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控柜检验单

电控柜检验单

电控柜检验单

***********公司设备出厂检验单

产品规格型号:出厂编号:

序号项目检验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记录结论

1 柜门面板平整,门开启角度大于90度,门缝均匀,开

启时不能使电器受到冲击,不损坏油漆,上销后

无晃动,有元件门要接地。目测符合要求

2 电镀件无起皮脱落、发霉及生锈现象

3 喷漆层无流痕、刷痕、透底、起沟、杂质、色泽均匀

4 紧固件采用的紧固件符合要求应拧紧,并有防松装置手动目测符合要求

5 元件安装型号规格符合图纸,并有许可证、3C证、合格证,

安装符合说明书,飞弧距离达到要求

目测校准符合要求

6 母线无毛刺、锤痕、划痕、凹坑;接触面吻合平整排

列整齐,漆色相序正确;弯曲处无裂痕

目测

量具测量

符合要求

7 二次线接线符合图纸,布线方式符合工艺要求,同一工

程导线走向基本一致,导线规格采用正确

目测符合要求

8 指示灯符合GB2681,GB2682(含按钮、导线颜色)

9 清洁内部清洁,无油污、清晰、

10 铭牌平整、数据正确、清晰

11 接地保护

电路

柜架、元件接地部分应保证其

电气连续性、接地装置无油

污、锈迹。保护回路电阻≤

100mΩ。主接地点至设备点

1、仪表门

目测

用接地电

阻测试仪

测量

≤100mΩ

2、门锁

3、接地端子排

4、断路器支架

5、刀开关支架

12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8mm

游标卡尺符合要求

爬电距离≥12.5mm

13 通电试验机械操作试验各元件动作顺序、功能符合设计,

手动分合各5次,灵活可靠,无

误动作。联锁正确、可靠。

通电后用

手动操作

符合要求电气操作试验

14 介电强度

试验(工

频1S)

在主电路导电部分之间和相对地之间应经受至少

施加电压2500V/1S的耐压试验

手柄与带电部分之间应经受至少1S时间施加

3750V的电压。辅助电路2500V/1S。泄漏电流

100mA。额定频率为50HZ正弦波

用工频耐

压试验仪

符合要求

15 电路绝缘

电阻

相对相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间施加

1000Vd.c时,其绝缘电阻应≥20MΩ(变

频器脱离绝缘测试电路)

使用

兆欧表

符合要求相对地

16 防护等级IP30 IP30量

符合要求

结论:本产品经检验符合GB7251.1-2005标准,检验合格,准予出厂。检验员:质检部:日期:

电控柜检验单

***********公司设备出厂检验单 产品规格型号:出厂编号: 序号项目检验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记 录结论 面板平整,门开启角度大于 90度,门缝均匀,开 1柜门 启时不能使电器受到冲击,不损坏油漆,上 销 后 无晃动,有元件门要接地。目测符合要求2电镀件无起皮脱落、发霉及生锈现象 3喷漆层 无流痕、刷痕、透底、起沟、杂质、色泽 均匀 4紧固件采用的紧固件符合要求应拧紧,并有防松装置 手动目测符合要求 5元件安装型号规格符合图纸,并有许可证、3C证、合格证, 安装符合说明书,飞弧距离达到要求 目测校准符合要求 6母线无毛刺、锤痕、划痕、凹坑;接触面吻合平整排 列整齐,漆色相序正确;弯曲处无裂痕 目测 量具测量 符合要求 7二次线接线符合图纸,布线方式符合工艺要求,同一工 程导线走向基本一致,导线规格采用正确 8指示灯符合GB2681,GB2682(含按钮、导线颜色) 目测符合要求9清洁内部清洁,无油污、清晰、 10铭牌 平整、数据正确、清晰 11 接地保护 电路 柜架、元件接地部分应保证其 电气连续性、接地装置无油 污、锈迹。保护回路电阻≤ 100mΩ。主接地点至设备点 1、仪表门 2、门锁 3、接地端子排 4、断路器支架 5、刀开关支架 目测 用接地电 阻测试仪 测量 ≤100mΩ 12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8mm 爬电距离≥ 12.5mm 游标卡尺符合要求机械操作试验各元件动作顺序、功能符合设计 , 手动分合各5次,灵活可靠,无 电气操作试验 误动作。联锁正确、可靠。 通电后用 手动操作 13通电试验 符合要求在主电路导电部分之间和相对地之间应经 受至少 介电强度试验(工频1S) 施加电压2500V/1S的耐压试验 手柄与带电部分之间应经受至少1S时间施加 3750V的电压。辅 助电路2500V/1S。泄漏电流 用工频耐 压试验仪 14 符合要求 100mA。额定频率 为50HZ正弦波 电路绝缘 电阻相对相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间施加 1000Vd.c时,其绝缘电阻应≥ 20MΩ(变 相对地 频器脱离绝缘测试电路) 使用 兆欧表 15 符合要求 16防护等级IP30 I P30量 具 符合要求

