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榀框架水平风载

一榀框架水平风载

一榀框架水平风载
一榀框架水平风载

一榀框架水平风载

1.1

水平风荷载计算

本工程为五层框架(局部六层),结构不高,且该结构为比较规整的矩形结构,则刚度均匀,风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较小,因此

可以不考虑空间整体作用。

1.1.1

原始设计资料

本设计基本风压为:w 0=0.65kN/m 2,根据任务书知结构离地面高度27.70.4528.15h m =+=。建筑所在地为城市,查规范得地面粗

糙度类别应为C 类。

1.1.2

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有关要求,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如下:

0w w z s z k μμβ=

为了方便计算,作用在该框架范围内的风荷载可以看成作用在框架节点处的集中荷载。其计算如下:

A w q z s z k 0μμβ= BH A =

o w -基本风压,2

00.65w kN m =

z β表示风振系数

s μ表示风荷载体形系数 z μ表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A 表示迎风面计算面积

B 表示迎风面宽度 H 表示迎风面计算高度,

根据荷载规范表8.2.1要求,取z μ=0.85。

h=28.15m ﹤30m 风振系数z β=1.0。风荷载体形系数s μ取值根据规范确定:高宽比H/B 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行平面建筑取1.3。该榀框架迎风面宽度B=(6+6)/2=6m 。简化计算迎风面计算高度H 为楼层梁上层的一半与下层的一半,计算底层时应计算至室外地平层。

1.1.3

风载计算

计算公式 : BH w A w q z s z z s z k 00μμβμμβ==,计算过程如表6.3。

表6.3: 层号 层高 离地高度

5 4.2 21.45 1 1.3 0.78 0.65

6 2.4 9.49 4 4.2 17.25 1 1.3 0.69 0.65 6 4.2 14.69 3 4.2 13.05 1 1.3 0.65 0.65 6 4.2 13.84 2 4.2 8.85 1 1.3 0.65 0.65 6 4.2 13.84 1

4.2

4.65

1 1.3

0.65

0.65

6 6.75

22.24

左风风荷载作用简图如图6.1:

图6.1

1.1.4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在风荷载作用下计算框架的层间侧移时按下式进行计算:

ij

j j D V ∑=

式中:j V —第j 层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总剪力标准值;

ij D ∑—第j 层在风荷载作用下该层所有柱的抗侧移刚度的总和; j μ?—框架第j 层的层间侧移量。

框架楼层层间侧移及层高之比的计算过程如下表(表6.4)。 表6.4:

根据上表层间最大位移为0.00084m 。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五章规定,框架结构中,层间最大位移与该层层高之比的限值为1/550。本框架的层间最大位为0.00017<1/550=0.0018,满足要求。

1.1.5

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1. 风荷载作用下柱反弯点法高度计算公式如下:

y n =y 0+y 1+y 2+y 3

式中:0y —标准反弯点高度与该层框架柱的比值

1y —该层框架的上下层梁刚度比发生变化时候的反弯点修正值 2y —该层框架因上层层高与该层层高不一致的修正值 3y —该层框架因下层层高与本层层高不一致时的修正值 风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柱子反弯点高度比的计算过程如如表6.5。

层号 )(kN F i )(kN V i )(kN D ij ∑ )(m j μ?

)(m h

h j μ?

5 9.49 9.49 39818.1 0.000238334 4.2 0.0000567 4 14.69 24.18 39818.1 0.000607262 4.2 0.0000540 3 13.84 38.02 39818.1 0.000954842 4.2 0.0000790 2 13.84 51.8

6 39818.1 0.001302423 4.2 0.0001000 1

22.24

74.1

33842.9

0.002469019

4.2

0.0001700

层数E柱 D 柱C柱A柱

5

n=5 j=5

k=2.43 y0=0.42

α3=1

3

y=0.0

y=0.42

n=5 j=5

k=2.15 y0=0.41

α3=1

3

y=0.0.

y=0.41

n=5 j=5

k=2.15 y0=0.41

α3=1

3

y=0.0

y=0.41

n=5 j=5

k=2.43 y0=0.42

α3=1

3

y=0.0

y=0.42

4

n=5 j=4

k=2.43 y0=0.47

a1=1 y1=0

a2=1 y2=0.0

a3=1 y3=0.0

y=0.47

n=5 j=4

k=2.15 y0=0.46

a1=1 y1=0

a2=1 y2=0.0

a3=1 y3=0.0

y=0.46

n=5 j=4

k=2.15 y0=0.46

a1=1 y1=0

a2=1 y2=0.0

a3=1 y3=0.0

y=0.46

n=5 j=4

k=2.43 y0=0.47

a1=1 y1=0

a2=1 y2=0.0

a3=1 y3=0.0

y=0.47

3

n=5 j=3

k=2.43 y0=0.5

a1=1 y1=0

a2=1 y2=0.0

a3=1 y3=0.0

y=0.5

n=5 j=3

k=2.15 y0=0.5

a1=1 y2=0

a2=1 y2=0.0

a3=1 y3=0.0

y=0.5

n=5 j=3

k=2.15 y0=0.5

a1=1 y1=0

a2=1 y2=0.0

a3=1 y3=0.0

y=0.5

n=5 j=3

k=2.43 y0=0.5

a1=1 y1=0

a2=1.23 y2=0.0

a3=1 y3=0.0

y=0.5

表6.5:

注:1、因为该品框架上层梁与下层梁的刚度相同,所以不考

虑y1。 2、对于最上层,不考虑y2修正

值。 3、对于最下层,不考虑y3修正值。

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的柱端剪力计算公式如下: j ij ij V D

D V ∑=

风荷载作用下各层柱上下柱端弯矩按下式计算:

