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微扰动注浆专项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752.00 KB
- 文档页数:20
注浆处理方案第1篇注浆处理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工程及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注浆处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
本项目旨在针对特定工程的地基问题,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注浆处理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地点:位于我国某城市,具体位置略。
2. 工程性质:本项目为住宅楼工程,地上30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0米。
3. 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工程所在区域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细砂、中砂、粗砂、砾石等。
4.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
5. 工程要求:地基处理后,承载力需满足设计要求,且沉降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三、注浆处理方案设计1. 注浆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水灰比0.8~1.0,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
2. 注浆工艺:采用孔口封闭、分段注浆的方法,注浆压力0.5~1.0MPa。
3. 注浆孔布置:注浆孔按梅花形布置,孔距2.0~2.5米,钻孔深度进入砾石层以下3~5米。
4. 注浆顺序:先进行周边孔注浆,再进行中间孔注浆。
5. 注浆量:根据设计要求,单孔注浆量控制在0.8~1.2立方米。
6. 注浆施工:a. 钻孔:采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孔径100~120毫米。
b. 清孔:钻孔完成后,采用高压空气或高压水进行清孔。
c. 注浆:采用注浆泵进行注浆,注浆管直径25毫米。
d. 结束标准: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且稳压10~15分钟,吸浆量小于初始吸浆量的25%时,可结束注浆。
7. 质量检测:注浆结束后,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以检测注浆效果。
四、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1. 施工安全:a. 施工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注浆施工技能。
b. 施工现场设立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c. 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d.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微扰动改性聚酯注浆技术在既有建筑地基加固的应用苏志鹏;刘龙;杨玺;梁永辉【期刊名称】《地基处理》【年(卷),期】2022(4)S01【摘要】如何在既有建筑室内进行微扰动地基加固是基坑环境影响控制的首要问题之一。
常见的锚杆静压桩、高压旋喷桩、花管注浆等地基加固工艺由于施工面大、施工扰动较大等原因不适用于既有建筑微扰动地基加固。
近年来,改性聚酯注浆技术凭借其施工快速、作业面小、扰动小等优势,在堤坝防渗、公路路基加固、高速铁路病害整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个采用了微扰动注浆加固技术对由于邻近基坑开挖导致沉降的房屋进行处理的案例,案例中采用改性聚酯注浆新技术对沉降后的采用天然地基的房屋基础进行加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减小房屋在基坑拆撑期间的持续沉降。
主要说明了微扰动注浆技术施工影响小、速度快和效果显著等施工特点。
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该工艺对提高地基抵抗周围施工扰动影响效果较好,在基坑施工拆撑过程中基础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保障了工程顺利进行。
【总页数】7页(P152-158)【作者】苏志鹏;刘龙;杨玺;梁永辉【作者单位】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53.8【相关文献】1.袖阀管注浆技术在既有多层建筑增设电梯地基加固中的应用2.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高压注浆托换法加固的应用技术3.高压旋喷桩托换-垫层压力注浆联合加固方法在既有建筑地基加固中的应用4.改性聚酯注浆新技术在邻近基坑保护建筑基础加固的应用5.既有建筑地基注浆加固技术的应用探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录1、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1.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1)1.2.1 工程地质情况 (1)1.2.2 水文地质情况 (4)2、编制依据 (5)3、注浆目的及注浆材料选择 (5)4、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6)5、同步注浆 (7)5.1、同步注浆系统原理 (7)5.2、同步注浆材料及配比设计 (9)5.3、同步注浆主要技术参数的设定............................... ..105.4、同步注浆工艺流程及过程控制 (11)5.5、质量保证措施 (14)6、二次注浆 (14)6.1注浆材料 (14)6.2注浆设备 (15)6.3注浆参数 (15)6.4注浆孔位置 (15)6.5注浆过程控制 (15)6.6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6)1、工程概况1.1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昌道道站~思源道站区间隧道自建昌道站开始,沿红星路走向,斜穿天津市轧钢三厂至思源道。
