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宽带接入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宽带接入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宽带接入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宽带接入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宽带接入网及3G与4G

接入网(Access Network, AN)是连接核心网与用户或用户驻地网的桥梁,是本地交换机到用户终端的实施系统。它直接面向用户和业务节点,提供电话、视像和多媒体等业务,完成传输、复用和交叉连接的功能,相关接口是交换机和用户终端设备,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等。

通过对全球宽带接入市场发展情况的分析入手,指出宽带接入的扩展是大势所趋。然后进一步阐述了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宽带接入技术概况、技术特点及其目标客户群,说明FTTH是宽带接入的终极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接着通过对各种宽带接入技术所占的市场份额及增量的分析得出:xDSL在宽带接入市场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FTTH 迅速发展是宽带接入的另一热点。最后具体分析了FTTH这一新技术发展的诸多因素和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并介绍了FTTH发展的相关政策环境,最后对FTTH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

一、目前全球宽带接入发展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宽带接入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主要表现在:全球宽带用户总量的迅速增长、多种宽带接入技术的快速市场化、宽带增值业务类型增加且增值收入的稳步提高。

据Computer Industry Almanac统计,截止到2005年全球共有宽带用户达到2.15亿,宽带已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电信业务之一。预计到2009年底,全球宽带接入用户将超过4亿。我国宽带业务自1999年开始起步,2003年宽带接入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并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规模用户市场。2005年,中国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750.4万户,2004年增加1262.9万户。

中国正在迅速成长为宽带大国,截止2005年底,中国的宽带用户已达到3750.4万,其用户规模仅次于美国。预计到2006年,中国宽带用户数将历史性的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宽带大国。根据MII公布的数据及预测,到2010年中国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1亿900万。

目前,宽带接入涉及的接入技术包括xDSL接入、LAN接入、光纤接入、Cable Modem 接入和电力线上网接入。从全球范围来看,xDSL依然领先于Cable Modem,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宽带接入技术。

伴随着宽带接入的迅猛发展,宽带增值业务也在稳步增长。以2004年初的发展水平估计,全球宽带增值业务的收入大约为50亿美元。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宽带接入的市场需求的扩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宽带业务开始成为全世界所有电信运营商普遍服务的目标。

中国宽带接入总量及增量预测

二、各种宽带接入概况、技术特点及适用对象

宽带接入涉及的接入技术包括xDSL、LAN接入、光纤接入、Cable Modem接入和电力线上网接入。从全球范围来看,xDSL依然领先于cable modem,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宽带接入技术。截至2004年3月底,在全球宽带线路总数中,xDSL占66%,Cable Modem 和其它宽带线路占34%。

2006年,中国继续保持着全球最大的DSL市场的地位。在中国,ADSL已成为宽带接入市场的主流,所占比例已从2002年底的55%上升到2005年底的接近80%。未来几年内,ADSL接入用户总量仍将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

随着宽带业务应用的多元化及带宽需求的不断提高,从2004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光纤接入的热潮。2004年,光纤接入技术(FTTx)取得了明显进展,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著名的电信运营商开始大规模建设光纤接入网。在国内,随着运营商和设备厂家共同推进的FTTH试点项目在武汉、杭州、北京等地展开,基于EPON技术的FTTH/FTTB应用已从试验阶段进入到试商用阶段。

我们以中国为例,讨论一下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的特点,Cable Modem虽然在国外拥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国内使用很少,在此不做讨论。目前在国内市场中,所采用的成熟的宽带接入技术包括以下几种:ADSL、ADSL2+、VDSL、LAN和EPON。前3种是基于铜线接入的,LAN接入基于光纤+五类线,EPON基于光纤,各种宽带接入技术比较如下表所示。

相比较而言,铜线接入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其带宽、传输距离、安全性、稳定性、维护等多方面的局限,无法满足多种宽带应用的需求。

而光纤接入技术在长距离传输的情况下仍能提供高带宽,且具有QOS保证,同时深入用户终端的管理方式为网管人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管理手段。从维护的角度来说,由于光纤接入不存在选线率的问题,且故障类别少,因此光纤接入的维护相对简单一些。

通过对宽带应用发展的研究得知,面向未来的宽带应用包括语音(VOIP和视频电话)、数据(高速Internet业务)和视频(IPTV)三大类。由于每一类宽带应用对接入带宽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选择不同的宽带接入方式。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宽带接入用户的主要目的是高速互联网接入,选择xDSL或LAN即可满足绝大多数普通用户需求。

当宽带用户不仅仅满足于互联网接入的应用,还需要利用宽带接入实现其他各种宽带应用,包括各种视频服务(广播电视、HDTV、VOD等)、视频会议、视频电话、交互网络游戏等。而EPON光纤接入方式可提供更高带宽,为此类高端用户轻松提供充足的带宽享受各类宽带应用。

综上所述,光纤接入是有线接入技术的终极方式,其技术上的优势是铜线接入无可比拟的。因此,我们说光纤接入是接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各种宽带接入的市场份额和发展趋势

整体来看,宽带接入正处于业务上升期,目前的宽带接入以铜线接入为主,尤其ADSL 为最。截至2004年9月底,在全球宽带线路总数中,xDSL占63.4%,Cable Modem占29.1%,FTTH占7.3%,其它宽带线路占0.2%。

