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Chapter 1

1、信号的三种分类方法及其定义

(1)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号。若信号可表示为一个确定的时间函数,因而可确定其任何时刻的量值,这种信号称为确定性信号(分为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随机信号是一种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瞬时值,也无法用数学关系式来描述的信号。

(2)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若信号数学表示式中的独立变量取值是连续的,为连续信号;若独立变量取离散值,为离散信号。

(3)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电压信号x(t)加到电阻R上,其瞬时功率P(t)=x2(t)/R。把信号x(t)的平方x2(t)及其对时间的积分分别称为信号的功率和能量。

2、周期信号频谱的三个特点

(1)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2)每条谱线只出现在基波频率的整数倍上,基波频率是诸分量频率的公约数(3)各频率分量的谱线高度表示该谐波的幅值或相位角。

3、傅里叶变换的性质(P30 表1-3)

时域

频域

δ(t)?

1

(单位瞬时脉冲)(均匀频谱密度函数)

1 ?δ(f)(幅值为1的直流量)在(f=0处有脉冲谱线)

δ(t-t0)?e-j2πfto

δ函数时移t0 (各频率成分分别相移2πfto 角)

ej2πfot ?δ

(f-f0)

(复指数函数)(将δ(f)频移到f0)

正、余弦函数的频谱密度函数:

由sin2πf0t=j(e-j2πfot-ej2πfot)/2,cos2πf0t=(e-j2πfot+ej2πfot)/2,变换为sin2πf0t?j[δ(f+f0)-δ(f-f0)]/2,cos2πf0t? [δ(f+f0)+δ(f-f0)]/2

第 2 页 共 7 页

5、各态历经平稳随机过程定义及其性质

定义:平稳随机过程是指其统计特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随机过程。 性质:当取样在时间轴上作任意平移时,随即过程的所有有限维分布函数是不变的。

6、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及其含义 参数:(1)均值、方差和均方值(2)概率密度函数(3)自相关函数(4)功率谱密度函数。

含义:均值μx 表示信号的常值分量,方差σx2描述随机信号的波动分量,均方值φ2描述随机信号的强度。概率密度函数表示信号幅值落在指定区间的概率。自相关函数,假如x(t)是某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一个样本记录,x (t+τ)是时移的样本,在任何t=ti 时刻,从两个样本上可以分别得到两个值x(ti )和x (ti +τ),而且x(t) 和x (t+τ)具有相同的均值和标准差。功率谱密度函数,.对于具有连续频谱和有限平均功率的信号或噪声,表示其频谱分量的单位带宽功率的频率函数。 习题1-3求指函数x (t )=Ae-at (a>0,t ≥0)的频谱。 解:指函数的频谱

x (t )=X (f )?

∞∞

-x (t )e-j2πftdt=?

Ae-ate-j2π

ftdt=A/(a+j2πf)

习题1-6求指数衰减振荡函数x (t )=e -at sinw 0t 的频谱。

解:指数衰减振荡函数的频谱x (t )=X (f )?∞

∞-x (t )e -j2πft dt=?∞

(e -at sin2πf 0t )e -j2πft dt=?∞0

e -at 2j

(e -j2πfot - e j2πfot )e -j2π

ft

dt=2

j (

π()π(fo -f j2a 1-fo f 2j a 1+++) Chapter 2

1、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参数有哪几个?各自的含义?

参数及含义:(1)线性度,测量装置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与理想比例关系(即理想直线关系)的偏离程度(2)灵敏度,单位输入变化引起的输出变化,通常使用理想直线的斜率作为测量装置的灵敏度值(3)回程误差(迟滞),描述测量装置同输入变化方向有关的输出特性(4)分辨力,

引起测量装置的输出值产生一颗可察觉变化的最小输入量(被测量)变化值称为分辨力(5)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零点漂移是测量装置的输出零点偏离原始零点的距离;灵敏度漂移则是由于材料性质的变化引起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斜率)的变化。总误差是零点漂移与灵敏度漂移只和。

2、传递函数的分母由什么决定?分子由什么决定? 传递函数H (s )=Y (s )/X (s ),分母X (s )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分母中s 的最高次幂n 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分子Y (s )则和系统同外界之间的关系。如输入(激励)点的位置、输入方式、被测量及测点布置情况有关。

3、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传递函数:H (s )=1/(τs+1),频响函数:H (w )=1/(j τw+1),幅频特

性:A (w )=

2

w 11

(τ+,ψ(w )=-arctan (τw ),负号表

示输出信号滞后于输入信号。

4、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传递函数:2

n

n 2

2

n s 2s s H ωξωω++=)(,频响函

数:

n

2n j 2]-

1[1

H ωωξωωω+=

)()(,幅频

特性:

2

n 222n 4]1[1

A )()(

)(ωωξωωω++=

,相频特性:

2

n

n

-12-arctan

()(

)(ωωωω

ξωψ=

5、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设有一个测量装置,其输出y (t )和输入x (t )满足y (t )=A0x (t-t0),

其中A0和t0都是常数,岂不是真条件为A(w)=A0=常数,ψ(w)=-t0w。A(w)不等于常数时引起的失真称为幅值失真,ψ(w)与w 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所引起的失真为相位失真。

习题2-2用一个时间常数为0.35s的一阶装置去测量周期分别为1s,2s,5s的正弦信号,问幅值误差将是多少?

解:

()()

()ω

ω

ω

τω

ω

X

Y

j

j

H=

+

=

+

=

1

35

.0

1

1

1

()

()2

2

7

7.0

1

1

35

.0

1

1

?

?

?

?

?

+

=

+

=

π

ω

ω

A

当T=1s时,A(w1)=0.41,即A Y=0.41A X,误差为59%

当T=2s时,A(w2)=0.67,即A Y=0.67A X,误差为33%

当T=5s时,A(w3)=0.90,即A Y=0.90A X,误差为8%

Chapter 3

1、传感器分类

按被测物理量的不同分为: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机械式传感器、电气式传感器、光学式传感器、流体式传感器等;按信号变换特征分为:物性型传感器、结构性传感器;按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能量关系分为:能量转换型传感器、能量控制型传感器;按输出信号分: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

2、霍尔效应?霍尔元件适合测试哪些量?