.b i j i j

M V y h = .(1)u

i j i j M V y h

=- 风荷载作用下的①轴柱端剪力和柱端弯矩计算如表6.6。 表6.6:

2

n=5 j=2 k=2.43 y0=0.5 a1=1 y1=0 a2=1

y2=0.0

a3=1.14

y3=0.0 y=0.5 n=5 j=2 k=2.15 y0=0.5 a1=1 y1=0 a2=1

y2=0.0 a3=1.27 y3=0.0

y=0.5 n=5 j=2 k=2.15 y0=0.5 a1=1 y1=0 a2=1

y2=0.0 a3=1.27 y3=0.0

y=0.5 n=5 j=2

k=2.43 y0=0.5 a1=1 y1=0 a2=1.23 y2=0.0 a3=1

y3=0.0 y=0.420 1 n=5 j=1 k=2.77 y0=0.57 a2=0.875 y2=0

y=0.57 n=5 j=1 k=2.46 y0=0.60 a2=1 y2=0

y=0.6 n=5 j=1 k=2.46 y0=0.60 a2=1 y2=0 y=0.6 n=5

j=1

k=2.77 y0=0.57 a2=0.875 y2=0.0

y=0.57

层次柱

ij

ij i

ij

D

V V

D

=

∑y .

b

ij ij

M V yh

=.(1)

u

ij ij

M V y h

=-

5 E 1.9315253970.42 3.407210801 4.705195868 D 2.8134740340.41 4.84480228

6 6.971788656 C 2.8134740340.41 4.844802286 6.971788656 A 1.9315253970.42 3.407210801 4.705195868

4 E 4.9214208760.479.71488480810.95508287 D 7.1685776760.4613.8496920716.25833417 C 7.1685776760.4613.8496920716.25833417 A 4.9214208760.479.71488480810.95508287

3 E 7.7383135520.516.2504584616.25045846 D 11.271684170.523.6705367623.67053676 C 11.271684170.523.6705367623.67053676 A 7.7383135520.516.2504584616.25045846

2 E 10.555206230.522.1659330822.16593308 D 15.374790660.532.2870603932.28706039 C 15.374790660.532.2870603932.28706039

A 10.55520623 0.5 22.16593308 22.16593308 1

E 8.821598078 0.57 24.13589234 18.20777843 D 25.01836078 0.6 72.05287905 48.0352527 C 25.01836078 0.6 72.05287905 48.0352527 A 8.821598078

0.57

24.13589234

18.20777843

注::表中剪力的量纲为“KN ”;弯矩的量纲为“KN.m ”

2. 梁端弯矩及剪力、轴力计算

根据节点弯矩平衡可求出梁端弯矩。各梁弯矩应按其线刚度之比来分配。求出两端弯矩后根据弯矩与剪力的关系可求出梁的剪力。

弯矩计算简图如下:

中跨弯矩: 112()/()M M M i i i =+?+下上1 2122()/()M M M

i i i =+?+下上 边跨弯矩: 1M M M

=+下上 剪 力:l

M M V b

b b 2

1+= 轴 力:

∑=-=n

i

k r b l b i V V N )(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的计算如表6.7。 表6.7:

框架柱弯矩表

柱号层号

中柱E

(KN m

?)

中柱D

(KN m

?)

中柱C

(KN m

?)

边柱A

(KN m

?)

顶层

上柱 4.705 6.971 6.971 4.705

下柱 3.407 4.845 4.845 3.407 5

上柱10.955 16.258 16.258 10.955

下柱9.715 13.85 13.85 9.715

4

上柱 16.25 23.67 23.67 16.25 下柱 16.25 23.67 23.67 16.25 3

上柱 22.166 32.287 32.287 22.166 下柱 22.166 32.287 32.287 22.166 2 上柱 26.844 37.273 37.273 26.844 下柱

35.584

55.91

55.91

35.584

框架梁弯矩表

层号

梁ED 跨(KN m ?) 梁DC 跨(KN m ?) 梁CA 跨(KN m ?)

5

ED M =4.705

DC M =1.875 AC M =4.705

DE M =5.096

CD M =1.875 CA M =5.096 4

ED M =14.36

DC M =5.676

AC M =14.36

DE M =15.426 CD M =5.676 CA M =15.426 3

ED M =25.926

DC M =10.093

CA M =25.926

DE M 27.427 CD M =10.093 DE M 27.427 2

ED M =38.416 DC M =15.05 CA M =38.416 DE M =40.905

CD M =15.05

DE M =40.905

1

ED

M=49.01

DC

M=18.712

AC

M=49.01

DE

M50.848

CD

M=18.712

CA

M50.848

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算表

层号梁

l

b

M

(KN m

?

r

b

M

(KN m

?)

b

V

(KN)

E

N(KN)

D

N

(KN)

C

N(KN)

A

N(KN)

顶层ED 4.705 5.096 -1.203

-1.203 0.067 -0.067 1.203 DC 1.875 1.875 -1.136

CA 5.096 4.705 -1.203

5 ED 14.362 15.42

6 -3.655

-4.858 0.282 -0.282 4.858 DC 5.676 5.676 -3.44

CA 15.426 14.362 -3.655

4 ED 25.926 27.427 -6.546

-11.404 0.711 -0.711 11.404 DC 10.093 10.093 -6.117

CA 27.427 25.926 -6.546

注: 1.表中梁端弯矩、剪力均以绕梁端截面顺时针方向旋转为正;柱轴力以受压为正。

2.表中l

b M 、r

b M 分别表示同一梁

的左端弯矩及右端弯矩。

经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图如:图

6.2、图6.3、图6.4.