数据来源:Point Topic

2004年9月底全球各种宽带技术份额

在中国,2005年3月底,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750.4万户,其中xDSL用户2635.9万户,LAN用户968.2万户,WLAN用户3.4万户。

2005年中国各种宽带技术份额

xDSL在宽带接入市场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是随着近年来各设备生产厂家和电信运营商的共同发掘和推动,使得FTTx成为宽带接入的又一热点,由于其在带宽方面的巨大优势,引起了宽带接入的一次革命。

在全球范围内,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已进入大规模的FTTH建设阶段,很多国家也在跟进此项技术,纷纷进行技术测试和试点项目建设。

根据日本总务省的统计,2006第一季度日本FTTH用户突破五百万,全日本用户已达到546万户,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20.7%增长至23.4%,FTTH稳居日本第二大的宽带接入市场,而在用户增长方面,与2005年第一季度的290万户相比,一年间新增用户256万,增长率高达88%。日本自2005年第一季度起,已连续第五个季度FTTH新增用户数超过DSL,FTTH成为驱动日本宽带用户增长的新动力。

日本FTTH用户数

美国是继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二大FTTH市场。据Ovum-RHK公司的研究,到2006年6月,美国FTTH的用户数已达到46.3万户。2006年第二季度美国FTTH的用户数量比第一季度增长了34%。

在欧洲,很多新的建设项目开始采用PON技术,如丹麦、西班牙以及法国电信的几千个家庭的用户试验都采用了GPON技术。调查表明,到2005年6月欧盟18国共有FTTX 用户数64.6万,其中97%的FTTX用户集中在瑞典、意大利、丹麦、荷兰和挪威五个国家。

四、FTTH的发展

1、市场和技术的驱动力和阻碍因素

●FTTH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

(1)市场驱动力

首先,电信竞争的加剧(包括固网与移动运营商的竞争、固网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是FTTH发展的市场驱动因素,运营商都在利用光接入这种终极接入手段争夺市场,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在房地产竞争的市场,FTTH甚至也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差异化宽带品质的竞争手段之一。

其次,光纤及光器件成本下降是FTTH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市场驱动力。光纤光缆价格的不断下降,为光纤接入的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条件。以长度为1公里、直径为O.4毫米(最常用的通信电缆直径规格)的通信电缆为例,1对线缆使用2.237公斤铜,按照2006年8万元/吨的铜价计算,一对铜线成本为179元。而当前1公里的光纤均价大约为85元。而光纤的带宽完全不是几百对的铜线电路可以比拟的。随着铜价的大幅攀升,铜线和光纤的价格差将越来越大。另外,许多光通讯元器件的价格大幅下滑,令光纤到户时代到来的步伐大大加快。2005年ONU的光突发模块从最初的近100美元下降到近45美元使得光纤接入项目的整体成本大幅降低。

(2)技术驱动力

IPTV/Triple Play、多媒体信息服务、P2P视频服务、高清晰视频监控等视频应用的需求以及高速上网等来自业务方面的需求必然要求宽带接入能够提供更高的接入速率。由于xDSL接入很难达到以上业务的应用要求,而光纤对于带宽近乎无限发展可能的满足具有先天优势,因而FTTH是宽带接入的终极技术,是实现语音、数据、视频三网合一的最佳保证。

●FTTH发展的阻碍因素

在FTTH技术发展初期,运营商都将每一个FTTH项目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和科学的投资收益分析。而目前,FTTH项目建设的每线的价格仍然是5-10倍于每线ADSL的价格,甚至更高。在目前的企业运作模式下,FTTH项目的建设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2、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FTTH发展的影响

FTTH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产物,在FTTH产业链发展中的各个环节都对该技术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接下来具体考察FTTH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终端

用户、设备提供商、运营商、政府以及其他。

TTH产业链的组成

●终端用户:作为终端用户,关心的是接入带宽,他们并不在乎运营商或者房地产开发商所选用的宽带接入的方式,因此用户对于FTTH发展的影响较小,甚至为零。

●设备生产商:作为设备生产商,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满足新需求、获取经济效益是他们的宗旨。生产商们在FTTH技术问世之初就开始技术跟踪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产品的研发,希望能够在该业务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动,有效的抢占市场,最大化其商业利益。因此在整个FTTH的发展过程中,设备提供商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通过设备生产商对于FTTH的市场拓展,并结合运营商的项目实施,能够有效的推进FTTH。

●运营商:运营商是FTTH发展环节中的最重要一环。在绝大多数国家中,FTTH项目的实施是通过运营商进行的,运营商对于FTTH的态度和决策,从根本上决定了FTTH的发展。

●政府:一般来说,政府不会直接干预电信市场的发展,通常只提供指导性意见,但是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运营商进行新技术的施用。从世界各国推广FTTH的经验来看,政府的政策导向对FTTH具有重大影响。

●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地产竞争的市场,FTTH有时候也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吸引用户的竞争手段之一。在一些高端房地产项目运作过程中,开发商往往通过对“光纤接入”的市场炒作来提升该项目的品牌价值。因此房地产开发商也间接的推进了FTTH的发展。

