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版概论课教学大纲

2015版概论课教学大纲

2015版概论课教学大纲
2015版概论课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2015版)

课程总学时:80学时(含实践学时32学时)

理论教学周学时数:3学时

学分:5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

开课(系)院:全校各(系)院本、专科

执笔人:

审核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精神而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本课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系统地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与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政治意识和实践品格,使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2.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本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全面而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认识到这些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同时使他们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学会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及意义,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意识。所以,教师授课时,既要达到相应的理论高度,给学生以豁然开朗的体验与感觉,又要善于将抽象的理论化为活生生的现实,以收到深入浅出之妙。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属于总论,让学生从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初步的

了解,认识到在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两

大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及其相互联系,这也是本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形成、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主要内容、主题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难点: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问题讨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调研教学式、现场交流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6页;

2.《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1—26页;

3.《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2.毛泽东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目的与要求]

1、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4、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参考书目]

1.《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毛泽东选集著作选读》(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

2.简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必然前途;

3、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

4、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5、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论根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理论依据;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我国确立制度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根据。

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的历史的、必然的选择?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参考书目]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4.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2、理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熟悉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参考书目]

1.《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传》(1893——194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4.《毛泽东传》(1949——197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目的与要求]

1、熟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3、熟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4、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根本任务;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及其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参考书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和意义。

2.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3.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

2、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内容、特点;

3、熟悉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4、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5、熟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导致两个“没完全搞清楚”的根源;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中国梦;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内涵和显著特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书目]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589-587页;

2.《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及这一科学概括的重大意义。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目的与要求]

1、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熟悉把握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内涵和意义;

3、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

4、掌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的国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为什么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3、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教学难点:

1、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2、改革的内涵、性质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参考书目]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2.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简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熟悉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熟悉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原则性;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建设的艰巨性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根本任务的基本内容。

4、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掌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5、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6、社会主义生态建设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基本内容]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参考书目]

1.《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日报》1984年10月1日,第一版。

3.《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得以确立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是什么?

5.为什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目的与要求]

1、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掌握“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熟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对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意义。

3、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伟大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基本内容和实践;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对维护祖国稳定统一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对台方针政策的转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3、台湾问题的实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参考书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页;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91页;

3.胡锦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意义分别是什么?

2.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是什么?

3.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熟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

3、理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和重大意义;

4、了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1、时代主题的转换;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参考书目]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江泽民文选》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另外,参照教材中的“阅读书目”。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我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

2、熟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3、理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群众观点的重要性;

3、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性;

4、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意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参考书目]

1.《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内容和基本任务?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理解认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途径和意义

3、熟悉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新时期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

2、理解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教学难点:

1、理解只有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2、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参考书目]

1.《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党的性质和宗旨分别是什么?

三、考核办法

本课程注重过程管理与动态考核,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概论》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认识。学生学业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由理论成绩(70%)+实践成绩(30%)二部分构成:

1.理论成绩

理论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期末考试成绩,即机考成绩,占学生学业成绩的40%;

2)期末作业成绩,作业题目由教研室集体命题。每个教学班留5份作业存档,并附作业批改记录,占学生学业成绩的20%;

3)平时成绩:学生出勤、讨论、发言情况由教师考核,考核细则任课教师自定,占学生学业成绩的10%。

附:考勤每学期16周次上课时采取不定时考勤,对于迟到、早退、旷课及违反课堂教学纪律者予以记录并最终统计汇总。课堂笔记包括知识要点、思考讨论题及其答案要点的记录等。

2.实践成绩

课外实践成绩依据该课程实践教学方案所列项目(任选二项)给出成绩,并留下相关材料存档。占学生学业成绩的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

序章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44) 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5)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思修》的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00002 课程性质考查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48(42/6) 开课学期大一第一学期 适用专业14级所有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编写人员李妮制定日期2014年9月 审核人员李国昌审核日期2014年9月 修订人员修订日期 审核人员审核日期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通过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一)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内容: 1、适应人生新阶段: (1)认识大学生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与法律;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2)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正确认识“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 1、熟悉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 2、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2)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3)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理想信念的含义 与特征,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科

2015年秋东师《政治学概论》离线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 《政治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在野党:即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中没有执掌或没有参与执掌国家行政权力的政党。执政党的对称。 2.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以每一参选组别所得选票占全部票数目的百分比分配议席 3.政治总格局: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4.二元君主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简称二元君主制,是资产阶级与帝国统治者妥协的结果。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共同组成了“君主立宪制”.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答:(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2)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3)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4)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要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实现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5)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2.16-19世纪英法德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点 答:1640 年爆发的英国革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反对