霍尔效应:将霍尔元件置于磁场中,如果在两端通电流i,在另两端就会出现电位差,称为霍尔电势,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本质:其本质是受到磁场中洛伦兹力作用的结果。

原理:任何带电质点在磁场中沿着和磁力线垂直的方向运动时,都要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由于洛伦兹力的作用,电子向一边偏移,并形成电子积累,与其相对的一边则积累着正电荷,于是形成电流。当电厂作用在运动电子上的力与洛伦兹力相等时,电子积累达到动态平衡,这时在元件两端之间建立的电场称为霍尔电厂,相应的电势称为霍尔电势。以微小测量为基础,还可以应用于微压、压差、高度、加速度和振动的测量。

需要测量的量:B-磁感应强度,α-电流力磁场方向的夹角

3、激光测试传感器工作原理(1)激光干涉式测量仪器①激光测长仪,以激光为光源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工作原理:通过测定检测光与参考光的相位差所形成的干涉条纹数目而测得物体长度从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先后经过两个透镜及光阑组成的准直线光管后成一束平星光,经分光镜分成两路,分别被固定反射镜和可动光电计数器出。当工作台带动反射镜移动时,在光电计数器处由于两路光束聚焦产生干涉,形成明暗条纹。当可动反射镜没移动半个光波波长时,明暗条纹变化一次,其变化由计数器计数。因此,工作台移动距离x=Nλ/2n,N:干涉条纹明暗变化次数,λ:激光波长,n:空气折射率。②激光测振仪,以激光为光源的迈克尔逊干涉仪,通过计算干涉条纹数的变化来测量振幅。从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经分光镜分成两路,分别被参考镜和置于振动台上的测量镜反射回到分光镜重叠,再由光电倍增管、光电放大器到计数器。计数器记取的条纹变化频率fc是由振动台振动频率f所控制的,所以计数器显示的数是频率比Rf=fc/f,则被测振幅Am= Nλ/8=(fc/f)λ

/8=Rf/8。③激光测速仪,光学多普勒效应和光干涉原理。当激光照射到物体时,被物体反射的光的频率将发生变化(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此频率发生变化的光与光源的光进行比较,其频率差(多普勒频移)经光电转换后即可测得物体运动的速度。(2)激光全息测量仪器,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再现,便形成了物体的三维像。原理:当激光从激光器发射出来,经过分光镜被分成两束光。一束光由分光镜反射,经过反射镜到达扩束镜,将直径为几个毫米的激光扩大照射整个物体的表面,再由物体表面漫反射到干板上,这束光称为物光。另一束透过分光镜后,被另一个扩束镜扩大,再经过另一个反射镜直接照射到干板上,这束光称为参考光。当这两束光在干板上叠加后,形成干涉图案。特点:①由于激光全息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干涉原理,故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是干涉条纹,其影像需在激光条件(或其他条件)下再现,方可看到被摄影物的像。②再现的像是立体像。③全息相片具有可分割性,即全息相片的每一个碎片均能再现出所摄物体的完整像。④一张干板可同时记录

第 3 页共7 页

多个影像。

4、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灵敏度、响应特性、线性范围、可靠性、精确度、测量方法、其他(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易于维修、易于更换等)Chapter 4

1、直流电桥的分类及其和差特性

分类:单臂电桥连接,U0≈ΔRUe/4R0;半桥连接,U0=ΔRUe/2R0;全桥连接,U0=ΔRUe/R0;灵敏度S=U0/(ΔR/R)[单臂电桥灵敏度为Ue/4,半桥为Ue/4,全桥为Ue]。

和差特性:(1)若相邻两桥臂电阻同向变化(即两电阻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所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将相互抵销(2)若相邻两桥臂电阻反向变化(即两电阻一个增大一个减小),所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将相互迭加。

2、调制的定义、调幅的频域分析、调幅信号的解调方法及其各自的含义

调制的定义:调制是指利用某种低频信号来控制或改变以高频振荡信号的的某个参数(幅值、频率或相位)的过程。当被控制的量是高频振荡信号的幅值时,称为幅值调制或调幅。(幅值调幅是将一个高频载波信号)与被测信号相乘,使高频信号的幅值随被测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调幅的频域分析:载波频率f0必须高于信号中的最高频率fmax,这样才能使已调幅信号保持原信号的频谱图形而不产生混叠现象。为了减小电路可能引起的失真,信号的频宽fm相对载波频率f0应越小越好。调幅信号的解调方法及其各自的含义:(1)同步解调,把调幅波再次与原载波信号相乘,则频域的频谱图形平移到0和±2f0处。若用一个低通滤波器滤去中心频率为2f0的高频成分,便可以复现原信号的频谱,这一过程为同步解调,“同步”是指在解调过程中所乘的载波信号与调至时的载波信号具有相同的频率与相位(2)包络检波(整流检波),原理是先对调制信号进行直流偏置,叠加一个直流分量,使偏置后的信号都具有正电压值,那么用该调制信号进行调幅后得到的调幅波的包络线将具有原调制信号的形状。对该调幅波作简单的整流、滤波便可以恢复原调制信号,信号在整流滤波之后需在准确地减去所加的直流偏置电压(3)相敏检波,特点是可以鉴别调制信号的极性,因此不需要加直流偏置。相敏检波利用交变信号在过零位时正、负极性发生突变,使调幅波的相位(与载波比较)也相应地产生180°的相位跳变,这样便既能反映出原调制信号的幅值,又能反映其极性

3、实际滤波器的特征参数

(1)截止频率(2)带宽B(3)纹波幅度δ(4)品质因子(Q值)(5)倍频程选择性(6)滤波器因数(矩形因数)

习题4-4用电阻应变片接成全桥,测量某一构件的应变,已知其变化规律为ε(t)=Acos10t+Bcos100t,如果电桥激励电压u0=Esin10000t,试求此电桥的输出信号频谱。

解:

U

R

R

U

y

?

=

U

R

R

S

U g

y

ε?

?

=

t

E

t

B

t

A

S

U

g

y

10000

sin

)

100

cos

10

cos

(?

+

?

=

t

t

BE

S

t

t

AE

S

g

g

10000

sin

100

cos

10000

sin

10

cos?

+

?

