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内 容 提 要

本章的重点是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一般均衡的概念及其存在性问题;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问题。

一般均衡的概念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之上。所谓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是指将单个市场孤立起来,只考察某个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研究方法,即假定该市场的变动不影响其他市场,其他市场也不影响该市场。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将所有的市场放在一起,同时研究所有市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决定的方法。瓦尔拉斯、阿罗和德布鲁等经济学家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性,认为一般均衡模型应该包括4个基本条件: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每个消费者都是产品需求者和要素供给者,他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每个厂商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产品的供给者,他们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考虑中间产品,只考虑最终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在这4个基本条件下,一般均衡是存在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只存在唯一的一组相对价格可以实现一般均衡。

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建立在3个假设前提上:1、经济由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构成,所有的生产均由生产部门完成,所有投入品均由消费者提供,没有中间产品。2、经济中有H 个居民,每个居民都是商品的需求者和要素的供给者,他在要素收入的约束下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将其所有收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其偏好即效用函数为既定不变。3、经济中有K 个厂商,每个厂商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商品的供给者,他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生产各种商品以使其利润最大化,没有投资和中间产品,生产函数既定不变。根据假设,一般均衡模型中包含三类方程: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方程(∑===H

h ih i d r i Q

Q 1),,2,1( )及对要素的供给方程

(∑=++==H

h jh j s n r r j Q

Q 1),,2,1( )

2、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方程(∑=++==K

k jk j d n r r j Q

Q 1),,2,1( )及对商品的供给

方程(∑===K

k ik i s r i Q

Q 1),,2,1( )

; 3、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方程:),,2,11(),,,,(21n P P P Q Q n i d i d ==以

及),,2,1(),,,,(21n i P P P Q Q n i s i s ==。

微观经济学一般采用帕累托标准作为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即一个经济体系而言,帕

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当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实现了价格与产量的一般均衡时,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没有一个经济实体能使自己的状况变好而不使其他某个经济实体的状况变坏。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为经济上有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就是有经济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要达到帕累托最优条件,必须满足以下几点:(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它是指任何两种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消费者来说必须相等,即消费者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要是购买到的商品的效用达到最大,就应使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比率等于商品价格的比率:XY B XY A MRS MRS =。(2)生产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它是指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一切产品来说都必须相等,即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每种产品的生产者为了实现最大利润而把产量调整到边际成本等于产品的价格:LK D LK C MRTS MRTS =。(3)交换于生产间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这是指同时满足交换最优状态条件和生产最优状态条件下所要求的前提,即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际成本之比:XY Y X

XY MRT P P MRS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商

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本章首先提出效用可能性边界和社会福利函数,界定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然后分析了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的关系,并且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

效用可能性边界也称为消费者的效用可能性曲线,是最优效用水平集合的几何表示。它通过埃奇沃斯盒装图中的交换的契约曲线推导而得,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在给定一个消费者(如A )效用的前提下,另一个消费者(如B)所能够达到的最大效用。社会福利函数就

是各个消费者个人效用函数的增函数。在一个两人社会中,社会福利函数W 可以写为:),(B A U U W W =。社会福利曲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切点便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

所有社会福利最大化都是竞争均衡的,所有的竞争均衡都使某种社会福利函数的福利最大化。

社会福利最大化是以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而社会福利函数是建立在个人偏好的基础上的,即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阿罗提出阿罗定理证明了在一般人接受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所谓社会福利最大化,并非能使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效用都能达到最大化。

对社会福利函数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社会福利函数的具体形式有多钟,其中平均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以及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是最具代表性的。

平均主义者认为,只有将所有的社会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平均分配,才最有利于全社会的福利。其社会福利函数为:[]

)(,),(),(),,,(2121X U X U X U W U U U W n n =

功利主义者认为,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人效用函数的加总,其社会福利函数为:

∑=-=n i i i

n n i U a U U U W 121),,2,1(),,,(

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是以罗尔斯的名字命名的。罗尔斯认为,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应该是使境况最糟糕的社会成员的效用最大化,同时使所有人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都有事情可作。罗尔斯的社会福利标准又被称为最大最小标准,其社会福利函数表示为:

),,,(min max ),,,(2121n

n U U U W U U U W = 重点与难点:

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

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社会福利函数与三种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平均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者的社

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习 题

(一)选择题

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

A. 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B. 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C. 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D. 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

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

A.霍布森

B.庇古

C.帕雷托

D.埃奇沃斯

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的

条件是( )

A. 对于A 和B ,Y X XY P P MRS

= B. 对于A 和B ,XY XY MRTS MRS

= C. 对于A 和B ,XY B XY A MRS MRS

= D. 上面三个条件都是

4、假定一个经济,在其中只有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生产要素(L 和K ),那么要想达

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 K L LK P P MRTS

= B. XY LK MRS MRTS

= C. LK Y LK X MRTS MRTS

= D. LK XY MRS MRT =

5、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其中有两个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生产和交换的全

面均衡条件是( )

A. XY B XY A XY MRS MRS MRT

== B. Y X XY P P MRT

= C. Y X XY P P MRS

= D. XY B XY A MRS MRS =

6、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又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更喜

欢苹果。在帕雷托状态下,可能( )

A. 小李消费更多的鸡蛋

B. 小陈消费更多的苹果

C. 两人的苹果和鸡蛋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 上面说得都对

7、两种产品在两个人之间进行分配,被称为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为( )

A. 不使其他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B. 每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 每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推导而来的 ( )

A.无差异曲线

B.生产契约曲线

C.消费约束曲线

D.社会福利曲线

9、下面哪些计划不属于贫困救济范畴( )

A. 向低收入者提供廉价住房计划

B. 食品补助票计划

C. 医疗救济计划

D. 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计划

10、下面哪些家庭最容易沦入贫困阶层( )

A. 单身汉家庭

B. 三代同堂的家庭

C. 由夫妻组成的小家庭

D. 单身母亲和孩子的家庭

11、周期性失业的发生一般是由于( )

A.低生产率

B.意愿需求的变化

C.劳动力市场的歧视

D.缺少人力资本

(二)填空题

1.是对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而忽视其他市场。

2.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

3.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建立在效用论基础上。

4.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5.经济中生产的所有商品都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在个人之间加以分配,这样的要求成为。

