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作文开头技巧方法

高考作文作文开头技巧方法

高考作文作文开头技巧方法
高考作文作文开头技巧方法

高考作文作文开头技巧方法

(1)善用修辞,形象生动

①比喻开头,直接扣题

【案例探究】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

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

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广东考生《芬香永存》)

〖探究与借鉴〗开头推出三个精美的比喻“轻摇的柳

絮”“闪闪的星星”“天边的红霞”,形象地描写妈妈的美丽温柔,融入了小作者对已逝妈妈的怀念,意境优美,意蕴

丰厚。第四个比喻则直接抒写了对妈妈的的思念之情,取

譬贴切,抒情自然。

如果你想用语言文采飞扬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你可在

开头采用精妙的比喻,使语言如珍珠美玉,既有闪亮的文

采,又有丰厚的内蕴。

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引出观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而博喻可以产生势如

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

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

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

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2000年高考作文《零的断想》)

点评:作者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

真而有亲和力。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

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例2、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

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

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

点评: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

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

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

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

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

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

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

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

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

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

的人生哲理来。

例1、诚信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诚信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

一样乏味。——(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

赏析: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

先将“诚信”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

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

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诚信”,否则“没有了诚信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

种享受。

例2、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

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点评: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

上感受悟。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路”,就已经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了。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

个比喻后面作者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

“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

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使用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

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

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

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例1、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

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

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

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是什么》)

点评:作者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

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

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

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且显得令人信服,感人至深。

例2、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凌寒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

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

导航的一座灯塔……——(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是什么》点评:本文作者也是先提出了“诚信是什么”的问题,

然后用了一个排比句来回答,而且每一个分句都是一个比

喻句。作者将“诚信”比喻成“清泉”、“腊梅”、“不灭之灯”、“灯塔”,比喻新颖独特,有创意了,但作者并不仅仅

局限在此,还在每一个喻体前面加上了一串很富有特色的

定语,又为这个比喻增色不少。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让

人在不经意中认清了“诚信”的本质,产生了一泻千里的

气势,读来是一种享受,从而使得文采斐然,诗意盎然。

②拟人的运用

拟人开头,激发想象

【案例探究】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

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

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探究与借鉴〗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

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

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

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

体现出了作者的睿智。

风趣拟人,别开生面。

Ⅰ、“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

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

发言。”——(《什么才是美》)

Ⅱ、你这跳跃的精灵,欢快地奔跑着,从远方缓缓地

流过来,带着无尽的故事,流入我的脑海,哦,水啊,我

看到了,看到了你曾经的过去。——(《水的联想》)Ⅲ、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

们随着风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

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选择适于

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的走开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