=)

9990

sin

10010

(sin

2

1

t

t

AE

S

g

+

=+

t

9900

sin

10100

(sin

2

1

+

+t

BE

S

g

)]

2

9990

(

)

2

9990

(

)

2

10010

(

)

2

10010

(

[

4

1

)

(

π

δ

π

δ

π

δ

π

δ-

+

+

+

-

-

+

=f

f

f

f

AE

jS

f

U

g

y

)]

2

9900

(

)

2

9900

(

)

2

10100

(

)

2

10100

(

[

4

1

π

δ

π

δ

π

δ

π

δ-

+

+

+

-

-

+

+f

f

f

f

BE

jS

g

习题4-5已知调幅波x a(t)=(100+30cosΩt+20cos3Ωt)(cosw c t),其中f c=10kHz,

fΩ=500Hz,试求:(1)x a(t)所包含的各分量的频率及幅值(2)绘出调制信号与调幅波的频谱。

(1))

)(cos

3

cos

20

cos

30

100

(t

t

t

x

c

a

ω

Ω

+

Ω

+

=t

t

π

π2000

cos

1000

cos

30

2000

cos

100+

=

t

2000

cos

3000

cos

20π

πt

+

第 4 页共7 页

第 5 页 共 7 页

)1000cos 3000(cos 152000cos 100t t t πππ++=

)]10000()10000([50)(-++=f f f X a δδ

)]10500()10500([5.7-+++f f δδ)]11500([5)]9500()9500([5.7++-+++f f f δδδ

)8500()8500([5)]11500(-+++-+f f f δδδ

)1000cos 5000(cos 10t t ππ++

(2)

习题4-6调谐波是否可以看作是载波与调制信号的迭加?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调幅波是载波幅值随调制信号大小成正比变化,只有相乘才能实现。幅值调制装置实质上是一个乘法器。现在已有性能良好的线性乘法器组件。霍尔元件也是一种乘法器。电桥在本质上也是一个乘法装置,若以高频振荡电源供给电桥,则输出uy 为调幅波。 Chapter 5 1、采样定理

为了避免混淆以使采样处理后仍有可能准确地恢复其原信号,采样频率必须大于最高频率f n 的两倍,即f s >2f n 。

如果不满足会出现混叠现象,如果采样间隔T s 太大,即采样频率f s 太低,平均距离1/T s 过小,那么移至各采样脉冲所在处的频谱x (f )就会有一部分相互交叠,新合成的X (f )*S (f )图形与原x (f )不一致,产生混叠。

2、量化和量化误差

量化:采样所得的离散信号的电压幅值,若用二进制数码来表示,就使离散信号变成数字信号,这一过程为量化。

量化误差:当离散信号采样值的电平落在两个相邻量化电平之间时,就要舍入到相近的一个量化电平上,该量化电平与信号实际电平之间的差值称为量化误差。

3、窗函数的主瓣宽度和旁瓣幅度分别表示什么?

由于W (f )是一个无限带宽的sinc 函数,所以即使x (t )是带限信号,在截断后也必然成为无限带宽的信号,这种信号的能量在频率轴分布扩展的现象称为泄漏,由于截断后信号带宽变宽,因此,信号差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混淆,为了减小或抑制泄漏,在选择窗函数时选择主瓣宽度

窄些、旁瓣宽度小些。窄的主瓣可以提高频率分辨能力;小的旁瓣可以减少泄漏。

4、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1))δx2+μx2,又因为丨ρx (τ)丨≤1,所以,μx2-δx2≤Rx (τ)≤μx2+δx2

ψx2,

x (t )和x (t+τ)之间不存在内在联系,

彼此无关,故0x →∞

→ττρ)

( (4)自相关函数为偶函数,即R x (τ)=R x (-τ)

(5)周期函数的自相关函数仍为同频率的周期函数,其幅值与周期信号的幅值有关,而丢失了原信号的相位信息 5、互相关函数的性质

(1)R xy (τ)= R yx (-τ)

(2)丨R xy (τ)丨2≤R x (0)R y (0)丨C xy (τ)丨2≤C x (0)C y (0)

(3)设Z (t )=X (t )+Y (t ),其中X (t )、Y (t )为联合平稳的,则Z (t )也是平稳过程,且相关函数为R Z (τ)=R X (τ)R Y (τ)+R XY (τ)R YX (τ)

习题 5-1求h (t )的自相关函数{

)>,()

<()(0a 0t 0t e 0-at

t h ≥=

解:???<>≥=-)

0(;0)0,0(;)(t t e t h t αα

?+?=+∞

∞dt

t h t h R x )()()(-ττdt t -e e t -0

)α(ατ+?

+∞

第 6 页 共 7 页

α

τ

αατ

α20

2-∞

+--=

=?e

dt e e

t 习题5-6已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为Acosw τ,请确定该信号中的常值分量和周期成分

由自相关函数的性质可知:

A

A R x x ===0cos )0(2?

A

x x rms =

=2

?

习题5-8对三个正弦信号x 1(t )=cos2πt 、x 2(t )=cos6πt 、x 3(t )=cos10πt 进行采样,采样频率f s =4Hz ,求三个采样输出序列,比较这三个结果,画出x 1(t )、x 2(t )、x 3(t )的波形及采样点位置,并解释频率混淆。

解:因为采样频率为4Hz ,所以采样周期为1/4。求采样序列:

∑∞

==-=011)4/()()(n n t t x n x δ

∑∑∞

=∞==-0

2

πcos

)4/()2cos(n n n n t t δπ

∑∞

==-=022)4/()()(n n t t x n x δ

∑∑∞

=∞==-0

2

3πcos

)4/()π6cos(n n n

n t t δ ∑∞

==-=0

33)4/()()(n n t t x n x δ

∑∑∞

=∞==-0

025πcos

)4/()π10cos(n n n

n t t δ由计算结果及采样脉冲图形可以看出,虽然三个信号频率不同,但采样后输出的三个脉冲序列却是相同的,产生了频率混迭,这个脉冲序列反映不出三个信号的频率特征。原因是x 2(t )和x 3(t )的频率分别为3Hz 和5Hz ,采样频率应分别大于6Hz 和10Hz 。 Chapter 7

1、惯性式传感器的力学模型、共振频率与固有频率的关系

答:22

2)2()(11)(n n k

A ωωξωωω+??

