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水制备工艺系统介绍

氨水制备工艺系统介绍

氨水制备工艺系统介绍
氨水制备工艺系统介绍

氨水制备工艺系统介绍

一、概述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得要求下,全国各大电厂、钢厂与新建锅炉厂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以迫在眉睫,老企业不上脱除二氧化硫装置就要关闭,新建厂锅炉不上烟气脱除二氧化硫装置波批准建厂。采取何种工艺脱除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已在国际特别就是在国内近两年形成共识------采用氨法脱除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投资省、效益好就是个企业脱除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得唯一选择。

氨法脱硫所用得脱硫溶液就就是氢氧化铵俗称氨水,氨水在合成氨厂(或化肥厂)就是副产品,氨水至今在国际国内仍就是较好得液体肥料,制备氨水得工艺在国内根据各个厂得产品不同有不同得工艺制备方法,作为锅炉烟气采用氨法脱除二氧化硫在合成氨厂已司空见惯。在发电厂、钢厂采取氨法脱除二氧化硫认为危险、不安全等因素威胁企业得人员心理,实际上,在脱硫溶液中采用氨水(液氨)就是最为安全得脱硫溶液。因为,其她脱硫溶液如:氢氧化钙对人身体直接伤害能力强。

二、制备原理

化学反应方程式:NH3+H2O=NH4OH+Q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每一吨液氨溶于水中放出300000千卡/吨

从反应方程式中分析得出:

1.放热反应参加反应得水得温度低,有利于生成氨水。

2.体积缩小反应:提高压力有利于生成氨水。

3.由于氨水就是强碱性要求水为化学软水最好,以防反应过程由于钙离子、镁离子得存在在60℃左右形成结垢堵塞管道等设备。

根据以上反应原理分析我们选用制备氨水条件为:

1.水温度小于32℃。

2.压力小于1、6MPa。

3.水选用化学软水。

三、氨水制备生产工艺流程

1、鼓泡吸收:依据氨易溶于水得特性,一般生产能力为减少投资采用此方法:一个罐内放水,从下面通入液氨经行鼓泡吸收,放热不取出,达到饱与后正常压力下NH3得浓度为5-6%、此法只能作尾气回收用。

2、泡罩塔吸收:此法为一加压(0、2-0、5MPa)泡罩塔吸收,主要用于合成吹除气(含NH312%左右)与贮罐气(NH360%左右)中得NH3回收氨水浓度一般在5%左右,此工艺设备投资高操作易发生液泛现象,主要用于合成氨厂含NH312-60%得回收利用。

3、用液氨直接吸收作氨水:用液氨直接于水接触生成氨水,此工艺在化肥厂氨加工产品不生产时普遍

采用,此工艺由于液氨汽化潜热大生产时水与液氨产生得汽化潜热要采取尽快移走(如喷淋式水冷器)负责设备管道易发生液击,严重时法兰垫子刺、焊缝裂,严重者氨水槽顶部冲破得事故频繁发生,但该法只要操作方法正确,反应热及时移走,就是化肥厂大量生产制备氨水得工艺之一。

四、本公司生产氨水工艺得确定

1、设计理念

根据氨法脱除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得使用生产厂家我们本着制备氨水生成工艺流程安全、可靠、长周期运转得原则进行氨水制备系统工艺得设计。其目得达到电厂、钢厂氨水脱除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装置中无泄漏(无氨味),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得目得,

作为长期从事合成氨工业50余年得技术团队,在认真调研国内为氨水制备工艺得基础上,结合自己得生产实际经验,设计出一套适合电厂、钢厂等企业锅炉烟气脱除二氧化硫得全自动装置。并以应用在电厂锅炉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得系统得到业主得好评。

2、制备氨水工业流程叙述

由液氨槽车来得液氨经出口阀用ND32管(硬连接)与置于氨水槽得螺旋管冷却器外通过流量计得ND32管法兰连接,用槽体阀门控制流量及压力,使液氨进入置于氨水槽内得螺旋管冷却器,液氨在氨水槽内获得热量得到汽化,槽内氨水获得冷量得到冷却,汽化后得气氨进入吸收器,与从氨水泵出来得0、2MPa得软水在吸氨器内充分均匀混合吸收,并放出热量,进入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合格成品氨水槽。为保证氨水贮槽浓度在18%-22%之间,从氨水贮槽底部到氨水泵进口设立循环管件经行循环操作,氨水槽顶部引入尾气吸收塔经行鼓泡吸收。回收得氨水引入氨水泵入口作为合格氨水原料,尾气吸收塔顶部设有放空管,排放得气体大大高于高于国家环保标准。从热电厂或者钢厂来得循环水进入换热器,回水回到电厂、钢厂循环冷却塔水池。也可考虑本系统设立独立冷却塔系统。电厂、钢厂来得化学软水经压力自调系统进入氨水泵前缓冲罐,用于制备氨水用。

