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TP荧光检测系统使用说明书

ATP荧光检测系统使用说明书

ATP荧光检测系统使用说明书
ATP荧光检测系统使用说明书

ATP荧光法微生物(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系统

使用说明书

第一部分A TP荧光法微生物(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系统简介

1、系统原理 (3)

2、组成部件及相关功能 (3)

3、应用领域、特点、效益 (4)

4、检测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 (4)

5、A TP快检系统使用注意事项及故障排除 (7)

6、对应关系曲线 (8)

7、有关食品安全和卫生检测的问答 (9)

第二部分A TP荧光法微生物(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系统使用说明

1、技术参数及性能 (12)

2、仪器操作说明 (13)

2.1开机、初始化 (13)

2.2参数设置 (13)

2.2.1选择RLU方式 (14)

2.2.2选择其它样品名方式 (14)

2.2.3设置文件类型............................... . (15)

2.2.4设置日期时间......................... (16)

2.2.5设置检测时间 (16)

1

2.2.6 U盘格式化 (16)

2.3测试 (16)

2.4查询 (17)

2.4.1查询测试结果 (17)

2.4.1.1删除测试结果 (18)

2.4.1.2删除文件 (18)

2.4.2查询文件信息 (19)

2.4.3查询仪器信息 (19)

2.4.4查询电池电量 (19)

2.4.5快速查询 (19)

2.5通讯 (21)

3、上位机软件 (22)

3.1软件安装 (22)

3.2驱动程序的安装 (25)

3.3软件启动 (27)

3.4软件运行 (28)

3.5样品及回归方程设定 (29)

3.6 “文件名”说明 (30)

3.7文件、记录操作和数据库 (31)

4、电池充电 (32)

5、保修 (32)

2

第一部分A TP荧光法微生物(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系统简介

1、系统原理

萤火虫会发光是由于它能合成将化学物质的化学能转变为光能的生物催化剂—萤火虫荧光素酶(简称虫光素酶,luciferase)、虫荧光素(D-luciferin)以及所有细胞生物都产生的生物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A TP)。在有氧的条件下,虫光素酶催化虫荧光素和A TP之间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发出荧光,其生化反应式如下:

ATP+D-Luciferin+O2 Mg++AMP+Oxyluciferin+PP i+CO2+Light

Luciferase

上式表明,只要具备适当条件,不仅萤火虫,即使在试管中也能发出荧光。当反应系统中,虫光素酶和虫荧光素处于过量的情况下,荧光的强弱取决于ATP的数量。以检测含细菌的样品为例,细菌细胞越多,A TP量越高,发出的荧光也就越强。由于虫光素酶对ATP的反应非常灵敏,荧光强弱可通过荧光仪10~15秒内计量。所以,在排除样品中非细菌A TP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荧光值就能确定样品中细菌ATP 的含量,从而确定细胞数量,因此,此系统为半定量快速检测系统。

2、组成部件及相关功能

2.1 试剂组,按检测操作顺序分为:

(1)体细胞裂解试剂(TRA),能专一而有效地裂解样品中的非细菌细胞(体细胞)并释出ATP,然后,通过过滤比色杯底部的滤膜将其排除。

(2)细菌细胞裂解试剂(XRA),能专一而有效地裂解样品中细菌细胞并释出ATP。

(3)荧光反应试剂组(LLR),能与样品中的细菌ATP相互作用并有效地发出荧光。

2.2 微量荧光检测仪(也称微量光度计),准确计量检样的荧光值。

2.3 可供100次测定的样品预处理耗材。

(1)放置过滤比色杯的杯架一个。

(2)加压器一个,用于加压、排出体细胞ATP和试剂组。

3

(3)带滤膜荧光反应比色杯100个,为荧光反应容器。

(4)专用无菌吸水纸,置于过滤比色杯架,吸收加压后流出的液体。

(5)带密封圈专用无菌浓缩器,用于浓缩样品。

(6)自备微生物学无菌操作所需常规用具、器皿,样品采集无菌、无ATP的容器、塑料袋、手套、镊子等。

3、应用领域、特点、效益

使用ATP荧光法细菌快检仪实施食品、饮料、乳品加工等全程卫生学监测

4、检测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

4.1 试剂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4.1.1 本公司提供的“ATP荧光法细菌总数快检系统”所含试剂组和微量荧光检测仪需匹配使用,不可用其它试剂替代。

4.1.2 LLR试剂(含萤火虫荧光素酶和D-荧光素)应在冰箱冷冻室-20℃中贮存,有效期6个月。LLR试剂组易变质,室温下不得超过8小时,在0-4℃有效期为3天。

4.1.3试剂(LLR)在用于检测前按规定低温存放,检测前20分钟取出平衡到室温方可应用。如果超过有效期,应弃用,重新购置。体细胞裂解试剂(TRA)及细菌细胞裂解试剂(XRA)4℃保存。

4.1.4检测应按微生物学常规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并切实注意萤火虫荧光素酶对ATP极其敏感,生物材料容易引起ATP交叉污染的特性,才能取得准确、真实的检测数据。

4.2 检测样品的预处理:(操作过程中需配戴一次性无菌手套)

4

4.2.1固体样品处理:

无菌操作称取25g被检固体样品溶于225mlPBS溶液(磷酸盐缓冲液,GB/T4789.28-2003中3.22规定)中,混匀后抽取液体部分进行测试。(注:溶于PBS 后所测结果为每克样品稀释10倍后所得光值)

4.2.2物表及操作台面处理:

取无菌棉签,在棉签头部滴加4滴体细胞裂解试剂(TRA),用此棉签在被测处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并随之转动棉签,采样总面积100cm2。将棉签置于1mlPBS溶液中摇匀,备用。

4.2.3液体样品处理:

过分粘稠或颜色深重的样品必须用PBS溶液做适当稀释后进行检测。液体样品或以上样品前处理后光值太小,可视需要适当浓缩。

液体被检样品含细菌细胞数若高于1000cfu/ml时可直接抽取50μl被检样品进行测试。如果液体被检样品含细菌细胞数低于1000cfu/ml时应进行浓缩处理,浓缩方法如下:

打开专用浓缩器,用无菌镊子取无菌过滤比色杯放入专用浓缩器内,注意上下胶圈放好,以免浓缩样品时发生泄露,拧紧浓缩器。用一次性无菌医用针管抽取10ml 或其整倍数的被检样品,接到专用浓缩器上进行浓缩,用适当的压力缓缓地往下推注射器的柱塞(此时被检液体样品中的细菌被过滤比色杯的微孔滤膜截留,液体部分通过滤膜被排出)直到注射器与浓缩器中的液体部分完全被推出,拧开浓缩器,用消毒过的镊子从浓缩器中取出过滤比色杯备用。

4.3 样品检测步骤:

4.3.1开机

4.3.1.1打开仪器电源前,拉开仪器抽屉,确保抽屉小槽内清洁无异物,关闭抽屉。

4.3.1.2打开电源,进行初始化及参数设置。(详见第二部分之2“仪器操作说明”)

4.3.1.3准备测试时,返回到主菜单界面(如下图),光标移动到“测试”选项。

4.3.2试剂组本底的测定

4.3.2.1取出比色杯架,中间垫放5张专用吸水纸,将未放置样品的过滤比色杯放入架孔内。

4.3.2.2拿起带白盖的TRA体细胞裂解试剂,向杯中滴加4滴,再用加压器置杯顶加压,排出杯中所有液体,由吸水纸吸净。再次重复滴加4滴TRA体细胞裂解试剂,加压排出杯中所有液体,由吸水纸吸净。

4.3.2.3拉开抽屉后,屏幕显示准备测试状态(如下图)。从杯架上取下过滤比色杯置于仪器可拉动抽屉小孔内。

4.3.2.4拿起带绿色盖的XRA细菌细胞裂解试剂,垂直滴加2滴于杯中。

4.3.2.5用移液器从LLR试剂瓶吸取荧光反应试剂50μl加入杯底,缓和地吸挤三次混匀。关闭抽屉,开始测试。(注意:加入LLR试剂后,反应已经开始,所以操作应该迅速,务求操作时间一致,对样品测试达到平行数据十分关键。测量完毕前不可再拉动抽屉。)

