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 B.、硅光电池供电 C.水流的能量 D.核能

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小王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2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图2

5、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

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6、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

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

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

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

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8、在下图中,表示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甲、丁、乙、丙

9、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错误..

的是 A .体温计用水银做测温液体,主要是因为水银的密度很大

B .牙医借助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看清牙齿的背面

C .喷洒消毒液后,能闻到消毒液气味,是分子的扩散现象

D .夹消毒棉的镊子头部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10、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

确的是

A .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 .T 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 .0~t 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 .t 1~t 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11、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是

A .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 .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 .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 .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12、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

A .不能成像

B .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C .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D .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二、非选择题(5×4分=20分)

13、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大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 (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 ;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减弱噪声。

14、有一支用过而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实际体温是37.8℃,则体温计读数是____℃;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是______℃。

16、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 , 则实际的时间应是 。如果电子钟到地面的距离是6m ,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 银行的验钞机产生的 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19、用图16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 ”或“B ”)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22、6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

两支相同的蜡烛A 、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

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A 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_______;进一步观察A 、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 .保持A 、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3.7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右表)。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选填“A ”或“B ”)。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 、 。

(3)通过表中记录本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传值较大的是 。

(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 吸=cm (t-t 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 ,为什么? 。

27.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 ”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上,其目的是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 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 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

是( ) A .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光源“F ”放在15cm 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A B C D

三、计算题(10分)

17.有一个能装50㎏水的太阳能晒水箱,其接收太阳能的面积为2㎡,该晒水箱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为E =3.2×106J∕(h·㎡)。【水的比热容为4.2×103J∕(㎏·℃)】(5分)

求:

(1)如果每天接收太阳能的时间为8h,则该晒水箱每天可以接收多少焦的太阳能?

(2)由于热量的散失等原因,水的吸热效率只有60%。那么,该晒水箱一天吸收的太阳能可使这50㎏的水升高多少摄氏度?

18.液化石油气的热值高达4.6×107J/kg,一些不法商贩为谋取暴利,常将液化石油气与价格低廉、热值仅为2.9×107J/kg的二甲醚混合装入钢瓶内销售给客户.常州市质监局对某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燃气进行检测:将质量为100kg、初始温度为31℃的水装入容器内,用高效炉灶燃烧瓶内燃气加热容器中的水直至100℃恰好沸腾,瓶内燃气消耗了0.84kg.通过

=4.2×103J/(kg·℃),高效炉灶,水能吸收燃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75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问:

(1)瓶内燃气的热值是多少?

(2)该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有无掺混二甲醚?

声光热典型实验有答案

二中分校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典型实验 一、声现象 1、实验一:用橡皮槌敲击音叉 实验二:真空罩中的闹铃 实验三: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 一 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 将微小振动 放大 听到声音,但看不到振动. 现象:__乒乓球被弹起(水面溅起水花),听到声音___. 说明:__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1)实验现象: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__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____ _. (2)推理:若没有空气,将___听不到声音_ ___。 (3)该实验说明:_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改变每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为了控制变量,让每次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 (1)实验现象:_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2)该实验说明:_音调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乙实验(选填“甲”或“乙”)。 3.如图19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如图19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现象说明空气能传声,声音能传递能量 . 4.如图所示,拿一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 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量是__音调________,这说明 该特征量跟发声体振动的_频率_____有关。 5.下列实验或实例,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往鼓面上撤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用手机甲拨打放在真空罩的手机乙,能看到手机乙显示手机甲的,却听不到手机乙响铃.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 B.、硅光电池供电 C.水流的能量 D.核能 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小王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2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图2 5、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 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6、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 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 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 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 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8、在下图中,表示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甲、丁、乙、丙