电控柜检验标准

排版篇 本篇说明 (一) 电柜的元件排版首先应考虑到元件的布置对线路走向和合理性的影响。对大截面导线转弯半径的考虑,对强弱电元件之间的距离放置,对发热元件的方向布置,为最大限度的防干扰对PLC和其他仪器仪表相对于主回路和易产生干扰源元件之间的布置等等。这些都成为排版布置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问题。 为使柜内布置结构有一个统一性,把基本元素的间隔距离进行明确的规定是有必要的。这样无论图纸怎样不同,其基本排版结构将是统一的。 本人正在尝试CAD在排版中的应用。虽然刚刚开始,还没有可直接借鉴的经验。但发现CAD在这个方面的应用不但高效而且非常方便,一切排版工作都可以预先完成,而且其竣工资料非常的整洁和统一。借鉴一下CAD/CAM的概念,可以设想在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在没有实际元件到位之前直接在底板上预制安装孔,这样的话,柜的制作效率就又提高了一步。 (二) 虽然收集电气元件资料和制作元件平面图的CAD图库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如果能仔细做好的话以后的排版工序将完全改观。在制作图库时要注意字体、线型、线条颜色和宽度、图层设置这些因素的统一性。这样在一开始就有个规范统一的属性,将给以后的使用、扩展都会带来极大的方便。 在实际的应用中,使用CAD这个工具来进行排版,最大的优点就是效率的提高。以前排版都要等到元件和材料完全到位后才能开始进行,而且还要把元器件来回摆放进行对比。这样很花时间,而且人的效率很低。自从使用CAD图库进行排版后,这些工作都能在接受到图纸后立即进行,而且排版方案的修改非常的简单。即使元器件不能立即到位时,也可以直接在底板上进行放样,元器件一到马上就能固定,提高了时间和人的利用率,不再有等待的开销。甚至这个工序已经前移到设计环节中,为设计人员直接提供排版方案,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把箱柜的外形和尺寸最优化。这会缩短整个产品的开发时间并且这可能进行并行工作! 当有些元件预制信号导线时,传统的做法是将其与柜内相应导线绞接后用绝缘包带包裹。但这样反而不能进行检查。如果连元件的可靠性都不能检查,还谈什么使用和维护呢。因此这些元件附近增加过渡端子以能够转接导线。(见57条)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CB*/Z342-84,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CB*/Z342-84,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CB*/Z342-84,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出厂检验报告

出厂检验报告 产品名称: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装置产品型号:PAC-50K 安装地点: 产品编号: 制造单位: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检验日期:

检验依据 1.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北京监控技术中心《PAC-50K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装置技术条件》; 2.与产品有关的技术文件。 主要检验设备 设备名称型号编号继电保护测试仪CMC256-6 JG537S 耐压测试仪CS2672C 20306407 兆欧表ZC-7 8030005 数字万用表FLUKE17 18391464 检验项目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结论页码 一结构和外观检查 1 二绝缘性能检查 2 三程序版本检查 2 四电源检查 2 五测量精度检查3-7 六装置功能检查8-14 七连续通电试验15 检验结论 本套装置符合《PAC-50K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装置技术条件》规定的出厂要求,准许出厂。

一结构和外观检查 检验日期:年月日 屏体尺寸 测量项目高宽深屏体尺寸(mm)2000 1300 800 结构和外观 检查 项目结果 颜色交通白RAL-9016(德国劳氏色标)表面质量光洁无划痕 涂写情况无 铭牌标志变压器中性点隔直装置 接地标志明显 分项检测结论: 二绝缘性能检查 2.1 绝缘电阻 使用仪器:兆欧表 注意事项:装置不带电运行 检验日期:年月日 试验回路试验电压实测绝缘电阻 (MΩ) 技术 要求 分项检测结 论 电源回路对地500V 1000 ≥400MΩ开入回路对地500V 1000 开出回路对地500V 1000 开入回路和开出回路之间500V 1000

