用手直接去拿取毒物

有关汞的处理错误的是(D)。

A.汞盐废液先调pH值至8~10,加入过量Na2S后再加入FeSO4生成HgS、FeS共沉淀再作回收处理

B.洒落在地上的汞可用硫黄粉盖上,干后清扫

C.实验台上的汞可采用适当措施收集在有水的烧杯

D.散落过汞的地面可喷洒20%FeCl3水溶液,干后清扫

装易燃溶剂的玻璃瓶不要装满,装()即可。(C)

A.4/5左右

B.5/6左右

C.2/3左右

D.装满

极力避免手与有毒试剂直接接触,实验后、进食前(B)。

A.必须充分洗手,不要用热水洗涤

B.必须充分洗手,最好用热水洗涤

C.不必洗手

D.可洗可不洗

使用和操作易燃易爆物应在(A)。

A.通风厨内进行,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具

B.通风厨内进行,操作人员至少应有2人

C.通风厨内进行,操作人员不用佩戴安全防护用具

D.哪里都可以

汞的操作室必须有良好的全室通风装置,其抽风口通常在墙体的(B)。

A.上部

B.下部

C.中部

D.任意位置

化验室的少量废气一般可由通风装置直接排至室外,排气管必须()附近屋顶3m。(A)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随便

实验室中中毒急救的原则是(A)。

A.将有害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

B.将有害作用减小到零

C.将有害作用分散至室外

D.将有害物质转移,使室内有害作用到最低程度

实验室中尽量避免使用剧毒试剂,尽可能使用()试剂代替。(D)

A.难挥发

B.无毒或难挥发

C.低毒或易挥发

D.低毒或无毒

下列关于废液处理错误的是(D)。

A.废酸液可用生石灰中和后排放

B.废酸液用废碱液中和后排放

C.少量的含氰废液可先用NaOH调节,pH值大于10后再氧化

D.量大的含氰废液可用酸化的方法处理

下面有关布氏漏斗与抽滤瓶的使用叙述错误的是(A)。

A.使用时滤纸要略大于漏斗的内径

B.布氏漏斗的下端斜口应与抽滤瓶的支管相对

C.抽滤瓶上的橡皮塞应与瓶口配套

D.橡皮塞与抽滤瓶之间气密性要好

过滤大颗粒晶体沉淀应选用(A)。

A.快速滤纸

B.中速滤纸

C.慢速滤纸

D.4#玻璃砂芯坩埚

当被加热的物体要求受热均匀而温度不超过100℃时,可选用的加热方法是(D)。A.恒温干燥箱

B.电炉

C.煤气灯

D.水浴锅

氢钢瓶的瓶体颜色为(A)。

A.淡绿色

B.黑色

C.铝白色

D.银灰色

氧钢瓶的瓶体颜色和字色为(B)。

A.淡绿色、大红色

B.天蓝色、黑色

C.黑色、淡黄色

D.银灰色、大红色

溶解乙炔钢瓶的瓶体颜色为()、字色为()。(C)

A.深绿色、白色

B.铝白色、黑色

C.白色、大红色

D.淡黄色、黑色

对于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在贮存危险化学品时,应作好防火、防雷、防爆、调温、消除静电等安全措施

B.在贮存危险化学品时,应作到室内干燥、通风良好

C.贮存危险化学品时,照明要用防爆型安全灯

D.贮存危险化学品时,任何人都不得进入库房重地

对于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化学物品贮存室要由专人保管,并有严格的账目和管理制度

B.化学药品应按类存放,特别是危险化学物品按其特性单独存放

C.遇火、遇潮、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物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

D.受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物品和桶装、瓶装的易燃液体,就要放在完全不见光的地方,不得见光和通风

对于危险化学物品贮存管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在贮存危险化学物品时,室内应备齐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水桶、砂子等;室外要有较近的水源

B.在贮存危险化学物品时,化学药品贮存室应由专人保管,并有严格的账目和管理制度C.在贮存危险化学物品时,室内应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一般不超过28℃

D.化学性质不同或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化学物品要存放在地下室同一库房内

下列对乙醚蒸馏操作中正确的加热方法是(C)。

A.用煤气灯直接加热支管烧瓶

B.用2KW电炉直接加热支管烧瓶

C.用水浴间接加热支管烧瓶

D.用电热板间接加热支管烧瓶

下列对石油醚蒸馏操作中正确的加热方式是(C)。

A.用煤气灯直接加热支管烧瓶

B.用2KW电炉直接加热支管烧瓶

C.用水浴间接加热支管烧瓶

D.用500W电热套间接加热支管烧瓶

下列对丙酮蒸馏操作中正确的加热方法是(C)。

A.用煤气灯直接加热支管烧瓶

B.用2KW电炉直接加热支管烧瓶

C.用水浴间接加热支管烧瓶

D.用电热板间接加热支管烧瓶

下列物质着火时,()能用水扑灭火。(B)

A.苯、C10以下烷烃的燃烧

B.切断电源电器的燃烧

C.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燃烧

D.纸或棉絮的燃烧

下列物质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C)

A.木制品的燃烧

B.有机含氮、含硫类化合物的燃烧

C.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燃烧

D.纸或棉絮的燃烧

下列物质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

A.纸或棉絮的燃烧

B.苯、甲苯类的燃烧

C.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的燃烧

D.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燃烧

对实验室安全用电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在安装调试用电仪器时,不需要首先检验仪器外壳是否带电