中考物理声光热练习题一

中考物理声光热练习题一 命题人:康老师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8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小题3分 共30分) 1、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2、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12-8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 A B C D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时 间 t /min m 温度t /℃ 时 间 t /min m 温度t /℃ 时 间 t /min m 温度t /℃ 时 间 t /min m 温度t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5、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诗句,在我们鉴赏这些 忧美诗句的同时,常常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6、下图中画出了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光路 图是() A B C D 7、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8、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 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9、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 B.、硅光电池供电 C.水流的能量 D.核能 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小王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2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图2 5、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 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6、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 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 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 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 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 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8、在下图中,表示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甲、丁、乙、丙 9、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错误 ..的是 A.体温计用水银做测温液体,主要是因为水银的密度 很大 B.牙医借助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看清牙齿的背面

初中物理声光热测试题

声光热测试卷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不停止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3、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5.我们曾经体验过以下声现象,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 A.放在密闭玻璃罩里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的空气抽走后,铃声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 B.汽化和升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熔化 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8.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9.当室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 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0.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九年级物理声光热专题测试

2016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声光热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计60分) 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生听到教师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B.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速度快 D.真空不能传声 2.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3.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4.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 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5.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很可能是() A.4cm B.8cm C.10cm D.18cm 7.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影”,如“做手影游戏”、“看电影”、“湖中树的倒影”、“用照相机摄影”等。以上词语中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折射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摄影──光的反射 D.电影──光的直线传播 8.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阳光下人的影子 B.人在河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人在湖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D.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9.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 大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 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 10.如图所示,CD为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 处的乙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入射角是()

初中物理声光热测试题(含答案)

声光热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4分) 1.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估测值,最贴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袋方便面质量为100g B.教室内黑板的长度为15m C.百米短跑成绩为7.28s D.托起一枚鸡蛋用力20N 2.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一线 3.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4.如下图甲,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5.一盏探照灯装在西面看台上,灯光朝东斜向下射到没有水的游泳池底的中央,在将游泳池逐渐灌满水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A.向东移动 B.向西移动 C.先向东移动后向西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6.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冰水 甲乙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杯壁出现水珠的过程中发生了汽化现象 C.甲、乙两杯杯壁出现水珠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7.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8.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区发生7.0级地震.医护人员在灾后救援时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听诊器听伤员的心跳声和呼吸声,能起到改变这些声音音色的作用 B.用B超诊断伤员内脏是否受到损伤,利用了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的特点 C.救护站的红十字标志之所以是红色,因为红十字标志只反射红光 D.用针筒抽取药液时,药液因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而进入了针筒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 B.小提琴演凑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 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下列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水中的“白云” B.经放大镜放大的“字” 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D.树的影子中圆形的“光斑” 11.室内游泳池上方离水面6m处有一盏灯,从池边看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应() A.小于6m B.等于6m C.大于6m D.无法判定 1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这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冬天的湖面出现冰层,这是凝华现象 13.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以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 B.﹣100℃ C. 273℃D. 100℃ 14.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2020沪教版物理中考冲刺讲解练习:声光热实验(基础)知识讲解

中考冲刺:声光热实验(基础) 责编: 【中考展望】 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1、测量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是考查其他实验的基础。熟悉各种仪器及仪表的操作规则是解决这类测量型实验的基础。 2、实验考查中对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及实验操作顺序的考查是当前中考考点之一。要快速准确地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明确各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各实验操作顺序,当然,要在平时真正做过实验,而不是背实验,才能把这类习题回答好。 3、熟练地操作书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是实验复习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方能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4、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设计性”实验,这类实验不仅能充分反映教师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而且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这种题型仍是今后中考的热点。在扎实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平时要多加练习。 【方法点拨】 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原理定方向 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 (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 (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 (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 (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 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 (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然后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待测物理量的值。 4、实验的设计性 这种方法是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过程,然后应用物理公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待测物理量的表达式。 5、实验的开放性

声光热中考题精选(一)

