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 三 物 理 导 学 案

初 三 物 理 导 学 案

初 三 物 理 导 学 案
初 三 物 理 导 学 案

初 三 物 理 导 学 案

编制:程伟宁 审校:祝定高

《弹力、弹簧测力计》导学案 NO :18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弹力及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难点:弹力概念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能力立意:通过对天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

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使用说明:1、用10分钟时间自学教材52—53页,未学懂的用红笔标记

2、用35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课

堂交流

1231、拉弓射箭,弓由于受力而发生 ,松手后弓产生的 将箭射出。

2、跳板运动员练习跳水时,跳板发生了 ,便对 产生向 的 ,从而使运动员向上跳起。

3、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由于粗心大意,未将指针调零,指针已指在0.5N 处,他就来测量,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应当把每次读数( )

A 、加上0.5N

B 、不加也不减

C 、减小0.5N

D 、不能用来测量

4、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 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N

B 、3N

C 、6N

D 、12N 5、(多选)a 、b 两个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相互勾在一起,用水平拉力

F 1和F 2分别拉a 、b 拉环,F 1=F 2=6N ,若两个弹簧测力计静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 对b 的拉力和b 对a 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B 、a 受平衡力,b 对a 的拉力是6N ,a 的示数为6N

C 、b 受平衡力,a 对b 的拉力是6N ,b 的示数为12N

D 、a 和b 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

6、如果将一根弹簧拉长5cm ,要用15N 的力,弹簧拉力器是由三根相同的弹簧并接组成,若将拉力器的三根弹簧同时拉长10cm ,所需的拉力是( ) A 、30N B 、90N C 、45N D 、50N

7、如右图某同学在用已接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则该物体的重量( )

4.0N B 、一定大于4.0N 4.0N D 、无法判断大小

杆,杆发生 ,杆对运动员有向 作用力。

4N 的拉力,并静止,此时弹簧 )

0N B 、2N C 、4N D 、8N ( )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初 三 物 理 导 学 案

编制:程伟宁 审校:祝定高 《重 力》导 学 案 NO :19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重心 2、通过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体会用图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方法 3、通过假设没有重力的猜想,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力方向、重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https://www.doczj.com/doc/043670798.html, 能力立意:充分体验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使用说明:1、用15分钟时间自学教材54—58页的全部内容。未学懂的部分用红笔标记。 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课堂上交流。 学法指导: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一、 自主学习 1、问题引入:在172、知识点一:重力的由来 (1) 是 。 (2)

的作用,因而落向地球。 (3) ② ③3、知识点二:重力的大小 (1) 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2) 轴上,描点连线,得到一条 线(填“直”或“曲”的质量成 比。 (3) g=9.8N/kg ,表示质量为 的物体,所受重力为4、知识点三:重力的方向 直向下的 5、知识点四:重心 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点上,这一点叫 ,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二、 合作探究

1、玩具“不倒翁”被板倒后会自动立起来,在图乙中画出“不

倒翁”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0为不倒翁的重心)

2、下列数据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kg ;

B 、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

C 、常用圆珠笔的长度约为1.8cm

D 、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25m/s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 B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C 、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D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4、水平仪放置于桌面上的情形,则该桌面( ) A 、右边高,左边低 B 、左边高,右边低 C 、左右相平,前高后低 D 、左右相平,前低后高 5、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是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对 也有力的作用,方向 。 6分之一,某物体在地球表面的质量为,它在月球表面的重力是 ,它在月球表面时的质量是 。 500N 的学生站在地面上,他受到 力和 力,施力物体分别

和 。

A 处挂一重物时,绳对手指以及杆对掌心均有力的作用,对这两个力的方向完全

的图是( )

初三物理导学案

编制:程伟宁审校:祝定高

《摩擦力》导学案NO:20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决定它的因素,从而认识到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了解摩擦的利弊,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3、经历探究决定摩擦大小的因素,巩固控制高量法,分析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

方法

重点、难点;摩擦力的产生及决定因素

能力立意:增大和减小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使用说明:1、用10分钟时间自学教材60—61页,疑问之处用红笔标记

2、用30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在课堂上交流学法指导:摩擦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价值取向

一、自主学习

1

2、知识点链接

(1

力,这个力就叫

(2

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

(4

二、合作探究

1

A

C

D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泥鳅身上的黏液

B、壁虎脚上的刷状肉垫

C、斑马身上的条纹D蛇身上的粗糙鳞片3、体重500N的某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的竹杆匀速向上攀,他受到的摩擦力(),若匀速向下滑他受到的摩擦力是()。

A、等于500N,方向向下

B、等于500N,方向向上

C、大于500N,方向向上

D、大于500N,方向向下

E、小于500N,方向向上

F、小于500N,方向向下

4、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C、摩擦力总是促使物体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8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5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当绳子突然断开时,则( )

A、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N

B、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N

C、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受到的摩擦力等于8N

D、物体立即停止,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6、假若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哪些现象不可能的是()

A、无法用筷子菜

B、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会从手中下滑

C、我们将无法系紧鞋带

D、静止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很容易开动

7、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拉杆旅行箱底装有轮子

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没

D、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8、举重运动员和体操运动员在比赛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

A、前者是为了增大摩擦,后者是为了减小摩擦

B、两者都是为了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为了减小摩擦

D、前者是为了减小摩擦,后者是为了增大摩擦

9、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棉布、毛巾等甲乙

(1)采用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的摩擦力时,实验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也很难保持物体匀速直线运动。