B.不得用手直接开关刀闸

C.电冰箱制冷不好时,可自行检查

D.烘箱不升温时,应带电检查

对实验室安全用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马弗炉不升温时,应找仪表维修工或电工检查

B.在安装调试用电仪器通电后,要先检验机壳是否带电

C.在实验室内有水操作时,要远离电气设备

D.可以用手直接开关刀闸

对实验室安全用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不得用照明线接2KW的电炉进行加热操作

B.马弗炉必须单独走动力线

C.精密仪器与马弗炉、烘箱、电磁炉等不得使用一条线送电

D.人员离开实验室时,马弗炉、烘箱等可以不关

在对实验室用电的安全提出要求时正确的是(A)。

A.在一条照明线上不得接2~3个接线板,并连接多台仪器

B.能在一条动力线上既接马弗炉,又接核磁共振仪

C.可以用照明线接2KW的电炉

D.操作人员在接触电时,其他人员必须先找到电源,切断电源后才能救人

在对实验室用电的安全提出要求时不正确的是(D)。

A.操作人员在触电时,必须尽快切断电源,或用木棍或胶棒,将人与电线分开B.不得在一条动力线上接两台大负载仪器

C.不得在一条照明线上接2~3个接线板,并连接多台仪器

D.每个实验室没必要安装配电盘,只要在实验室一层安一个总配电盘即可

在对实验室用电的安全提出要求时不正确的是(C)。

A.电器着火时,不得使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B.不能用手直接开关刀闸

C.每个实验室没必要安配电盘,只要在一层实验室安一个配电盘即可

D.配电盘中的保险丝断后,应让电工换保险丝

实验室中常用的而属于明火直接加热设备是(C)。

A.电炉和烘箱

B.烘箱和马弗炉

C.酒精灯和煤气灯

D.超级恒温水浴锅

化学室常用的电热设备中()是可以恒温加热的装置。(B)

A.电炉

B.超级恒温水浴锅和电烘箱

C.电热板

D.电加热套

在重量分析中灼烧沉淀,测定灰分常用(C)。

A.电加热套

B.电热板

C.马弗炉

D.电炉

标准物碳酸钠用前需要在270℃烘干,可以选用(C)。

A.电炉

B.马弗炉

C.电烘箱

D.水浴锅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实施的时间是(C)。

A.1987年1月19日

B.1986年7月1日

C.1987年2月1日

D.1985年9月6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进口的计量器具,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销售B.个体工商户可以制造、修理简易的计量器具

C.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其准确度,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D.制造、销售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器具新产品的,责令停止制造、销售该种新产品,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主要包括(C)。

A.我国法律规定的单位

B.我国传统的计量单位

C.国际单位制单位和国家选用的其他计量单位

D.国际单位制单位和我国传统的计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适用。(D)

A.香港特别行政区

B.澳门特别行政区

C.全中国范围内,包括港、澳、台

D.中国大陆

广义的质量包括(A)。

A.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B.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C.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

D.质量监控和质量检验

GB/T6583-1992中的6583是指(A)。

A.顺序号

B.制订年号

C.发布年号

D.有效期

标准的()是标准制定过程的延续。(B)

A.编写

B.实施

C.修改

D.发布

标准是对()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D)

A.单一

B.复杂性

C.综合性

D.重复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两类。(D)A.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B.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C.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D.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国家标准有效期一般为()年。(C)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编号是(C)。

A.GB/T+顺序号+制定或修订年份

B.HG/T+顺序号+制定或修订年份

C.GB+序号+制定或修订年份

D.HG+顺序号+制定或修订年份

我国的标准体系分为()个级别。(B)

A.三

B.四

C.五

D.六

下列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的代号是(A)。

A.GB/T

B.QB/T

C.GB

D.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实施时间是(B)。

A.1989年10月1日

B.1989年4月1日

C.1998年10月1日

D.1998年4月1日

按《标准化法》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和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的标准是(A)。

A.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B.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C.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D.国家标准、企业标准

标准化的主管部门是(D)。

A.科技局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公安部门

D.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C)。A.国家标准

B.统一标准

C.同一标准

D.固定标准

一切从事科研、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执行国家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A)

A.必须

B.一定

C.选择性

D.不必

由于温度的变化可使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规定一个温度为标准温度。国家标准将()规定为标准温度。(B)

A.15℃

B.20℃

C.25℃

D.30℃

2000版1SO9000族标准中ISO9001:2000标准指的是(B)。

A.《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C.《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D.《审核指南》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代号是(C)。

A.SOS

B.IEC

C.ISO

D.WTO

美国国家标准是(A)。

A.ANSI

B.JIS

C.BSI

D.NF

企业标准代号是(D)。

A.GB

B.GB/T

C.ISO

D.Q/XX

下列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否则即推定该产品有缺陷(B)。

A.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

B.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工业产品

C.用于出口的产品

D.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产品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GB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

B.GB/T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家标准

C.HG表示推荐性化学工业标准

D.GB/Z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在国家行业标准的代号与编号GB/T18883-2002中,GB/T是指(B)。

