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代知县政治的“夹缝呼吸”分析

清代知县政治的“夹缝呼吸”分析

清代知县政治的“夹缝呼吸”分析
清代知县政治的“夹缝呼吸”分析

清代知县政治的“夹缝呼吸”分析

摘要:中国地方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度使得地方政府一把手被凸显出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清朝,地方州县的长官全权地负责着地方一切。州县长官的个人素质与修养对州县治理有着不言而喻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而中央政府与地方督抚的争权夺利使得州县问题似乎还没有聚焦到州县长官的素质与修养层面就已经严重化。再者各县胥吏弄权作福,对社会治理所造成的负面效果是明显的。分析处理清朝的相关情况,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料相信对当代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知县,督抚,胥吏,长随

一当时现状的简单陈述与问题的提出

知县,在清代属于正七品地方官员。截至宣统三年内地十八省(此时台湾已割让)有县1263个,散州120个,散厅81个。西藏,青海,蒙古,察哈尔,新设置的东三省和西南各省土州,土县,土司等不纳入计算。光绪十年建制的新疆省时有县21个,散州1个,散厅1个。合计县一级的数量有1487个,其中正七品的知县数量为1284个(顺天府大兴,宛平二县为正六品)①。从顺治入关到逊位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县的规模总体上维持在这样的数字。也就需要同样数字的知县来治理这些县。“天下者,州县之所积也”②,“天下之治始于县,县之治始乎令”

③.充当着基层管理者,知县的重要性关乎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他们作为一县之长,归结起来就是四大职能:钱谷,刑名,教化,治安④。知县一人肩负着如此纷繁份量却没有副手辅助,必然会导致下一阶层势力的向上渗透。除县丞,主簿,典史,巡检等较为正式的属官外,还有着幕友,家丁,长随,胥吏等数量经常超编的队伍。家丁,长随这些“公家”人员甚至连法定俸禄都没有,他们与知县共进退,甚至连政府档案都是私自保存。于是低效,混乱,亏空,黑暗便成了州县最大的负面特征。知县的选任与实授名义上大多由吏部拍板,但实际中各省督抚的态度对候补知县能否确实上任有着很大的影响。

目前已涌现大量的清代州县政治研究专著。如1962年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1972年陶希圣《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及程序》,1982年那思陆《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1991年毕建宏《清代州县行政研究》,1996年郑秦《清代县制研究》,2000白德瑞《清代州县的书吏与差役》,2008年魏光奇《晚清州县官任职制度的紊乱》等等。这些专著对清代州县研究已经做了很大贡献,尤其是对州县财政是从具体的县截取材料以清晰展现。本文篇幅有限,将针对清代县一级的政治在上下夹缝中的艰难运行以简单分析。具体讨论有两点,一是督抚等上司对知县施政的反作用,二是胥吏长随在县里的负面效应。

二督抚与中央拉锯带来的知县窘况

清代知县选任主要有中央吏部铨选,掣签或地方督抚提议,吏部严格审核。在实际过程中会出

现候补官员迟滞数年不能上任,另外一旦捐例大开“甲班往往十余年不能补官,知县迟滞尤甚”⑤。例如山阴人杜凤治于咸丰五年来京候选,直到同治五年才被补为广东广宁县⑥。一拖便是十年。清末江苏一省有道府州县数十个,补缺官过千人⑦。候补官员好不容易拿到吏部任命的文书,首先要前往各省省会拜谒督抚。而很多时候督抚为了能够安插自己推荐的人往往会按留候补知县于省城,故意延迟候补知县到任日期,尽量让自己安插的署理知县到任办事。而署理知县并非中央任命,往往会带着暂时的心理去履行职务,对日常事务尤其是刑狱方面采取轻松的心情。署理知县更重在讨好督抚,替督抚捞取利益。这样的后果就是县务效率低下甚至低迷不振。据民国《东莞县志》,嘉庆后广东东莞县吏部任命的正式知县33任,署理知县53任⑧。督抚会在段时间内调走署理知县或是争取吏部派来的候补知县他调而将自己的署理知县转正。如此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知县任期的短暂。河南鹿邑县,湖南常宁县在顺治至雍正年间知县平均任期为2.5年,在19世纪该处知县平均任期从1.7年缩短到0.9年⑨。安徽省(系顺治时设置的江南省左部份,康熙元年分立安徽省,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自江宁府迁驻安庆府。)的知县平均任期在康熙朝为4.73年,乾隆朝为2.71年,道光朝为2.2年,光绪朝为1.46年⑩。从清初到清末知县任期是越来越短,必然会带来县政治的动荡。大量知县迅速离任后继任官员无力弥补亏空,从而周期性引起中央对地方亏空问题的大审查。

清朝正印与署理知县从出身来看,以乾隆十年资料科举约77%,其中进士44%,举人21%,监生12%;捐纳约16.5%;其他5.5%。道光二十年科举约69.5%,捐纳约19.4%,其他7%⑩①。总体来说大部分知县还是文化水平有一定程度保障的。这些“文化”知县对待县务总体是比较负责任的,尤其在康熙年间,清正廉明的知县不乏其人。然而督抚的截留,任期的短暂从客观上损坏了知县的政治热忱,使得这些知县无法进行长期有效治理,加上不敢得罪督抚大吏转而相关政务惮不敢举,于是越多的是平庸知县。

三胥吏与长随啃噬基础带来的知县政治癌症

清代县衙只有正印官知县,外加县丞,主簿,典史,巡检等。实际上,不是所有的县都设有上述职务。有些县没有县丞或主簿或巡检之类,有些县有不止一个的巡检。一般各县都有一个不入品的典史,这些可以算是县衙门的副职。典史,巡检一般都有各自的衙署。除此,县一级不再有任何行政官员。各县衙门本身有着固定的三班六房即书吏胥役作为知县政治运行中的执行机构。三班为皂班,快班,壮班,职责在于执刑与跑腿;六房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职责类似中央六部。道光时广东肇庆府广宁县共衙役74人,年俸人均6两白银。阳江县有135人,年俸810两⑩②。据光绪时《大清会典》,1448州县厅共“经制吏”15809人。实际上县役超编很普遍,谓超编县役为“白役”。四川巴县设捕役6名,道光十五年实有320人,光绪二十七年实有120人⑩③。在目前的资料来看,当年县里还存在着所谓的头班,二班。光绪十八年直隶正定府获鹿县头班快手18名,散役27名;二班快手28名,散佚34名⑩④。三班六房人员大都为本地人,文化水平低下,甚至连办案过程都是很不合法的。嘉庆后期直隶宝坻县对一次执法事件事后追究捕快责任,几名抓人的捕快在供纸上竟然写着之所以参与行动完全因为本县衙役王永贵引诱逼迫所致。而几名所谓的捕快在抓人前还在自家地里浇水锄草,不得已被衙役王永贵等吆喝去抓人⑩⑤。如此荒谬,县衙役更多是