4.3.2.6本底空白RLU读数应低于200,如读数过高,则提示过滤比色杯或试剂有污染。

4.3.3样品测定

4.3.3.1取出比色杯架,中间垫放5张专用吸水纸,将含浓缩后样品的过滤比色杯放入架孔内(不需浓缩的液体样品用移液器直接吸取被检样50μl注入过滤比色杯内进行测试)。

4.3.3.2拿起带白盖的TRA体细胞裂解试剂,向杯中滴加4滴,再用加压器置杯顶加压,排出杯中所有液体,由吸水纸吸净。再次重复滴加4滴TRA体细胞裂解试剂,加压排出杯中所有液体,由吸水纸吸净。

4.3.3.3拉开抽屉后,屏幕显示准备测试状态(如下图)。从杯架上取下过滤比色杯置于仪器可拉动抽屉小孔内。

4.3.3.4拿起带绿色盖的XRA细菌细胞裂解试剂,垂直滴加2滴于杯中。

4.3.3.5用移液器从LLR试剂瓶中吸取荧光反应试剂50μl加入杯底,缓和地吸挤三次混匀。关闭抽屉,开始测试。(注意:加入LLR试剂后,反应已经开始,所以操作应该迅速,务求操作时间一致,对样品测试达到平行数据十分关键)

4.3.3.6根据“参数设置”所选测定模式,屏幕显示相应的测试结果。

5、A TP快检系统使用注意事项、故障排除

5.1 ATP快检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5.1.1检测完毕后,须将微量荧光检测仪做适当清洁以免下次使用时交叉污染。仪表外部可用干净的微湿布巾擦拭,可拉动抽屉可用沾有少许异丙醇或酒精的棉签擦拭。

5.1.2为保持检测工作台不受污染,可用75%医用酒精擦拭桌面,或在超净台内操作。

5.1.3操作时要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或用75%医用酒精擦拭双手以免试剂、台面污染。

5.1.4临用前套上无菌移液管尖,使用移液器吸取或转移试剂、样品时务求准确,避免移液器与样品或试剂交叉污染。

5.1.5完成检测后,立即取下过滤比色杯。未取出前,避免晃动或倒置微量荧光检测仪以免杯内试剂溅出污染光学部件。

5.1.6冷藏或冷冻样品将导致其中微生物(细菌)细胞ATP量明显变化,应于避免,或待完全解冻平衡至室温后再做检测并设置对照。

5.1.7高盐、高离子、高糖或高油脂组份将干扰ATP检测,重复加入体细胞裂解试剂(TRA)可改善。

5.2 故障排除:

7

8

6、对应关系曲线

6.1

ATP 浓度和相应荧光值(RLU )关系曲线

■与◆分别表示采用本公司提供的微量荧光检测仪及美国

New Horizons 公司

PROFILE-1-3560微量荧光检测仪所得结果。分别以log 相对荧光值(RLU )、logA TP 浓度(atto mol )值为纵坐标和横坐标作图(y = 0.8362x + 1.175,R 2= 0.9866)。上图表明,在A TP 浓度为1pmol —1nmol 范围内,A TP 浓度与RLU 呈线性关系。

6.2 不同浓度多种细菌混合物荧光值和相应细胞数关系曲线图

◆、■、▲分别表示三批次不同浓度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的混合物,进行平皿计数和相对荧光值检测(本公司微量荧光检测仪),并分别以log相对荧光值(RLU)和log平皿计数值(cfu/ml)为纵坐标和横坐标作图。由上述关系图推演的RLU--CFU(相对荧光值对应细菌菌落总数)可供参考。

7、有关食品安全和卫生检测的问答

一问:哪些因素可能影响食品安全和卫生?

生物(如细菌总数超标、致病菌污染等)、化学(农药残留、有毒添加剂等)、物理(放射污染等)及转基因产品(有害遗传效应等)四大因素。其中,以细菌污染食物、饮用水引发食源性中毒最为常见,其危害的范围最广。

二问:国内外通常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食品细菌总数和卫生、防疫检测?

“常规法”和“ATP荧光快检法”。常规法是我国卫生部规定至今仍然沿用的方法,因此,又称“国标法”,即(细菌)活细胞平皿计数法。

三问:“常规法”和“ATP荧光快检法”的共同点和主要差别是什么?

两种方法都能用于检测样品中的细菌总数,提供有关卫生防疫数据。主要差别在“时效性”,常规法至少要1—2天才能得到结果,快检法能在1—5分钟内得到实时检测数据。

四问:为什么两种方法在“时效性”上有这样大的差异呢?

因为它们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各不相同。“常规法”是让检样中原先看不见的细菌细胞,在稀释涂布后通过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48小时的保温培育,这样,一个活的细菌细胞经多次分裂繁殖形成数以亿计,肉眼可见的细菌集群(菌落),然后通过计数得到结果,即菌落形成单位/毫升(克)[CFU/ml(g)]。

“ATP荧光快检法”则基于虫光素酶能催化细菌细胞的A TP发出荧光,荧光检测仪能快速、准确计量荧光值的原理。因此,检样中细菌细胞越多,A TP量就越大,发出的荧光就越强。这样,在排除检样中非细菌ATP干扰的情况下,检测荧光值(RLU)就能确定细菌的细胞数[CFU/ml(g)]。

五问:两种检测方法哪一种更准确?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数据一致吗?

9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让我们重温微生物学的两个基本概念:细菌或微生物对人

类生活,生产造成的有利(如用于抗菌素生产)或有害影响(如污染食品、引发疾病)都非单一或少数细菌细胞的作用,而是单位体积内数以十万、百万细胞群体的效应。其次在适宜条件下,细菌每20—30分钟就能分裂繁殖一代。以大肠杆菌为例,10万个细胞/毫升二小时后就成了640万细胞/毫升。

因此,正确的回答是,两种方法都能满足特定时期细菌总数检测和卫生监测的需求,但时效性有重大差异。快检方法更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通过常规法和ATP荧光快检法实际检测建立一个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参照,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有效范围(如合格、警告、不合格)是发达国家的通用做法。

六问:在食品安全方面国外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措施?

上世纪90年代后,美、英、日等国就已依据萤火虫发光原理,研制并推广使用ATP荧光法快检设备用于检测食品细菌总数或卫生防疫监测。这些设备既能提供实时的检测数据,又有准确、便携、使用容易等特点。不仅弥补了“常规法”时效性差的不足,又能发挥防患于未然的预警作用。有效地保障了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如HACCP等食品卫生理念的诞生。

七问:HACCP认证体系的主要涵义和作用是什么?

HACCP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一词的英语缩写,源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太空总署提出的有关食品安全基本理念,即(1)危害食品安全的可能因素包括生物(转基因产品)、化学、物理四个方面;(2)从原料到食品通常经历加工生产—产品包装、储存、运输—配发销售等环节;(3)食品原料的品质、生产环境、设施、操作人员的卫生水平都将影响终产品—食品的安全卫生水平。因此,只有将所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子全部纳入监控范围,采用快检方法实施监控才能从源头开始,从而有效地保障食品,并留有补救时间防患于未然。

美、日、欧盟等国已将实施HACCP认证体系列为法定措施。我国卫生部已于2002年颁发《食品加工企业的HACCP实施指南》[卫法监发174号]。

八问:“ATP荧光快检法”和实施食品安全的HACCP预警、溯源管理制度有何关

系?

10

在建立和推广使用ATP荧光法快检技术前,只能靠目测或平皿计数法评估产前或清洁消毒后生产线、食品接触表面的卫生水平。这两种方法要不是灵敏度不够,就是取得结果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换一句话说,只有采用ATP 荧光法快检一类方法才能实施HACCP和食品安全的溯源和预警制度。

九问:美、日、欧盟各国如何评价ATP荧光快检法和建立相关检测标准?