A.强制性国家标准

B.推荐性国家标准

C.推荐性化工部标准

D.强制性化工部标准

国际标准代号();国家标准代号();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企业标准代号()表示正确的是()。[(1)GB(2)GB/T(3)ISO(4)Q/XX ] (B)

A.(1) (2) (3) (4)

B.(3) (1) (2) (4)

C.(2) (1) (3) (4)

D.(2) (4) (1) (3)

技术内容相同,编号方法完全相对应,此种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属于(B)。

A.等效采用

B.等同采用

C.引用

D.非等效采用

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分为(A)。

A.等同、修改和非等效

B.修改和非等效

C.等同和修改

D.等同和非等效

计量标准主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经检定和自检合格,应贴上的彩色标志是(D)。

A.蓝色

B.红色

C.橙色

D.绿色

计量器具的检定标识为黄色说明(C)。

A.合格,可使用

B.不合格应停用

C.检测功能合格,其他功能失效

D.没有特殊意义

计量仪器的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A)。

A.法制性

B.技术性

C.准确性

D.规范性

实验室所使用的玻璃量器,都要经过()的检定。(A)

A.国家计量基准器具

B.国家计量部门

C.地方计量部门

D.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证明计量器具已经过检定,并获得满意结果的文件是(A)。

A.检定证书

B.检定结果通知书

C.检定报告

D.检测证书

下列关于校准与检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校准不具有强制性,检定则属执法行为

B.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检定的依据则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C.校准和检定主要要求都是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D.校准通常不判断测量仪器合格与否,检定则必须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我国的二级标准物质可用代号()表示。(D)

A.GB(2)

B.GBW

C.GBW(2)

D.GBW(E)

我国根据标准物质的类别和应用领域分为()种。(C)

A.5

B.8

C.13

D.15

IUPAC中C级标准试剂是含量为()的标准试剂。(B)

A.100±0.01%

B.100±0.02%

C.100±0.05%

D.100±0.1%

青海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d区元素(二)剖析

第五章:d区元素(二) §5.1铜族元素 铜族元素简介 周期系第ⅠB元素,包括铜(Cu)、银(Ag)、金(Au)3种元素,通常称为铜族元素。价电子构型为(n-1)d10n s1。 在自然界中,铜族元素除了以矿物形式存在外,还以单质形式存在。常见的矿物有辉铜矿(Cu2S)、孔雀石[Cu2(OH)2CO4]、辉银矿(Ag2S)、碲金矿(AuTe2)等。 5.1.1 铜族元素的单质 1.物理性质 ★铜、银、金都有特征颜色:Cu(紫红)、Ag(白)、Au(黄)。 ★铜、银、金的熔沸点不太高。 ★它们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特别突出。它们的导电性顺序为:Ag>Cu >Au。由于铜的价格较低,所以,铜在电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化学性质 铜、银、金的化学活泼性较差,在室温下看不出它们与氧或水作用。在含有CO2的潮湿空气中,铜的表面会逐渐蒙上绿色的铜锈(铜绿—碳酸羟铜 Cu2(OH)2CO3)。 2Cu + O2 + H2O + CO2→ Cu2(OH)2CO3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氧化合成CuO,而银、金不发生变化。此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注意:当沉淀剂或配合剂存在时,铜、银、金也可与氧发生作用:

5.1.2 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1.铜的化合物 铜的常见化合物的氧化值为+1和+2。Cu(Ⅰ)为d10构型,没有d—d跃迁,Cu(Ⅰ)的化合物一般是白色或无色的。Cu(Ⅱ)为d9构型,它们的化合物中常因Cu2+发生d—d跃迁而呈现颜色。 (1) 铜(Ⅰ)的化合物 ★一般说来,在高温、固态时,Cu(Ⅰ)的化合物比Cu(Ⅱ)的化合物稳定,例如: ★在水溶液中,Cu(Ⅰ)易被氧化为Cu(Ⅱ),水溶液中Cu(Ⅱ)的化合物较稳定。 ★ Cu(Ⅰ)的化合物都难溶于水,常见的Cu(Ⅰ)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顺序为:

高分子化学试题库

1 高分子化学试题库 一、基本概念题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天然聚合物或由单体经聚合反应合成的聚合物为一级聚合物,若其侧基或端基为反应性基团,则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新的聚合物(为二级聚合物),由一级聚合物变为二级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谓之。 缩聚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反应, 缩去小分子的同时生成高聚物的可逆平衡反应,谓之。 乳化作用某些物质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能形成胶束,胶束中能增溶单体,对单体液滴有保护作用,能使单体和水组成的分散体系成为稳定的难以分层的乳液,这种作用谓之。 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开始到真正终止为止,所消耗的单体数目,谓之。 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浓度分解至起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谓之。 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指具有反应性基团的轻度交联的体型无规聚合物,利用其反应性基团实现离子交换反应的一种高分子试剂。 界面缩聚反应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形成两种单体溶液,在两种溶液的界面处进行缩聚反应,并很快形成聚合物的这种缩聚称为界面缩聚。 阴离子聚合增长活性中心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的连锁聚合,谓之。 平均聚合度平均一个大分子链上所具有的结构单元数目,谓之。 阻聚剂某些物质能与初级自由基和链自由基作用生成非自由基物质,或生成不能再引发单体的低活性自由基,使聚合速率为0, 这种作用称为阻聚作用。具有阻聚作用的物质,称为阻聚剂。 平衡缩聚:缩聚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之比是个常数(称为平稳常数),用K表示。该种缩聚反应谓之。 无定型聚合物:如果聚合物的一次结构是复杂的,二次结构则为无规线团,无规线团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聚合物谓之。 反应程度P:已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占起始官能团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比,称为反应程度,记作P。 杂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中除碳原子外,还有O、S、N、P、S i和苯环等杂原子的聚合物。交替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严格相间排列的共聚物。 体型缩聚的凝胶点Pc:体型缩聚中出现凝胶时的反应程度叫凝胶点,或称临界反应程度,记作Pc 。 引发剂的引发效率f:引发剂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但初级自由基不一定都能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用于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的百分率,称为引发剂的引发效率,记作f,(f <1=。 向大分子转移常数Cp:链自由基可能向已形成的大分子发生转移反应。转移结果,链自由基形成一个大分子,而原来的大分子变为一个链自由基。Cp=ktr,p/kp,它表征链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逐步加成聚合反应:形成大分子的方式如同连锁聚合那样是通过单体反复加成而进行的,而动力学过程如同缩聚那样是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步增大,聚合物的结构酷似缩聚物。 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聚合物的扩链、嵌段、交联和接枝使聚合物聚合度增大,称为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稳定化法: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达到要求时,加入官能团封锁剂,使缩聚物两端官能团失去再反应的能力,从而达到控制缩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目的的方法。乳化

医用化学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试题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钾的摩尔质量为( )( ) A.39 B.39g C.39mol D.39g/mol 2、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 B.醋酸 C.氯化钠 D.醋酸钠 3、已知成人的胃液的 pH=1,婴儿胃液的 pH=5,成人胃液中的 [H + ]是婴儿胃液[H + ]的( )( ) A.4倍 B.5倍 C.10^-4倍 D.10^4 倍 4、 75%的消毒酒精,是指( )( ) A.100ml 水中含75ml 酒精 B.100克水中含75ml 酒精 C.25ml 水中加入75ml 酒精 D.100克水中含75克酒精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血液中主要缓冲对是()() A.H2CO3 -NaHCO3 B.H2PO 4-—HPO42- C.HAc—NaAc D.NaHCO3 - Na2CO3 6、下列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的是()() A.硫酸 B.盐酸 C.硝酸 D.醋酸 7、下列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A.HAc-NaHCO3 B.NaOH-NaCl C.HCl-NaCl D.HAc —NaAc 8、醇的官能团是()() A.羟基 B.羧基 C.氨基 D.羰基 9、某溶液[OH- ]=0.0001 mol/L,则溶液()() A.PH=0 B.PH=0.0001 C.PH=4 D.PH=10 10、下列各组物质,能作为缓冲对的是()() A.NaCl - HCl B.NH 3·H2O- NaOH C.Na 2 HPO 4 -NaH2PO 4 D.Na 2CO3 -H2CO3 11、酯的水解产物是()。() A.羧酸和醛 B.羧酸和醇 C.羧酸和醚 D.羧酸和酮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 π???≥ )。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 x C . 3p z D .3d 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 l=+1,m s= +1/2 B .n=4,l=5,m l= -1,m s= +1/2 C .n=3,l=3,m l=+1,m s= -1/2 D .n=4,l=2,m l=+3,m s= -1/2 5.第四周期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可达()(《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4 B.5 C.6 D.7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 1、热塑性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 2、热固性聚合物: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子可言。这类聚合物受热不软化,也不易被溶剂所溶胀。 3、官能度:一分子聚合反应原料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 4、自动加速现象:聚合中期随着聚合的进行,聚合速率逐渐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自动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 5、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动力学链在链转移反应中不终止。 6、胶束成核:在经典的乳液聚合体系中,由于胶束的表面积大,更有利捕捉水相中的初级自由基和短链自由基,自由基进入胶束,引发其中单体聚合,形成活性种,这就是所谓的胶束成核。 7、笼蔽效应: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黏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本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8、引发剂效率:引发聚合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剂效率。 9、活性聚合:当单体转化率达到100%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物)的聚合叫活性聚合。 10、竞聚率:是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r1=k11/k12,r2=k22/k21,竞聚率用来直观地表征两种单体的共聚倾向。 11、阻聚剂:能够使每一自由基都终止,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形成活性低、不足以再引发的自由基的试剂,它能使聚合完全停止。 12、凝胶点: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一程度,开始交联,粘度突增,气泡也难上升,出现了所谓凝胶,这时的反应程度称做凝胶点。 13、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14、半衰期:物质分解至起始浓度(计时起点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二、填空题 1.尼龙66的重复单元是-NH(CH2)6NHCO(CH2)4 CO- 。 2.过氧化苯甲酰可作为的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 3.自由基聚合中双基终止包括岐化终止和偶合终止。 4.聚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过程中控制聚合度的方法是控制反应温度。 5.苯醌可以作为自由基聚合以及阳离子聚合的阻聚剂。 6.竞聚率是指单体均聚和共聚的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或r1=k11/k12, r2=k22/k21) 。 7.邻苯二甲酸和甘油的摩尔比为1.50 : 0.98,缩聚体系的平均官能度为 2.37 ;邻苯二甲酸酐与等物质量 的甘油缩聚,体系的平均官能度为 2 (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8、聚合物的化学反应中,交联和支化反应会使分子量变大而聚合物的热降解会使分子量变小。 9、己内酰胺以NaOH作引发剂制备尼龙-6 的聚合机理是阴离子聚合。 10.一对单体共聚时,r1=1,r2=1,其共聚行为是理想共聚。 11.两对单体可以共聚的是①Q和e值相近②Q值相近而e值相差大; 12在高分子合成中,容易制得有实用价值的嵌段共聚物的是阴离子活性聚合 13、乳液聚合的第二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是单体液滴的消失; 14、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中,使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速率同时提高,可采用乳液聚合聚合方法。 6、自基聚合的特点: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7、引发剂效率小于1的原因是( 诱导分解)和(笼壁效应)。 8、聚合方法分为两大类,大多数乙烯基单体发生连锁聚合,大多数非乙烯基单体发生逐步聚合。 9、玻璃化温度是无定形聚合物的使用上限温度;玻璃化温度是橡胶使用的下限温度;熔点是结晶聚合物的使用上限温度。 10、链锁聚合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顺序错不扣分) 11、根据自由基聚合机理,自由基聚合体系内往往由单体和聚合物两部分组成。