攫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真正执行公务。

知县赴任,不管正印还是署理,往往带着一帮家丁与长随。这些家丁长随与知县同进退,因为亲信的缘故会助理政务。清代法律规定县官随带人员限约20名左右,但事实上经常超编。一般的县要二三百人,大县达千余人⑩⑥。除此之外,候选官员得官之初会不得不接受若干“荐仆”。这些“荐仆”大都出自高官门下。迫于高官的压力,候补知县不得不接受若干的“荐仆”。还有一些“荐仆”出自候补知县的朋友亲情圈内,追求着金钱权力而追随候补知县。诸多家丁长随浩浩荡荡拥着知县老爷一路上任,前往自己的理想位置。清代知县一般会聘请若干饱学之士,是为幕友,俗称师爷。师爷按职务分,为奏折,钱谷,刑名,书启等,主要以浙江绍兴最为著名。杜凤治知县广宁,首席师爷年薪约千两白银,其余师爷稍低⑩⑦,此项费用全部由知县私人掏腰包。这些家丁长随和师爷“骄横与官长同,缙绅士大夫俯首屈志以顺从其所欲,小民之受其鱼夺者无所控诉而转死沟壑”⑩⑧。

知县私人的师爷,家丁长随与县衙固有的三班六房形成了重复的两套行政机构,导致知县政治的混乱与低效。在清史上胥吏与长随之间的矛盾经常存在,双方互相抢夺利益时不时造成冲突。咸丰时湖南善化县长随张福唆使娼女李氏反控书吏侵渔,酿成大案⑩⑨。即使是长随与长随,胥吏与胥吏之间也会出现矛盾与冲突。清代州县政治叠床架屋,两套班子,四类佐员的联系近乎“松散的同盟”,其冲突多属于个人冲突或局部冲突,而非团体性冲突⒇。不会对州县运转造成直接的强力阻碍,但是更近乎一种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州县政治内脏。

四“夹缝呼吸”困难下的知县利益

面对如此的夹缝困难,现实里清代很多知县却并不以此为难,反而有不少人庆幸官于斯。“官之岁入,县令尤巨,年得数千金者为瘠缺矣”⒇①。大量知县实际中正是在这样的夹缝中吸收了民脂民膏,集聚了财富。清代知县往往戛然而止,只有小部分升至知府道员乃至更高级别的职务。知县们一边要用钱财应付大吏以换取延续的任期与环境更好的县缺乃至高升,一边也要为自己堆积钱财。知县从到京候补到接吏部文书再千里赴任这段漫长时间正常会由于“拉债”缘故还没有到任就已经陷入债务泥潭,另外短暂的任期与希望不大的前途刺激了知县们捞取钱财的胆量与速度。督抚监司制度,文薄制度,问责处分制度没能正作用于州县,反而妨碍了州县行政,也为胥吏长随作恶提供了空间。很多知县于是利用这点纵容胥吏长随作恶,大量攫取钱财。他们不惜以冤案一圈圈吞咬受害者,想尽办法增加额外税收。这些知县利用上下的空隙尽可能来填充自己的利益,而同时被满足的上下利益更是反作用于这样一个畸形的循环。

五总结性评述

客观上中央捐例频开且越开越大使得候选候补官员严重迟滞而被迫不断被缩短的任期,部分督抚出于私人目的横加干涉导致上任的混乱加大,县衙行政机构设置的严重不合理造成政治低功率运转。知县本人又出于私利大量安插家丁长随重复着行政机构。另外在上司滥加索贿施压的环境下,知县想要办理好政务确实困难。清代的基层政治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与我们现在的状况仍然有着巨大的雷同。一把手负责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尤其是关于财政与人事方面给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早在古代就已经给我们国家敲响了警钟。今天中国的县市乡镇虽然明显优于清代,但是一些致癌性难题依旧存在。比如县长(今天的书记比较特殊,这里姑且统一与县长按一把手身份)对于诸多项目还是有着决定性权力;靠关系进入基层权力组织还是有很普遍的恶劣影响……怎样剔除这些政治性恶肿瘤是对今天我们国家长期顺利发展与持续繁华的一个艰巨考验。

参考书目:

①《清史稿》地理志赵尔巽等中华书局版

②汪辉祖《学治臆说》

③《皇朝经世文编》

④《清朝通典》卷二十四

⑤《清史稿》选举五

⑥张研《清代社会经济史》

⑦杨随平《中国古代官员选任与管理制度研究》117页

⑧张研《清代社会经济史》160,161页

⑨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51页

⑩《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安徽省》621,632页

⑩①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⑩②张研《清代社会经济史》

⑩③魏光奇《有法与无法——清代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⑩④《光绪十八年获鹿县快手点册》

⑩⑤魏光奇《有法与无法——清代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⑩⑥柏桦《明清州县官群体》

⑩⑦张研《清代社会经济史》

⑩⑧邵之棠《皇朝经世文统篇》

⑩⑨《清文宗实录》卷三十七

⒇张研《清代社会经济史》

⒇①《清錍类钞》

呼吸系统分析题

呼吸系统病案分析 病例 ..一:患者男性,32岁,工人。以突发寒战,高热,伴头痛、乏力,周身酸痛,食欲不振1小时急诊入院。追问病史,患者平时体健,昨日淋雨,当时无特殊不适。体检:T400C,P115次/分,R34次/分,BPl5/10kPa,急性病容,面色潮红,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发绀。右上肺叩诊呈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细湿罗音。心率115次/分,心律整齐,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较柔和。腹部,四肢无异常。X线:肺部有大片密度增高阴影。 问题:1.诊断。2.诊断依据。3.鉴别诊断。 答:1.诊断:肺炎球菌肺炎。2.诊断依据:①有受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②典型的症状——高热寒战;③典型的体征:呼吸急迫,鼻翼扇动,口唇发绀、右上肺叩诊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罗音;④伴有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⑤X线特点。3.鉴别诊断:①干酪性肺炎。②其它细菌引起的肺炎。③急性肺脓肿。④肺癌。⑤急性渗出性胸膜炎。 病例 ..二:女,10岁,学生。诉乏力、咽痛、肌肉酸痛及刺激性咳嗽3周。查体:体温38℃,BP l2/9KPa,脉搏85次/min,呼吸音增粗。胸片:右下肺可见片状浸润影。实验室检查WBC l0×109/L,中性粒细胞0.8。 问题:1.诊断。2.诊断依据。3.治疗原则。 答:1.诊断:支原体肺炎。2.诊断依据:①儿童;②乏力、咽痛、肌肉酸痛及刺激性咳嗽为主要症状;③体征不明显;④血象稍高;⑤胸片提示下肺野片状浸润影。3.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程2~3周。同时应用镇咳药物对症治疗。