????-=

?

?

?

???--=2)(12a r c t a n )(n n ωωωωξω?

ωn 为系统的固有频率,m k n =ω;ζ为系统的阻尼率,

km c

2=

ξ。 由图所示,在幅频曲线上幅值最大处的频率称为位移共振频率,它和系统的固有频率的关系为

2

21ξωω-=n r

显然,随着阻尼的增加,共振峰向原点移动;当无阻尼时,位移共振频率ωr 即为固有频率ωr ;当系统的阻尼率ζ很小时,位移共振频率ωr 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ωr ,可用作ωr 的估计值。

(a) 幅频曲线 (b) 相频曲线 二阶系统的幅频和相频曲线 2、模态分析中的几种激励信号

稳态正弦激励、自动正弦扫描激励、瞬态激励、随机激励

Chapter 10

弹性式压力敏感元件

某种特定形式的弹性元件,在被测流体压力的作用下,将产生与被测压力成一定函数关系的机械变位(或应变)。这种中间机械量可通过各种放大杠杆或齿轮副等转换成指针的偏转,从而直接指示被测压力的大小。中间机械量也可通过各种位移传感器(以应变为中间机械量时,用可通过应变片)及相应的测量电路转换成电量输出。由此可见,感受压力的弹性敏感元件是压力计和压力传感器的关键元件。

通常采用的弹性式压力敏感元件有波登管、膜片和波纹管三类。Chapter 11

LabVIEW操作面板简介

使用LabVIEW开发平台编制的程序称为虚拟仪器程序,简称V1。V1包括三个部分:程序前面板、框图程序和图标/连接器。(1)程序前面板:用于设置输入数值和观察输出量,用于模拟真实仪表的前面板。在程序面板上,输入量被称为控制,输出量被称为显示。控制和显示是以各种图标形式出现在面板上。(2)框图程序:每一个程序面板都对应着一个框图程序。框图由端口、节点、图框和连线构成。(3)图标/连接器:图标/连接器是子VI被其他VI调用的接口。图标是子VI在其他程序框图中被调用的节点表现形式,而连接器则表示节点数据的输入/输出口。

第7 页共7 页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资料讲解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以测量反馈为基础,控制的本质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信号有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反馈信号、偏差信号等。 输入信号又称为输入量、给定量、控制量等。 自动控制按有无反馈作用分为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分为恒值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与随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线性特性分为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信号类型分为连续控制系统与离散控制系统。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求机械系统与电路的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 拉普拉斯变换: 拉普拉斯反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将微分方程作拉普拉斯变换,进而运算而来,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是等价的, 传递函数适合线性定常系统。 ) a s (F )t (f e at +→- ) s (F e )T t (f TS -→-

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比例环节K 惯性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振荡环节二阶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框图的化简 闭环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又称偏差传递函数,是偏差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系统输出信号称为响应,时间响应由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组成。 系统的特征方程是令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分母等于零而得。 特征方程的根就是系统的极点。 1S +τ 1S 2S 22+ζτ+τ

一阶惯性系统 特征方程为: 系统进入稳定状态指响应c(t)进入并永远保持在稳态值c(∞)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允许误差常取2%或5% 调整时间 特征方程为: 特征方程的根(即极点)为: ????? ±=?±=?=% 2,T 4%5, T 3t s n ω无阻尼自由振荡频率ζ 阻尼比0 S 2S 2n n 2=ω+ζω+一对虚极点 无阻尼,j S ),(0n 2,1ω±==ζ不能用 系统振荡会越来越大,,0<ζ0 1T S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1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刀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2生产类型通常分为单件、成批、大量生产三种,完全互换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在主剖面中测量的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是后角α 4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时间,用T表示 5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互为基准方法来保证 6夹具由夹具体、对刀原件、定位原件、夹紧装置等部分组成。 7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 8范成法齿轮刀具有齿轮型刀具、齿条型刀具等。 9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温度最高点是在前刀面上处。 10辅助支承可以消除 0 个自由度,限制同一自由度的定位称过定位 11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细长轴,车削后轴的形状是 1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P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不仅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为信息与知识社会提供先进装备和技术平台,也是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国防安全的基础 13高速钢的定义、性能以及分类。 高速钢是一种加入较多的钨,钼,铬,钒等合金元素的高合金工具钢,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强度,韧性,耐磨性。按用途分为通用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按制造工艺不同分为熔炼高速钢和粉末冶金高速钢。 P16——P17 14硬质合金的定义、性能以及分类。 硬质合金是由高硬度,难熔的金属碳化物的粉末,用Co,Mo,Ni等坐粘接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成形,在高温下烧结而成的粉末冶金制品。硬度,耐磨性,耐热性很高。可分为普通硬质合金,新型硬质合金, P17——P18 15干式切削技术的刀具技术 P65——P66 刀具能否承受干切削时巨大的热能,是实现干切削的关键,主要措施有:1,采用新型的刀具技术,2,采用涂层技术,3,优化刀具参数和切削用量。 R=1.6~3.2 m,确定孔的加工方案。 P165 16要求孔的加工精度为IT7级,表面粗糙度值a 1.钻-扩-粗铰-精铰; 2.粗镗-半精镗-精镗; 3.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4.钻-扩-拉 17试制定下图所示零件的工艺路线。