图6.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 (单位:m kN )

3 ED 38.416 40.905 -9.733 -21.137

1.323

- 1.323

21.137

DC 15.05 15.05 -9.121 CA

40.905 38.416 -9.733 2 ED 49.01 50.848 -12.253 -33.39

2.235

-2.235

33.39

DC 18.712 18.712 -11.341 CA

50.848

49.01

-12.253

kN ) 图6.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单位:m

图6.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轴力图(以受压为正单位:kN)

图6.4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的剪力图(截面顺时针为正单位:kN)

层框架结构一榀框架手算计算书(一类建筑)

济南某培训中心综合楼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拟建5层培训中心,建筑面积4500m 2,拟建房屋所在地的设防参数,基本雪压S 0=0.3kN ·m 2,基本风压ω0=0.45kN ·m 2地面粗糙度为B 类。 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主体5层,首层高度3.6m,标准层3.3m,局部突出屋面的塔楼为电梯机房层高3.0m,外墙填充墙采用300mm,空心砖砌筑,内墙为200mm 的空心砖填充,屋面采用130mm ,楼板采用100mm 现浇混凝土板,梁高度按梁跨度的1/12~1/8估算,且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截面宽度可取梁高的1/2~1/3,梁宽同时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应小于250mm,柱截面尺寸可由A c ≥ c N f N ][μ 确定本地区为四级抗震,所以8.0=c μ,各层重力荷载近似值 取13kN ·m -2,边柱及中柱负载面积分别为7.8 6.9226.91?÷=m 2 和7.8(6.92 2.72)37.44?÷+÷=m 2. 柱采用C35的混凝土(f c =16.7N ·mm 2,f t =1.57N ·mm 2) 第一层柱截面 边柱 A C = 31.326.9113105 1702810.816.7????=?mm 2 中柱 A C = 31.2537.4413105 2276950.816.7 ????=?mm 2 如取正方形,则边柱及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39mm 和399mm 。 由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其它因素,本设计取值如下: 1层: 600mm ×600mm ; 2~5层:500mm ×500mm 表1 梁截面尺寸(mm)及各层混凝土等级强度 层次 砼等级 横梁(b ×h) 主梁(b ×h) 次梁(b ×h) AB 、CD 跨 BC 跨 1 C35 350×500 350×400 400×700 300×450 2~5 C30 300×500 300×400 350×700 300×450

一榀框架结构荷载计算书

毕业设计 题目一榀框架计算书 班级土木工程2006级高本学生姓名孟凡龙 指导老师

2011.5 摘要 本工程为济南某综合教学楼楼,主体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柱均为现浇,建筑面积约为3000m2,宽35米,长为60米,建筑方案确定。建筑分类为乙类公共类建筑,二类场地,抗震等级三级。 .

目录 第一章框架结构设计任务书 (1) 1.1工程概况 (1) 1.2设计资料 (2) 1.3设计内容 (2) 第二章框架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图确定 (2)

2.1梁柱界面确定 (2) 2.2结构计算简图 (2) 第三章荷载计算 (5) 3.1恒荷载计算: (5) 3.1.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5) 3.1.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5) 3.1.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6) 3.1.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7) 3.1.5恒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 (8) 3.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9) 3.2.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9) 3.2.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9) 3.2.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9) 3.2.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10) 3.2.5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10) 3.3风荷载计算 (11) 第四章结构内力计算 (15) 4.1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5) 4.2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5) 4.3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33) 第五章内力组合 (34) 5.1框架横梁内力组合 (38) 5.2柱内力组合 (46) 第六章配筋计算 (60) 6.1梁配筋计算 (60) 6.2 柱配筋计算 (75) 6.3楼梯配筋计算 (80) 6.4基础配筋计算 (84) 第七章电算结果 (80) 7.1结构电算步骤 (86) 7.2结构电算结果 (87) 参考文献 (112)

三等跨框架结构风荷载计算

1.1.1 风荷载计算 本部分参考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12年版),以下简称荷载规范。 对于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是,按下式计算: 0k z s z w w βμμ= (2-4-12) 式中 k w —风荷载标准值(2kN m ); z β—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 s μ— 风荷载体型系数;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 —基本风压(2kN m )。 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西安地区重现期为50年的基本风压0w =0.352kN m ,地面粗糙度为C 类,风荷载体型 系数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续表8.3.1第8项可知s μ=0.8(迎风面)s μ=-0.4(背风面),本建筑的背风侧被建筑 物完全挡住且距离特别近,则只考虑迎风侧。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 :按C 类地区查表如下, 离地面高度Z(m) 4.2 7.8 11.4 15 18.6 z μ 0.74 0.74 0.74 0.74 0.812 风振系数z β: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结构,应采用风振 系数z β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本设计中,房屋高度H<30m ,H/B=18.6/18=1.03<1.5,则不需要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取z β=1.0。 现取s 轴一榀框架进行计算,轴线框架的负荷宽度B= 4.2 4.2 4.22 += 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上的荷载,如下表2-4-5。 表2-4-5 风荷载计算 层次 )(m Z Z β S μ z μ w k w )(2m A ()w F kN ) (kN V