通过ATP荧光快检法得到的是来自食物残渣和微生物细胞两个部分A TP的总值。多数情况下,来自微生物细胞的比例较小。但是,由于食物残渣既是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又起抵消灭菌效果的作用。因此,关键在确定避免重新污染的ATP临界值,而非单纯依据细菌细胞ATP值折算的细菌菌落数(cfu)。这就是多数卫生监测试剂盒不设置通用ATP标准,也不必期望A TP与CFU之间有确定相关关系,容易引起初用者疑虑的原因。统计结果证实,凡ATP荧光法显示卫生水平改善,则平皿计数结果也一定改善。如果检测点ATP水平高,即便是无菌的,次日早上必然大量滋生细菌导致食品污染。

因此,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首先通过ATP快检步骤对食品原料及经过清洁、消毒后食品原料接触表面是否达到卫生标准作出有数字依据的评价。其次,对易于引发微生物污染的关系部位实施重点监控。最后,制订出符合本单位情况,又符合卫生要求的ATP数值范围。

十问:具备什么条件有利于在我国普遍实施HACCP认证体系?

(1)发展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提供准确、有效、便携、操作容易、价格能为国内广大用户接受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和试剂系统。

(2)建立与快检技术相匹配的国家、企业检测标准。

(3)普及与快检技术相关的卫生学和卫生监督指导新理念、新知识。

11

第二部分A TP荧光法微生物(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系统使用说明1、技术参数及性能

12

13

2、仪器操作说明

2.1 开机、初始化

开机后,仪器进行系统初始化,如果日期、时间没有设置,屏幕会提示(如图1.1),进入主菜单工作界面。

特别提示:日期和时间是很重要的数据。请参照2.2.4

主菜单工作界面(如图1.2)

利用

或 键可以选择菜单项,然后按

键选择“测试”,仪器进行初始化。

初始化的时间长度设定请参照2.2.5说明,工作方式为倒计时。

2.2 参数设置

将图

1.2的光标移到第3行,“参数设置”,按 键后显示(如图

2.1)。 图1.2

确定 图1.1

图1.3

图2.1

确定

14

“设置样品”的功能是将被测试的样品以名字或符号的方式存储在仪器中,以方便查询测试结果。“样品名”由上位机软件设定并传输给仪器,仪器中最多可以设定8个“样品名”,详细说明见上位机软件。

2.2.1 选择RLU 方式

RLU 方式是指仪器只将检测结果以RLU 数值显示输出,而无任何判定结果。

图2.2按

显示信息如下:

2.2.2 选择其它样品名方式

利用

或 键,选择“样品名”,按

键。

该样品的名称为“牛奶SY ”,当RLU 数值小于400时显示“合格”,大于400而小于800

时显示“报警”,大于800时显示 “污染”,详细说明见上位机软件说明。

图2.2

确定图2.4

确定

15

将图2.1的光标移到第2行,“设置文件名类型”

,按 键。

如选择“日期”,则仪器自动以当前“年月日”数据为文件名。 例如:07年3月26日,则文件名为070326;

07年3

月27日,则文件名将自动生成070327,以此类推。

选择“单位、地点”,则所有“单位、地点”文件名将列表于屏幕中,用 和 键

选择所需要的文件名。

例如:

按 键,选择“靓马2”为当前文件名。

按任意键退出。

特别提示:“单位、地点”文件名是由PC 上位机传输过来的,详细内容请参阅上位机软件说明。

图2.6

图2.7

图2.9

确定 确定 确定图2.8

16

利用

键可分别调整“年月日时分秒”的数据,输入完成后,

按 键保存数据于仪器中并退出。

特别提示:按 键不保存数据而退出。

2.2.5 设置检测时间

将图2.1的光标移到第4行,“设置检测时间”,按 键。

利用 键设置数据,设置的检测时间最小1秒,最大99秒。 按 键保存于仪器中并退出。

特别提示:按 键不保存设置结果而退出。

2.2.6 U 盘格式化

将图2.1的光标移到第5行,“U 盘格式化”,按

键。

选择“是” 则格式化U 盘,结果数据将全部丢失,包括上位机建立的文件名,仪器自动

以当前日期建立文件名存储检测结果。

特别提示:此项操作不删除样品名,但要慎重。

2.3测试

图3.1

图2.11

图2.12

确定 确定 取消 确定 确定 取消

17

测试之前,应准备好被测样品,拉开抽屉后,屏幕显示图3.2状态。

将样品放入抽屉中,关闭抽屉,开始测试,以测定菌落总数,屏幕显示图3.3状态。

特别提示:① 测量过程中应保持抽屉处于关闭状态,测量完毕后再取出样品。

② “合格、警告、污染” 的提示和 “菌落总数”与仪器的参数设定有关系。

检测结果将自动存入仪器中,以备日后查看。 拉开抽屉后,准备进行下一次测试。

按 键,退出测试状态,返回主菜单(如图1.2)。

2.4 查询

将图1.2的光标移到第2行, “查询”,按 键,进入查询界面(如图4.1)。

2.4.1 查询测试结果

利用 或 键选择文件名,然后按 键,显示信息如下: 图3.3

图4.1

图4.2

确定 确定 图3.2

取消

18

利用

2

.4.1

.1 删除测试结果

在图4.3 状态下,按

选择“是”,则删除该记录。

2.4.1.2 删除文件

在图4.2 键可删除文件。

选择“是”,则删除该文件,但该文件的记录必须为空,否则会显示图4.6状态。

特别提示:只有将该文件的记录全部删除后,该文件才能被删除。

图4.4

图4.6

图4.5

19

2.4.2 查询文件信息

将图4.1的光标移到第2行,“文件信息”

,按 键。

按任意键退出。 2.4.3 查询仪器信息

将图4.1的光标移到第3行,“仪器信息”,按 键。

按任意键退出。

2.4.4 查询电池电量

将图4.1的光标移到第4行,“电池电量”,按 键。

特别提示:此数值只是一个参考值,如果电量较低时,请及时充电,否则测定结果将会波动。

2.4.5快速查询

可以快速查询4种状态信息: ① 查询文件信息 ② 查询日期时间 ③ 查询样品名信息 ④ 查询电池剩余电量 在主菜单状态下 图4.8

图4.9

确定 确定 确定

20

光标在第一行时,按

键查询文件信息,屏幕显示当前文件名、该文件的记录总数、仪器中现存的文件总数和U 盘的剩余空间。

光标在第一行,按

键,屏幕显示当前的日期、时间和检测时间长度(秒)。

光标在第二行时,按

键,屏幕显示当前样品名、合格值、污染值、K 值和b 值。

光标在第二行时,按 键,屏幕显示当前电池剩余电量。

图4.10

图4.11

图4.12

ATP荧光检测系统使用说明书

ATP荧光法微生物(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系统 使用说明书 第一部分A TP荧光法微生物(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系统简介 1、系统原理 (3) 2、组成部件及相关功能 (3) 3、应用领域、特点、效益 (4) 4、检测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 (4) 5、A TP快检系统使用注意事项及故障排除 (7) 6、对应关系曲线 (8) 7、有关食品安全和卫生检测的问答 (9) 第二部分A TP荧光法微生物(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系统使用说明 1、技术参数及性能 (12) 2、仪器操作说明 (13) 2.1开机、初始化 (13) 2.2参数设置 (13) 2.2.1选择RLU方式 (14) 2.2.2选择其它样品名方式 (14) 2.2.3设置文件类型............................... . (15) 2.2.4设置日期时间......................... (16) 2.2.5设置检测时间 (16) 1

2.2.6 U盘格式化 (16) 2.3测试 (16) 2.4查询 (17) 2.4.1查询测试结果 (17) 2.4.1.1删除测试结果 (18) 2.4.1.2删除文件 (18) 2.4.2查询文件信息 (19) 2.4.3查询仪器信息 (19) 2.4.4查询电池电量 (19) 2.4.5快速查询 (19) 2.5通讯 (21) 3、上位机软件 (22) 3.1软件安装 (22) 3.2驱动程序的安装 (25) 3.3软件启动 (27) 3.4软件运行 (28) 3.5样品及回归方程设定 (29) 3.6 “文件名”说明 (30) 3.7文件、记录操作和数据库 (31) 4、电池充电 (32) 5、保修 (32) 2