区间沿线经过天津天物集团浩英工贸有限公司、天津贝龙热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天津市轧钢三厂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地面建筑多为低层厂房及民用房屋。
区间设计里程为右线DK12+359.690~DK12+868.550,短链37.250m,右线区间全长471.61m,左线岂止里程为右CK12+359.690~CK12+868.550,短链25.212m,左线区间全长483.648m。
本区间线路出建昌道站后,左右线以2‰的坡度下坡,而后以7.2‰(右线7.38‰)的坡度上坡,再以3‰坡度下坡到达设计终点思源道站。
区间结构顶部覆土厚度约9.38~10.60m。
1.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1.2.1 工程地质情况1、建昌道站~思源道站区间:场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层(人工堆积Qml);第I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上组湖沼相沉积Q43l+h);第I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上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3al);第I海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中组浅海相沉积Q42m);第II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Q41h);第II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上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eal);第三陆相层(第四系更新统五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eal);第II海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四组滨海~潮汐带相沉积Q3dmc);第IV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三组河床~河漫滩相c al)。
东丽区注浆加固工程施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然而,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地基基础不牢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注浆加固技术应运而生。
注浆加固是一种地基处理技术,通过注入高强度、高流动性的浆液,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能,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东丽区作为天津市的一个重要区域,其注浆加固工程施工也成为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工程概况东丽区注浆加固工程主要包括对既有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工程区域内地质条件复杂,既有软土地基,也有砂土、粉土等地层。
由于地基问题,导致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倾斜等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建筑物和道路的安全稳定,提高其使用寿命,注浆加固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施工工艺东丽区注浆加固工程施工采用多种先进的注浆工艺,如静压注浆、高压旋喷注浆、电化学注浆等。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注浆工艺,确保加固效果。
1. 静压注浆:利用注浆泵将浆液均匀注入地层,通过浆液的充填、渗透、挤密和劈裂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静压注浆适用于各种土层,特别是软土地基。
2. 高压旋喷注浆:通过高速旋转的注浆管将浆液喷出,对地层进行切割、置换和胶结,形成均匀、密实的加固体。
高压旋喷注浆适用于加固土层较厚、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
3. 电化学注浆: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将电化学反应剂注入地层,引发地层的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电化学注浆适用于处理特殊地质条件的地基。
三、施工流程东丽区注浆加固工程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现场调查: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地层分布、地下水位等因素,为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2. 设计施工方案: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建筑物和道路的承载要求,制定合理的注浆加固方案。
3. 施工前准备:包括注浆材料的选择、注浆设备的准备、施工人员的培训等。
4. 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注浆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速度,确保加固效果。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北洋园)一期基础设施工程雨、污水泵站施工程第3标段压密注浆施工方案编制:批准:天津市华水自来水建设有限公司北洋园一期基础工程雨、污水泵站项目部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施工原理三、施工设备四、施工工艺五、技术参数六、注意事项七、质量保证措施八、安全保证措施九、工期一、工程概况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北洋园)一期基础工程雨、污水泵站3标段沉井施工时,泵站刃脚下3m需要进行压密注浆增加土体承载力,设计要求泵站下池壁两侧2m 范围注浆。
