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现场管理六大要点(5M1E)标准化基本要求

生产现场管理六大要点(5M1E)标准化基本要求

生产现场管理六大要点(5M1E)标准化基本要求
生产现场管理六大要点(5M1E)标准化基本要求

生产现场管理六大要点(5M1E)标准化基本要求

一、生产人员(人)

1. 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2. 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

岗。

3. 对有特殊要求的关键岗位,必须选派经专业考核合格、有现场质量控制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

4. 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

5. 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二、设备维护和保养(机)

1. 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 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

录内容完整准确。

3.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条

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

4.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三、生产物料(料)

1. 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 建立进料验证、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

3. 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 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

5. 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6. 生产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质量问题可追溯。四、工序管理(法)

1. 工序流程布局科学合理,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此处可结合精益生产相关成果。

2. 能区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和控制点能标识清楚。

3. 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和工艺操作文件。

4. 主要工序都有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

参数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5. 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

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6. 工艺文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特性值经过工艺评定或工艺验证;特殊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

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7. 对每个质量控制点规定检查要点、检查方法和接收准则,并规定相关处理办法。 8.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

工艺文件处于受控状态,现场能取得现行有效版本的工艺文件。 9. 各项文件能严格执行,记录资料能及时按要求填报。 10. 大多数重要的生产过程采用了控制图或其它的控制方法。五、生产环境(环)

1. 有生产现场环境卫生方面的管理制度。

2.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等符合生产技术文件要求。

3. 生产环境中有相关安全环保设备和措施,职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4. 生产环境保持清洁、整齐、有序,无与生产无关的杂物。可借鉴5S相关要求。

5. 材料、工装、夹具等均定置整齐存放。

6. 相关环境记录能有效填报或取得。六、质量检查和反馈(测)

1. 应规定工艺质量标准,明确技术要求,检验项目、项目指标、方法、频次、仪器等要求,并在工序

流程中合理设置检验点,编制检验规程。

2. 按技术要求和检验规程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并检查原始记录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完整,检验

合格后应填写合格证明文件并在指定部位打上合格标志(或挂标签)。 3. 严格控制不合格品,对返修、返工能跟踪记录,能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4. 对待检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应加以醒目标志,分别存放或隔离。

5. 特殊工序的各种质量检验记录、理化分析报告、控制图表等都必须按归档制度整理保管,随时处于

受检状态。

6. 编制和填写各工序质量统计表及其它各种质量问题反馈单。对突发性质量信息应及时处理和填报。

7. 制订对后续工序包括交付使用中发现的工序质量问题的反馈和处理的制度,并认真执行。

8. 制订和执行质量改进制度。按规定的程序对各种质量缺陷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针对主要缺陷项

目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验,取得成果后纳入工艺规程。

工序标准化对5M1E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应将工序标准化工作纳入工序质量改进的整体计划之中。在制定相关标准化要求基础上,通过工序质量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工序标准化各具体要求的执行偏差,进而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工序

质量改进的持续循环,促进工序标准化的真正实现和持续改进,从而实现工序质量的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五大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五大基本原则 底线原则 所谓底线原则,就是构建企业质量管理的底线,并且不逾越底线。质量管理的底线一般有: 1、满足要求 即满足与客户约定的产品质量要求。 2、防止事故 质量事故是指大批量的不良。防止质量事故远比追求零缺陷有意义。一场质量事故会让一家企业员工士气遭受打击乃至于元气大伤。 3、最少资源 为满足质量要求以及过程管控的需要,企业决策层应至少配备质量管理的最少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员、检验仪器、必要的培训以及相应的授权等。 4、禁止作假 这种作假包括检验数据弄虚作假,更换未经客户认可的材料,等。弄虚作假的行为,往往是质量事故的一大根源。作假行为有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企业行为是企业授意员工作假以在客户面前显示更漂亮的数据,员工行为则是员工自主的作假行为,比如员工为应付检查,将未及时填写的报表用想当然的数据填上。 一家企业若能守住底线原则,质量一般就不会出现糟糕不堪的情形。 稳定原则 质量不稳定意味着企业将付出不堪重负的质量成本。追求质量稳定的一个关键就是简明化的标准作业,这意味着: 1、KISS原则