印刷荧光油墨使用注意事项

印刷过程中如果想为胶印活件增加特殊效果,可以在四色印刷过程中使用荧光油墨,这样一来,印刷出的图像就能散发出熠熠的光辉。荧光能让图像跳跃起来,在胶印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使用荧光油墨。举例来说,如果能在普通的品红油墨里增加25%到50%的粉红色荧光油墨,那么一个粉红色气球的形象就会变得更加突出了。由于荧光油墨的颜色相对较浅,所以它能使图像变得更加轻盈,而颜色较重的品红油墨则可以用来保持图像的深度、细节和反差。要想更好地控制和影响印刷机,可以把粉色油墨作为第五色添加到这个粉红色气球的印刷过程中。这能有选择性地把荧光油墨印在特定的区域,从而保证其他色彩的真实性,例如手持气球的人手的颜色。对于需要重点强调的实地色块,可以印刷两遍荧光油墨。经济效益和多种用途由于非涂布纸很容易吸收大量的油墨,所以印刷页面上的颜色很容易失去活力。但是荧光油墨就能在被大量吸入纸张的前提下保持较高的亮度,因为它们能将更多的光线反射到眼中。它们也可以用在印刷过程的末端,以弥补没有在非涂布纸上印刷好的图像细节。举例来说,如果一幅图像以黄色和品红为主,那么就可以用荧光油墨来替代印刷原色,从而提高图像的亮度。上海印刷 荧光油墨的使用并不是一门精密科学,也不是每一家印刷厂都拥有同样的工艺、选项、设备和供应商。只要能够得到合理地使用,荧光油墨就能成为一种赚钱的工具,并对印刷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印刷荧光油墨使用注意事项 含有大面积实地色块的明亮图像最适合使用荧光油墨。如果在含有很多阴影的暗调图像中使用这种油墨,也许就会损失掉一部分质感和反差。荧光油墨的价格大约比普通油墨贵20%左右。但是油墨在一个印刷活件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黄色和品红色荧光油墨的冲击力最强,蓝色油墨的效果最弱。一定要小心选择荧光油墨的涂布方式。水性涂布比上光涂布更容易使荧光油墨褪色。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涂料都会对荧光油墨的效果产生影响。不能用荧光油墨准确地检验图像。所以一定要在印刷机上检验图像,因为荧光油墨很有可能在印刷过程中出现轻微的色偏。由于这些油墨相对较浅,所以印刷厂往往会加大对印刷机的供墨量,以便印刷出更明亮的色彩。这些“变幻无常“的颜料最适合印刷短期使用的具有较强冲击力的促销材料,因为它们很容易褪色。虽然荧光油墨非常明亮,但也不必放弃阴影。荧光油墨之所以看起来比较明亮,是因为它们使用了大比例的光谱色,其中就包括UV 光。它们把UV光的波长转换到可见光里,从而将更多的色彩反射到眼睛里。荧光油墨是由荧光染料和树脂制成的。荧光染料能使油墨变得明亮起来,但如果不在溶液中添加树脂,它们就不能发出荧光。

UV油墨安全技术说明书

UV油墨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 化学品中文名称:UV油墨 化学品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 分子量: 第二部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危险物第四类第二石油类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血、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环境危害:对环境有较轻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镜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可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 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

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治流入 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 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 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 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 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罐 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 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 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 易发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100 前苏联MAC(mg/m3):50 TLVTN:OSHA 200ppm,754mg/m3;ACGIH 50ppm,188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的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液体,有芳香气味 PH: 熔点(℃): 沸点(℃):156 相对密度(水=1):1.102 闪点(℃):60

油墨安全说明书

安全说明书 制定日期:2011-03-14 修订日期:2014-03-06 第一版 1.标识 产品标识 产品名称漆黑油墨 其他标识 SDS# DP/BJ/MRH/20 其他信息特定颜色代码:C-P 特定容量:F加仑桶 颜色种类:BK=black(黑色)BL=blue(蓝色),R=red(红色),V=violet(紫罗兰色),GR=green (绿色) 化学品的建议使用和限制使用 建议使用替换打码机油墨 用于打码机的多孔表面。新配方的打码机油墨粘性较好可适用于微孔辊重新上墨,可应用于 任何型号的打码机滚轴。 2.危害识别 外观:不同颜色的液体形状:液体轻微气味,无恶劣的乙二醇的气味 信号词 警告 危险概述 引起严重的眼部刺激 预防概述——预防 操作后彻底清洗脸部,手部以及任何暴露的皮肤。 佩戴眼镜/脸部防护面具 预防概述——应急反应 渗入眼中:小心用水冲洗几分钟。如果佩戴有隐形眼镜同时方便操作的话要当即摘除隐形眼镜。同时继续用清水冲洗,如仍有不适,应立即就医查看。 3.成分/组成信息

如果化学品名字/CAS号和/或重量-%是“proprietary”,表明这一化学品的信息和/或组分含量属于贸易秘密。 4.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上下眼睑和眼睛。如仍存在不适,应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吸入离开并去到新鲜空气的地方。如果仍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食入在受害者意识清醒的时候催吐,并就医。 主要症状和影响 症状可能引起皮肤和眼部不适。不小心吸入会引起鼻腔不适,大剂量吸入会致人死亡。 就医及特殊症状指示 遵从医嘱对症治疗 5.消防措施 适当的灭火介质 使用适合当地情况和周边环境的灭火措施 不能使用不合适的灭火介质 化学品引起的特定危险 不产生易燃溶剂 消防员保护设备和防范措施 任何救火过程中,消防员要佩戴自给加压式呼吸器(经MSHA或NIOSH审核认证)并穿戴全身防护服。 6.泄漏应急处理 人员预防,防护设备和应急程序 个人防护使用要求的个人防护设备 环境预防避免流入下水道,沟渠和排水沟 密封及净化的材料和方法 密封方法在安全的前提下,防止进一步的泄漏和溢出 净化方法惰性吸收的方法来收集泄漏并防止在合适的容器中以便处置 7.操作处置与存储 安全操作防范 安全操作建议操作后彻底清洗。使用第8部分的个人防护建议。使用合适的通风设施。任何时候都要小心打开容器,以免泄露。 安全存储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贮存条件 安全存储条件保持容器密闭在干燥,阴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不兼容的材料基于已有信息暂未发现 8.接触控制与个体防护 接触指南

LBY-420ATP生物荧光检测仪使用说明书

目录 一、操作原理 二、使用准备 三、基本操作 四、时钟设置和调整 五、设定检测结果上下限 六、标本检测和检测结果 七、将检测结果传输到PC机 八、仪器蜂鸣 九、故障一览 十、错误代码 十一、技术参数

ATP生物荧光检测系统 一、操作原理 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利用生物化学发光技术将不可见的ATP浓度变为可见光输出,从而以定量的结果间接显示微生物数量,数值位于0—9999之间,以相对光单位RLUs表示。虽然RLU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光强度单位,但它能够为ATP生物化学发光检测提供一种真实的检测方法。1RLU约等于1fmol的ATP。 RLU读数可以与用户设定的限值范围相比较,提供全面的结果限值,即通过、警戒或不通过。 为了确保您在使用ATP生物荧光检测系统时,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测试结果,请您注意以下内容: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用户手册。 该手册适用于ATP。 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务必与ATP荧光采样棒配套使用。

光盘 一、使用之前 请在使用之前仔细阅读用户手册,掌握本仪器的系统组成和使用方法。请按ATP 荧光检测系统注明的组件内容,确认您购买的产品是否完整。 主机 皮套 AA 电池 数据线

ATP荧光检测仪各部件组成 液晶显示屏:显示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 上盖:用以遮挡光线 铭牌:显示仪器型号以及序列号。 电池后盖:用以安装两节AA电池。 上升键:查看上一组测试结果,并具有其他菜单选择结果。 下降键:查看下一组测试结果,并具有其他菜单选择结果。 确认键:按键开始检测。 限值选择按键:按键进入限值设置。 时间键:按键进入时间设置。 开关键:按键开关机。 特殊功能键:具有其他一些特殊功能,如进入删除界面等。