五、本工艺流程配置特点

1、安全:以液氨进入到成品氨水槽整个工艺工程安全可靠无泄漏。

2、操作稳定可靠:无论就是手动操作还就是自动控制均能实现操作稳定可靠长周期运行。

3、连续性强:整个操作过程连续操作,不间断,全密闭操作。

4、自动化程度高:全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氨/软水实现比例调节),氨、水有瞬时流量计量、累计流量计量,有利于操作工稳定操作,偏于企业成本核算。

5、节能:充分利用了液氨得汽化潜热。一方面液氨得到了汽化,成品氨水得到了冷却,实现了节能降耗。采用软水作为制备氨水得介质,减少避免设备管道阀门结垢,达到节水得目得。

6、环保:全系统有害气体排放浓度及数量远远高于国家排放标准。

六、设备得选择

由于氨水为强碱性(PH=8、2以上)故本工艺选择设备时在满足生产工艺得原则下。凡就是以液氨、氨水得主要设备(如吸氨器、换热器、流量计)材质均选用不锈钢,换热器根据设计设备位置布置可选高效换热器(如板式换热器、螺纹管换热器等)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吸氨器为高效吸氨器。在设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得情况下,保证设备强度,尽量降低设备投资,为企业降低投资风险。

本着对用户负责得态度,我们还可以为本工艺增设软水处理系统,循环水冷却系统,使整个氨水制备工艺系统成为一套完整得工艺系统。

谢谢大家!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氨水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 https://www.doczj.com/doc/051209009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氨水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 氨溶液 名称: 化学品英文 ammonium hydroxide 名称: 中文名称2:氨水 英文名称2:ammonia water 技术说明书 816 编码: CAS No.:1336-21-6 分子式:NH4OH 分子量:35.0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氨溶液10%~35%1336-21-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 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 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慢性影 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 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 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 氛。 有害燃烧产物:氨。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 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 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 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 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 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 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 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 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金 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 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 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未制定标准 MAC(mg/m3): 前苏联 未制定标准 MAC(mg/m3):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 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直接式防毒 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 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SCR脱硝方案(氨水)16.7.14讲解学习

SCR烟气脱硝项目技术方案 2016年7月

目录 1总则 (1) 2工程概况 (1) 2.1锅炉主要参数 (1) 2.2脱硝工艺方案 (2) 2.3工程范围 (2) 3设计采用的标准和规范 (2) 4烟气脱硝工艺方案 (3) 4.1脱硝工艺的简介 (3) 5 工艺系统说明 (9) 5.1氨的储存系统 (10) 5.5电气部分 (16) 5.6仪表和控制系统 (17) 6供货范围及清单 (20) 6.1供货范围(不仅限于此) (20) 6.2供货清单 (20) 7施工工期 (22) 8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23) 9设计技术指标 (24)

技术方案 1总则 1.1本技术文件仅适用于烟气脱硝技改项目,它包括脱硝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需具备的工艺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采购、制造、运输、设备供货、脱硝系统的安装施工及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调试、试运行、人员培训和最终的交付投产。土建设计及施工由招标方负责,由投标方提出土建条件资料。 1.2本技术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条文,投标方保证提供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和本技术规范书要求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的服务,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劳卫、消防等强制性标准将满足其要求,同时确保达到招标技术条件书要求的指标值。当投标方执行招标技术条件书所列标准(所列标准如有更新版本,以最新版本为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3技术合同谈判将以本技术文件书为蓝本,经修改后最终确定的文件将作为技术协议书,并与商务合同文件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双方工作语言为中文,所有的技术条件书、文件资料均为中文。 1.4本技术文件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2工程概况 2.1锅炉主要参数 锅炉类型链条炉 额定蒸发量35t/h 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350℃(暂定) 烟气中NOX含量≤600mg/ m3(暂定) 烟气中含水量2%(暂定)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1:氨溶液 化学中文名称2:氨水 CAS NO: 1336-21-6 分子式:NH4OH 分子量:30.05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涤羊毛、呢绒、坯布,溶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有机工业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无机工业用于制选各种铁盐。 工业上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减压或等离子体CVD,以生长二氧化硅膜锅炉给水pH值调节剂,氨用来中和给水中的碳酸,提高pH值,减缓给水中二氧化碳的腐蚀。也是锅炉停炉保护剂,对锅炉内有少量存水不能放出的锅炉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医药上用稀氨水对呼吸和循环起反射性刺激,医治晕倒和昏厥,并作皮肤刺激药和消毒药。 .作洗涤剂、中和剂、生物碱浸出剂。还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碱性腐蚀品。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8.2类碱性腐蚀品。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该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 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 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7]一接触或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呼 吸系统等靶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干燥时有爆炸性,受受 热、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爆炸危险、与可燃物料混合 时发生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严禁碰撞。操作尽可能机械化、 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