Keep It Simple & Stupid,即保持标准作业尽量简明,做到小学三年级毕业的人都能清晰看懂。 2、代表最优操作 标准作业一定是由熟悉现场作业的工程师并找出最优作业方式而制作出来的。 3、员工是不落笔的批准者 即,应该积极听取员工对标准作业的反馈,并将有价值的反馈更新到标准作业中去。 早鸟原则 当出现质量问题,发现越早,损失越小,这就是早鸟原则。质量管理的早鸟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暴露问题,二是从源头控制。 1、暴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彻底依然还是问题,推卸问题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最容易发现问题的人员是一线作业员工,他们从事着检验、生产操作等事务,最容易发现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物料问题、人员状况、设备问题、包装问题等。 生产异常记录表、员工意见箱、畅通的汇报制度以及品管圈(QCC)活动都是获得现场问题以及鼓励员工自主改善的好方法。 2、从源头控制,主要指两个方面,即在生产的前端以及一开始时即发现问题,如供应商物料的管控、样品阶段进入量产的控制以及生产线的首样检验;另一个方面则指发现根源性的问题,常用的手法有“五个为什么”分析法、QC 手法等,设计问题也属于根源性问题。 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是指质量管理形成系统,不再是单点作战,不再单单依赖品质控制手段,同样需要强调品质保证手段。形成系统的好处在于,更多进行预防性工作及持续改善。 形成系统的方法有: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点概述

施工现场安全治理要点 1.2通用作业 一、施工测量 1、要紧危险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损害、淹溺、触电 2、治理特点: 1)测量人员在高压线附近工作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陡坡及危险地段测量应系安全带,穿防滑鞋。水上测量人员应穿好救生衣。 2)在桥墩上测量时,应有上下桥墩及防治人体坠落的安全措施。3)水上施工测量平台应稳固可靠,作业时应派交通船守护。4)使用磁力仪、浅层剖面仪、声纳等水下测量设备作业,应按规定在测量船的明显处设置号灯或号型。收放尾灯电缆时,应停车并关闭电源。 二、临时用电 1、要紧危险源:触电 2、治理特点: 1)工程项目开始前必须编制施工临时用电方案。电气作业人员

必须持证上岗; 2)电气设备维修,应停电作业,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停电标志牌; 3)采纳TN-S系统,符合“三级配电耳机爱护”,达到“一机一匣一漏一箱”要求; 4)配电室不低于3m,配电柜上部距离棚顶不小于0.5m,配电室内应设置灭火器材; 5)主输电线路采纳“三相五线制”时,必须采纳五芯电缆。电缆线路应采纳埋地或架空敷设,严格沿地面明设,并应幸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置方位标志。 5)配电箱能够分为若干分路,分路和照明必须分路配电,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开设置,严禁开用一箱多用;配电箱和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用插头和插座作活动俩接。 6)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设生活设施或退房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 ○1在带点设备附近搭、拆支架脚手架时,宜停电作业。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作业时,支架脚手架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车间现场管理七大要点

车间现场管理七大要点,你都清楚吗 现场管理是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控制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搞好生产现场管理,由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提高产品质量和员工素质,保证安全生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具体什么是现场管理呢? 现场管理: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优秀的现场管理有以下特点: 1)定员合理,技能匹配; 2)材料工具,放置有序; 3)场地规划,标注清析; 4)工作流程,有条不紊; 5)规章制度,落实严格; 6)现场环境,卫生清洁; 7)设备完好,运转正常; 8)安全有序,物流顺畅; 9)定量保质,调控均衡; 10)登记统计,应记无漏。

现场管理的六要素包括: 人、机、料、法、环、测。 ----也称为5M1E分析法。 1) 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身体状况等; 2) 机器(Machine):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3) 材料(Material):材料能否达到要求的性能等; 4) 方法(Method):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5) 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6) 环境(Environment):工作现场的技术要求和清洁条件等; 现在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车间现场管理的几大基本方法。 一5S现场管理 1.什么是5S现场管理 “5S”活动起源于日本,主要内容: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 。 2.“5S”的基本内容 1)整理(SEIRI):区分要用和不要用的东西,不要用的东西清理掉; 2)整顿(SEITON):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地摆放整齐,明确地标示; 3)清扫(SEISO):清除场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4)清洁(SEIKETSU):将前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贯彻执行并维持成果; 5)素养(SHITSUKE):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施工员现场管理要点