6.转换曲线是从导出的。

7.边际转换率是的斜率。

8.导出必须做出道德的或价值的判断。

9.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由导出的。

10.收入最低的20%的那部分人,他们的贫困属于。

(三)判断题

1、为了达到怕累托最优,必须是任何只消费两种产品的消费者所消费的这两种产品之间的

边际替代率相等。()

2、为了达到怕累托最优,必须是任何两个场上使用某两个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即使这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很不相同。()

3、处于非帕累托最优位置的经济,要成为一个处于帕累托最优位置的经济从而达到更高的

福利水平是不可能的。()

4、帕累托最优的理论基础是序数效用理论,但对于基数效用理论也同样成立。()

5、现代经济学所认为的最有经济效率的状态,一般就是指帕累托状态。()

6、从埃奇沃斯盒状图中某一初始禀赋开始,如果通过讨价还价达到的自由交易契约是符合

帕累托最适度状态所要求的,那么该交换契约可以位于契约曲线的任何地方。()

7、契约曲线得名于它是所有可能契约的轨迹。()

8、消费者均衡条件满足后,帕累托状态也达到最优。()

9、社会福利函数应该能够代表全社会所有人对福利的判断。()

10、对一个社会来说,只应有一个社会福利最大值。()

11、社会福利的增进体现在消费者效用水平的提高上。( )

12、如果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意味着社会中任何一个成员的效用都能达到最大化。 ( )

13、将所有的社会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平均分配时,社会就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 )

14、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遵循的是最大最小标准,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应该是使境况最

糟的社会成员的效用最大化,同时使所有人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都有事情可做。( )

(四)名词解释

1、局部均衡分析

2、一般均衡分析

3、帕累托改进

4、帕累托最优状态

5、交换的一般均衡

6、产品转换率

7、罗尔斯社会福利标准 8、不可能性定理

(五)计算题

1、已知商品X 的生产函数为6.04.05K L X =,而商品Y 的生产函数为5.05.04K L Y =,若社会上有100=L ,200=K ,且指生产X 与Y 商品,试问:该社会的生产契约曲线是什么?

2、现在假设一个经济中只有一个生产者不是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其余均处于帕累托状态。

并且我们假定该生产者在其产品市场上是一个完全垄断者,在其生产产品的要素市场上也是一个垄断卖方。假设他的生产函数为Q=2L(L 为唯一的生产投入要素)。该厂商的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5Q ,投入要素L 的的供给函数W=32+L ,计算:

(1) 当该生产者达到最大化时,产品的价格、生产的产量、投入要素的需求量

和投入要素的价格是多少?

(2) 假如该生产者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则产品的价格、生产的产量、投入要

素的需求量和投入要素的价格又是多少?

3、如果决定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公式是:U A +2U B =100,画出这条曲线,并求:

(1) 若要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当社会福利函数为W(U A ,U B )=max(U A ,U B ),

社会福利最大时的U A 和U B 分别是多少?

(2) 若把社会福利函数定义为W(U A ,U B )=min(U A ,U B ),当社会福利函数最大

时,U A ,U B 分别是多少?

(3)若社会福利函数是W(U A,U B)= U0.5A U0.5B,社会福利最大时的U A,U B是多少?

4、在某个由X,Y两种产品,A,B两个消费者及一个企业构成的生产经济中,A,B的效用函数及产品初期保有量分别是:

U A=4X2A Y A,E A=(12,0) U B=8X B Y2B,E B=(18,0)

企业用X生产Y,生产函数为Y=X/2,企业利润均等地分配给A和B。求:

(1)表示该经济效用边界的关系式;

(2)均衡状态下两种产品的价格比,并求其资源配置。

5、由A,B两人及X,Y两产品构成的经济中,A,B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 A=XY,U B=40(X+Y),X,Y的存量为(120,120),该经济的社会福利函数为W=U A U B。求:

(1)该经济的效用边界。

(2)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资源配置。

(六)简答题

1、一般均衡论的缺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不相等时,资源没有达到有效配置?

3、假如一个经济原来处于全面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得商品A的市场供给量减少,那么:(1)A商品的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说即使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不同,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使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两厂商的该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5、为什么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

(七论述题

1、论述一般均衡论的发展。

2、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

3、论述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的条件。

习题解答与分析

(一)选择题

1、D

2、B

3、C

4、C

5、A

6、D

7、D 8、B 9、D 10、D 11、B

(二)填空题

1、局部均衡分析

2、瓦尔拉斯

3、序数

4、庇古

5、交换的效率

6、生产契约曲线

7、生产可能性曲线

8、社会福利曲线9、生产契约曲线10、相对贫困

(三)判断题

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6、错误

7、错误

8、正确

9、错误10、错误

11、正确12、错误13、错误14、正确

(四)名词解释

1、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是指单个市场孤立起来,只考察某个市场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决定的研究方法。

2、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是指将所有市场放在一起,同时研究所有市场均衡价

格与均衡产量决定的方法。

3、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改变使得社会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

同时又没有使其他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就是“坏”

的。以帕累托标准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4、帕累托最优状态:当一完全竞争的经济实现了价格与产量的一般均衡时,所有的怕累托

改进均不存在,即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没有一个经济实体能使自己的状态变好而不使其他某个经济实体的状况变坏。

5、交换的一般均衡:交换的一般均衡是指当社会生产状况即定、收入分配状况即定条件下,

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换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6、产品转换率:又称为产品的边际转换率,表示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产品的

数量。

7、罗尔斯社会福利标准: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应该是使境况最糟的社会成员的效用最

大化,同时使所有人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都有事情可做。

8、不可能性定理:阿罗在1951年在相当宽松的条件下证明了从不同个人的偏好当中合理的

形成所谓的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有名的“不可能性定理”。

(五)计算题

1、因为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点必须满足LK Y LK X MRTS MRTS

=,又已知 X

X X X LK X L K L K dL dK

MRTS ?-=-=-=32)(32)( Y Y Y Y LK Y L K L K

dL dK MRTSY -=-=-=)()( 所以Y

Y X X L K L K =?32

(10.1) 该社会的资源在充分利用情况下,有(10.2)

将(10.2)代入(10.1),得

Y Y Y Y L K L K =--)100(3)

200(2,这就是生产契约曲线,由此可知,当K Y =100,L Y =50时并不满足上

式,即要素分配的公平之点不在契约曲线上,故可知此契约曲线必在埃奇沃斯盒中的对角线的同侧,因为X 和Y 两商品的生产皆为规模报酬不变。

2、(1)该厂商的利润函数:π=PQ —WL ,将Q=2L ,P=100—5Q ,W=32+L 代入利润方程得:

π=(100—5×2L)×2L —(32+L)×L= —21L 2+168L

利润对L 对一阶导数,得:

d π/dL= —42L+168

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一阶导数为0,所以:

d π/dL= —42L+168=0,解得L=4

利润对L的二阶导数为:

d2π/d2L= —42<0,所以L=4为利润最大化解。

将L=4代入生产函数可得:Q=2L=2×4=8,将L=4代入生产要素供给函数可得:W=32+L=32+4=36

将Q=8代入产品的需求函数,可得:

P=100—5Q=100—5×8=60。

所以当该生产者达到利润最大化时,产品的价格、生产的产量、投入要素的需求量和投入要素的价格分别为:60、8、4和36。

(2)加入该生产者也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那么该厂商的总成本为:

TC=WL=W×1/2Q=1/2WQ

所以边际成本MC为:

MC=dTC/dQ=1/2W=1/2×(32+1/2Q)=16+0.25Q

由于在帕累托状态下,MC=P(注意:满足帕累托状态的市场一般有两个:完全竞争和绝对计划。后者在本题中不成立,所以只剩下完全竞争。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均衡时,P=MC=MR=P(—1/E d),完全竞争时,需求曲线水平,E d为无穷大,所以P=MC),所以:16+0.25Q=100—5Q

解得Q=13.44

将Q=13.44代入Q=2L,可得:

L=6.72

将L=6.72代入W=32+L,可得:

W=38.72

将Q=13.44代入P=100—5Q,可得:

P=32.8

所以,加入该生产者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则产品的价格、生产的产量、投入要素的需求量和投入要素的价格分别是32.8、13.44、6.72和38.72。

3、解图略。(1)当U A =100,U B=0时,W=100;(2)当U A=U B=33.33时,W=33.33,有最大值;(3)当U B=25,U A=50时,有最大解为35。

4、(1)由生产函数G=(X,Y)=0(即X/2—Y=0)可求得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2/1=????=Y G

X G

MRT

1/2,即

(10.3)

而X ,Y 的分配可能性条件为

(10.4)

由(10.3)和(10.4)两式消去X ,Y ,Y A ,Y B ,可整理得:

X A +2X B =20 (10.5) 另一方面,把(10.3)代入效用函数U A ,U B 中可消去Y A ,Y B ,可得:

(10.6) 由(10.5),(10.6)可得:

2031

31=+B A U U (10.7)

此即为效用边界的表达式。如图(10.1—a )所示。

(2)在均衡状态下,由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及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要求,所以有边际技术替代率及边际替代率均等于价格比P X /P Y 的关系。由(10.3)可知:

P X /P Y =1/2

由此企业的利润为:

π=P Y Y —P X X=P Y ×X/2—P X X=X(P Y /2—P X )=0

因此分配给A ,B 的利润均为0,此时A ,B 的预算约束式为:

上式加上P X /P Y =1/2,即可求出均衡状态下的资源分配:

X A =8,Y=2,X B =6,Y B =6,X=16,Y=8

5、(1)设配置给A 的产品为(X ,Y ),则配置给B 的量即为(120—X ,120—Y )。此时,二者的效用分别为U A =XY 和U B =40(240—X —Y)。由此解得U A =X(240—X —U B /40)。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当一个人效用水平不变条件下使另一个人的效用极大化。A 的效用U A 极大化(U B 不变)的条件为:

dU A /dX=240—U B /40—2X=0

解得 X=120—U B /80

将上式代入U A =X(240—X —U B /40),即得 U B =9600—80U 1/2A

这就是该经济的效用边界。

(2)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社会福利函数为:

W=U A U B =U A (9600—80U 1/2A )=9600U A —80U 3/2A

由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

dW/dU A =9600—120U 1/2=0

解得:U A =6400,U B =3200

此时,X=80,Y=80

即的产品拥有量为(80,80),的产品拥有量为(40,40)。

(四)简答题

1、一般均衡论的证明要依赖于一些极为严峻的假设条件才能成立,比如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回避规模收益递增假设和拍卖人的假设,一般均衡论必须建立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均衡价格的存在,然而,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由此一般均衡论严重地脱离了现实,关于这一点,西方学者也承认,一般均衡论好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它能满足人们的幻想,却不能有助于居住问题的解决。

2、之所以将MRT XY=MRS XY作为交换与生产一般均衡的条件,是由于只有符合之一条件,才能既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使资源大到有效配置。如果MRT XY不等于MRS A XY、MRS B XY,比如,MRT=1,MRS=2,表明消费者愿意放弃2单位的Y商品的生产,说明重新配置资源以增加X商品的生产是必要的。只要MRT不等于MRS,重新配置资源都会使消费者收益。也就是说,只有当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时资源才达到有效配置。

3、(1)如果商品A的市场供给减少,根据局部均衡的分析,其价格P上升和供应量Q减少。根据一般均衡的分析,由于A商品的价格上升,人们会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从而替代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上升;同时人们会减少A上品互补品的需求,从而互补品的价格和需求量都下降。

(2)商品市场的上述变化当然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显然,由于A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减少了对A商品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其互补产品的需求。因此生产A商品及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降低,导致生产A商品及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同时又导致A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上升,从而引起生产A商品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上升,生产A商品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数量增加。

4、假设一开始两种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根据有关分析,对于这两个厂商来说,他们可以在不改变要素投入总量的情况下,通过他们之间的要素交换就可以使每个厂商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而这种情况正是帕累托改进的一种情况。因此如果一开始两厂商的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他们是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而且上面的分析与这两个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相同与否无关。因此即使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不同,要达到

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使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两厂商的该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5、一般来说,总是假定消费者追求效用的极大化,而厂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证明可以说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条件。(1)在完全竞争状态下,每种商品的价格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那么,消费者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就一定会使其消费的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同时每一消费者所购买的任何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消费品市场上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因此,就所以的消费者来说,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2)在完全竞争状态下,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于所有生产者来说都是相同的。那么生产者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就一定会使使用的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同时每一个厂商所使用的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要素市场上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因此,就所有生产要素来说,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3)在完全竞争状态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为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同时,每一个消费者对于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执笔,又由于任何商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此,对于任何两种产品来说,其生产的边际转换率一定等于任何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由此可见,完全竞争完全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要求的三个条件,因此完全竞争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五)论述题