0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 一、填空选择题(30分) 1.工序是指 。 2.剪切角增大,表明切削变形(增大,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大,减少)。 3.当高速切削时,宜选用(高速钢,硬质合金)刀具;粗车钢时,应选用(YT5、YG6、 YT30)。 4.CA6140车床可加工 、 、 、 等四种螺纹。 5.不经修配与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选配法)。 6.当主偏角增大时,刀具耐用度(增加,减少),当切削温度提高时,耐用度(增加、减少)。 7.在四种车刀中,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最好,最差);粗磨时应选择(硬,软)砂轮。 8.机床的基本参数包括 、 、 。 9.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 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附加运动)传动链。 10.衡量已加工表面质量的指标有 。 11.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工 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 12.测量误差是属于(系统、随机)误差,对误差影响最大的方向称 方向。 1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相反),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远离)工 件加工表面。 14.辅助支承可以消除(0、1、2)个自由度,限制同一自由度的定位称(完全定位、过定 位)。 15.磨削加工时,应选择(乳化液,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不锈钢进行(退火, 淬火)处理。 二、端面车刀的切削部分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表示端面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 (8分) 三、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减少金属切削变形?(8分) 四、列出切削英制螺纹的运动方程式,并写出CA6140车床进给箱中增倍变速组的四种传动 比。(8分) 五、加工下述零件,要求保证孔的尺寸B =30+0.2,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工序尺寸L 。(8分) 六、磨一批d =12016 .0043.0φ--mm 销轴,工件尺寸呈正态分布,工件的平均尺寸X =11.974,均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 2.信息的载体形式和传播途径(P4表1-1) 3.信息的传播过程(P4图1-4) 4.信息的基本特征(P6): 5.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4种技术(P8) 6.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及影响(P12) 7.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5次(P10) 8.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图2-1) 2.采集信息的方法(P20表2-2):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工具及其作用(P20表2-3) 4.计算机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表2-5): 5.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 6. 常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P26表2-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 7.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P27 表2-10): 8.常用下载工具(P29表2-13) 9.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第三章 1.报刊制作的一般过程:(P43 表3-3) 2.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P49 表3-11) 3.表格地址表示:列(大写字母)行(数字)如:B5 4.表格数值计算:函数(sum、average、max等) 书写格式:=sum(A2:D2)(连续的用“:”连接)或者=sum(a2,d2,f2)(不连续的用“,”连接),注意符号是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和逗号。其它常用函数基本书写方法类似,公式的书写也类似。 5.柱形图、条形图、线形图和饼形图的特点和用途:表P54,表3-4(P54) 6.EXCEL表格中的数据改变,则与它有关的函数、公式计算结果以及图表都会发生相应改变,无需重新计算和绘制。 7.选中不连续的行或者列可以先按下“Ctrl”再来选择行或者列。 8.填充柄的作用、对单元格地址的绝对引用$ 9.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P57)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题目:时间响应由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 分析与提示:时间响应由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两部分组成。 答案:瞬态响应、稳态响应 题目:系统的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与提示:瞬态响应,指系统在某一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 答案:瞬态响应 题目: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 分析与提示: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性质可分为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 答案:自由响应、强迫响应 题目: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 分析与提示: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从两方面分类,按振动性质可分为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按振动来源 可分为零输入响应(即由“无输入时系统的初态” 引起的自由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即仅由输入引起的响应)。答案: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题目:系统微分方程的特解就是系统由输入引起的输出(响应),工程上称为____________ 。 分析与提示:初始条件及输入信号产生的时间响应就是微分方程的全解。包含通解和特解两个部分。 通解完全由初始条件引起的,它是一个瞬态过程,工程上称为自然响应(如机械振动中的自由振动)。特 解只由输入决定,特解就是系统由输入引起的输出(响应),工程上称为强迫响应(如机械振动中的强迫振 动)。 答案:强迫响应 题目:系统的瞬态响应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特性,还与外加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有关。 分析与提示:系统的瞬态响应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特性,还与外加输入信号的形式有关。 答案:输入信号 题目:单位阶跃信号 1 U(t) ° t 0 的拉氏变换为【】0t 0 11 A、- B、右 C、1 D、S s s 分析与提示:熟练掌握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B为单位斜坡信号的拉氏变换,C为单位冲击信号的拉是变换。 答案:A 题目:选取输入信号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输入信号应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能够反映系统工作的大部 分实际情况。 分析与提示:选取输入信号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输入信号应当具有典型性,能够反映系统工作的大部分实际情况。 答案:典型性 题目:选取输入信号时,输入信号的形式应当尽可能________________ 。 分析与提示:选取输入信号时,输入信号的形式应当尽可能简单。答案:简单 题目: _______________ 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常用输入信号。 分析与提示:单位脉冲函数、单位阶跃函数、单位斜坡函数、单位抛物线函数都为常用输入信号时,单位脉冲函数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常用输入信号。 答案:单位脉冲函数 3 题目: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其时间常数和增益分别是【】 2s 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查内容 一、名词解释 金属切除率:毛胚件经机械加工切削后,切去的重量与毛胚重量之比。 刀具磨钝标准: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了,这个磨损限度称为刀具磨钝标准。 刀具使用寿命: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称为刀具使用寿命。 磨销烧伤:由于磨削时的瞬时高温使工件表层局部组织发生变化,并在工件表面的某些部分出现氧化变色的现象。 工件的装夹: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在加工前,应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的位置,并固定好,以接受加工或检测。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 六点定位原理:欲使工件在空间处于完全确定的位置,必须选用与加工件相应的6个支承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 经济加工精度: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下,该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 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尺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量。 :工艺能力等级是以工艺能力系数来表示的,即工艺能满足加工工艺能力系数C p =T/6σ 精度要求的程度。C p 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工艺过程。 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自激振动:在没有周期性外力(相对于切削系统而言)干扰下产生的振动运动。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封闭环:尺寸链中凡属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 时间定额:时间定额是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它是劳动生产率指标。 工序尺寸: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与波度和表层物理、化学性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工艺基准: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基准