综上所述,运营商对FTTH的发展起决定因素,设备生产商和政府对FTTH具有重要的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某些市场行为会间接的推动FTTH发展,而终端用户对于FTTH的发展影响很小。

3、政策对FTTH的影响及相关环境

从世界各国推广FTTH的经验来看,政府的政策导向对FTTH具有重大影响,这已在FTTH发展最快的日本、韩国和美国得到证实。日本的e-Japan和u-Japan计划,韩国的e-Valley 工程,美国FCC的“松绑”等,对它们国家FTTH的推动力都是巨大的。

日本继2004年12月推出“u-Japan政策”、2006年1月制定“IT新改革战略”后,于2006年6月又特别针对宽带网络的建设,提出“新一代宽带战略2010”规划。另外,日本的开放竞争政策也促使更多的运营商加入到光纤接入市场中来。

同样,在美国,光纤接入网的发展普及也是与政府的积极扶持分不开的,美国政府出台的免除“非绑定”义务的政策促进了光纤接入网的发展。2004年,美国政府表示将大力推进宽带的进展,呼吁制订更好的国家宽带策略,并将宽带普遍接入列为2007年的目标。

韩国政府制订了2005年在所有中心城市建立光纤通信网的计划。该国信息通信部计划到2007年为1000万个家庭提供家庭网络设施和服务。

欧盟15个成员国为了实行国家宽带发展计划,以市场导向为目标,提高使用率并刺激市场需求。2005年出台的“电子欧洲”行动计划意在推动宽带普及。

中国在FTTH的发展方面是比较缓慢的。不论是主流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接入提供商,对FTTH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也还未就FTTH的发展与推广制定系统的政策措施。但事物是有两面性的,正因为现在的相对落后,反而预留出今后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4-5年内,中国FTTH的发展将有很大空间的。

4、FTTH市场前景预测

未来5-10年,全球的光纤接入市场将迅速增长,全球用于FTTH的资本支出将从2005年的50多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28亿美元。未来几年全球FTTH用户数也将迅速增长,并且在全球宽带接入中所占的比率将逐步提高。根据预测,全球的FTTH用户数将从2006年的11OO万户上升到2011年的8600万户。

数据来源: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1年全球FTTH用户数及用户普及率预测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受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以及日本FTTH的带动,亚太地区将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同时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FTTH市场。据信产部研究院预计,2013年亚太地区与光纤接入技术有关的资本支出为120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52.8%。预计到2011年底,亚洲的FTTH用户数将增长到5900万户,占全球用户数的近70%。

同时,在市政及电信双重投资作用的影响下,美国FTTH市场也将持续高速增长,FTTH 最终将成为美国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

专家预测,从2006到2008年,欧洲的FTTH网络建设将逐步升温,到2008年覆盖的家庭将达到31%,采用FTTH的宽带用户将超过200万。良好的竞争环境和运营状况、用户对先进业务的需求增加、有利的管制政策,将加快欧洲光纤接入网的发展速度。

2011年全球FTTH用户区域分布(预测)

从目前的发展和应用趋势来看,GPON和EPON将成为FTTH的主流技术。2005年、2006年APON/BPON设备占年北美PON光线路终端收入的77%,2006年以后GPON产品可能进入市场大规模商用。2005年EPON约占亚太PON收入的70%。未来几年,EPON技术将主要用于亚洲地区,GPON技术将主要用于北美、欧洲等地。

欧洲FTTH用户预测

综上所述,从全球范围来看,宽带接入的市场需求的扩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新一轮的宽带接入市场竞争中,FTTH由于其在带宽方面的巨大优势,已成为宽带接入的又一热点。尽管目前FTTH的发展仍受到高建设成本的制约,但随着光纤光器件成本和FTTH劳务成本的进一步下降,FTTH的建设成本拥有非常大的下降空间。笔者相信,FTTH将是新一轮全球宽带发展的主角,5年内FTTH的增长率将超越xDSL,其市场占有量也将在15年内超越xDSL,成为新一代宽带接入的主导技术。

5 接入网的发展前景

接入网规模大,技术竞争激烈,发展较快,由于对多种因素敏感,目前还没有一种绝对主导的技术,窄带接入仍处于主要地位。从长远来讲,宽带化是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光纤接入网是未来的发展主流,FTTH是最终目标,以ATM无源光网络代表接入网的发展方向,无线接入由于其组网方便、使用灵活、成本低等特点,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 宽带化是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媒体和Internet等新型业务的迅速发展,要求低成本、高质量的宽带解决方案。接入网作为最靠近用户的基础网络,须同时支持图像、数据、语音等各类业务;核心网已逐步宽带化,接入网也只有宽带化才能充分利用核心网的巨大带宽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据了解,128kbit/s的接入速率能满足80%左右的业务需求;2Mbit/s的接入速率能满足90%左右的业务需求;10Mbit/s的接入速率能满足92%左右的业务需求,未来的宽带业务信息速率最高可达几百兆比特每秒(高清晰度电视150Mbit/s)。因此宽带化是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 光纤接入网是未来的发展主流,FTTH是最终目标