1、一般均衡论是瓦尔拉斯于1874年出版的《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一文中首次提出。瓦尔拉斯证明出如果给定消费者效用函数、要素供给函数以及生产函数,就可以确定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达到一般均衡。即所有商品和要素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可以确定下来。到一般均衡的条件就是达到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同时所有商品和要素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一共考虑了4个方程组:商品需求方程、要素需求方程、厂商供给方程和要素供给方程。尽管瓦尔拉斯计算方程数目和变量数目的方法是相当不能令人满意的,但它在很长时间里被人们所接受,无人提出疑问。这种情况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才有所改变。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用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方法证明,一

般均衡体系只有在极其严峻的假设条件下才可能存在均衡解。这些假定条件有:任何厂商都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每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使用一种原始生产要素;任何消费者所提供的原始生产要素都不得大于它的初始存量;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提供所有的原始生产要素;每个消费者的序数效用函数都是连续的;消费者的欲望是无限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等等。总之,在一定的假定条件全部得到满足时,一般均衡体系就有均衡解存在。而且均衡可以处于稳定的状态,以及均衡同时是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的。

2、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论证的“看不见的手”远离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它从微观经济学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从生产资源有效率的配置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这两个方面来研究一个国家实现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所需具备的条件和国家为了增进社会福利应有的政策措施。

3、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各自商品组合选择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如果再做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或者不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坏。用数学语言说就是,在埃奇沃斯盒装图中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于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正好相切,因此这两条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正好相等即MRS A XY=MRS B XY。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如果离开两曲线的切点,在任何一条等产量线上移动,都会使某一产品的数量减少。因此就一种产品来说,保持相同的产出水平也许可以有许多种资源投入组合,但同时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出水平达到最高水平的只有一种。两条等产量线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MRT A XY=MRT B XY。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学派概述 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线索 现代公共选择理论(social choice或者collective choice)发端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Arrom)的经典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 alue, K.A.Arrow,1951)。阿罗证明,简单加法不足以在个人偏好中间排出一个一致的共同次序。假如大家没有对自己的偏好进行分门别类地设定共同的标准,又假如有两个以上的投票人和两个以上的选择,则人们就不可能制定出达到一致的集体选择的投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一项合理的共同的决定只能来自一个可以胜任的公共权力。这时,政府就不单是负责代表个人潜在的共同偏好的估价人了,因为所谓共同偏好是非常含糊不清的,有时又极不协调一致,所以,政府在集中和协调它们时拥有很大的主动行动余地。 以上就是称为“阿罗悖论”的思想。这个结果证明:真正的民主政体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阿罗不可能定律之所以被引入公共财政学,就是由于它促使人们对于国家干预的合理性进行思考:国家干预是否可能产生更有效或更好的结果?而所谓“更有效”和“更好”,究竟指什么?后一个问题属于对国家干预的规范的考察,前一个问题属于对国家干预的实证的考察。因此,后人在两条不同的路线上继续阿罗纳工作,其中一条路线偏重于逻辑的、数字的分析,属于规范的、形式的研究,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森(Sen);另一条路线侧重于对国家干预的实证的、行为的分析,这就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所做的工作。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政治市场”学说,把国家的预算决策过程看成是类似市场的由公共品的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这个学说的中心是对投票制度的分析,其中特别是对“中间投票人”等定理作了论述。“中间投票人”定理的发现者邓肯·布莱克(D.Black)在1948年指出,多数选举制度最终会使人们选择的政策成为符合“中间”选民偏好的政策。该定理表明,对社会来说,该选举制度远远不是最合适的解决办法。从理论上讲,可行的选举中最好的选举法是一致通过法(Lidahl均衡就贯穿了该法),而由于寻求一致,会要求人们付出极高的“交易费”,所以该法是很难实行的。1962年出版的布坎南与塔洛克(G.Tullock)合著的《一致的计算》(《Calculation of Consents》)就是论证这一论点的。公共选择学派的另一个研究成果是对财政制度中官僚主义行为的分析。塔洛克发现,资本主义企业和行政部门的区别不在于个人在其中的表现不一样,而在于规定他们追求个人目标时的自治程度的行为法则和制度约束在私人企业中要比在政府部门中严格得多。由此产生了一种反常的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私人企业中的个人活动最有可能符合公共利益,而在行政机构中,人们却最有可能恣意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管这些个人利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题 公共选择理论所关心的主题始终是:在国家或社会中的个别成员的偏好与政府作出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在个人与政府机构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着许多种可能性:(1)习惯或宗教法典,即依靠共同接受的习惯或宗教法典作出有关共同事务的决定,我们可以在原始部落中发现这种集体选择的

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9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为( ) A.A与B的MRT XY =MRS XY B.A与B的MRS XY=Px/Py C.(MRS XY)A=(MRS XY)B D.上述所有条件 2.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 )。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 3.在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 A.MRTS LK=P L/P K B.MRTS LK=MRS XY C.MRT XY=MRS XY; D.(MRTS LK)X=(MRTS LK)Y 4.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满足生产和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是( ) A.MRT xy=Px/Py B.A与B的MRS xy=Px/Py C.(MRS XY)A =(MRS XY)B D.MRTT xy=(MRS XY)A =(MRS XY) 5.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 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 XY)A =(MRS XY)B 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LK)X=(MRTS LK)Y