α M 《声、光、热》中考题精选(一) 一、1.探究实验回顾: ⑴小红在探究光反射的定律时,得到下列几组数据: 请你仔细观察这个表格,有一组数据有错误。请你将错误之处圈出来,并改正在表格内。 ⑵小组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如上图所示, 当把蜡烛放在 点时,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回答问题: ⑴ 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 装了一块能够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 ,如右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 水平地面直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α= ;午后,随 着太阳西斜,α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 ⑵一条光线与凸透镜主光轴夹角为60°,斜向上入射到放在主光轴上方 的平面镜上,如右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请完成经平面镜反 射后的光路图,并标明光射向平面镜时的反射角的度数。 3.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图那样,让一束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 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 射角 入射角,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回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 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 ,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 线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 光线。 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了老师,老师 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⑴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 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 ( ) ⑵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① ;② 。 4.小强一组的同学类比着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凹面镜的成像 做了如下的研究。研究中他们得到了如下的光路图: (1)说明凹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 (2)在研究凹面镜的成像实验中,他们记录了如下的实验现象: 物体的位置 光屏上有无像 像的情况 A 有 倒立缩小 B 有 倒立放大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现象,他们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二.热拓展 1、收集信息探究: 自行车胎气打得太足,在阳光下容易爆裂 铁轨之间要留缝隙,否则天热易变形 次数 1 2 3 4 角i /o 10 30 40 60 角r /o 10 30 50 60

实验卷一:声光热实验

《声光热》实验练习 1、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______________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__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 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___(能/不能);理由:_______________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 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 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 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判断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平面成像特点:①如图所示,点燃蜡烛A 竖立在玻璃板前,再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移动,使蜡烛B 与A 的像完全重合,记下A 与B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A ,重做实验. ②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__. ③移去蜡烛B ,在其位置竖立一光屏,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光屏上 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蜡烛A 的像. 用外形相同的蜡烛B 来确定蜡烛A 成像的位置,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法. 若把上述实验中的玻璃板换成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蜡烛A 和 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移动光屏可承接倒____________ 的实像.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 桌面上,再把纸板ENF 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 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 点,纸板 FON 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 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 进行的操作是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 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纸板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初中物理声光热力电全套完整资料 精品

初中物理声光热力电全套完整资料 篇一:中考物理声光热力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2019中考物理声光热力专题综合训练注:总分150分,两个小时内完成。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8分)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2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是指声音的,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不同;3人们用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4光的三原色:、、。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反射角等于角。 (注:光路是的)5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折射光路是的)6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处,(2)调节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里,用镊子向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加上游码所对的。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2)加减砝码要用,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放在托盘上。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2)认清;(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的时候,总保持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因而不能用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

声光热模拟试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初中声光热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番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6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2.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B.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 D.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 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4.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岳阳年平均气温42℃B.某中学生质量50kg C.正常人1s内心跳75次D.物理教科书长260cm 5.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7.夏日,荷花盛开,漫步在荷塘边,闻到淡淡的花香,这是因为()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8.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C.0℃的冰变成0℃的水时,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中考冲刺之声光热实验题提高练习

中考冲刺之声光热实验题提高练习 1、实验桌上有A、B两个能正常使用且体积较小的手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一个金属刀,满足实验要求的塑料袋、泡沫塑料、细线若干,小明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能够传声。小明的主要实验步骤知下: ①将A手机放入塑料袋,用细线封口,手提细线,将装有手机A的塑料袋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且不接触容器。 ②用手机B拨通手机A。小明听到了手机A发出的声音。于是小明认为:水能够传声。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2、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__________。 3、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 A、取适当的温度计 B、观察它的量程; C、认清此温度计的分度值;