SNCR氨水脱硝方案

SNCR氨水脱硝方案

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75T/h流化床锅炉SNCR-EE 氨水脱硝系统 项 目 方 案 2013年 12月

目录 第1章脱硝背景及意义 0 第2章SNCR脱硝工艺技术简介 (1) 2.1SNCR脱硝原理 (1) 2.2SNCR脱硝技术的优点 (1) 2.3SNCR脱硝效率的影响因素 (2) 第3章SNCR—EE脱硝系统方案 (4) 3.1SNCR脱硝工艺参数表 (4) 3.2工艺过程 (5) 3.3系统组成 (5) 3.4SNCR-EE系统主要设备清单 (9) 3.5SNCR-EE系统运行成本分析 (10) 3.6系统安全运行保障 (11) 3.7SNCR-SE脱硝喷枪特点 (11) 第4章施工组织计划 (14) 4.1工程概况 (14) 4.2施工准备工作 (14) 4.3项目实施工作 (14) 第5章公司承诺 (17) 第6章公司简介 (19) 第7章工程业绩表 (21)

第1章脱硝背景及意义 硝泛指含氮氧化物,主要有N2O、NO、NO2、N2O3等,多以NO、NO2形式存在,简称为NOx。NOx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NOx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N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发生反应,降低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严重时可引起组织缺氧,损害中枢神经组织; (2)形成光化学烟雾,NOx与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有毒的烟雾,称之为光化学烟雾; (3)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组成成分,我国酸雨主要成分为硫酸,其次是硝酸,硝酸主要来源就是空气中的氮氧化合物; (4)容易演变成PM10和PM2.5,对人体产生危害。据研究,近来受民众关注的PM2.5,其中10%为氮氧化物氧化为硝酸根所致; (5)造成臭氧层耗损。 煤炭资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据主要地位,约占目前已探明矿物质能源资源的90%。从中国历年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上看,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国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达829.42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49%。“十一五”以来,“节能减排”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中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成为国家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2012年,国务院首次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氮氧化物排放量则由1055万吨下降到750万吨,下降29%。脱硝作为电力行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严格,我国电力行业迎来了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因此,NOx的控制和减排已经是电力行业的必然选择。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氨水 化学品英文名:ammonium hydroxide 企业名称:大丰跃龙化学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大丰港华丰工业园 邮编: 224145 传真: 05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05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 0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农业施肥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皮肤腐蚀/刺激-1B,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3,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1,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对

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操作后彻底清洗。避免吸入气体。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禁止排入环境。事故响应:火灾时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的切断泄漏源。如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静卧,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安全储存:避免日照。在通风良好处储存,保持窗口密闭,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本品或其容器依当地法规处置。 物理化学危险: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与强氧化剂和酸剧烈反应。与卤素、氧化汞、氧化银接触会形成对震动敏感的化合物。接触下列物质能引发燃烧和爆炸:三甲胺、氨基化合物、1-氯-2,4-二硝基苯、邻—氯代硝基苯、铂、二氟化三氧、二氧二氟化铯、卤代硼、汞、碘、溴、次氯酸盐、氯漂、氨基化合物、有机酸酐、异氰酸酯、醋酸乙烯酯、烯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醛类。腐蚀某些涂料、塑料和橡胶。腐蚀铜、黄铜、青铜、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