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MRT XY=MRS XY; D.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6.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 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D.以上均正确 7.导出下列哪一条曲线必须作出道德的或价值的判断?( ) A.产品转换曲线 B.消费契约曲线 C.社会福利曲线 D.效用可能性边界 8.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分配,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的为( ) A.不使其他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B.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9.产品转换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导出的?( ) A.消费契约曲线 B.效用可能性曲线 C.社会福利曲线 D.生产契约曲线 10.如果竞争模型是经济的准确描述,那么( ) A.经济运行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 经济运行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C.资源的配置是帕累托产效的 D.以上均正确 11.不属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假定的有() A.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B.整个经济有n个消费者,每个消费者都是商品的需求者和要素的供给者;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内 容 提 要 本章的重点是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一般均衡的概念及其存在性问题;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问题。 一般均衡的概念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之上。所谓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是指将单个市场孤立起来,只考察某个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研究方法,即假定该市场的变动不影响其他市场,其他市场也不影响该市场。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将所有的市场放在一起,同时研究所有市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决定的方法。瓦尔拉斯、阿罗和德布鲁等经济学家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性,认为一般均衡模型应该包括4个基本条件: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每个消费者都是产品需求者和要素供给者,他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每个厂商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产品的供给者,他们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考虑中间产品,只考虑最终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在这4个基本条件下,一般均衡是存在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只存在唯一的一组相对价格可以实现一般均衡。 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建立在3个假设前提上:1、经济由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构成,所有的生产均由生产部门完成,所有投入品均由消费者提供,没有中间产品。2、经济中有H 个居民,每个居民都是商品的需求者和要素的供给者,他在要素收入的约束下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将其所有收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其偏好即效用函数为既定不变。3、经济中有K 个厂商,每个厂商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商品的供给者,他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生产各种商品以使其利润最大化,没有投资和中间产品,生产函数既定不变。根据假设,一般均衡模型中包含三类方程: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方程(∑===H h ih i d r i Q Q 1),,2,1( )及对要素的供给方程 (∑=++==H h jh j s n r r j Q Q 1),,2,1( ) ;

公共选择理论

一、布坎南的生平 布坎南,1919年10月2日生于美国田纳西州,1940年毕业于中田纳西州师范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4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芝大期间,布坎南受教于芝加哥学派创始人之一的著名经济学家F.H奈特,奈特属于自由派经济学家,布坎南受其影响很深,并曾为之撰写传记。1949年,布坎南接受田纳西大学的聘请,成为该校的教授,并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55-1956年,布坎南靠富布赖特奖学金在意大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受到了欧洲财政学派的影响,从而使他对政治决策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从意大利回国后,1956-1968年,布坎南在弗吉尼亚大学任麦金太尔讲座经济学教授,并于1958-1969年担任杰斐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68年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1969-1983年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任教授,并兼任公共选择中心主任。1983年后到乔治·梅森大学任教。布坎南一生多次获得荣誉奖,并在多个重要机构任咨询职务。1962年创立公共选择学会,并于同年任美国南部经济学会主席。1967-1969年任美国经济学会执行委员,1972年任该学会副主席。1977年获迈阿密大学法学经济学中心颁发的法学经济学奖。1980-1981年当选蒙特·佩策林学会执行委员。1982年任美国西部经济学会副主席。布坎南的著作甚丰,主要有:《财政理论和政治经济》(1960年);《赞同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与塔洛克合著,1962年);《民主进程中的财政》(1966年);《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1968年);《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在政治方面的应用》(与R.托尼逊合著,1972年);《自由的限度》(1975年);《赤字民主:凯恩斯勋爵的政治遗产》(与查理德·瓦格纳合著,1977年);《凯恩斯先生的结论:对于把经济理论滥用于政治投机活动的分析以及对宪法纪律的建议》(1978年);《自由、市场和国家:八十年代的政治经济学》(1986年)。 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 经济是现实的产物,经济理论也是为现实服务的,经济学理论之所以有其存在的价值,乃是因为它符合了它所处时代的要求;同时,现实的社会经济现象更是理论产生必不可少的背景。布坎南所提出的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点。首先,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自由主义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中公平与效率新探

11 《华商》 【摘要】公平与效率问题是福利经济学中的一个难题,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福利经济学家们的一个必修课。本文通过考察福利经济发展的历史,梳理了公平和效率两个概念在福利经济学历史中的含义及其演变,结合十七大中关于公平与效率的阐释,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关键词】福利经济学;公平;效率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提高一个社会居民的生活福利水平的学问。如何提高福利水平?有两个方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一个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不断提高国民收入,是其一,其二即是改变社会社会资源的分配结构,改善社会资源的分配状况,提高社会的公平程度。因此,在福利经济学中,公平与效率问题便成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而著名命题,他认为,福利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虽然庇古的理论受到大家的认同,但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其理论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希克斯、帕累托等经济学家从不同的方面对庇古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以希克斯为代表的新一代福利经济学家根据效用序数论,以帕累托的理论为基础,反对旧福利经济学将价值判断原则,主张把价值判断从福利经济学中排除出去,进而以实证研究代替定性研究。他们也反对旧福利经济学将高收入者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庇古之后的福利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他们认为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 福利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出现很多新的理论,其中包括社会福利函数论、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相对福利学说等。而这些理论的出现,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那就是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尽管以卡尔多、希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曾经试图把实证问题和规范问题分开、把效率问题和公平等问题分开来进行研究,但是根据伯格森于1938年发表《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一文中提出,卡尔多等人的新研究方向是完全失败的。 正如许多学者所说,公平与效率是一对复杂的矛盾,对于他们的概念和关系的理解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在不同的学 科里他们的概念和关系又各有区别,甚至相去甚远。那么什么是福利经济学中的效率呢?在福利经济学中的效率指的是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最早是由洛桑学派的创建人、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1848-1923)在190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状态,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在不损害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境况的前提下,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或者说,要改善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必定要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境况。在这种状态下,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了最大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入分配是公平的。如果一个经济没有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那么这个经济体制中存在着一些无效率状态。当产出可以分割时,从理论上讲,帕累托改进将会使得每一个人的境况改善。 关于公平有多种观点,如体现规则公平、条件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等。其实公平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现在我们所说的公平,必须是符合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公平。即合理的公平。所谓合理,就是合自然之理,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之理,合市场经济规律之理。可是这些都不完全是我们福利经济学中所说的公平。从福利经济学产生以来,福利经济学家们对公平的看法也是不断进步的,各抒己见,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派别和观点:(1)功利主义者[庇古(Pigou),1920;豪尔绍尼(Harsanyi), 1955]的效用公平理论。他们把经济福利即总效用作为公平的标准,认为财富分配越平均,福利越大(2)罗尔斯(Rawls,1971)的自由和基本物品公平理论。(3)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 1980、1985)的能力公平理论。从一般的意义上的公平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机会的公平。也就是说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机会是一样的,只要我们努力并提高了自己能力,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这样的社会尊重奋斗,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要奋斗就有结果。然而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可能有些人并通过奋斗就有好结果,有些人凭关系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公平的第二层含义是指规则上的公平。玩游戏要讲游戏规则,不讲游戏规则就会被淘汰出局,或者受到严重惩罚,这是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好的规则,它必定是公平的。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两层含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统一的。机会公平是起点上的公平,而规则上的公平则是发展过程中的公平。 这与福利经济学上的公平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说福利经济学上的公平应该指分配上的公平呢?笔者认为,这是由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民收入,目标就是要提高国民收入,并实现国民收入优化分配,从而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优化国民收入的分配就是要保证分配的公平。公平的分 福利经济学中公平与效率新探 罗贤文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流派与主要理论观点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流派与主要理论观点 公共选择理论有三个学派,他们是罗切斯特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弗吉尼亚学派。 罗切斯特学派:赖客是该学派的领袖人物。该学派有两个特点:一是坚持用数理方法来研究政治学,在投票、互投赞成票、利益集团和官员研究中使用数学推理;二是坚持把实证的政治理论与伦理学区分开来。其更多的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和政治行为的博弈理论。赖客认为,政治活动是一个博弈过程,政党竞争是一个零和博弈,一方所得是另一方所失,每个政党的最优策略是让对手规模尽可能大,而自己只需保持略有优势(有时甚至是一票之差)就可以战胜对手。因此,在多数票选举制度下,最终将会形成在规模上略有差异,但仍然是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因而,冲突和冲突和解是公共选择理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该学派始终一贯地把实证的政治理论用来研究选举、政党策略、投票程序控制、政党联盟形成、立法机构和政府官员。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该学派论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理论性的和抽象的,基本上不涉及制度内容。这一派的成员大多对西方传统的政治学偏好制度主义持反感态度,而注重空间投票模型的研究。同时,该学派的大多数论著不讨论规范问题,他们试图站在中性立场上来研究民主选举中的多数票循环、互投赞成票所造成的缺乏效率、利益集团政治学、官员斟酌权等公共选择论题。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有贝克尔、佩茨曼等。芝加哥学派的自由主义色彩尤其是“反历史”的色彩最为明显。该学派认为,经济学家可以观察、解释和描述历史过程,但是不能影响历史过程;改变这个世界的努力总的来说是枉费心机的,是对本来就稀缺的资源的一种浪费。根据这个基本思想,该学派排除了经济学家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芝加哥政治经济学建立在效用和利润最大化的强假设前途上,它从价格理论和实证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把政府主要看作是受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的个人所利用的、在社会范围内对财富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机制。其否认政府是为公众谋利益的,它认为,政治市场只不过是满足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益集团成员再分配偏好的技术上有效率的机制。它把私人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习题