病例 ..三:患者,男性,34岁,以发热,乏力,咳嗽,咳痰1个月收住院。1个月前病人出现发热。T37.8~38.5℃,伴乏力,咳嗽,咳少量白粘痰,在当地医院给以青霉素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体温仍380C左右,为进一步诊治而来院。查体:T38.5℃,P88次/min,BPl5/1l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口唇紫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咽部无充血。两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肋缘下未触及,无杵状指(趾)。实验室检查:血WBC 8.0×109/L,N67%,L33%,血沉55mm/h;痰涂片:(一),OT(1:2000)试验:(++);X线胸片显示:右肺锁骨下片絮状阴影,边缘模糊,密度较淡。 问题:1.诊断。2.诊断依据。3.如何治疗,请举例。 答:1.诊断:继发型肺结核(浸润性)右上涂(-),初治。2.诊断依据:①有低热、乏力、咳嗽、咳痰等结核中毒症状。②经抗炎及对症处理无效。③X线胸片显示右上肺野浸润。④OT试验(++)。⑤血沉50mm/h。3.治疗方案:2SHRZ/2HR。3.该患者为初次涂阴病例 ..可以联用INH,RFP,PZA为基础,疗程为6个月,强化期治疗两个月,即2HRZ /4HR。 病例 ..四:女性,22岁。低热、消瘦,闭经,偶有轻咳2月余就诊。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胸片示左上肺密度不均匀斑片状影,结核菌素试验(5IU)72h测量肿结直径20mm×22mm。 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诊断依据?3.还需做哪项检查以指导诊治?答:1.诊断:肺结核。2.诊断依据:①有低热、消瘦,闭经,咳嗽等症状;②X线胸片左上肺不均匀浸润影;③PPD试验强阳性。3.需要做痰结核分支杆菌检查,如痰涂片、痰培养等。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习题及标准答案

呼吸系统疾病习题 一、判断题: 1.活动性肺结核得化疗原则就是:早期、联用、足量、规律、全程( ) 2.胸部X线呈典型S征表现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3.肺气肿时听诊仅有语音传导减弱,呼气延长( ) 4.肩胛线就是连接两侧肩胛下角得水平线( ) 5、肺部某处语颤增强,则听觉语音传导一定增强( ) 6.胸膜摩擦音就是由于胸膜与肺摩擦而产生() 7。肺部叩诊时板指应与肋间隙平行,叩肩胛间区时板指应与脊柱平行( ) 8。肺部听到捻发音,则一定就是病理性得( ) 9.胸部X线呈典型S征表现多见于中央型肺癌( ) 10.结核病得免疫主要就是体液免疫() 答案: 1、√2.×3。× 4.× 5.√6.×7.√8、×9.√10.× 二、填空题 1、呼吸衰竭得诊断: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或其她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得疾病, PaO2 不伴或伴PaCO2(Ⅰ或Ⅱ型)。 2、肺性脑病患者烦躁不安时,应慎用或禁用: 。 3、干啰音一般分为与两种 4.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得主要病理改变为、及。答案: 1.<60mmHg>50mmHg 2、镇静安眠类药物 3.鼾音哨笛音 4、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 三、选择题 A1型题(单个最佳选择题) 1、诊断肺炎球菌肺炎,最有价值得就是下列哪一项 A、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增高B。肺部湿性啰音 C、咳铁锈痰D、肺实变体征 E、痰培养肺炎球菌阳性 答案:C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得最主要原因就是 A.缺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 B.肺小动脉炎 C.血容量增加 D.血液粘稠度增加 E。肺气肿压迫及肺泡壁破坏使肺毛细血管床减少 答案:A 3.下列哪种表现最有利于鉴别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 A、肺部干啰音为主兼有少量得湿啰音 B.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 C、心脏增大伴心尖部S3 D.心率快偶有期前收缩 E.氨茶碱有效 答案:C 4.肺心病得首要死亡原因就是 A、肺性脑病 B.DIC

完整word版,内科病例分析二详细解析(呼吸部分)

内科病例分析二详细解析(参考) 1.病史摘要: 夏XX,男,78岁。主诉:反复咳嗽、咳痰50年,伴心悸、气促10年,再发加重10 天。 患者近50 年来反复发作阵发性咳嗽,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痰,有时痰中带血丝,曾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经“青霉素”及止咳药物后可缓解,但每遇天气变凉或冬春季节常反复发作。近10 年来在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出现活动后(如爬楼梯、快步走等)感心悸、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本次入院前10 天淋雨后咳嗽加重、咳黄色脓痰、量不多,伴明显气促、心悸和双下肢浮肿,在当地医院先后给予“头孢哌酮、洛美沙星,氨茶碱”等药物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走平路亦感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尿量减少,有低热、体温波动在“ 37.5 C ~38.0 C”,无盗汗、胸痛及咯血,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收入院。既往体健,有55 年吸烟史,每日20~30支,于 1 995年戒烟;无饮酒嗜好。 2.病史分析: (1) 病史采集应重点强调咳嗽性质、发生时间,有无咳痰、痰量、痰液颜色、气味和性状,有无呼吸困难、心悸、浮肿等,以及上述症状的演变过程。通过对病史的仔细询问,大致可以确定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导致的肺心病,但仍需要与冠心病、风心病、扩心病等心脏病鉴别。 (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病史特点:①老年男性,有吸烟史,受凉后或天气变化时发病。②反复发作咳嗽、咳痰50年,症状逐渐加重,发作频繁。③在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基础上,渐起活动后心悸、气促,近10 天上述症状再发加重。 体格检查 1 .结果: T 38.0 °C,P120 次/分,R 32 次/分,Bpl35/80mmHg SaQ 87 % (吸氧)。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病容,神志清楚,端坐位,呼吸急促;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口唇发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两侧呼吸运动对称,触觉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两肺呼吸音减弱、肺底可闻及 细湿啰音和少许哮鸣音;心前区无隆起,剑下见心脏搏动,未触及震颤,心界叩不

2018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一、目标性监测: 2018年全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信息汇总表 1、全院留置导尿1007人次,留置导尿总日数为3255日,发生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1例,导尿相关人数感染率为0.10%,导尿千日感染率为0.3‰。 2、外科系统:1-6月份共计实施Ⅰ类手术545台次,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 3、使用呼吸机53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5日,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病例0例,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为0%。 4、使用中心静脉置管8人,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75日,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二、医院感染病例分布表:

2018年1-6月全院院内感染情况汇总分析与反馈 总结与分析:

1、本年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36人次/37例次,共发生了5个部位的感染,上呼吸、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2%; 2、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22%;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1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0.03%,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01%。 3、各部位医院感染分布比:上呼吸道感染占51.35%,下呼吸道感染占39.7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占8.1%,手术切口感染占2.7%。 三、2018年1-6月份出院人数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布表:

上呼吸道感染明显的季节性,3月份多发,切口感染仅6月份1例,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2018年第三季度各部位感染例数:

(一)上呼吸道感染19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53%,占出院人数的0.22%。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二)下呼吸道感染1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1%,占出院人数的0.13%。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三)胃肠道感染2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6%,占出院人数的0.02%。分布在2月份、3月份6月份各1例 (四)泌尿道感染3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8%,占出院人数的0.03%,分布在3月份1例、5月份2例 (五)表浅切口感染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占出院人数的0.01%。分布在6月份1例 四、感染原因分析:

内科病例分析习题

内科病例分析题库 [问答题]女性,67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喘20年,再发加重一周,意识障碍一天。20年来,常咳嗽、咳痰,以冬春季为甚。近几年体力减退明显,稍动即气促。一周前,受凉后咳嗽加重,咳黄痰,痰不易咳出。三天前出现双下肢 浮肿,尿量减少。昨天开始嗜睡,反应迟钝。在当地处理后送至我院。查体: T36℃,R30次/分,BP120/70mmHg。意识模糊,球结膜充血、水肿。胸廓呈桶状,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双下肺细湿罗音。心无异常。腹软,肝肋下2厘米,肝颈回流征阳性。双踝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WBC5.1×10/L,N75%。动脉血气:PH7.36PaO270mmHgPaCO265mmHgHCO330mmol/L问题:1、诊断及诊断依据2、鉴别诊断3、进一步检查项目4、治疗原则 [问答题]患者男性,53岁,公务员。因劳累后心前区闷痛1周,持续性上 腹疼痛伴呕吐6小时入院。患者近一周来无明显诱因在劳累时出现心前区闷痛,每天发作1~3次,每次持续3~5分钟不等,休息后可缓解,未就医。6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胸部紧束感,持续不缓解,且向 背部放射,伴大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查心电图“正常”,尿淀粉酶“偏高”,按急性胰腺炎治疗无明显缓解而转入 我院。既往史:吸烟史20多年,每日20支。发现高血压两年,无规律治疗,血压波动很大,糖尿病史8年。体格检查:T36.8oCP98次/分R22次/分 Bp100/70mmHg体型肥胖,表情痛苦,神志清楚。皮肤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 流征(—)。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8次/分,节律整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剑 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肝脾不大,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血 常规:Hb130g/L,RBC4.2×1012/L,WBC9.6×109/L,N0.82,PLT230×109/L。 尿常规:淡黄色、清亮,比重1.017,尿蛋白、尿糖、红细胞、白细胞均阴性。 肾功能: BUN6.0mmol/L.Cr79umol/L,K4.9mmol/L,Na142mmol/L,Cl99mmol/L,Ga2.7 mmol/L。血糖:15.1mmol/L。血淀粉酶:120U,尿淀粉酶:420U。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0.4mV,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连成单向曲线,V4~6导联T波低平。胸腹平片未见异常。问题:1.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2.下一步还需做那些检查?治疗原则是什么,应注意那些事项? [问答题]患者,男性,38岁,上腹痛6小时,患者中餐饮少量白酒后出现 上腹隐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弯腰时腹痛稍减轻,不向其他部位放射.腹胀,

呼吸系统病案分析 (1)

呼吸系统病案分析(一) 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0岁。因发热、咳嗽、胸痛3天于1994年3月5日9Am急诊入院。 患者发病前曾淋雨受凉,3月2日上午突然寒战、高热、频频干咳,右下胸刺痛,咳嗽及深呼吸时胸痛加剧,伴头痛及全身酸痛,不思饮食,全身乏力。起病后第三天咳出少量铁锈色痰,胸痛加剧,高热持续不退。昨晚10时左右突然恶心,呕吐胃内容物3次,随之胸闷气急,全身大汗,体温骤降,一夜未眠。病后未经治疗,3天未大便,小便黄少。既往体健,无病史可供。 体查:T 37.4℃ P120次/分R40次/分 Bp10.6/6.9 Kpa (80/52 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烦躁,急性病容,面色灰暗,鼻翼扇动,唇绀,肢端发凉。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颈软。右胸呼吸运动受限,同侧第四前肋以下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呈管状呼吸音,未闻及罗音。心浊音界不大,心音低钝,心率 12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肠鸣音正常。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 辅助检查:Hb 140g/L;WBC 22.5×10/L, N 0.88, L 0.12,核左移。胸透见右下肺大片均匀致密阴影。 二、分析要求 (一)本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二)本病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三)本病的治疗要点有哪些。 病案分析示例(一) ●本病例特点: 一、起病前有淋雨受凉历史。 二、突起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铁锈色 三、起病第三天出现休克。 四、右下肺肺实变体征。 五、辅助检查 (一)WBC 及N明显↑核左移。 (二)X线:右下肺大片均匀致密阴影。 ●本病可能的诊断 一、肺炎球菌肺炎——休克型肺炎。 二、急性肺脓肿? 三、急性胸膜炎? 四、干酪性肺炎? 五、金葡菌肺炎? ●诊断分析

病案分析(内护上)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3年前起中上腹部隐痛,呈间歇性,通常于饭前或饭后4~5小时发生,偶尔睡眠时发生疼痛,进食后疼痛可好转,有时嗳气、反酸,未予治疗。此后每年冬天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饮食不当、劳累或心情不佳时易发生。昨日午夜又腹痛发作,故来院诊治。体检:T36.9℃,P96次/min,R22次/min,BP14.6/9.3kPa,神清,查体合作,面色稍黄,口唇无苍白及紫绀,两肺无异常;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WBC5.0×109/L ,Hb100g/L 尿常规(—),大便隐血(++)。问题: 1、患者可能的医疗诊断? 2、为明确诊断,可做何检查? 3、列出治疗要点? 4、列出至少2个主要的护理诊断(可包括医护合作性问题) 5、指出饮食护理要点? 病例2患者,女性,55岁,患风湿性心瓣膜病25年。一周前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予重视。4天前开始出现乏力、心慌、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直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费力,并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咯白色泡