施工员现场管理要点 1、木工作业管理 首先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模板专项施工方案,重点掌握的信息是:针对方案中柱加固的尺寸界定、梁加固的尺寸界定、墙加固的尺寸界定进行图纸施工交底。 如:多大尺寸以内的柱的抱箍的间距是多少,一个抱箍对拉螺杆是几道,规格是多少?离地多高范围内抱箍是加密的,加密间距是多少?梁高多少范围内不用加固,仅需简单固定,加固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多少范围内需要增加对拉螺杆,螺杆规格是多少?梁高多少范围需要使用多根螺杆,螺杆间距是多少(分竖向间距,水平向间距),螺杆规格是多少?剪力墙重点知道底部多高范围内为螺杆加固,加固间距(分竖向间距,水平向间距)是多少,螺杆规格是多少?剪力墙水平端部加固方式是什么样的,是采用扣件的,还是门洞对顶加固方式?丁字剪力墙端部由于没有办法穿螺杆,导致螺杆加固间距局部变大,如何防止涨模、跑模,加固方式又是什么样的? 满堂脚手架的搭设间距、水平杆、扫地杆的设置,方案参数的交底,现场实际施工控制可以根据方案中立杆稳定性计算的应力值占允许值的多少来确定,通常情况不到允许值1/2,可以允许水平杆适当隔一拉一,但重点关注最上步脚手架下水平杆的设置及最下步扫地杆的设置尽可能不要少;架体高度大的情况剪刀撑的设置;梁高多少梁底需要设置多少立杆,立杆间距是多少,梁底立杆的水平杆与满堂脚手架的整体拉设;梁高多少范围内可以两侧模板支设完成绑扎钢筋,梁高超过多少的需要留设一边模板,便于后道工序梁底侧部、梁柱节点钢筋的绑扎。 备注:以上信息在交底时最好以平面简图的形式,在图纸中标注清楚进行交底,便于班组形象掌握交底内容;模板加固施工检查中重点关注上述交底的信息即可;熟悉图纸,做好标准层竖向模板及梁柱节点部位复杂节点的模板配模图绘制及交底;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如何控制模板拼缝,模板尺寸,就需按照图纸绘制剪力墙模板配置图、剪力墙模板展开图,按照施工方案绘制螺杆孔的绝对位置,确定端部模板拼接顺序,梁柱节点模板拼接顺序,并绘制展开图。 以上信息要以图纸形式对班组进行交底,而且需尽可能减低模板的损耗。 熟悉图纸,关注重要图纸信息,做好施工现场技术复核工作;在熟悉图纸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关注图纸中的重要信息如预留洞口尺寸、相对轴线位置、标高,预埋件、预埋管的规格大小、相对轴线位置、标高,楼板的标高、楼梯休息平台的标高,踏步的尺寸及个数,扶梯平面相对轴线位置、扶梯底坑的平面净尺寸(长、宽、高)、坑底部的净高,垂直梯井坑的平面相对轴线位置、平面尺寸,卫生间、楼梯间低跨的模板标高信息、平面尺寸信息等。 备注:该部分信息在读图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用本子摘抄或者直接在图纸上标注出来,如果图纸上没有直接尺寸,需通过计算完成后标注在图纸上,便于施工中检查、技术工作的开展,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检查疏忽某个重要信息,而未进行检查,导致返工;住宅工程尤其需注意楼板模板的平整度即对每跨模板标高尤其是四角及中间点标高进行控制,防止偏差太大,导致防止净高极差超过规范无法交房; 模板工程施工检查中除检查梁柱截面尺寸外,需重点关注以上信息的复核工作,十分重要。 剪力墙、柱的垂直度、拼缝的检查,尽可能配合质量部一道进行该部分内容检查,及时填写垂直度检查记录,对不符合要求部分下发整改通知单(检查标准及时按验收规范中规定计算好允许偏差值);模板工程完成进入下道工序前的脱模剂涂刷,木屑、垃圾清理等检查工作;及时关注工序的交接验收,如梁箍筋放不下去了、模板大了等等信息,及时整改。 2、钢筋作业管理 《施或《江苏省钢筋工程操作规程》图集系列及答疑资料、11g101熟悉图集熟悉图纸、 工手册》等必要的规范,对图纸中注明的抗震等级、保护层厚度、钢筋连接的要求等重要信息及时交底劳务班组放样人员,便于其在放样中确定锚固值、搭接值、钢筋连接方式等,防止下料单返工。