D、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E、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F、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液体中放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 G.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H.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温度计时,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________。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甲、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 5、小光同学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他猜想①油的沸点比水高;②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1)能够支持他的猜想①的事实是_____________。 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 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 C.油能漂在水面上 D.油比水难蒸发 (2)为了验证猜想②,小光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_____________相同的水和油,并测量它们的初始温度,两温度计的示数相同,如图所示,它们的初始温度为 _____________℃。 (3)在同样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25℃,油的温度达到30℃,由此可得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初中物理声光热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声光热测试题(含答案) 、选择题(每题 2分,共64 分) 1 ?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估测值,最贴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袋方便面质量为100g B.教室内黑板的长度为 15m C.百米短跑成绩为7.28s D.托起一枚鸡蛋用力 20N 2 .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 .三点一线 5. —盏探照灯装在西面看台上,灯光朝东斜向下射到 没有水的游泳池底的中央,在将游泳 池逐渐灌满水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 A. 向东移动 B .向西移动 C.先向东移动后向西移动 D .仍在原来位置 6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 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甲、乙两杯杯壁出现水珠的过程中发生了汽化现象 C. 甲、乙两杯杯壁出现水珠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声光热测试题 3 .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 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 4. 如下图甲,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 0点 .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 D

初中物理声光热测试题 (含答案 ) 3 7.有一体积为 30cm 3 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 237g 则( ) A . 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 . 此固体的密度为 7.9g/cm 3 C . 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 . 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8.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地区发生 7.0 级地震.医护人员在灾后救援时采取的措施 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听诊器听伤员的心跳声和呼吸声,能起到改变这些声音音色的作用 B . 用 B 超诊断伤员内脏是否受到损伤,利用了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的特点 C . 救护站的红十字标志之所以是红色,因为红十字标志只反射红光 D . 用针筒抽取药液时,药液因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而进入了针筒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 B ?小提琴演凑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 C.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D. 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下列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小于6m B .等于6m C .大于6m D .无法判定 1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这是升华现象 B .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 冬天的湖面出现冰层,这是凝华现象 13.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以已获得绝对温度为 100K 的高温超导 材料.绝对温度(T ),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 T= (t+273 ) K ,绝对温度100K 相当于( ) A . - 173 C B . - 100 C C . 273 C D. 100 C 14.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 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 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 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 A . 水中的“白云” B C .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D 11 .室内游泳池上方离水面 6m 处有一盏灯, 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应( ) .经放大镜放大的“字” .树的影子中圆形的“光斑” 从池边看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 B.、硅光电池供电 C.水流的能量 D.核能 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小王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2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图2 5、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 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6、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 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 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 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 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 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8、在下图中,表示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甲、丁、乙、丙 9、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错误 ..的是 A.体温计用水银做测温液体,主要是因为水银的密度 很大 B.牙医借助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看清牙齿的背面

中考冲刺:声光热实验(基础)知识讲解

中考冲刺:声光热实验(基础) 责编:武霞 【中考展望】 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1、测量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是考查其他实验的基础。熟悉各种仪器及仪表的操作规则是解决这类测量型实验的基础。 2、实验考查中对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及实验操作顺序的考查是当前中考考点之一。要快速准确地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明确各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各实验操作顺序,当然,要在平时真正做过实验,而不是背实验,才能把这类习题回答好。 3、熟练地操作书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是实验复习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方能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4、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设计性”实验,这类实验不仅能充分反映教师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而且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这种题型仍是今后中考的热点。在扎实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平时要多加练习。 【方法点拨】 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原理定方向 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 (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 (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 (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 (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 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 (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然后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待测物理量的值。 4、实验的设计性 这种方法是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过程,然后应用物理公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待测物理量的表达式。 5、实验的开放性 这种方法是多向思维、全面考虑、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把各种可能的方法都考虑到。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典型例题】 类型一、声现象

九年级物理《声光热》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声光热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不停止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3、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4、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 ) A.花发出的光是红色的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花发出的光是白色的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5、人眼在A处看到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如下图, 要使激光能照到鱼的身上,则激光应朝哪个方向射出() A。B点B。B点上方 C。B下方D。B左方或右方 6、若从平面镜中看到某车车牌号码为“10—18”,则该车的实际车牌号码为( ) A、81—01 B、10—18 C、01—18 D、18—10 7、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8、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是() A. f<2cm B. 2cm<f<4cm C. 4cm<f<5cm D. 5cm<f<8cm 9. 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10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1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 B.汽化和升华 C. 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熔化 1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D。冬天,瑞雪纷飞 C。秋天,薄雾缥缈13、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