2.2 介质强度 使用仪器:耐压仪 注意事项:装置不带电运行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试验回路 试验电压 技术要求 分项检测 结论 电源回路对地 1000V 应不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以及泄漏电流明显增大或电压突然 下降等现象。 开出回路对地 2000V 开入回路和开出回路之间 500V 三 程序版本检查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版本发布日期: 类 别 版本号 类 别 版本号 控制器程序 400 后台监控程序 NCW1.0 四 电源检查 使用仪器:万用表 注意事项:装置通电运行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测试部位 测量值 相对误差 技术要求 分项检测结论 装置输出24V 电源 ≤±5 % 轨道输出24V 电源

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材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实验报告

姓 名: 学 号: 院 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实 验 室: 机械楼5楼 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传感器第一次实验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o U EK ε=,其中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

长度相对变化。 三、实验器材 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 1.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放大器输出调零。 3.电桥调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测得数据如下,并且使用Matlab的cftool工具箱画出实验点的线性拟合曲线:

050 100150200 246810x y untitled fit 1y vs. x 由matlab 拟合结果得到,其相关系数为0.9998,拟合度很好,说明输出电压与应变计上的质量是线性关系,且实验结果比较准确。 系统灵敏度 (即直线斜率),非线性误差= = 五、思考题 单臂电桥工作时,作为桥臂电阻的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答:(1)负(受压)应变片;因为应变片受压,所以应该选则(2)负(受压)应变片。

传感器试验报告.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及实验 实验报告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XXXXXXX 工学院实验报告单 课程名称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 成绩 实验名称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 桥性能实验 日期 所在系 自动化 班级 所学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姓名 同组人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εK R R =?/ 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 O1 4/εEK =。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 电源、±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块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块的左上方的R 1、R 2、R 3、R 4。加热丝也接于模块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 1= R 2= R 3= R 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2、接入模块电源±15V (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块调节增益电位器Rw 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Vo2与主控箱面板上的数显表电压输入端Vi 相连,调节实验模块上调零电位器Rw 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 1(即模块左上方的R 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 R 5、R 6、R 7接成直流电桥(R 5、R 6、R 7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 1,接上桥路电源±4V (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2所示。在电子秤上放上托盘,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Rw 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院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机械楼5楼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传感器第一次实验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o U EK ε=,其中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三、实验器材 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 1. 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 放大器输出调零。 3. 电桥调零。 4.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050 100150200 246810x y untitled fit 1y vs. x 由matlab 拟合结果得到,其相关系数为0.9998,拟合度很好,说明输出电压与应变计上的质量是线性关系,且实验结果比较准确。 系统灵敏度 (即直线斜率),非线性误 差= = 五、思考题 单臂电桥工作时,作为桥臂电阻的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答:(1)负(受压)应变片;因为应变片受压,所以应该选则(2)负(受压)应变片。 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材料5522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9 :薛磊 序号:83

实验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 (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 1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4 2 四、实验步骤: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5V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实验模板中的R1(传感器的左下)、R2(传感器的右下)、R3(传感器的右上)、R4(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4个电阻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6、R7是350Ω固定电阻,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半桥)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加热器+5V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

成套配电柜安装质量验收记录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质量验收记录 工程名称 北京华泰中药新技术 开发中心二期建设项目 分项工 程名称 电气工程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德州亚太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施工执行标准名 称及编号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专业工长 检控项目序 号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单位(建设单 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1 柜、屏、台、箱、盘的接地或接零 6.1.1条接地接零可靠,且有标识2 低压成套配电设备的电击保护以及 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 6.1.2条 3 手车、抽出式成套配电柜要求 6.1.3条 4 高压成套配电柜的交接试验 3.1.8条 5 低压成套配电柜的交接试验 4.1.5条 6 柜、屏、台、箱、盘的绝缘电阻值 6.1.6条 相与相、相与地、相与零之 间的绝缘电阻符合要求 7 柜、屏、台、箱、盘的耐压试验 6.1.7条 8 直流屏试验要求 6.1.8条 9 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6.1.9条符合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一般项目 1 基础型钢安装 允许偏差 测量值(mm) ㎜ /m ㎜/全 长 1)不直度 1 5 1 5 2 3 3 2)水平度 1 5 5 5 2 2 2 3)不平行度- 5 3 2 3 2 2 2 柜、屏、台、箱、盘间或基础的连 接 6.2.2条 采用镀锌螺栓,且有防松零 件 3 柜、屏、台、箱、盘安装的垂直度 6.2.3条最大误差2mm 4 柜、屏、台、箱、盘内检查试验 6.2.4条符合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5 低压电器组合规定 6.2.5条符合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6 柜、屏、台、箱、盘间配线 6.2.6条符合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7 电器及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的电 线 6.2.7条符合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8 照明配电箱(盘)安装规定 6.2.8条符合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符号规范和设计要求,该检验批合格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建设单位验收结 论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检测报告