沫痰及双踝水肿而入院。查体:T37℃,P80bpm,BP110/70mmHg。半卧位,肺部清音,听诊双肺底可闻湿罗音。心脏叩诊向两侧增大,心率110bpm,节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肝脏触诊肋下两指并有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心肺X线示心脏向两侧增大,肺纹理增加。心电图如下。 问题:1、此患者完整的医疗诊断是什么? 2、列出该患者最重要的一个护理诊断,制定完整的护理措施。 病例3患者,男性,30岁,农民。因畏寒、发热、咳嗽伴右下胸痛二天,今晨起呕吐两次,头晕明显而急诊入院。体检:T 36.2°C,R 24次/分,P 104次/分,BP 10.6/6.7kPa(80/50mmHg)。神清,口唇轻度发绀,心率104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杂音。右下胸呼吸运动减弱,可闻管样呼吸音。余无殊。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8.7×109/L, N>90%,并见中毒性颗粒。X线胸片:右下肺大片密度增高阴影。1)本例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

临床病案分析题

临床病案分析题 1.【临床病案1】 患儿,女,10个月。感冒两周,伴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嗜睡,体温41.7℃,四肢痉挛,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实验室检查:死后取血液、咽拭子、脑脊液培养均检出流感嗜血杆菌。尸体解剖发现无脾脏。诊断:先天性无脾症。 问题:(1)诊断该患儿为先天性无脾症,依据是什么? (2)脾有何免疫功能? (3)结合病例资料,试分析先天性无脾为什么可致患儿死亡? 参考答案: (1)诊断依据:患儿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严重细菌感染,死后取血液、咽拭子、脑脊液培养均检出流感嗜血杆菌,提示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缺陷问题,尸体解剖发现无脾脏,支持先天性无脾症诊断。 (2)脾脏功能: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补体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过滤作用等。 (3)脾脏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同时其可以合成并分泌补体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抵抗细菌感染中起到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并参与免疫应答过程,当患儿无脾时,很容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等,如感染不能有效控制最终可导致患儿死亡。 2.【临床病案2】 患者,男,40岁,因交通事故致全脾破裂,须做脾全切手术。 分析问题:请根据你所学的免疫学知识,分析脾切除后,对该患者的抗感染能力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参考答案: 脾切除术可导致脾功脏能低下,其典型的临床特点有:①感染;②自身抗体出现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增高;③静脉血栓形成。 感染是目前脾切除术的一个重要合并症,脾切除术后病人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有发生感染的危险,尤其是切除后最初几年,常特征性的并发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和病毒感染。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为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的场所;可以合成补体、干扰素等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吞噬和清除血液中病原体等异物和衰老的血细胞,所以,脾功能低下或缺如可导致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感染发生。 3.【临床病案3】 患者,女,16岁,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病史。 主诉:发热,头晕,全身肌痛。在去医院的途中有短暂的意识丧失,上肢出现红色疹子并迅速扩散至全身。发病前未饮酒和服药,未接触其他病人。在发病前因有阴道出血而使用了阴道塞。 体检:呼吸24次/分,心率140次/分,血压67/25 mmHg,躯干有扁平红色斑疹,无皮下出血点,表皮无局部感染灶。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电解质水平正常,凝血时间延长,血清转氨酶升高。脑脊液正常。血、尿、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阴道分泌物培养检出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 诊断:(超抗原引起的)毒性休克综合征。 患者经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和输液治疗,上述症状明显改善。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考纲要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栓塞、肺癌、呼吸衰竭(★)、胸腔积液(恶性、结核性)(★)、脓胸(★),血胸和气胸、肋骨骨折(这两部分放到外伤部分讲解)。 1.技能不考,但笔试要求的:肺脓肿、间质性肺炎等可以写在鉴别诊断中。 2.既往年年超纲出现在副诊断中的有胸腔积液,现在终于正式录用为大纲考查内容了。 工具箱

并发症 治疗 如出现并发症(如心、肝损害),应给予相应治疗 健康教 育 哮喘健康教育、COPD健康教育 肿瘤 (肺 癌) 手术治疗:肺叶切除、全肺切除 放疗+化疗(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较好)+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诊断公式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老年人(吸烟史)+咳、痰、喘+桶状胸+肺功能检查(一秒率FEV1/FVC%<70%+RV/TLC>40%) 慢性肺心病=(肺病+心病)慢性肺部疾病病史+右室肥大(P2>A2、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征阳性、下肢水肿) 注意事项 1.COPD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考试时有些试题需要考生写出COPD具体处于哪个期; 2.COPD严重程度分级也是考生常常漏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注意; 3.慢性肺心病虽然大纲不要求,但考试中常出现,通常出现在副诊断当中,所谓心肺不分家,所以心衰、呼衰也可能出现在副诊断当中。 男性,72岁。间断咳嗽、咳嗽10年,活动后气短2年,呼吸困难加重1天。 患者10年前始多于春季出现咳嗽、咳痰,痰多为白色黏痰,有时可出现发热、咳黄脓痰。一般经门诊口服“头孢菌素”及止咳化痰中成药后症状可逐步好转。每年持续1月

上呼吸道感染

成安县柏寺营乡中心卫生院 出院记录 (一式两份,一份交病人或家属收执,一份入病案) 姓名:路士达性别:男性年龄:2岁职业:儿童科别:儿科入院时间:2012 年08 月08 日08 时00 分 出院时间:2012 年08 月14 日16 时30 分 入院情况:发热,咽部疼痛2天。查体:T38.2°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入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诊疗经过:给于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出院情况:患者无发热,扁桃体无红肿疼痛,未诉其他不适。 出院医嘱:继续按时吃药,如有不适随时诊断与治疗。 住院医师签字:/宋书川主治医师签字:

成安县柏寺营乡中心卫生院 姓名:路士达性别:男性年龄:2岁职业:儿童科别:儿科 入院记录 患者:路士达,男性,2岁,未婚,儿童,汉族,系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柏寺营乡柏西村人。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入院日期2012-08-08 8:00,记录日期:2012-08-08 17:00 主诉:发热,咽部疼痛2天。 现病史:患者缘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咽部红肿疼痛,无咳嗽、咳痰,无胸痛,无恶心,呕吐,随到本村卫生所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明显好转。呈进行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故到我院,测T:38.2 ℃,血常规示:白细胞16800/mm3。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 患者发病已来神清,精神欠佳,饮食差,睡眠尚可,大小便均正常。 既往史:发育良好,无遗传性疾病,否认外伤手术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生于原籍长期居住本地,未到疫区,牧区,居住环静良好。 家族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病史 体格检查 T:38.2 P:86次/分 R:20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自主体位,查体