(完整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切削时工件上形成的三个表面是已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2.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其中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主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3.在磨削过程中,磨料的脱落和破碎露出新的锋利磨粒,使砂轮保持良好的磨削能力的 特性称为砂轮的自锐性。 4.按照切削性能,高速钢可分为普通性能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两种,超硬刀具材料主 要有陶瓷、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三种 5.在CA6140车床上加工不同标准螺纹时,可以通过改变挂轮和离合器不同的离合状态 来实现。 6.CA6140上车圆锥面的方法有小滑板转位法、_尾座偏移法和靠模法。 7.外圆车刀的主偏角增加,背向力F p减少,进给力F f增大。 8.切削用量要素包括切削深度、进给量、切削速度三个。 9.加工脆性材料时,刀具切削力集中在刀尖附近,宜取较小的前角和后角。 10.在车削外圆时,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垂直方向的分力,即主切削力,进给抗力和切深抗力,其中在切削过程中不作功的是切深抗力。 11.金刚石刀具不适合加工铁族金属材料,原因是金刚石的碳元素与铁原子有很强的化学亲和作用,使之转化成石墨,失去切削性能。 12.研磨可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但不能提高加工精度中的位置精度。 13.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范成运动。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附加运动传动链。 14.为了防止机床运动发生干涉,在机床传动机构中,应设置互锁装置。 15.回转,转塔车床与车床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尾座和丝杠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分) 1、安装外车槽刀时,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时,与其标注角度相比。其工作角度将会:( C ) A、前角不变,后角减小; B、前角变大,后角变小; 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 D、前、后角均不变。 2、车外圆时,能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几何要素是:(A ) A、刃倾角大于0°; B、刃倾角小于0°; C、前角大于0°; D、前角小于0°。 3、铣床夹具上的定位键是用来(B)。 A、使工件在夹具上定位 B、使夹具在机床上定位 C、使刀具对夹具定位 D、使夹具在机床上夹紧 4、下列机床中,只有主运动,没有进给运动的机床是( A ) A、拉床 B、插床 C、滚齿机 D、钻床 5、车削外圆时哪个切削分力消耗功率为零?( B ) A、主切削力; B、背向力; C、进给力; D、摩擦力。 6、在金属切削机加工中,下述哪一种运动是主运动( C ) A、铣削时工件的移动 B、钻削时钻头直线运动 C、磨削时砂轮的旋转运动 D、牛头刨床工作台的水平移动 7、控制积屑瘤生长的最有效途径是( A )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doc

>保存信息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1、 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 2、 信息的基本特征(P6): 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共享性(如实物交流,一方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信息交流,两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 每 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才能够表现出来) 价值相对性(信息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 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会随着客观事务的变化而变化) 真伪性(如:空城计) 信息的传播过程(P4)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P8):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P12):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 等 方面都有应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P13):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身心健康可 能 带来不良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P10): 1) 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2)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3)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4) 电话、电报、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5)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 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确定信息需求—7确定信息来源 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 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 机、录音设备、计 算机 计算机小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 文字(.txt . doc . html . pdf )信息的发岀方 接收效果及作用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及答案资料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 C ) A .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 B .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 C .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D .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 2.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 B ) A .代数方程 B .特征方程 C .差分方程 D .状态方程 3. 时域分析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D )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抛物线函数 D .阶跃函数 4.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2s )(1s (s 10 ++,该系统为 ( B ) A .0型系统 B .I 型系统 C .II 型系统 D .III 型系统 5.二阶振荡环节的相频特性)(ωθ,当∞→ω时,其相位移)(∞θ为 ( B ) A .-270° B .-180° C .-90° D .0° 6. 根据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 A ) A.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B.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C.最优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 D.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7.采用负反馈连接时,如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 C ) A .)s (G 1) s (G + B .) s (H )s (G 11+ C . ) s (H )s (G 1) s (G + D . ) s (H )s (G 1) s (G - 8. 一阶系统G(s)= 1 +Ts K 的时间常数T 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 A ) A .越长 B .越短 C .不变 D .不定 9.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 D )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Chapter 1 1、信号的三种分类方法及其定义 (1)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号。若信号可表示为一个确定的时间函数,因而可确定其任何时刻的量值,这种信号称为确定性信号(分为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随机信号是一种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瞬时值,也无法用数学关系式来描述的信号。 (2)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若信号数学表示式中的独立变量取值是连续的,为连续信号;若独立变量取离散值,为离散信号。 (3)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电压信号x(t)加到电阻R上,其瞬时功率P(t)=x2(t)/R。把信号x(t)的平方x2(t)及其对时间的积分分别称为信号的功率和能量。 2、周期信号频谱的三个特点 (1)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2)每条谱线只出现在基波频率的整数倍上,基波频率是诸分量频率的公约数(3)各频率分量的谱线高度表示该谐波的幅值或相位角。 3、傅里叶变换的性质(P30 表1-3) 时域 频域 δ(t)? 1 (单位瞬时脉冲)(均匀频谱密度函数) 1 ?δ(f)(幅值为1的直流量)在(f=0处有脉冲谱线) δ(t-t0)?e-j2πfto δ函数时移t0 (各频率成分分别相移2πfto 角) ej2πfot ?δ (f-f0) (复指数函数)(将δ(f)频移到f0) 正、余弦函数的频谱密度函数: 由sin2πf0t=j(e-j2πfot-ej2πfot)/2,cos2πf0t=(e-j2πfot+ej2πfot)/2,变换为sin2πf0t?j[δ(f+f0)-δ(f-f0)]/2,cos2πf0t? [δ(f+f0)+δ(f-f0)]/2