#五层框架结构教学楼计算书

某中学教学楼结构设计计算书 Ⅰ、构件截面尺寸选择和荷载计算 (1)设计基本资料 按设计任务规定的组别,选择开间尺寸为7200mmx9000mm ,纵向有12跨,每跨4500mm,横向有3跨,边跨尺寸7200mm ,中间跨尺寸3000mm 。按此参数和建筑设计中已经进行平面布置。 (2)主要设计参数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及有关规定,确定如下主要的设计参数: ①抗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设计分组:第一组;房屋高度低于30m ,可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②基本风压:20/5.30m kN W =,C 类粗糙度 ③雪荷载标准值:2m /.50kN S K = ④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本建筑为一般民用建筑,安全等级二级;在抗震设计时是丙类建筑 ⑤基础顶面设计标高的确定:建筑标高±0.000,建筑绝对标高57.50m ,室外地坪标高-0.450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基础持力层可以设计在粉质粘土上,选择独立基础时,基础顶面标高可设在-1.0m —-1.6m 之间 ⑥活荷载标准值及相应系数:按房屋的使用要求,可查得教学楼露面活荷载标准值0.2=k q 2/m kN ,组合值系数7.0c =?,准永久值系数5.0=q ? (2)材料的选择 ①混凝土 除基础垫层混凝土选择C15外,基础及以上各层混凝土强度均选C25。 ②钢筋 框架梁、柱等主要构件纵向受力筋选择HRB335级钢筋,构造钢筋、板筋及箍筋选择HPB 级钢筋。 (3)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的选择 ①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主体结构为5层,底层高度4.2m ,其余各层3.9m 。

外墙240mm ,内墙120mm ,隔墙100mm ,门窗布置见门窗洞口总表。 ②构件截面尺寸的选择 a.根据平面布置,双向板短向跨度m l 5.4=,取板厚h=150mm, 35 1 3014500150> ==l h ,满足要求。 b.框架梁 边横梁,=l 7200mm,mm b h b mm h l h 3003 1 ~21,700141~81=?==?= 取 跨中横梁,mm b mm h mm l 250,500,3000===取 纵梁,mm b mm h mm l 250,500,4500===取 次梁,mm b mm h l h mm l 250,600,18 1 ~121,7200====取 c.柱截面尺寸 当选择基础标高为-1.200m 时,则一层柱的高度为4.2m+1.2m=5.4m ,按 mm H b c 360015 ==,又框架主梁b=300mm ,则初选柱截面宽度mm b c 500=, 故中柱截面初选尺寸mm mm h b c c 500500?=? 简单验算: 假定楼层各层荷载设计值为162/m kN ,则底层中柱的轴力近似为 kN N .43110.5012.54.2716=????=7.90,8.10, 4.50.1,4.54.311000======?查表得,b l m H l m H kN N 满足要求 %,3%8.70.61959300 500 5009.1197.09.010.43110.90' 2 3' <=?==??-??=-=c c S y c S h b A mm f A f N A ρ? 边柱承受轴力较小,但承受弯矩相对较大,按轴心受压验算,取1.5N ,有 kN N 46656.50.5112.54.2716=?????=

品质体系框架图.

品质体系框架图 图中各缩写词含义如下: QC:Quality Control 品质控制 QA:Quality Assurance 品质保证 QE:Quality Engineering 品质工程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来料品质控制 LQC:Line Quality Control 生产线品质控制 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品质控制 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终品质控制 SQA:Source (Supplier) Quality Assurance 供应商品质控制 DCC:Document Control Center 文控中心 PQA:Process Quality Assurance 制程品质保证 FQA:Final Quality Assurance 最终品质保证 DAS:Defects Analysis System 缺陷分析系统 FA:Failure Analysis 坏品分析 CPI:Continuous Process Improvement 连续工序改善 CS:Customer Service 客户服务 TRAINNING:培训 一供应商品质保证(SQA) 1.SQA概念 SQA即供应商品质保证,识通过在供应商处设立专人进行抽样检验,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价而从最源头实施品质保证的一种方法。是以预防为主思想的体现。

2.SQA组织结构 3.主要职责 1)对从来料品质控制(IQC)/生产及其他渠道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把结果反馈给供应商,并要求改善。 2)耕具派驻检验远提供的品质情报对供应商品质进行跟踪。 3)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品质隐患。 4)根据实际不定期给供应商导入先进的品质管理手法及检验手段,推动其品质保证能力的提升。 5)根据公司的生产反馈情况、派驻人员检验结果、对投宿反应速度及态度对供应商进行排序,为公司对供应商的取舍提供依据。 4.供应商品质管理的主要办法 1)派驻检验员 把IQC移至供应商,使得及早发现问题,便于供应商及时返工,降低供应商的品质成本,便于本公司快速反应,对本公司的品质保证有利。同时可以根据本公司的实际使用情况及IQC的检验情况,专门严加检查问题项目,针对性强。 2)定期审核 通过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供应商进行审核,有利于全面把握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要求改善,从而从体系上保证供货品质定期排序,此结果亦为供应商进行排序提供依据。 一般审核项目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品质。 B.生产支持。 C.技术能力及新产品导入。 D.一般事务. 具体内容请看“供应商调查确认表”. 3)定期排序 排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供应商的品质及综合能力,以及为是否保留、更换供应商提供决策依据.排序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SQA批通过率:一般要求不低于95%。 B.IQC批合格率:一般要求不低于95%。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

第8章 一榀框架计算 8.7框架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承受的荷载主要有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其中恒载、活载为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为水平作用。手算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时,采用近似方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分层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反弯点法、D 值法。在计算各项荷载作用下的效应时,一般按标准值进行计算,然后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8.7.2框架内力计算 1.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1)计算简图 将图8-12(a )中梁上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其中a=1.8m ,l=6.9m , =1800/69000.26a l α==,顶层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值: 2 3 2 3 12+=120.26+0.2621.31=18.8kN m q αα-?-??()(),顶层总均布荷载为18.8+4.74=23.54kN m 。其他层计算方法同顶层,计算值为21.63kN m 。中间跨只作用有均布荷载,不需折算。由于该框架为对称结构,取框架的一半进行简化计算,计算简图见8-19。 (2)弯矩分配系数 节点A 1:101044 1.18 4.72A A A A S i ==?= 111144 1.33 5.32A B A B S i ==?= 12120.940.94 1.61 5.796A A A A S i =?=??= ()0.622 1.3330.84415.836A S =++=∑ 1010 4.72 0.29815.836 A A A A A S S μ= ==∑