先在内、外两周注浆形成帷幕,防止加固内侧时浆液向外扩散,最后注中间部分。
浆液扩散半径1.0-1.2米,注浆点采用梅花布点间距1m,布点详见附图。
注浆深度,经测量现场地坪绝对标高2.0m,雨水泵站压密注浆施工时,注浆管下至地面以下-13.3m,达到设计标高-11.3m开始注浆,注浆管向上提升至设计标高-8.3m时停止。
污水泵站压密注浆施工时,注浆管下至地面以下-15m,达到设计标高-13m开始注浆,注浆管向上提升至设计标高-10m时停止。
二、施工原理通过压力注浆机把水泥浆或其混合浆液由钻孔注入地层内部,通过将浆液注入土体增加土体的承载力。
三、施工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 钻机SGZ-ⅢA 台 22 高压注浆机GPB-500 台 63 高速搅拌机ZJ-400 台 24 泥浆搅拌机300L 台 25 排污泵2PN 台 2四、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准备------ 定位------ 钻孔------ 封口-----浆液拌制(水泥、水、水玻璃促凝剂)------开注浆机------吸浆(混合)------边注浆边提升,直至土体加固顶标高施工顺序注浆施工时先注污水泵站,再注雨水泵站,施工时两台机器同时注一个泵站,注浆时从泵站西南角开始,先注外圈,再注里圈,最后注中间部分,这样可以使加固土体受浆量提高。
施工时钻杆钻至设计标高后提升300mm,封口,开始注浆,注浆达到设计压力后再提升、再注浆,依次类推直至注浆高度达到3m。
浅析微扰动(地面)注浆施工对地铁隧道收敛的影响摘要: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人员的增加,地面交通的压力也在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地铁的里程也在年年梯增。
城市建设的地下基坑项目也越来越多发生在地铁隧道的保护区内,对隧道的安全运营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深基坑施工期间的工程影响监护测量,对地铁运营隧道的影响也具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一个工程实例从基坑开挖施工对地铁运营隧道的变形影响报警后,采取了隧道外注浆的补救措施后,讨论隧道收敛变形的规律。
关键词:安全保护区;工程影响监护测量;隧道收敛;微扰动(地面)注浆安全保护区--轨道交通结构外边线分别向外平移一定的距离所围成的区域。
范围如下:a)地下车站与隧道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b)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c)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内。
工程影响监护测量:为监控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的施工作业对轨道交通结构安全的影响而进行的监护测量,工程影响监护测量应能反映施工作业对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过程。
隧道收敛测量:确定隧道结构净空尺寸变化的测量。
1、工程概况项目位于上海杨浦区,安全保护区内有多层建筑F、G、H楼,地下三层退隧道结构外边线约35m,基坑深度约16.1m;D、E、F楼地下二层距隧道结构外边线约10.5m,基坑深度约12.0m。
基坑边线平行地铁隧道延长距离总共约160m。
该区段为轨交为运营线路,区间隧道为直径 5.5米的单圆隧道。
隧顶覆土约14.2m。
近侧基坑开挖的底面处于隧道的顶部以上1~2米,离基坑最近的为隧道上行线。
受到基坑施工影响,项目对应轨道交通XX路站~XX站隧道上行线部分环片水平直径收敛变形过大。
根据“XX项目地铁隧道纠偏专题协调会会议纪要”,需对XX路站~XX站上行线区间隧道因施工引起变形超过3cm区域范围内(上行线628~767环)进行微扰动注浆,为确保注浆期间地铁结构安全,在对上述区段进行微扰动(地面)注浆加固施工。
天津市政道路与津山铁路立交工程规划沙柳南路框构中桥路基注浆方案编制单位:中铁十八局公司津山铁路立交项目部编制日期: 2010 年 10 月 22 日津山线 K147+045框构桥路基方案固化方案一、工程概略本工程位于天津市东丽区津山线设计为6m+14 m+14m+6 m四孔关闭式框构,框构桥全高8.65 米,全宽44.5 米,轴线长米,框构桥轴线与津山线铁路正交,桥址处现有津山线上下行 2 股道。
依据地质勘探资料,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负 1.2 米,地质条件较差,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
为了在施工中不影响铁路运行安全而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所以采纳AB 料二重管注浆法固化路基,使路基承载力达到施工设计标准。
二、路基固化施工简介1.固化设计为防备顶进过程中土体坍塌,对框构桥双侧各 5 米全宽合计54.5 米范围内的土体进行注浆固化,固化影响深度为:框构桥底板以下 8 米以上 5.65 米,合计 13.65 米,平面轴线长31.35 米,固化土体积 24407m 32.固化方式本次固化方式属于双液浆强力注浆,将浆液注入土体,利用浆液扩散将土体固化。
3.注浆设计线路下边采纳部署斜孔、斜插入线路下边进行辐射注浆的方法,从不一样角度,不一样长度,依据土质的含水率,在1×1米范围内注入的水泥量不小于土体积的15%。
设计扩散半径为0.5 米压力为4.注浆孔部署垂直注浆孔共17 排,(北侧 7 排,南侧10 排)每排 54 孔,合计 918 孔,注浆孔设计成梅花型。
斜孔部署南侧部署 5 排,各排间距为 0.5m, 个孔横向间距为 1m, 其 1-5 排角度为 45 °,55 °,65 °75 °90 °,南侧注浆孔 270 个。
北侧部署 6 排,各排间距为0.5m 。
第一排角度为45 °55 °交错设置,各孔间距为 1.5m ,共 36 孔。
微扰动注浆工法治理隧道收敛变形的效果分析摘要:在进行城市地铁隧道施工时,经常会遇到变形过大的情况,而在处理时往往会采用注浆加固的方式,常用的治理手段有管幕、超前预支护等。
微扰动注浆工法是指在注浆过程中注入微小的水泥浆来减少扰动,从而使土体结构不断进行加固和修正。
在实际施工时,采用微扰动注浆工法治理变形过大隧道能取得良好效果,且施工简单方便。