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医用化学》课程考试卷(A 卷) 专业: 年级: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内容2页,空白纸0页)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 答 卷 (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字母填入表格内) 1.某粒子用R Z A 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为A-n B.所含中子数为A-Z C.所含电子数为Z+n D.质量数为Z+A D.中子数为A-n 2.下列不属于同位素的是() A. C 612与C 613 B. H 11与H 12 C. O 816和O 818 D. Na 1123和K 1939 3.一般情况下,稳定的原子最外层含有的电子数为() A.1个 B.4个 C. 6个 D. 8个 4.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和小于8,它是() A.锂 B.铍 C.氦 D.钙 E.氧 5.短同期金属元素甲至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 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D.非金属性:丙>丁>戊 6.下列有关摩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 B.摩尔是物质数量的单位 C.摩尔是物质重量的单位 D.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 E.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 7.下列物质各1mol,质量最大的是() A. H 2O B. CO 2 C.O 2 D.NH 3 E.N 2 8.下列各物质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 H 2O B. H 2SO 4 C. NaOH D. Na 2SO 4 E. H 2 9. 大量输液时,必须使用()溶液 A. 等渗溶液 B. 高渗溶液 C. 低渗溶液 D. 缓冲溶液 E. 生理盐水 10. 静脉注射0.9g/L 的NaCl 溶液时,红细胞会()

高分子化学试卷4答案

《高分子化学》模拟试题(四)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 分,) 1.聚合物的无规热降解:对于一般聚合物而言,其使用温度的最高极限为150℃,如超过150℃可能发生降解反应。聚合物在热的作用下大分子链发生任意断裂,使聚合度降低,形成低聚体,但单体收率很低(一般小于3%),这种热降解称为无规降解。⒉缩合反应和缩聚反应:缩合反应——含有一个官能团的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反应,缩去一个小分子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可逆平衡反应。缩聚反应——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反应,在缩去小分子的同时,生成高聚物的可逆平衡反应。 2.. 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乳化剂能够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记作CMC。 3.凝胶点:体型缩聚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体系黏度将急剧增大,迅速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即出现凝胶化现象。此时的反应程度叫凝胶点。 4.共聚合和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其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称为共聚合反应,。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称为共聚物 5.聚醚型聚氨酯:以二异氰酸酯和端羟基聚醚为原料,经逐步加成聚合反应形成的大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和聚醚链段的一类聚氨酯。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⒈ 阴离子聚合的单体有 丙烯腈 、偏二腈基乙烯、偏二氯乙烯 和 甲基丙烯酸甲酯 等。 ⒉ 聚合物降解的原因有 热降解 、 化学降解 、 机械降解 和聚合物的老化四种。 ⒊ 乳化剂有 阴离子型 、 阳离子型 、 两性 和 非离子型 四种。 ⒋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有 含氢酸 、 Lewis 和 有机金属化合物 等。 ⒌ 逐步聚合反应包括 缩聚 和 逐步加成聚合 两类。 ⒍ 聚合物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有 扩链反应 、 交联反应 和 接枝反应 等。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简答下列各题) ⒈ 写出下列常用引发剂的结构式和分解反应式: ⑴ 偶氮二异庚腈 ⑵ 氢过氧化异丙苯 并说明这些引发剂的引发活性和使用场合。 解:⑴ 偶氮二异庚腈(2分) 油溶液性、高活性,适用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⑵ 氢过氧化异丙苯 2CH 3 CH CH 2 C + N CH 3CH 3CN CH 3 CH CH 2 C N N C CH 2 CH CH 3 CH 3CH 3CH 3CH 3 CN CN

无机化学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主量子数为1时,有两个方向相反的轨道; (2)主量子数为2时,有2s,2p两个轨道; (3)主量子数为2时,有4个轨道,即2s,2p,2d,2f; (4)因为H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故它只有一个轨道; (5)当主量子数为2时,其角量子数只能取一个数,即l =1; (6)任何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有关。 2、试判断下表中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中的电子数是否正确,错误的予以更正,并简要说明理由。 3、第6能级组有哪些能级?分别用量子数或轨道符号表示: 4、试讨论在原子的第4电子层(N)上: (1)亚层数有多少?并用符号表示各亚层。 (2)各亚层上的轨道数分别是多少?该电子层上的轨道总数是多少? (3)哪些轨道是等价轨道?