图8-19 恒载作用下计算简图(括号内数值为梁柱相对线刚度) 1111 5.32 0.33615.836 A B A B A S S μ= ==∑ 1212 5.796 0.36615.836 A A A A A S S μ= ==∑ 节点B 1:11112 1.12 2.24B D B D S i ==?= 18.076B S =∑

框架结构风荷载作用下弯矩计算.doc

4.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 4. 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0k z s z ?βμμ?= 其中k ?——垂直与建筑物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z β——Z 高度上的风振系数,因结构高度H=18m<30m ,B=14.4m ,H/B=1.25<1.5,可取1.0 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根据建筑物体型查得s μ=1.3 z μ——Z 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可根据地面粗糙程度C 类和各层离地面高度查规范求得 0?——基本风压 取 0.45kN/m 2 B ——迎风面的宽度 B=6m 等效节点集中风荷载如图:

图4.6.1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 4. 2 风荷载作用下抗侧移计算 侧移刚度D 计算: A 轴柱 B 轴柱 C 轴柱 D 轴柱 c i K i = ∑ 445.4100.767.110?=? 44(5.4 4.7)10 1.427.110+?=? 44(5.4 4.7)10 1.427.110+?=? 4 4 5.4100.767.110?=? 0.52c K K α+= + 0.46 0.56 0.56 0.46 212c jk c i D h α= 18931 23046 23046 18931 j D ∑ 83954 表4.6.2底层侧移刚度D

表4.6.3 2-5层侧移刚度D 表4.6.4 各层间相对转角 侧移验算:层间侧移最大值1/7609<1/550,满足要求。 4.3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求得框架柱侧向刚度后,根据下式可将层间总剪力分配给该层各柱: 1 jk jk j m jk k D V V D == ∑ 式中 jk V ———第j 层第k 柱所分配到的剪力 jk D ———第j 层第k 柱的侧向刚度D 值 m ———第j 层框架柱数 j V ———第j 层框架柱所承受的层间总剪力 求得各柱所承受的剪力后,假定除底层柱以外,其余各柱的上下端节点 转角均相 同,即除底层柱以外,其余各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高层的中点,对于底层柱则假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一榀框架计算书范例)

1 结构设计说明 1.1 工程概况 *********** 1.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1.2.1 设计依据 a) 国家及浙江省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 b) 本工程各项批文及甲方单位要求。 c) 本工程的活载取值严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 1.2.2 设计资料 1 房屋建筑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 混凝土结构(上、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基础工程同济大学出版社 4 建筑结构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5 结构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 地基与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7 工程结构抗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 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科学出版社 10 实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BG5000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BG50105-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I0I-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 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3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施工资料集成中国电力出版社

框架结构一榀框架手算计算书

某培训中心综合楼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拟建5层培训中心,建筑面积4500m 2,拟建房屋所在地的设防参数,基本雪压S 0=0.3kN ·m 2,基本风压ω0=0.45kN ·m 2地面粗糙度为B 类。 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主体5层,首层高度3.6m,标准层3.3m,局部突出屋面的塔楼为电梯机房层高3.0m,外墙填充墙采用300mm,空心砖砌筑,内墙为200mm 的空心砖填充,屋面采用130mm ,楼板采用100mm 现浇混凝土板,梁高度按梁跨度的1/12~1/8估算,且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截面宽度可取梁高的1/2~1/3,梁宽同时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应小于250mm,柱截面尺寸可由A c ≥ c N f N ][μ 确定本地区为四级抗震,所以8.0=c μ,各层重力荷载近似值 取13kN ·m -2,边柱及中柱负载面积分别为7.8 6.9226.91?÷=m 2 和7.8(6.92 2.72)37.44?÷+÷=m 2. 柱采用C35的混凝土(f c =16.7N ·mm 2,f t =1.57N ·mm 2) 第一层柱截面 边柱 A C = 31.326.9113105 1702810.816.7????=?mm 2 中柱 A C = 31.2537.4413105 2276950.816.7 ????=?mm 2 如取正方形,则边柱及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39mm 和399mm 。 由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其它因素,本设计取值如下: 1层: 600mm ×600mm ; 2~5层:500mm ×500mm 表1 梁截面尺寸(mm)及各层混凝土等级强度 1 3.60.45 2. 2 1.10.1 5.05h m =++--=。

榀框架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 上海杨浦科技园区活动中心建筑与结构设计,采用现浇混凝土 框架结构,主体结构为五层,一至五层建筑物层高分别为5m、4m、4m、3m、3m。建筑为上人屋面,楼顶有突出的小房间,层 高为3m。建筑面积约为 m2。±相当于绝对标高,室内外高差 为450mm。 2、基本参数 本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抗震等级为三级,轴压 比限值取。地面粗糙类别为C类,基本风压为 m2,基本雪压 为m2, 本设计均采用混凝土强度C40: f c=/mm2,f t=mm2, f tk=/mm2,普通钢筋强度采用HRB 400:f y=360N/mm2,f yk=400N /m m2。 二、结构布置和计算简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确定 主梁跨度为l0= ,h=(1/15~1/10)l0=560~840mm 取