光纤具有容量大、质量高、性能稳定、防电磁干扰、保密性强等优点,而光纤接入网的高性能、宽带宽,最能适应未来的宽带接入发展方向,最终目标是以FTTH实现的全业务接入网。

FTTH为纯光纤接入,由于光纤价格、用户需求和等原因,FTTH仍然是一个长期任务,分阶段、有步骤地向FTTH演进,是接入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FTTH的普及将在2005年以后,目前光纤接入主要应用于城域网的主干层和接入层,或直接到大、中型企事业用户,其中无源接入主要是ATM-PON,由于基于ATM,成本较高;有源接入主要是基于SDH,适用于大企业集团用户。

● ATM无源光网络(A-PON)代表接入网的发展方向

与有源光网络和铜线网络相比,A-PON 更简单、更可靠,并易于维护,特别是当FTTH 大量使用时,有源器件和电源备份系统将从室外转移到室内,维护成本也会降低,最终会使运营者和用户双方受益。

与E-PON相比,APON已经营了近10年,有明显综合技术优势,标准化工作已基本完成,设备研制正在进行,QoS正是强项。

A-PON既能提供传统业务,又能提供先进的多媒体业务宽带平台。人们普遍认为,A-PON 是宽带综合接入中最有效的方式,但目前离最终的商用还有一段距离。

3G,全称为3rdGeneration,即第三代数字通信。分为CDMA2000、W-CDMA、TD-SCDMA 。应用:宽带上网、视频通话、手机电视、无线搜索、手机音乐、手机购物、手机网游...

4G TD-LTE是指移动电话系统的第四代,也是3G之后的延伸。是一个成功的无线通讯系统。描述了下列两种不同但有所重叠的概念:高速的移动电话网络,速度如同电脑网络ADSL的带宽。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此概念曾被用来描述在无线网络上,如Wi-Fi。也是目前成功的3G系统提供商所提出来的愿景。换句话说,"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上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主要优势有:通信速度更快、智能性能更高、通信费用更加便宜、网络频谱更宽、通信更加灵活、兼容性能更平滑、频率使用效率更高、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4G的五大技术标准:LTE、LTE-Advanced、WiMax、HS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WirelessMAN-Advanced。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有网咯、手机、博客、播客等等。 1、互联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人。目前,我国网民数 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每天打开网络看新闻、联络同事朋友,已成为相当数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2、手机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总量已超过3.93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 百人30.3 部,手机的普及为其担当媒体重任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进入了彩色多媒体时代,能提供声音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影视、手机搜索也一一闯进人们的生活。 3、博客从2002年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互联网传播最抢 眼的现象就是博客的大面积普及。 4、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 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尤其是最近一年,播客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互动性:触动传媒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出租车内的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触摸屏幕,选择信息,参与喜爱的活动,这种传播媒体的方式摆脱了广告的隐性弱点,由强制性的被动接受变为亲自体验和主动参与。触动传媒这种通过讲话、说故事、玩游戏的方式,让消费者习惯于从这个平台中获得时效、时尚、实惠的信息与知识,从而接受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成为其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 2、针对性:对2万个潜在顾客讲话,也大大好过对200万个“不确定”人物讲话。分众传媒(FOCUS Media),中国生活圈媒体群的创建者,是面向特定的受众族群的媒体,这部分受众群体能够被清晰的描述或定义,同时,这部分群体也恰恰是某些产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3、实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多属于分众型或小众型的媒体。它们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传播区域进行改变。 4、稀缺性:传媒的终极目标便是广告的到达率与记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刻意的做给别人看,而是在别人可以看的地方做”。这是亮角落传媒的服务理念。短短时间内凭借其位置的独特性,充分占据高端商务人士的眼球空挡。针对不同的场所、区域的特点,打造个性化、时尚化、人文化的角落平面媒体平台。在全国高端商务、娱乐、餐饮等场所构建起了以化妆间、电梯按钮等被传媒冷落多年的小小角落为载体的“平面媒体”网络。 三、新媒体的优势 1、新媒体提升新闻时效性 如今许多受众已经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通过这种途径得知的新闻往往比随后浏览报纸、观看电视所获知的要新鲜很多。 2、新媒体增强受众主动性 报纸新闻的阅读受报纸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的收看受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随心所欲地接受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所希望获知的资讯。新媒体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与生活对话的方式。 3、新媒体降低信息成本 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价格上,报纸都在失去其传统优势。新媒体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长足进步导致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信息量的影响。

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这篇通信工程师论文发表了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通信网络逐渐迈向现代化,虽然与发达国家还在一些差距,但是在传输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传输技术经历了长期发展的过程,本文就围绕传输技术与通信工程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通信工程师论文,传输技术,应用现状 1 前言 通信网络工程在我国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一方面,通信工程进一步改变的人们的工作方式,对于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方式进行了巨大的变革,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通信工程还可以及时地获取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有利于相关人员加强对社会的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各种传输技术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文章主要讲述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