温度传感器放大电路设计实验 姓名:方海斌 班级:机自1102 学号:201102070204 指导老师:胡雄心

一、设计要求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一个温度检测与放大的电路,然后进行检测 二、设计过程 1. 本小组温度传感器与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RTD测量电路-0℃至400℃温度范围的PTl00传感器线性化测量电路

上图为只采用一个双通道运算放大器OPA2335和7个电阻器便构建了具有线性化功能的低成本RTD测量电路。该电路的第一级负责在0℃至400℃的温度范围内对PTl00传感器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产生 ±0.08℃的最大温度误差。R1用于确定RTD的初始激励电流。R3和R4负责设定线性化级的增益,以确保A1的输入处于其共模范围之内。Vo1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Vo1的一小部分通过R2馈回输入端,用于线性化处理。应计算出合适的R1-R4 电阻器阻值,使得通过RTD 的最大激励电流的电阻达100Ω,以避免由于自发热而导致测量误差。该电路的第二级负责失调和增益调节。这里,对Vo1的线性斜率重新 进行调整,以便在0.5V至4.5V的输出范围内提供10mV/℃的Vo2斜率。 三、实验器材的准备 DHT11温湿度传感器一个 OPA2335双通道运算放大器一 5V稳压电源一个 3.57KΩ10.928KΩ37KΩ37.4KΩ1 4.447KΩ 5.05KΩ23.7KΩ电阻各一个 导线若干 万用电表一只 四、温度传感器放大电路的组装 以下图片为组装完成后的成品

五、温度传感器放大电路的调试和测试

调试和测试后的结果比较线性,符合实验的预期

传感器检测报告汇总

传感器检测与仪表 实验报告 课程(项目)名称:检测技术与仪表学院:自动化专业:自控班级:学号: 姓名:成绩: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F/V表、主、副电源。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三、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F/V表、差放地共地) (3)根据图4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Rx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4V档,F/V表置20V档。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粗调),然后将F/V表置2V档,再调电桥W1(慢慢地调),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 图4 (4)将测微头转动到10mm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等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F/V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F/V表显示为零(细调零), (5)——往下或往上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F/V表显示的值。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ΔX=0.5mm

变频控制柜出厂检验报告

变频控制柜出厂检验报告 产品名称:YZF变频控制柜产品规格: 400*600*1400 归档编号: 13102801 客户名称: 巨龙消防 北京市美丰粤华泵业有限公司 编号:13102801 出厂检验报告第 1页共2页 出厂检验报告首页 产品名称:YZF-3/3控制柜 产品型号:400*600*1400 柜体数量:共 1 面。 检验依据: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国标) 适用范围:GZD低压控制柜、YZF变频控制柜等低压电控装置; 检验项目:见第2页检验结论: 所有4个机柜全部测试通过,系统硬件测试符合工厂FAT测试标准。各项检验和试验结果表明:本产品符合国标GB7251-2005的标准要求,符合图纸技术文件的规定,检验合格,准予出厂。 检验时间: 2013年 10月29日 检验员: 日期:2013.10.29 报告审核: 日期:2013.10.29 报告批准: 日期:2013.10.29 北京市美丰粤华泵业有限公司 出厂检验报告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

1、元器件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强制认证的 产品必须具有认证标志; 元器件选择合格 2、元器件应符合产品电力执行标准及设计图 样额定参数的要求。 1、元器件安装应牢固可靠,应留有足够的正 元器件安装弧距离和维护拆卸罩所需的空间,并有防松措合格 施,外部接线端子应为接线留有必要的空间。 1、导线截面选用符合要求,布线合理,整齐 美观; 外1 控制线配制合格 2、线耳牢固,无松动现象; 观 3、接地保护良好,接地螺丝牢固。 1、产品结构尺寸和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柜 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漆层色泽均匀,无明显的流痕、针孔、起 泡等缺陷; 结构、被覆层合格 3、电镀层均匀,铅化膜完整无脱镀、发黑、霉点等缺陷。 4、检测机柜集成,即结构、接线、系统接地、 风扇和照明灯完好。 1、根据图纸用万用表逐点检测,通断符合图静电测试正常纸要求。 1、按装置的电气原理图要求,进行通电模拟 动作试验,动作应正确,符合设计要求。 2、检测电源分配,包括220VAC和24VDC,所性 有设备均可正常上电。能2 3、检测每台A500 控制器,设置IP地址,更新测通电试验正常 Firmware,并下装测试程序,均正常。试 4、检测通讯设备,通讯正常。

霍尔传感器试验报告.