h=700mm,b=(1/3~1/2)h=233~350mm 取b=350mm,中间各梁调整b=300mm。 后经计算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边梁调整为h=900mm,中间各梁调整为h=800mm。 次梁跨度为l0=8m ,h=(1/18~1/12)l0=444~667mm 取h=500mm ,b=(1/3~1/2)h=167~250mm 取b=200mm 框架柱采用矩形柱,底层层高为H=5m,b=(1/15~1/10)H=333~500mm 取b=450mm,h=(1~2)b=450~900mm 取h=450mm 后经验算轴压比不合格,柱尺寸调整为700mm700mm。 结构计算简图 注(图中数字为线刚度,单位:10-3E C) AB跨梁=DE跨梁:i=2E C1/3/= BC跨梁=CD跨梁:i=2E C1/3/8= 四五层柱:i=E C1/3/3=610-3E C 二三层柱:i=E C1/3/4= 底层柱:i=E C1/3/= 三、荷载计算 1、恒荷载计算 (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风电场工程建设标准与成果汇编

风电场工程建设标准与成果汇编 第一篇国家政策法规 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3]408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3]1403号) 附件一: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 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5]899号) 附件一: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4、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511号) 附件: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1906号) 附件:全国风力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表 6、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工程定额和造价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发改办能源[2008]135号) 7、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定额和造价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8]649号)附件: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定额和造价工作管理办法

8、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办法》的通知(水电规办[2008]0001号) 附件:风电场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办法 9、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和《风电标准体系框架》的通知(国能科技[2010]162号) 10、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36号) 11、国家能源局《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1]285号) 12、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47号) 13、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风电场项目后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310号)第二篇国家技术标准与技术规定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4]865号) 附件: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5]899号) 附件二: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

【建筑工程设计】一榀框架计算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手算全过程

【建筑工程设计】一榀框架计算土木工程毕业设 计手算全过程

一框架结构设计任务书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成都万达购物广场----成仁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柱均为现浇,建筑面积约为5750m2,宽27米,长为45米,建筑方案确定。建筑分类为乙类公共类建筑,二类场地,抗震等级三级。 图1-1 计算平面简图 1.2 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3155KN/m2 2)抗震设防: 设防烈度7度 3)屋面做法: 20厚水泥砂浆面层 一层油毡隔离层 4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15厚高分子防水卷材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 1:6水泥焦渣1%找坡层,最薄处30厚 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粉底 4)楼面做法: 8~13厚铺地砖面层

100厚钢筋砼楼板 吊顶 1.3设计内容 1)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框架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 3)框架纵横向侧移计算; 4)框架在水平及竖向力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5)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 6)节点验算。 二框架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确定 2.1 梁柱截面的确定 通过查阅规范,知抗震等级为3级,允许轴压比为[μ]=0.85

由经验知n=12~14kn/m2 取n=13kn/m2 拟定轴向压力设计值N=n?A=13kn/m2×81m2×5=5265KN 拟定柱的混凝土等级为C30,f c=14.3N/mm2柱子尺寸拟定700mm× 700mm μ===0.75<[μ]=0.85 满足 初步确定截面尺寸如下: 柱:b×h=700mm×700mm 梁(BC跨、CE、EF跨)=L/12=9000/12=750mm 取h=800mm,b=400mm 纵梁=L/12=9000/15=600mm 取h=600mm,b=300mm 现浇板厚取h=120mm

框架结构设计(阶段Ⅲ)计算书参考

5 水平风荷载作用计算 5.1 水平风荷载 5.1.1 结构各楼层标高处风荷载标准值 对于一般多高层框架,其侧移由于柱的轴向变形所引起的侧移值很小,可忽略不计,一般仅考虑梁、柱弯曲所引起的侧移。水平荷载作用引起的侧移可采用D 值法近似估算。 下面进行风荷载计算: (1) 风荷载标准值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风荷载标准值,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依据参考文献[1]第7.1.1条:按下式计算: 0k z s z ωβμμω= 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的均布风荷载可转化为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其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2z k i j h h B ωω=+ 式中:k ω——单位面积风荷载标准值(kN/m 2) z ω——风荷载标准值(kN ) ωo ——基本风压,本设计广东省江门市区ωo =0.6kN/m 2; βz ——风振系数,本设计属于高度不超过30m 或高宽比小于1.5的房屋建筑故取βz =1.0; 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依据参考文献[4],第4.2.3条: 本设计属于结构高宽比H/B 不大于4的矩形结构,所以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1.3; μz ——风压变化系数,本设计因建在江门市市区,所以地面粗糙度为B 类; h i ——下层柱高; h j ——上层柱高,对顶层为女儿墙高度的2倍; B ——迎风面宽度B ,根据建筑图及所选取的计算单元本设计取:B =8.1m 。 2)沿房屋高度分布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如表5.1所示。风荷载作用图如图5.1。 表5.1 集中风荷载作用标准值

图5.1 水平风荷载作用图(单位:kN) 5.1.2 侧移刚度D 值和柱的反弯点 D 值法又称作改进的反弯点法,是对柱的抗侧刚度和柱的反弯点位置进行修正后计算框架内力的一种方法。 (1)框架柱抗侧移刚度1D 值计算下: 底层边柱(A 、C 柱): 底层中柱(B 柱): 二层边柱(A 、C 柱): kN/m 1024.3512/6.06.01015.312124 3 3731?=????==h EI D kN/m 1097.75 12/75.075.01015.312124 3 3731?=????==h EI D kN/m 1052.95 .312 /6.06.01015.3121243 3731?=????==h EI D