生产现场管理六大要点(5M1E)标准化基本要求

生产现场管理六大要点(5M1E)标准化基本要求 一、生产人员(人) 1. 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2. 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 岗。 3. 对有特殊要求的关键岗位,必须选派经专业考核合格、有现场质量控制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 4. 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 5. 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二、设备维护和保养(机) 1. 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 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 录内容完整准确。 3.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条 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 4.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三、生产物料(料) 1. 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 建立进料验证、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 3. 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 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 5. 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6. 生产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质量问题可追溯。四、工序管理(法) 1. 工序流程布局科学合理,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此处可结合精益生产相关成果。 2. 能区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和控制点能标识清楚。 3. 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和工艺操作文件。 4. 主要工序都有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 参数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5. 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 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6. 工艺文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特性值经过工艺评定或工艺验证;特殊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 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7. 对每个质量控制点规定检查要点、检查方法和接收准则,并规定相关处理办法。 8.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 工艺文件处于受控状态,现场能取得现行有效版本的工艺文件。 9. 各项文件能严格执行,记录资料能及时按要求填报。 10. 大多数重要的生产过程采用了控制图或其它的控制方法。五、生产环境(环) 1. 有生产现场环境卫生方面的管理制度。 2.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等符合生产技术文件要求。 3. 生产环境中有相关安全环保设备和措施,职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4. 生产环境保持清洁、整齐、有序,无与生产无关的杂物。可借鉴5S相关要求。 5. 材料、工装、夹具等均定置整齐存放。 6. 相关环境记录能有效填报或取得。六、质量检查和反馈(测) 1. 应规定工艺质量标准,明确技术要求,检验项目、项目指标、方法、频次、仪器等要求,并在工序 流程中合理设置检验点,编制检验规程。 2. 按技术要求和检验规程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并检查原始记录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完整,检验 合格后应填写合格证明文件并在指定部位打上合格标志(或挂标签)。 3. 严格控制不合格品,对返修、返工能跟踪记录,能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4. 对待检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应加以醒目标志,分别存放或隔离。 5. 特殊工序的各种质量检验记录、理化分析报告、控制图表等都必须按归档制度整理保管,随时处于 受检状态。 6. 编制和填写各工序质量统计表及其它各种质量问题反馈单。对突发性质量信息应及时处理和填报。 7. 制订对后续工序包括交付使用中发现的工序质量问题的反馈和处理的制度,并认真执行。 8. 制订和执行质量改进制度。按规定的程序对各种质量缺陷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针对主要缺陷项 目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验,取得成果后纳入工艺规程。 工序标准化对5M1E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应将工序标准化工作纳入工序质量改进的整体计划之中。在制定相关标准化要求基础上,通过工序质量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工序标准化各具体要求的执行偏差,进而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工序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 1. 施工现场出入口应标有企业名称或企业标识,主要出入口明显处应设置工程概况牌,大门内应设置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制度牌。 2. 施工现场必须实施封闭管理,现场出入口应设门卫室,场地四周必须采用封闭围挡,围挡要坚固、整洁、美观,并沿场地四周连续设置。一般路段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 1.8m,市区主要路段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m. 3. 施工现场的场容管理应建立在施工平面图设计的合理安排和物料器具定位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条件,按照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进行所负责区域的施工平面图的规划、设计、布置、使用和管理。 4. 施工现场的主要机械设备、脚手架、密目式安全网与围挡、模具、施工临时道路、各种管线、施工材料制品堆场及仓库、土方及建筑垃圾堆放区、变配电间、消火栓、警卫室、现场的办公、生产和临时设施等的布置,均应符合施工平面图的要求。 5. 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应与办公、生活区划分清晰,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施工现场的临时用房应选址合理,并应符合安全、消防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在建工程内严禁住人。 6. 施工现场应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开水房、文体活动室、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及盥洗设施等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所用建筑材料应符合环保、消防要求。 7. 施工现场应设置畅通的排水沟渠系统,保持场地道路的干燥坚实,泥浆和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施工场地应硬化处理,有条件时,可对施工现场进行绿化布置。 8. 施工现场应建立现场防火制度和火灾应急响应机制,落实防火措施,配备防火器材。明火作业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手续和动火监护制度。高层建筑要设置专用的消防水源和消防立管,每层留设消防水源接口。 施工现场卫生与防疫 1.现场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宿舍内的床铺不得超过2层,严禁使用通铺。 2.现场宿舍内应保证有充足的空间,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5米,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米,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16人。 3.现场食堂应设置在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地方。 4.现场厕所地面应硬化,门窗应齐全。 5.施工作业人员如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或急性职业中毒时,必须要在2小时内向施工现场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等部门进行报告,并应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现场管理的六要素