2 通信工程的发展状况 关于通信工程的含义概述 通信工程属于电子工程,也可以被叫做电信工程,该工程现在已经在我国作为一种成熟的学科出现在各大高校的开设专业当中,通信工程主要研究在通信过程中发生的信息传输以及信号处理现象,理解其原理,同时再加以应用。当前,通信工程的相关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以及网络通信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交流和通信过程,因此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目前通信工程可以从云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方面入手,来推动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 关于通信工程的研究内容概述 通信工程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以及产生的原理问题,同时还有需要关注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个人通信、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蜂窝通信以及平流层通信等问题,除此之外,通信工程还会涉及传输技术在多媒体技术、数字程控交换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三方面的应用问题。现代通信技术最初起源于19世纪,今天现代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也被广泛应用在一些行业领域当中[2]。 3 传输技术的主要内容 关于传输技术的信道及范围概述

公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物业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20多年,已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有开发商的附属单位到现在的自主营利、自负盈亏,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明显,这期间物业管理企业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路程。 1994年8月8日,宁波市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新街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并开始对新街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15年后,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也在快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仅宁波市就有经营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225家,从业人员3.4万余人,管理物业项目(住宅小区、大楼、别墅区)1513个,管理面积9829万平方米,享受物业管理服务住户近60万户,中心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8%。可以说,物业行业为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城物管公司为占领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在05年组建并成立了宁波分公司,经过近四年的运作和发展,风雨之后终见彩虹,但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在不断进步当中,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应运对策,公司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才能立于同行业不败之地。以下是我进入公司两年,通过在三个园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实践中,结合目前物管行业的发展现状, 对我们宁波公司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 一、回顾公司的昨天: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宁波物管市场现有经营资质的物业公司225家中,我们绿城宁波分公司也属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2005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当年第一个外接楼盘慈溪清水湾开始,07年又相继接管了新时代小区、聚金家园小区,08—09年外接楼盘紫郡花园、江南一品到内接楼盘桂花园、绿园、皇冠花园等,短短四年公司已经管理13个项目,面积达300万方(包括已签未交付),目前宁波分公司员工已有400多人,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见证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之大。 二、俯视公司的现状: 宁波公司发展过快,人才出现紧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缺少、淡薄,员工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强;与同行相比培训力度尚有差距;其次,基层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显现出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过快、物业专业人才紧缺: 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向外拓展,不断拓展的同时,人才应该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然而宁波分公司过快的发展速度,出现物业管理人才的紧缺,熟、懂工程强、弱电,公司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硬件管理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更是稀少,如何提升内部优秀员工及引进同行业中的物业精英,成为了当前公司应该面对的重头问题。 (二)、服务意识淡薄,团队凝聚力尚佳,员工的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现状与高端物业相比仍有差距: 1、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园区除接管较早的新时代、聚金家园、慈溪清水湾和紫郡花