一榀框架结构设计手算+电算

一榀框架结构设计手算+电算

前言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之前在专业知识上面的一次检验,是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在毕业设计阶段,要求要学会综合应用以前大学四年学到的专业课程,还有必要的设计规范和施工图集。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延伸。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框架结构体系的布置特点、结构传力途径以及计算简图的确定方法,掌握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实用方法;掌握现浇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框架的截面设计原理、抗震构造要求及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熟练阅读工程地质报告,熟悉施工图的内容、工作步骤及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次设计要求布图合理,图线清晰,尺寸齐全,注文工整,能最大程度的表达设计意图,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结构设计计算书要求方法合理,计算正确,排版工整,逻辑通顺。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Ⅳ 目录 第1章设计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工程地质条件 (1) 1.3气象资料 (2) 1.4抗震设防烈度 (2) 第2章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3) 2.1材料 (3) 2.2结构平面布置 (3) 2.2.1结构平面布置 (3) 2.3框架梁截面尺寸初步估算 (4) 2.3.1横向框架尺寸 (4) 2.3.2 纵向框架梁尺寸 (5) 2.3.3纵向次梁 (5) 2.3.4卫生间纵向次梁 (5) 2.3.5框架柱截面估算 (6) 第3章现浇楼板设计 (8) 3.1现浇楼板计算 (8)

框架结构风荷载作用下弯矩计算培训资料

框架结构风荷载作用下弯矩计算

4.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 4. 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0k z s z ?βμμ?= 其中k ?——垂直与建筑物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z β——Z 高度上的风振系数,因结构高度H=18m<30m ,B=14.4m ,H/B=1.25<1.5,可取1.0 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根据建筑物体型查得s μ=1.3 z μ——Z 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可根据地面粗糙程度C 类和各层离地面高度查规范求得 0?——基本风压 取 0.45kN/m 2 B ——迎风面的宽度 B=6m 表4.6.1 集中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等效节点集中风荷载如图:

图4.6.1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 4. 2 风荷载作用下抗侧移计算 侧移刚度D 计算: 底层侧移刚度:(底层柱高=4.55m ) A 轴柱 B 轴柱 C 轴柱 D 轴柱 c i K i = ∑ 445.4100.767.110?=? 44(5.4 4.7)10 1.427.110+?=? 44(5.4 4.7)10 1.427.110+?=? 4 4 5.4100.767.110?=? 0.52c K K α+= + 0.46 0.56 0.56 0.46 212c jk c i D h α= 18931 23046 23046 18931 j D ∑ 83954 表4.6.2底层侧移刚度D

2-5层侧移刚度:(标准层高度=3.6m ) 表4.6.3 2-5层侧移刚度D 表4.6.4 各层间相对转角 侧移验算:层间侧移最大值1/7609<1/550,满足要求。 4.3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求得框架柱侧向刚度后,根据下式可将层间总剪力分配给该层各柱: 1 jk jk j m jk k D V V D == ∑ 式中 jk V ———第j 层第k 柱所分配到的剪力 jk D ———第j 层第k 柱的侧向刚度D 值 m ———第j 层框架柱数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力计算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b /l I E i b c b = (5-1)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 I 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2、柱的线刚度: c c c c h I E i /= (5-2) 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 一品框架计算简图: 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212c c c h i D α= (5-3) 式中:c α—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K K c +=2α(一般层);K K c ++=25.0α(底层) K —梁柱线刚度比,c b K K K 2∑= (一般层);c b K K K ∑=(底层) ①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 A 、E 轴柱:68.010 5.61045.4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18.1105.6102.345.410 10=??+== ∑)(c b i i K ② 标准层的侧移刚度 边柱的侧移刚度: A 、E 轴柱:51.010 72.821045.422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88.01072.82102.345.42210 10 =???+?== ∑)(c b i i K

风荷载例题

例题1: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为矩形,纵向各轴线间距离为4.2m ,层高为3.6m ,室内外高差0.6m ,地貌为B 类,所在地区基本风压值w 0为0.55kN/m 2 。求,顺风向风对一榀横向中框架各层节点产生的风荷载标准值。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z)(老规范) 离地面高度(m ) 地面粗糙度B 5 1.00 10 1.00 15 1.14 解:建筑总高h <30m ,取βz =1.0 层数 βz μs z μz w 0 w z 1 1.0 1.3 4.2 1.00 0.55 0.715 2 7.8 1.00 0.715 3 11.4 1.04 0.744 一榀横向中框架各层节点产生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1 1 4. 2 3.60.715 4.211.71kN 2P =?+??= ()21 3.6 3.60.715 4.210.81kN 2P =?+??= 31 3.60.744 4.2 5.62kN 2 P =???= 例题2:某金工车间,外形尺寸及部分风载体型系数如图所示,基本风压2 00.45kN /m ω=, 柱顶标高为10m +,室外天然地坪标高为0.30m -,1=2.1m h ,2=1.2m h ,地面粗糙类别为B ,排架计算宽度6m B =。求作用在排架上的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 .解:(1)求21,q q ,

离地10m 时,0.1=z μ,离地15m 时,14.1=z μ,当离地10.3m 时, ()1.141 110.3101 .011510 z μ-=+ ?-=- ()10.8 1.010.456 2.18/k q kN m =???=→ ()20.5 1.010.456 1.36/k q kN m =???=→ (2)求w 屋顶与檐口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均按檐口离室外地坪的高度10.3+2.1=12.4 ()1.141 112.410 1.071510 z μ-=+ ?-=- ()()0.80.5 2.10.50.6 1.2 1.070.4567.54k w kN =+?+-????=????