LED荧光粉的分析测试方法分析

评估方案 一、荧光粉的分析测试方法 1、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测定 把样粉装好后,放到样品室里,选定一个激发波长,作发射光谱扫描,读出发射光谱的发射主峰。给定发射光谱的发射主峰,作激发光谱扫描,读出激发光谱峰值波长。重新装样,测试3次,各次之间峰值波长的差值不超过±1nm,取算术平均值。 2、外量子效率的测定 把样粉装好后,放到样品室里,选定一个激发波长,激发荧光粉发光,利用光谱辐射分析仪测试得到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功率分布。计算荧光粉在该激发波长下的外量子效率。重新装样,测试3次,各次之间的相对差值不大于1%,取算术平均值。 3、相对亮度的测定 将试样和参比样品分别装满样品盘,用平面玻璃压平,使表面平整。用激发光源分别激发试样和参比样品。用光电探测器将试样和参比样品发出的光转换成光电流,并记录数值。试样和参比样品连续重复读数3次,各次之间相对差值不大于1%,取算术平均值。 4、色品坐标的测定 把试样装好放入样品室中。选定激发光源的发射波长,使其垂直激发样品室里的荧光粉样品。利用光谱辐射分析仪按一定的波长间隔(不大于5nm)测试得到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功率分布。按GB 3102.6-1993中“6.39 色品坐标”的公式求出荧光粉的色品坐标。 重复测试3次,各次之间x、y的差值均不超过±0.001,取算术平均值。 5、温度特性的测定 把试样装好放入样品室中,于室温下测试其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相对亮度及色品坐标等。每一试样按测定步骤平行测3次,各次之间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的差值均不超过±1 nm,相对亮度的差值不超过±1%,色品坐标的差值不超过±0.001。启动加热装置,将被测的荧光粉试样加热并稳定在设定的温度值10min。稳定在预定的温度下,测定荧光粉试样的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相对亮度及色品坐标等。每一试样按测定步骤平行测3次,各次之间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的差值均不超过±1nm,相对亮度的差值不超过±1%,色品坐标的差值不超过±0.001。冷却荧光粉试样至室温,测试其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相对亮度及色

荧光油墨

荧光防伪油墨 防伪技术是—门交叉边缘学科,涉及光学、化学、物理学、电磁学、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印刷技术、包装技术等诸多领域。油墨防伪技术是目前医药包装行业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防伪技术。该种防伪技术主要是利用在普通油墨连接料中加入特别物质,经过非凡工艺加工而成为特殊印刷油墨的技术。这类防伪技术的特点是:实施简朴、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检验方便。目前防伪油墨主要有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磁性防伪油墨、热敏变色防伪油墨、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光学可变防伪油墨、压敏防伪油墨、红外防伪油墨、防涂改防伪油墨、防伪印油等。 油墨印刷防伪是医药包装防伪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表明,加入荧光颜料的荧光防伪油墨耐水、耐酸、耐醇性能良好,目前大量使用在医药包装中,特殊是泡罩包装中。在其它药品包装中如药品软包装和药品标签中也常被使用。可以说,荧光防伪油墨是目前医药包装油墨防伪里面应用最多的—种防伪油墨。 荧光油墨是由在油墨中加入相应的可见荧光化合物而制成的。其防伪特征是:印刷品在可见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可发出闪闪荧光。不同的配方可以得到不同的荧光油墨。如在油墨中加入紫外线激发的可见荧光化合物(如三苯乙烯衍生物、二苯乙烯衍生物、四苯乙烯衍生物等)得到紫外荧光油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发出红、黄、绿、蓝等可见光。在油墨中加入具有红外线激发的可见荧光化合物可得到红外荧光油墨,在红外灯照射下可发出绿色的可见光。 荧光油墨有隐形和有形之分 (1)隐形荧光油墨防伪:所用材料为隐形荧光油墨,印刷工艺简单。该油墨印刷出隐形图案或文字,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出清楚光亮的荧光图案。色彩鲜艳。该防伪检测方便,只要有一紫外光源或验钞机即可。 由于隐形荧光油墨是隐形即无色,在印刷时肉眼看不见也即无任何机器识别的跟踪标记。所以套印起来难度较大,但该种防伪隐蔽性较好,防伪力度更强,日前海内大多数医药包装都采用该种隐形荧光油墨。 (2)有形荧光油墨防伪:所用材料为有形荧光油墨,印刷工艺简单,套准精确,印刷效果同普通油墨印刷效果一样,但在紫外光照射下,印刷品呈现出异常的亮光,此时,可区别于普通油墨。 荧光油墨种类的使用对于包装防伪效果的好坏来说相当重要,假如选择不正确或者不佳的话,可能导致防伪效果不明显或者根本起不到任何防伪要求,例如根据色光的显色理论以及光吸收原理来说,中长波长的颜色光吸收短波长。因此,在选择荧光防伪油墨时一定要慎重。一般印刷体系中有产生其补色光的油墨存在或者有比所选荧光油墨显色光波长长的油墨存在时,该种荧光油墨最好不要使用或使用后达不到一定的防伪效果。因此在医药包装行业采用荧光防伪油墨的生产过程中,针对印刷体系中多种不同的印刷底涂材料荧光油墨的选取显得尤其重要。 此外荧光油墨的使用对于印刷工艺要求也比较严格,由于其油墨体系的特殊性,一般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考虑下面的一些影响因素: (1)由于药品包装印刷工艺中一般常用的都是凹版印刷,所以在凹版印刷中对于溶剂的选择非常重要。溶剂是凹印油墨的重要组分,具有溶解性和挥发性,其挥发速度是决定挥发型油墨干燥速度及印刷质量的重要因素。 溶剂挥发速度慢,对于印刷图像的再现性比较好,但如果挥发速度过慢,在印刷品上未能彻底挥发,则荧光墨层容易发生粘连,造成防伪图像模糊不清,版面起脏,影响防伪效果及

一步法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红色TRITC标记荧光检

一步法 TUNEL 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红色 TRITC 标记荧光检测法,通用型) 说明书修订日期:2018.07.31 Catalog No.:KGA7061 / KGA7062 / KGA7063 Storage:-20℃ for 12 months,避光 For Research Use Only(科研专用) 一、TUNEL 检测原理 凯基一步法 TUNEL 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TRITC红色荧光标记,通用型)提供一种高灵敏度又快速简便的细胞凋亡检测方法,可检测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细胞核 DNA 的断裂情况,其原理是红色荧光素(Tetramethylrhodamine,TRITC)标记的 dUTP 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 Enzyme)的作用下,可以连接到凋亡细胞中断裂 DNA 的3′-OH 末端,可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由于正常的或正在增殖的细胞几乎没有 DNA 的断裂,因而没有3′-OH 形成,很少能够被标记。 本试剂盒适用于组织样本(石蜡包埋、冰冻和超薄切片)和细胞样本(细胞涂片或爬片)的凋亡原位检测。 对于经过固定和洗涤的细胞或组织,只要经过一步染色反应,洗涤后就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到凋亡细胞。 二、TUNEL 试剂盒组分 运输及保存条件: 2-8℃低温运输,收到后-20℃避光保存,保质期一年。 实验前准备: 实验前按说明书准备好相应试剂与器具,多聚甲醛、二甲苯、乙醇、1×PBS pH 7.4、H2O2、Triton X-100、甲醇、多聚赖氨酸铺载玻片(细胞样本)、盖玻片、染色缸、温盒、量筒等。 三、操作步骤 各个样本请用免疫组化笔做好标记,另外加 2 张样本切片分别用于阳性片和阴性片制备并做好标记。 在每步反应或浸洗的间隙时,配制下一步即用的工作液。

荧光粉合成方法研究

荧光粉合成方法研究 1 研究背景 (1) 2 荧光粉合成方法 (1) 3 稀土元素及其发光性质 (3) 4荧光粉发光机理 (3) 1 研究背景 白光LED因其具有工作电压低、发光响应快、耗电量少、体积小、寿命长、性能稳定、耐震性强等优点,目前以广泛应用于显示屏、灯饰、光源及检测、医学、化学、生物等领域。此外,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能源的枯竭、资源的紧缺,这种兼备诸多优点的白光LED更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众多公司的高度重视。 白光是一种复合光,人眼可视范围的白光需要至少两种波长以上光组合而成。白光LED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荧光转换型、多芯片组合型,单芯片多量子阱型。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可行性、使用性和商品化方面考虑,荧光转换型更具有一定的优势。至今,采用蓝光、紫光或UV-LED配合荧光粉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用于LED的红色荧光粉仍然存在发光强度低、不稳定、光衰大等缺点,从而导致显色指数不高、寿命短等问题,一种更为理想的红色荧光粉还有待研发。 2 荧光粉合成方法 目前工业上荧光粉的制备大多采用高温固相法,但该方法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团聚现象严重,难以获得粒径较小、分散性好的荧光粉体。此外,煅烧后产物结团块严重,需机械研磨,从而导致荧光粉晶粒产生晶型缺陷,增加无辐射发光中心,也可能在晶体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型不发光薄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荧光粉的发光效率。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更做更多的研究。众所周知,合成方法对荧光粉的理化性能影响很大,目前人们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微波辐射法、燃烧法、水热合成法、喷雾热解法和化学共沉淀法等。 ①高温固相法:目前为止,荧光粉的合成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高温固相法。它是将合成物质的原料按一定化学计量比进行称量,往往一并加入定量的助溶剂、电荷补偿剂充分混合研磨均匀,然后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时间等)下进行焙烧而得的产品,再经粉碎、过筛等处理即可得所需产物。此方法在原料配比、条件控制、助溶剂选择等诸多方面已日趋成熟,容易实现粉体的批量生产,也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团聚严重、颗粒粗大,机械研磨时容易引入杂质、破坏晶型,以致降低发光效率。