现场管理的六要素 现场管理的六个要素即:人、机、料、法、环、测。也就是以下要介绍的5M1E分析法。 a)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方法(Method):这里包括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e)测量(Measurement):主要指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我们知道工序是产品形成的基本环节,工序质量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工序质量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工序标准化作业对工序质量的保证起着关键作用,工序标准化在工序质量改进中具有突出地位。工序质量受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因素的影响,工序标准化就是要寻求5M1E的标准化。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这六个因素形成标准化以达到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呢? 1、操作人员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2)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3)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 (4)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

2、机器设备因素(机)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3)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条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4)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建立进料检验、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 (3)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 (5)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6)生产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质量问题可追溯。 4、工艺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工序流程布局科学合理,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2)能区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和控制点能标识清楚。 (3)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和工艺操作文件。

现场管理五要素:人、机、料、法、环

现场管理 中,有五个方面是需要现场的班组长注意的,也是工业制造 中所讲的五要素:人、机、物、法、环。 所谓人,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是 生产管理 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的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形式。(见《工业心理学 》人物性格特征) 机,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物,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你在那一个部门,你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你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的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所以你在生产管理的工作里面,必须密切注意前工序送来的半成品,仓库的配件,自己工序的生产半成品或成品的进度情况。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一个能纵观全局的人;能够为大家着想的人。 法,顾名思义,法则。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括:工艺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他们在这里的作用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ISO9001: 2000 7.5.1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 环,指环境。对于某些产品(电脑、高科技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ISO9001:2000 6.4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环境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比如:音响的调试时,周围环境要求应当很静。食品行业对环境也有专门的规定,否则,产品的卫生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现在对工业制造企业也有了ISO14000. 随机读管理故事:《销售心理》 某富翁娶妻,有三个人选,富翁给了三个女孩各一千元,请她们把房间装满。女孩A买了

七大质量管理原则

七大质量管理原则 在ISO9000族标准2015年版的制订过程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的七项原则,并将其作为标准制订的基础。ISO和IAF的联合工作组就ISO9000标准向2015 年版的过渡,对认证注册/机构的审核员以及其他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的人员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理解。在此将ISO/TC176/SC2关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一些文件编译成文,以供广大审核员以及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人员参考。 一.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 原则。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2015年9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二.质量管理七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

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 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对于目标的设定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 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社会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 向员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在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方面的自由度。 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

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

在IS09000的“质量管理原则”前言中指出:“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企业,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企业获得成功。质量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经成为改进企业业绩的框架,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达到持续成功”。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 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和方法理念的总结,是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性规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产品和企业,成为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企业的领导者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1.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企业依存于其顾客,顾客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因此,企业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任何企业都应使自已所提供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如果没有顾客,企业将无法生存,顾客是每个企业存在的基础。现代的市场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绝大多数企业所面对的不是卖方市场,而是买方市场,顾客针对自身要求做出购买决策时,对企业的存在发展就有了决定性的意义。顾客之所以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是基于自身的需要,企业要理解这种需要和期望,并针对这种理解和需要来开发、设计、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也是现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像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执行力”中所讲的一样,我们要做超值、超超值结果,我们要做“客户价值”。 2.原则二:领导作用 领导者要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即最高管理者,是“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企业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企业的关键性作用。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所有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 领导作用的重要方面,即在于为企业发展确立方向、宗旨和战略规划,并对此在企业内进行统筹管理和协调,创造一个全体员工都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氛围和环境。领导者应以既定目标为中心,将员工企业团结在一起,鼓舞和推动员工向既定目标努力前进。为此,领导者应赋予员工职责内的自主权,为其工作提供合适的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