(定稿实施版)风电项目文件分类与编号管理规定

麻黄山马斯特风电项目部项目管理文件分类与编号管理规定 大水坑哈纳斯风电项目部项目管理文件分类与编号管理规定 惠安堡马斯特风电项目部项目管理文件分类与编号管理规定 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宁夏风电项目部(EPCM ) 项目管理文件分类与编号管理规定 编号: AF1144-01-GZZD-ZH-001 AF1143-01-GZZD-ZH-001 AF1179-01-GZZD-ZH-001 1 目的 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文件、图纸、资料,这些文档是项目沟通的主要方式,是项目执行的依据和重要凭证。为保证EPCM 项目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满足各方对文档管理的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宁夏风电项目部(EPCM )项目管理文件的分类和编号规则和方法。施工技术资料的分类和编号规则和方法按国家、电力行业相关规定执行。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引用标准如下: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典型表式》(2001版) 《工程总承包项目文件分类与编号管理规定》 Q/HB 2-M142-2009 4 术语和定义 4. 1 项目管理文件 指建设项目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文件。 4. 2 项目管理文件分类 将EPCM 项目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文件,结合文件内容所记述和反应实物属性关系对文件进行分组的过程。 4. 3 项目管理文件编号 以代字或代号形式赋予文件实体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文件排列顺序的一组代码。 5 项目管理文件的分类 项目管理文件按内容分为二十二类,分类及每个类目所含内容见附录A 《EPCM 项目管理文件内容及分类表》。 6 项目管理文件的编号 项目管理文件的编号有两类,一类为登记编号,一类为原文编号。 6. 1 登记编号 接收或分发项目管理文件时按项目管理文件分类对文件进行的编号。登记编号一般由文控资料人员编写,记录在文件接收登记表和文件首页右上角(一般为铅笔标注)。 6. 2 原文编号 对项目管理文件本身的编号。一般由文件编制人编写,记录在文件编号位置上。 2010-04-15 发布 2010-04-15 实施

框架结构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黑龙江省某市兴建六层商店住宅,建筑面积 4770平方米左右,拟建房屋所在地震动参数08. 0m ax =α, 40. 0T g =,基本雪压-20m 6KN . 0S ?=,基本风压-20m 40KN . 0?=?,地面粗糙度为B 类。 地质资料见表1。 表1 地质资料 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要求, 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 其标准层建筑平面、结构平面和剖面示意图分别见图纸。主体结构共6层,层高1层为3.6m , 2~6层为2.8m 。 填充墙采用陶粒空心砌块砌筑:外墙400mm;内墙200mm 。窗户均采用铝合金窗,门采用钢门和木门。 楼盖及屋面均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楼板厚度取120mm,梁截面高度按跨度的 1/812/1~估算,尺寸见表2,砼强度采用mm43N . 1f , mm3KN.14f(C-2t -2c 30?=?=。 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

表2 梁截面尺寸(mm 柱截面尺寸可根据式c N f ][N A c μ≥ 估算。因为抗震烈度为7度,总高度30m <,查表 可知该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轴压比限值8. 0][N =μ;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近似取12-2m KN ?,由图 2.2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2m 35. 4?和2m 8. 45. 4?。由 公式可得第一层柱截面面积为 边柱32c 1.34.5312106 A 98182mm0.814.3?????≥=? 中柱23c mm51049114.3 8. 06 10128. 45. 425. 1A =??????≥ 如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和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71mm和389mm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本设计框架柱截面尺寸取值均为600m m 600m m?,构造柱取

一榀框架计算书

目录 1. 工程设计基本资料及计算参数 (2) 1.1工程概况 (2) 1.2构造做法-参照L06J002 (2) 1.3基本参数及设置依据 (4) 1.4结构平面布置 (5) 1.5竖向荷载统计 (5) 1.6竖向荷载作用 (9) 1.7水平荷载 (30) 1.8横向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36) 2. 内力计算与内力组合 (39) 2.1横向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39) 2.2横向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50) 2.3⑨轴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55) 3 结构截面配筋设计 (69) 3.1极限状态验算 (69) 3.2框架梁截面设计 (69) 3.3框架柱截面设计 (80) 3.4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承载力计算 (89) 3.5楼板配筋计算 (90) 4. 楼梯、基础设计 (94) 4.1楼梯设计 (94) 4.2基础设计 (98)

1.工程设计基本资料及计算参数 1.1工程概况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框架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为三级。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1.2构造做法-参照L06J002 1.2.1屋面 1、普通屋面 ?25mm厚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光1×1m分格,密封胶嵌缝 ? 1.2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刷基层处理剂一道 ?20 厚1:3 水泥砂浆找平 ? 1.2 厚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刷基层处理剂一道 ?20 厚1:3 水泥砂浆找平 ?40 厚(最薄处)1:8(重量比)水泥珍珠岩找坡层2%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7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2、钢筋砼雨篷 ?25 厚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光1×1m 分格,密封胶嵌缝 ?隔离层(干铺玻纤布或低强度等级砂浆)一道 ? 3 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刷基层处理剂一道 ?20 厚1:3 水泥砂浆找平 ?40 厚(最薄处)1:8(重量比)水泥珍珠岩找坡层2%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2.2楼面 1、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楼板 ?粘贴防滑地面砖 ?50mm厚C20细石砼随打随抹平 ?20mm厚挤塑聚苯板 ?10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找平 ?钢筋砼现浇板厚 2、其他房间(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楼板除外) ?8~10 厚地面砖,规格为800x800 ?30 厚1:3 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素水泥浆一道 ?60 厚LC7.5 轻骨料混凝土填充层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3、厕所 ?10 厚地面砖,砖背面刮水泥浆粘贴,稀水泥浆(或彩色水泥浆)擦缝 ?30 厚1:3 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