(2)采用图乙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原因是①

初三物理导学案

编制:程伟宁审校:祝定高

《弹力、重力、摩擦力》训练学案NO:21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

1、(多选)下列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A、雪地里汽车轮上的防滑链与地面间的摩擦

B、船在航行时,船体与水的摩擦

C、自行车运动时,车轴与滚珠间的摩擦

D、体操运动员做双杠项目时在手上擦些镁粉

2、被打出去的门球会慢慢停下来的原因是()

A、门球没有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

B、门球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

C、门球的惯性逐消失

D、门球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于它的惯性

3、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也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4、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

B、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计直接测量

C、国际上通用的重力单位是千克

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5、如果没有重力作用,下列哪个现象不会发生()

A

、河里的水不能流动

B、玻璃杯摔在地上碎了

C、杯中的水倒不进嘴

D、重物压在身上,我们感觉不到重量

6、假若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地面上滚动的球和行驶的车辆很难停下来

B、手拧不开瓶盖

C、人在地上行走如飞

D、用一个不大的力就可将汽车推动

7、物体从光滑的斜面滑下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受到的力有()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

C、重力、下滑力、摩擦力

D、重力和下滑力

8、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拉一个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过了一会儿它的示数为9N,这时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6N

B、3N

C、9N

D、15N

9、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

A、一定等于8N

B、一定小于8N

C、一定大于8N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0、沿地面踢出去的球,还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球具有,

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因为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作用。

11、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等于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将24kg的物体放

到月球上,其质量是,重力是,(g=10N/kg)

12、g=9.8N/kg表示的意义是

13、如右图用8N的力将一个木块压在墙壁上,木块正好

匀速下滑,若木块的重力为5N,则木块所受墙壁的摩擦

力大小为N,摩擦力的方向是。若木块静止

在墙壁上,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N,摩擦力的方

向。若增大压力下,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

小。(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方

向。

14、如图甲所示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变化的关系,记录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由指针位置算出与

所加外力对应的弹簧伸

长量,填入上面表格中

(2)整体观察表中的数

据,当所挂钩码质量在

之间变化时,弹簧伸长的长度均匀变化,且变化范围是。

(3)分析弹簧所受外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三、作图:(15题8分,16题6分)

15、当条形磁铁靠近铁块时,铁块静止,画出铁块受力示意图

16、将一重100N的物体A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画出A的受力示意图

四、想象题(4分)

17、假若没有重力(或摩擦力),生活会怎样

蓬 安 县 初 三 物 理 导 学 案

编制:程伟宁 审校:祝定高

《杠 杆》导 学 案 NO :22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较熟练地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寻找数量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能力立意:从常用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使用说明:

1、用15分钟时间自学教材63—66页,未学懂的用红笔标记

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课堂上交流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一、 自主学习

1、问题引入:我们经常接触剪刀,指甲刀,筷子等,仅仅会使用,没深入研究这些物体的特点,且剪衣服的剪刀与剪铁皮的剪刀手柄的长度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若形状都一样是否好用?今天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知识点一:杠杆

(1)一根硬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 点转动,这样的硬棒就是 。促使杠杆转动的力叫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 。

(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叫 。 (3)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 。 (4)、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 。 3、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上的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等,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若在

左端增加一个钩码,杠杆将 。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二、合作探究

1、用剪刀剪铁皮时,如果用剪刀的尖端部分去剪就不易剪断,而改用剪刀的中间部分去剪就容易些,正确的是( )

A 、增大了动力

B 、减小了阻力

C 、减小了阻力臂

D 、增大了动力臂 2、两个小孩坐跷跷板,跷跷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则( ) A 、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 、两个小孩的质量一定相等

C 、两个小孩到中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D 、两个小孩各自的重力与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3、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木头AB ,用绳子悬挂于“0”点,木头在水平位置静止。若在“0”点将木头锯成两段,AO 段重G 1,OB 段重G 1,则G 1和G 2的大小关系是( )

A 、 G 1 大于G 2

B 、G 1小于G 2

C 、G 1等于G 2

D 、无法确定、

3、一杠杆已经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这个杠杆上再施

加一个力,则( ) A 、 这个力加在动力一边,杠杆仍有可能平衡 B 、 这个力加在阻力一边,杠杆仍有可能平衡

C 、 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杠杆仍能平衡

D 、因为多了一个力,杠杆不可能平衡 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或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 1=6N ,R 1=20cm ,F 2=4N 和L 2=30cm ,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理由是 。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相比较,较好的是 (填“前者”或“生者”)

,理

由是便于 。

(4)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端将下沉。

6、如右图不计重力的杠杆OB 可绕0点转动,重为6N 的物体P 悬挂在杠杆的中点A 处,拉力F 1与杠杆成30度角,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 1的力臂,且F 1= N 。

初 三 物 理 导 学 案

编制:程伟宁 审校:祝定高

《其 他 简 单 机 械》导 学 案 NO :23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2、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工作特点,体验对比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能力立意:将定滑轮、动滑轮抽象成杠杆的能力

使用说明:1、用15分钟时间自学教材69—71页,未学懂的用红笔标记

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课堂上交流

学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一.自主学习

1、由漫画引入:大家坐上了时空列车,穿越时了空隧道,到了初三毕业之际,我

2 3的和最后从动滑轮引出的拉绳,只要数一数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就能省力到几