现场管理要点

呼叫中心现场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管理人员根据现场发现或发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预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现有问题同时避免潜在问题的发生,提供业务支持,保证服务和质量的连续性。班组长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必须进行现场走动式管理,实时控制现场服务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班组长现场管理内容包括业务支撑、质量监控与辅导还有现场控制。一、业务支撑 当坐席代表遇到疑问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其解决具体疑难问题。 1、一般性问题:及时协助坐席代表解答 2、疑难问题:联系上级主管和相关业务接口人解答 3、遇难缠或长时间不愿挂机的客户:如坐席代表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应直接提交客户质疑工单至班组长,由班组长进行预处理,若班组长也无法处理的,则应转 单至投诉处理组,解决后反馈给班组长和坐席代表知晓。 二、质量监控与辅导 在现场管理中,班组长应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面质量管理。 (一)事前预防 1、班前会:内容除包含信息传达(日报、邮件、公告等内容)、当班注意事项、重申现场工作纪律、规范等,也可加入抽查、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内容,并可利用简短游戏活跃气氛,班组长要保证班前会内容充实、言简意赅,并起到鼓舞员工士气的作用,使员工以一个轻松的心态投入一天的工作。 2、班后会:当班期间若有重大事件发生或有需要向组员特别提醒的问题,班组长应主动召开班后会,同时收集组员意见和建议并提交至中心管理层解决和实施。 3、现场巡视:观察坐席代表情绪变化,做好现场情绪安抚。如坐席代表情绪波动较大,应及时提醒,严重的可报备上级主管后签出进行心理辅导。 4、定期培训:分析组员知识掌握的薄弱点,并主动提交业务和技能培训需求至培训组,跟踪培训效果并反馈。同时将重要的或易出错的知识点在班前会上强调,在现场中实时关注,以提高服务质量。 (二)事中控制 1、随机监听:班组长应加强对组员的实时监听,方式可以为同屏质检和现场随机监听等,有助于实时提醒,及时发现问题,控制问题影响范围。同时收集咨询热点向组员提供适当的指引。 2、现场抽查:利用话务闲时通过内部呼叫的形式对坐席代表进行抽查,分析抽查结果并反馈给组员,及时帮助其提高,避免错误重复出现,以此提高坐席代表的业务水平和接线技巧。 (三)事后分析 听取电话录音:按照流水监听标准听取电话录音,并填写录音监听表格。 三、现场控制 每班次有一个现场值班长进行现场管理和调度,其余班组长应服从其管理,积极协助与配合,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稳定、乐观向上的话务团队。 (一)现场环境与纪律控制 1、交接班

现场管理五大要素ME

现场管理五大要素(4M1E) 4M是指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1E是指:Environments(环境),故合称4M1E 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机、料、法、环现场管理五大要素。 所谓人(Man),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 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的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形式。 机(Machine),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物(Material),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你在那一个部门,你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你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的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质量管理七大原则

质量管理七大原则,这样记永远忘不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内容,另外送大家7首打油诗,帮你记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释义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每个方面,都提供了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组织的持续成功。 主要收益 增加顾客价值 提高顾客满意 增进顾客忠诚 增加重复性业务 提高组织的声誉 扩展顾客群 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可开展的活动 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顾客 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支付和支持 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并采取适当措施 确定有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并采取措施 积极管理与顾客的关系,以实现持续成功 记忆口诀 顾客为中心 需求应理清 主次皆分明 落地方为真

2、领导作用 释义 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主要收益 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 改善组织各层次、各职能间的沟通 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可开展的活动 在整个组织内,就其使命、愿景、战略、方针和过程进行沟通 在组织的所有层次创建并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和公平道德的行为模式,培育诚信和正直的文化鼓励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履行对质量的承诺 确保各级领导者成为组织人员中的实际楷模 为组织人员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资源、培训和权限 激发、鼓励和表彰员工的贡献 记忆口诀 质量管理领导先行 垂范教导习惯养成 标杆班组助力双赢 先进文化乘势造人 3、全员积极参与 释义 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授权和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价值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施工现场临时道路主要控制要点