第 2 页 共 7 页 5、各态历经平稳随机过程定义及其性质 定义:平稳随机过程是指其统计特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随机过程。 性质:当取样在时间轴上作任意平移时,随即过程的所有有限维分布函数是不变的。 6、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及其含义 参数:(1)均值、方差和均方值(2)概率密度函数(3)自相关函数(4)功率谱密度函数。 含义:均值μx 表示信号的常值分量,方差σx2描述随机信号的波动分量,均方值φ2描述随机信号的强度。概率密度函数表示信号幅值落在指定区间的概率。自相关函数,假如x(t)是某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一个样本记录,x (t+τ)是时移的样本,在任何t=ti 时刻,从两个样本上可以分别得到两个值x(ti )和x (ti +τ),而且x(t) 和x (t+τ)具有相同的均值和标准差。功率谱密度函数,.对于具有连续频谱和有限平均功率的信号或噪声,表示其频谱分量的单位带宽功率的频率函数。 习题1-3求指函数x (t )=Ae-at (a>0,t ≥0)的频谱。 解:指函数的频谱 x (t )=X (f )? ∞∞ -x (t )e-j2πftdt=? ∞ Ae-ate-j2π ftdt=A/(a+j2πf) 习题1-6求指数衰减振荡函数x (t )=e -at sinw 0t 的频谱。 解:指数衰减振荡函数的频谱x (t )=X (f )?∞ ∞-x (t )e -j2πft dt=?∞ (e -at sin2πf 0t )e -j2πft dt=?∞0 e -at 2j (e -j2πfot - e j2πfot )e -j2π ft dt=2 j ( ) π()π(fo -f j2a 1-fo f 2j a 1+++) Chapter 2 1、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参数有哪几个?各自的含义? 参数及含义:(1)线性度,测量装置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与理想比例关系(即理想直线关系)的偏离程度(2)灵敏度,单位输入变化引起的输出变化,通常使用理想直线的斜率作为测量装置的灵敏度值(3)回程误差(迟滞),描述测量装置同输入变化方向有关的输出特性(4)分辨力, 引起测量装置的输出值产生一颗可察觉变化的最小输入量(被测量)变化值称为分辨力(5)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零点漂移是测量装置的输出零点偏离原始零点的距离;灵敏度漂移则是由于材料性质的变化引起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斜率)的变化。总误差是零点漂移与灵敏度漂移只和。 2、传递函数的分母由什么决定?分子由什么决定? 传递函数H (s )=Y (s )/X (s ),分母X (s )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分母中s 的最高次幂n 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分子Y (s )则和系统同外界之间的关系。如输入(激励)点的位置、输入方式、被测量及测点布置情况有关。 3、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传递函数:H (s )=1/(τs+1),频响函数:H (w )=1/(j τw+1),幅频特 性:A (w )= 2 w 11 ) (τ+,ψ(w )=-arctan (τw ),负号表 示输出信号滞后于输入信号。 4、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传递函数:2 n n 2 2 n s 2s s H ωξωω++=)(,频响函 数: n 2n j 2]- 1[1 H ωωξωωω+= )()(,幅频 特性: 2 n 222n 4]1[1 A )()( )(ωωξωωω++= ,相频特性: 2 n n -12-arctan ) ()( )(ωωωω ξωψ= 5、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设有一个测量装置,其输出y (t )和输入x (t )满足y (t )=A0x (t-t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名词解释 避免空走刀;或是车削完后把工件从原材料上切下来。(4.3) 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包括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刀具制造和刃磨的依据,主要有: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安装位置的变化和进给运动的影响,使得参考平面坐标系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刀具实际角度与标注角度的不同。刀具在工作中的实际切削角度称为工作角度。 粗基准——未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常值系统误差当连续加工一批零件时,这类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或是保持不变 刀具耐用度:是指刃磨后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切削时间 刀具标注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刀具标注前角: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 刀具寿命是指一把新刀具从开始投入使用直到报废为止的总切削时间 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积屑瘤粘附到刀具的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形成的一块很硬的楔状金属瘤,通常称为积屑瘤,也叫刀瘤,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刀具、夹具与被加工工件一起构成了一个实现某种加工方法的整体系统,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把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用工艺文件的形式写出来,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被加工面的微观不平度,也叫粗糙度 精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基准: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2.2) 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金属的可焊性——指被焊金属在采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 及结构型式的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金属的可锻性指金属接受锻压加工的难易程度。金属可锻性好,表明金属易于锻压成型。 分型面——两个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称为分型面。 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 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工序——机械加工过程中,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工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工序集中就是将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加工的内容多 工序分散:工序数多而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少 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也就是某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工艺能力系数使公差δ和△随(6σ)之间有足够大的比值,这个比值Cp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 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 ..............。 ........,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______B___ A、报纸 B、电视节目中的体育新闻 C、收音机 D、课本 2、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D ) A、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 B、过马路看到了红灯 C、菊花的形状和颜色 D、地球仪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6、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等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B.信息必须通过人脑才能处理C.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共享 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 7、现代社会中,人们把()视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 A、物质 B、能量 C、知识 D、信息 8、全球定位系统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性? A、共享性 B、真伪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互相传递信息

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信息必须通过载体传播,载体所传达的信息与载体种类也存在必然联系。 10、时效性与信息的联系在一起 A、独立存在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11、对于信息,下列说话错误的是______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说明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B、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C、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若信息失去了价值,也无所谓时效了 D、信息往往能直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12、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广播、电视、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C D 13 ☆ 2 GPS 1、 9、 1 2 (1 (2 常用的有URL、UNC、本机路径和FTP等。 URL: UNC: FTP: (3)内容 3、文件的类型 从最终使用目的来看,文件分为①和②。 ①的内容主要是一条一条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指令,它可以指挥计算机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种文件主要是一些,通常以作为文件的扩展名。 ②包含的则是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展示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如文本、图形、声音等,常见的有,其中被称为“流媒体”。 比较典型的压缩文件类型有和。 4、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可执行文件(操作时只要双击具有这些扩展名的文件即可)exe(可执行文件)

《控制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控制工程基础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参考书目:《控制理论基础》,王显正,科学出版社, 2009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总分:150分 考试范围: (一)绪论 1.控制系统的定义 2.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1)掌握反馈控制原理,解释方块图 (2)理解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性能特点 (3)理解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环节。 3. 控制系统的分类:按控制信号的连续性、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等进行分类 4. 典型信号:掌握各典型信号的函数表达和物理意义 (二)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 1. 数学方法 (1)理解拉普拉斯变换定义和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 (2)掌握利用拉氏变化求取系统的传递函数。 2. 数学模型 (1)了解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环节的划分、输入输出信号的建立。 (2)掌握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分析,建立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 3.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理解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4. 方块图及其简化 (1)掌握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 (2)掌握利用方块图得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频率特性 1. 频率特性概念 (1)了解频率特性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2)了解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 2. 对数频率特性 (1)掌握伯德图的坐标的对数划分以及频程、斜率的描述。 (2)掌握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四)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 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稳定的定义和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2. 掌握利用代数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3. 了解稳定裕量的概念和表达方法。 (五)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 1. 稳态误差概念 (1)理解系统的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和相互间的关系。(2)了解稳态误差的基本计算公式。 2. 稳态误差的求取 (1)掌握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2)了解减小系统稳态误差的方法。 (六)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 1. 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了解一阶系统在典型信号作用下地瞬态响应及其物理意义。 2.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1)掌握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 (2)掌握二阶系统在不同阻尼比条件下的阶跃信号响应。 4.瞬态响应指标及其与系统参数的关系 (1)掌握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的定义。 (2)掌握欠阻尼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的求取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2013