分之一。

二、 合作探究

1、滑轮的轴心位置在工作时不变,这种滑轮叫 ,能够改变 ,但不能 ,它实质是 的杠杆。滑轮的轴心位置在工作时改变,这种滑轮叫 ,不能 ,但能 ,它实质是

2、使用一个定滑轮将重物提升2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 m ,如果改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且提升同样的高度,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m 。

3、(多选)下列简单机械中能够省力的是( ) A 动滑轮 B 定滑轮 C 滑轮组 D 杠杆

4、(多选)用滑轮提升重为100N

的物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拉力的情况可能是( )

A 、大小为50N ,方向向上

B 、大小为50N ,方向向下

C 、大小为100N ,方向向上

D 、大小为100N ,方向向下 5、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不提升重物,分别用F1、F2、F3,则( )

A 、F1最小

B 、F2最小

C 、F3最小

D 、三个拉力大小一样

6、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7、如图M 重49N ,滑轮重为1N ,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1N ,由物体M 的重力是( ) A 、10N B 、20N C 、5N D 、5.5N

8、弹簧秤A 和B 及滑轮组均处于静止状态,F=10N ,若不考虑秤重,滑轮重及摩擦,弹簧秤A 和B 的示数分别为: A.30N 和30N; B.30N 和20N; C.20N 和20N; D.20N 和30N. 9、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在不计滑轮重及绳子摩擦的情况下,G 1∶G 2为:

A、1∶2 ;

B、1∶1 ;

C、2∶1 ;

D、3∶1.

初三物理导学案

编制:程伟宁审校:祝定高

《力和机械》训练学案NO:24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

1、分别用力F1、F

2、F3作用在杠杆的A端,都能使杠杆处于静止,

其中最小的力是()

A、竖直向上的力F1

B、垂直于杠杆方向的力F2

C、水平方向的力F3

D、无论什么方向用力一样大

2、日常生活中,摩擦有利也有弊,属于有害摩擦需要减小的是()

A、用叉提蛋糕时,叉与蛋糕间的摩擦B

C、人爬杆时,人与杆间的摩擦D

320N的钩码,则测力计的示数

为()

A、20N

B、40N

C、10N

D、

4、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有坡度的水泥路面,有时做成一道道的细槽

B、自行车刹车时,闸皮紧压在钢圈上下

C、气垫船利用气体将船和水面分离

D、

面抛撒细沙子

5、下列工具,①钢丝钳②钓鱼杆③筷子⑤开酒瓶用的起子,其中属于费力

杠杆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6、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为8N

力计的示数为2N,当绳子突然断开时,则(

A、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N

B、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N

C、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受到的摩擦力小于8N

D、物体立即停止,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7、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弹簧测力计,两人通过细绳沿水平面向相反方向拉弹簧测力

计的金属环和挂钩,拉力都是4N,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N

B、4N

C、8N

D、无法确定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kg等于9.8N

B、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0.1 kg

C、质量跟重力成正比

D、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9、如右图,一根重木棒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点为轴,由竖

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动力臂为L,动力臂

与动力的乘积为M,则()

A、F增大、L增大、M增大

B、F增大、L减小、M减小

C、F增大、L减小、M增大

D、F减小、L增大、M增大

二、填空(每空3分,共45分)

10、重力的方向是,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质量为10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g=9.8N/1g)

11、一根弹簧受4N的拉力时,长度是14cm,受8N的拉力时,长度是16cm,则不受拉力

时弹簧的长度是cm,如果在弹性限度内受12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cm。

12、有一根4长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左右两端所挂物体的重力之比为3:2,

则它们的力臂分别为和。

650N,伞重200N,若人受

则伞对人的拉力是N,伞

、B两个滑轮中,A是轮,

,物体匀速移动1m,水平拉力为,绳子的自由

这是因为球具有,球运动速度越来越

的作用。

分,共9分)

对0点的力臂

点挂一重物,在C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平衡,

17、物体重100N,在1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6m/s

的速度沿水平桌面匀速运动,①求水平桌面对物体的摩擦

力的大小和方向②5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

八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法(二)的概念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法(二)的概念导学案 (2)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3) 清楚优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 本节重难点:1、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 综合应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中考考点:正向、逆向运用公式,特别是配方法是必考点。 预习作业:请同学们预习教材内容: 1. 完全平方公式字母表示: . 2、形如222a ab b ++或222a ab b -+的式子称为 3. 结构特征:项数、次数、系数、符号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填空: (1)(a+b )(a-b ) = ;(2)(a +b )2= ; (3)(a –b )2= ; 根据上面式子填空: (1)a 2–b 2= ;(2)a 2–2ab +b 2= ; (3)a 2+2ab +b 2= ; 二、归纳 结 论:形如a 2+2ab +b 2 与a 2–2ab +b 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a 2–2ab+ b 2=(a –b )2 a 2+2ab+b 2=(a+b )2 完全平方公式特点: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在中央,符号看前方。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 2–4x +4 (2)9a 2+6ab +b 2 (3)m 2– 9 132+m (4)()()1682++++n m n m 探究二、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3ax 2+6axy +3ay 2 (2)–x 2–4y 2+4xy