印度的辣木生产和研究

印度的辣木生产和研究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 (mirecle).又称鼓槌树、马萝卜、不死树、萝卜树等.属辣木科.原产于北印度亚喜马拉雅区域及非洲,广泛分布在印度、埃及、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新加坡、古巴、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辣木叶片、果荚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作为蔬菜和食品有增进营养、食疗保健功能,也可用于医药、保健、T业等方面,因此被誉为“神奇之树”、“生命之树”。辣木生长快、用途多、耐干旱、易栽培,可适宜多种生态环境及农场系统,现栽种面积及需求量正不断增加。 辣木是多年生速生树,最高可达7~12m,树干直径可达20~40cm 树干直立,当达到1.5~2m时才开始萌生侧枝。侧枝的延伸无一定的规律,其树冠极像一把伞。在枝梢顶部交织形成2~3排羽状复叶,长20~70cm,小叶长1~2cm 花白色或奶黄色,气味芳香,花序长1O~25cm,瓣宽2.5cm,5萼片、5花瓣、5雄蕊与5退化的雌蕊果荚具有三裂,长2O~60cm,干时3开裂,每荚含种子12~35粒。种子圆形、褐色,其上有3个纸质白翼。 辣木堪称是一种神奇的健康植物。根据测定,辣木干叶粉所含的钙质是牛奶的4倍,蛋白质是牛奶的2倍,钾是香蕉的3倍,铁是菠菜的3倍,维生素C 是柑橘的7倍,维生素A(B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的4倍只要3汤匙的辣木叶粉,就含有幼儿每日所需的270%维生素A、42%的蛋白质、125%的钙、70%的铁及22%的维生素C。它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氨基酸,不但对先进国家素食者有极大益处,而且对抗营养不良及提升免疫力也功效显著。在印度,辣木常被用于传统医学的配方,辣木子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辣木叶、花、果可作为蔬菜直接食用,可以加工制作多种功能性营养保健品,也可以开发作为牛、羊饲料,种子可以提炼油脂。 一、印度辣木的生产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木生产国,栽培面积38 000hm2,每年约生产110万~130万t果荚。印度辣木主要栽培于南部各邦,如塔米尔纳都、卡那塔卡、开瑞拉和安德哈普德西。辣木豆荚、嫩叶是印度夏季的主要蔬菜,辣木绿色叶粉是印度的出口商品,辣木的鲜叶则直接用于饲喂牛、羊牲畜。在印度南部,有5.2 万多人从事辣木栽培,当地辣木种植收益每年每公顷可达3000美元,是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 (一)主要品种 目前,在印度南部约70%的辣木栽培使用一年生辣木品种,采用种子繁殖。在安德哈普德西邦采用种子繁殖的一年生辣木品种种植比例更是高达90%。塔米尔纳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及研究所选育出2个高产、一年生辣木栽培品种(PKM 一1、PKM一2),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多年生品种,且适宜性广泛,传播较快。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1.简要概述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光纤通信技术(现阶段主流):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信号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因光波频率极高以及光纤介质损耗极低,故而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要比微波等通信方式带宽大上几十倍。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由高度透明的材料制成,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外面层称为包层,它的折射率略小于纤芯,包层的作用就是确保光纤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线不受水气侵蚀及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线的柔韧性;在涂敷层外,往往加有塑料外套。光纤的内芯非常细小,由多根纤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非常小,用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可以使传输系统占极小空间,解决目前地下管道空间不够的问题。 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因光纤体积小、重量轻、传输频带极宽、传输距离远、电磁干扰抗性强以及不易串音等优点,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光纤通信在邮电通信系统等诸多领域发展迅猛,光纤通信优越的性能及强大的竞争力,很快代替了电缆通信,成为电信网中重要的传输手段。从总体趋势看,光纤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式。 量子通信技术(特殊需求必须): 在量子通信网络中,主要有量子空分交换技术、量子时分交换技术、量子波分交换技术等。量子空分交换是通过改变光量子信号的物理传输通道来实现光量子信号的交换;量子时分交换是在时间同步的基础上对光量子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波分交换是将光量子信号经过波分解复用器、波长变换器、波长滤波器、波分复用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通信网络有三个功能层面:量子通信网络管理层、量子通信控制层和传输信道层。由量子通信控制层进行呼叫连接处理、信道资源管理和建立路由,进而控制光纤通道建立端到端量子信道,管理层负责资源和链路等的管理,控制层和管理层的功能由经典通信链路完2016 年底,北京和上海之间将建成一条全长2000 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它是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主要开展远距离、大尺度量子保密通信关键验证、应用和示范。此干线可以实现远程高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系统和其他多媒体跨越互联应用,也可以实现金融、政务领域的远程或同城数据灾备系统,金融机构数据采集系统等应用。2016 年7 月份中国将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通讯卫星,这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标志着中国同时在军用通信领域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之后会陆续发射的更多量子通讯卫星,就可以建成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网络。正如潘建伟院士所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将表明中国正从经典信息技术的跟随者,转变成未来信息技术的并跑者、领跑者,量子通信将会尽快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就像计算机曾经做到的一样,改变世界。量子通讯卫星和“京沪干线”的成功将意味着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的形成。 量子通信与传统的经典通信相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且时效性高传输速度快,没有电磁辐射,它的这些优点决定了其无法估量的应用前景。通过光纤可以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通过中继器连接实现城际量子网络,通过卫星中转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最终构成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未来数年内,量子通信将会实现大规模应用,经典通信的硬件设施并不会被完全取代,而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在通信发送端和接收端安装单光子探测器、量子网关等量子加密设备,即可在电话、传真、光纤网络等原有的通信网络中实现量子通信,这将大大地提升通信的安全性。量子通信有望在10 到15 年之后成为继电子和光电子之后的新一代通信技术,这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将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和推陈出新而形

成的。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内涵和构成。从目前各国掌握的制造技术来看可分为四个领域的研究,它们横跨多个学科,并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1 现代设计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有限元法,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模糊智能CAD等。 2)性能优良设计基础技术包括: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动态分析与设计;断裂设 7)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 2.4 系统管理技术 1)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集成管理技术;3)生产组织方法。 3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3.1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现状 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方面, 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实现了机械制

新媒体研究的现状

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就其本质而言相互联系。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不断推进,博客、播客,维客、手机媒体、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SNS、RSS、P2P等越来越多的新产物成为这一领域的亮点。可见,网络并非物质载体而是虚化的技术,它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已逐渐破除。随着网络技术的演进,这样的媒介会更多。可见,新媒体是以网络为基础集纳多种媒体功能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新的媒介形态,是多种传播形式复合的媒体,强调的是一种信息的融合,而非区别。当今,新媒体革命推动的不仅是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更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优化统筹。在新媒体环境下,全球正逐渐成为一个网状传播整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不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人,使用率为13.8%,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的使用率达到15.5%,青少年网民则占整体网民一半左右。根据《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蓝皮书显示,在2010年138起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中,新媒体首次曝光的为89起,占比65%,比2009年的56%提高了9个百分点;传统媒体曝光的为47起,占比34%,相比2009年下降10个百分点。(参照最新)。一方面,新媒体研究的方向越来越务实.研究方法逐渐由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发展。理论研究者进入媒体调研指导,媒体从业者加入了研究者行列,政府管理者也进入了媒体管理平台。以往实践成果先于理论成果,或者研究与实践运作“两张皮”的局面正在被改写。这些研究都大大促进国内媒体研究的务实化程度。另一方面,从媒体经营管理角度、受众角度、文化批判角度来对新媒体进行研究的案例不断上升。可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渗透性发展,新媒体研究的视线已延伸到社会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如何更好的把握新媒体环境的构成、基本特征、特有语言、功能和作用,从新媒体环境角度去审视、分析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成因和方法论体系的研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随着新媒体终端的日益多样化与便携化,手机、ipad、手表、汽车等等新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新媒体的新军。而随之而来的微电影、新媒体剧、网络视频栏目、iptv、电子游戏等等新媒体视听内容品类正在不断涌现并发展成熟,其类型特征亟待梳理廓清。在2014年8月份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也可以说2014年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元年。在2013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信息消费、发展网络经济的政策措施,中国网络视听业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各行业开始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原本处于文化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制作文化娱乐产业,与原本处于媒体传播末端的网络视听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基于资本的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基于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基于融合网络平台的网络视听产业新生态必然在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逐步形成。本文系统梳理各方观点,剖析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中国网络视听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云计算;网络视听

