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小狗包弟》说课稿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小狗包弟》说课稿

《小狗包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单元分析:《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的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这些文章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重在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2、课文价值:除《记念刘和珍君》外其他两篇课文是第一次入选高中课本,而《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学生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不会做客观的思考;

2、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孩子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但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学生若能被事实真相震撼,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三.教学目标

理论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1、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揣摩品读,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文革,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四.教学模式

语文阅读新授课课堂讲求: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意思是在备课时,每一篇课文要先确定大的框架,将整篇课文从内容或者结构或者其它别的方面划分出几个方面。“小处着手”意思是在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时,要把课文上成活动课、讨论课、问题课、思维课。教师要想法把课文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或者说创设出一个个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在这个特定情景中去讨论、研究。

2、设计问题时要掌握好两个“度”:一个是梯度,即问题或情景的设计要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说,整堂课讨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形式的东西到本质的内容,体现高潮的问题设计在最后;另一个是适度,即过难或者过易的问题不要设计,要让学生“踮着脚摘桃子”,要有思维价值,学生不用思维就能回答的问题没有价值,学生怎么思维也思维不出来的问题同样也没有价值。

3、具体步骤是:①整体着眼,创设情景。即将课文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设计成一个个问题。②浅处入手,切入正文。教师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问题入手,展开研究与讨论。③由浅入深,拓展深入。围绕课文内容,逐渐拓展,让学生展开讨论研究。④教师总结,并针对课堂讨论问题,设计一定数量练习题,进行巩固。五.教学方法

理论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a.“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b.“散文与诗歌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度的阅读方法”

c.“老师和学生是平行的阅读者,应进行自由交流”

d.“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对作品的多元化解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e.“学生在朗读文学作品时,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传达出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1、教法:启发式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

2、学法:圈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

六.教学设计

一>说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资料,从而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教师课前把搜集的有关文革的“图片”、文字材料以及课文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

二>说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分成五个环节

【环节一】主题导入

巴金先生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这位世纪老人在人生的暮年写下人生的真话《随想录》,其中《小狗包弟》是感人至深的散文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跟这位来人坦诚地进行心灵沟通,向他学习如何更好地做人,如何寻找做人的良心。

【环节二】认识包弟,了解文革

(一)梳理情节,摸清情感

观察课件图片(巴金与其一家人及其包弟),让学生浏览课文以包弟的行踪整理文章情节1、阅读前提示:请同学们通过作者的描写认识到包弟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有关于包弟在“我”家的描写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明确:包弟是一只可爱、聪明、讨人喜欢、活泼机灵的小狗。

关于包弟在“我”家的描写主要集中在2~9段。

2、包弟最后怎样离开“我”家?送走后,作者心情如何?

明确:被送去医院做解剖实验

心情:轻松—沉重—怀念—歉意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

第2~9段包弟在“我”家经历欢——悲

第10~13段送走包弟怀念+歉意(文眼)

(二)背景简介,理解巴金

1、什么原因让“我”送走包弟?同学们略读课文,找出并自由朗读文中作者所描述的“文革”场面。

明确:原因:社会背景“文革”

“文革”描写:第一段:批斗场面描写(图片)、第九段:抄“四旧”场面描写(图片)2、假设:此情此景,若你是巴金先生,你们一家人会如何抉择?选择保全一家人的姓名还是选择留下小狗包弟?

预设:选择保全全家人的性命,送走包弟。送走后巴金先生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和歉意。

【环节三】精读第10~13段,围绕文眼,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自主思考,多元化解读: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默读并找出触动自己的词句。

2、学生先读出触动自己的词句然后,老师启发引导,综合学生意见。

明确:①“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现在的处境更加痛苦,是一种思想负担。

②“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解剖”是心灵上的,巴金时时在受灵魂的拷问。

③“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作者强烈的谴责和忏悔,发自内心,来自一颗诚实的心。

④“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字字含情,句句泣血,震慑灵魂。

⑤“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作者经受着长久的煎熬,灵魂的洗涤。

⑥“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更多的是自嘲,不幸生活的反语,他是任人宰割的对象。

⑦“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为本文的文眼,带着深深的自责,怀念包弟的同时,更多的是严格的自我解剖,坦诚的自我忏悔。

3、顺势提问:巴金先生长达十三的自我解剖,自我忏悔,对同学们有何启示?

明确: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巴金先生坦诚的自我反省精神,去反省自己。

4、融入自己的体会,齐读第十段。

【环节四】课堂小结

巴金先生所选取的故事最小,意义却很深广。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坦诚的自我忏悔,正应了他“真”的文学核心,同时《随想录》也被称为一部“说真话”的书,他也不愧被称为“20c中国的良心”。让学生明白学习《小狗包弟》课文后,更大的价值在于对自我坦诚、勇敢的反省精神和伟大人格。

【环节五】真情告白,自我反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的过错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在随笔中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题目为“向说声‘对不起’”

七.板书设计

意图:突出文章的“事”、“情”,一目了然,书写过程中有警醒学生的作用。

第2~9段包弟在“我”家经历欢——悲

第10~13段送走包弟怀念+歉意(文眼)

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受到了教育。总之课堂设计时,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循序善诱,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读”文本的同时得到知识、能力、情感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