封建制度的革命,其根本特点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及其君主立宪法制的确立。 1789 年发生的法国革命采取了大规模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了封建专制制度,消灭了封建贵族,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彻底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德国革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封建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政治多重压力下,被迫进行资本主义改良,逐步使封建专制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国家。 3.西方国家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表现 答:一是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织,在总统制国家,总统提名的政府高级官员必须经参议院同意后才能任命,在议会制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政府首脑,再由政府首脑组织政府; 二是在议会制国家,议会拥有倒阁权,即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使政府集体辞职; 三是行使弹劾权,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追究法律责任,罢免其职务或判罪; 四是行使质询权,即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询问,要求有关者做出解释和答复 4.按照国家的历史类型对国家进行分类的意义。 按照国家的历史类型对国家进行分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根据这一标准划分国家类型能够揭示出国家赖以产生和存 在的经济基础,并根据经济基础的性质确定国家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其次,根据这一标准,可以从各种复杂多样的线索中,找出其中 的中心线索,而不致被混饨多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弄清这是哪 个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从而确定其国体。 再次,根据这一标准,能够揭示国家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把握

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一、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与现实既对立有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其他方面的是社会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

2015年自考政治学概论考点二

2015年自考政治学概论考点二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1、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建立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由自发斗争上升为自觉斗争的产物,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成熟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 2、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1)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无产阶级政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阶级队伍中少数最先进、最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分子所组成的。 (3)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战斗集体。 (4)无产阶级政党是其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党是阶级的组织,但不是唯一的组织。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不仅创建了政党,也组织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合作社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但是,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是其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 (5)无产阶级政党有独特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包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1、资产阶级政党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最初产生于英国。 2、由于代议制的发展和普选制的实现以及社会的多元化,使政党这种政治组织形式成为民主政治形式的标志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得以运作的基础,政党政治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

第一、标榜“超阶级性”即以“全民性”自称。 第二、围绕议会和选举开展活动。即“选举党”。 第三、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即在组织结构上存在着核心领导圈的内部集权和党员纪律松散并存的特点。 第四、党内派系斗争的合法化。即“党内思想自由”。 第五、资产阶级政党奉行“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原则。

标准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纲_(完美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1、大学生活的变化 ①学习要求②生活环境③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①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 ①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②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③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与法律 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4字方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③注重联系实际 ④注重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特征 ①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④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 ⑤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定义: 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知识的稳定性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二、理想信念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④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⑤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⑥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使命的实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中国计量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717政治学概论

中国计量大学 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政治学概论 考生科目代码:717 考生姓名: 考生编号: 本试卷共3大题,共2页。

《政治学概论》试卷 第1页 共2页 一、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共10小题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领袖是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的主要政治支柱,其发挥领导作用是依靠其权力性影响力。 2、政治革命的类型包括:奴隶革命,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 3、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社会和谐依赖于民主政治发展,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保障。 4、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社会的出现。 5、国家结构形式是指民族国家地缘关系上,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结合形式。其分类主要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和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 6、实现政治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化,既是社会政治生活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标志,又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 7、政治体系的特征是系统性、联系性和平等性。 8、政治权力行使的目的是实现领导者的政治影响。 9、政治管理的方式包括政治领导、政治决策和政治协调。 10、政治参与的特征是参与主体的公民化,参与的实质是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化。 二、简答题简答题 ( ( (共共7小题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1、简述政治关系的含义。

12、简述政治革命的特征。 13、简述政治评价的含义和内在结构。 14、简述政治环境的基本特征。 15、简述国际政治秩序的历史演变阶段。 16、简述政治权力的结构类型。 17、简述国家机构的一般特征。 小题, ,每小题20分,共60分) 论述题((共3小题 三、论述题 18、试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作用。 19、试论述政治参与及其作用。 20、试论述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完】 《政治学概论》试卷第2页共2页

2014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哥达纲领批判》 D.《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的诞生有着广泛的社会 基础,又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完全形成。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2.【题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莫尔 B.卢梭 C.斯宾诺莎 D.黑格尔 【答案】A 【解析】莫尔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在代表作《乌

托邦》中,不仅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私有制度的罪恶与腐朽,而且精心描绘了一个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一切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权利的理想社会蓝图。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3.【题干】在中世纪,基督教思想认为()。 A.教权高于皇权 B.教权低于皇权 C.教权与皇权并重 D.教权等同于人权 【答案】A 【解析】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基督教的势力支配了整个思想界。 【考点】剥削阶级想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4.【题干】提出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家是()。 A.马基雅维里 B.霍布斯 C.洛克 D.卢梭 【答案】D 【解析】卢梭的契约学说用“主权在民”的观点,否定了“君权神授”的宗教观点。 【考点】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5.【题干】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

思修与法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思修与法基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7032030 ◆英文名称: Thinking of Ethics and Legal Basis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所有专业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选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10年第5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新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础。本课程教材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涵盖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包括讲授基本理论和适量课堂讨论等)和课外教学(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相关音像)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个层面的要