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 2.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二)难点 1.社会福利函数与三种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平均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二、关键概念 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换的一般均衡产品转换率罗尔斯社会福利标准不可能性定理契约曲线福利经济学社会无差异曲线 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A.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C.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D.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 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 A.霍布森 B.庇古 C.帕雷托 D.埃奇沃斯 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对于A 和B ,XY X Y MRS P P = B.对于A 和B ,XY XY MRS MRTS = C.对于A 和B ,A B XY XY MRS MRS = D.上面三个条件都是 4.假定一个经济,在其中只有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生产要素(L 和K ),那么要想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LK L K MRTS P P = B.LK XY MRTS MRS = C.X Y LK LK MRTS MRTS = D.XY LK MRT MRS = 5.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其中有两个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条件是( )。 A.A B XY XY XY MRT MRS MRS ==

第七章一般均衡理论

第七章一般均衡理论 南开经院考过试题 年:①社会福利函数 ②在收入分配理论中,替代弹性是如何定义的?它对收入分配有何影 响? 年:①用完全竞争一般均衡分析说明消费者偏好,生产的技术选择和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年:①什么是边际产品转换率,当它与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和边际替代率不等时,市场将怎样调整? 年:①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 主要掌握内容: 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概述 第二节交换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生产的一般均衡 第四节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第五节帕累托最优与竞争新均衡 第六节社会福利及其政策标准

第一节一般均衡概论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经济系统产生一组价格(所有产品和要素),使所有产品和要素的供求都相等,且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达到各自的均衡——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一般均衡分析同时决定所有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在一般均衡状态下:

(1)每个消费者根据其资源禀赋,达到效用最大化。 (2)每个厂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达到利润最大化。 (3)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任何时候厂商都不存在超额需求。 (4)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第二节交换的一般均衡 1.交换的一般均衡含义 交换的一般均衡指在社会生产状况和收入分配状况既定条件下,消费者之间通过交换商品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2. 交换的均衡过程和条件 交换的埃奇沃思(Edgeworth)盒状图中,曲线O A CDEFGO B 它是两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所有这些切点处两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都相等。 交换(也就是商品的分配)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 3. 预算约束与商品价格 最初用产量表示的收入分配决定了两种商品的价格比P X/P Y,而P X/P Y又是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答案)

