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讲:行为主义理论

第四讲:行为主义理论

第四讲:行为主义理论
教学课题 第五章 行为主义理论
教学目标 1、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3、掌握社会型学习理论
4、理解行为主义理论在当代的运用
教学重点 1、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几个原理
2、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强化和惩罚。
3、几种常见的行为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 1、强化中正负的区别与联系
2、惩罚的注意事项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 讲授 讨论 案例分析
课后作业 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设计一个行为矫正方案并实施


第一节:基本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
1、巴甫洛夫狗
2、桑代克猫
3、华生与小阿尔波特
4、斯肯纳与他的鸽子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S-R联结
1、消退:要想让一个新的S—R联系持久存在,就得持续地把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结合起来,否则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削弱直至最终消失。这种条件性的S—R联系渐渐消失的现象叫做消退。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2、泛化: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应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应。新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应被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现象称为泛化。
3、分化 :由泛化的刺激回到对精确的刺激物回应的过程,称为分化
三、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华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有两大特点:一是拒绝研究意识;二是要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四、斯肯纳的行为主义观点
(一)、强化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包括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
(二)、惩罚,是行为被紧随出现的直接结果削弱的过程,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
强化
1、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
2、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
3、这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了(这个人可能在将来再次从事这个行为)
(三)、行为强化程序
1、固定比例:一定数量反应后刺激,高比率行为,强化后有停顿特点:1)反应率高
2)强化物有效时间长
3)抗消退能力强
例: 计件工资
2、可变比例:在不定数量反应后刺激,高比率且稳定行为,强化后无停顿
特点(1)强化之后没有停顿
(2)反应数目范围较大
(3)抗消退能力更强
例:赌博、课堂发言
3、固定间隔:在一定时间间隔后对第一个反应提供刺激,低比率行为后升高
.特点:1)强化必须在良性行为出现才给予
2)良性行为在强化前相对稳定,强化后有停顿(

扇形效应)
4、可变间隔:在不定时间间隔后对第一个反应提供刺激,中等偏低比率行为。
特点:1)抗消退能力强。但如果间隔太长,可能导致行为不出现
2)强化之间行为没有停顿,适合持续性行为的训练
例:看电视节目 ,等公共汽车。
(四)影响强化的效果
1、直接性:立刻发生
2、一致性:刺激与行为一致
3、已形成事件:剥夺和其他事件
4、结果的特征:因人而异
正确实施强化
1、及时地、一致性地实施强化:积极方面;努力和进步
2、描述具体行为(对事不对人)
3、物质强化与精神鼓励结合(语句变换)
4、少量强化,以防饱足(强化程度与行为价值应尽量匹配)
5、强化之后不要出现批评
(五)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
1、直接性: 如果一个刺激在行为之后立刻出现,那么它作用因素的效果会更大。
2、一致性:如果刺激的出现与行为相一致,那么它作为惩罚因素的效果会更大。
3、已形成事件:有些先行事件会在某个具体时间内使一个刺激作用,惩罚因素的效果更大。
4、后果的特征 :惩罚因素人而异。总的说来,强度越大的负性刺激作为惩罚刺激的效果越大。
(六)、 惩罚使用的问题
1、引发不良情绪及攻击性行为(迁怒和攻击他人)
2、形成条件惩罚物,并使惩罚物泛化,导致个体的逃避或回避(退缩型人格、厌学、逃学、学校恐怖症、离家出走等)
3、模仿惩罚的行为方式,在今后再现(相信强权政治)
4、导致惩罚成瘾,并导致反社会人格
5、惩罚升级,可能造成生命的悲剧
6、只能抑制行为,不能形成新行为(不能做什么 / 应该做什么)
7、出现抵罪反应,降低道德感和责任感
8、施罚者出现心理困惑或情绪障碍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习得的,学习者无须事事通过亲身接受外来的强化进行学习,而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替代性的得到强化。
模仿学习(又叫观察学习)指个体通过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
替代反应:当个体受到示范者行为的暗示而表现出一种与示范者相似的反应,被称为替代反应。
第二节:常见的行为治疗模式
一、 什么是行为治疗:
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的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一)行为治疗的人性观
1 、人是被环境和遗传决定的反应式有机体
2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产物
3

、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
4 、人的行为是学习来的。
(二)、行为治疗的特点
1 、研究集中于人的行为,
2 、行为学原理为基础,
3 、强调当前环境事件,
4 、由日常生活人们实施,
5 、程序精确描述
6 、强调行为改变的测量
7 、强调自我管理技能
8 、程序具有弹性
9 、不重视问题的原因
10 、不对潜在动因进行假设
二、应用领域
(1)精神疾病(2)教育领域
(3)康复治疗(4)社区心理
(5)临床心理(6)商业、工业
(7)自我管理(8)儿童管理
(9)预防医学(10)运动心理学
(11)老年医学(12)吸烟与酗酒
三、代币系统
代币系统:年龄较小、能力较低
行为契约:年龄较大、能力较强
(一)代币系统的含义与优缺点
1、含义:条件强化物;累积;交换
2、优点:加强强化作用(延缓;增减;饱足;进步;客观);教学工具;惩罚;群体情景
3、不足:分散时间精力;人为制作
(二)代币系统的结构
1、明确目标行为
2、确定代币:马上可用;随时发放;不易复制;不会混淆
3、确定逆向(后援)强化物:强化价值;经济价值
4、拟订代币交换系统:行为-代币的比例;代币-后援强化物;时间与地点
5、确定是否使用反应代价
(三)问题及其解决
1、局面混乱
2、人手不够
3、破坏代币(不正当手段获得代币;代币成为玩具)
4、供不应求
5、参与兴趣
6、代币的消除
(四)、误用练习
例一例二例三
四、放松训练:
1、腹式呼吸练习:
它使人的呼吸慢而深。
2、想象放松法放松法
3、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
要求练习者紧张并松弛身体的每级主要肌群。
五、系统脱敏法
(一)1、制定问题等级
恐惧的主观感觉尺度( sud)
一个害怕考试的学生害怕的等级层次
事件 sud
1.考试前一周想到考试 20
2.考试前一天想到考试 25
3.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30
4.在考场外等候时 50
5.进入考场 60
6.第一遍看考试卷子 70
7.和其他人一起坐在考场中想着不能不进行的考试时 80
(二)、放松训练
(三)、门诊脱敏
(四)、实地脱敏
六、冲击疗法(flood therapy
原理:物极必反,从而消除恐惧。
区别:与系统脱敏不同
举例:过隧道
程序: 体检
签约
实施
案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