实验三(1)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直流激励(综合性) 姓名:学号:班级: 实验目的:了解霍尔式传感器的原理与特性 所需单元及附件: 霍尔片、磁路系统、电桥、差动放大器、F/V表、直流稳压电源、测微头、振动平台、主、副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差动放大器增益旋钮打到最小,电压表置20V档,直流稳压电源置2V档,主、副电源关闭。实验原理: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动势U=KIB,当霍尔元件处于梯度磁场中运动时就会输出霍尔电动势,霍尔电动势的大小与位移x有关,当激励电流核定不变时,磁感应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位移量呈线性关系。 实验步骤: (1)了解霍尔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实验仪上的安装位置,熟悉实验面板上霍尔片的符号。霍尔片安装在实验仪的振动圆盘上,两个半圆永久磁钢固定在实验仪的顶板上,二者组合成霍尔传感器。 (2)开启主、副电源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后,增益置最小,关闭主电源,根据图3-1接线,W1、r为电桥单元的直流电桥平衡网络。 图3-1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直流激励 (3)装好测微头,调节测微头与振动台吸合并使霍尔片置于半圆磁钢上下正中位置。 (4)开启主、副电源调整W1使电压表指示为零。 (5)上下旋动测微头,记下电压表的读数,建议每0.1mm读一个数,将读数填入表中。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2、作出V-X曲线指出线性范围,求出灵敏度,关闭主、副电源。

实验三(2)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综合性) 实验目的: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在静态测量中的应用。 所需单元及部件: 霍尔片、磁路系统、差动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电桥、砝码、F /V 表(电压表)、主、副电源、振动平台。 有关旋钮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2V,电压表2V档,主、副电源关闭。 实验步骤: (1)开启主、副电源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关闭主、副电源。 (2)调节测微头脱离平台并远离振动台。 (3)按图3-1接线,开启主、副电源,将系统调零。 (4)差动放大器增益调至最小位置,然后不再改变。 (5)在称重平台上放上砝码,填入下表。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2

成套配电柜、配电箱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分部工程检验批划分施工单位分包单位规范名称 及编号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 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首页) 建筑电气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 台) 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检验批数 项目经理 分包负责人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及检验方法 主要材料 专业工长 施工班长 配电箱 验收 部位 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 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 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 低压或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 (盘)应有可靠的电击保护。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 体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当设计无要求时,柜 (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S不应小于表的规 定 。 表保护导体的截面积 相线的截面积S (m^ S< 16 16800 相应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 S p(mrn) 16 S/2 200 S/4 注:S指柜(屏、台、箱、盘)电源进线相线截面积,且两 者(S S p)材质相同 施工单位 自检记录 监理单位 验收记录

建筑电气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手车、抽岀式成套配电柜推拉应灵活,无卡阻碰撞现象。 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且触头接触紧密,投入时, 接地触头先于主触头接触;退岀时,接地触头后于主触头脱开。 高压成套配电柜必须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交接试验合格,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继电保护元器件、逻辑元件、变送器和控制用计算机等单 体校验合格,整组试验动作正确,整定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凡经法定程序批准,进入市场投入使用的新高压电气设备 和继电保护装置,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交接试验。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1页) 规范 序号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及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 自检记录 监理单位 验收记录 低压成套配电柜交接试验,必须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 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 馈电线路必须大于Q;二次回路必须大于 1 M Q . 柜、屏、台、箱、盘间二次回路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当绝 缘电阻值 大于10 MQ 时,用2500V 兆欧表摇测1min ,应无闪络 击穿现象;当绝缘电阻值在 1?10 M Q 时,做1000V 交流工频耐 压试验时间1mi n ,应无闪络 击穿现象。 直流屏试验,应将屏内电子器件从线路上退岀,检测主回 路线间和 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M Q ,直流屏所附蓄电池 组的充、放电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整流器的控制调整和 输岀特性试验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项 目 主 控 项 目