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局部均衡分析 2、一般均衡分析 3、交易的一般均衡 4、生产的一般均衡 5、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6、公共品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使用既定的L和K生产的产品X和Y的均衡价格分别为2和4元,那么( B ) A、生产Y所使用的L的边际产量是生产X所使用的K的边际产量的2倍; B、L和K生产X和Y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等于1/2; C、X的边际成本是Y的边际成本的2倍; D、X的产量是Y的产量的2倍; 2、在两个个人(甲和乙)、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达到交易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D )。 A、对甲和乙,MRT XY=MRS XY; B、对甲和乙,MRS XY=P X/P Y; C、(MRS XY)甲=(MRS XY)乙; D、上述所有条件。 3、在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D )。 A、MRTS LK=P L/P K; B、MRTS LK=MRS XY; C、MRT XY= MRS XY; D、MRTS X LK= MRTS Y LK。 4、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生产和交易全面均衡发生在( D )。 A、MRT XY=P X/P Y; B、A和B的MRS XY=P X/P Y; C、MRS A XY=MRS B XY; D、MRT XY=MRS A XY=MRS B XY。 5、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D )。 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AXY=MRSBXY; 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X LK=MRTS Y LK; 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MRS XY=MRT XY; D、同时满足上述三条件。 6、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的情况:( A )。 A、乙用X向甲交换Y; B、乙用Y向甲交换X; C、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D、以上均不正确。 7、由上题已知条件,在甲和乙成交时,商品的交换比例可能是( C )。 A、1单位X和3单位Y相交换; B、1单位X和2单位Y相交换; C、X与Y之交换比例大于1/3,小于1/2; D、上述均不正确。 8、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C )。 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支出了最小成本;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本章介绍公共选择理论(Theory of Public Choices)。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因而也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集体决策的过程和政治个体(包括选民和政治家)的行为特征,其研究重点是经济政策的制订过程。公共选择理论开创性地以人的自利为出发点,研究政治个体、政府和国家的行为,从而使人们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学者从而提出了“政府失灵”的论点。 本章第一节简单介绍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发展、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第二节讨论投票理论,包括投票的规则、投票的中间人定理、阿罗投票悖论等,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公共产品需求理论的基础;第三节介绍公共产品的需求理论,我们将分别讨论公共产品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决定问题;然后简要介绍有关利益集团和寻租的问题;最后讨论政府失灵的理论。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公共选择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中,属于比较年轻而且影响不是很大的流派,但是由于其在理论方面的独到创见,使其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公共选择理论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把“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领域,推翻了以往认为政治家都拥有优良的品质、政府自然“为公”的传统政治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发展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邓肯?布莱克(D. Black)发表的《委员会与选举理论》,在这篇文献里,作者分析了投票程序对于公共选择的影响。然而,使公共选择理论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学流派、并且不断扩大其影响的则是“公共选择”之父布坎南(J?M?Buchanan)。 1957年,布坎南和沃伦?纳特(Knight)在弗吉尼亚大学创办“托马斯?杰斐逊中心”,其宗旨是“促进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社会秩序”。但是,其宗旨与当时流行的凯恩斯主义格格不入,在当时,人们对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表示了无比的信任,认为政府是天然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府官员也都是道德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谦谦君子”。因此,该中心备受校方的排挤。到1968年,布坎南和公共选择学派另一位代表人物塔洛克(G ?Tuock)不得不转往其他大学谋求发展。 1969年,布坎南和塔洛克来到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创办了“公共选择研究中心”,并创办《公共选择》杂志。布坎南在1972年所著的《公共选择理论》一书中,明确指明这个组织的目标:“……我们将把40年来人们用来研究市场失灵的所有方法,原封不动地用来研究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这种“政府失灵”的思想很快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深受“滞胀”之苦,人们开始质疑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但是,这个研究中心也是命运多舛,1982年,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做出决定,居然将“公共选择研究中心”作为一个单位(包括教员、职员、设施和学生)全部移交给了乔

幸福与福利经济学

幸福与福利经济学 如果痛苦换来的是结识真理、坚持真理,就应自觉地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才将化为幸福。——张志新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 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马克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 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恩格斯 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列夫·托尔斯泰 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列夫·托尔斯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

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列夫·托尔斯泰 不错,达到生活中真实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列夫·托尔斯太 一、引言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增进社会福利的西方经济学分支,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是指公民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给予款物接济和服务,以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制度。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制度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设计完美无缺的制度,更重要的是把握住它的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社会救助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在公平和效益的博弈中最大程度地改善穷人福利的问题。在福利经济学的历史演进中,我们要汲取思想营养,为社会救助制度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并在实践中对社会救助的实施提供价值规范。 二、福利经济学历史演进中的主要思想 传统经济学对福利经济学的思想都追溯到边沁的功利主义上,而真正意义上将福利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看待,并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是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二战结束后,一大批福利经济学家的出现和大量的福利经济学文献的出版,极大地拓宽了福利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与内容。因此,经济学界一般将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分为新旧两派。旧派以英国庇古为代表,新派导源于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为英国的卡尔多、希克斯与美国的勒纳、萨缪尔森等所倡导。 1.庇古及其边际效用价值论 庇古以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及马歇尔的基数效用论和局部均衡论为理论基础,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系统地论述了福利概念及其政策应用。庇古认为个人的福利可以用他所享受的物的效用来表示,整个社会的福利应该是所有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在此基础上,庇古论述了社会福利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社会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社会福利越大。进而针对如何衡量和增进社会经济福利问题得出“收入均等化”的观点,针对如何才能实现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

福利经济学归纳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1、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还是减少了福利。 2、效用 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观性、伦理中性、相对性。 ?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社会福利 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 社会福利分类: 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公平。 2、经济福利: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 一般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 1、旧福利经济学(理解) 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可以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 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 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2、新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以避免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较关系问题。其主要要点如下: 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八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A.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消费他们的消费者都是相同的 B.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一定等于所有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C.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生产中运用这两种要素的所有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D.生产一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进行 E.上述各项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2.假定对于苹果和桔子,小王更喜欢苹果,小李更喜欢桔子,水果的价格对两人是 相同的.在效用最大化时()。 A.小王的苹果对桔子的边际替代率大于小李的 B.小王将消费比他拥有的更多的桔子 C.两人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只有B和C正确 3.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x1和x2的均衡价格分别为5元和10元。那么,( ) A.生产x2中所用的劳动的MP-定是生产x1中所用的劳动的MP的2倍 B.生产x1的两种要素的MRT一定是1/2 C.x1的生产一定是x2的2倍 D.x1的边际成本一定是x2的边际成本的1/2 4.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A.霍布森 B.庇古 C.帕累托 D.埃奇沃斯 5.瓦尔拉斯认为,在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技术况状不变下,一般均衡的条 件是()。 A.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B.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 C.所有市场的需求总量等于供给总量 D.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 量都相等 6.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 A.交换最优条件 B.生产最优条件 C.消费与分配最优 D.交换与生产最优 7.福利经济学认为,在生产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 A.任何两种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 B.任何一种要素用于一种商品生产时的边际产品对任何两个生产者都相等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选择题 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 A. 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B. 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C. 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D. 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 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 A.霍布森 B.庇古 C.帕雷托 D.埃奇沃斯 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 对于A 和B ,Y X XY P P MRS = B. 对于A 和B ,XY XY MRTS MRS = C. 对于A 和B ,XY B XY A MRS MRS = D. 上面三个条件都是 4.假定一个经济中,只有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生产要素(L 和K ),那么要想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5.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其中有两个人(A 和B )和两种商品(X 和Y ),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条件是( ) 6.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更喜欢苹果。在帕累托状态下,可能( ) A. 小李消费更多的鸡蛋 B. 小陈消费更多的苹果 C. 两人的苹果和鸡蛋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 上面说得都对 7.两种产品在两个人之间进行分配,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 )