5、写出与下列量子数相应的各类轨道符号,并写出其在近似能级图中的前后能级所对应的符号: (1)n=2, l=1 (2) n=3, l =2 (3) n=4, l =0 (4) n=4, l =3 6、在下列各项中,填入合适的量子数: (1)n=?, l=2, m=0, m s=±1/2 (2)n=2, l=?, m=-1, m s=±1/2 (3)n=4, l=?, m=+2, m s=±1/2 (4)n=3, l=0, m=?, m s=±1/2 7、指出下列假设的电子运动状态(依次为n,l,m, m s),哪几种不可能存在?为什么? (1)3,2,+2,+1/2 (2)2, 2, -2, +1/2 (3)2, 0, +1, -1/2 (4) 2, -1, 0, +1/2 (5) 4, 3, -1, 1 8、原子吸收能量由基态变成激发态时,通常是最外层电子向更高的能级跃迁。试指出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哪些属于基态或激发态,哪些是错误的。 (1)1s2 2s2 2p1(2)1s2 2s2 2p62d1 (3) 1s22s22p43s1(4) 1s2 2s4 2p2 9、写出原子序数为45,52,79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及

高分子化学试题

高分子化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 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粘均分子量(Viscosity-average Molecular Weight):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Distribution Index) :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塑料(Plastics):具有塑性行为的材料,所谓塑性是指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状态。塑料的弹性模量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受力能发生一定形变。软塑料接近橡胶,硬塑料接近纤维。 橡胶(Rubber):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医用化学考试试题

医用化学考试试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医用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是相对分子质量已知的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都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浓度 B.质量浓度 C.质量分数 D.体积分数 E.百分含量 2、质量浓度的单位多用()等来表示。 L L L L E.以上都是 3、LAlCl3和LCaCl2溶液相混合后,Cl-的浓度是 ( ) A.0.5 4、溶液稀释计算的依据是( ) A.稀释前后溶液的量不变 B.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C.稀释前后溶剂的量不变 D.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不变 E.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5、将LFeCl3溶液稀释为L 的溶液,需加水( ) 6、表面活性物质是() A.能形成负吸附的物质 B.易溶于水的物质 C.降低系统内部能量的物质 D.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 E.. 能增大水的溶解性 7、可作为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的是() A.直链烃基 B.羧基 C.羟基 D.磺酸基 E. 氨基 8、蛋白质溶液属于() A.乳状液 B.悬浊液 C.溶胶 D.真溶液 E. 粗分散系 9、沉降是指下列现象() 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 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 C.蛋白质盐析而析出下沉 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 E. 高分子溶液形成凝胶 10、盐析是指下列现象() 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 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而使蛋白质析出的过程 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 E. 胶粒聚集 11、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 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核内中子数 D.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数 E.以上都不是 12、卤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是() 13、ⅤA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是()

医用化学基础试题(答案)

2015级《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注: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最稳定原子的最外层含有 A 4个电子B6个电子 C 8个电子 D 18个电子 2. K 和K+在下列各项中相同的是 A 电荷数 B 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性质 3.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Be C N D C 4. n个电子层可能有的最多电子数为 A n B 2n C n2 D 2n2 5. 摩尔是 A 物质的质量单位 B 微粒个数单位 C 6.02×1023个微粒集体 D “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 1mol H2的质量是2 g D 1mol O的质量是32g 7.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密度 8 .1g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体积最大的是 A N2 B NH3 C Cl2 D CO2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 23 B 23 g C 23 mol D 23 g/mol 10. 500ml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A 9 g/L B 0.9 g/L C 4.5 g/L D 45 g/L 1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 2.2 g CO2 B 3.6 g HO2 C 3.2 g O2 D 49 g H2SO4 12.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 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颗粒总数 C 溶剂的性质D溶质颗粒的大小 13.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 溶质的体积 B 溶质的量C溶液的浓度D溶剂的量 14. 5.3g Na2 CO3可配制0.1mol/L的溶液()毫升 A 100 B 500 C 1000 D 2000 15.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氨水 B 醋酸 C 硫酸 D 水 16. 医学中用乙醇作消毒剂,杀菌效果最好的浓度是 A 95% B 75% C 60% D 50% 17. 同一系列的所有化合物 A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B 仅有两种元素 C 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 具有相同的通式和相似的结构 18.苯的硝化反应属于