1.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 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2.何谓过冷、过冷度。 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叫过冷。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3.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 金属在固态下改变其晶格类型的过程。 4.固溶强化。 由于溶质原子的进入而使固溶体强度硬度提高的作用。 5.常用热处理工艺过程及应用。 退火:1.降低硬度,提高切削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机械性能; 3.提高塑性,以利冷冲,冷拔; 4.消除应力。 正火:消除网状渗碳体。 淬火:获得高硬度马氏体 回火:消除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 表面淬火:感应加热,火焰加热 气体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 6.什么是铸造及铸造方法。 铸造:将熔化的金属浇注到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铸件的加工方法。 铸造方法: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熔模铸造,实型铸造。 7.型砂的组成及应具备的性能。 组成:石英砂,粘土,水及附加物 性能:透气性,强度,耐火性,退让性 8.合金的铸造性能。 铸造性能:在熔化,充型,凝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工艺性能。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偏析。 9.合金的流动性,怎样衡量。 流动性:液态金属充满铸型的能力。衡量:1.螺旋形的流动长度;2.浇冒口加标尺 10.何种成份的铁碳合金流动性最好?为什么? 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最好。 原因:结晶温度低;结晶间隔为零 11.浇注温度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浇注温度高,流动性好,但温度太高会影响质量。 12.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固态收缩对铸件生产有何不利影响。 液态收缩:使型液面下降。固态收缩:使铸件外形尺寸减小 13.如果铸件的某部分既是厚部,同时又是重要表面,应如何确定其浇注位置。 重要的加工面应保证在下方或侧面,薄在下,厚在上,保证顺序凝固,因此置于浇注下方,并加上冷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复习题

定位误差计算 1.有一批直径为0 d d δ-的轴,要铣一键槽,工件的定位方案如图所示(V 形块角度为90°),要保证尺寸m 和n 。试分别计算各定位方案中尺寸m 和n 的定位误差。 (a) (b) (c) 2.如图钻孔,保证A ,采用a)~d)四种方案,试分别进行定位误差分析(外圆50 01 .0-φ )。 3.如图同时钻两孔,采用b)~c)两种钻模,试分别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4.钻直径为φ 10的孔,采用a )、b)两种定位方案,试分别计算定位误差。 【 a) b) 5.如图在工件上铣台阶面,保证工序尺寸A ,采用V 形块定位,试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6.如图钻d 孔,保证同轴度要求,采用a)~d) 四种定位方式,试分别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其中900 = α,05.030±=φd )

8.图所示齿轮坯在V形块上定位插齿槽,要求保证工序尺寸H=+。已知:d=φ,D=φ35+。若不计内孔与外圆同轴度误差的影响,试求此工序的定位误差。 > 加工误差计算 1.在两台相同的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要求保证直径Φ11±,第一台加工1000 件,其直径尺寸按正态分布,平均值X 1=,均方差 σ 1=。第二台加工500件,其直径尺寸 也按正态分布,且X 2=,均方差 σ 2=。试求: (1)在同一图上画出两台机床加工的两批工件的尺寸分布图,并指出哪台机床的工序精度高 (2)计算并比较哪台机床的废品率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改进的办法。 注:

2. 态分布,分布中心的尺寸X =,均方根差σ=,求: (1)这批工件的废品率是多少 / (2)产生废品的原因是什么性质的误差 3. 在甲、乙两台机床上加工同一种零件,工序尺寸为50±。加工后对甲、乙机床加工的零件分别进行测量,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甲机床加工零件的平均值 甲 =50,均方根偏差 甲 =,乙机床加工零件的平均值 乙=,均方根偏差 乙=, 试问: (1)在同一张图上画出甲、乙机床所加工零件尺寸分布曲线; (2)判断哪一台机床不合格品率高 (3)判断哪一台机床精度高 4. 加工一批尺寸为Φ的小轴外圆,若尺寸为正态分布,均方差σ=,公差带中点小于尺寸分布中心0.03mm 。试求:1)加工尺寸的常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以及随机误差引起的尺寸分散范围2)计算这批零件的合格率及废品率 5.加工一批工件的内孔,其内孔直径设尺寸为 mm,若孔径尺寸服从正态分布,且分散范围等于公差值,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试求1000个零件尺寸在 mm 之间的工件数量是多少 > 6. 镗孔公差T=,σ=,已知不能修复的废品率为%,试绘出正态分布曲线图,并求产品的合格率 X σ X σ025.25020.25Φ-Φ2503 .00+Φ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的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 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例: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电子宠物等(没有三维技术时可以选传感器技术)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蜘蛛”程序 4、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因特网是基于TCP/IP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al/Internet Protocal))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6、几个常用技术名词:“地球村”、E-mail、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3G无线通信 7、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写的程序,其基本特征: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8、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 / 512M / 80G / 13.3WXGA / 52×/ 10-100M CPU主频内存硬盘显示屏光驱网卡 小知识: 一、如何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设置了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完整版)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习题及答案考试要点

1-3 题1-3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 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3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 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 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 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 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1-5采用离心调速器的蒸汽机转速控制系统如题1-5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蒸汽机带动负载转动的同时,通过圆锥齿轮带动一对飞锤作水平旋转。飞锤通过铰链可带动套筒上下滑动,套筒内装有平衡弹簧,套筒上下滑动时可拨动杠杆,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调节供汽阀门的开度。在蒸汽机正常运行时,飞锤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弹簧的反弹力相平衡,套筒保持某个高度,使阀门处于一个平衡位置。如果由于负载增大使蒸汽机转速ω下降,则飞锤因离心力减小而使套筒向下滑动,并通过杠杆增大供汽阀门的开度,从而使蒸汽机的转速回升。同理,如果由于负载减小使蒸汽机的转速ω增加,则飞锤因离心力增加而使套筒上滑,并通过杠杆减小供汽阀门的开度,迫使蒸汽机转速回落。这样,离心调速器就能自动地抵制负载变化对转速的影响,使蒸汽机的转速ω保持在某个期望值附近。 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题1-5图蒸汽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解在本系统中,蒸汽机是被控对象,蒸汽机的转速ω是被控量,给定量是设定的蒸汽机希望转速。离心调速器感受转速大小并转换成套筒的位移量,经杠杆传调节供汽阀门,控制蒸汽机的转速,从而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5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