荧光油墨印刷工艺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包装报/2011年/6月/27日/第003版 技术 荧光油墨印刷工艺技术及其应用 星星 随着社会的发展,荧光油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票据、证券、刮刮卡、商标、书刊封面和烟酒等包装产品的印刷工艺,采用防伪荧光油墨进行印刷,既可提高印刷工艺水平,又可达到一定的防伪效果。所以,正确认识和了解荧光油墨的特性,掌握好荧光油墨的正确应用方法,不仅可有效防止印刷故障的出现,提高印刷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较好地提高产品的印刷质量,满足客户对防伪产品的印刷质量要求。 荧光油墨的特性和用途 所谓荧光油墨,就是用含有荧光颜料制成的油墨。用荧光油墨印刷的版面,具有将紫外线短波转换为较长的可见光,进而反射出迷人色彩的特性,因此,具有一定的防伪效果。荧光油墨中的着色剂,即颜料或染料与普通着色剂不同,它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而且还能吸收短波部分,如紫、蓝和绿光光线,并且反射为可见的荧光,使所着色物质经日光或紫外线激发后显出荧光。所以,其着色的物质能产生非常悦目的具有荧光效果的色彩。而着色剂能否产生好的荧光效果,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结构中某些原子团的存在状态。夜光型荧光油墨印刷后,用紫外线照射印品图文时,会变成长波段的可见光反射出来,因而在暗处也可呈现鲜艳夺目的色彩效果,这是其原料锌、镉和锶等硫化物作用的结果,也是夜光型荧光油墨的基本特性。无色荧光油墨可与同类的4色油墨调制配其他有色荧光油墨,但是,其发光颜色和亮度将因加入油墨的颜色与分量不同而有所差异,若调配不当还容易影响油墨性能。由于红、黄油墨的透射光波长与紫外荧光线的波长差距较大,因此所产生的荧光色明显,而绿色荧光油墨在浅底色或白底色上印刷时,只有墨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后,才能获得较理想的荧光效果。基于荧光油墨在彩色印刷品中应用效果较好,所以,它广泛应用于证券、邮票、商标、标签、刮卡、发票、航标和其他包装装潢印刷品,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荧光油墨的类型和品种 荧光油墨按印刷工艺类型可分为:有丝印荧光油墨、凹印荧光油墨、胶印荧光油墨、凸印荧光油墨和柔印荧光油墨。按油墨性能分,荧光油墨是用于一般产品的印刷,而荧光防伪油墨专门用于特殊产品的防伪印刷。使用时,要根据印刷工艺的特点设计,选择相应的荧光油墨,才能确保印刷工艺效果不受影响。荧光油墨又分为隐形防伪油墨和有形防伪油墨。用隐形荧光防伪油墨印刷出的图文,正对着印品看几乎看不到印刷色彩,而当斜着观察印刷版面,也只能看到淡淡的、有微量光泽感的印迹,这种荧光油墨常常用于印刷刮刮卡、书刊封面和发票等产品。当采用紫外光照射印刷图文时,就会清楚看到光亮清晰、色彩鲜艳的荧光图文。由于隐形荧光油墨是透明无色的,在印刷时用肉眼难以清楚观察,这给装版校版造成一定的难度。根据以往凸印工艺实践经验,装隐形荧光油墨的印刷版面时,最好先不要马上进行洗车换色,而应在装版校版完成之后,再进行洗车换色,这样有利于提高装版校版的效率。而采用有形荧光油墨进行印刷,工艺相对比较简便,装版校版和印刷过程的墨色控制比较直观明了,所以,版面套准容易,印刷过程的墨色也容易保持均匀。 选择合适的荧光油墨印刷不同的产品,对于产品的防伪效果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若选择油墨品种不合适的原料,容易造成印刷防伪效果不好,甚至起不到防伪的效果。比如在金黄色的底色上叠印无色荧光蓝油墨,由于荧光蓝油墨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呈现蓝色光,再与底色金黄色光进行混合,由于黄色光和蓝色光互为补色,呈现出来的是白色光。这是光谱中中长波的金黄色光

免疫荧光检测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ANA)的实验方案) 荧光免疫技术是以荧光物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作为标准试剂,用于相应抗原或抗体的分析鉴定和定量测定。荧光免疫技术包括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和荧光免疫测定两大类。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是用荧光抗体对细胞、组织切片或其他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鉴定和定位检测,可在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结果,称为荧光免疫显微技术,或是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自动分析检测,称为流式荧光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测定主要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等。本次实验以荧光免疫显微技术检测抗核抗体(ANA)为例进行实习。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能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 抗核抗体实验原理 以小鼠肝细胞或某些培养细胞(如Hep-2)作抗原片,将病人血清加到抗原片上。如果血清中含有ANA,就会与细胞核成分特异性结合。加入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抗体又可与ANA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部位呈现荧光。 试剂与器材 1.抗原片现多用商品试剂。如需自行制备,方法如下: (1)肝印片制备:取4-8周龄小鼠,断颈杀死后,剖腹取肝。将肝脏剪成平面块,用生理盐水洗去血细胞,用滤纸吸干渗出的浆液。将切面轻压于载玻片上,使其在载玻片上留下薄层肝细胞。冷风吹干,乙醇固定,冰箱可保存1周。

(2)Hep-2细胞抗原片制备:Hep-2细胞是建株的人喉癌上皮细胞。经适宜培养在载玻片上形成单层细胞抗原片,用洗涤洗去培养基。干燥后,用无水乙醇固定。 (3)肝切片制备:取小鼠肝组织作冰冻切片,厚4μl。-30℃保存备用。 2.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人IgG抗体(FITC-抗人IgG抗体)有商品供应,临用时按效价稀释。 3.L PBS 4.缓冲甘油取甘油9份加PBS 1份。 5.待测血清、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临床标本筛选获得。 6.器材荧光显微镜、孵箱、有盖湿盒、染色缸、吸管、试管等 操作方法 1.准备:检查加样板,生物载片恢复室温,标记。 2.稀释:PBS-Tween缓冲液稀释血清,设阴阳性对照。 3.加样:加样板放于泡沫塑料板上,加25μl稀释后血清,至加样板的每一反应区,避免气泡。加完所有标本后开始温育。 4.温育:将生物薄片盖于加样板的凹槽里,反应开始,室温温育30分钟。 5.冲洗:用烧杯盛PBS-Tween缓冲液流水冲洗生物薄片,然后立即将其浸入盛有PBS-Tween缓冲液的小杯中至少1分钟。不必混摇。 6.加样:滴加20μl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结合物)至一洁净加样板的反应区,完全加完方可继续温育。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用前需混匀并以PBS-Tween缓冲液稀释。