但微扰动注浆工法治理隧道变形的效果和其治理范围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微扰动注浆工法能有效地治理隧道收敛变形问题,能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微扰动注浆工法;隧道收敛变形;水泥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micro-disturbance grouting method to control the convergence deformation of tunnelZheng JianbingSuzhou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Operation Branch 2 Suzhou 215000, Jiangsu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bway tunnels, the deformation is often too large, and the grouting reinforcement is oft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The common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pipe curtain, advance pre-support, etc. The micro-disturbance grouting method is to inject tiny cement slurry during the grouting process to reduce the disturbance, so that the soil structure can be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and modified.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the micro-disturbance grouting method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of large deformation tunnels,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However, effect of the micro-disturbance grouting methodto control tunnel de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control scop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examples, this paper shows thatthe micro-disturbance grout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oblem of tunnel convergence deformation,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bway tunnels, and is a relativelyreliable method.Key words: micro-disturbance grouting method; Tunnel convergence deformation; cement引言:目前,我国地铁隧道施工中的主要难题是由于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管道位移、周围管线变形等。
武广客运专线WGZFⅠ标铁路高架桥工程预应力工程真空注浆工艺试验试验规划:本试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简单模拟试验阶段,目的在于确定机械运行参数,施工现场浆液配比验证,为第二阶段的正式工艺试验积累经验。
本用承压能力较好的PVC管代替波纹管进行试验,PVC管固定在地上,不包混凝土。
试验由中建总公司项目部技术部组织,试验室参与,天津市振华预应力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不请监理旁站,不报验试验资料,下面是试验布置图:图1、简单模拟试验真空注浆试验布置图第二阶段为正式模拟试验阶段,由中建总公司项目部技术部组织,试验室参与,天津市振华预应力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桥梁队协助,目的在于模仿预应力梁上的实际情况,验证本工程真空注浆工艺的可行性。
本试验采用与箱梁纵向预应力筋相同的方式布置波纹管,长度为1:4的缩小比例,外包混凝土。
本试验请监理及有关单位旁站,并报验试验资料。
下面是试验布置图:图2、正式模拟试验真空注浆试验布置图一、简单模拟试验1、试验目的确定机械运行参数,施工现场浆液配比验证,为第二阶段的正式工艺试验积累经验。
2、试验器材及场地表1、简单模拟试验主要材料及设备表注:辅助材料未列入。
场地:10米*5米未硬化的平整场地,水电接到试验现场,电源功率15W。
马蹄筋形状如下图:图3、马蹄筋3、劳动力组织机械操作手及力工共6人。
4、试验过程⑴将注浆嘴和排气嘴固定在中间打有孔洞的圆钢板上,然后将圆钢板粘在PVC管两端,使PVC管形成带有注浆嘴和排气嘴的密闭腔室,模拟成预应力梁上的波纹管;⑵用马蹄筋将PVC管牢固地固定在地上;⑶准确计量水泥、水、外加剂,倒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并检测水泥浆的流动度;⑷将浆料压出浆管,等流出的浆体浓度达到搅拌好的浆体浓度后再关掉压浆泵,将压浆管与构件上预埋管头连接好。
⑸关掉真空泵的灌浆阀,启动负压装置,直到真空度达到并维持在-0.06—-0.09Mpa,然后启动灌浆泵,打开灌浆阀,当浆体到达负压端吸气管的透明管等,紧急关掉负压端抽气阀,打开排浆阀。
隧道同步注浆和微扰动注浆控制的施工指南一、引言隧道同步注浆和微扰动注浆控制是隧道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在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隧道结构稳定、保隧道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隧道同步注浆和微扰动注浆控制的施工指南,以帮助业主、设计师和施工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关键技术。
二、隧道同步注浆施工指南1. 概述同步注浆是指在地下连续开挖过程中,采用注浆技术对土体进行加固和密封,以维护地层稳定、保护隧道结构,防止地表沉降和地下水涌入。
同步注浆施工要点包括:合理确定注浆参数、选用合适的注浆材料、严格控制注浆浓度和压力、保证注浆均匀性等。
2. 注浆参数在同步注浆施工中,注浆参数的合理确定是关键的一步。