安全管理编号:LX-FS-A34745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发生氨水泄漏、爆炸或人员伤害等情况,现场岗位人员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报告的主要内容:人员中毒及氨水泄漏情况,发生的地点有无人员伤亡,设备有无损坏,救援物资人员需求等;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紧急停机排放管道压力,关闭压力容器所有进汽阀门、切断电源,以防事态扩大; 2、现场岗位人员在报告事件的同时立即组织运行人员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及时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3、根据现场事故情况,相关领导应立即组织运行和维修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1:氨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1: 化学中文名称2:氨水 化学英文名称2: CAS NO : 1336-21-6 分子式:NH4OH 分子量:30.05 企业名称:增程科技 企业地址:市区龙桥工业园区 邮编:408121 传真:023- 72133218 联系:023- 72132616 企业应急:8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涤羊毛、呢绒、坯布,溶 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有机工业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无机工业用于制选各种铁盐。 工业上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减压或等离子体CVD,以生长二氧化硅膜锅炉给水pH值调节剂,氨用来中和给水中的碳酸,提高pH值,减缓给水中二氧化碳的腐蚀。也是锅炉停炉保护剂,对锅炉有少量存水不能放出的锅炉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医药上用稀氨水对呼吸和循环起反射性刺激,医治晕倒和昏厥,并作皮肤刺激药和消毒药。 .作洗涤剂、中和剂、生物碱浸出剂。还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碱性腐蚀品。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8.2类碱性 腐蚀品。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该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 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 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7]一接触或长期或反复接触可 致呼吸系统等靶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干燥时有爆炸 性,受受热、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爆炸危 险、与可燃物料混合时发生爆炸; 防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严禁碰撞。操作尽可能机械 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 防措施。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 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 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 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强氧化剂、强碱、酸类、水、醇类、 钠、钾、金属氧化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 器损坏。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干粉、二氧化碳、干燥 砂土等合适的灭火剂,禁止用水灭火。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 染的衣着,立即用清洁棉花或布等吸去液体。用大量流动清水 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 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Q/TD-G-18-03 氨水(Ammonium hydroxide) OH 别名:氢氧化铵;氨溶液[含氨>10%~≤35%] 分子式:NH 4分子式:NH3,NH4OH,H2O的混合物分子量:35.05 危险货物编号:82503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溶于水以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氨,故氨水呈弱碱性,加热时,挥发出有刺激性。 理化常数:蒸汽压:1.59kPa(20℃),密度:相对密度(水=1)0.91,稳定性:稳定,溶解性:溶于水和醇。 危险特性: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 350mg/kg(大鼠径口),危险特 50 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立即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16277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氨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氨水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a water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氨水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氨水 21% 1336-21-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 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 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肤反复接触,表 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燃爆危险:易分解放出氨气,可形成爆炸性气体。遇高热,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氨

灭火方法入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配备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报。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消除方法: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 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严禁吸烟。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分装和搬运作业 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化学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pH值:无意义 熔点(℃): 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0.91 沸点(℃):无资料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1.59/20℃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

编号:SM-ZD-86103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发生氨水泄漏、爆炸或人员伤害等情况,现场岗位人员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报告的主要内容:人员中毒及氨水泄漏情况,发生的地点有无人员伤亡,设备有无损坏,救援物资人员需求等;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紧急停机排放管道压力,关闭压力容器所有进汽阀门、切断电源,以防事态扩大; 2、现场岗位人员在报告事件的同时立即组织运行人员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及时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3、根据现场事故情况,相关领导应立即组织运行和维修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氨水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抢修。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防化服、橡胶手套、橡胶雨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使用专用器材和工具;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氨溶液化学品俗名: 氨水 ammonium hydroxide 化学品英文名称: 英文名称: ammonia water 816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 1336-21-6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氨溶液10% ?35% 1336-21-6 危险性类别: 第8.2 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 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 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 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有害燃烧产物: 氨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 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 用 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 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 置。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新编版) 1、发生氨水泄漏、爆炸或人员伤害等情况,现场岗位人员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报告的主要内容:人员中毒及氨水泄漏情况,发生的地点有无人员伤亡,设备有无损坏,救援物资人员需求等;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紧急停机排放管道压力,关闭压力容器所有进汽阀门、切断电源,以防事态扩大; 2、现场岗位人员在报告事件的同时立即组织运行人员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及时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3、根据现场事故情况,相关领导应立即组织运行和维修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氨水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抢修。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防化服、橡胶手套、橡胶雨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使用专用器材和工具;

4、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消防人员在上风口负责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协助操作; 5、切断氨泄漏点周边电源和取消任何有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防止发生氨气火灾或爆炸事故; 6、在泄漏无法控制时,拨打119、120向地方消防部门报警并请求支援,地方消防部门到场后,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立即将漏泄点、泄漏原因、泄漏情况、采取措施情况及周边建筑、人员情况向消防部门汇报,并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7、事故现场出现伤员时的急救 (1)现场救援人员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急救措施,进行固定及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2)现场自救和互救时不熟悉现场情况的人员不得盲目进入危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54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正 式版)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发生氨水泄漏、爆炸或人员伤害等情况,现 场岗位人员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报告的主要内 容:人员中毒及氨水泄漏情况,发生的地点有无人员 伤亡,设备有无损坏,救援物资人员需求等;并立即 采取紧急措施,紧急停机排放管道压力,关闭压力容 器所有进汽阀门、切断电源,以防事态扩大; 2、现场岗位人员在报告事件的同时立即组织运 行人员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及时疏散泄漏污 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3、根据现场事故情况,相关领导应立即组织运 行和维修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