内科护理学病例分析

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 【病例】 病人,女,55岁,咳嗽、咳痰10余年,每年秋冬季节明显,且持续3~4个月。近1周咳嗽加重,伴发热。查:T38℃,P116次/分,R32次/分,BP130/75mmHg,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护理诊断/问题:①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 嗽、痰液粘稠有关。②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症状】慢性咳嗽、咳痰,部分病人可有喘息。一般晨起、睡前咳嗽、咳痰较重,白天较轻。痰为粘液或泡沫状痰。伴感染时可咳脓痰。 【体征】慢支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伴感染时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喘息型病人可闻及哮鸣音。【分型】单纯型、喘息型 【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实验室检查】早期胸部X片和呼吸功能等检查多无异常。伴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 数增加。痰涂片或培养可获得致病菌。 【诊断要点】咳、痰、喘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患之后。【治疗要点】 急性发作期治疗——控制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雾化治疗 慢性迁延期治疗——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相似 临床缓解期治疗——同本节“日常护理” 【护理诊断/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有关。 2.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痰液、配合药物治疗(雾化吸入、气管内滴入、注射、口服药物)、翻身、叩背、指导有效咳嗽、咳痰、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环境舒适。 2.配合使用抗生素配合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 3.日常护理休息活动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 【健康指导】宣传教育、适当休息和饮食、增强体质、避免寒冷和刺激性气体、戒烟。

消化系统病案分析题

1.患者男性,56岁,意识不清一日入院。三日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躁动不安,淡漠少言医务室处理后无效,用药不详,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20年。入院查体:T37℃,P110次/分,R22次/分,BP13/8kPa。一般情况差,神志不清,呼吸急促。面色晦暗,巩膜无黄染、瞳孔反映迟钝,面部及颈部查可见蜘蛛痣三个。颈软,无颈静脉曲张,两肺未闻及啰音,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隆起,移动性浊音阳性。问:①初步诊断②治疗原则③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2.患者男性,45岁,3年前起中上腹部隐痛,呈间歇性,通常于饭前或饭后4~5小时发生,偶尔睡眠时发生疼痛,进食后疼痛可好转,有时嗳气、反酸,未予治疗。此后每年冬天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饮食不当、劳累或心情不佳时易发生。当地医务室诊为“胃炎”服药后缓解。4天前上腹疼痛加剧,服阿托品无效,进食后不缓解,昨日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200克,故来院诊治。体检:T36.9℃ P96次/min R22次 /min BP14.6/9.3kPa神清,查体合作,面色稍黄,口唇无苍白及紫绀,两肺无异常;心率齐,无病理性杂音。腹软,中上腹有轻

度压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WBC 5.0×109/L ;Hb 100g/L; 尿常规(—),大便隐血(+++)。 问: 1.患者可能的医疗诊断? 2.明确诊断,可做何检查? 3.治疗要点? 4.饮食护理要点? 3. 男性,28岁,该病人于昨晚会餐饮酒,午夜出现左上腹隐痛,2小时后疼痛加剧,持续性疼痛呈刀割样,向左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黄绿色苦水,吐后疼痛仍不缓解。曾注射阿托品2支,症状无好转来院急诊。既往健康。体检:T36.8℃,脉搏80次/分,血压16.0/10.kPa。急性病容,大汗淋漓,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未及,左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呜音无亢进或减弱。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572单位(苏氏法)。 1、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 2、列出该病人主要护理诊断。 3、病情稳定后应对该病人作哪些保健指导 工作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体征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体征 一、以大叶分布的肺脏炎性病变,病理改变分为三期,充血期﹑实变期﹑消散期。 Lobar pneumonia is defined as an infection of lung parenchyma with a lobar distribution of consolidation. Its pathological chang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include congestion, consolidation and resolution. 症状Symptoms 青壮年,诱因,起病急 Young adults with motivation, sudden onset. 寒颤﹑高热﹑胸痛﹑咳嗽﹑铁锈色痰 Chills, high fever, chest pain, cough, rusty sputum. 体征signs 急性热病容,呼吸困难,口唇疱疹。 Face of acute ill and fever, dyspnea, herpes labialis 视诊:呼吸动度减弱 Inspection: decrease of respiratory movement 触诊:语音振颤增强,气管居中 Palpation: increase of vocal fremitus, trachea in middle position 扣诊:浊音 Percussion: dullness 听诊:管状呼吸音,胸膜摩擦音,湿罗音 Auscultation: bronchial breath sound, pleural friction rub, rales.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 has been defined as a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irflow limitation, which is partially reversible and generally progressive. The exact cause of COPD still remains unclear, but mostly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ly pulmonary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the harmful gases or particles. 症状:Symptoms 慢性咳嗽,咳痰,白色粘液泡沫痰,合并感染时可为脓性, 冬季加剧. Chronic productive cough, whitish mucoid frothy sputum, yellowish sputum when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 aggravation in the winter, 气短或呼吸困难, 喘息 short of breath or dyspnea, wheezing, dyspnea with exertion. 体征:signs 1.视诊: 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弱 Inspection: barrel chest, decrease of respiratory movement 2.触诊:语颤减弱 Palpation: decrease of vocal fremitus.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某部1992-2011年呼吸道传染病的报告情况,为部队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某部疾病监控中心1992-2011年的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时间、人群分布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992-2011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2913例,占总传染病报数的39.15%;主要为肺结核占30.28%,水痘占20.32%,麻疹占14.90%,流行性感冒占13.83%,流行性腮腺炎占10.02%;其中男性占92.93%,女性占7.07%;干部占28.77%,战士占63.99%,其他人员占7.24%;传染病发病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以春、冬季高发。结论呼吸道传染病是危害部队的重要传染病,肺结核、水痘、麻疹所占比例较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疫情暴发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传染病;呼吸道;分析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咳嗽或喷嚏借助飞沫传播。部队生活工作高度集中,指战员密切接触,人群流动性大,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且一旦有发生,容易形成暴发疫情。为了解某部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对该部1992-2011年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某部疾病监控中心,病例的诊断依据相应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作出。 1.2 统计分析利用SPSS18.0和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20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2913例,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9.15%,其中男性占92.93%,女性占7.11%;干部占28.77%,战士占6 3.99%,其他人员(主要是军队离退休人员、在编职工等)占7.24%;20年间暴发疫情共34起,占87.18%,并逐年增多(表1)。 3 讨论 近年来军队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呈上升的趋势,军队呼吸道传染病居各类传染病之首[1] 。本研究显示,该部队1992-2011年呼吸道传染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39.15 %,且逐年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与孙海龙等[2]报道的全军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趋势相一致。所报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中,战士所占比例较大为63.99%,可能与战士集体生活、训练强度大有利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有关。提示部队要建立健全疾病监测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力量,掌握部队驻地疫情动态,落实相关预防工作,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呼吸道传染病的构成中,以肺结核、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共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的89.36%。肺结核20年共发生882例,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的30.28%,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11.85 %, 2002年起发病数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且占传染病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结核因其治疗周期长、对人体损害大、人员缺勤率高,给部队完成军事任务、训练计划造成严重影响。军队在2002年将水痘纳入疾病监测系统,根据该部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该部近10年来水痘的全年发病数呈迅猛增长态势,2006年达到最高,之后一直在高位波动,近几年高居该部传染病发病序位的第二位,发病总数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的20.32%。与其在全军人群中的发病特征基本一致。一直属于军队多发病的麻疹近年呈高发趋势,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平均增长了204.31%。水痘、麻疹等,由于近年来整体发病年龄后移,20-50岁的成人成为重要易感人群,因此在军队人群中发病迅速攀升,成为目前危害官兵健康的重要传染源[2]。流行性感冒与流行性腮腺炎也是发病数较多的呼吸道传染病,20年间共发病403例、292例,除2009年因新发传染病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影响增高和流行性腮腺炎有疫情暴发外,发病数基本比较平稳,提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是降低传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1