成套配电柜 配电箱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建筑电气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首页) 分部工程建筑电气子分部工 程 分项工 程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 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检验批划 分检验批数 主要材 料 配电箱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专业工 长 分包单位分包负责 人 施工班 长 规范名称及编号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验收 部位 项目规 范 序 号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及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 自检记录 监理单位 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6.1.1 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 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 6.1.2 低压或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应有可靠的电击保护。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 体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当设计无要求时,柜 (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S p 表6.1.2 保护导体的截面积 相线的截面积S(mm2) 相应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 S p(mm2) S≤16 16800 S 16 S/2 200 S/4 注:S指柜(屏、台、箱、盘)电源进线相线截面积,且两者(S、S p)材质相同 6.1.3 手车、抽出式成套配电柜推拉应灵活,无卡阻碰撞现象。 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且触头接触紧密,投入时, 接地触头先于主触头接触;退出时,接地触头后于主触头脱开。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 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6.1.4 1. 继电保护元器件、逻辑元件、变送器和控制用计算机等单体校验合格,整组试验动作正确,整定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 凡经法定程序批准,进入市场投入使用的新高压电气设备和继电保护装置,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交接试验。 建筑电气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1页) 项目规 范 序 号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及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 自检记录 监理单位 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6.1.5 6.1.6 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Ω;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 MΩ. 6.1.7 柜、屏、台、箱、盘间二次回路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 MΩ时,用2500V兆欧表摇测1min,应无闪络 击穿现象;当绝缘电阻值在1~10 MΩ时,做1000V交流工频耐 压试验时间1min,应无闪络击穿现象。 6.1.8 直流屏试验,应将屏内电子器件从线路上退出,检测主回路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 MΩ,直流屏所附蓄 电池组的充、放电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整流器的控制调 整和输出特性试验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6.1.9 照明配电箱(盘)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箱(盘)内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紧密,不 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 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 2.箱(盘)内开关动作灵活可靠,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 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3.照明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 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 一般项目6.2.1 6.2.2 柜、屏、台、箱、盘相互间或与基础型钢应用镀锌螺栓连接,且防松零件齐全。 6.2.3 柜、屏、台、箱、盘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2mm,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5mm。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 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电控柜检验标准

排版篇 本篇说明 2002.11(一) 电柜的元件排版首先应考虑到元件的布置对线路走向和合理性的影响。对大截面导线转弯半径的考虑,对强弱电元件之间的距离放置,对发热元件的方向布置,为最大限度的防干扰对PLC和其他仪器仪表相对于主回路和易产生干扰源元件之间的布置等等。这些都成为排版布置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问题。 为使柜内布置结构有一个统一性,把基本元素的间隔距离进行明确的规定是有必要的。这样无论图纸怎样不同,其基本排版结构将是统一的。 本人正在尝试CAD在排版中的应用。虽然刚刚开始,还没有可直接借鉴的经验。但发现CAD在这个方面的应用不但高效而且非常方便,一切排版工作都可以预先完成,而且其竣工资料非常的整洁和统一。借鉴一下CAD/CAM的概念,可以设想在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在没有实际元件到位之前直接在底板上预制安装孔,这样的话,柜的制作效率就又提高了一步。 2003.06(二) 虽然收集电气元件资料和制作元件平面图的CAD图库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如果能仔细做好的话以后的排版工序将完全改观。在制作图库时要注意字体、线型、线条颜色和宽度、图层设置这些因素的统一性。这样在一开始就有个规范统一的属性,将给以后的使用、扩展都会带来极大的方便。 在实际的应用中,使用CAD这个工具来进行排版,最大的优点就是效率的提高。以前排版都要等到元件和材料完全到位后才能开始进行,而且还要把元器件来回摆放进行对比。这样很花时间,而且人的效率很低。自从使用CAD图库进行排版后,这些工作都能在接受到图纸后立即进行,而且排版方案的修改非常的简单。即使元器件不能立即到位时,也可以直接在底板上进行放样,元器件一到马上就能固定,提高了时间和人的利用率,不再有等待的开销。甚至这个工序已经前移到设计环节中,为设计人员直接提供排版方案,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把箱柜的外形和尺寸最优化。这会缩短整个产品的开发时间并且这可能进行并行工作! 当有些元件预制信号导线时,传统的做法是将其与柜内相应导线绞接后用绝缘包带包裹。但这样反而不能进行检查。如果连元件的可靠性都不能检查,还谈什么使用和维护呢。因此这些元件附近增加过渡端子以能够转接导线。(见57条)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CB*/Z342-84,1.6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CB*/Z342-84,7.3.4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CB*/Z342-84,7.7.g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GB 50171-92,3.0.1.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