求;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目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后两个方面的要求尤为突出。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二)法律基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包括收听、收看相关法律专题的节目和学习法律专业方面的书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第一,在学时上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做出合理的安排。第二,在课内教学时,积极为课外时间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供基本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第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概述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教学要求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解读 武汉大学沈壮海 我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新增内容、建议思考。 第一部分:修订背景 概括而言,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敏锐把握,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二、青年成长的新特点 当前的青少年(即将进入高校或已经进入高校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系列的成长特点,向教育者提出了应当客观面对的一系列教育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三、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这些新的论断、要求和部署,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之中。从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来看,尤其需要关注并在教材与教学中予以充分反映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并阐述了“中国梦”的问题。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问题。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还体现于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与答问中。这些讲话说明,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需要在直接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对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予以鲜明而具体的贯穿、体现。 (二)关于“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弘扬路径等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其理论要点,主要包括: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3、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

思修2015年修订版

思修2015年修订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P3 2、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P4 3、思想道德与法律P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P8 4、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5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 (“四个方面”战略布局) 6、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13 7、本课的学习内容P15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尚信念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7-18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 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 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2 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24 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27 7、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31(艰苦奋斗) 8、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32-33 9、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P34-35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37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 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P40 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P41 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43 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45 (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47 7、国的内涵P44 8、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8-5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 祖国统一) 9、做忠诚的爱国者P52-56 (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P56) 10、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7-63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理解P66

2015年10月自考政治学概论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72)

前言 考试要求 1.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五种。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的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约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约为:容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4.本课程的答卷时间为150分钟。 5.评分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线。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他把“政”解释为正,所谓正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义的道德。儒家强调“礼治”、“德政”就是要求统治者按照礼法来进行统治,并强调统治者要以身作则,自己本身首先要正,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道德,这样才能实现好的统治。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城邦(国家)代表着一种最高的“善”,其目的就是使人们在城邦中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凯尔逊说过:“国家是国内法律秩序所创造的社团。国家作为一个‘法人’,是这个社团的人格化,或是构成这个社团的国家法律秩序的人格化。”这里,凯尔逊把国家说成是一种法律现象,实质上也就是把政治界定为一种法律现象,因为政治活动主要是通过国家来进行的。(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马基雅维里把政治解释为纯粹是统治者玩弄权术,通过欺骗、愚弄等手段达到对社会的控制。这种理解从表面上看也比较形象的反映了从历史到现在各不同国家政治现象一个特点,但他对政治含义的理解只重视对表面现象的概述和概括,而忽略了对政治最深刻最规律性含义的判断。(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在阐述其民权主义时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1

思修课后题答案(2015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完整word版)思修教学大纲2015版

三/五年制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科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课程 学时:45课时 成绩考核:考试 开课教研室:思政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程。 课程的任务: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时安排与教学内容 本课程加上绪论部分共九章二十七节内容,计划一学期上完,每周三课时,共45课时,3学分。关于具体学时的分配,下到各编各章。课程内容容量不是很大,但其综合性、指导性、实践性特别强,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真正发挥出这门课程的作用,是一个难点。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他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正确认识“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大学生生活的特点。

2015年4月全国自考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 (一)

2014年4月全国自考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实质是() A. 经济关系 B. 社会关系 C. 阶级关系 D. 阶级斗争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 ()直接制约国家机构的设置。 A. 国体的性质 B. 国家结构形式 C. 国家管理形式 D. 国家权力配置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性质属于() A. 民族矛盾 B. 敌我矛盾 C. 人民内部矛盾 D. 阶级矛盾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英国实行以立法至上为特点的(),议会权力最高,国王在名义上有最高地位。 A. “混合权力体制” B. “议会至上制” C. “双重领导体制” D. “君主立宪制”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实际进程表明,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的更替都是通过()来实现的。 A. 社会变革 B. 经济发展 C. 生产力发展 D. 和平手段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的国家。 A. “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 B. “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 C. “非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 D. “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最早依据执政者人数来划分政体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 A. 亚里士多德 B. 希罗多德 C. 孟德斯鸠 D. 布丹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美国是()的代表。 A. 传统国家 B. 过渡国家 C. 现代化国家 D. 发展中国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思修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 Part 1. 前五章 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如何理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4.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5.中国精神提出的现实意义? 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47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7.为什么要改革创新?59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8.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52 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确立哪些新的爱国观念?48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期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10.如何科学理解人的本质?66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00312政治学概论201504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希腊政治学的莫基人是【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克里斯提尼 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作者是【D】 A.巴霍芬 B.恩格斯 C.麦克伦南 D.摩尔根 3.中国古代将“法”、“术”、“势”结合在一起的法家代表人物是【C】

A.值到 B.商秋 C.韩非子 D.申不害 4.国家的本质是【A】 A.阶级专政 B.民主 C.镇压 D.权利 5.国家的内部职能可相对划分为【 A 】 A.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B.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 C.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D.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 6.最早系统地对城邦政体进行分类的思想家是【D】 A.马克思 B.马基雅维利 C.韩非子 D.亚里士多德 7.在国家结构方面,即中央政权与地方的关系来看.中国封建社会采取的是【 A 】 A.中央集权制 B.诸侯割据制 C.民主集中制 D.联邦制 8.所谓的“守夜人”政府角色产生于【 D 】 A.前资本主义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 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D.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9.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C】 A.工农联盟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全体人民 10.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原则是由哪项原则最早发展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