夜光油墨说明

夜光油墨 夜光油墨是采用长余辉稀土发光材料,通过高科技手段制成的。在白天吸收太阳光10-30min,便自动持续发光10h以上,所以到深更半夜仍旧发光,特别是当车行驰在黑暗中夜光油墨,发光格外明亮、醒目,它形同霓虹灯广告,霓虹灯需要电源才能发光,而夜光油墨无须用电,节省能源,无限循环使用,也可称为太阳能“霓虹灯”广告。 夜光油墨原材料: 夜光油墨用于印刷:为了减少夜光粉在涂料中沉淀的问题,您可以高速搅拌,并添加防沉剂,使用前需搅拌均匀,可用稀释剂来调整黏度,不可使用重金属化合物做添加剂。印刷背景使用白色或反光色系为主,可提高所印图案的亮度与发光时间。涂料与油墨涂层厚度最好大于100目,如可达到130目~150目,其效果最佳,(用80目丝网印,两遍 蓄光型自发光油墨,可持续发光12小时以上,其吸光-蓄光-发光过程无限循环,永久使用。(夜光粉可作为一种添加剂,均匀分布在各种透明介质中,如涂料,油墨,塑料,印花浆,陶瓷,玻璃,化纤等,用夜光粉制成的各种发光制品)。颜色品种有:黄绿色(油墨)、天蓝色(粉)、蓝绿色(粉)。可以用于:铭牌、军事设施、消防应急系统、交通标志、工艺品、装饰品、玩具等的印刷其印刷方式有:丝印/UV丝印/喷涂印刷时要注意事项: 1、夜光油墨只能印在白色底材上,如在其他颜料底材上印刷,须在底材上加印白色; 2、1D型黄绿夜光粉粒径为200目(约25-35微米),颗粒较粗,亮度最好,一般印在透明材料反面,用80目网版印刷; 3、2D黄绿夜光粉粒径为250目(约10-20微米),印正面较大的文字(如门牌等)或反面,用100目网版印刷; 4、5P夜光粉粒径为600目(约5-8微米),颗粒较细,亮度略差,一般印正面,建议用120目网版印刷。 可添加的助剂: 1、丝印:718快干、719中干、783慢干、800特慢干等; 2、丝印ABS不烧底溶剂:815快干、816中干、818慢干溶剂; 3、UV丝印:908UV丝印稀释剂

MSDS丝印油墨安全使说明书

M S D S丝印油墨安全使说 明书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MSDS-丝印油墨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油墨 化学品英文名称:HB-81,B-82,HB-83,HB-85,HB-86,HB-87 颜色编号:20金黄、21中黄、23桔红、26浅黄、30玫红、31金红、32大红、33品红、 35鲜红、41紫色、55群青、57天蓝、58深蓝、59蓝色、64绿色、67草 绿、 70白色、71特白、73黑色、80光油、90细闪银、91银色、92青金、93红 金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生效日期: 国家应急电话: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混合物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环已酮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长时间吸入,可能导致人昏睡与晕眩,可能会造成神经中中枢神经之麻痹;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在闪点或闪点以上温度时,泄露的气体或液体容易造成可燃性混合物,有燃烧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生产时若将其吸入呼吸器官内时,请接受医生的治疗。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 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 生和积聚静电。 有害燃烧产物:CO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露: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内,用砂土、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所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 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

蓄光夜光粉(发光粉,荧光粉)的使用方法

蓄光夜光粉(发光粉,荧光粉)的使用方法 金点塑胶颜料有限公司的夜光粉是光致蓄光型自发光材料(也称为长余辉夜光粉,超蓄光夜光粉,发光粉,荧光粉等),它对各种可见光(日光、灯光)均有极强的吸光―蓄光―发光功能,在一般的室温下自然吸光10-20分钟后,即可在夜间或暗处持续发光10―12小时,其吸光―蓄光―发光过程无限循环,永久使用。 金点塑胶颜料有限公司的新型发光材料与传统的硫化锌系列夜光粉相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蓄光发光转换效率高,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生产过程也无有害物质产生。它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技术和艺术领域,如:服装,鞋帽,文具,钟表,开关,标牌,渔具,装饰品,工艺品和体育用品中,在建筑装饰、运输工具军事设施、消防应急系统,如:进出口标志、逃生、救生线路指示标志具有良好的作用。 金点蓄光夜光粉在各行业中的使用: 夜光粉在陶瓷产品类使用方法:一、一般使用110目发光粉为最佳。二,一般可当作发光粉为普通色料使用,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时间,选择适合的油性印油进行添加剂进行充分搅拌(切莫用金属溶器,以免时间长会变黑),充分溶合后用80目网进行印刷(预先过筛更佳),若要发光强和时间长,则可多印刷几遍,一般为二到三遍为最佳。三,若须和溶块或透明釉混合使用,夜光粉于溶块或透明釉配比一般为1:1或6:4或6:10,主体可根据使际想达到的效果进行调试。四:烧出成品陶瓷常遇见的问题是:出现气泡,此问题一般是添加剂或溶块

和透明釉的化学稳定性的相互结合存在问题,可更改配比例或更换添加剂。也可加消泡剂进行消除。五、发光粉可和陶瓷色料混合渗入使用。 金点夜光粉在玻璃产品类使用方法:一、一般使用110目发光粉为最佳。二,一般可当作发光粉为普通色料使用,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时间,选择适合的油性印油进行添加剂进行充分搅拌(切莫用金属溶器,以免时间长会变黑),充分溶合后用80目网进行印刷(预先过筛更佳),若要发光强和时间长,则可多印刷几遍,一般为二到三遍为最佳。三,若须和溶块或透明釉混合使用,夜光粉于溶块或透明釉配比一般为1:1或6:4或6:10,主体可根据使际想达到的效果进行调试。四:发光粉可和玻璃色料混合渗入使用。五、可采取冷喷或喷涂方法达到想要的效果。 金点夜光粉用于注塑:夜光粉与塑胶料的比率,般是在2%-10%左右,根据产品的颜色深浅,浅颜色少加、深颜色多加的原理而定。一配料:先把扩散油加进原料搅一分钟,然后加入夜光粉搅拌一分钟,再加色粉搅拌二分钟,搅拌时间不宜太长,注意!长效夜光粉最忌与铁磨擦,时间太长会把原料变黑。二、注塑机:注塑机要清洗干净,温度要调到最低,可注塑即可,料在注塑机内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烧焦,不同机器注塑出的产品,也有区别,新机器与旧机器,国产机器与进口机器,这都需要慢慢调试中解决。三、夜光粉:长效夜光粉在

紫外荧光胶印油墨

泉州市千变新材料有限公司紫外荧光油墨系列Quanzhou City, change new material Co Ltd ultraviolet fluorescent powder series 紫外荧光油墨(ultra-violet fluorescent Ink)是由在油墨中加入相应的可见荧光化合物而制成的。其防伪特征是:印刷品在普通光线下看不见,在紫外线下,可发出闪闪荧光。紫外荧光油墨有隐形和有形之分。应用紫外光(200—400nm )照射激发而发出可见光(400—800nm)的特种油墨,称为紫外荧光油墨。根据激发波长不同分为短波和长波。激发波长为254nm的称为短波紫外荧光油墨,激发波长为365nm的称为长波紫外荧光油墨,按颜色的变化又分为无色、有色、变色三种,无色可显示红、黄、绿、蓝等颜色;有色可使原有颜色发亮;变色可使一种颜色变成另一种颜色 1、隐形紫外荧光油墨:所用材料为隐形材料,印刷工艺简单。该油墨印刷出隐形图案或文字,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出清晰光亮的荧光图案。色彩鲜艳。该防伪检测方便,只要有一紫外光源或验钞机即可。由于隐形荧光油墨是隐形即无色,在印刷时肉眼看不见也即无任何机器识别的跟踪标记。所以套印起来难度较人,但该种防伪隐蔽性较好,防伪力度更强,目前国内大多数医药包装都采用该种隐形荧光油墨。应用范围 货币,票据,证卡,烟、酒、药品、化妆品的标签、包装、说明书等具有较高防伪要求的印刷品。 3印刷方式