输送氨水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抢修。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防化服、橡胶手套、橡胶雨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使用专用器材和工具; 4、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消防人员在上风口负责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协助操作; 5、切断氨泄漏点周边电源和取消任何有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防止发生氨气火灾或爆炸事故; 6、在泄漏无法控制时,拨打119、120向地方消防部门报警并请求支援,地方消防部门到场后,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立即将漏泄点、泄漏原因、泄漏情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氨溶液;氨水 化学品英文名:ammonium hydroxide;ammonia water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氨溶液10%~35%1336-21-6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有害燃烧产物:氨。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

氨水处理

Nano Res (2010) 3: 126–137 126 Microwave Synthesis of Large Few-Layer Graphene Sheets in Aqueous Solution of Ammonia Izabela Janowska1 ( ), Kambiz Chizari1, Ovidiu Ersen2, Spyridon Zafeiratos1, Driss Soubane1, Victor Da Costa2, Virginie Speisser2, Christine Boeglin2, Matthieu Houllé1, Dominique Bégin1, Dominique Plee3, Marc-Jacques Ledoux1, and Cuong Pham-Huu1 1 Laboratoire des Matériaux, Surfaces et Procédés pour la Catalyse (LMSPC), UMR7515 CNRS-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25, rue Becquerel, 67087 Strasbourg Cedex 08, France 2Institut de Physique et Chimie des Matériaux de Strasbourg (IPCMS), UMR7504 CNRS-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23, rue du Loess, 67037 Strasbourg Cedex 02, France 3 Arkema, Groupement de Recherche de Lacq (GRL), BP 34, 64170 LACQ, France Received: 9 November 2009 / Revised: 10 December 2009 / Accepted: 12 December 2009 ? The Author(s) 2010. This article is published with open access at https://www.doczj.com/doc/0512090097.html, ABSTRACT Few-layer graphene (FLG) sheets with sizes exceeding several micrometer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exfoliation of expanded graphite in aqueous solution of ammonia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with an overall yield approaching 8 wt.%.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 bright-field and dark-field modes) together with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confirmed that this graphene material consisted mostly of mono-, bi- or few-layer graphene (less than ten layers). The high degree of surface reduction was confirm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ies. In addition, the high stability of the FLG in the liquid medium facilitates the deposition of the graphene material onto several substrates via low-cost solution-phase processing techniques, opening the wa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the material. KEYWORDS Graphen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expanded graphite exfoliation, microwaves Introduction Graphene has been attracting increasing scientific attention owing to its outstanding physical properties [1]. Since the first attempt to isolate an individual graphene sheet, which is a monolayer of sp2 bonded carbon [2],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devoted to its synthesis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overall yield and reproducibility, in order to be able to exploit its various possible applications [3–5]. Graphene sheets are mostly prepared by physical methods such as micro-mechanical cleavage of graphite [2], chemical reduction of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 [6], growth of graphene sheets on metal substrates [7], or vacuum annealing of SiC single crystals [8].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the resulting graphene material, several different approaches have recently been proposed. Dato et al.[9] synthesized graphene sheets in a gas-phase medium using ethanol as carbon source and a microwave argon plasma reactor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the study of Dresselhaus and co-workers [10], large (micrometer Nano Res (2010) 3: 126–137 DOI 10.1007/s12274-010-1017-1 Research Article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janowskai@unistra.fr

氨水的危害及相关应急处理措施

氨水的危害及相关应急处理措施 氨水特性:我公司使用的是浓度为20%的氨水,是液体状物质。氨水属于碱性液体。氨水不燃、不爆。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低浓度的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的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如不采取急救措施,可造成角膜溃疡、穿孔,并进一步引起眼内炎症,最终导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防护办法:1、使用防毒面具。2、使用湿毛巾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或湿毛巾。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

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一旦氨水沾污皮肤,先用清水或2%的食醋液冲洗。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若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水泡,可用2%的食醋液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当发现有氨水吸入中毒者(出现呼吸道、眼、鼻、皮肤粘膜的严重刺激感,并伴随咳嗽、流涕、发痒、气促、紫绀、烦躁等症状),应让他迅速离开现场,并脱去被氨水污染的衣、裤,尽快去医院,以免发生意外。 可能发生的情况: 1、在氨水装卸过程中,管道破裂泄漏。 2、氨水法兰盘胶垫损坏。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书(氨水)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氨溶液;氨水 化学品英文名:ammonium hydroxide;ammonia water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氨溶液 10%,35% 1336-21-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有害燃烧产物:氨。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