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护理学实验报告班级组别姓名座号 实验内容实验一呼吸系统及其疾病护理案例分析课 情景一 张先生,39岁。以寒战、高热及胸痛3天入院。3天前淋雨后病人突发寒战、高热(体温39.8℃)伴头痛,右上胸部刺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右侧卧位可缓解。曾到附近诊所诊治,经青霉素肌内注射2次(量不详).症状未见好转。昨日胸痛加剧,并有咳嗽,咳少量铁锈色痰伴气促。 护理体检:T 39.8℃,R 30次/分.P 110次/分,BP 120/80mmHg。急性病容,鼻翼扇动,面颊绯红.口唇发绀,颈软,右上肺触诊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少量湿啰音。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X线胸片显示右上肺野大片致密阴影,呈肺叶分布。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0×109/L,中性粒细咆88%,伴核左移。 1、最可能的临床初步诊断是什么?一般首选何种抗生素? 肺炎球菌肺炎,一般首选青霉素G 2、列出该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①体温过高与细菌引起肺部感染有关 ②疼痛:胸痛与肺部炎症累及胸膜有关 ③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导致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休克型肺炎 ⑤知识缺乏缺乏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等相关知识 3、作为护士应重点观察病人的哪些情况? 严密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尤其应注意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及时适宜给氧,警惕休克型肺炎的发生。若患者高热持续不退或退后复升,极度呼吸困难、心悸、神志明显改变,不能随体温下降而缓解提示可能有并发症存在 4、针对病人的高热症状,应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①高热时物理降温,如在额头上冷敷湿毛巾、温水擦浴、酒精擦拭、冰水灌肠等,使体温逐渐下降,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防止大量出汗和虚脱。病人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并注意保暖,鼓励过饮水 ②高热及暂时不能进食者需静脉补液,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肺水肿 ③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障碍,易出现口唇干裂、口周疱疹或口腔溃疡,应鼓励病人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 ④密切监测体温 情景二 病人入院后2天,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多汗,脉搏细速及呼吸急促,急测血压80/55mmHg。 1、请分析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休克型肺炎 2、怎样配合医师进行紧急抢救?

呼吸内科部分-病例分析内科

呼吸内科部分 病例题 01难 杨X男26岁,酗酒后第二天晨起突发高热,T39.「C -397C,寒颤,咳嗽,右胸痛,自服泰诺林1片后,2小时体温下降至36.7 'C,大汗、头晕、 心悸、乏力、嗜睡、口渴、尿少,每日尿量约500ml 。第三天烦躁不安,四肢厥冷,速来急诊,经对症输液处理后收入院。 即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7C,P134次/分,R30次/分,BP80/50mmHg精神烦躁,呼吸急促,口唇紫绀,皮肤无黄染及皮疹,颜面苍白,咽充血,气管居中,右肺呼吸运动减弱,右中上叩诊浊音,心界不大,律正,心律134次/分,P2>A2,右中上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偶闻细小水泡音,左肺呼吸音清 晰,腹部胀气明显,无明显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未及,四肢厥冷。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9.X109/L,N93%L7%Hb14g/[PLT206X 109/L, K3.2mmol/L , Na130mmol/L, CL96mmol/L, BUN8.1mmol/L,血糖 6.1mmol/L,血气分析:PH 7.316,PaO2 7.45Kpa (50mmH),PaCO2 4.12Kpa (31mmH),BE -9mmol/L,ECG 窦性心动过速,胸片:右上肺大片状阴影 一、诊断( 2 分) 1,肺炎球菌肺炎( 0.5 分) 2,感染中毒性休克( 0.7 分) 3,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0.4 分) 4,电解质紊乱,低 Na、低钾(0.4分) 二、诊断依据( 2 分) 1,急性起病,病前酗酒( 0.2 分) 2,畏寒、高热、咳嗽、右胸痛(0.2 分) 3,WBCNf( 0.2 分) 4,胸片:右上肺实变阴影( 0.2 分) 5,体检:右上叩浊,管状呼吸音(0.2 分) 6,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 0.2 分) 7,脉搏细弱,心率T,四肢厥冷,尿少,多汗(0.2分) 8,血气分析: PH<7.35, BE:-9mmol/L ( 0.2 分) 9,低 Na低 K (0.2 分) 10,口唇紫绀, PaO2<60mmH(g0.2 分) 三、鉴别诊断( 1.5 分) 1,干酪性肺炎( 0.5 分) 2,肺脓肿( 0.5 分) 3,肺癌( 0.5 分) 四、辅助检查( 2分) 1,血常规( 0.4 分) 2,痰培养( 0.4 分) 3,血培养( 0.4 分) 4,胸片,胸部 CT( 0.4 分) 5,血气分析,电解质( 0.4 分) 五、治疗预后( 2.5 分) 1,一般治疗:吸02卧床休息,足够营养及维生素(0.5分) 2,抗休克控制感染,纠正水电平衡紊乱(2分) 抗休克 (1)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0.5 分) 补平衡液及 5%碳酸氢钠补足血容量指标:口唇红润,肢端温暖, BP上升到11.97Kpa (收缩压),脉率<100 次/分,尿量>30ml/h。 (2)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0.5 分) 在补充血容量基础上应用,可应用多巴胺,以维持BP12-13.3Kpa(90-100mmHg)。 控制感染:选用广谱抗菌素 (1)头胞n>m代,待痰培养结果后调整,使体温正常,WBC,肺部体征好转。纠正水电平衡紊乱:(0.5 分) (2)有尿的情况下,补 15% KCL10ml-20ml/日,补Na每日12 - 19g。( 0.5分) 病例题 02中等 患者张XX,男,28岁,主因突发喘憋24小时入院。