1、适合任何印刷方式:胶印、UV胶印、凸印、UV柔版、丝印、UV丝印、水性丝印、移印、凹印、喷涂、 2、丝印可做纸张、塑胶、尼龙、ABS、PET、PP、金属、玻璃,水性、UV等油墨,丝印建议用200-300目网版。 1、使用时请用新墨辊与新印版,或者将旧的墨辊与印版彻底清洗干净,(胶印墨辊可用还原剂清洗),特别是印刷无色荧光油墨时,极微量的有色油墨有可能使无色荧光油墨带色,影响隐形效果。 2、本油墨印在不同的材料效果略有不同: A、无荧光纸:纸张略黄,在荧光灯下不显色,造纸过程中不加任何增白的化学物品,属于环保纸。欧洲、美国及我国的人民币、发票、国家机构颁发的证书都使用这种纸。 B、不含增白化学物品的塑料材料, 如卡片、包装袋。 C、普通的有荧光纸,外观洁白。这种纸在造纸过程中为了增白效果在纸浆中加入某种化学物品,在长波紫外荧光灯下显示蓝色。印刷后荧光效果不是很理想,现亚洲地区普遍使用这种纸张。为了使荧光效果更好:a. 采用高浓度的荧光油墨印刷;b. 可以在纸张表面先印一层无色荧光黑油墨。两种同时采用效果更好。 D、在表面涂有某种化学物品的纸张,这种化学物品有可能跟荧光油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荧光效果慢慢消失。如:热敏纸、化学变化纸。 E、双波段油墨要印在无荧光的纸或塑料上,印在带有荧光的材料上无双波段荧光效果。

油墨安全技术说明书

油墨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油墨 化学品英文名称: 企业名称:广惠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市沙田镇大坭管理区金和村 企业电话:-8线 传真:-5线 技术说明书编码:WC-013C 事故应急电话:120 第二部分物理及化学性 纯品混合 物质状态:■液态口固体口气体口粉末口糊状物 气味:具有刺激性醋酸正丁酯 沸点:126℃ 比重:(水=1) (25℃) 水中溶解度:不溶于水 蒸气压: 第三部分火灾危害及防护装备资料 火灾:灭火材料:应用二氧化碳﹑干化学粉末、泡沫、砂、泥土或水雾(不可用水喷射)。 特殊灭火材料:应用泡沫或水雾。 防护装备: 1、喷油车间工人操作时应佩戴活性过滤口罩; 2、喷小工件或无模时应佩戴手套; 3、运搬时工人应佩戴塑料手套,可于室外空地进行; 第四部分健康危害资料 进入人体之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吞食。 可能发生: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引起燃烧危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 炸危险。 第五部分运搬储存方法 运搬储存方法:1、独立摆放于通风区域; 2、严禁烟火 3、工场内保持良好通风状态; 4、采取措施,防止静电发生; 5、用容器密封盛装。 第六部分紧急应变、泄漏及废弃物处理紧急 紧急处理及措施:1、皮肤接触:用清水及肥皂清洗接触部份,需干净弄污之衣物方可再用。 2、呼吸吸入:立即离开暴露现场,如已失去知觉,应送医疗,呼吸停止, 应施行人工呼吸。 3、口部摄入:应即送医治疗。

4、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并至眼科医师处消炎 及诊治。 泄漏紧急应变措施:1、产品意外溢出时能采取之步骤:消除一切可能火源,例如火焰、火花。从该区域撤离人员。避免吸入其气体,并戴上能提供所需空气之呼吸器械,呼吸口罩只可在撤离时使用。 2、少量溢出:用沙或泥土吸收溢出之液体,然后移至安全地区,以待日后处理。 3、大量溢出:用沙或泥土防止溢出之液体蔓延,如溢出之液体进入下水道,则有爆炸或毒性之潜在危险;应立即通知有关当局(尤其消防局)。可能的话将溢出之液体转入糟罐以备日后回收或处理,否则按处置小量溢出的方法处理溢出之液体。 废弃物处理方法:废液转入糟以备日后由回收公司处理(选择处理及废弃方法时,应小心考虑各项安全守则并遵守本地现行之有关法例/法规)。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任何含有此类产品的工段不能雇佣有哮喘、过敏、慢性或周期性呼吸道疾病史的人。使用此产品的人员应服从适当的健康监督。任何含有此类产品的工 段有与安全资料表第2节中所列物质相关的哮喘、过敏、慢性或周期性呼吸 道疾病史的人员,只有在适当的医务监督下才能补雇佣。 任何含有此类产品的工段有与安全资料表第2节中所列物质相关的皮肤过敏问题的人员,只有在适当的医务监督下才能被雇佣。 蒸气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会沿着地面散播。蒸气还可能与空气形成易爆的混合气体。防止蒸气在空气中形成易燃易爆浓度,避免蒸气浓度高于职业暴露极限。此外,此产品只能在无裸露灯或其它火源的地方使用。电器设备必须按相应的标准做好保护。 保持容器密闭。远离热源,火星以及明火。避免使用打火工具。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避免吸入蒸气和雾。在储存和使用的区域禁止吸烟,饮食。有关个人防护用品请参阅第八部分。产品须存放于同原包装容器相同材料制成的容器中,或存放于其他同此产品兼容的容器中。受污染碎布的堆积物可能会引起自燃。良好的卫生标准加上经常并安全地清理废弃原材料会减少引起自燃和其它火灾的危险。 准备工作可能产生静电:在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时要保证接地线已接好。操作人员应该戴防静电鞋和服装,且地面必须为导电型的。 保持容器密封。应注意尽可能减少产品与空气中的潮气或水接触: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导致密闭容器内部增压。已使用过一部分的产品再次开罐时需特别注意。 建议施工方法:刷涂,绝对不要使用喷涂或滚涂。 储存注意事项:请参照标签指示。储存在凉爽、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热源,火源及阳光直射。禁止吸烟。禁止未经授权的使用。已开罐的容器要盖好且罐口朝上放置以防泄漏。使用和储存时不可将油漆桶吊在吊钩上。

荧光粉通用测试方法

荧光粉通用测试方法 1 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 1.1仪器 架盘天平:感量为0.1g; 烧杯:100m1; 比色管:25m1或50m1。 1.2 试剂和溶液硫酸锌溶液:5%,称取5.0g分析纯硫酸锌,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1,摇匀。 硝酸:5N,按GB 603—77《化学试剂制剂及制品制备方法》配制。 硝酸银:0.1N,按GB 603—77配制。 氯化物标准液:见GB 602—77《化学试剂杂质标准液制备方法》。 1.3 测定 称取2.0g试样,放人烧杯中,加入20m1去离子水及l一2滴5%硫酸锌溶液,加热至沸,冷却至室温。然后用定性滤纸过滤,乳液盛于比色管中,并用少量热去离子水洗涤滤渣2或3次,洗液并人滤液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ml。加0.5ml 5N硝酸及2ml 0.1N硝酸银,摇匀,放置10min,所呈浊度不应大于标准。 标准是按产品技术标准要求取一定数量的氯化钠标准液,加入1—2滴5%硫酸锌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m1后,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2 机械杂质的测定 称取10g试样,在白色瓷板上摊开,用目测或放大镜观测。 3 密度的测定 3.1 定义 单位体积荧光粉的质量,称作密度。 3. 2 仪器分析天平:感量不小于0.00lg; 温度计:分度不大于0.5℃, 比重瓶:25m1或50ml。

3.3 测定步骤3.3.1 称量比重瓶。 3.3.2 将3-5g干燥的试样,放入比重瓶中,称量。 3.3.3 往瓶中注入约2/3体积的去离子水,排除气泡,再注满水,并擦干瓶的外表面,称量。然后测量瓶中的水温t 。 3.3.4 将比重瓶洗净,用相同温度的去离子水注满比重瓶,擦干瓶的外表面,称量。 3.4 计算 荧光粉密度按式(1)计算: 计算结果取至小数点后两位。 每个试样做两次,平行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取算术平均值。 4 粒度分布的测定4.1 定义 荧光粉颗粒的数目或团粒的重量按粒径的分布,称作粒度分布。 4.2 测定方法 4.2.1 观察法 取少量试样,分散在载片上,用显微镜按垂直投影法依次测量单个颗粒的尺寸。每批试样的颗粒读数不应少于300粒。 4.2.2 沉降法 4.2.2.1 仪器 粒度分布测定仪: 要求测定范围从l—100μ,误差不大于3%。 4.2.2.2 测定 按仪器规定的要求将一定量的试样放人搅拌器内,按产品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入不同的分散溶液,搅拌一定时间后,立即用仪器进行测定(具体操作按不同仪器测定方法的要求进行),记录试样在不同粒径的累积重量曲线。 4.3 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4.3.1 百分比表示法一定粒径间隔内荧光粉的重量(或颗粒数)对总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4.3.2 对数正态分布参数表示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