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

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

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
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

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

许 实1,2,王庆日2,谭永忠3,余倩倩3

【摘 要】摘要:研究目的:利用2003—2009年土地一级市场交易数据,分析研究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上升幅度最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持续上升;东北地区在波动中上升。(2)全国约有2/3省份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呈上升态势,各省份之间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3)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逐年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受政策的影响出现快速上升。(4)土地市场化高水平、高增长的省份与低水平、负增长的省份并存,但在地域上的分布较为分散。研究结论:应继续深化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着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土地市场化进程,重点关注近年土地市场化程度出现负增长的省份,同时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创新,提高全国土地市场化的整体水平。

【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

【年(卷),期】2012(026)012

【总页数】8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配置;土地市场化程度;时空差异;用地类型

1 前言

土地资源作为基本生产要素和稀缺资源,其高效配置是关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土地市场化作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分析揭示土地市场发展程度及其规律,对于提高中国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已有关于土地市场化程度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曲福田等研究了土地市场化程度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1]。按照其测算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方法和思路,王青等将其应用到中国各省区1999—2003年土地市场化程度测算中,并通过计算历年各省区间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变异系数,揭示了区域土地市场化发展差异的变化趋势[2]。吴郁玲等从开发区土地出让市场化率、开发区政府的干预程度、开发区土地供求均衡度、开发区土地价格敏感度与开发区土地市场竞争度5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市场发育程度[3]。张琦对中国土地市场化区域差异的研究[4]、张秋爱对上海土地市场化程度的考察[5]和李莉等对四川省简阳市土地市场化程度的研究[6],则都采用了综合指标评价方法。

从土地市场化测度的模型和方法分析,谭丹等测算了1992—2005年中国的土地市场化发育程度

,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因素[7]。唐鹏等测算了中国省级地区1999—2007年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考察了地区差异[8]。在测算中国土地出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