第一章绪论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视听新媒体服务应运而生,由于视听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广播影视和互联网新兴传播载体,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化的视听节目服务,也受到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敦促下,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一步步推进,视听新媒体作为三网融合的产物,其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形成了一个由内容提供商、集成播控平台、网络服务商等多方构成的比较成熟的产业形态。视听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海量的内容资源、多样化的互动功能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传统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运营商、电信网络运营商以及各类内容提供商等市场主体争相进入视听新媒体行业。 综观我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整体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态势,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的业务服务种类以及多元化的竞争合作关系,无一不对整体行业发展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视听新媒体行业各种业务的分类研究,由小及大、由微观及中观、由现象及本质,在深入剖析每一类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展望视听新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第二章视听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1996年到2000年为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萌芽期,2001年到2007年为发育期。200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期,期间视听新媒体发展逐步提升到国家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国家媒介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随着三网融合脚步的推进,新媒体业务中将会包含传统的广播、电视等“旧”媒体,同时融入了各类自制视频、微电影等新兴节目,同原有媒体节目相比较,新媒体的节目没有时效性,随时都可以观看,其吸引力将会逐步增强,经过一段时期的新旧共存,可能取代原有媒体。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前景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 姓名:姚彬 指导教师:项莉萍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0802 所在系部:信息工程系 二○一一年六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成绩评定表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及相关知识,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个人通信网,发展历程 Abstract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f concern to people, s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he main research topic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prospec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and ou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hi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bile communication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新媒体应用现状研究

学习与研究 第 23 期 海航集团 2012年11月26日 新媒体应用现状研究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关于新媒体的论述频见报刊,而且以“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跟常规媒体的共存”等主题的论坛也在推波助澜,一时间关于新媒体的字眼铺天盖地袭来。本文介绍了新媒体与其商业价值,分享了优秀企业在新媒体应用上的案例,并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在集团的运用前景。 一、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

称为“第五媒体”。 图1新媒体网络图 二、新媒体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新媒体对商业及品牌营销的五大价值如下: ㈠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新媒体可以更好地降低营销成本。企业会花很多钱建一个官方网站,定期发布企业动态和产品信息,不间断维护与推广,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而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免费的开放平台,如在开心网建立官方账户,在豆瓣建立兴趣小组,在天涯建立品牌空间,在新浪微博建立官方微博,在百度百科建立品牌词条等等。

新媒体不仅提供了低成本平台,而且还提供了低成本的传播方式。在传统媒体时代,大量品牌的信息需要花费巨资推广,而在新媒体时代,只要内容有创意,网民觉得有趣或有价值,就会帮忙免费传播。 ㈡更精准化的客户定位,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新媒体营销中,不论是门户网站的按钮广告,还是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广告,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都更有针对性。如你在微博谈论购买篮球的事情,那么系统会认定你具有购买篮球的需求,一段时间后,不管你是否再进行篮球主题谈论或搜索,系统都有可能为你定制耐克、阿迪或李宁等品牌。在这个营销过程中,一切都是基于人、账户和关系网,一切需求和潜在消费欲望都可以被记录、被计算、被推理。 未来的消费将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消费者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喜欢的时间和地点获得喜欢的商品或服务,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工具能让企业清楚地知道顾客的需求。 ㈢及时有效面对危机公关 企业经营不可能完美无缺,面对众口难调的消费者,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有可能存在所谓的“缺陷”,而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就是信息分散,舆论极难控制。 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能完善企业危机公关应对策略。公关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危机公关在某种意义上事关企业的长远利益甚至生死存亡。新媒体环境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网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 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网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网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网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网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网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展开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路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供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图片的高质化、先网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