高分子化学复习题——高分子化学试卷库合集

高分子化学试题库 一、基本概念题 ⒈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天然聚合物或由单体经聚合反应合成的聚合物为一级 聚合物,若其侧基或端基为反应性基团,则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从 而形成新的聚合物(为二级聚合物),由一级聚合物变为二级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谓之。 ⒉缩聚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 反应, 缩去小分子的同时生成高聚物的可逆平衡反应,谓之。 ⒊乳化作用某些物质能降低水的表面力,能形成胶束,胶束中能增溶单体, 对单体液滴有保护作用,能使单体和水组成的分散体系成为稳定的难以分层 的乳液,这种作用谓之。 ⒋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开始到真正终止为止,所消耗的单体数 目,谓之。 ⒌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浓度分解至起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谓之。 6、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指具有反应性基团的轻度交联的体型无规聚 合物,利用其反应性基团实现离子交换反应的一种高分子试剂。 7、界面缩聚反应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形成两种单体溶液,在两种溶液的界面处进行缩聚反应,并很快形成聚合物的这种缩聚称为界面缩聚。 8、阴离子聚合增长活性中心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的连锁聚合,谓之。 9、平均聚合度平均一个大分子链上所具有的结构单元数目,谓之。 10、阻聚剂某些物质能与初级自由基和链自由基作用生成非自由基物质,或生成不能再引发单体的低活性自由基,使聚合速率为0, 这种作用称为阻聚作用。具有阻聚作用的物质,称为阻聚剂。 11. 平衡缩聚:缩聚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之比是个常 数(称为平稳常数),用K表示。该种缩聚反应谓之。 12. 无定型聚合物:如果聚合物的一次结构是复杂的,二次结构则为无规线团, 无规线团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聚合物谓之。 13. 反应程度P:已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占起始官能 团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比,称为反应程度,记作P。 14. 杂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中除碳原子外,还有O、S、N、P、S i和苯环 等杂原子的聚合物。 15. 交替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严格相间排列的共聚物。 16、体型缩聚的凝胶点P c:体型缩聚中出现凝胶时的反应程度叫凝胶点,或称临界 反应程度,记作P c。 17、引发剂的引发效率f:引发剂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但初级自由基不一定都能 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用于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的百分率,称为引发剂的 引发效率,记作f,(f <1=。 18、向大分子转移常数C p:链自由基可能向已形成的大分子发生转移反应。转移 结果,链自由基形成一个大分子,而原来的大分子变为一个链自由基。C p=k tr,p/k p, 它表征链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无机化学第五章

第五章 (一)是非题 1. CuCO 3的溶度积K sp =1.4×10-10,这表明在所有含有CuCO 3的溶液中,c (Cu 2+)=c (CO 32-) 而且c (Cu 2+)?c (CO 32-)=1.4×10-10 ( ) 2.溶度积的大小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与浓度无关。( ) 3.因为Ag 2CrO 4的溶度积(K SP =2.0×10-12)小于AgCl 的溶度积(K SP =1.6×10-10),所以,Ag 2CrO 4必定比AgCl 更难溶于水。 ( ) 4. AgCl 在1 mol .L -1NaCl 溶液中,由于盐效应的影响,使其溶解度比在水中要略大一些。 ( ) 5. 难溶物质的离子积达到(等于)其溶度积并有沉淀产生时,该溶液为其饱和溶液。 ( ) (二)选择题 1.在配制FeCl 3溶液时,为防止溶液产生沉淀,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加碱 B. 加酸 C. 多加水 D. 加热 2. AgCl 固体在下列哪一种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 ) A. 1mol·L -1氨水溶液 B . 1mol·L -1氯化钠溶液 C. 纯水 D. 1mol·L -1硝酸银溶液 3.Ag 2SO 4饱和溶液浓度为2.5×10-2mol .L -1,则其K sp 为 ( ) A. 6.25×10-5 B. 6.25×10-7 C. 1.25×10-3 D. 3.0×10-3 4.CaF 2的饱和溶液浓度为2×10-4mol .L -1,它的溶度积常数是 ( ) A. 4×10-8 B. 8×10-12 C. 3.2×10-11 D. 8×10-10 5.已知K sp (Ag 2CrO 4) = 1.1×10-12 ,在0.10mol .L -1Ag +溶液中,要产生Ag 2CrO 4沉淀,CrO 42-的浓度至 少应大于( ) A. 1.1×10-10 mol .L -1 B. 2.25×10-11 mol .L -1 C. 0.10mol .L -1 D. .1 10-11 mol .L -1 6.欲使CaCO 3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 加入1.0 mol .L -1 Na 2CO 3 B. 加入2.0 mol .L -1NaOH C. 加入0.10 mol .L -1EDTA D. 降低溶液的pH 值 7.设AgCl 在水中,在0.01mol .L -1CaCl 2中,在0.01mol .L -1NaCl 中以及在0.05mol .L -1AgNO 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 0,S 1,S 2和S 3,这些量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 ) A. S 0>S 1>S 2>S 3 B. S 0>S 2>S 1>S 3 C. S 0>S 1=S 2>S 3 D. S 0>S 2>S 3>S 1 8.已知某难溶盐AB 2的溶解度为S (单位为mol .L -1),其浓度积K sp 为( ) A. S 3 B. S 2 C. 4S 3 D. S 3/4 9.已知K sp (AgCl)= 1.8 × 10-10,K sp (Ag 2CrO 4)= 1.1 × 10-12 ,K sp (AgI)= 8.3 × 10-17,在含以上沉淀的溶液中滴加氨水,三种沉淀中,何者最易溶解 ( ) A. Ag 2C r O 4 B. AgCl C. AgI D.无法判断