学法指导:优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 探究三: 分解因式 (1) (2) (3) (4) 学法指导:把 分解因式时: 1、如果常数项q 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 2、如果常数项q 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 的符号相同 3、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的系数P 探究四、当x 为何值时,多项式221x x ++取得最小值,其最小值为多少? 四、当堂检测:1、因式分解 (1) (2) (3) 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帮助我们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叫做十字相乘法 口诀:首尾拆,交叉乘,凑中间。 2、选做: (1)若把代数式223x x --化为2()x m k -+的形式,其中m,k 为常数,求m+k 的值 (2)已知2246130x y x y +-++=,求x,y 的值 五、布置作业 六、教后反思 232++x x 6 72+-x x 21 42--x x 15 22-+x x q px x ++28 624++x x 2 223y xy x +-2 34283x x x --

北师大数学五教学导案

第四章回顾与思考 主备:党睦镇初级中学杨芳 教学目标: 1、在思考与回顾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特殊于一般分类、转化和构造基本图形等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复习的过程中,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 重点:突出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难点及突破方法:灵活应用所学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呢?这一章还有那些内容呢?今天就来对此进行回顾。 二、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一)先学 1、根据下面的问题串,总结回顾本章内容,看问题。 A.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各有哪些性质?他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 B.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中,哪些图形具有轴对称性?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大家分组总结,回顾思考,弄清它们之间的彼此关系? (二)后教

对称性 互相平分 中心对称 驶向胜利的彼岸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中心对称 2、通过归纳,理清它们彼此间的关系。 3、如何制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呢? (通过讨论归纳回顾以上图形的判定方法)https://www.doczj.com/doc/043670798.html,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 是平行四边形且有一个直角 是平行四边形,并且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正方形:是矩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 是菱形,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梯形:是梯形,两腰相等 是梯形,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 4、回顾了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后,想一想:

22.2.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1]

22.2.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导告: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公式结构,知道使用公式前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通过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 3.学会利用求根公式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应用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对文字系数二次三项式进行配方;求根公式的结构比较复杂,不易记忆;系数和常数为负数时,代入求根公式常出符号错误. 二、学习过程导学 一)独学: 1、把下列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说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x2-4(2x-3)=9 (2)3x(x-1)=5(x+2) 2、用配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3、预习课本P34-37页,标注你的凝难。 二)对学:学习对子讨论学习(合作交流) 1、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 2、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ax2+bx+c=0(a≠0)的两根?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配方,得:即 ∵a≠0,∴4a2>0,式子b2-4ac的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1)b2-4ac>0,则 2 2 4 4 b ac a - >0 直接开平方,得:即∴x1= ,x2=

(2)b2-4ac=0,则 2 2 4 4 b a c a - =0此时方程的根为即一元二次程ax2+bx+c=0 (a≠0)有两个的实根。 (3)b2-4ac<0,则 2 2 4 4 b a c a - <0,此时(x+ 2 b a )2 <0,而x取任何实数都不能使(x+ 2 b a ) 2 <0,因此方程实数根。 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把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确定a,b,c的值,注意符号 ○2求出b2-4ac的值 ○3当b2-4ac≥0时,把a,b,c及b2-4ac的值带入求根公式x1,x2; 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三)群学: 1、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独学、对学内容。 2、解决下列问题 1、不解方程,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2x2+3x-4=0 (2) 16x2+9=24x (3)5(x2+1)-7x=0 2、若关于一元二次方程3x2-3x+c=0有实数根,则方程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x2-4x-7=0 (2)2x2-22x+1=0 (3)52-3x=x+1 (4)x2+17=8x 4、课堂小结: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__________________,根的判别式________,当Δ>0时,方程有__________________,当Δ=0时,方程有____________ ______,当Δ≥0时,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Δ<0时,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内容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预习时的凝难解决了吗?还有哪些需要帮助解决的? 四、学习内容展示 分组展示独学、对学、群学内容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太谷二中 模式概要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从2008年开始已试行了五年,五年来在中央教科所及省、市、县课改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尝试、探究下,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理念及学导行为,为规范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了进一步规范全校师生实施“三·五·三”学导型有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体现“先学后导”的核心理念,使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始终处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激情状态,确实提升“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品位和质量,为每名学生因“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终身受益而奠基。太谷二中制定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 一、师生必须确立的课堂先进理念 1. 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2. 对学导型潜心研究就是对自身专业发展负责。 3. 善待学导型课改就是在善待自己的未来。 4. 善待改进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就是对课改负责。 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基本内涵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行动上突出如何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研究学习。 “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为课堂的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五”为三种课型中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情境设置”、“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师生互导”、“拓展提升”。“三”为支撑三种课型的三个评价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这三种课型之间紧密联系,以螺旋式动态相互支撑。五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三个评价单相辅相成,他们彼此之间融为一体,相互交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课堂。 三、“三·五·三”学导型课堂三种课型的模式 1. 依标施教:问题生成学导课——教师根据对课题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学生实际,在充分讨论及探究的基础上,提前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课前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借助此工具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尝试训练题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记忆、提取信息的能力,实现有效预习,问题评价。 基本程序: 一是学生通过六动预习法进行20分钟的结构化预习,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问题导读—评价单”预设的目标进行思考,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二是自学完成后,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1)学案