要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包括水泥浆、聚合物浆等。
要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注浆效果监测数据,合理确定注浆浓度、压力、速度等参数。
3. 注浆材料注浆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注浆效果。
水泥浆具有很好的抗渗性和抗压强度,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隧道;而聚合物浆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黏结性,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隧道。
在选择注浆材料时,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隧道工程要求和经济性。
4. 注浆均匀性保证注浆的均匀性对同步注浆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和施工措施,保证注浆的均匀性,避免出现注浆死角和漏浆现象。
5. 施工监测同步注浆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注浆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超声波检测、地下水位监测、地表位移监测等。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反馈,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保证注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三、微扰动注浆控制的施工指南1. 概述微扰动注浆是指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为了控制地层位移和隧道变形,采用注浆技术对地层进行加固和支护。
微扰动注浆施工要点包括:准确掌握地层变形规律、合理确定注浆位置和参数、采用适宜的注浆材料等。
2. 地层变形规律在进行微扰动注浆施工前,需要通过地质勘察和监测,准确掌握地层变形规律,包括地层位移方向、变形速度、稳定状态等。
微扰动注浆施工技术在下立交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工程建设越来越多,下立交隧道建设更是成为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与公路施工以及普通道路施工相比,下立交隧道施工的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故而下立交隧道施工质量受到了建设单位和社会的广泛的关注。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就下立交隧道施工中的微扰动注浆技术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扰动注浆;下立交隧道;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大连路下立交位于四平路下,呈南北走向,下穿大连路,结合轨道交通10号线四平路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工程全长690m,其中北段(车站北端以外部分)长211.527m,南段(车站南端以外部分)长304.873m,与车站重叠部分长173.6m,沿四平路由南向北依次穿越天宝路和大连路。
大连路下立交中段与轨道交通10号线四平路站及轨道交通8号线四平路站相互重叠,大连路下立交南、北段分别与轨道交通10号线区间隧道双圆盾构相重叠。
1.1大连路下立交与四平路车站的关系如下图(K0+654.873~K0+828.473)所示,下立交与8、10号线关系:2. 微扰动注浆目的与说明由于大连路下立交全长690m,处于不同的结构层上,有双圆盾构、车站的结构形式,在施工中尤其在双圆盾构上方的下立交底板,由于盾构施工的原因,因此下立交底板施工时,工况较复杂,下立交底板采用分段施工分次施工,因此造成下立交底板的施工缝增多,且因下立交底板下的结构层不同,因而容易造成下立交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
因此,为了保证大连路下立交的正常运行,根据专家意见拟采用微扰动注浆工艺,在下立交底板下进行填充注浆,控制底板的不均匀沉降。
根据专家提出的微扰动注浆“多点、多次、少量、均匀”的注浆原则。
微扰动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注浆时采用少量多次、控制压力、控制注浆量的注浆方式进行施工。
3. 微扰动注浆施工方案3.1 施工设备采用德国进口的小流量螺杆泵(SPRAYBOY,P12)进行注浆。
地铁施工扰动区探测及注浆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5-12-22T12:12:10.4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作者:肖楠[导读] 天津第六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对各剖面规模较大的地铁施工扰动区注浆加固,注浆的结果表明注浆位置和注浆量与 SSP探测得到的扰动区位置和规模基本对应。
肖楠天津第六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190 摘要:现代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加和扩大,随之而来的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地铁工程建设为城市交通注入了新的活力,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压力,方便了城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地铁建设势必会对地上建筑形成一定的扰动,影响地面建筑,为有效控制地铁施工及运营中的不良影响,对扰动区进行探测和注浆十分必要。
关键词:地铁建设;扰动区;注浆地下工程施工对地层及周边建筑的影响:一方面,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地层稳定,造成路面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另一方面,施工会对周边建筑物产生扰动,影响其安全。