施工现场临时道路主要控制点 一、规划路线必须经各方确认、确定,不存在需要调整或更改等; 二、路基 1.要求分层夯实、采用压路机压实均匀,高低一致; 2.为了确保路基稳定,避免出现橡皮土现象,建议局部采取灰土夯实(压实)或换填,可以采用钢筋钎进行检查; 3.针对路基不平,高低差较大等常见问题,应在路基两侧固定钢筋头(木桩头)进行标高控制,一是控制路基平整度,二是控制后期成型路面坡度和平整度; 4.为了保证路面混凝土厚度均匀,路基采取中间高两侧低找坡方式,坡度根据现场实际控制,原则不存在积水;横向较长或有高低差等应合理控制,严禁出现明显高低差或陡坡现象; 5.根据天气变化,做好路基成品保护,避免被泡水、机动车辆碾压变形、隆起等,(特别是混凝土运输的车辆的碾压),导致面层混凝土厚薄不一致,原则上采用小型车辆倒运混凝土浇筑。 三、路面 1.施工前准备: 1)路基进行施工、验收、符合相关要求后进行模板支设施工;应避免过去常见的做法,简单用的木方或者竹胶板固定(砼浇筑时因固定不牢倒塌现象); 2)要严格按照现场规划,进行放线,控制横向的通长不弯曲,纵向距

离一致不存在忽大忽小的现象; 3)道路两侧模板必须用统一高度的槽钢或者钢模板(砼浇筑厚度与模板高度一致,若模板高于砼成型的高度,虽可以带线控制砼标高,但两侧不好用磨光机打磨,影响观感和密实度等),确保成型效果良好,混凝土厚薄一致,上下垂直,不歪斜等; 4)模板支设后应有人专门进行验收,模板固定牢固、间距、标高(两侧标高一致)等满足要求,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走形式,简单看看,感觉不错就结束了。 2.砼浇筑施工: 1)砼施工前提前确定砼标号(≥C20)、坍落度(≤150mm)、方量等,以便搅拌站提前准备满足相应要求和数量; 2)砼进场后要求检测坍落度,若坍落度太大(太稀、石子太小等)不能保证后期强度,收缩裂缝明显,基层土吸水,影响表面提浆压光; 3)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砼方量、面积、施工时间等配备足够人员,确保浇筑连续进行,减少施工缝或随便设缝(简单滩一地不管); 4)砼浇筑时随浇随振捣,除了采用振动棒振捣外,要求采用振捣找平结合的路面振捣器或振捣平台。 5)重点是控制砼厚度,不存在积水、或后补找平现象(凡是后补不是一次成型质量都没有保证); 6)表面采用抹光机压光、刻防滑槽等; 四、覆盖、养护 1.严格控制上人时间和养护时间,太早有脚印、表面水泥被浸泡无强

安全员现场管理要点

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1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及《山东省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考核标准》,创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实施“两型五化”管理模式,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1.5‰以下,减轻污染和施工噪音。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体系(详见安全保证体系框图),公司安全部门全面监督指导,并进行经常性de监督检查,项目经理为首抓好项目de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设专职安全员进行巡回检查,突出重点部位de防范,各专业工程师负责本专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班组安全员指导检查本班组安全文明施工,全体职工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条条落实到人,并同经济利益挂钩。 2.2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教育,加强工人进场前de三级教育,另外,职工上岗前要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及文明施工de管理规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de思想,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作息时间,避免工人过度疲劳引发安全事故。 2.3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遵守企业de规章制度,杜绝违犯规事情发生,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自觉维护我市建筑行业de良好精神风貌,杜绝扰民等事件发生。 2.4做好现场宣传工作,现场悬挂安全标志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危险地带及夜间施工设警示灯、警示牌,交叉作业实行监护。 2.5针对分部分项工程特点,制定有针对性de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门de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层层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6现场各种机械设备有专人操作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杜绝违章指挥。 2.7加强用电管理,严格执行“三相五线制”和“一机一闸