课题: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1)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知道农业的五个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3、运用地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及分布,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4、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重点难点】 运用地图,掌握我国南方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及分布,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自主学习】预习第83至88页内容完成下列练习: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农业是指直接利用___所从事的____,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参考83页活动一)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___、___、___、副业五个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被称为“第一产业”。 2.(阅读84页“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粟的国家,也是最早种植___、___,最早种桑养蚕,最早栽培___的国家,__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3.我国是哪些农作物的原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国农业的发展(课本83—84页内容) 1.农业生产成就:__、肉类、__、油菜籽、__、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__的产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____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农业地区分布:趋于____。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_______也蓬勃发展进来。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以为主的农产品基地。(阅读85页“新型农业”)、、、等地,是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 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1、农作物包括和。 1.种类及分布: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 2、南北差异: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等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3、根据不同,小麦有冬小麦与春小麦之分。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如我国最大的平原;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货,如平原。 2、下面左右图对比,标注出我国9大商品粮基地。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主备人: 组长: 包科领导: 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公式结构,知道使用公式前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通过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 3.学会利用求根公式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重点: 求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正确使用 学习难点: 求根公式的推导 预 习 案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6x 2-7x+1=0 (2)4x 2-3x=52 2、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c=0(a ≠0),你能 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 、b 、c ? 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 移项,得: ,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配方,得: 即 ∵a ≠0,∴4a 2>0,式子b 2-4ac 的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1) b 2 -4ac >0,则2244b ac a ->0 直接开平方,得: 即x=2b a -± ∴x 1= ,x 2= (2) b 2 -4ac=0,则2244b ac a -=0此时方程的跟为 即一元二次程ax 2+bx+c=0(a ≠0)有两个 的实根。 (3) b 2 -4ac <0,则2244b ac a -<0,此时(x+2b a )2 <0,而x 取

任何实数都不能使(x+2b a )2 <0,因此方程 实数根。 探 究 案 一、由预习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 当b 2 -4ac ≥0时,将a 、b 、c 代入式子x=2b a -±就得到方程的根,当b 2-4ac <0,方程没有实数根。 (2)ax 2+bx+c=0(a ≠0)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 实数根。 当b 2-4a 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 的实数根; 当b 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 的实数根; 当b 2-4ac <0,一元二次方程 实数根。 (4) 一般地,式子b 2-4ac 叫做方程ax 2+bx+c=0(a ≠0)的根的 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Δ表示它,即Δ= b 2-4ac 二、使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 1把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确定a,b,c 的值,注意符号 ○ 2求出b 2-4ac 的值 ○ 3当b 2-4ac ≥0时,把a ,b ,c 及b 2-4ac 的值带入求根公式 x 1,x 2;当b 2-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三、用公式法解方程(参考课本65页例题书写) (1)x 2-4x-7=0 (2)4x 2-3x+1=0 四、当堂训练 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中国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学案)

中国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四大工业基地位置范围工业中心部门 2、掌握并应用四大工业基地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3、了解并掌握三大工业地带位置范围工业中心部门 4、掌握并应用三大工业地带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我国的基本工业国情,关注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运用案例来分析和对比工业基地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跟踪训练)37.(18分)图9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Array间分布的特点。(8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 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10 分) 二我国主要工业地带

【变式训练】区域对比 (2010山东文综卷)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 表2 (2011年高考江苏卷)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图19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略,图20为江苏省简略。

材料二图2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图21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4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2)学案

课题: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2)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2、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的牲畜品种。 3、知道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出口的农产品。 【重点难点】 1、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2、我国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的牲畜品种。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88,“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内容,说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1、经济作物特点:价值高、要求高、率高。 2、种类分布:(1)纤维作物;棉花主要分布在、地区, (省区)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4)饮料作物:茶叶分布在以南的丘陵、山地。主要产茶省有浙江、福建等。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89-90,。“畜牧业分布”内容,了解我国的畜牧业类型与分布。 1、中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和两类。 2、四大牧区及优良畜种(1)新疆牧区:代表畜种、。 (2)内蒙古牧区:代表畜种、。(3)青海牧区:代表畜种。(4)西藏牧区:代表畜种、。 3、农耕区畜牧业 分布: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展示交流: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生成的个别问题进行简单讨论。 2、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讲解。 知识架构、系统理学:试着对本课做一简单小结,形成本课的思维导图 拓展延伸:1、在我国第七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各个省区的经销商带来了他们的特色农产品,请判断他们所在的省区。(小组讨论完成) 1、我省是全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地。 2、我省区降水少,光热充足,盛产优质长绒棉。。 3、我省区海拔最高,气候以高寒为主,有耐寒、耐缺氧的牦牛。。 4、我省位于岛上,有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5、我省纬度最高,冬季寒冷,生产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