为了保证安全,减小地下工程施工对地质条件和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采用注浆方式来对地下工程进行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然而扰动区以及注浆区的分布以及深度不具有确定性,加之地下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地铁施工扰动区的探测是目前地铁施工较为关键的环节。
目前使用较多的探测方法为地震勘探法,但是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新型的勘探方法,即SSP技术,该技术能够快速高效的获取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状态,并分析出其波速,加以解释。
不同于传统的勘探方法,SSP技术对其他勘探技术的不足予以补充,在此基础上准确分析定位地铁施工扰动区,并对注浆效果进行计算,体现。
在勘探过程中具有勘探深度大、反映直观的特性,并且其分辨率高出传统勘探技术许多,不会对地表路面建筑造成影响,工作效率也相对较高。
一、SSP技术概述 SSP技术是建立在地震散射理论之上的一种新型技术,主要用于地层结构的勘探,通过对地下地震波的激发,保证地震波能够有效传播。
一、方案概述注浆施工作为一种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
本方案旨在针对特定工程的地基基础加固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注浆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住宅小区地基基础注浆加固工程2. 工程地点:某市某区3. 工程规模: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4. 地基基础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该场地地基土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部分区域存在软土层,地基承载能力较差。
三、注浆目的1. 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2. 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地基沉降;3. 防止地基土的流失和地下水渗透。
四、注浆材料1.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2. 砂:采用中粗砂,粒径不大于5mm;3. 水:符合饮用水标准。
五、注浆工艺1. 钻孔:采用地质钻机进行钻孔,孔径为100mm,孔深根据设计要求确定;2. 清孔:钻孔完成后,采用风水联合清洗法清理孔内杂物;3. 注浆管埋设:将注浆管插入孔内,管口高出地面50cm;4. 配置浆液:根据设计要求,将水泥、砂、水按一定比例配置成浆液;5. 注浆:采用高压注浆泵进行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之间;6. 注浆结束标准: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且注浆压力稳定。
六、质量控制措施1. 材料质量:严格把控水泥、砂、水等原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2. 钻孔质量:确保钻孔深度、孔径、孔位等符合设计要求;3. 注浆质量: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注浆量,确保注浆均匀、密实;4. 施工过程: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
七、安全保障措施1. 人员安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 设备安全: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 环境保护:做好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八、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1个月;2. 钻孔、注浆阶段:2个月;3. 施工验收阶段:1个月。
双液微扰动加固注浆在地铁隧道不均匀沉降段的应用摘要:由于轨道交通11号线下穿1号线,造成1号线下卧层土体受到扰动,导致1号线在穿越段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1号线的安全运营。
针对1号线下卧受扰动土体采用双液微扰动加固注浆法进行加固,以加固受扰动土体,避免不均匀沉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并改善线路线型,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
关键词:穿越段,微扰动,不均匀沉降1.前言由于地铁11号线隧道下穿1号线隧道引起地层损失,造成1号线隧道产生不均匀沉降,给地铁1号线隧道结构安全带来隐患。
针对沉降量较大且沉降趋势尚未稳定的不均匀沉降段采用在隧道下卧土层注浆来加固土体并使被加固土体适量隆起以调整地铁隧道线形。
由于隧道内施工时间有限和空间受限,同时为避免注浆时过量扰动土体并达到土体加固均匀和隆起量可控的效果,在遵循“多点、少量、多次、均匀”的注浆原则下,对地铁1号线不均匀沉降段采用双液微扰动加固注浆工法进行治理。
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工程概况: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在1号线徐家汇-上海体育馆区段内下穿轨道交通1号线,两者平面斜交30度,最小净距为7.48m。
1号线下卧土层为④、⑤层土,夹有粉砂层,粉砂层约1m厚,并含有微承压水头。
穿越完成后的5个月内,由于11号线土体扰动引起的土体损失导致1号线产生不均匀沉降,沉降段纵向长度约100m,上行线最大沉降量达-11.79mm(电水平),而且还具有继续下沉的趋势。
图1注浆前沉降曲线为避免1号线进一步的沉降造成更大的差异沉降而影响地铁结构的安全,经研究决定对1号线下受扰动土层进行注浆加固,并通过注浆使沉降段上抬,达到对差异沉降段进行土体加固和线形调整的双重目的。
3. 注浆方案3.1注浆范围、位置及深度(1)通过讨论分析,先对沉降量大于6mm的区段进行注浆加固,初期定为上行43环。
(2)为保证管片受力均匀,毎环管片设2个注浆孔,分别对称位于道床两侧的水沟内,同时为避免开设注浆孔时破坏管片的受力主筋,注浆点设置的平面位置,在环向上距拱底块纵缝的距离为547mm,在纵向上为毎环管片的中间偏封顶块大头20mm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