通信工程现状与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

通信工程现状与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 发表时间:2017-11-15T11:34:37.6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韦文鹏[导读]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通过IT在网络上进行有关的服务和交易,从而实现通信工程的较为全面的运行和推广,发挥出自身的效果。 摘要:电子通信工程的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多媒体通信,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微波技术及其应用,微波传输、辐射及散射,微波电路,微波元器件,微波工程,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信息光电子工程等等……所以,在通信工程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上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断,不断完善我国的通信工程的特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程现状;发展前景 引言:通信工程就是在信息的科学技术化快速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领域,这其中主要是网络通信、光纤通信以及移动通信,光纤运用到宽带通讯中,走进千家万户,移动电话人人享用。信息资源共享堆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些通信工程的出现使得人们在进行信息的传递与获取信息两个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方便与快捷。通信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因此我们要努力的培养这方面的创新人才,通过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指导,不断的开拓通信工程新的局面。1通信工程的特点 对于通信工程这门专业来说,它是一个服务面比较广、宽口径、跨学科和实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它通常包括了数字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以及IT行业。 在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上,我们应该加强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充分的学习通信网和通信系统,在培养这些人才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加强他们在从事研究和设计以及制造到最后运营整个过程中的技术有段和方法,使他们能够在今后国防工业以及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中从事开发和应用通信的设备和有关的技术。这个新型服务行业的出现与发展,直接的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全国的很多所高校的本科学生都陆续的选择了通信工程这门专业。2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 通信工程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行业,它逐步的发展与壮大,对整个通信的行业发展以及其内部的组织管理部分也表现出了与之相应的一些特点。 (1)通信行业主要包含两个大部分,就是通信?设备的制造开发以及通信的服务行业,在我国,通信的服务行业实现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的通信技术运营进而实现的。 (2)电信行业的发展是通信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我国电信行业的不断发展主要是靠3G时代的发展,为此我们要为能够更好的发展3G时代而做更多的努力从而扩大和普及通信工程。但是在当今的企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技术以及资金相对来说不足的现象。 (3)通信工程中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通信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在我们大力的对3G时代进行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对于通信的制造业也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市场以及市场的有关需求。要对通信的制造业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将一些跨国际的通信产品引入到中国的通信制造业当中。 (4)通信工程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对人的有关要求也出现了比较缺乏的现象。因为通信工程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的骨干型的管理方面的人才。在进行通信的制造过程当中又需要大量的一线的和有技术含量的员工,从而保证通信工程的正常发展。 3浅析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 随着通信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整个的通信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当中已经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通信工程也同时占有着很重要的市场份额。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努力的朝着创新的技术发展,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1)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运用高速的无线宽带网络技术,云电技术实现了无线的城市发展战略。这就在充分的利用了通信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们对网络通信服务的要求。比如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手机来看电视节目、或者玩儿互动的手机游戏以及参加及时的临时手机视频会议等等,这些通信技术引入到生活中,有效的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准,从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同时也提升了我国信息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2)在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当中,我们要逐渐的实现利用光进行通讯的技术,那么这主要运用在未来的网络技术之上,我们要不断的提高相关的业务水平和实现信息能够快速传输的功能,从而能够更加科学的更加规范的对网络通信进行管理,提高通信工程的质量与服务的范围。那么对于光通信的发展,就是要实现通过节点的转换以及光的高速传播和宽带光的接入等自动化的网络技术在今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从而更快的提高运行的速度,更好的服务于人和社会。 (3)利用通信工程对IT行业进行相关的完善。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通过IT在网络上进行有关的服务和交易,从而实现通信工程的较为全面的运行和推广,发挥出自身的效果。 4结语 总之,在通信工程不断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这个专业有着全方位的把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和市场需求状况,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重要的还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不断完善通信工程的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参考文献: [1]杨迁迁,孙芳芳.浅析通信工程发展的前景[J].科技资讯,2015,(12). [2]黄建华.浅谈近代通信工程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08). [3]汤咏长.视频会议Internet网络传输研究[M].中国通信科技,2015,(12).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己内酰胺的理化性质及主要用途 己内酰胺caprolactam (简称CPL) 分子式:C6H11NO 分子量:133.16 结构式: 己内酰胺是ε-氨基己酸H2N(CH2)5COOH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尼龙—6纤维(即锦纶)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可生产尼龙塑料、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它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CH2)5CONH69~71℃,沸点139℃(12毫米汞柱)、122~124℃(665Pa)、130℃(1599Pa)、165~167℃(2247Pa)。比重:1.05(70%水溶液),熔化热:121.8J/g,蒸发热:487.2J/g。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在20℃水中溶解度为100g水溶解82g己内酰胺。受热时起聚合反应,遇火能燃烧。 常温下容易吸湿,有微弱的胺类刺激气味,手触有润滑感,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环己烯、氯仿和苯等溶剂。受热时易发生聚合反应。 己内酰胺(CPL)主要用于生产聚己内酰胺纤维树脂,广泛应用在纺织、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

二、市场分析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结构为:工程塑料和食品包装膜占总消费量的25%,尼龙6纤维占总消费量的75%。在尼龙6纤维的消费量中,民用丝(包括运动服、休闲衣、袜子等)的消费量占47%,地毯的消费量占30%,工业丝(包括帘子布、渔网丝等)占23%。在我国,尼龙6纤维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86.2%以上,尼龙6工程塑料占12.2%以上,其它方面的消费量不大,约占1.6%。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根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达到487.2万吨,巴斯夫、帝斯曼和霍尼韦尔是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己内酰胺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总能力的15.1%、12.6%和7.7%。 我国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直到1994年我国引进的两套大型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才使国内己内酰胺的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有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南京帝斯曼(DSM)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巨化集团公司4家企业生产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为48.7万吨/年。除了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装置采用甲苯法外,其余装置均采用苯法生产工艺。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