14.3.2公式法(2)导学案

SX-13-11-041 《14.3.2 公式法(2)》导学案 编写人:王朝龙编写时间: 2014.10.18 班级:组名:姓名:等级: 【学习目标】: 1、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会综合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3、通过对完全平方公式的逆向变形及将一个整式看做“元”进行分解,发展观察、类比、归纳、预见等能力,体会换元思想,提高处理数学问题的技能。 【学习重点】: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学习难点】:1、准确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2、用换元的思想来因式分解 【知识链接】:1、分解因式学了哪些方法? 2、分解因式:①ax4-ax2②x4-16 3、除了平方差公式外你还学过什么公式? 【学习过程】: 探究一、 1、完全平方式指的是 2、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是 分解因式的完全平方公式是 3、填空 (1)a2+ +b2=(a+b)2 (2)a2-2ab+ =(a-b) 2 (3)m2+2m+ =( ) 2 (4)n2-2n+ =( ) 2(5)x2-x+0.25=( ) 2(6)4x2+4xy+( ) 2=( ) 2 4、分解因式 ①16x2+24x+9 ②-x2+4xy -4y2③25x2+10x+1 ④ 9a2-6ab+b2⑤49a2+b2+14ab ⑥y2+y+ 4 1 ⑦ 3ax2+6axy+3ay2⑧ 探究二、分解因式 ①-a3b3+2a2b3-ab3② 9 - 12(a-b) + 4 (a-b )2③16a4+24a2b2+9b4探究三、1. 已知2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的值 2、已知x2+4x+y2-2y+5=0, 求x-y的值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当堂检测】: 1、下列多项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 X2-6X-9 B a2-16a+32 C x2-2xy+4y2 D 4a2-4a+1 2、若9x2-12x+k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 若9x2-12x+k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 若m2-km+ 4 1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3、分解因式 ①–x2-8x-16 ②2x4+4x3+2x3③ ma2-4ma+4m ④ a4-8a2b2+16b4⑤9(a-b)2-6(a-b)+1 ⑥–x4+x2y2 ⑦-2xy-x2-y2⑧x2+3x+ 4 9 ⑨(x+2)(x+3)-x2- 2 7 4、已知x2-4x+y2-10y+29=0,求x2y2+2x3y2+x4y2的值。 36 ) ( 12 ) (2+ + - +b a b a

_中国的工业__区域地理学案

【考点预览】 1.我国主要钢铁工业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及其主要区位因素。 2.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联系案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工业相关知识回顾 1.定义:工业是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农产品及半成品进行加 工的生产部门。 2.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_________、_________。 (2)按发展历史分:_________、_________。 (3)按产品性质分: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 ______________的联系。 4.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区位因素。 5. 按不同工业部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不同,即工业指向类型划分: 考点二 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精练)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①M 城市代表上海 ②d 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N 城市代表武汉 ④c 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正确叙述是( ) ① b 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 经济最发达的是b 经济带 ③ d 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④ a 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考点三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区域地理》 1.读“辽中南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工业区在发展工业上的区位优势: 。 (2)图中数码代表的工业城市:① , ② ,③ ,④ 。 (3)该工业区中的钢铁基地 , 和上海的宝钢的异同点是: 。 (4)②的 工业发达, ① ③ ② ④

八年级数学下册 2.3运用公式法(二)导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3运用公式法(二)导学案 北师大版 3、运用公式法 (二)学习目标:(1)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2)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3)清楚优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本节重难点: 1、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综合应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中考考点:正向、逆向运用公式,特别是配方法是必考点。预习作业:请同学们预习作业教材P57~P58的内容: 1、完全平方公式字母表示: 、 2、形如或的式子称为 3、结构特征:项数、次数、系数、符号填空: (1)(a+b)(a-b) = ;(2)(a+b)2= ;(3)(a–b)2= ;根据上面式子填空:(1)a2–b2= ;(2)a2– 2ab+b2= ;(3)a2+2ab+b2= ;结论:形如a2+2ab+b2 与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a2–2ab+b2=(a–b)2 a2+2ab+b2=(a+b)2完全平方公式特点: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在中央,符号看前方。例1: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4x+4 (2)9a2+6ab+b2(3)m2–(4)例

2、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3ax2+6axy+3ay2 (2)– x2–4y2+4xy 注:优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例3:分解因式(1)(2)(3)(4)点拨:把分解因式时: 1、如果常数项q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 2、如果常数项q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 3、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的系数P变式练习:(1)(2)(3)借助画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帮助我们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字相乘法口诀:首尾拆,交叉乘,凑中间。拓展训练:1、若把代数式化为的形式,其中m,k为常数,求m+k的值2、已知,求x,y的值3、当x为何值时,多项式取得最小值,其最小值为多少?

《工业》导学案

《工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了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工业中心、特色、部门、发展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工业中心、特色、部门、发展条件 难点:理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基础条件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一、工业 1、地位:国民经济的 2、布局 根据自然资源条件(资源、能源、土地、水源等)、人口和劳动力状况(数量、素质)、市场因素(需求量)、现有经济基础(水陆交通、科技力量)、是否有利于国防 二、发展成就 1、较高的增长速度 、、、、产量居世界首位 2、门类齐全且独立的 3、日趋合理的布局 4、东部沿海地区建立大工业基地 合作探究 将下表补充完整 工业基地特色工业中心工业部门有利条件不利条件

【巩固练习】 1.工业分布和很多因素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海附近地区煤铁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钢铁工业 B上海市临河临海,海陆空交通便利,是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C上海钢铁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煤铁资源缺乏 D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广阔的市场基础上的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由若干工业基地组成。 读东部沿海工业地带图,回答2~3题。 2.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工业基础薄弱 B.交通条件落后 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D.劳动力不足 【课内提升】 读“我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数字②表示工业区;③表示工业区。 2.字母A表示的工业城市是。 3.①和④工业区工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有什么不同? 工业特点: 发展优势:

“五学”课堂模式解读

“五学”课堂模式解读 编者语: 打造高效课堂,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勇敢面对,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打造课堂的高效,其核心是追求学生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灵动展示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求全面而持续生动地发展,周巷镇初级中学分校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打造课堂的高效,教师的“导”是关键,“导”的质量决定“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先进,不断更新理念,要将“不教而教,大教立心”的教育智慧立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学过程的高效益,教学效果的高收获。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越来越坚信:课堂就是学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师的职责就是有效组织学生学。为积极打造我市“预学导航”高效课堂模式,我校在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和东庐中学“讲学稿”等成功课改经验基础上,创建了富有我校特色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为: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小组助学——展示促学——反馈检学。它既是教师备课、修订导学案的依据,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蓝本。 一、目标导学。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教学必须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因此,无论是修订导学案,还是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能达成的三维目标,且表述必须明确、清晰。每堂课的第一步都必须亮标,或教师揭示目标,或学生解读目标。 二、自主探学。自主探学是“先学后教”的前提,自学不充分决不上课。教师一方面要编写预习练习让学生读书、思考、解答,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效果的检查。要根据学科特点,揭示学习规律:读一读,整体感知学习内容;标一标,标出重点、难点;做一做,将课本上的例题和教师布置的预习练习做一做;记一记,记录下预习中的疑点,以便上课及时弄懂。预习最好放在课前,课上也应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继续自主探学。 三、小组助学。在个人独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助学。一是检查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就上课等不良现象发生;二是交流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三是帮助组内还未达成预习目标的学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2、通过读图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发展工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自学探究】 一、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生产条件:资源丰富,气候,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 土、 土等富含有机质、自然肥力很高的土壤。 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1)粮食作物:历史上以盛产大豆、高梁、谷子著 称。新中国成立后,被、、 所取代。其中种植发展很快,以平原和平原相对集中。东北地区自然条件适合种植,总产量占全国的 2/5 强。(2)东北地区的、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3)经济作物:主要有、、亚麻等。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糖类作物,主要产于省,尤其集中在平原和平原,其总产量占全国 1/3 强。 二、重工业基地 1.大庆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哈尔滨是基地,沈阳、齐齐哈尔形成了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长春、大连形成了基地。 2.工业结构特点:依托丰富的等资源,重点 发展、、汽车等工业部门,形成了以 为支柱产业的结构特点。 3.辽中南工业基地 (1)发展的优势条件:优越的,丰富的 资源,便利的,较好的基础。 (2)工业部门:沈阳是工业中心,和是 钢铁工业基地,抚顺是和基础,辽阳是 工业基地,大连是和工业基地。 4. 、、、成为制 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 5.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通过加快调整,推 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造传统产业,支持 城市转型提升,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当堂练习】(相信你、一定行!) 1、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A.冬小麦B.甜菜C.棉花D.甘蔗 2、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商品粮基地,其优势的自然条件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C.气候湿热,作物生长期长D.气候寒冷,农田害虫少 3、东北地区北部分布着肥沃的()

思维导图学习法的五个效果

思维导图学习法的五个效果 一、快速高效率地记课堂笔记 据调查,目前国内至少90%以上的学生在记笔记方面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上课不抄笔记;拼命抄笔记,却没时间思考。上课不抄笔记,完全凭记忆,当时感觉还能记住一些内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内容就会遗忘,学习效果自然不好;拼命抄笔记,显得囫囵吞枣,老师的讲解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只是慌乱地记了一些文字,等到课后也没有及时“消化”,这样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差。 众所周知,学校上课时间占据了我们80%左右的学习时间,可想而知,如果上课的效率提不上去,课后4个小时再怎么努力,甚至熬夜,花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不到10%的学生能够“应对自如,既能记好笔记,又有时间跟着老师的讲解进度进行思考”。思维导图学习法中的“笔记高手”可以让你成为这10%的顶尖高手。 二、高效整理各科错题集 错题集可以将我们平时的作业,考试中做错的题目彻底弄懂,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能轻松解决。可是很多学生却忽略了它的作用,基

本没有做错题集,有也是简单地把错的题目重新抄一下了事。思维导图学习法里的“考试高手”教你如何高效率整理你的错题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轻松应付考试! 三、30秒掌握一个英语单词 很多人认为增加词汇量的唯一办法是反复地背单词,这是英语失败者的最大坟墓!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更有效率地使用自己的左右脑,更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过去的学习、生活经验化为掌握单词的最大动力。思维导图词汇记忆法,它通过激发你的学习、生活经验,协同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功能,让你彻底告别枯燥低效的背单词游戏,轻松拿下数以万计的词汇量。 四、让阅读速度提高3-10倍 阅读效率不高是很多学生成绩不好的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因为学习是离不开阅读这一环节的,阅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思维导图学习法中的“阅读高手”让你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五、如何抓住答题重点 学生在平时做家庭作业或考试时,面对题目,时常有一种无从下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2.31运用公式法(一)》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导学案2.31运用公式法(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3.使学生了解,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对平方差公式特点的辨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引导学生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54-P56,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整式乘法的公式 二、新课导学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互动探究 探究任务一: 请看乘法公式 (a+b)(a-b)=a2-b2 (1) 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 a2-b2=(a+b)(a-b)(2) 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 2.公式讲解 请大家观察式子a2-b2,找出它的特点. 是一个二项式,每项都可以化成整式的平方,整体来看是两个整式的平方差. 如果一个二项式,它能够化成两个整式的平方差,就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分解成两个整式的和与差的积. 如x2-16=(x)2-42=(x+4)(x-4). 9 m 2-4n2=(3 m)2-(2n)2 =(3 m +2n)(3 m-2n) 探究任务二: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用心爱心专心 1