A. 不使其他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B. 每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 每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推导而来的() A.无差异曲线 B.生产契约曲线 C.消费约束曲线 D.社会福利曲线 9. 下面哪些计划不属于贫困救济范畴() A. 向低收入者提供廉价住房计划 B. 食品补助票计划 C. 医疗救济计划 D. 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计划 10.下面哪些家庭最容易沦入贫困阶层() A.单身汉家庭 B.三代同堂的家庭 C.由夫妻组成的小家庭 D.单身母亲和孩子的家庭 11.周期性失业的发生一般是由于() A. 低生产率 B. 意愿需求的变化 C.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 D. 缺少人力资本 二、填空题 1. 是主要讨论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而忽视其他市场。 2. 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 3.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建立在效用论基础上。 4. 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5. 经济中生产的所有商品都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在个人之间加以分配,这样的要求成为。 6. 转换曲线是从导出的。 7. 边际转换率是的斜率。 8. 导出必须做出道德的或价值的判断。

【公平】09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关键字】公平 第9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含义: 局部均衡是指单个经济主体的均衡与单个市场的均衡;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叫做一般均衡。微观经济学中,对均衡的分析分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进行:单个经济主体的均衡、单个市场的均衡与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前两种均衡叫做局部均衡,最后一种均衡叫做一般均衡。 2、分析一般均衡的必要性: (1)在局部均衡分析中,产品与要素的价格没有真正被决定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假定各种产品与要素价格的决定是彼此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实际上各种产品与要素的价格的变动相互影响,任何一种产品或要素的价格都不能独立决定。 例如,其他产品的价格变动→在既定的价格下引起对所考察的X的需求量变动(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X的需求曲线变动→X的价格变动。或者要素价格变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变动→在既定的价格下引起对所考察的X的需求量变动→X的需求曲线变动→X的价格改变。 (2)任何一种产品与要素的价格,只有在所有其它产品与要素的价格都被决定时(均衡时)才能真正被决定。因此,为了真正说明产品与要素价格的决定,在分析局部均衡以后,还要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3、一般均衡分析的目的: 一般均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体系中存在一组价格,这组价格正好使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供求相等,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以至于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分析有两种方法。尽管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最为典型,但为了简化,往往采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埃奇沃斯的一般均衡分析法。 二、交换的一般均衡 1、假定:只有A、B两个消费者,消费X、Y两种数量既定的商品:。 2、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A、B两位消费者的两套无差异曲线的组合。略。 3、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 任何两位消费者所消费的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 4、交换契约线: 两套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连线。不论两位消费者的初始的禀赋点或者交换开始前的状态处于什么位置,最终的交换或者均衡的交换点一定位于这条曲线上。因为该曲线上每一点都满足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 5、效用可能性曲线: (1)定义:交换达到一般均衡时,两位消费者的效用组合的轨迹;

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九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1.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分析。 2.帕累托最优状态 3.帕累托最优条件与一般均衡。 4.社会福利函数。 二、学习提要: (一)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 瓦尔拉斯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他认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供求,而且受其他商品的供求的影响。当整个市场体系中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商品供求都相等时,市场才能达到均衡。他认为经济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体系,当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产函数为已知时,就能从数学上论证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可以同时达到均衡状态,即整个经济可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量都有确定的量值,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极大化,所有市场的供需相等。简单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四个方程组来表示:居民户的商品需求方程、要素供给方程和厂商的商品供给方程、要素需求方程。由于模型假定要素收入等于产品销售价值,故此四个方程组中必定有一个方程不是独立的,可以由其他方程推导出来。但通过令任一商品为货币商品并以此货币商品定义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便可使模型的未知数数目与相互独立的方程式数目相一致,从而满足方程组即模型有解的必要条件。 (二)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存在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不存在帕累托改进,也就是说任何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已经不可能在无损于任何人的条件下,使得

任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帕累托最优条件和一般均衡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均相 等。即 MRCS A XY =P X /P Y =MRCS B XY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的生产者均 相等。即 MRTS C LK =P L /P K =MRTS D LK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 率。即 MRT XY =P X /P Y =MRCS XY 当上述三个等值条件均满足时,整个经济便达到了一般均衡,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任何完全竞争的均衡都是帕累最优状态。 (四)社会福利函数 帕累托最优状态不是一个而是有许多个,边际条件并不能决定在哪一点社会福利是最大的。为此,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将之引入福利经济学,以解决帕累托未能解决的唯一最优条件。社会福利函数包括了所有影响社会福利的因素,实际上它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根据社会福利函数描绘出来的社会福利曲线及效用可能性曲线推演出来的效用可能性边界,便能得到兼顾国民收入数量和国民收入分配状态的社会福利的极大值。

公共选择理论评述

公共选择理论评述 标签:杂谈分类:论文 [内容摘要] 布坎南等人在把国家视为“经济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用一种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一种非市场决策或政府政治行为及过程的“新政治经济学”。[关键词] 公共选择理论经济人布坎南 一、时代背景 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孔多塞,但主要还是来自19世纪。公共选择理论最初产生于公共财政理论。财政理论是公共选择的理论之源。税收和政府支出是政府或集体的活动,而不是单个的个人行为。在19世纪英法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模型中,国家被视为一种“不生产”的活动。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提出了政府的自愿交易学说和一致性原则。他认为,由于政治行为人是在一定的规则内作出选择的,所以规则是及其重要的。改革的方向必须集中于改变决策规则,而不是通过对决策行为人施加影响来改善预期的结果。布坎南高度评价维克赛尔的思想,并宣称在其论文中发现了提供公共选择理论的全部三个构成要素: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以及看做交易的政治。在这之后,一位瑞典经

济学家林达尔提出了公共物品理论。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庞塔雷奥尼等人的公债理论和国家学说,成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又一个理论来源。19世纪在欧洲大陆流行的霍布斯、洛克等人的政治学说尤其是社会契约论,也构成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布坎南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受业于奈特教授,他认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研究社会组织是怎样为有关的集体、为社会运行的学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布坎南的思想。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西方, 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殊的经济和政治背景。二战后,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日渐盛行,它把政府干预看作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唯一良策。随着政府对市场干预的加强, 政府干预的缺陷与日俱增。布坎南等人创立公共选择理论的目的正是在于揭示“政府失灵”并试图克服政府干预的缺陷。 公共选择被定义为对非市场管理的经济学研究。它把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用于研究集体的或非市场的政治管理过程。它以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说为基本行为基本假设前提,依据自由的交易能使交易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公众的公共选择揭示政府管理行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年代 公共选择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80年代成为西方经济学界享有盛誉的一个重要流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