一保护”、“一开关箱”制度,配电电缆整齐有序,机电设备专人管理,严禁私自乱扯乱动机电设备,按规定设避雷装置。 2.8对工作面进行严格验收,机械、脚手架、安全网、施工用电等施工设施,安装完毕,需按规定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并进行经常性跟踪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2.9充分利用“三宝”,进入现场必须符合规定,钢管脚手架、平面铺满架板,立面用密目网封闭,严密防范,防止事故发生。 2.10突出抓好阶段性de安全工作重点。在全面抓好安全生产de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工程特点重点防范。基础施工阶段重点抓好支护及围挡,主体施工阶段重点抓好洞口防护,脚手架de 稳定,防高处坠落,抓好防火、防汛工作,全过程必须抓好安全用电。 2.11严格执行本公司安全防火制度和工程项目防火责任制,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de方针。建立安全防火领导小组,对全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配备足够de消防器材,现场用火须经项目经理批准,采取严密措施,重点防止用电和火种管理不当,引发火灾。每周组织一次安全防火检查,主要是重点防火部位,如仓库、宿舍、木工棚等。 2.12备足防雨器材,现场做排水沟和必要de挡水墙,用电设施要遮盖防雨,定期检查垂直运输机械de锚固,设专人收听天气预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风雨天气造成de危害。 2.13加强检查突出重点部位de防范。发生隐患,定人定措施,立即进行整改,并监督执行,做好记录。实行安全第一、一票否决、一票罚款,不符合生产规定决不允许施工。对整改不力de进行经济处罚。 2.14各分项工程及机具安全管理措施: 2.14.1土方工程: 2.14.1.1 开挖基坑、基槽前,严格制定出基坑开挖专项施工

现场管理五大任务

现场管理五大任务 一车间现场管理概念的内容 车间生产现场,就是存在于车间的各个工作地所有要素的集合,,其中包括人,物资,生产组织管理,工艺方法,各种信息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称。车间现场管理就是要对所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协调,使其运行达到最佳状态。车间生产现场所有这些要素的运动可以概括为物流和信息流。现场管理的目的就是对这两个流进行合理的导向,生产数量多,质量优,成本低的产品。 在条件相近的不同车间,由于现场管理水平的差异,往往输出的结果又很大的差别,反映在产品的质量高低,生产效率的高低。因此,车间领导重视车间现场管理,要深入现场,联系实际,实施有效领导。 现场管理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可以归纳我“五大任务”,四大要素,三大危害。 车间现场的《五大任务》是质量,成本,产量,安全,职工积极性。 四大要害是职工,设备,原材料,制造方法 三大危害是勉强(要求不高,要求不严格),多余(设备,人,技能,材料过剩),浪费(人,财,物,工时). 现场管理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是标准化管理,吧现场各项工作程序和要求标准化,全体人员按规定作业。二是异常管理,即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与标准不一致的异常现象管理上。以标准化为目标,从标准化出发~发现异常现象~追查原因~改进管理~标准化循环。这就是现场管理的全部内容。 二车间现场的管理方法 (一)车间现场标准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 作业程序标准化,指从产品的工艺流程到每个人的操作都要制定有标准的规程的程序。使人机紧密配合。工人按规定操作,工艺按规定流程移动,这就是标准作业。标准作业是现场进行有效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依据。它包括生产节拍,工艺流程,标准在制品量三部分 生产节拍是工序定员定产的标准。 工艺流程是工人加工产品的作业程序。为了避免无效劳动和原材料浪费,防止生产不均衡,不合理现象的出现,需要详细的现状。使作业人员在实践基础上加以总结,并制定出标准作业程序,予以推广。 标准在制品数量是控制过量生产,防止无效劳动和浪费的最佳在制品数量。 2 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化 对车间生产现场来说,产品质量控制决不能靠事后检验来控制,必须制定标准化的产品质量自动控制,调节,反馈系统,使每道工序的每个作业人员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出本道工序。为达到这一要求应该; 制定质量标准,贯彻质量标准,形成标准作业 建立工序质量管理点,实行质量等级三自检制度 形成严格的生产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不不合格品消灭在发生之前。 3 产品生产同步化 生产现场要实现均衡,连续生产,就必须保持生产现场的每道工序同步生产即同步化节拍生产。这要求后到工序出现异常,前道自动停止作业。各工序只储备标准在制品量,不超量制造,消除工序无效劳动和产品损伤现象。 产品生产同步化实验步骤是; (1)测定工时,编制作业指导书和作业组合表,以此进行制定标准操作,定员。(2)革新工装器具,使之适应标准要求,消除无效劳动和零件损伤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