中国工业学案(学生版)

姓名:班别: 第十讲中国的工业复习教学案(文) 【旧知检测】 一、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1.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以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为背景,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3.联系案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考点一:我国工业基地及工业地带 【回顾练】 1.定义:工业是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 2、工业部门齐全:形成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加强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积极发展内地工业。 4、迅速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产业 ①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增长速度,产品更新周期,风险,利润。 ②布局条件:、、,依附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 ③主要工业部门:等。 ④高新技术开发区:依附,呈点状分布(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型人才集聚、交通便利等)⑤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 5、中国工业的发展:①利用改造传统工业(包括改造和调整老的工业基地)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巩固练】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上表示的是地区。 (2)按序号写出城市、港口:①、②、③、④、⑤、⑥。(3)按序号写出铁路:A 线,B 线。(4)按序号写出河流:C ,D 。(5)该工业基地的工业特色是。这里发展工业有利的地缘条件是 。 ①② ③ ④ ⑤ ⑥ A B C D

2.读“辽中南工业分布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工业区在发展工业上的区位优势: 。 (2)图中数码代表的工业城市:① , ② ,③ ,④ 。 (3)该工业区中的钢铁基地 ,和上海的 宝钢的异同点是: 。 (4)②的 工业发达,③的 工业发 达。 【拓展练】 14、读“中国长江中游地区”和“美国五大湖地区”图,填表解答: (1)填表: 长江中游地区 五大湖地区 (2)五大湖地区拥有世界上汽车年产量最大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通过比较,对长江中游地区汽车工业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15、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2)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90年代以后,东北工业区的经济地位不断下降,说出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 中国的工业天天清10 ① ③ ② ④

三导、四学、五导

三导、四学、五导 三导: 学、导与练(“三环”)的时间,教师讲授时间不多于每堂课的二分之一,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练习的时间不少于每堂课的二分之一(不同学科可根据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学生不同微调),构建“三环”“四学”“五导”的“学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学: (1)自学:为学生独学阶段,即学生根据导学方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和问题,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2)互学:为学生对学、群学阶段,即学生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等个性问题与同桌、邻桌或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充分的合作探讨,使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得到解决,并找出未能解决的共性问题。(3)示学:为全班展示交流阶段,可单人、双人、多人展示,旨在让学生的自信风采全面彰显,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其他学生学会聆听评讲,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予以补充完善、质疑探讨,学会分享快乐和成果。教师要采取措施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分任务参与展示,同时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4)助学:为教师点拨、释疑阶段,即教师围绕学生在自学、互学及示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释疑,使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并适当拓展延伸,举一反三,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五导: (1)导趣:“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我们要在教学中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2)导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我们必须注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及时进行学习总结,落实错题研究、整理和消化,反思自己的学习失误并及时改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寻求答案等,切实提高学习效益。(3)导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及时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以鼓励学生质疑,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进而对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4)导思:“学成于思”。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或以情激思,或以问引思,或以理导思,由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创造型教学转变。引导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学。(5)导动: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活动过程中能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动器官。因而,我们的教学要注重让学生“主动起来,互动起来,全动起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成为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坚持“有效训练”,实现“以练固学”课堂。每节课教师都应进行一定的有质量的课内达标训练。在课堂练习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在内容、数量、难易程度等方面有不同要求,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当堂练习当堂完成,做到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实现课堂巩固提升。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提高分析典型农业分布地区区位条件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案例法分析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和发展方向。 3.激情学习,享受快乐,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体验农业的地域差异。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再结合预习案进行知识梳理。重点掌握:: 我国农业区的分布区域位置、特点、区位条件和发展方向;典型农业类型的特点。 2、完成预习案内容,写出探究题目要点。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 “我的疑问”处。 预习案 一、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 1.种植业 (1)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是: ①____、②____、③____、 ④____、⑤____、⑥____、 ⑦____、⑧____、⑨____。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区主要分布 在 、 地区; 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区。 (3)在右图中用红笔画出商品棉基地。我国三大 棉区是 、 、 (5)下图是我国棉花、油菜、甜菜、甘蔗集中产区,依据图例填写表格。 2.畜牧业 (1)畜牧业包括农区畜牧业 和 畜牧业。 (2)农区畜牧业:主要是指以________栽培为主的地区,尤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主要畜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郊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周围,受_______影响较大。 读我国牧区图,完成各项要求。 (4)图中牧区与农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分别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牧区名称: A 是____牧区,B 是____牧区, C 是____牧区,D ____牧区。 (6)A 牧区的主要优良畜种是 。 B 牧区的主要优良畜种是 。 D 牧区的主要优良畜种是 。 3.林业:三大林区包括_______天然林区、东北天然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 4.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A _______占主导地位,B 畜牧业只占27%,D 林业、C _______比重较小。 (2) 人口增加、 _____不断减少以及_________、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 2.发展对策:积极调整_________,科技兴农,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3.发展前景 (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2)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3)发展优质、高产、 _______农业。 三、农业区位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