病例分析

?案例淋病奈瑟菌 ?患者,女,24岁。以阴道瘙痒,尿频、尿急、尿痛,阴道分泌物多为主诉就诊。查 体:阴道前庭及宫颈粘膜充血、水肿,宫颈口糜烂,阴道内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宫颈分泌物涂片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细胞内见革兰阴性双球菌,宫颈分泌物PCR显示淋病奈瑟菌阳性。 ?思考题: ? 1.该患者应诊断为什么病?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 2.该病应如何预防? ?该患者应诊断为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急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诊断的依据1)子宫颈及阴道红肿、宫颈口糜烂、有脓性分泌物等宫颈炎和阴道炎 症状;2)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下发现大量多形核白细胞,且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咖啡豆形双球菌;3)宫颈分泌物PCR显示淋病奈瑟菌阳性。 案例脑膜炎奈瑟菌 ?患儿,男,5岁。发热伴头痛,呕吐2天,服用退热药及抗生素后,症状无改善, 头痛加剧,自诉颈部痛,烦躁。入院时喷射状呕吐,体温39℃,神志尚清。右眼结膜及全身皮肤有针头至绿豆大小不等的红色出血点,咽部充血,颈强直。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取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中性粒细胞内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思考题: ? 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菌是什么?还需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以确定诊断?进行微生 物学检查应注意什么问题? ? 2.该菌是如何传播的?所致疾病怎样进行特异性预防? ? 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原菌是脑膜炎奈瑟菌。脑脊液离心沉淀涂片,中性粒细胞内 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特点,可初步确定为脑膜炎奈瑟菌。可进一步将脑脊液标本增菌后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培养48小时后,如形成无色、圆形、隆起、光滑、透明或半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 2.病原菌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鼻咽部局部繁殖后入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多数人感染后表现为带菌状态或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展成脑膜炎。 ? 3. 脑膜炎奈瑟菌抵抗力很弱,对干燥、寒冷、热力以及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 因此在采集和送检疑为脑膜炎病人的材料时要注意保暖保湿,迅速送检,最好是床边接种。 ? 4. 对患儿注射荚膜多糖疫苗。我国因流行的菌群以A群为主,目前我国使用的为A 群脑膜炎奈瑟菌疫苗。 案例A群链球菌 ?患儿,男,11岁。因发热、眼睑水肿、血尿3天入院。入院前3周因发热咽痛而肌 肉注射青霉素3天,症状消失。查体:体温39℃,实验检查:尿红细胞+++,颗粒管型3-5个/高倍视野,ASO抗体800单位。疑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思考题

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分析

1、定义:秋季易感燥邪,耗伤肺金,肺失润降,卫表失和所表现的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等肺系症状和燥伤津液的唇、舌、鼻、咽干燥及卫表失和的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等症状。属外燥证。 2、病因:秋冬感受燥邪,燥邪外袭,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开窍于鼻,外合于皮毛,且“肺为呼吸之橐籥,位居最高,受脏腑上朝之清气,禀清肃之体,性主乎降;又为娇脏,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气,一有所著,即能致病”(《临证指南医案》)。故燥邪外侵,易伤肺金,但因秋季冷暖气候变化的不同,燥邪有偏寒和偏热的不同属性,故临床常分温燥与凉燥两类,诚如俞根初所言:“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属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燥邪致病特点是: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故与内燥证的肺阴虚证,均可有肺燥津亏的表现。 3、病机:起病多有邪干肺卫,津伤液燥之象,凉燥与外感风寒表证症状相近;温燥与外感风热表证症状相似,虽都有表证,但必具津伤液燥之象。因此,《重订通俗伤寒论》说:“凉燥犯肺者,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而塞,状类风寒,惟唇燥嗌干,干咳连声,胸满气逆,两胁串疼,皮肤干痛,舌苔白薄而干,扪之戟手;温燥伤肺者,初起头疼身热,干咳无痰,即咯痰多稀而黏,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疼,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边尖俱红”燥易伤津,肺失润降,卫表不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津伤,津液不能下润于大肠,大肠传导功能失职,腑气不通,而致腹胀便秘;肺具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若燥伤肺金,肺不布津,水津不能下输膀胱,则易出现小便不利,甚则癃闭。若燥邪犯肺,迁延不愈,肺阴渐损,亦可发展为肺阴虚证。 4、辩证分析:肺主柔润肃降,肺阴不足,虚热内生,热灼肺金,肺失润降,肺气上逆,故干咳;虚火灼津,炼液成痰,则咳而无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虚火灼络,则咳痰带血,正如《证治汇补》所云:“……阴虚嗽者,五心烦热,气从下升,午重夜甚;劳伤嗽者,干咳无痰,喉痒声哑,痰中带血。” 5、燥邪犯肺证:燥邪外袭,内合于肺,燥伤肺金,肺失柔润肃降,气逆为咳,则干咳;燥伤津液,血络干灼,则咳而无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甚则咳痰带血,“肺受燥热,发热咳嗽,甚则喘而失血”(《医醇义》)。津伤血燥,肌肤黏膜失于濡润滋养,则口咽、唇、鼻、舌干燥少津;“《奇效良方·燥门》曰:燥之为病在外则皮肤皴揭;在上则咽鼻焦干;在中则水液衰少而烦渴;在下则肠胃枯涸、津不润而便难;在手足则痿弱无力;在脉则细涩而微。此皆阴血为火邪所伤也”(《中医基础理论详解》)。燥邪外袭,卫表失和,故见发热,微恶风寒,头身疼痛,舌红苔白或苔黄;脉数为燥热之象。《六因条辨》对外燥证的病因及易感因素、病机、主症均做了总括性的论述:“予三十余年阅历以来,留心斯症,都因秋令太温,雨泽愆期,风阳化燥,鼓荡寰宇,以致消灼之势,乘虚袭肺。肺失清肃,则洒洒恶寒,翕翕发热,鼻鸣干燥,咳逆衄血,舌赤齿枯,诸症丛生。盖犯是症者,必由禀赋阴亏,亢阳偏盛,或形瘦身长,或色苍少泽,禀乎木火之质者,比比皆然。” 6、治疗法则:辛开温润或辛凉甘润,养肺润燥滋阴。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桑杏汤:桑叶10克、豆豉10克、杏仁10克、象贝10克、南沙参15克、梨皮l0克、山栀10克。本方适用于燥邪犯肺偏温燥者。(2)杏苏散加减:杏仁10克、紫苏叶6克、橘皮1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枳壳10克、桔梗6克、前胡10克、茯苓15克、大枣5校、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百部10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燥邪犯肺中偏于凉燥。上方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日1付。 2、加减变化:若津伤较甚者:基本方(1)加麦冬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5克;若兼有发热,头痛等外感风热表证,可酌加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热重者酌加石膏30克、知母10克;若痰中带血或鼻燥衄血,可加白茅根24克、藕节3个、茜草10克、侧柏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