(完整版)高分子化学试题合辑附答案

《高分子化学》课程试题 得分 一、基本概念(共15分,每小题3分) ⒋动力学链长 ⒌引发剂半衰期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各题的横线处)( 每空1 分,总计20分) ⒈自由聚合的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 ⒉逐步聚合的方法有熔融缩聚、溶液缩聚、固相缩聚和界面缩聚。 ⒊聚氨酯大分子中有、、 和基团。 ⒋聚合反应按反应机理可分为连锁聚合、逐步聚合、 开环聚合和聚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四类。 ⒌聚合物按大分子主链的化学组成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元素无机聚合物和元素有机聚合物四类。 得分 三、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⒈乳液聚合的特点是什么? ⒊什么叫自由基?自由基有几种类型?写出氯乙烯自由基聚合时链终止反应方程式。 四、(共5分,每题1分)选择正确答案填入( )中。 ⒈自由基共聚合可得到( 1 4 )共聚物。

⑴无规共聚物⑵嵌段共聚物⑶接技共聚物⑷交替共聚物 ⒉为了得到立构规整的PP,丙烯可采用( 4 )聚合。 ⑴自由基聚合⑵阴离子聚合⑶阳离子聚合⑷配位聚合 ⒊工业上为了合成聚碳酸酯可采用( 1 2 )聚合方法。 ⑴熔融缩聚⑵界面缩聚⑶溶液缩聚⑷固相缩聚 ⒋聚合度基本不变的化学反应是( 1 ) ⑴PVAc的醇解⑵聚氨酯的扩链反应⑶高抗冲PS的制备⑷环氧树脂的固化 ⒌表征引发剂活性的参数是( 2 4 ) ⑴k p(⑵t1/2⑶k i⑷k d 五、计算题(共35分,根据题目要求计算下列各题) ⒈(15分)用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引发剂,60℃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已知:C (偶合终止系数)=0.15;D (歧化终止系数)=0.85; f =0.8; k p=3.67×102 L/ mol.s;k d =2.0×10-6 s-1; k t=9.30×106 L/ mol.s;c(I)=0.01 mol / L; C M=1.85×10-5;C I=2×10-2;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密度为0.937 g./ cm3; X。 计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平均聚合度 n 《高分子化学》课程试题 一、基本概念(共14分,5. 2分, 其余3分) ⒋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医用化学试题库

医用化学复习题(无机部分) 一.选择题 1、临床上纠正酸中毒时,常用11.2%(g/ml)乳酸(C3H5O3Na,M = 112g/mol)针剂, 此针剂的物质的 量浓度是( A )。( ρ=c*M ) (A) 0.1mol·L-1 (B) 0.01 mol·L-1(C) 1 mol·L-1 (D) 2 mol·L-1 2. 下列各组溶液中,在相同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是( D ) ( π=i*c*R*T) (A)0.1 mol?L-1CaCl2与0.3 mol?L-1MgSO4 (B) 0.3 mol?L-1葡萄糖与0.6 mol?L-1蔗糖 (C) 0.4 mol?L-1葡萄糖与0.2 molL-1CaCl2 (D) 0.12 mol?L-1CaCl2与0.18 mol?L-1NaCl 3.一定温度下,50g·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A) (A)大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B)小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C)等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D)与50g·L-1蔗糖溶液渗透压相比无法判断 4.298.15K时,下列溶液中与0.01mol·L-1Na3PO4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是 (A) (溶液渗透浓度 为各种溶质的浓度之和) (A) 0.02mol·L-1NaCl (B渗透浓度为10mmol·L-1Na3PO4 (C) 渗透浓度为400mmol·L-1Na3PO4 (D) 0.02mol·L-1Na2CO3 5、一元弱酸HB的电离常数K a(HB)与其共轭碱B的电离常数K b(B ̄)在水溶液中的关系是( C )。( Kw=Ka*Kb ) (A) K a(HB)= K b(B ̄) (B) K a(HB)K b(B ̄)=1 (C) K a(HB) K b(B ̄)= K w (D) K a(HB)/K b(B ̄)= K w 6. OH- 的共轭酸是 (C) (A)H+ (B)H3O+(C)H2O (D)H2 7. 向HAc溶液中加入NaAc固体时,HAc的K a (A) (A)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8. 某缓冲溶液含有等浓度的A-和HA, 已知K b(A-)为1.0×10-10,此溶液在25℃时的pH是( A ) ( pH=pKa(..)+lg(碱)/(酸) ) (A)4 (B)7 (C)10 149.下列各组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 (D) (A) 0.2 mol?L-1NaAc/0.1 mol?L-1 Hac (B) 0.1 mol?L-1NaAc/0.2 mol?L-1 HAc (C) 0.1 mol?L-1 NaAc/0.3 mol?L-1 Hac (D) 0.4 mol?L-1 NaAc/0.3 mol?L-1 HAc 10H. 将下列物质加入HAc溶液中,能产生同离子效应的是( A )。 (A) HCl (B) NaCl (C) Na2CO3 (D) H2O 11.一定温度下,加水稀释弱酸,数值将减小的是( A ) (A)[H+] (B) α (C) pH (D)Ka 12. 下列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 ( C )。 (A) 25ml0.10mol?L-1 HAc与25ml0.05 mol?L-1NaAc的混合溶液 (B) 25ml0.20mol?L-1 HAc与25ml0.01 mol?L-1NaOH的混合溶液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 π???≥ )。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 x C . 3p z D .3d 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 l=+1,m s= +1/2 B .n=4,l=5,m l= -1,m s= +1/2 C .n=3,l=3,m l=+1,m s= -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